CN111751979A -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1979A
CN111751979A CN202010554155.5A CN202010554155A CN111751979A CN 111751979 A CN111751979 A CN 111751979A CN 202010554155 A CN202010554155 A CN 202010554155A CN 111751979 A CN111751979 A CN 111751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housing
optical device
electrode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41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41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1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1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光学对焦装置包括壳体、光学器件、驱动电压部以及摄像头模组,光学器件设置于壳体,光学器件包括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具有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的容纳腔,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之间形成界面;驱动电压部用于使界面变化;摄像头模组与光学器件相对设置。本申请的光学对焦装置通过光学器件可改变光线方向,配合摄像头模组可以满足光学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摄像头模组通过液体镜头实现对焦功能,由于摄像头模组集成有液体镜头,从而会使得摄像头模组本身的厚度较大。且用于覆盖摄像头模组的后盖多为光学玻璃,其仅起到透光和保护作用,但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不利于光学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以满足光学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对焦装置,包括:
壳体;
光学器件,设置于壳体,光学器件包括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具有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的容纳腔,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之间形成界面;
驱动电压部,用于使界面变化;及
摄像头模组,与光学器件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对焦装置还包括:
主板,与壳体相连接,摄像头模组设置于主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压部包括:
电极,设置于密闭腔体;
电极引出部,与电极电连接;及
供电部,设置于主板,与电极引出部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板与壳体可拆卸地相连接,供电部与电极引出部可拆卸地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引出部包括:
镶嵌段,设置于壳体内;
连接段,连接于镶嵌段的一端,且与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镶嵌段通过模内注塑工艺设置于壳体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段为弹性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光学器件设置于安装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光学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
其中,壳体在对应于安装槽位置处为透光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
连接部,具有安装通孔;
支撑部,安装于安装通孔内,光学器件设置于支撑部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器件为多个,多个光学器件均安装于壳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光学器件阵列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为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为可变焦距的摄像头模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装置,包括壳体和光学器件,光学器件设置于壳体,且独立于摄像头模组,光学器件包括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具有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的容纳腔,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之间形成可变化的界面。
本申请的光学对焦装置通过将光学器件设置于壳体上,且光学器件可以通过驱动电压部进行通电,产生电润湿效应,从而改变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之间的界面形状,进而使得经过界面的光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配合摄像头模组,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摄像头模组的对焦和防抖,从而可以满足光学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壳体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光学器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光学器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光学器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光学器件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的第一电极与绝缘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的第二电极与绝缘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光学对焦装置的第二透光板与第二电极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光学器件阵列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壳体;11、安装孔;12、安装槽;13、连接部;14、支撑部;20、光学器件;21、密闭腔体;211、容纳腔;212、围墙;213、第一透光板;214、第二透光板;215、第二开口;216、第一开口;22、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31、围墙连接段;232、透光板连接段;24、绝缘层;30、导电流体;31、界面;40、绝缘流体;50、主板;51、第一供电部;52、第二供电部;60、摄像头模组;61、光轴;62、镜头;63、光传感器;64、电路板;71、第一电极引出部;72、第二电极引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光学对焦装置包括壳体10、光学器件20、驱动电压部以及摄像头模组60。
光学对焦装置为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
光学对焦装置通过将光学器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且光学器件20可以通过驱动电压部进行通电,产生电润湿效应,从而改变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之间的界面31形状,进而使得经过界面31的光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配合摄像头模组60,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摄像头模组60的对焦和防抖,从而可以满足光学对焦装置的小型化设计。且在摄像头模组60本身可以对焦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对焦范围。
具体的,光线依次经过光学器件20和摄像头模组60,光线通过光学器件20后,入射到摄像头模组60,并在摄像头模组60的光传感器63上成像。光学器件20可以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然后进入到摄像头模组60进行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器件20与摄像头模组60相对设置,即光学器件20设置于摄像头模组60的光轴61上,光学器件20与摄像头模组60可以是平行设置,当然也不排除光学器件20与摄像头模组60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夹角,只要保证经过光学器件20的光线可以入射到摄像头模组60,并成像即可,具体设置方式可以适当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对焦装置还包括主板50。主板50与壳体10相连接,摄像头模组60设置于主板50。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压部用于使界面31变化,即通过驱动电压部向光学器件20通电,以此使得光学器件20产生电润湿效应,从而使得界面31的形状发生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压部包括电极、电极引出部以及供电部。电极设置于密闭腔体21;电极引出部与所述电极电连接;供电部设置于主板50,且与电极引出部电连接。
具体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2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电极引出部为多个,供电部为多个。
如图4所示,壳体装置包括壳体10和光学器件20。光学器件20设置于壳体10。
壳体装置中的光学器件20设置于摄像头模组60的光轴61上,主板50与壳体10相连接,摄像头模组60设置于主板50,主板50上设置有与壳体装置中的多个电极引出部电连接的多个供电部。
多个电极引出部与多个供电部一一相对应地设置,且可拆卸地相连接。即在壳体装置与主板50相连接时,多个电极引出部与多个供电部相连接,以此通过主板50的驱动电路向光学器件20提供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装置的光学器件20独立于摄像头模组60,即光学器件20和摄像头模组60独立设置,光学器件20直接安装于壳体10。在壳体装置未安装于主板50时,光学器件20和摄像头模组60相互独立,即壳体10与光学器件20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成品。
具体的,壳体10与主板50相连接,壳体10与主板50可拆卸地相连接。
可选地,不排除壳体10和主板50不可拆卸地设置,即在壳体10与主板50成型后,通过某些连接手段使得壳体10和主板50不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20包括:密闭腔体21、第一电极2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
密闭腔体21具有容纳腔211,容纳腔211内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之间形成界面31。
第一电极22设置于密闭腔体21,且与导电流体30电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设置于密闭腔体21,且与第一电极22绝缘设置。多个电极引出部分别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电连接。
在壳体装置使用时,电极引出部可连接到供电部上,供电部用于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提供电压,供电部可以是光学对焦装置任意可提供电压的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电极引出部与多个供电部相连接时,主板50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提供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11,光学器件20设置于安装孔11内。
壳体10可以采用塑胶、玻璃、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备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器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卡接。也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或者使得光学器件20与壳体10之间过盈配合,可选地,在光学器件20与壳体10之间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或者弹性圈等缓冲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光学器件20在加工壳体10时直接形成于壳体10内,例如壳体10的至少部分由塑胶注塑而成,则可以在成型壳体10时将光学器件20注塑于壳体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得光学器件20的密闭腔体21的至少部分与壳体10一体成型,然后在添加如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绝缘层24、导电流体30以及绝缘流体40等。当然,也不排除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以及绝缘层24可以成型于密闭腔体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电极引出部包括第一电极引出部7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引出部72,第一电极引出部71与第一电极22电连接,第二电极引出部72与第二电极23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透光板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16,以露出第一电极22,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引出部71通过第一开口216后与第一电极22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第二透光板2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215,以露出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引出部72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后与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引出部可以是设置于壳体10内,电极引出部用于与其他部件相连接的两端外漏,可以是悬置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引出部71与第二电极引出部72均设置在壳体10上。
例如,结合图1所示,第一电极引出部7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2相连接,而第一电极引出部71的另一端与主板50的第一供电部51相连接,由于光学器件20以及主板50都可以认为与壳体10相独立,故需要保证第一电极引出部71的两端外漏。
相应地,第二电极引出部7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23相连接,而第二电极引出部72的另一端与主板50的第二供电部52相连接,且第二电极引出部72的两端外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引出部包括镶嵌段和连接段。镶嵌段设置于壳体10内,连接段连接于镶嵌段的一端,多个电极引出部的相应的连接段分别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段为弹性件。光学器件20安装于壳体10内后,弹性件与第一电极22或第二电极23相连接。弹性件可以是弹片,也可以理解为接触点,只要保证可与第一电极22或第二电极23稳定电连接即可。其具体形式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镶嵌段通过模内注塑工艺设置于壳体10内。
具体的,电极引出部的连接段成对设置,即镶嵌段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段,两个连接段分别连接第一电极22和第一供电部51,或者分别连接第二电极23和第二供电部52。
需要说明的是,成对的两个连接段可以是相同的结构,例如均为类似端子的部件,当然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例如,一个为弹片另一个可以为触点等部件。此处对于连接段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只要可以保证能够进行电连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可以由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材料构成,可以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嵌入壳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可以包括导线、弹性金属结构、线排、柔性电路板或者端子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50的第一供电部51和第二供电部52可以包括导线、弹性金属结构、线排、柔性电路板或者端子等。
例如,第一供电部51和第二供电部52由软的排线构成时,第一供电部51和第二供电部52分别与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卡接,即二者的相互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等卡合结构。或者,第一供电部51和第二供电部52分别与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抵接,依靠壳体10与主板50之间的连接力实现第一供电部51和第二供电部52分别与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的可靠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出部71与第二电极引出部72可以是直接由光学器件20引出,即第一电极引出部7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2电连接,而另外一端独立于壳体10设置。如第一电极引出部71为导线时,导线可以是由光学器件20和壳体10之间的空隙穿过,以此穿设到壳体10外侧,用于与第一供电部51相连接。或者可以是在光学器件20的密闭腔体21上开设穿线孔,保证导线可以穿出。对于第一电极引出部71与第二电极引出部72的出线方式此处不作限定,在结构和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包括一个光学器件20,光学器件20与摄像头模组60相对应,光学器件20的具体结构如图5至图8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包括多个光学器件20,多个光学器件20对应多个摄像头模组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包括多个光学器件20,如图12所示,多个光学器件20阵列设置,此时,多个光学器件20组成的阵列组整体对应一个摄像头模组60。即多个光学器件20构成了一个聚光像素点,对于光学器件20的具体结构也如图5至图8所示,每个光学器件20的结构相对较小,通过各个光学器件20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焦和防抖。
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互不相溶并由彼此之间的界面31隔开,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的折射率不同,进入光学器件20的光线能够在界面31处折射。在需要利用光学器件20对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向导电流体30进行通电,产生电润湿效应,以改变导电流体30与密闭腔体21周侧的接触角,也即改变界面31与容纳腔211的侧壁的接触角,使得界面31的形状发生改变,进而经过该界面31的光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下面以图5至图8示出的光学器件20的四种状态对光学器件20的光学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出密闭腔体21的两侧,例如密闭腔体21的外形为矩形体时,则将矩形体的相对两面定义为密闭腔体21的两侧。其中。向密闭腔体21一侧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施加电压V1,向密闭腔体21另一侧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施加电压V2。
如图5所示,当V1=V2,如,V1=V2=0V时,导电流体30未产生电润湿效应,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之间的界面31将处于第一状态,界面31相对导电流体30所在一侧呈现凸弧面,即绝缘流体40相对于导电流体30的一侧凹陷。由于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的折射率不同,由导电流体30侧进入的平行光线在经过界面31时发生折射,平行光线扩散。
如图6所示,当V1=V2,如,V1=V2=37V时,导电流体30产生电润湿效应,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之间的界面31将处于第二状态,界面31呈现平面。由导电流体30侧进入的平行光线在经过界面31时传播方向不变。
如图7所示,当V1=V2,如,V1=V2=50V时,导电流体30产生电润湿效应,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之间的界面31将处于第三状态,界面31相对导电流体30所在一侧呈现凹陷弧面,即绝缘流体40相对于导电流体30的一侧凸出。由于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的折射率不同,由导电流体30侧进入的平行光线在经过界面31时发生折射,平行光线聚焦。
结合图8所示,在电压V1和电压V2不相等时,也就是说,界面31与密闭腔体21的侧壁接触角受不同侧的电压V1和电压V2的影响产生的电润湿效果不一致,即导电流体30与绝缘流体40之间的界面31处于第四状态,界面31相对光轴偏转一定角度,界面31左右两侧不平齐,从而使得光线在界面31出射后偏向一侧,以实现光学防抖。
对于图12所示的多个光学器件20阵列设置的壳体装置,例如,在聚焦时,进入中间的光学器件20的光线不发生偏移,如采用图6所示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光学器件20,界面31为平面,且界面31处于水平状态,平行光线经过中间的光学器件20后不发生偏移。而位于中间的光学器件20左侧的光学器件20可以使界面31为平面,并且其由左到右向上倾斜,此时,平行光线经过左侧的光学器件20后,光线向右偏移,则与位于中间的光学器件20的光线相交。而位于中间的光学器件20右侧的光学器件20可以使界面31为平面,并且其由右到左向上倾斜,此时,平行光线经过右侧的光学器件20后,光线向左偏移,则与位于中间的光学器件20的光线相交。通过调整围绕中间的光学器件20设置的其他光学器件20的界面31状态,可以使得经过多个光学器件20的光线汇聚,以此实现对焦或防抖。阵列排布的多个光学器件20可以实现与单光学器件20相似的功能。具体界面31状态的调节方式与上述给出的类似,通过调整施加于各个位置处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之间的电压来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利用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对导电流体30施加的电压V的改变,使得导电流体30与密闭腔体的侧壁的接触角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界面31的形状发生改变,以调整光线的出射方向。
界面31的形状变化程度,一方面与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所提供电压的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导电流体30所采用的材质有关。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电压下,发生的电润湿效应不同。也就是说,采取不同的导电流体30,相同的电压值下界面31所达到的形状将有所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流体30可以采用去离子水,绝缘流体40采用硅油。对于导电流体30和绝缘流体40的材质在此不作限定,只需要产生电润湿效应而使得界面31处发生形状改变即可。
界面31变形呈不同形态时,光学器件20将对光线起到不同程度的聚光或散光效果,进而利用电润湿来改变界面31的接触角,可以调整经光学器件20所出射的光线的方向。
通过将光学器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光学器件20实际上只是其内部的导电流体30发生电润湿,而改变界面31的接触角,其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无需移动光学器件20,就能够改变光线传播方向来适应调焦或防抖的需要。结合相关技术的摄像头模组60即可实现成像,并在维持结构小巧的情况下仍能提供较佳的调焦或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密闭腔体21包括围墙212、第一透光板213以第二透光板214。
具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极23设置于围墙212。第一透光板213设置于围墙212的一端,第一电极22夹设于第一透光板213与围墙212之间。第二透光板214设置于围墙212的另一端。围墙212、第一透光板213以及第二透光板214围成容纳腔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213以及第二透光板214由透光材料制备而成,其可以为玻璃、透明塑料、透明树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墙212也可以由环氧树脂、塑料等材料制作成型在绝缘透明层上。或者围墙212也可以由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可以是ITO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211为圆柱腔、或矩形腔或者圆柱腔和圆锥腔的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9所示,容纳腔211为圆柱腔,第一电极22具有一个圆形孔,第一电极22和围墙2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3为多个,沿围墙212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3绝缘设置。多个第二电极23的设置可以用于向导电流体30的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不同大小的电压。
结合图8和图10所示,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4,而围墙212的四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电极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墙212的各侧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电极23,即第二电极23的数量也可以是8个。而第一电极22为一个,其为公共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2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电极22与多个第二电极23一一相对应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电极23包括:围墙连接段231和透光板连接段232。围墙连接段231设置于围墙212内侧,透光板连接段232夹设于第二透光板214与围墙212之间,围墙连接段231与透光板连接段232相连接。
具体的,第二电极23由水平设置的透光板连接段232和竖直设置的围墙连接段231组成。多个第二电极23的相邻的透光板连接段232,以及相邻的围墙连接段231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2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光板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16,而第二透光板2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215,可以保证第一电极引出部71以及第二电极引出部72分别通过光学器件20的两端走线,即第一电极引出部71以及第二电极引出部72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16和第二开口215后与第一电极22和透光板连接段23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闭腔体21由围墙212、第一透光板213以第二透光板214组成。其中,第一透光板213以及第二透光板214分别设置在围墙212的两端,第一透光板213和围墙212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22和绝缘层24,第一透光板213与第一电极22直接接触,第一电极22与围墙212之间夹设有绝缘层24。第二透光板214和围墙212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23的透光板连接段232,而围墙连接段231设置在围墙212侧壁,且与导电流体30以及绝缘流体4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24包括疏水涂层。可选地,绝缘层24为疏水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60为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其结合壳体装置的光学器件20可以实现对焦和防抖。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不含任何可移动部件。
如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60包括镜头62、光传感器63以及电路板64。
摄像头模组60包括能够接收光线而成像的光传感器63。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可以在受光照射时产生光电效应以进行成像。光传感器63的类型可以包括CCD(电荷耦合)元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和光敏二极管等。从色彩来划分,光传感器63可以是彩色光传感器、单色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和灰度传感器等。
摄像头模组60的光轴61是由镜头组件内部光学器件来界定的。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所在面与光轴61大致垂直,可以解释为,在摄像头模组60进行拍摄时,外界光线沿光轴61的方向入射至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从而使得感光区受光照射而成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沿光轴61”并不表示入射至光传感器63的所有光线的传播方向都完全与光轴61的方向重合或平行。例如,沿光轴61入射光传感器63的光线中,有部分光线与光轴61的方向重合或平行,还有部分光线与光轴61呈一定角度,只要这些光线能够进入摄像头模组60并照射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以适应光传感器63的成像需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传感器63设置在电路板64上。
例如,光传感器63采取贴片的形式安装于电路板64上,另外,光传感器63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在电路板64上。其中,电路板64可以是硬质电路板,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对于电路板64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64上可以印制电路,以与光传感器63电性连接,从而在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受光照产生光电效应时所产生的电信号可以由电路板64传输至相应的控制器、图像处理器、存储器等功能模块。
针对镜头62的类型,镜头62是固体镜头,固体镜头内含有若干凸透镜和/或凹透镜形成的镜片组,以利用镜片组对光线产生聚焦或滤光等光学处理。
例如,镜头62内含有沿光轴设置的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经过光学器件20的光线在入射镜头62的凸透镜后将聚焦在一起,然后,在穿经凹透镜时发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光线中的不同频段的杂光与入射至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的光线分离,从而避免这些杂光进入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而影响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固体镜头内的透镜种类、数量以及组成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经知晓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对光线处理需要进行调整。对于镜头62的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最终入射至光传感器63的感光区的光线能够符合成像需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60为可变焦距的摄像头模组。其结合壳体装置的光学器件20可以扩大对焦范围,且保证防抖性能。
例如,摄像头模组60中的镜头62为可移动镜头,或者镜头62为液体镜头。
需要说明的是,可变焦距的摄像头模组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经知晓的结构形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可以调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光学器件2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知的液体镜头。
实施方式2
相对于光学对焦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槽12,光学器件20设置于安装槽12内。
壳体10在对应于安装槽12位置处为透光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由透光材料制备而成,如塑胶、玻璃等。透光部上可以增加透光和减小反射的镀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也可以是一个透光孔,此时安装槽12和透光部组成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孔11。可选地,透光孔的横截面积可小于安装槽12的横截面积。
该光学对焦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3
相对于光学对焦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壳体10包括连接部13和支撑部14。
连接部13具有安装通孔,支撑部14安装于安装通孔内,光学器件20设置于支撑部1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用于与主板50相连接,而支撑部14用于支撑光学器件20,支撑部14上可设置有一如图1中所示的安装孔11,以此将光学器件20设置于安装孔11内。或者,支撑部14上可设置有一如图2中所示的安装槽1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4可以通过机械结构与连接部13连接,如卡接或过盈配合等。也可以采用粘结方式直接将连接部13连接在安装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4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例如利用塑胶材料进行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可以采用塑胶、玻璃、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引出部71和第二电极引出部72可以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嵌入支撑部14内。
该光学对焦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体装置,包括壳体10和光学器件20。
光学器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光学器件20独立于光学对焦装置的摄像头模组60,即光学器件20和壳体10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结构,在使用时与摄像头模组60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器件2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知的光学器件20,光学器件20可以用于改变光线方向。光学器件20与壳体1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的具体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装置还包括电连接的电极和电极引出部,电极引出部用于与供电部可拆卸地相连接,对于电极、电极引出部以及供电部的连接方式,相关结构也均可以参见上述的具体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器件20可以参见上述的具体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装置应用于光学对焦装置中,光学器件20与壳体10组合为一个独立的壳体装置,区别于相关技术中将光学器件20集成为摄像头模组60的方案。虽然就成像方面考虑光学器件20与摄像头模组60进行了结合,但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别。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装置可以用于包含一个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中,例如,光学对焦装置为手机时,壳体装置可为带液体镜头的手机后盖,其与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相结合即为可自动对焦的摄像头。
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可自动对焦的摄像头,本申请中的光学对焦装置,连接于主板上的摄像头模组的设计和组装简单化,摄像头模组不需要推动又大又重的镜头,摄像头模组设计为固定焦距,无需移动部件完成对焦功能。且同一个壳体装置可以兼容到不同的摄像头模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光学器件包括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具有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的容纳腔,所述导电流体和所述绝缘流体之间形成界面;
驱动电压部,用于使所述界面变化;及
摄像头模组,与所述光学器件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对焦装置还包括:
主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所述主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压部包括:
电极,设置于所述密闭腔体;
电极引出部,与所述电极电连接;及
供电部,设置于所述主板,与所述电极引出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供电部与所述电极引出部可拆卸地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部包括:
镶嵌段,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连接段,连接于所述镶嵌段的一端,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段通过模内注塑工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为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其中,所述壳体在对应于所述安装槽位置处为透光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连接部,具有安装通孔;
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光学器件均安装于所述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学器件阵列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为固定焦距的摄像头模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为可变焦距的摄像头模组。
15.一种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独立于摄像头模组,所述光学器件包括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具有填充有不相溶的导电流体和绝缘流体的容纳腔,所述导电流体和所述绝缘流体之间形成可变化的界面。
CN202010554155.5A 2020-06-17 2020-06-17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Pending CN111751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155.5A CN111751979A (zh) 2020-06-17 2020-06-17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155.5A CN111751979A (zh) 2020-06-17 2020-06-17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979A true CN111751979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4155.5A Pending CN111751979A (zh) 2020-06-17 2020-06-17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19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45A (zh) * 2020-11-06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4630Y (zh) * 2005-12-16 2007-01-03 张士俊 用于移动电话的可装/卸光学变焦镜头组件
TW200811478A (en) * 2006-07-12 2008-03-01 Varioptic Sa Liquid lens interconnection
CN101355838A (zh) * 2007-07-25 2009-01-2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器
CN201853744U (zh) * 2010-07-26 2011-06-01 宁波市瑞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支架、led及led照明装置
CN102466825A (zh) * 2010-11-16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基于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
KR20180106347A (ko) * 2017-03-20 2018-10-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체 렌즈
CN110006845A (zh) * 2019-03-29 2019-0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电润湿透镜的液体折射率测量仪
CN209588423U (zh) * 2018-12-24 2019-11-05 河北沐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10636195A (zh) * 2019-09-24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模组、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661956A (zh) * 2019-10-14 2020-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740234A (zh) * 2019-10-14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4630Y (zh) * 2005-12-16 2007-01-03 张士俊 用于移动电话的可装/卸光学变焦镜头组件
TW200811478A (en) * 2006-07-12 2008-03-01 Varioptic Sa Liquid lens interconnection
CN101355838A (zh) * 2007-07-25 2009-01-2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器
CN201853744U (zh) * 2010-07-26 2011-06-01 宁波市瑞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支架、led及led照明装置
CN102466825A (zh) * 2010-11-16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基于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
KR20180106347A (ko) * 2017-03-20 2018-10-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체 렌즈
CN209588423U (zh) * 2018-12-24 2019-11-05 河北沐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10006845A (zh) * 2019-03-29 2019-0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电润湿透镜的液体折射率测量仪
CN110636195A (zh) * 2019-09-24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模组、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661956A (zh) * 2019-10-14 2020-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740234A (zh) * 2019-10-14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45A (zh) * 2020-11-06 2021-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492145B (zh) * 2020-11-06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0234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770650B1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CN110609377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80303939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compact packaging of image sensor chip
US8319885B2 (en) Detachable camera module
KR101972302B1 (ko) 자동 초점 카메라 모듈
KR10126259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74023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KR101805128B1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및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11399093A (zh) 移动终端及其图像采集模块和液体镜头
KR20220017447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62086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KR10123151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614879A (zh) 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11751979A (zh) 壳体装置及光学对焦装置
EP3575856B1 (en) Liquid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20180088235A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KR20110008808A (ko) 렌즈 조립체 및 카메라 모듈
EP3581988A1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and optical device
KR102044694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901512A (zh) 一种镜头
KR102344463B1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9270683A (zh)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183991B (zh) 电子装置
CN117170085A (zh) 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