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9065B -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9065B
CN111749065B CN202010649206.2A CN202010649206A CN111749065B CN 111749065 B CN111749065 B CN 111749065B CN 202010649206 A CN202010649206 A CN 202010649206A CN 111749065 B CN111749065 B CN 111749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tank
drainage
dus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92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9065A (zh
Inventor
朱照明
冀炫
王博
裴元园
马君良
刘学军
闫向东
高峰
陶武庭
段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492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9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9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9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foundations from destructive influences of moisture, frost or vib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3/00Applying liquids to roads or like surfaces, e.g. for dust control; Stationary flushing devices
    • E01H3/02Mobile apparatus, e.g. watering-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3/00Applying liquids to roads or like surfaces, e.g. for dust control; Stationary flushing devices
    • E01H3/04Fixed devices, e.g. permanently- installed flush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7/00Fencing, e.g. fences, enclosures, corr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挖设排水沟,排水沟内安放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连接第一水箱和喷淋管;步骤二、铺设排水层,排水层连通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与第二管连通,第二管连通至第一水箱;步骤三、铺设过滤层和钢丝网;步骤四、铺设防护网;步骤五、在非降雨时段的施工期间内,开启自动降尘系统。本发明环保施工方法简单省力,解决施工段集水问题的同时,利用废水过滤喷淋降尘,有效节约水资源,降尘效果极佳。

Description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道路施工时,工程车辆经过或者刮大风的时候会扬起地面上的尘土,使空气中弥漫着尘粒,这些在空中浮游的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一旦被人体吸入,就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扬尘工作是很有必要的。现在道路施工的防尘措施在道路施工现场洒水以及铺设隔离网等,洒水可以让空气湿润,地面潮湿,有利于空中漂浮的尘埃粒子掉落下来,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当带有尘埃的水滴重量不断加重后,会慢慢掉落在地面上,这样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就变少了。但目前的施工洒水存在水资源浪费,盲目喷洒等问题,喷洒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环保施工方法简单省力,解决施工段集水问题的同时,利用废水过滤喷淋降尘,有效节约水资源,降尘效果极佳。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公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内安放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直接连接至第一水箱的顶端,在所述第一管上开设多个沿所述第一管纵向排布的接口,施工段所在接口的位置安装喷淋管,其他所述接口安装密封件。
步骤二、整平路基,在路基上方铺设垫层,在垫层上方铺设防水层,防水层上方铺设排水层,在所述排水层两侧安装多个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二管连通至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端。
步骤三、在所述排水层上方铺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排水层之间铺设过滤层。
步骤四、在公路两侧铺设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由纵横交错且彼此连通的软质管体构成,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内设置纵横交错的连接线;所述防护网的边上设置压杆。
步骤五、在非降雨时段的施工期间内,开启自动降尘系统,所述自动降尘系统包括:
移动降尘装置,其包括车体、第二水箱以及第一喷水机构,所述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的两侧,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包括顶管、分支管、底管以及支撑部,所述顶管与所述第二水箱液体相通,所述分支管与所述顶管液体相通,所述底管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分支管液体相通的第二喷头;所述顶管以可移动并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的顶端一侧;所述分支管设置为多个,并间隔均匀的连接在所述顶管与所述底管之间;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分支管与所述第二水箱侧端之间,以使所述分支管绕所述第二水箱转动。
智能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器、粉尘监测模块以及自动调整模块;所述粉尘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以及公路施工段周围0-10米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粉尘密度,并根据所述粉尘密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判断是否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警报信息,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的启闭;所述自动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粉尘监测模块发送的监测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粉尘密度,从而调整所述分支管相对所述第一水箱转动的角度,以及所述喷淋管转动的角度,以使喷出的水落至粉尘密度大的区域内。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软质管,所述外管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设置第一喷头。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压杆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防护网的边上设置弹性软管,所述压杆由多个相互套接的套管构成,所述套管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弹性软管卡固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套管与所述开口垂直的面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套管的直径至少是所述弹性软管直径的2.5倍。
优选的是,所述顶管可移动并可转动设置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二水箱的顶端对称设置滑槽,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大于半圆的优弧结构;所述顶管相对所述滑槽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固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靠近所述车体前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包括U型框架和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框架两侧的第二气缸,所述U型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管的两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水箱侧端平行,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一端连接所述U型框架,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端连接位于所述顶管两侧的所述分支管,所述第二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分支管所在的面绕所述第二水箱转动0-60度。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层的上端铺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网孔设置为1-2毫米;所述排水层的顶端开设有波浪型的凹槽,所述波浪型的凹槽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相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箱的底端,所述第一水箱的顶端与总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内侧下方设置与所述第一水箱适配的过滤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水箱底端4个边角处均设置受控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气缸,以使所述第二水箱上下移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公路施工段安装第一管、第二管、第二排水管、第一水箱以及喷淋管,便于通过排水层收集沉降的施工废水以及雨水,经第二管传输至第一水箱内进行过滤,再通过第一管传输至喷淋管,经第一喷头喷出,以对施工公路段进行降尘处理,从而在解决施工区域积水的同时,收集利用废水,便于在后期施工中,通过喷淋管喷射的方式进行降尘;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安装喷淋管的接口,在非施工区域段内的接口上安装可拆卸密封件,喷淋管可随着一段施工路段的完成,拆卸安装至下一路段的第一管的接口上,施工完成后,喷淋管可拆除重复在以后公路施工中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施工路段的降尘问题。
通过在公路两侧铺设防护网,利用软质管体和连接线构成的组合,且通过压杆固定防护网外周的方式,不仅便于防护网的收和,同时便于防护网对于下方尘土的防护作用,避免出现下方尘土飞扬的情况。
通过设置粉尘监测模块,便于车体在移动的过程中,监测周围空气中的粉尘密度,同时对其监测范围内的不同粉尘密度区域进行划分,若监测出粉尘密度超出施工人员设定的阈值,则粉尘监测模块向控制器传输预警信息,然后通过自动调整模块锁定要喷射的区域,控制所述顶管的移动以及分支管相对第二水箱的角度,以及喷淋管转动的角度,调整完毕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喷头/第一喷头开启,使得第二喷头/第一喷头喷水至预警信息内粉尘密度最大的区域,在逐步调整顶管和分支管的位置,间接调整喷射区域从粉尘密度最大区域逐步过渡至,预警信息内的最小浓度,从而实现对粉尘密度超标区域的定点喷射,以使粉尘的沉降更为快速有效,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水资源的浪费。车体的移动受控于控制器,便于调整喷射的范围,同时便于根据粉尘的密度自动喷水降尘,更为智能便捷。
通过将顶管、分支管以及底管上的第二喷头液体相通,顶管通过水管与第二水箱在顶部连通,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液体经顶管、分支管以及第二喷头喷射出去,更节省降尘用水;所述顶管可前后移动的设置方式以及所述分支管可相对转动的设置方式,再结合车体自身的移动,利于调整喷射的范围和区域,便于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降尘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喷淋管以及第一水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喷淋管与第一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移动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适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公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内安放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管20和第二管21,所述第一管20直接连接至第一水箱22的顶端,在所述第一管20上开设多个沿所述第一管20纵向排布的接口201,施工段所在接口201的位置安装喷淋管23,其他所述接口201安装密封件。
步骤二、整平路基,在路基上方铺设垫层,在垫层上方铺设防水层,防水层上方铺设排水层24,在所述排水层24两侧安装多个第二排水管25,所述第二排水管25与所述第二管21连通,所述第二管21连通至与所述第一水箱22的底端。
步骤三、在所述排水层24上方铺设钢丝网26,所述钢丝网26与所述排水层24之间铺设过滤层27。
步骤四、在公路两侧铺设防护网28,所述防护网28由纵横交错且彼此连通的软质管体构成,所述防护网28的网孔内设置纵横交错的连接线280;所述防护网28的边上设置压杆281。
步骤五、在非降雨时段的施工期间内,开启自动降尘系统,所述自动降尘系统包括:
移动降尘装置,其包括车体30、第二水箱31以及第一喷水机构,所述第二水箱31设置在所述车体30上,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31的两侧,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包括顶管320、分支管321、底管322以及支撑部,所述顶管320与所述第二水箱31液体相通,所述分支管321与所述顶管320液体相通,所述底管322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分支管321液体相通的第二喷头;所述顶管320以可移动并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31的顶端一侧;所述分支管321设置为多个,并间隔均匀的连接在所述顶管320与所述底管322之间;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分支管321与所述第二水箱31侧端之间,以使所述分支管321绕所述第二水箱31转动。
智能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器、粉尘监测模块以及自动调整模块;所述粉尘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30以及公路施工段周围0-10米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粉尘密度,并根据所述粉尘密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判断是否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警报信息,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喷头233以及第二喷头的启闭;所述自动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粉尘监测模块发送的监测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粉尘密度,从而调整所述分支管321相对所述第一水箱22转动的角度,以及所述喷淋管23转动的角度,以使喷出的水落至粉尘密度大的区域内。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公路施工段安装第一管20、第二管21、第二排水管25、第一水箱22以及喷淋管23,便于通过排水层24收集沉降的施工废水以及雨水,经第二管21传输至第一水箱22内进行过滤,再通过第一管20传输至喷淋管23,经第一喷头233喷出,以对施工公路段进行降尘处理,从而在解决施工区域积水的同时,收集利用废水,便于在后期施工中,通过喷淋管23喷射的方式进行降尘;所述第一管20上设置有安装喷淋管23的接口201,在非施工区域段内的接口201上安装可拆卸密封件,喷淋管23可随着一段施工路段的完成,拆卸安装至下一路段的第一管20的接口201上,施工完成后,喷淋管23可拆除重复在以后公路施工中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施工路段的降尘问题。
通过在公路两侧铺设防护网28,利用软质管体和连接线280构成的组合,且通过压杆281固定防护网28外周的方式,不仅便于防护网28的收和,同时便于防护网28对于下方尘土的防护作用,避免出现下方尘土飞扬的情况。
通过设置粉尘监测模块,便于车体30在移动的过程中,监测周围空气中的粉尘密度,同时对其监测范围内的不同粉尘密度区域进行划分,若监测出粉尘密度超出施工人员设定的阈值,则粉尘监测模块向控制器传输预警信息,然后通过自动调整模块锁定要喷射的区域,控制所述顶管320的移动以及分支管321相对第二水箱31的角度,以及喷淋管23转动的角度,调整完毕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喷头/第一喷头233开启,使得第二喷头/第一喷头233喷水至预警信息内粉尘密度最大的区域,在逐步调整顶管320和分支管321的位置,间接调整喷射区域从粉尘密度最大区域逐步过渡至,预警信息内的最小浓度,从而实现对粉尘密度超标区域的定点喷射,以使粉尘的沉降更为快速有效,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水资源的浪费。车体30的移动受控于控制器,便于调整喷射的范围,同时便于根据粉尘的密度自动喷水降尘,更为智能便捷。
通过将顶管320、分支管321以及底管322上的第二喷头液体相通,顶管320通过水管与第二水箱31在顶部连通,使得第二水箱31中的液体经顶管320、分支管321以及第二喷头喷射出去,更节省降尘用水;所述顶管320可前后移动的设置方式以及所述分支管321可相对转动的设置方式,再结合车体30自身的移动,利于调整喷射的范围和区域,便于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降尘的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淋管23包括内管230和外管,所述内管230为软质管,所述外管包括第一杆体231和第二杆体232,所述第二杆体23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31的上方,所述第二杆体232的顶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231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杆体232的顶端设置第一喷头233。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3所示,通过内管230设置为软质管的方式,有利于第二杆体232的转动;所述外管的设置便于内管230的固定以及防护,并通过所述第二杆体232相对第一杆体231的转动以及弯曲,更大范围内的选择待喷淋区域以及喷淋的方式,所述第二杆体232顶端弯曲,便于顶端设置向一侧喷淋的第一喷头233,保证一次喷淋朝向一个有效方向。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护网28与所述压杆281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防护网28的边上设置弹性软管,所述压杆281由多个相互套接的套管282构成,所述套管282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弹性软管卡固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套管282与所述开口垂直的面上设置定位孔283,所述套管282的直径至少是所述弹性软管直径的2.5倍。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4所示,通过在防护网28的外周设置弹性软管,便于套管282拆装时防护网28的收纳,同时便于安装套管282以对防护网28进行可靠的固定;所述套管282套设的方式,在防护网28收纳时,将套管282彼此拨出相互对折,即可完成防护网28的收纳,且便于日后的展开使用,不会出现打结的现象,同时套管282彼此套接时,因开口的设置,也不会造成干涉,更利于防护网28的收和;通过设置套管282相对弹性软管的直径,便于设置定位孔283的位置,避免通过固定件穿过定位孔283时,弹性软管造成干涉。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顶管320可移动并可转动设置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二水箱31的顶端对称设置滑槽324,所述滑槽324的横截面为大于半圆的优弧结构;所述顶管320相对所述滑槽324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324适配的滑块325,所述滑块325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固在所述滑槽324内,所述滑块325靠近所述车体30前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滑块325在所述滑槽324内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滑槽324的横截面为优弧,便于将所述滑块325卡固在所述滑槽324内,且所述滑槽324与滑块325接触的圆弧形面,便于所述顶管320的转动,降低了转动的阻力;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便于控制器根据喷射需求调整顶管320前后移动的位置,顶管320、分支管321和底管322一体连接,从而间接调整第二喷头的喷射位置。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包括U型框架33和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框架33两侧的第二气缸34,所述U型框架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管320的两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水箱31侧端平行,所述第二气缸3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U型框架33,所述第二气缸34的第二端连接位于所述顶管320两侧的所述分支管321,所述第二气缸34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分支管321所在的面绕所述第二水箱31转动0-60度。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U型框架33与所述顶管320的对接,有利于保证顶管320带动所述U型框架33移动时的整体刚性;所述U型框架33与第二水箱31侧端平行,便于U型框架33的移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34的伸缩,从而控制所述分支管321所在面的转动的角度,进而控制第二喷头喷水的范围与远近,使得喷射的区域可能性更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排水层24的上端铺设钢丝网26,所述钢丝网26的网孔设置为1-2毫米;所述排水层24的顶端开设有波浪型的凹槽,所述波浪型的凹槽与所述第二排水管25相通。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排水层24上铺设1-2毫米的钢丝网26,便于沉积的雨水流向排水层24,所述波浪型凹槽的设置,使得流水更易聚集,从而便于水流至第二排水管25内,并最终收集于第一水箱22内,保证排水的同时,对废水进行收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箱22的底端,所述第一水箱22的顶端与总水管29连接,所述第一水箱22内侧下方设置与所述第一水箱22适配的过滤装置30。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管20和第二管21,喷淋管23设置在第一管20上,第一管20直接连接至过滤装置30的上方,第二管21对接第二排水管25连接至第一水箱22的底端,经第二管21的废水进入第一水箱22内,水位的上升,使得废水经过滤装置30净化,过滤装置30上方水再经第一管20进入喷淋管23喷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喷射出水的干净程度,从而提高降尘的效果,以及避免对施工人员以及环境的污染,过滤装置30的滤芯构成与现有技术中过滤相同。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水箱31底端4个边角处均设置受控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气缸,以使所述第二水箱31上下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第二水箱31底端边角处设置第三气缸,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气缸的伸缩,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水箱31上下移动,以配合第二喷头喷射的位置,扩大第二喷头喷射的范围,并且更利于保证第二喷头喷射到指定范围内的准确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公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内安放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直接连接至第一水箱的顶端,在所述第一管上开设多个沿所述第一管纵向排布的接口,施工段所在接口的位置安装喷淋管,其他所述接口安装密封件;
步骤二、整平路基,在路基上方铺设垫层,在垫层上方铺设防水层,防水层上方铺设排水层,在所述排水层两侧安装多个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二管连通至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端;
步骤三、在所述排水层上方铺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排水层之间铺设过滤层;
步骤四、在公路两侧铺设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由纵横交错且彼此连通的软质管体构成,所述防护网的网孔内设置纵横交错的连接线;所述防护网的边上设置压杆;
步骤五、在非降雨时段的施工期间内,开启自动降尘系统,所述自动降尘系统包括:
移动降尘装置,其包括车体、第二水箱以及第一喷水机构,所述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的两侧,所述第一喷水机构包括顶管、分支管、底管以及支撑部,所述顶管与所述第二水箱液体相通,所述分支管与所述顶管液体相通,所述底管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分支管液体相通的第二喷头;所述顶管以可移动并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的顶端一侧;所述分支管设置为多个,并间隔均匀的连接在所述顶管与所述底管之间;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分支管与所述第二水箱侧端之间,以使所述分支管绕所述第二水箱转动;
智能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器、粉尘监测模块以及自动调整模块;所述粉尘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车体以及公路施工段周围0-10米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粉尘密度,并根据所述粉尘密度信息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判断是否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警报信息,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的启闭;所述自动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粉尘监测模块发送的监测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粉尘密度,从而调整所述分支管相对所述第一水箱转动的角度,以及所述喷淋管转动的角度,以使喷出的水落至粉尘密度大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喷淋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软质管,所述外管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相对所述第一杆体向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设置第一喷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压杆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防护网的边上设置弹性软管,所述压杆由多个相互套接的套管构成,所述套管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弹性软管卡固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套管与所述开口垂直的面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套管的直径至少是所述弹性软管直径的2.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顶管可移动并可转动设置的具体方式为:所述第二水箱的顶端对称设置滑槽,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大于半圆的优弧结构;所述顶管相对所述滑槽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固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靠近所述车体前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U型框架和对称设置在所述U型框架两侧的第二气缸,所述U型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管的两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水箱侧端平行,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一端连接所述U型框架,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端连接位于所述顶管两侧的所述分支管,所述第二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分支管所在的面绕所述第二水箱转动0-6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排水层的上端铺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网孔设置为1-2毫米;所述排水层的顶端开设有波浪型的凹槽,所述波浪型的凹槽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相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箱的底端,所述第一水箱的顶端与总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内侧下方设置与所述第一水箱适配的过滤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水箱底端4个边角处均设置受控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气缸,以使所述第二水箱上下移动。
CN202010649206.2A 2020-07-08 2020-07-08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749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9206.2A CN111749065B (zh) 2020-07-08 2020-07-08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9206.2A CN111749065B (zh) 2020-07-08 2020-07-08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9065A CN111749065A (zh) 2020-10-09
CN111749065B true CN111749065B (zh) 2021-03-12

Family

ID=7268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9206.2A Active CN111749065B (zh) 2020-07-08 2020-07-08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9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8321B (zh) * 2021-09-22 2022-07-29 广东大福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节能环保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2309A (en) * 1972-09-15 1974-10-30 Welty L G Self-draining pavement structures
CN1860845A (zh) * 2005-05-08 2006-11-15 陈建 一种种植植物的装置
CN101748776A (zh) * 2008-12-15 2010-06-23 郭厚德 城镇楼房和小区生化回收及再生节水系统
CN104265134A (zh) * 2014-07-24 2015-01-07 邓庚厚 一种防雾霾太阳能净化窗
CN106912355A (zh) * 2017-04-19 2017-07-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电动园林作业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2309A (en) * 1972-09-15 1974-10-30 Welty L G Self-draining pavement structures
CN1860845A (zh) * 2005-05-08 2006-11-15 陈建 一种种植植物的装置
CN101748776A (zh) * 2008-12-15 2010-06-23 郭厚德 城镇楼房和小区生化回收及再生节水系统
CN104265134A (zh) * 2014-07-24 2015-01-07 邓庚厚 一种防雾霾太阳能净化窗
CN106912355A (zh) * 2017-04-19 2017-07-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电动园林作业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9065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9065B (zh) 高速公路环保施工方法
CN21326824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
CN107354900A (zh) 一种带有回收路面积水功能的洒水车
CN107288176B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及方法
CN210382117U (zh) 一种用于景观护栏绿化的灌溉装置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06570866U (zh) 一种用于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KR101232896B1 (ko) 수로를 이용한 식생부를 가지는 매립형 궤도 선로 구조체
CN217694690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绿化带
CN216474495U (zh) 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216428130U (zh) 一种可利用降水以及洒水循环利用的路面清洁保湿系统
CN111760406A (zh) 用于高速公路施工的自动喷水降尘环保系统
CN208159619U (zh) 一种道路清洁与绿化灌溉一体化设备
CN203487721U (zh) 一种集水再利用型隔音落水管
CN206971156U (zh) 道路洒水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道路洒水系统
CN216739251U (zh) 一种基于bim+gis的桥面径流收集装置及控制系统
CN213961145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211898672U (zh) 一种园林坡道雨水收集装置
CN208891364U (zh) 一种绿化带节水防涝结构
CN211947757U (zh) 一种公路工程路基排水结构
CN214940863U (zh) 控制含融雪剂雨水进入绿地的两用雨水口结构
CN217174249U (zh) 一种新型提升改造特色街区
CN213805712U (zh) 一种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节水系统
CN211297952U (zh) 一种工程园林布局布置绿化给水系统
CN21461506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绿色屋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