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0453A -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0453A
CN111750453A CN202010653820.6A CN202010653820A CN111750453A CN 111750453 A CN111750453 A CN 111750453A CN 202010653820 A CN202010653820 A CN 202010653820A CN 111750453 A CN111750453 A CN 111750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ilization
deodorization
terminal
photocatalytic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38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0453B (zh
Inventor
丁红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si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si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si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si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38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0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0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0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0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0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18Radiation
    • A61L9/20Ultra-violet radiation
    • A61L9/205Ultra-violet radiation using a photocatalyst or photosensiti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出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二净化区域;光催化功率划分为多个挡位;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接受协同请求后,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当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加大净化效率、增长空气循环风道;利用协同式的方式降低工作噪音。

Description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除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杀菌除臭器是一种过滤空气的产品,其适用的场所也非常之多,比如刚刚装修或翻新的居所;有老人、儿童、孕妇的居所,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及公厕、清洁楼等的内部场所。从杀菌除臭器的工作原理来看,主要分为被动式、主动式、主被动混合式,市面上一般来说是使用机械过滤,利用滤网对细小颗粒进行吸附和收集,吸风式的杀菌除臭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看作:风机抽入空气,经过光催化过滤组件进行净化杀菌;而在相对较大的室内空间中、家庭住房中使用,由于污染粒子源是相对漂浮不定的,比如户主在卧室抽烟,而杀菌除臭器放置在客厅中;又比如餐厅的装修材料甲醛含量高,而杀菌除臭器放置在卧室;导致杀菌除臭器的放置地点可能和需要净化的地点不能对应上;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杀菌除臭器的功率设计进化成了分档式设计,比如依照CADR值进行功效的划分。
但是,光催化杀菌除臭器采用纳米光催化的机理和大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的载体来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光催化网,可以发挥高效物理吸附和光催化分解的协同效应,实现对甲醛、苯、氨气、硫化氢等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分解和对病菌的及时杀灭,并且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消除了物理吸附饱和及二次污染的缺陷;净化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的不同自动调节出风量,既实现节能,又能让室内空气时时保持在清净的状态。其负氧离子释放功能,每秒可释放出超过百万的负氧离子,将空气中极微小的微尘净化,营造森林般的清新气息;杀菌除臭器的运转效率和风机的运转功效直接相关,所以在杀菌除臭器运转到最大功率之时,噪声也随之增大,按照国标规定,CADR>450m³/h的机器要求其声功率级≤70dB,而就算如此,功率相对低且噪声高;用户的体验非常的不好,并且就算是杀菌除臭器运转到最大功率,光催化系统运行到最大功率,其输出的新风气流也无法很快的弥散到整个房间环境内。
基于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加快空气净化循环、噪声相对小的协同式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如:现有杀菌除臭器在加大功效时伴随着非常大的噪声,而且空气循坏动力也不是很充足。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利用能源,达到高空气循环效能、低噪声的双重要求;本发明利用分布式的杀菌除臭器系统进行空气净化,以达到高净化率、低噪声的效果。
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一净化区域;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二净化区域;
光催化功率划分为多个挡位;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受协同请求后,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还包括:
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PM2.5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还包括: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坐标位置给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一净化区域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
作为优选,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若检测到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
还公开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包括: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第一杀菌除臭终端预设有第一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一净化区域;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第二杀菌除臭终端预设有第二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二净化区域;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包括有第一对比模块,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对比光催化功率是否小于预设功率,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
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包括有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协同请求;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受协同请求后,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二移动模组移动,并根据第二定位模块判断是否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中;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移动至所述第一净化区域中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风道模块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风速模块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获取模块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PM2.5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一移动模组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坐标位置给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所述第二移动模组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一净化区域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
作为优选,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二风速模块调整风速与所述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一致。
作为优选,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当检测到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所述第二风道模块将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和系统,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二净化区域;光催化功率划分为多个挡位;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受协同请求后,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当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分布式的杀菌除臭器协同进行净化,加大净化效率、增长空气循环风道;并且在达到高净化功效的同时能够利用协同式的方式降低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协同后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催化原理。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1、第一净化区域;12、第一对比模块;13、第一通讯模块;
2、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1、第二净化区域;22、第二通讯模块;23、第二移动模组;24、第二定位模组;25、第二风道模块;26、第二风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杀菌除臭器的使用,往往会考虑到其应用空间和杀菌除臭器应当匹配,简单来说30平米的房间通过计算,应该选择CADR值为400立方米/小时的杀菌除臭器,而20平米就选择260立方米/小时CADR值,15平米就选择200立方米/小时CADR值;而相对应的,CADR为400立方米/小时,其声功率级为62dB左右,而人在相对密闭环境中,感受到68dB噪音时就会觉得心烦,并且这种功率的净化器的净化空间仅为30-40平米;所以对于更大空间的室内环境,比如车站、医院、服务大厅及户型超过80平米的居住房这些地方来说,大功率的杀菌除臭器意味着高噪音,并且净化空间和适用面积也是有限的,因为现在的杀菌除臭器都是定点防止、然后人为调整位置进行杀菌除臭;试想一下,在车站大厅,杀菌除臭器摆在休息区左区,而休息区右区有人吸烟,杀菌除臭器对于休息区右区的净化能力远远不够,所以杀菌除臭器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而就算杀菌除臭器刚好在休息区右区使用,此时会开启到最大功率进行净化,此时噪声也最高;而由于其出风动力源有限,净化后的新风最多吹拂到3m外,然后由新风分子自由扩散到整个空间,而区区3m,相对整个大厅来说犹如弹丸之地,完全不能满足大区域的空气净化和新风循环。而单单添加杀菌除臭器,也只能是独立运行,净化区域独立设定,而噪声却相互叠加;所以需要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的方法。因为光催化杀菌除臭器本身具有光催化杀菌、紫外线杀菌、除尘系统杀菌等三重杀菌功能,它采用纳米光催化的机理和大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的载体来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光催化网,可以发挥高效物理吸附和光催化分解的协同效应,实现对甲醛、苯等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分解和对病菌的及时杀灭,并且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消除了物理吸附饱和及二次污染的缺陷;所以对于空气中的粒子和污染探查更加的敏感细致,所以对于光催化杀菌除臭器来说,十分有必要将其布置成分布式的光催化模块。
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请参阅图1,至少布置有两个具有可充电电池装置的杀菌除臭终端,
将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一净化区域11;因为光催化功率对应新风净化的效率,也就能够测算出对应的新风范围,因为光催化的原理是:请参阅图5,基于光催化剂在光照的条件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可以达到净化污染物、物质合成和转化等目的。通常情况下,光催化氧化反应以半导体为催化剂,以光为能量,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光催化的光照不应直接照射人体,所以对于空气进出通道的效率是直接影响到光催化效率的;常用的就是使用风机抽风作为进气方式,出风风机则作为新风方式;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满足在不漏光的前提下进行移动式的光催化杀菌除臭,而不局限于现在的壁挂式光催化器;
比如常用的1200转的风机对应的出风距离极限为3.5m,也就是说杀菌除臭器的新风中携带的负离子等有效离子在3.5m后通过布朗运动扩散到整个空间,而在调整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大小时,对应的净化区域也会随之变化;且光催化功率按照市面上的需要划分为多个挡位;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二净化区域21;
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运行过程中,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发送协同请求;因为在设定中,预设功率代表着杀菌除臭器需要运行到其最大功率的80%以上进行工作,说明污染粒子浓度高,所以风机的运转快、噪声大;而为了降低噪音加大工作效率,所以想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接受协同请求后,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的第一净化区域11;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因为杀菌除臭终端的出风口对应这风道循环,同时,第一净化区域的边缘范围表示新风浓度最低,也就相对净化程度低,所以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对接上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极限范围后,能够加强空气对流、新风循环;
并且,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因为有更强的对流和协同净化,风道覆盖范围广,所以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可以相应的调整,优选为降低一个挡位。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PM2.5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因为单独的一个杀菌除臭终端也应当实现寻找目标点的功能,因为其协同作用,不应当局限在定点式净化上,而通过传感器对进风口处的各方向进风样本进行判断,能够寻找到环境中粒子污染较重的区域,而且设定超标指数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均保持稳定,才能判断该方向是粒子污染来源方向,不然属于离散型偶发点,这个方式,在公共服务大厅找寻抽烟点十分关键。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发送坐标位置给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特异性风速方向、第一净化区域和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因为在获取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可以获取到终端与障碍物的相隔距离,以此来进行无障碍移动,并且可以加有热成像拍摄,防止新风直吹人群。并且对于拐角巷道的环境中,第二杀菌除臭终端需要避障移动进入到第一净化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保持一致。因为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构成协同工作以后,对于该区域的净化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风速协同后还可以降低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若检测到特异性风速方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特异性风速方向。因为净化区域是区域性判断,而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新风方向正是风道循环方向,所以这个方向上有风速上的特异性,所以作为特异性风速方向是能够延伸、加长新风循环风道;并且对于杀菌除臭器来说能够辅助判断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是否移动到了第一净化区域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挡位和噪声对应如下表(表1):
表1
Figure RE-GDA0002604031280000071
所以在某一个杀菌除臭终端超过预设功率运转时,CADR达到750m3/h,其净化半径为3.5m,造成的噪声在70dB左右,而以普通人的听觉为例,20至40dB犹如轻声絮语、相对 安静,40至60分贝(dB)则相当于普通的室内谈话,而60dB以上就属于吵闹的范畴了,长 时间处于噪音中是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已经处在噪音环境中,而且新 风输出半径仅为3.5m;当采用了本发明中的协同净化方法后,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移动至第 一净化区域,并感受特异性风速方向,此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和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均统一至450m3/h效能,那么噪声点为两个,但噪声大小分别为35dB,根据声波叠加原理,叠加方 式属于对数关系,也就是在单观测点的声压级增加10lg2分贝,所以对于两个单声源单独发声音量一样时,对于其叠加后的声音分贝为37dB,这个数值是远远低于70dB的,所以两个杀菌除臭终端在协同净化时产生的噪声远远小于高功率时一台杀菌除臭终端发出的噪声;并 且其净化效率为450+450,虽不等同于简单叠加,但是对于相对密闭的环境来说是可以当成 直接叠加也就是900m3/h,且净化区域的半径变成2.5+2.5(5m),也远远大于3.5m的单风 道循环,这样的协同净化对于车站候车大厅、服务大厅来说非常的有效。
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进行实施,请参阅图2,包括: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预设有第一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一净化区域11;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预设有第二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二净化区域21;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包括有第一对比模块12,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1运行过程中,第一对比模块12用于对比光催化功率是否小于预设功率,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13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发送协同请求;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包括有第二通讯模块22,第二通讯模块22用于接收协同请求;第二杀菌除臭终端2接受协同请求后,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二移动模组23移动,并根据第二定位模块24判断是否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11中;当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移动至第一净化区域中时,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风道模块25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
当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风速模块13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所谓移动模组可以是类似扫地机器人的移动方式,起到静音、稳定的效果;而进风口可以为在理解为,在一水平面上,以60°划分出一区域,那么每隔一个区域划分出一个进风口,则能够大致划分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角度越小则方位越细,其中以陀螺仪传感器辅以确定每个方位。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获取模块13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PM2.5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一移动模组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以三个指标为例,PM2.5指数在1min内持续在120-160μg/m³之间,则说明该方向上空气环境较差,并且应该已经移动至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所以可以停止寻找颗粒污染源,直接进行协同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发送坐标位置给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第二移动模组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特异性风速方向、第一净化区域和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第二风速模块26调整风速与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当检测到特异性风速方向时,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风道模块将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谓风道即为可旋转角度的出风口栅格,通过两个陀螺仪的坐标方向统一,标记出出风方向。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和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模块组成是一样的,但是为了表达方便,以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模块代指说明。
实施例
在车站候车大厅布设有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和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其运行标准为表1所示的第一挡位;候车大厅的面积近似计算为120m*50m;以墙角为坐标原点,长宽两墙壁为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请参阅图3,圆圈范围表示该杀菌除臭终端的净化区域,第一杀菌除臭终端摆放坐标为(25,10),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摆放坐标为(50,20),在候车大厅中突然有人吸烟,坐标点位为(65,30),由于烟味的特异性,所以能够被杀菌除臭器感受到,并且其烟味分子在空间内弥散,由于其布朗运动,所以将其扩散范围拟合成圆形区域,原点为(65,30);所以出于点位(50,20)的第二杀菌除臭器能够先对东北方向的烟味特异性进行识别,然后向烟味原点移动,此时向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请参阅图4,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移动至第二净化区域,并在坐标系内形成斜率一致的直线方向,功效调整成表1所示的第二挡,此时噪声减低,净化范围变大,新风循环风道由有效的3m转化为有效的5m,噪声降低近20dB;所以非常适用于大区域环境进行空气净化。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协同净化可以提高净化效率,并且噪声降低、新风循环风道区域加长;
2)能够对污染点精准的识别和高效净化,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一净化区域;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对应有第二净化区域;
光催化功率划分为多个挡位;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受协同请求后,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还包括:
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空气中的病菌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还包括: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坐标位置给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一净化区域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若检测到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
6.一种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第一杀菌除臭终端预设有第一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一净化区域;还包括有第一光催化模块,所述第一光催化模块净化所述第一净化区域;
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第二杀菌除臭终端预设有第二光催化功率挡位,并预设有与光催化功率挡位对应的第二净化区域;还包括有第二光催化模块,所述第二光催化模块净化所述第二净化区域;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包括有第一对比模块,在第一杀菌除臭终端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一对比模块用于对比光催化功率是否小于预设功率,当光催化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向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发送协同请求;
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包括有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协同请求;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受协同请求后,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二移动模组移动,并根据第二定位模块判断是否移动至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净化区域中;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移动至所述第一净化区域中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风道模块将空气进出口方向调整至与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风速模块的光催化功率降低一个挡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运行过程中,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一获取模块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室内PM2.5指数、室内异味浓度等级及室内温湿度;当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依靠第一移动模组向对应的进风口方向移动;当超标指数在设定时间内保存在稳定阈值段内波动时,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停止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接收协同请求时,
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发送坐标位置给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第二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所述第二移动模组进行避障移动,并通过方位不同的进风口获取特异性风速方向,结合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所述第一净化区域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域判断出是否继续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所述第二风速模块调整风速与所述第一空气终端的光催化功率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杀菌除臭终端调整至与所述第一杀菌除臭终端空气进出口方向一致时,当检测到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时,所述第二杀菌除臭终端的所述第二风道模块将进风方向直接调整为所述特异性风速方向。
CN202010653820.6A 2020-07-08 2020-07-08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750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3820.6A CN1117504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3820.6A CN1117504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0453A true CN111750453A (zh) 2020-10-09
CN111750453B CN111750453B (zh) 2021-06-01

Family

ID=7271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3820.6A Active CN111750453B (zh) 2020-07-08 2020-07-08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045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4940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家電
JP2010035678A (ja) * 2008-08-01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室内用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機能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CN203848456U (zh) * 2014-05-29 2014-09-24 西安康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寻找脏空气的净化器
CN105352115A (zh) * 2015-10-28 2016-02-24 北京艾浦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23172A (zh) * 2016-03-22 2016-08-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CN10760671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太仓迭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分区除甲醛空气净化装置
CN108413576A (zh) * 2018-02-02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出风设备
KR20190027525A (ko) * 2017-09-07 2019-03-1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 로봇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CN109855242A (zh) * 2018-11-29 2019-06-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中净化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0640A (zh) * 2018-01-12 2019-07-19 沃维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房间中空气净化的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
CN111174300A (zh) * 2018-10-24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可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4940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家電
JP2010035678A (ja) * 2008-08-01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室内用集塵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機能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CN203848456U (zh) * 2014-05-29 2014-09-24 西安康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寻找脏空气的净化器
CN105352115A (zh) * 2015-10-28 2016-02-24 北京艾浦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23172A (zh) * 2016-03-22 2016-08-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和系统
KR20190027525A (ko) * 2017-09-07 2019-03-15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 로봇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CN10760671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太仓迭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分区除甲醛空气净化装置
CN110030640A (zh) * 2018-01-12 2019-07-19 沃维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房间中空气净化的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
CN108413576A (zh) * 2018-02-02 2018-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出风设备
CN111174300A (zh) * 2018-10-24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可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55242A (zh) * 2018-11-29 2019-06-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中净化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0453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8876U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纱窗
Kraakma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for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CN101839534B (zh) 一种壁挂式多功能层流杀菌机
CN111750453B (zh) 分布式光催化杀菌除臭器协同净化方法及系统
CN204403979U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灯具
CN210485917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5245441U (zh) 具有照明、通风、空气净化功能的吊顶系统
CN210070130U (zh) 一种等离子体新风系统
CN204987271U (zh) 一种微型空气净化器
CN203132067U (zh) 空调风口杀菌消毒装置
CN215809138U (zh) 一种空气净化消毒机智能控制系统
CN202168578U (zh) 带有等离子体净化消毒功能的办公桌
CN205402972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设备
CN110857799A (zh) 一种分体式可调节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12538198U (zh) 一种立式空气消毒净化机
CN212870119U (zh) 一种杀菌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100563511C (zh) 节能型换气式物理养生保健保温床罩
CN203131978U (zh) 新风机组内杀菌消毒装置
CN208059123U (zh) 一种室内空气污染净化装置
CN202171902U (zh) 一种新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地球仪
CN202195540U (zh) 带等离子体净化器的吊顶式空调机
CN202190976U (zh) 一种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文件框
CN205536237U (zh) 办公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10568926U (zh) 一种螺纹式空气净化器
CN216868743U (zh) 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