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3883A -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3883A
CN111743883A CN202010561324.8A CN202010561324A CN111743883A CN 111743883 A CN111743883 A CN 111743883A CN 202010561324 A CN202010561324 A CN 202010561324A CN 111743883 A CN111743883 A CN 111743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zophenone derivative
derivative composition
cancer
compound
garcin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13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忠
金山
陈玉
徐婧
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to CN2020105613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38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3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2Ketones
    • A61K31/122Ketones having the oxygen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ing, e.g. quinones, vitamin K1, anthral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8Clusiaceae, Hypericaceae or Guttiferae (Hypericum or Mangosteen family), e.g. common St. Johnsw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7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95%乙醇浸渍大叶藤黄果实,过滤,取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向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加入90%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萃取,将萃余液减压浓缩,之后加入10%甲醇溶解,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分离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得到若干馏段;对得到的馏段用丙酮分别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即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本发明从大叶藤黄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能够用于制备抗癌药物。

Description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癌症化学治疗是现今治疗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中,大部分是化学合成药物和植物来源药物,以植物来源的约占三分之一,包括了植物天然产物及其改性衍生物,植物天然产物在药学发展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俗称“人面果”、“岭南倒捻子”、“歪脖子果”等,是传统傣药,在民间被用以清热、驱虫等。目前已有学者从大叶藤黄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了相当多的化学成分,大多具有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治疗癌症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来源于大叶藤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在深入开发大叶藤黄药用价值的同时为癌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指导。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95%乙醇浸渍大叶藤黄果实,过滤,取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向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加入90%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萃取,将萃余液减压浓缩,之后加入10%甲醇溶解,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
步骤S2: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分离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得到十个馏段Fr.1~10;
步骤S3:对得到的馏段分别用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即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
进一步地,对得到的馏段Fr.2用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包括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21
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22
进一步地,对得到的馏段Fr.3用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包括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31
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32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利用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按照两者体积比19:1、9:1、7:3、6:4、5:5、3:7、0:1进行梯度洗脱。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包括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所述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质量比为1~2:1。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包括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所述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质量比为1~2: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上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以治疗癌症。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转导诱导癌细胞凋亡。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下调IL-6水平以及下调JAK2蛋白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JAK/STAT3信号转导。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癌细胞凋亡。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Bcl-XL蛋白、Bcl-2蛋白以及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上调TNF-α、激活Caspase-8、Caspase-3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引发细胞周期阻滞治疗癌症。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癌症。
进一步地,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下调VEGF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肿瘤血管生成。
进一步地,所述癌症包括但不限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等。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从大叶藤黄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两者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发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癌作用,可用于制备抗癌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萃取物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的液相色谱分析图谱;
图4为本发明实验例四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形态的影响图;
图5为本发明实验例五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p-STAT3和VEGF表达量的影响图,其中柱状图纵坐标为光密度值;
图6为本发明实验例六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图,其中流式细胞术分析图纵坐标为PI染色强度,横坐标为AnnexinV-FITC染色强度;
图7为本发明实验例七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中Caspase-8/3的影响图,柱状图纵坐标为相对灰度值;
图8为本发明实验例八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影响图,柱状图纵坐标为相对灰度值;
图9为本发明实验例九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图,柱状图纵坐标为相对灰度值;
图10为本发明实验例十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图,其中流式细胞术分析图纵坐标为细胞数目,横坐标为PI染色强度;柱状图纵坐标为各周期的百分比;
图中,Control表示对照组,Model表示模型组,CTX表示环磷酰胺,A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95%乙醇浸渍大叶藤黄果实,过滤,取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向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加入90%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萃取,将萃余液减压浓缩,之后加入10%甲醇溶解,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
步骤S2: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分离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得到十个馏段Fr.1~10;
步骤S3:对得到的馏段Fr.2用纯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由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构成,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71
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72
对得到的馏段Fr.3用纯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由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构成,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73
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081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经研究发现,其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发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癌作用,可用于制备抗癌药物。
通过动物实验以及细胞实验证实,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下调JAK/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减少肿瘤血管生成。
JAK/STAT3信号通路被认为是将慢性炎症与癌症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其中STAT3被称作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其行使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两大功能,将上游的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并与DNA结合,继而激活一系列的靶点基因开启转录,从而发挥其在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以及恶性增殖中的重要作用,在相当多的肿瘤细胞株中均呈现出STAT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这些肿瘤细胞株涵盖了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等。
STAT3蛋白在多种癌细胞株中均呈现出异常活化,在肿瘤微环境中,JAK/STAT3信号通路的转导包括以下环节: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因子IL-6与细胞膜上相应的跨膜受体相互识别并形成复合物,使细胞质中的JAK在受体附近发生聚集,相邻的JAK通过相互磷酸化而活化,并使受体发生磷酸化,与此同时,受体上的STAT3通过其SH2结构域与受体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产生作用从而得到活化,活化后的STAT3与受体分离并形成二聚体,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内,通过其DNA结合域与细胞核内相应的靶基因结合,从而调控相应靶基因的转录,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于STAT3的持续异常活化,在癌细胞中,由于STAT3的持续异常活化,导致其下游靶基因表达量的上调,这包括了Bcl-2、Bcl-XL、Mcl-1、Survivin等抗凋亡蛋白以及Cyclin D1、c-Myc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增殖,除此之外,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过酶解细胞间基质以及基底膜,对肿瘤转移的屏障起到破坏作用,作为STAT3的靶基因,MMP-7的高表达也促进了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因此,JAK/STAT3信号通路可以作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IL-6的水平以及癌细胞中JAK2蛋白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即通过下调JAK/STAT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线粒体途径来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若细胞产生DNA损伤、脱离原有生长环境或者失去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持,则会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外膜之间存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在正常情况下,MPTP呈周期性开放和关闭,使膜间隙的正离子进入线粒体内部,从而防止正离子在线粒体膜间隙的过度蓄积,而细胞衰老、外源性损伤等因素则会引发MPTP的持续开放,Bax被激活,并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使得线粒体膜电位消失,线粒体内膜肿胀,基质渗透压增高,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中,并与Caspase活化因子Apaf-1结合,激活Caspase-9,从而活化下游Caspase-3,引发细胞凋亡。
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起到关键作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由Bcl-2家族所控制,因此Bcl-2家族成为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主导者,Bcl-2家族主要可以分为以Bax和Bak为代表的促凋亡基因,Bcl-2、Bcl-XL为代表的抗凋亡基因和Bim、Bid这类通过激活促凋亡基因和抑制抗凋亡基因发挥作用的促凋亡基因。与此同时,Bcl-2家族的主要抗凋亡基因Bcl-2、Bcl-XL、Mcl-1等均为STAT3所调控的靶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由于STAT3的持续异常激活,使得这些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量上调,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凋亡,因此,抑制肿瘤细胞STAT3的过度激活,下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量,即可以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够降低癌细胞中Bcl-2、Bcl-XL、Mcl-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线粒体凋亡。
细胞表面存在Fas/CD95、TNFR1、TNFR2、DR3/APO-3、DR4/5等跨膜死亡受体,均属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家族,其中最重要的是Fas和TNFR。例如,细胞外的Fas配体与Fas特异性结合,导致Fas的活化,随后募集Fas相关死亡结构与蛋白(FADD)形成FasL-Fas-FADD复合物,从而激活细胞内的Caspase-8,激活的Caspase-8既可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直接激活Caspase-3,也可将胞浆内的Bid剪切成为tBid并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至胞浆中,进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从而产生细胞凋亡效应。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够提高血清中TNF-α,并能显著激活癌细胞内Caspase-8和Caspase-3,从而导致癌细胞发生凋亡。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癌症。肿瘤微血管的生成对对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VEGF、EGF等生长因子的长期浸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STAT3的激活,从而促进了肿瘤微血管的生成,同时VEGF也是STAT3所调控的重要靶基因,抑制STAT3的过度激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VEGF的表达,减少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进展。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下调肿瘤组织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以及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肿瘤血管生成。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来治疗癌症。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诱导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本发明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够用于癌症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取大叶藤黄果实干燥粉末6.2kg,按料液比1:5(1kg药材对应5L的溶剂)加入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室温浸渍1天,过滤,取滤液,对滤渣采用同样的操作浸渍提取两次,合并三次提取的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浸膏2.9kg;按体积比1:10加入体积浓度为90%的甲醇溶解,用三倍体积石油醚萃取,萃取液为大叶藤黄果实石油醚提取物,萃余液减压浓缩,之后按体积比1:10向萃余液中加入体积浓度为10%的甲醇溶解,用三倍体积醋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萃取物711g。
如图2所示,将其中332g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萃取物经正相硅胶柱(200-300目)层析,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按照体积比19:1、9:1、7:3、6:4、5:5、3:7、0:1进行梯度洗脱,采用TLC分析,得到十个馏段Fr.1-10,对馏段Fr.2用纯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 6.36g;对馏段Fr.3用纯丙酮进行反复的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 263mg。
本实施例中,使用HPLC法对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进行组分比例分析,具体地,使用Phenomenex Synnergi Polar-Rp80 250mm×4.6mm 4μL分析型色谱柱进行组分分离,使用安捷伦Series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使用乙腈:甲醇:10mM乙酸铵-乙酸(pH为4.15)水溶液作为流动相,0-25min以体积比50:1:49–50:15:35进行梯度洗脱,25-50min以体积比50:15:35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中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E的质量比为1.78:1,组分分离图谱如图3Ⅰ所示。
使用HPLC法对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进行组分比例分析,具体地,使用Thermo-Syncronis C18 250mm×4.6mm 5μL分析型色谱柱进行组分的分离;使用安捷伦Series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使用乙腈: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0-25min以体积比73:1:26–73:12:15进行梯度洗脱,25-50min以体积比75:12:13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0.6mL/min;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中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含量比为1.39:1,组分分离图谱如图3Ⅱ所示。
下面结合药效学实验对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进行药效评价。
实验例一: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
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得到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05个·100μL-1,按每孔100μL点入96孔板培养至贴壁。随后弃去原培养基,分别按50μM、25μM、12.5μM、6.25μM、3.125μM浓度加入由无血清DMEM培养基配制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以及阳性对照盐酸多柔比星溶液200μL,另设一空白对照孔,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置于培养箱内。24h后,取出96孔板,吸尽孔内溶液,将5μg·mL-1的MTT工作液按每孔100μL加入96孔板,37℃避光孵育。3h后,取出96孔板,吸尽MTT工作液,每孔加入100μL DMSO,轻微振摇使结晶溶解后,置于全波长酶标仪中检测492nm处的OD值。A549、SGC7901和MCF-7的操作同HepG2。
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吸光度/空白组平均吸光度]×100%。使用Graphpad prism 6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见表1。
表1: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四种癌细胞的抗增殖活性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131
表1表明,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四株人类癌细胞均表现出很好的抗增殖活性,其IC50值均基本等同或低于阳性对照盐酸多柔比星。
实验例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生长和脾脏指数的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肝癌H22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106个·mL-1浓度的细胞悬液,按每只0.5mL接种于2只KM小鼠的腹腔内,7d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环境下抽取腹水,离心收集细胞,用无菌PBS调整细胞浓度至5×106个·mL-1,于80只6周龄KM小鼠左前肢腋下分别接种0.2mL。接种次日将小鼠分为模型组、20mg·kg-1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高、中、低剂量组(以实施例1中提供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作为受试药物,高、中、低剂量分别为50mg·kg-1、25mg·kg-1、12.5mg·kg-1),同时另设一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共9组。受试药物灌胃给药、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0d,第11d处死小鼠,剥离瘤块及脾脏并称重。
药物组合物抑瘤率=[(模型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脾脏指数=脾脏质量/体质量,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脾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2,表2中,A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
表2: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的抑瘤率和脾脏指数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14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
表2表明,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各剂量组均有较好的抑瘤率,其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的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均大于60%,表现出良好的体内抗癌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且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各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小鼠免疫系统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实验例三: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IL-6作为JAK/STAT3信号通路的胞外激活因子,其水平与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呈正相关TNF-α作为死亡受体的重要结合因子,能够促进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细胞凋亡,从而产生抗癌作用。
实验例二中的小鼠处死后取全血,待全血凝固后4℃下10000rpm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使用ABclonal公司生产的IL-6、TNF-α检测试剂盒,按其说明书提供的方法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A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表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
表3: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血清IL-6、TNF-α的影响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151
Figure BDA000254639855000016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表3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提示癌症发生时,机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生紊乱,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广泛的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高剂量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的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接近,提示两种组合物能够降低荷瘤小鼠体内IL-6的水平,从而减轻肿瘤微环境的的炎症浸润;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增加。
实验例四: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形态的影响
取实验例二中剥离的小鼠肿瘤组织,立即放入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24h后取出肿瘤组织放入包埋盒,流水冲洗1h,用75%、85%、95%、95%、100%、100%的乙醇脱去水分后用二甲苯透明;透明后的组织放入融化的石蜡中浸泡、包埋、冷却制成蜡块,置于石蜡切片机上切成薄片,贴于载玻片上,60℃烘干;将切片置于二甲苯中脱蜡3次,每次5min,随后依次浸入100%、90%、80%、70%的乙醇中5min,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5min;水化后的切片用苏木精染色30s,1%的氨水分色20s,流水冲洗30min,随后用伊红染色30s;依次用70%、80%、90%、100%的乙醇脱水10min,随后用二甲苯透明2次,每次10min,待二甲苯挥干后树胶封片,倒置显微镜100×视野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拍照。
结果见图4,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瘤组织细胞排列致密、均匀,生长状态良好,组织中有大量微血管纵深分布;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各剂量组均出现大面积红染、碎片状的干酪样坏死区域以及核碎裂溶解区,中、低剂量组出现了空泡;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各剂量组均出现坏死区以及大量空泡,空泡数量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中剂量组可以观察到微血管出血;环磷酰胺组出现大面积核固缩、碎裂、溶解的坏死区域及红染的干酪样坏死区,伴有微血管出血。提示两种组合物能够对肿瘤组织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肿瘤萎缩、坏死。
实验例五: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组织p-STAT3、VEGF水平的影响
取实验例四中水化的切片放入湿盒,3%过氧化氢避光孵育15min,蒸馏水冲洗10min后置入PBS中浸泡3次;将切片置于湿盒中,滴加相应的一抗工作液50μL并孵育30min,PBS洗涤3次;滴加50μL HRP耦联二抗孵育30min,PBS洗涤3次;滴加DAB工作液50μL,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显色完全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染色;苏木精复染3min,1%氨水分色20s,随后按实验例四脱水、透明、封片及观察。使用Image J进行光密度分析,Graphpad prism 6对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图5,与模型组相比,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各浓度组对小鼠肿瘤组织p-STAT3蛋白表达量均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各剂量给药组VEGF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且也能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两种组合物能够在体内发挥作用,抑制STAT3的磷酸化,而VEGF作为JAK/STAT3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其蛋白的表达量也得以被抑制,说明两个样品在体内能通过下调JAK/STAT3信号转导从而发挥其诱导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实验例六: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凋亡效应的影响
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按每孔106个点入24孔板,每孔1mL;待细胞贴壁后,分为对照组、Z-VAD-fmk组(10μM)、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组(10μM)、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组(10μM)以及含Z-VAD-fmk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组(10μM),弃去培养基分别加入1mL不同浓度的待测药液,另设一空白对照,作用12h后取出24孔板,光学显微镜400×视野下拍照,然后除尽药液,每孔加入0.5mL 75%乙醇,室温固定10min后除去乙醇,每孔加入0.5mL 2μg·mL-1的Hochst 33258染色液,室温避光孵育5min后取出24孔板,荧光倒置显微镜400×视野下观察染色情况并拍照,激发波长350nm。
按上述步骤铺6孔板、分组、给药,作用12小时后消化并收集细胞,弃去原培养基后加入195μL Annexin V-FITC结合液重悬细胞,随后加入5μL Annexin V-FITC及10μL PI混匀,室温避光孵育20min,转入流式细胞仪专用试管内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结果见图6,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能够发现,对照组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发凋亡,部分细胞对比度加深,细胞变圆,Ho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少数细胞呈现细胞核浓染,而Z-VAD-fmk组则有所改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处理组的细胞大部分浮起、变圆,荧光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出现浓染的核固缩、碎裂,表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而在Z-VAD-fmk存在的情况下,样品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明显被抑制,凋亡形态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处理组的细胞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而在Z-VAD-fmk存在的情况下,组合物诱导的早期凋亡可以被Caspase抑制剂Z-VAD-fmk明显抑制,说明样品诱导的细胞凋亡主要由Caspase介导。
实验例七: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Caspase-8/3的影响
细胞凋亡依赖Caspase的级联信号转导,Caspase-8为细胞凋亡的启动子,Caspase-3为细胞凋亡的效应子,对其激活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反映出组合物是否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为两组,一组分别用10μM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作用0、0.5、1、2、4h,检测Caspase-8的表达情况,另一组分别设空白、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的高、中、低剂量(10μM、5μM、2.5μM)以及10μM Z-VAD-fmk存在下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高剂量组,作用12h后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表达量检测,首先使用RIPA裂解液抽提总蛋白并使用BCA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计算总蛋白上样量后加入上样缓冲液煮沸,然后上样并进行SDS-PAGE,采用湿转膜法将蛋白转印至PVDF膜,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h后TBST洗涤三次,加入一抗工作液4℃孵育过夜,使用TBST洗涤三次后加入HRP耦联二抗工作液室温孵育2h,TBST洗涤三次后进行ECL化学发光检测,使用Image J对蛋白印迹进行灰度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如图7,在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作用于细胞2h后,能够观察到Caspase-8的显著活化,且各剂量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均能显著抑制Caspase-8的活化;高剂量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高、中剂量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能够显著抑制Caspase-3的活化,均能够显著地被Caspase抑制剂Z-VAD-fmk所抑制说明样品诱导的细胞凋亡依赖Caspase-8/3的信号转导。
实验例八: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影响
Bcl-2家族对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起到决定性的调控作用,是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键蛋白,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反映出两种组合物是否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设空白、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和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的高、中、低剂量(10μM、5μM、2.5μM)组,作用12h后检测Survivin、Bcl-XL、Bcl-2、Mcl-1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同实验例七。
结果如图8,两种组合物对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cl-XL、Bcl-2及Mcl-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一定的浓度下,两种组合物能够抑制一些Bcl-2家族的凋亡抑制蛋白,提示在Caspase-8活化后,细胞通过线粒体途径激活Caspase-3,进而产生凋亡的效应。
实验例九: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JAK/STAT3信号通路能够将肿瘤微环境中的IL-6信号传递至细胞内,激活Bcl-2家族、VEGF等一系列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起到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一系列的抗癌作用,对其进行检测可以反映两种组合物是否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按照实验例八进行分组、给药,检测p-JAK2(Tyr1007/1008)、p-STAT3(Tyr705)与JAK2、STAT3的表达情况。
结果如图9,高剂量、中剂量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能够显著下调JAK2的磷酸化水平,高剂量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能够显著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说明一定浓度下,两个样品均能够起到下调JAK/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抑制JAK/STAT3信号转导可能是样品产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癌活性的重要途径。
实验例十: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点入6孔板,设空白组、5μM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组,作用12h后收集所有细胞,加入1mL冰浴预冷的70%乙醇溶液混匀,4℃固定过夜;次日取出细胞离心,吸去乙醇,加入1mL冰浴预冷的PBS洗涤细胞,随后离心弃去PBS;加入0.5mL含RNase A的PI染色液,避光条件下37℃孵育30min后转入流式细胞管内,上机检测488nm处的红色荧光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结果如图10,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作用后,MCF-7细胞的周期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也略有增加,提示两种组合物作用过后的细胞被阻滞于G2/M期,说明其对MCF-7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可能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
综上,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活性,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并且在体内抑制H22肿瘤生长,且对免疫系统没有抑制作用。
在体内,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能够通过提高血清中TNF-α的水平诱导肿瘤组织凋亡,同时通过降低血清中IL-6水平,下调肿瘤组织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以及VEGF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无不提示两种组合物的抗癌作用与下调IL-6所激活的JAK/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在体外,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通过Caspase-8/3激活的级联反应诱导MCF-7细胞凋亡,进一步的,这种细胞凋亡是通过抑制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而激活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基于此,继续探讨了组合物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现其是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同时还发现组合物的抗癌作用还包括了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因此,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B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在癌症治疗药物的开发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95%乙醇浸渍大叶藤黄果实,过滤,取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向大叶藤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加入90%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石油醚萃取,将萃余液减压浓缩,之后加入10%甲醇溶解,再用醋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得到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
S2,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分离大叶藤黄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得到若干馏段;
S3,对得到的馏段分别用丙酮进行反复重结晶,即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得到的一个馏段用丙酮进行反复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包括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化合物Xanthochymol和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546398540000011
化合物Gutteferone E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546398540000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得到的一个馏段用丙酮进行反复重结晶,得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所述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包括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和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质量比为1~2:1,化合物Cycl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546398540000022
化合物Isoxanthochymol的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25463985400000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按照两者体积比19:1、9:1、7:3、6:4、5:5、3:7、0:1进行梯度洗脱。
5.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
6.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A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上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症包括但不限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鳞癌。
8.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
9.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B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上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症包括但不限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鳞癌。
CN202010561324.8A 2020-06-18 2020-06-18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11743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324.8A CN111743883A (zh) 2020-06-18 2020-06-18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1324.8A CN111743883A (zh) 2020-06-18 2020-06-18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3883A true CN111743883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5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1324.8A Pending CN111743883A (zh) 2020-06-18 2020-06-18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38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5242A (zh) * 2022-04-11 2022-06-10 澳门大学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药物、保健产品和食品
CN114685420A (zh) * 2022-03-30 2022-07-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8801A1 (en) * 2011-01-10 2012-07-12 Muhammed Majeed Compositions and its use in treating obesity or inducing weight loss
CN105213366A (zh) * 2014-07-03 2016-01-06 上海中医药大学 藤黄酮化合物的医药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7198705A (zh) * 2017-06-16 2017-09-26 江苏天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面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8801A1 (en) * 2011-01-10 2012-07-12 Muhammed Majeed Compositions and its use in treating obesity or inducing weight loss
CN105213366A (zh) * 2014-07-03 2016-01-06 上海中医药大学 藤黄酮化合物的医药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7198705A (zh) * 2017-06-16 2017-09-26 江苏天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面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AMIR AHMAD ET AL.: "Anticancer action of garcinol in vitro and in vivo is in part mediated through inhibition of STAT-3 signaling", 《 CARCINOGENESIS》 *
ALFARIUS EKO NUGROHO ET AL.: "Polyiso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from Garcinia nervosa",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
SCOTT BAGGETT ET AL.: "Bioactive Benzophenones from Garcinia xanthochymus Fruits", 《J. NAT. PROD.》 *
XIN LIN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guttiferone E and xanthochymol derivatives with cytotoxicities by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and arresting the cell cycle phase",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陈丽等: "Isogarcinol 对人红白血病细胞HEL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
陈友梅等: "《中药化学》", 31 December 1988,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高瑞锡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人面果中二苯甲酮异构体环大叶藤黄醇和异大叶藤黄醇的研究", 《NAT PROD RES DEV.》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5420A (zh) * 2022-03-30 2022-07-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605242A (zh) * 2022-04-11 2022-06-10 澳门大学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药物、保健产品和食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 et al. Momordin Ic couples apoptosis with autophagy in human hepatoblastoma cancer cells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mediated PI3K/Akt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Xie et al. Ethanolic extract of Cordyceps cicadae exerts 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by inducing apoptosis, cell cycle arrest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Ye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enacissoside C from Marsdenia tenacissima
Zingue et al. Bioguided identification of daucosterol, a compound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cytotoxicity effects of Crateva adansonii DC (capparaceae) to prostate cancer cells
Ke et al. Foeniculum vulgare seed extract induces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cells partly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Bcl-2
Tao et al. Corn silk crude polysaccharide exerts anti-pancreatic cancer activity by blocking the EGFR/PI3K/AKT/CREB signaling pathway
Deng et al. Anti-tumor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the ethnic medicine Docynia delavayi (Franch.) Schneid.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She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arciclasine from 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LPS-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macrophages
CN111743883A (zh) 二苯甲酮衍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arkar et al. A novel compound 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 isolated from Azadirachta indica effectively induces apoptosis in leukemic cells by targeting G0/G1 populations
Qian et al. Total saponins of Albiziae Cortex show anti-hepatoma carcinoma effects by inducing S phase arrest and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pathway activation
Li et al. Aqueous extract of Fritillariae cirrhosae induces cellular apopto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STATs-mediated immunomodulation
Kim et al. The extract of the immature fruit of Poncirus trifoliata induces ap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via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Xue et al. A novel protoapigenone analog RY10-4 induces apoptosis of breast cancer cells by exacerbating mitochondrial Ca2+ influx through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Zhao et al. Si Jun Zi decoction inhibits the growth of lung cancer by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PD-L1 through TLR4/MyD88/NF-κB pathway
Teng et al. Effect of Rhizoma paridis total saponins on apopt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nd imbalance of the JAK/STAT3 molecular pathway induced by IL-6 suppression
Wang et al. Pterocephin A, a novel Triterpenoid Saponin from Pterocephalus hookeri induced liver injury by activation of necroptosis
Peng et al. Dehydrocostus lactone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through ROS-mediated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Li et al. Garcinone E triggers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mediating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dependent JNK signaling pathway
Huang et al. A composition of bractatin and neobractatin from the fruits of Garcinia bracteata induces apoptosis in throat cancer through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and Akt pathways
Wu et al. Methylgerambullin derived from plant Glyccsmis pentaphylla (Retz) correa. Mediate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cer effect by activating mitochondrial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signaling and inhibiting AKT and STAT3 pathways
Qiang et al. Synthesis of glycyrrhizin analogues as HMGB1 inhibitors and their activity against sepsis in acute kidney injury
CN111615393B (zh) 人参皂苷m1用于制造供治疗口腔癌的药物的用途
Kamaraj et al. Hesperidin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mitochondrial-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down regulation of β-catenin/c-myc
Mahar et al. Bioactivity guided isolation of oxypregnane-oligoglycosides (calotroposides) from the root bark of Calotropis gigantea as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