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2716A - 农业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农业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2716A
CN111742716A CN202010227085.2A CN202010227085A CN111742716A CN 111742716 A CN111742716 A CN 111742716A CN 202010227085 A CN202010227085 A CN 202010227085A CN 111742716 A CN111742716 A CN 111742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system
preparation
transport
bagg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70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2716B (zh
Inventor
B·施韦斯曼
P·托默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filed Critical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74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2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90/00Vehicles for carrying harvested crops with means for selfloading or unloading
    • A01D90/12Vehicles for carrying harvested crops with means for selfloading or unloading with additional devices or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75/00Accessorie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75/02Implements for collecting grain crop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Root Crop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运输系统(30),其包括转载车辆(32)和能移动的装袋设备(33),其中,所述转载车辆(32)是自走式并且与所述装袋设备(33)构成能耦接和能脱耦的运输单元。

Description

农业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亚洲地区,广泛应用的技术在于,将借助于自走式收割机所收割的收获物(如谷物或者大米)直接在田地上装袋(也就是说装入袋中)。这种装袋是费事的,并且与身体高负荷相关联。为了能够将装入谷粒储备箱中的作物进行装袋,收割机必须以装袋的持续时间使收割过程中断。
从DE 1 482 060 A1已知一种位置可改变的用于作物的装袋设备,所述作物借助联合收割机收割,所述装袋设备布置在车辆底盘(Fahrgestell)上,通过所述车辆底盘使装袋设备能够移动。装袋设备由牵引车辆(通常是拖拉机)停放在待收割的田地的边缘处。由联合收割机所接收的作物暂时地存储在谷粒储备箱中,直至谷粒储备箱达到其容量极限。随后,进行到装袋设备的容器中的转载
Figure BDA0002428061420000011
这引起了收割过程的中断。
此外,从US 8,221,047 B2已知一种由牵引车所牵拉的转载车辆,所述转载车辆具有用于接收作物的容器。转载车辆包括转载设备,用以将由联合收割机所接收的作物进行转载(例如转载至种植机或者种子单元)。
发明内容
从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以这样的任务为基础:提供一种农业运输系统,所述农业运输系统有助于收割链的优化。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解决。有利的拓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权利要求1,提出一种农业运输系统,包括转载车辆和可移动式装袋设备,其中,转载车辆是自走式(selbstfahrend)并且与装袋设备构成可耦接且可脱耦的运输单元。由此,能够使田地上的收割作业的过程与装袋过程发生脱耦,由此实现收割链的优化。自走式转载车辆将所耦接的装袋设备(尤其在作物从收割机转载到自走式转载车辆上期间)已经一同引导或者在转载之前使其定位在田地上。因此,对于从收割机转载到转载车辆上,并无需中断由收割机进行的收割过程。紧接在已结束的、从收割机到转载车辆上的转载过程之后,进行将作物从转载车辆到装袋设备上的转载。此时,装袋设备可以进行作物的装袋。
尤其是,转载车辆和装袋设备能够通过牵引杆或者三点式接收件(Dreipunktaufnahme)可耦接且可脱耦。
有利的是,转载车辆具有配备履带行走机构的车辆底盘。这尤其是在软的表层土壤上是有利的,因为通过相比于轮胎而言明显更大的承重面来应对沉陷。也减少了在驶过时将土壤压实。此外,履带行走机构的特征在于较高程度的牵引。
优选地,转载车辆可以具有谷粒储备箱和转载设备,所述谷粒储备箱具有可折叠起来的谷粒储备箱结构。通过可折叠的谷粒储备箱结构,能够为了道路行驶或者为了在道路上运输而降低转载车辆的运输高度。此外,能够改变谷粒储备箱的容积,这构成在转载时用于收割机的附加缓冲存储器。在此,转载设备基本上居中地布置在谷粒储备箱中。为此,转载设备包括横向传送螺旋件以及竖直传送螺旋件。横向传送螺旋件位于谷粒储备箱的底部并且相对于谷粒储备箱的纵轴线以轴向平行的方式(achsparallel)延伸,并且横向传送螺旋件到平行于纵轴线延伸的、对谷粒储备箱35进行限界的侧壁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距。竖直传送螺旋件基本上垂直于谷粒储备箱的纵轴线延伸,并且几乎居中地在谷粒储备箱中布置在横向传送螺旋件旁。横向传送螺旋件在其表面上具有以反向斜度布置的螺旋线,从而将作物从谷粒储备箱的两个方向在中间转交区域中供给至竖直传送螺旋件。竖直传送螺旋件承接来自横向传送螺旋件的作物并将其向上传送至另外的转交区域。在该转交区域中,将作物转交至可绕着基本上竖直的轴线枢转的转载螺旋件。
此外,装袋设备可以具有容器和驱动设备,该容器具有可折叠起来的结构。借助于驱动设备可以驱动所述装袋设备的部件。在此,驱动设备可实施成驱动马达(尤其内燃机)。
替代地,转载车辆和装袋设备可以通过耦合设备以液压的方式和/或以电的方式连接。由此,如果装袋设备不具有自身的驱动设备,则能够对该装袋设备的部件进行驱动。优选地,耦合设备可实施成快速耦合设备。
优选地,装袋设备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袋排出口的容器,其中,该容器和该至少一个袋排出口布置在机架上,其中,容器可以通过可翻折的盖元件封闭,并且这些盖元件在翻出的状态中促成容器的接收容积的提高。通过在容器上的可翻折的盖元件,能够为了在道路上运输而减小装袋设备的运输高度。此外,可以由此改变容器的容积,这构成用于收割机的附加缓冲存储器。
此外,装袋设备可以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设置用于:自动地检测已装填的袋子的重量。测量装置优选可电动地运行。为此,对于运行必要的电能可以由发电机提供,所述发电机由装袋设备的驱动设备驱动。替代地,电能可以借助于耦合设备由转载车辆提供。
此外,装袋设备可以包括湿度测量装置。湿度测量装置优选可电动地运行。这种驱动可以类似于上述测量装置地实现。借助于湿度测量装置可确定待装袋的作物的湿度。
优选地,装袋设备可以包括标记设备,所述标记设备设置用于:以作物专用数据来标记已装填的袋子。在这里,标记设备可以设置用于:对袋子还以作物的品种、轮作田、重量和/或湿度进行标记。标记可以例如通过印上和贴上的标签实现。
尤其是,在机架上可以布置有可翻折起来的传送带,用于转载已装填的袋子。借助于传送带可以将装袋货物从装袋设备直接地转载到运输车辆上。装袋设备的驱动设备优选与可翻折起来的传送带相对置地布置。通过这种布置方式,装袋设备的驱动设备针对翻出的传送带作为配重起作用。
优选地,机架可以借助于旋转轮圈(Drehkranze)在运输底盘上可旋转地布置。借助于旋转轮圈可以使装袋设备的机架和因而布置在其上的部件相对于车辆底盘绕着竖直的旋转轴线旋转。
优选地,运输底盘可以实施成具有至少一个车轴的车辆底盘。在此,在至少一个车轴前方和后方可以布置有可驶出的支撑元件。通过这些支撑元件可以使实施成车辆底盘的运输底盘在与转载车辆脱开的状态中在田地上的任意的位置处被确保以防倾翻地定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运输系统可以包括运输车辆,该运输车辆设置用于运输转载车辆和可移动式装袋设备。运输车辆涉及到载重机动车,以便能够将转载车辆和装袋设备在较长的距离上运输。
此外,运输系统可以包括可移动式运输设备,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自走式收割机,其中,运输车辆和可移动式运输设备构成运输车列,用于共同运输转载车辆、可移动式装袋设备和至少收割机。在此,可移动式运输设备可以具有装载面和装卸台(Rampe)以及上侧和下侧,该装卸台绕着枢转轴线可枢转,该上侧可被收割机或者转载车辆驶过。在这里,在装卸台的下侧上可以布置有运行介质储备箱,所述运行介质储备箱的容积可以改变,其中,为了将运行介质储备箱的内容物无助力地供给到收割机的或者转载车辆的储备箱中,设置的是,在卸下(Abladen)收割机或者转载车辆时通过负载来减小运行介质储备箱的容积。为了无助力地供给,一方面,当装卸台以其自由末端承放在地面上时,在装卸台的下侧上的运行介质储备箱在绕着枢转轴线枢转时由于装卸台的自重而负载。另一方面,当收割机(或转载车辆)驶过装卸台以离开运输设备时,运行介质储备箱的容积进一步减小。运行介质储备箱由于其自身压缩所引起的容积减小促成了:被包含在运行介质储备箱中的液态内容物从该运行介质储备箱中压出,所述液态内容物通常基本上是不可压缩的。优选可以通过驶过装卸台来促成对装卸台的操纵,以便使该装卸台从其运输位态转换成装载及卸载位态,在所述装载及卸载位态中,装卸台以其自由末端承放在地面上。在此,这种绕着枢转轴线可枢转的装卸台如跷跷板(Wippe)类型起作用。相应于待运输的收割机(或转载车辆)驶过装卸台时的重量转移,装卸台从运输位态转换到装载及卸载位态中,并且反之亦然。绕着枢转轴线的枢转(或倾翻)可以通过弹簧减振器系统得以控制。由此防止了运行介质储备箱的突然负载,用以避免可压缩的运行介质储备箱发生破裂。
尤其是,运行介质储备箱可以由弹性的、可压缩的材料制成。优选地,在运行介质储备箱的下侧上,可以布置有刚性的板状覆盖件(Abdeckung)。当驶过已转换成装载及卸载位态的装卸台时,该覆盖件作为保护装置使用以防止运行介质储备箱的损坏。
优选地,运行介质储备箱可以构造成折棚(Balg)类型。尤其是,运行介质储备箱能够是可根据波纹管的类型运行的。
此外,运输设备可以具有框架,所述框架至少区段式空心壁地实施。这种区段式空心壁地实施的框架构成供入管路,以便能够将运行介质储备箱借助运行介质来填装。尤其是,这种区段式空心壁框架可以是装载面的部分。
在这里,在空心壁框架上可以布置有配备止回阀的注入管接头。通过止回阀可以防止了:在运行介质储备箱由于其在收割机卸下期间的压缩而发生容积减小的情况下运行介质会通过注入管接头流出。
此外,运行介质储备箱可以与区段式空心壁框架导流地连接。优选地,运行介质储备箱可以直接与空心壁框架连接,其方式是,运行介质储备箱附接到该空心壁框架上。替代地,运行介质储备箱可以间接地与空心壁框架连接,例如通过至少一个弹性管路区段。由此,能够确保了在装卸台重复枢转时较大的灵活性及运行安全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拓展方案,在运输设备上可以设置有接收件用于一同引导软管,通过所述软管可以使运行介质储备箱与收割机上的储备箱的箱管接头相连接。接收件优选布置在运输设备的装载面下方。尤其是,软管可以从运输设备的一侧触及到。在此,软管能够以其一末端附接在区段式空心壁框架上,或者直接地附接在运行介质储备箱上。
优选地,附装器具接收件能够可松脱地布置在装卸台的上侧上,所述附装器具接收件可绕着竖直地延伸的轴线旋转。附装器具接收件能够实现将附装器具同时携动,所述附装器具为了收割机的收割而被需要。附装器具接收件可以包括旋转轮圈和锁紧设备。借助于锁紧设备能够使安置在附装器具接收件上的附装器具(尤其切割机构)以及装卸台在占据运输位态之后被锁定。在此,基于附装器具的宽度,只要附装器具不在侧向上超过装载面或超过包围装载面的框架伸出,那么该附装器具可以横向于运输设备的纵轴线安置在附装器具接收件上。如果待运输的附装器具的宽度超过运输设备的宽度,则附装器具可以借助于绕着竖直地延伸的轴线可旋转的附装器具接收件转换成平行于运输设备的纵轴线的位置,并且随后锁定在该位置中。通过可旋转的附装器具接收件能够实现的是,将附装器具节省空间地并且与收割机共同地运输,而无需另外的运输设备(尤其是另外的运输挂车)。在此,也有利的是,牵引车辆(运输设备耦接于所述牵引车辆)的装载面在其他方面变得可用。替代使用于接收附装器具和/或收割机,牵引车辆的装载面可用于附加地运输辅助工具、作物或者诸如此类。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在绘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更详尽地解释本发明。
附图示出:
图1示出运输系统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2示出处于已装载的状态中的可移动式运输设备的示意性的示图;
图3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的示意性的示图,其中,在视图(A)中以侧视图示出转载车辆,而在视图(B)中以俯视图示出转载车辆;
图4以侧视图示出装袋设备的示意性的示图,其中,在视图(C)中示出具有已翻入的盖元件和已折叠起来的传送带的装袋设备,而在视图(D)中示出装袋设备的运行位态,并且在视图(E)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袋设备;
图5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和根据图4中的视图(C)的装袋设备的示意性的示图;和
图6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和根据图4中的视图(E)的装袋设备的示意性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运输系统30的示意性的示图。运输系统30包括实施成载重机动车的运输车辆31以及耦接在其上的可移动式运输设备1,所述可移动式运输设备1实施成运输挂车。此外,运输系统30包括自走式收割机2以及自走式转载车辆32和耦接在其上的装袋设备33,该自走式收割机2具有附装器具3,该自走式收割机2连同该附装器具3定位在运输设备1上。接下来,根据图2至图6说明这种可移动式运输设备1、自走式转载车辆32以及装袋设备33。运输车辆31和可移动式运输设备1构成运输车列56,用于转载车辆32、可移动式装袋设备33和至少收割机1的共同运输。
图2示出可移动式运输设备1处于已装载状态中的示意性的示图。运输设备1设置用于至少自走式收割机2以及附装器具3的运输。运输设备1包括装载面4和装卸台5。装卸台5可绕着枢转轴线6枢转。装卸台5具有可被收割机2驶过的上侧7以及具有面向地面的下侧8。楔状支撑元件14绕着横向于装卸台5延伸的轴线15可枢转且可松脱地布置在装卸台5的自由末端上,该自由末端在装载或卸载位置中支撑在地面上。
双车轴式(doppelachsig)实施的运输设备1分别包括布置在装载面4下方的前车轴9和后车轴10。为了牵拉运输设备1,设有牵引杆11,借助所述牵引杆11可以将运输设备1耦接到运输车辆31上。前车轴9和后车轴10通过转向拉杆系统12相互连接,以便使后车轴10强制转向。
为了同时运输附装器具3和收割机2,设置的是,只要附装器具3的工作宽度超过运输设备1在道路交通中所允许的宽度,则将该附装器具3平行于运输设备1的纵轴线定向地一同引导(mitgeführt)。为此,附装器具接收件13可松脱地布置在装卸台5的上侧7上。附装器具接收件13包括旋转轮圈和锁紧设备。借助于锁紧设备可以将安置在附装器具接收件13上的附装器具3以及将装卸台5在占据运输位态之后锁定。
在装卸台5的下侧8上布置有运行介质储备箱16。该运行介质储备箱16由弹性可压缩材料制成。由此可以改变运行介质储备箱16的容积。优选地,在运行介质储备箱16的下侧(也就是面向地面的一侧)上布置有刚性的板状覆盖件17。覆盖件17用于保护运行介质储备箱16以防损坏。运行介质储备箱16优选实施成折棚类型。运输设备1具有框架18,所述框架18至少区段式空心壁地实施。运行介质储备箱16与这种区段式空心壁框架18导流地连接。框架18至少区段式地在运输设备1的纵长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此构成装载面4的一部分。在与装卸台5对置的一侧上,框架18可以具有至少区段式地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区段19。为此,框架18可以具有基本上L形的横截面。在区段19的自由末端上布置有可封闭的注入管接头20。通过附接管接头20可以将运行介质注入到框架18以及连接在其上的运行介质储备箱16中。止回阀21位于注入管接头20下方。
此外,在装载面4下方设置有接收件22,用于将软管23一同引导。软管23可以展开,以便与收割机2上的储备箱的箱管接头连接,所述收割机2位于装载面4上。这样选择软管23的长度,使得软管23与箱管接头保持连接,而收割机2在卸载时从其运输位置朝着装卸台5的方向运动并且运动超过该装卸台5。
为了进行卸载,使附装器具3从其运输位态枢转到接收位态中,在所述运输位态中,附装器具3平行于运输设备1的纵轴线,而在所述接收位置中,附装器具3横向于运输设备1的纵轴线取向。收割机1接收有附装器具3,从而附装器具接收件13能够至少部分地移开。在此,通过将附装器具接收件13至少部分地移开,能够使收割机2和位于其上的附装器具3朝向装卸台5运动。软管23事先与收割机2的储备箱的箱管接头连接。
随着卸载时收割机2经过装卸台5的枢转轴线6,装卸台5开始朝向地面倾斜。为了防止装卸台5过于迅速地沉降进而使得位于装卸台5下方的运行介质储备箱16随之发生损坏,于是通过弹簧减振器系统控制绕着枢转轴线6的枢转(或倾翻),所述弹簧减振器系统布置在装卸台5和装载面4上。在驶过装卸台5时,运行介质储备箱16压抵着地面并且由此使其容积减小。被包含在可压缩运行介质储备箱16中的运行介质由于所产生的压力而压出,并且无助力地(也就是在无需使用传送设备的情况下)经由软管到达收割机2的储备箱中。在此,止回阀21防止了运行介质在注入管接头20的区域中逸出。
在图3中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32的示意性的示图,其中,在视图(A)中以侧视图示出转载车辆32并且在视图(B)中以俯视图示出转载车辆32。转载车辆32包括具有履带行走机构的车辆底盘34。在车辆底盘34上布置有谷粒储备箱35。谷粒储备箱35实施成具有可折叠起来的谷粒储备箱结构,以便在道路行驶中降低运输高度。此外,在车辆底盘34上布置有驱动马达36,所述驱动马达36此外用于驱动履带行走机构。用37表示驾驶台,所述驾驶台37实施成具有控制器件,这些控制器件此外用于驱控履带行走机构。横向传送螺旋件38位于谷粒储备箱35的底部,所述横向传送螺旋件38在谷粒储备箱35的纵长方向上延伸。横向传送螺旋件38将贮存在谷粒储备箱35中的作物转交至竖直传送螺旋件39。横向传送螺旋件38在其表面上具有以反向斜度布置的螺旋线,从而来自谷粒储备箱35两个方向的作物供给到连接至竖直传送螺旋件39的中间转交区域中。竖直传送螺旋件39承接来自横向传送螺旋件38的作物并且将其垂直地向上传送至另外的转交区域。在该转交区域中,将作物转交至绕着基本上竖直的轴线可枢转的转载螺旋件40。横向传送螺旋件38、竖直传送螺旋件39和转载螺旋件40构成了转载车辆32的转载设备55。
根据图3的视图(B)以俯视图示出转载车辆32。如从该视图可看到,横向传送螺旋件38位于谷粒储备箱35的底部并且与谷粒储备箱35的纵轴线以轴向平行的方式延伸。横向传送螺旋件38到平行于纵轴线延伸的对谷粒储备箱35限界的侧壁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距。竖直传送螺旋件39垂直于谷粒储备箱35的纵轴线延伸,并且几乎居中地在谷粒储备箱35中布置在横向传送螺旋件38旁。
在图4中以侧视图示出装袋设备33的示意性的示图,其中,在视图(C)中示出装袋设备33,该装袋设备33具有已翻入的盖元件52和已折叠起来的传送带46。在根据图4的视图(D)中,装袋设备33以其运行位态示出。
盖元件52和传送带46为了运输(尤其是在道路上运输)而翻入(或折叠起来),由此降低装袋设备33的运输高度和运输长度。
装袋设备33包括运输底盘41,所述运输底盘41实施成车辆底盘,为此,在运输底盘41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具有车轮的车轴42。在此,在所述至少一个车轴42前方及后方可以布置有可驶出的支撑元件43。通过这些支撑元件43可以使运输底盘41在与转载车辆32脱耦的状态中在田地上的任意位置被确保以防倾翻地定位。为了耦接和脱耦,在运输底盘41上设有牵引杆44,所述牵引杆44可以与转载车辆32的车辆底盘34上的牵引钩口53连接。装袋设备33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袋排出口48的容器49,所述容器49连同所述至少一个袋排出口48布置在机架47上。容器49可以通过这种可翻入的盖元件52封闭,这些盖元件52在视图(D)中示出。通过这些盖元件52在翻出的状态中促成了容器49的接收容积的提高。
此外,在机架47上布置有可翻折起来的传送带46,用于转载已装填的袋子。与传送带46对置地,驱动设备45布置在机架47上,当传送带46为了转载已装填的袋子的目的而被翻出时,所述驱动设备45作为配重起作用,如在视图(D)示出那样。旋转轮圈50位于运输底盘41与机架47之间,所述旋转轮圈50能够允许机架47相对于运输底盘41枢转。
借助于驱动设备45可以驱动装袋设备33的部件(也就是还有传送带46和至少一个袋排出口48)。在此,驱动设备45可以实施成驱动马达、尤其实施成内燃机。
替代地,转载车辆32和装袋设备33可以通过未示出的耦合设备液压地和/或电地连接。由此,能够电地和/或液压地驱动装袋设备33及其部件。优选地,耦合设备可以实施成快速耦合设备。
在根据图4的视图(E)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装袋设备33。在此,运输底盘41实施成具有附接设备51,用于耦接在转载车辆32的三点式接收件54上。代替于通过牵引杆44,自走式转载车辆32和装袋设备33可以借助于三点式接收件54耦接和脱耦。根据该实施方式,运输底盘41仅仅具有可驶出的支撑元件43,这些支撑元件43能够实现已脱耦的装袋设备33在田地上任意位置处的定位。装袋设备33实施成不具有车轴42及车轮。
此外,装袋设备33可以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设置用于:自动地检测已装填的袋子的重量。测量装置优选可电动地运行。为此,对于运行所必要的电能可以由配属于装袋设备33的发电机提供,所述发电机由驱动马达45驱动。替代地,电能可以借助于耦合设备由转载车辆提供。
此外,装袋设备33可以包括湿度测量装置。湿度测量装置优选可电动地运行。借助于湿度测量装置可以确定出待装袋的作物的湿度。
此外,装袋设备33可以包括标记设备,所述标记设备设置用于:以作物专用数据标记已装填的袋子。在这里,标记设备可以设置用于:对袋子还以作物的品种、轮作田、重量和/或湿度进行标记。标记可以例如通过印上和贴上的标签实现。
图5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32和根据图4中的视图(C)的已耦接的装袋设备33的示意性的示图。通过牵引杆44耦接至牵引钩口53,使得自走式转载车辆32和装袋设备33构成了运输单元,所述自走式转载车辆和所述装袋设备至少为了运输目的而相互连接。附加地,运输单元但也可以传动式(trieblich)地连接,用于驱动(或运行)装袋设备33的部件。由于转载车辆32是自走式并且与装袋设备33构成可耦接且可脱耦的运输单元,使得转载车辆32在收割机2正在进行收割过程期间已经能够将作物从收割机2转载到在旁边并排行驶的转载车辆32上的谷粒储备箱35中并且随后从该转载车辆32转载到所耦接的装袋设备33的容器49中。
在图6中示出自走式转载车辆32和根据在图4中的视图(E)的装袋设备33的示意性的视图。在这里,装袋设备33借助于附接设备51耦接到转载车辆32的三点式接收件54上。为了使如此构成的运输单元在田地上运动,这些支撑元件43自然要收起来。
附图标记列表
1 运输挂车
2 收割机
3 附装器具
4 装载面
5 装卸台
6 枢转轴线
7 上侧
8 下侧
9 前车轴
10 后车轴
11 牵引杆
12 转向拉杆系统
13 附装器具接收件
14 支撑元件
15 轴线
16 运行介质储备箱
17 覆盖件
18 框架
19 区段
20 注入管接头
21 止回阀
22 接收件
23 软管
24 锁定装置
30 运输系统
31 运输车辆
32 转载车辆
33 装袋设备
34 车辆底盘
35 谷粒储备箱
36 驱动马达
37 驾驶台
38 横向传送螺旋件
39 竖直传送螺旋件
40 转载螺旋件
41 运输底盘
42 车轴
43 支撑元件
44 牵引杆
45 驱动设备
46 传送带
47 机架
48 袋排出口
49 容器
50 旋转轮圈
51 附接设备
52 盖元件
53 牵引钩口
54 三点式接收件
55 转载设备
56 运输车列

Claims (15)

1.一种农业运输系统(30),所述农业运输系统包括转载车辆(32)和能移动的装袋设备(33),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车辆(32)是自走式的,并且与所述装袋设备(33)构成能耦接且能脱耦的运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车辆(32)和所述装袋设备(33)能通过牵引杆(44)或者通过三点式接收件(54)耦接和脱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车辆(32)具有配备履带行走机构的车辆底盘(3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车辆(32)具有谷粒储备箱(35)和转载设备(55),该谷粒储备箱具有能折叠起来的谷粒储备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设备(33)具有驱动设备(4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载车辆(32)和所述装袋设备(33)通过耦合设备液压地和/或电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设备(33)包括容器(49),该容器具有至少一个袋排出口(48),所述容器和所述至少一个袋排出口布置在机架(47)上,
其中,所述容器(49)能够通过能翻折的盖元件(52)封闭,并且
所述盖元件(52)在翻出的状态中促成所述容器(49)的接收容积的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设备(33)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设置用于:自动地检测已装填的袋子的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设备(33)包括湿度测量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袋设备(33)包括标记设备,所述标记设备设置用于:将已装填的袋子以作物专用数据进行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架(47)上布置有能够翻折起来的传送带(46),用于转载已装填的袋子。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47)借助于旋转轮圈(50)在运输底盘(41)上以能旋转的方式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底盘(41)实施成具有至少一个车轴(42)的车辆底盘。
1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系统(30)包括运输车辆(31),所述运输车辆设置用于运输所述转载车辆(32)和所述能移动的装袋设备(3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农业运输系统(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系统(30)包括能移动的运输设备(1),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自走式收割机(2),
其中,所述运输车辆(31)和所述能移动的运输设备(1)构成运输车列(56),用于共同运输所述转载车辆(32)、所述能移动的装袋设备(33)和至少所述收割机(2)。
CN202010227085.2A 2019-03-27 2020-03-27 农业运输系统 Active CN111742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7903.9 2019-03-27
DE102019107903.9A DE102019107903A1 (de) 2019-03-27 2019-03-27 Landwirtschaftliches Transport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2716A true CN111742716A (zh) 2020-10-09
CN111742716B CN111742716B (zh) 2023-11-21

Family

ID=72612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7085.2A Active CN111742716B (zh) 2019-03-27 2020-03-27 农业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2716B (zh)
DE (1) DE1020191079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0304A (zh) * 2020-11-09 2021-02-09 湖南林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分类处理的垃圾车
CN115119557A (zh) * 2022-08-02 2022-09-3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智能农业机器人的隐藏式装载机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6752A (en) * 1960-02-08 1964-12-02 Lely Nv C Van D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ctor and agricultural
CH413474A (de) * 1964-09-01 1966-05-15 Wehrli Heinrich Einrichtung zum Abfüllen des Getreides eines Mähdreschers in Säcke
JPH0626429U (ja) * 1992-09-18 1994-04-1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用穀粒タンク
JP2002000059A (ja) * 2000-06-20 2002-01-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US6755011B1 (en) * 2003-05-16 2004-06-29 Ag-Bag International Limited Removable feed table for bagging machine
EP2030500A1 (de) * 2007-08-30 2009-03-04 S-A-S Spezielle-Agrar-Systeme GmbH Lade-, Kombi-, Transport- oder Häckselwagen zum Transportieren von Erntegu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Beladung
AU2011232755A1 (en) * 2010-10-08 2012-04-26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harvest with crop storage in grain bags
CN108387097A (zh) * 2018-05-03 2018-08-10 浙江如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循环谷物干燥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6752A (en) * 1960-02-08 1964-12-02 Lely Nv C Van D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ctor and agricultural
CH413474A (de) * 1964-09-01 1966-05-15 Wehrli Heinrich Einrichtung zum Abfüllen des Getreides eines Mähdreschers in Säcke
JPH0626429U (ja) * 1992-09-18 1994-04-1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用穀粒タンク
JP2002000059A (ja) * 2000-06-20 2002-01-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US6755011B1 (en) * 2003-05-16 2004-06-29 Ag-Bag International Limited Removable feed table for bagging machine
EP2030500A1 (de) * 2007-08-30 2009-03-04 S-A-S Spezielle-Agrar-Systeme GmbH Lade-, Kombi-, Transport- oder Häckselwagen zum Transportieren von Erntegu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Beladung
AU2011232755A1 (en) * 2010-10-08 2012-04-26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harvest with crop storage in grain bags
CN108387097A (zh) * 2018-05-03 2018-08-10 浙江如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循环谷物干燥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0304A (zh) * 2020-11-09 2021-02-09 湖南林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分类处理的垃圾车
CN115119557A (zh) * 2022-08-02 2022-09-3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智能农业机器人的隐藏式装载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07903A1 (de) 2020-10-01
CN111742716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0700B2 (en) Grain cart with intermodal container loader
US8573917B2 (en) Bulk seed handling system
US5140802A (en) Grain bagg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8047757B1 (en) Grain cart having a single auger discharge conveyor
CN111742716B (zh) 农业运输系统
EP1434475B1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d filling freight containers
US10688902B2 (en) Truck and conveyor system
US6893202B2 (en) Dual purpose grain cart
US6910845B2 (en) Grain handling assembly for combine with powered and steerable grain trailer
US9113598B2 (en) Grain cart having an inclined folding unloading auger conveyor with an askewed flow control spout
US20090010743A1 (en) Trailer adapted for use with a stone slinger
EP1434478B1 (en) Cart for bulk filling intermodal containers
US11718489B2 (en) Crop input supply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0577198B2 (en) Portable drive-over conveyor for discharg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at a height suitable for filling a silo
US6755011B1 (en) Removable feed table for bagging machine
US10682940B2 (en) Agricultural dump cart
US7143863B2 (en) Articulated harvester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harvester and towed grain trailer into an articulated harvester
BE1024752A1 (nl) Modulaire kiepwagen, uitbreidingsmodule, systeem van kiepwagen en uitbreidingsmodule
CN111452707B (zh) 可行驶式运输设备
US11491904B1 (en)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cart
US11957078B1 (en) Self unloading harvest cart
JP3484640B2 (ja) 農業用トレーラ
CA3190175A1 (en) Grain transfer element lock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05060728A1 (en) Grain handling assembly for combine with powered and steerable grain trailer
CZ20003354A3 (cs) Kloubový kombaj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