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617A -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617A
CN111746617A CN201910246160.7A CN201910246160A CN111746617A CN 111746617 A CN111746617 A CN 111746617A CN 201910246160 A CN201910246160 A CN 201910246160A CN 111746617 A CN111746617 A CN 111746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r
handle
foot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61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61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6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6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婴儿车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座位结构、手把杆、前轮组、后轮组、收合结构和联动结构,所述前轮组设置在所述前脚杆的第一端,所述后轮组设置在所述后脚杆的第一端,所述座位结构与所述手把杆连接,所述收合结构与所述前脚杆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均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前脚杆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座位结构、所述前脚杆和所述后脚杆之间,用于在所述座位结构被所述手把杆带动朝向所述前脚杆运动时,带动所述前脚杆与所述后脚杆相向折叠。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使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更加便利。

Description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婴儿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为了携带方便、节省存放空间,目前可折叠的婴儿车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现有的一些可折叠婴儿车在进行折叠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在解锁时双手用力推挤婴儿车车架上的结构,以完成折叠动作,不仅比较费力,而且在怀抱婴儿时难以独自完成折叠。另外,一些可折叠婴儿车中的多个部件在折叠时需要操作者分别进行折叠,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能够使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更加便利。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座位结构、手把杆、前轮组、后轮组、收合结构和联动结构,所述前轮组设置在所述前脚杆的第一端,所述后轮组设置在所述后脚杆的第一端,所述座位结构与所述手把杆连接,所述收合结构与所述前脚杆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均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前脚杆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座位结构、所述前脚杆和所述后脚杆之间,用于在所述座位结构被所述手把杆带动朝向所述前脚杆运动时,带动所述前脚杆与所述后脚杆相向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位结构包括:侧扶手杆和座位杆,所述侧扶手杆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侧扶手杆段,所述侧扶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杆和所述手把杆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杆与所述前脚杆相向折叠时,带动所述至少两个侧扶手杆段相互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位结构还包括:靠背杆,与所述座位杆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手把杆或所述侧扶手杆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杆或所述侧扶手杆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座位杆转动,以实现所述靠背杆与所述座位杆相向折叠或反向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结构包括:滑套,套设在所述前脚杆上,并与所述座位结构和/或所述后脚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沿所述前脚杆向所述前轮组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位结构和/或所述后脚杆向所述前脚杆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结构还包括:座位支撑杆和后脚支撑杆,所述座位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结构和所述滑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脚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套和所述后脚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位支撑杆作为所述座位结构与所述滑套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座位结构向靠近所述前脚杆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一侧展开,所述后脚支撑杆作为所述后脚杆与所述滑套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后脚杆向靠近所述前脚杆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一侧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脚杆为双杆结构,所述滑套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双杆结构的成对滑套,所述座位支撑杆和所述后脚支撑杆均枢接在所述成对滑套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脚杆包括分别与所述后轮组中的两组后轮连接的第一后脚杆和第二后脚杆,所述后脚支撑杆包括横杆和连接杆,所述横杆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后脚杆和所述第二后脚杆之间,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滑套与所述横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合结构包括:收合座体、手把座体和后脚座体,所述手把座体与所述手把杆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上,所述后脚座体与所述后脚杆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上;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和解锁结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与所述手把座体之间,用于在第一锁定位置保持所述收合座体与所述手把座体的相对固定关系,所述解锁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把杆上,并通过第一拉绳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连接,用于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第一解锁位置,以使所述手把座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把杆包括手把上管、手把下管和设置在所述手把上管和所述手把下管之间的转动关节,所述手把下管与所述手把座体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上,所述解锁结构包括:关节锁定机构、解锁键和联动解锁件,所述关节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上,能够锁定所述手把上管和所述手把下管之间的转动位置,所述解锁键位于所述手把上管,能够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关节锁定机构解锁,所述联动解锁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上,并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上管相对于手把下管转动到预设角度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解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齿形件和第一弹簧,所述收合座体和所述手把座体均设有能够与所述齿形件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齿形件和所述第一弹簧均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和所述手把座体之间,所述齿形件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拉绳的拉拽下到达所述第一解锁位置,并脱离与所述收合座体的齿形结构的啮合,所述齿形件还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并同时与所述收合座体和所述手把座体的齿形结构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合座体与所述前脚杆固定连接,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上,并能够在第二锁定位置锁定所述联动结构相对于所述前脚杆之间的位置,并在第二解锁位置解除所述联动结构相对于所述前脚杆的运动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前脚杆上的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座位结构和/或所述后脚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沿所述前脚杆向所述前轮组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位结构和/或所述后脚杆向所述前脚杆折叠;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钩体、第二钩体和联动部件,所述第二钩体固定在所述滑套邻近所述收合座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钩体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钩体配合的钩头部,所述联动部件与所述手把座体连接,并通过第二拉绳与所述第一钩体连接;所述联动部件能够在所述手把座体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转动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带动所述第一钩体的钩头部脱离所述第二钩体的勾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合结构还包括收合弹性助力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把座体和所述后脚座体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提供所述手把座体和所述后脚座体之间相对扭转的驱动力,以辅助所述手把杆与所述后脚杆相向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合弹性助力结构包括凸块和扭簧,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后脚座体与所述后脚杆之间的套管连接件的外部,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手把座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靠或连接在所述凸块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前述的婴儿车车架。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收合结构实现前脚杆、后脚杆和手把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并通过联动结构在座位结构被手把杆带动朝向前脚杆运动时,带动前脚杆与后脚杆相向折叠,使得使用者在折叠婴儿车时操作更加便利,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在侧向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中联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中收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中收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中收合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是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中收合结构在不同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e)分别是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从展开状 态逐渐折叠的过程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公开婴儿车车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并结合参考图2-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包括:前脚杆1、后脚杆2、座位结构3、手把杆4、前轮组5、后轮组6、收合结构7和联动结构8。前脚杆1、后脚杆2、手把杆4等各种杆件可采用实心杆结构,也可以采用空心管结构。前轮组5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的第一端(即图1中前脚杆靠近地面的端部),所述后轮组6设置在所述后脚杆2的第一端(即图1中后脚杆靠近地面的端部)。
所述座位结构3与所述手把杆4连接。当手把杆4受力转动时能够带动座位结构3也相应的转动。所述收合结构7与所述前脚杆1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2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4均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前脚杆1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2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4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结构8设置在所述座位结构3、所述前脚杆1和所述后脚杆2之间。联动结构8可在所述座位结构3被所述手把杆4 带动朝向所述前脚杆1运动时,带动所述前脚杆1与所述后脚杆2相向折叠。这样,操作者可以通过向手把杆施力的方式,使得座位结构、前脚杆和后脚杆一并进行折叠,从而省时省力,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位结构3包括侧扶手杆31 和座位杆32。座位杆32可用于承载乘坐婴儿车的婴儿体重。侧扶手杆31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侧扶手杆段31a,32b,所述侧扶手杆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杆32和所述手把杆4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杆4与所述前脚杆1相向折叠时,带动所述至少两个侧扶手杆段31a,32b 相互折叠。在图3中,侧扶手杆段31a和32b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则分别与手把杆4和座位杆32铰接。
侧扶手杆31可以在婴儿车车架的一侧(例如左侧或右侧,这里以前脚杆所在方位为前向参考),也可以在婴儿车车架的左右两侧。侧扶手杆31可在左右两侧对坐在婴儿车的婴儿进行保护,并且也可用于婴儿抓握来稳定身体。采用多段连接结构的侧扶手杆段可使侧扶手杆能够折叠收合,减小空间占用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位杆32可由多个杆件(实心或空心)组成,例如在图3中,座位杆3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向杆件和在这两个纵向杆件之间连接的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横向杆件。两个纵向杆件的一端与手把杆4枢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其可根据需要设置成长度可调。
参考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位结构3还包括靠背杆33。该靠背杆33与所述座位杆32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手把杆4或所述侧扶手杆31连接。靠背杆33可在所述手把杆4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座位杆32转动,或者在手把杆4带动侧扶手杆31折叠时,由侧扶手杆31带动靠背杆33运动,从而实现所述靠背杆33与所述座位杆 32相向折叠或反向展开。除此之外,参考图1-图3,座位结构3还可以包括前扶手杆34,用于乘坐婴儿车的婴儿抓握,并且可根据需要在其上设置前桌板。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结构8包括滑套81。滑套81套设在所述前脚杆1上,并与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 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沿所述前脚杆1向所述前轮组5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向所述前脚杆1折叠。这样,婴儿车车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计成驱动座位结构 3和后脚杆2中的任一个相对于前脚杆1转动,就可以带动另一个也相对于前脚杆1转动,从而实现座位结构3和后脚杆2的相向折叠或者反向展开。
在图3中,联动结构8还包括座位支撑杆82和后脚支撑杆83。所述座位支撑杆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结构3和所述滑套8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位支撑杆82可作为所述座位结构3与所述滑套81 之间的连接件,可实现座位结构3在前脚杆1上的稳定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够带动所述座位结构3向靠近所述前脚杆1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1一侧展开。后脚支撑杆8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套81 和所述后脚杆2可转动地连接。后脚支撑杆83可作为所述后脚杆2 与所述滑套81之间的连接件,可实现前后脚杆之间的稳定支撑作用,还能够带动所述后脚杆2向靠近所述前脚杆1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1一侧展开。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前脚杆1为双杆结构,即前脚杆1包括两个距离较近且平行设置的前脚杆1a和1b,相应的,滑套 81可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双杆结构的成对滑套81a、81b。滑套81a 和81b之间可设置枢轴,而座位支撑杆82和后脚支撑杆83可均枢接在所述成对滑套81a,81b之间的枢轴上。这种双杆结构的前脚杆1 的承载能力更强,而将座位支撑杆82和后脚支撑杆83枢接在成对滑套之间,可以使座位结构3相对于前脚杆1的支撑和前后脚杆之间的支撑更加稳定。
前后脚轮组需要在地面上形成一定的支撑面积,以确保婴儿车的重心落在该支撑面积内,以免发生倾翻。相应的,优选使后脚杆2包括分别与所述后轮组6中的两组后轮连接的第一后脚杆2a和第二后脚杆2b。第一后脚杆2a和第二后脚杆2b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一定宽度,例如30到50厘米等。为了使后脚支撑杆更好地支撑后脚杆,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脚支撑杆83包括横杆83b和连接杆83a。所述横杆83b 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后脚杆2a和所述第二后脚杆2b之间,所述连接杆83a连接在所述滑套81与所述横杆83b之间。连接杆83a优选连接在横杆83b的正中位置,以使支撑力更加平衡。连接杆83a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
参考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合结构7包括:收合座体71、手把座体72和后脚座体73。手把座体72与所述手把杆4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所述后脚座体73与所述后脚杆2 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
参考图1,手把杆4包括手把上管43、手把下管41和设置在所述手把上管43和所述手把下管41之间的转动关节42。所述手把下管 41与所述手把座体72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收合座体71可包括两组内部腔室,其中与手把座体72配合的内部腔室为第一内部腔室71a,而与后脚座体73配合的内部腔室为第二内部腔室71b。手把座体72可设置成图5和图6中举例的多段结构,包括与第一内部腔室71a的内径尺寸配合的第一直径段和与手把下管41 的截面尺寸匹配的第二直径段,在第一直径段和第二直径段之间还有直径尺寸逐渐变化的过渡段。
为了实现手把下管41与手把座体72的连接,可设置套管连接件 72a,套管连接件72a上可设置连接孔,而手把座体72的第二直径段与手把下管41的端部均可设置连接孔,这样通过套管连接件72a和螺杆72e(或销轴等)将手把座体72的第二直径段与手把下管41的端部连接起来。
在图2和图3中,手把杆4还可以包括顶棚架44和折叠固定件 45。顶棚架44可用于婴儿车顶棚的安装,其展开后可以给乘坐婴儿车的婴儿遮挡阳光。折叠固定件45可用于整个车架折叠完毕后,与后脚杆上的固定结构进行配合,来实现车架折叠状态的固定。
参考图5和图6,后脚座体73可设置成图5和图6中举例的多段结构,包括与第二内部腔室71b的内径尺寸匹配,且带有多个环形槽或螺旋槽的支撑段和用于与后脚杆2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的外周也可以设置环形槽或螺旋槽,且连接段的截面尺寸可小于支撑段,以方便安装。
为了实现后脚杆2与后脚座体73的连接,可设置套管连接件73a。套管连接件73a可具有非圆形空腔,并与后脚座体73的连接段的外轮廓配合。套管连接件73a上可设置连接孔,而后脚座体73的连接段与后脚杆2的端部均可设置连接孔,这样通过套管连接件73a和螺杆73b (或销轴等)将后脚座体73的连接段与后脚杆2的端部连接起来。这样一方面可限制套管连接件73a、后脚座体73和后脚杆2的相对轴向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套管连接件73a和后脚座体73的轮廓配合和螺杆73b的连接作用实现圆周反向的扭矩传递。套管连接件73a邻近收合座体71的一端尺寸比第二内部腔室72a更大,从而可实现后脚座体73的横向运动范围的限位作用。
为了维持车架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并且能够方便的进行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和解锁结构。第一锁定机构可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与所述手把座体72之间,用于在第一锁定位置保持所述收合座体71与所述手把座体72的相对固定关系。所述解锁结构可设置在所述手把杆4上,并通过第一拉绳93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连接,用于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第一解锁位置,以使所述手把座体72能够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71转动。
为了方便理解,参考图5和图6,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齿形件 91和第一弹簧92。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均设有能够与所述齿形件91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齿形件91和所述第一弹簧92 均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之间。所述齿形件91与所述第一拉绳93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拉绳93的拉拽下到达所述第一解锁位置。在该第一解锁位置时,齿形件91脱离与所述收合座体 71的齿形结构的啮合。这样,手把座体72可相对于收合座体71转动。齿形件91还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92的作用下复位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在该第一锁定位置时,齿形件91同时与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的齿形结构啮合。这样,手把座体72则与收合座体71 在周向上固定,而不能相对转动。
齿形件91可采用齿轮,也可以采用具有齿形的规则或非规则部件。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中的齿形结构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的齿轮内圈或者具有齿形内轮廓的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结构可包括关节锁定机构、解锁键和联动解锁件。所述关节锁定机构可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42上,能够锁定所述手把上管43和所述手把下管41之间的转动位置。所述解锁键位于所述手把上管43,例如位于手把上管43的顶部中间位置,以方便使用者操作。解锁键能够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关节锁定机构解锁。所述联动解锁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42上,并与所述第一拉绳93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上管43相对于手把下管41转动到预设角度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93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解锁位置。例如,先通过解锁键解除关节锁定机构的锁定作用,再将手把上管43向后转动直至靠近手把下管41,此时联动解锁件随着手把上管43的转动,带动第一拉绳93向远离收合座体71 的方向运动。而第一拉绳93可进一步带动齿形件91向远离收合座体 71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解锁位置,此时手把下管41可相对于收合座体71转动,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折叠。
为了确保在车架展开状态下前脚杆1和后脚杆2之间的稳定支撑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合座体71与所述前脚杆1固定连接。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并能够在第二锁定位置锁定所述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之间的位置,并在第二解锁位置解除所述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的运动限制。第二锁定机构通过在第二锁定位置锁定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之间的位置,可以进一步通过座位支撑杆82和后脚支撑杆83 分别对座位结构3和后脚杆2实现稳定的支撑作用。而当第二锁定机构被调整到第二解锁位置时,则不再对所述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的运动进行限制,从而可实现座位结构3、前脚杆1和后脚杆2 之间的折叠收合。
参考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钩体96、第二钩体97和联动部件94,所述第二钩体97固定在所述滑套81邻近所述收合座体71的一侧。所述第一钩体96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 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钩体97配合的钩头部。所述联动部件94与所述手把座体72连接,并通过第二拉绳95与所述第一钩体96连接。所述联动部件94能够在所述手把座体72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71转动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95带动所述第一钩体96的钩头部脱离所述第二钩体97的勾接位置。
在图7中,可将联动部件94的中部枢接在收合座体71的外部,并在收合座体71上开设通孔71d,使联动部件94的一端嵌入通孔71d,并与手把座体72转动连接或抵靠,另一端与第二拉绳95的一端连接,这样当手把座体72相对于收合座体71转动时,可带动联动部件94绕枢轴转动,并带动第二拉绳95运动来拉拽第一钩体96。在联动部件94的外侧可设置外壳71e,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在收合座体71的外壁上。
第一钩体96的中部可枢接在收合座体71邻近滑套81的一端,第一钩体96的钩头部可相对于收合座体71外伸,并能够与设置在成对滑套81a和81b之间的第二钩体97勾接。在第一钩体96上还可以设置扭簧97,以使得第一钩体96尽量维持勾接第二钩体97的位置。而当第一钩体96受到第二拉绳95的拉拽作用而克服扭簧97的弹性力时,则第一钩体96的钩头部则可以脱离第二钩体97的勾接位置。而当第二拉绳95被放松时,则第一钩体96可在扭簧97的作用下复位到勾接第二钩体97的位置。在第一钩体96的外侧可设置外壳71f,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在收合座体71的外壁上。
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合结构7还包括收合弹性助力结构。该收合弹性助力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把座体72和所述后脚座体73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提供所述手把座体72和所述后脚座体73之间相对扭转的驱动力,以辅助所述手把杆4与所述后脚杆2相向折叠。
在图6中,收合弹性助力结构可包括凸块73c和扭簧72d。所述 凸块73c设置在所述后脚座体73与所述后脚杆2之间的套管连接件 73a的外部,所述扭簧72d的一端与所述手把座体72固定连接,另一 端抵靠或连接在所述凸块73c上。这样,在扭簧72d的作用下,与手把杆4连接的手把座体72具备相对于与后脚杆2连接的后脚座体73 相对折叠的趋势,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进行车架折叠时更加省力。
另外,图5中的套管连接件72a邻近套管连接件73a的一侧还设有凸起挡板72f,能够与套管连接件73a上的台阶面进行抵挡配合,从而通过套管连接件73a限制套管连接件72a的轴向位置。在套管连接件72a与凸块73c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凸起结构72g,该凸起结构72g 可以通过阻挡凸块73来限制凸块73的转动方向,使其不能反向折叠。
上述婴儿车车架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类婴儿车,因此本公开也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包括前述任一种婴儿车车架的实施例,该婴儿车在折叠收合方面更加便利,方便家长进行操作。
下面将结合图10(a)-图10(e)对婴儿车车架折叠收合过程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在图10(a)中,当需要进行婴儿车折叠收合时,使用者可用手掌或手指按下位于手把上管的解锁键,以解除手把杆的转动关节上的关节锁定机构对转动关节的锁定,然后按照图10(a)中的箭头方向向下压手把上管,以使手把上管转动到图10(b)所示的位置。在此时,手把座体与收合座体之间的锁定被解除,则使用者可将手把下管沿图10(b) 中的箭头方向向前折叠。此时,座位杆和靠背杆均向前折叠,而侧扶手杆中的两个侧扶手杆段相互折叠,而前脚杆和后脚杆可仍然保持与车架展开状态时相同的稳定支撑角度。
在手把下管继续沿箭头方向向前折叠时,第二锁定机构随着折叠过程逐渐到达解除锁定的位置。此时第一钩体的钩头部脱离第二钩体的勾接位置,这样滑套随着折叠过程沿着前脚杆向前轮组移动,并带动座位杆和后脚杆向前脚杆靠拢,并到达图10(d)的位置。此时,手把杆、座位杆、靠背杆、前脚杆和后脚杆均逐渐收拢到一侧,继续折叠直到图10(e)的位置,然后可通过折叠固定件对后脚杆与手把杆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杆(1)、后脚杆(2)、座位结构(3)、手把杆(4)、前轮组(5)、后轮组(6)、收合结构(7)和联动结构(8),所述前轮组(5)设置在所述前脚杆(1)的第一端,所述后轮组(6)设置在所述后脚杆(2)的第一端,所述座位结构(3)与所述手把杆(4)连接,所述收合结构(7)与所述前脚杆(1)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2)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4)均连接,用于实现所述前脚杆(1)的第二端、所述后脚杆(2)的第二端和所述手把杆(4)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结构(8)设置在所述座位结构(3)、所述前脚杆(1)和所述后脚杆(2)之间,用于在所述座位结构(3)被所述手把杆(4)带动朝向所述前脚杆(1)运动时,带动所述前脚杆(1)与所述后脚杆(2)相向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构(3)包括:侧扶手杆(31)和座位杆(32),所述侧扶手杆(31)包括至少两个相连的侧扶手杆段(31a,32b),所述侧扶手杆(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杆(32)和所述手把杆(4)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杆(4)与所述前脚杆(1)相向折叠时,带动至少两个所述侧扶手杆段(31a,32b)相互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构(3)还包括:靠背杆(33),与所述座位杆(32)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手把杆(4)或所述侧扶手杆(31)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杆(4)或所述侧扶手杆(31)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座位杆(32)转动,以实现所述靠背杆(33)与所述座位杆(32)相向折叠或反向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8)包括:滑套(81),套设在所述前脚杆(1)上,并与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沿所述前脚杆(1)向所述前轮组(5)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向所述前脚杆(1)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8)还包括:座位支撑杆(82)和后脚支撑杆(83),所述座位支撑杆(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位结构(3)和所述滑套(8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脚支撑杆(8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套(81)和所述后脚杆(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位支撑杆(82)作为所述座位结构(3)与所述滑套(81)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座位结构(3)向靠近所述前脚杆(1)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1)一侧展开,所述后脚支撑杆(83)作为所述后脚杆(2)与所述滑套(81)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后脚杆(2)向靠近所述前脚杆(1)一侧折叠或者向远离所述前脚杆(1)一侧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1)为双杆结构,所述滑套(81)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双杆结构的成对滑套(81a,81b),所述座位支撑杆(82)和所述后脚支撑杆(83)均枢接在所述成对滑套(81a,81b)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杆(2)包括分别与所述后轮组(6)中的两组后轮连接的第一后脚杆(2a)和第二后脚杆(2b),所述后脚支撑杆(83)包括横杆(83b)和连接杆(83a),所述横杆(83b)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后脚杆(2a)和所述第二后脚杆(2b)之间,所述连接杆(83a)连接在所述滑套(81)与所述横杆(83b)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结构(7)包括:收合座体(71)、手把座体(72)和后脚座体(73),所述手把座体(72)与所述手把杆(4)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所述后脚座体(73)与所述后脚杆(2)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和解锁结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与所述手把座体(72)之间,用于在第一锁定位置保持所述收合座体(71)与所述手把座体(72)的相对固定关系,所述解锁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把杆(4)上,并通过第一拉绳(93)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连接,用于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第一解锁位置,以使所述手把座体(72)能够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7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杆(4)包括手把上管(43)、手把下管(41)和设置在所述手把上管(43)和所述手把下管(41)之间的转动关节(42),所述手把下管(41)与所述手把座体(72)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所述解锁结构包括:关节锁定机构、解锁键和联动解锁件,所述关节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42)上,能够锁定所述手把上管(43)和所述手把下管(41)之间的转动位置,所述解锁键位于所述手把上管(43),能够在受到外部触发时使所述关节锁定机构解锁,所述联动解锁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关节(42)上,并与所述第一拉绳(93)连接,能够在所述手把上管(43)相对于手把下管(41)转动到预设角度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93)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解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齿形件(91)和第一弹簧(92),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均设有能够与所述齿形件(91)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齿形件(91)和所述第一弹簧(92)均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之间,所述齿形件(91)与所述第一拉绳(93)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拉绳(93)的拉拽下到达所述第一解锁位置,并脱离与所述收合座体(71)的齿形结构的啮合,所述齿形件(91)还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92)的作用下复位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并同时与所述收合座体(71)和所述手把座体(72)的齿形结构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座体(71)与所述前脚杆(1)固定连接,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并能够在第二锁定位置锁定所述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之间的位置,并在第二解锁位置解除所述联动结构(8)相对于所述前脚杆(1)的运动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8)包括套设在所述前脚杆(1)上的滑套(81),所述滑套(81)与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沿所述前脚杆(1)向所述前轮组(5)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位结构(3)和/或所述后脚杆(2)向所述前脚杆(1)折叠;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钩体(96)、第二钩体(97)和联动部件(94),所述第二钩体(97)固定在所述滑套(81)邻近所述收合座体(71)的一侧,所述第一钩体(96)设置在所述收合座体(71)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二钩体(97)配合的钩头部,所述联动部件(94)与所述手把座体(72)连接,并通过第二拉绳(95)与所述第一钩体(96)连接;所述联动部件(94)能够在所述手把座体(72)相对于所述收合座体(71)转动预设角度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95)带动所述第一钩体(96)的钩头部脱离所述第二钩体(97)的勾接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结构(7)还包括收合弹性助力结构,设置在所述手把座体(72)和所述后脚座体(73)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提供所述手把座体(72)和所述后脚座体(73)之间相对扭转的驱动力,以辅助所述手把杆(4)与所述后脚杆(2)相向折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弹性助力结构包括凸块(73c)和扭簧(72d),所述凸块(73c)设置在所述后脚座体(73)与所述后脚杆(2)之间的套管连接件(73a)的外部,所述扭簧(72d)的一端与所述手把座体(72)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靠或连接在所述凸块(73c)上。
15.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婴儿车车架。
CN201910246160.7A 2019-03-29 2019-03-29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Pending CN111746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6160.7A CN111746617A (zh) 2019-03-29 2019-03-29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6160.7A CN111746617A (zh) 2019-03-29 2019-03-29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617A true CN111746617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6160.7A Pending CN111746617A (zh) 2019-03-29 2019-03-29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66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4358B2 (ja) 片手折り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EP2662262B1 (en) Folding golf cart
US8844960B2 (en) Foldable tricycle
WO2020064025A1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107128350B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
US20180065655A1 (en) Collapsible stroller having central hub system
EP1991456B1 (en) Pushchair having an improved folding frame
GB2519666A (en) A foldable jogging stroller frame with an auto-swiveling mechanism for rear wheel sets thereof
WO2016070773A1 (zh) 折叠式推车
CN107985378B (zh) 儿童推车
US20240101180A1 (en) Leg folding mechanism and a push chair
CN110949483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938703U (zh)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CN111746617A (zh) 婴儿车车架及婴儿车
CN208827909U (zh) 两步折叠的儿童手推车
CN110937009A (zh) 可折叠的车架以及童车
CN21199580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5574030U (zh) 一种单手收折的婴儿手推车
CN112009554A (zh) 儿童推车
CN107776641B (zh) 推车车架
CN206217962U (zh) 一种自锁定的婴儿手推车
CN111071331A (zh) 自动折叠并保持站立的儿童推车
CN215322806U (zh) 折叠推车
CN206327422U (zh) 一种提拉收合式折叠手推车
CN106494487B (zh) 可折叠的婴儿车及其折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