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0260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0260B
CN111740260B CN202010620794.7A CN202010620794A CN111740260B CN 111740260 B CN111740260 B CN 111740260B CN 202010620794 A CN202010620794 A CN 202010620794A CN 111740260 B CN111740260 B CN 111740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mponent
connector
magnetic attract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0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0260A (zh
Inventor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07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0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0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35Contact members for non-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ntact member, e.g. socket co-operating with either round or flat p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第一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信连接;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接头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能够复用所述第一接口的组成部分。上述的电子设备,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具有共用的部分,如此就能够简化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结构,从而节省空间,进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设置更多类型和/或更多数量的接线口,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越来越薄以及性能的提升,电子设备上用于设置接线口的区域也越来越小,限制了接线口的设置类型和设置数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接线口设置类型和/或设置数量的增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第一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信连接;
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接头的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能够复用所述第一接口的组成部分。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内,以复用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空间。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位于所述开口内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接口具有插接框,所述第二接口复用所述插接框。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口内还设置有一移动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在所述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过程中,所述移动件能够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以给所述第一接头提供插入空间。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移动件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下,能使所述第二接头插接在所述第二接口中。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磁吸组件,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两侧;驱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滑动的定位驱动件;其中,所述定位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滑动,能使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的磁铁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磁铁实现异极对正而相互吸引,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向所述第一磁吸组件靠近以夹紧所述移动件;
或者,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的齿轮齿条结构;驱动所述齿轮齿条结构的定位驱动件;其中,所述定位驱动件通过驱动齿轮转动能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移动件。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在所述定位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所述第二磁吸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方向移动;且/或,
所述定位驱动件为在通电的情况能带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移动的记忆金属;且/或,
所述定位驱动件为端部伸出至所述本体外部的手动部件。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件向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移动的复位驱动件。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移动件位置的第一检测部件,且/或,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检测部件。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运行的部件,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通信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移动件在所述第一接头的推动下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电源导通;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移动件复位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源断开;且/或,
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头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移动件进行定位,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且与电源导通。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第一接口能与第一接头插接以实现两者的通信连接,第二接口能与第二接头插接以实现此两者的通信连接,并且在本体上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令第二接口能复用第一接口的组成部分,即第二接口通过借用第一接口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工作,或者说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具有共用的部分,如此就能够简化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结构,从而节省空间,进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设置更多类型和/或更多数量的接线口,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第一种优选设置方式进行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第二种优选设置方式进行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第三种优选设置方式进行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机构处于非定位状态时与移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机构处于定位状态时与移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对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控制的原理图。
在图1-图6中:
1-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开口,4-插接框,5-移动件,6-第一磁吸组件,7-第二磁吸组件,8-磁铁,9-定位驱动件,10-第一检测部件,11-第二检测部件,12-第一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4-第一检测路径,15-第一电路,16-第一控制路径,17-第一通信路径,18-开关,19-第二检测路径,20-第二控制路径,21-第二通信路径,22-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接线口设置类型和/或设置数量的增加。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为可以能够插接线缆、插头的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手机、投影仪、音箱、扩展坞、转接头等,此电子设备主要包括本体、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其中:本体(图中未示出)为电子设备的主体结构,其具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壳体,也可以为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器件的组合,本申请优选本体为电子设备的壳体;第一接口1为设置在本体上的接线口,其与第一接头(图中未示出)适配并通过与第一接头插接而实现与第一接头的通信连接;第二接口2也为设置在本体上的接线口,其与第一接口1可以为相同的类型,也可以为不同的类型,此第二接口2与第二接头(图中未示出)适配并通过与第二接头插接而实现与第二接头的通信连接,并且,在本体上进行设置时,令第二接口2能够复用第一接口1的组成部分,“复用”指的是第一接口1的此组成部分不仅供第一接口1使用,也供第二接口2使用,即此组成部分为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共有的部分(后续将其称为共有部分),也就是说,此共有部分既为第一接口1的一部分也为第二接口2的一部分,无论是第一接口1工作还是第二接口2工作,此共有部分均工作。通过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的不同接口之间相互独立的设置方式,能够简化第一接口1或第二接口2的结构,使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占用本体的空间(或者说表面积)得以减小,如此就可以在有限的空间(或表面积)内设置更多类型和/或更多数量的接线口,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具有共有部分的前提下,实现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共有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在第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中,令第二接口2位于第一接口1内,以使第二接口2复用第一接口1的空间,即:在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为不同类型的接线口时,且此两者的接口面积一大一小时,可以将接口面积较小的第二接口2设置在接口面积较大的第一接口1内,如此设置之后,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共有部分为第二接口2的接口空间,也就是该部分空间不仅为第二接口2的接口空间,而且也为第一接口1的接口空间的组成部分,如此就可以节省接口空间,从而在本体上仅占用第一接口1所需空间的基础上,实现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同时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当第一接口1为Type-A接口(即常见的USB接口)时,其截面呈长方形的接口空间内,一半为实体部分(在图1-图3中,画有斜线的部分为实体部分),一半为空间部分;当第二接口2为接口面积小于Type-A接口的Type-C接口时,就可以将Type-C接口设置在Type-A接口的那一半空间部分中,如此在实现Type-A接口和Type-C接口同时设置的基础上,此两者所占用的本体的表面积仍为一个Type-A接口所占用的面积,从而在不增大占用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接线口类型和数量的增多。
此外,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线口的共有方式可以为其他选择,例如在第二种优选的设置方式中,本体上设置有开口3,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均位于开口3内并层叠设置,第一接口1具有插接框4,第二接口2复用插接框4。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均设置在本体的开口3中,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不再采用上述的在空间内重合设置的方式,而是令此两者层叠设置,即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口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则令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共有部分为实体结构,即开口3内的一部分实体结构既为第一接口1的组成结构也为第二接口2的组成结构,通过减少相同的实体结构的设置数量来实现占用空间的减小。例如:如图2所示,当第一接口1为Type-A接口时,其截面呈长方形的接口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长方形的插接框4,插接框4的内侧空间即为Type-A接口的接口空间;当第二接口2为Type-C接口时,Type-C接口位于插接框4的外侧,其紧靠插接框4设置,且插接框4的一部分即为Type-C接口边框的一部分,如此就能够使得Type-A接口和Type-C接口共用插接框4的此部分,从而可以减少与此部分结构相同的实体结构的设置数量,以此来节省空间。
另外,在第三种优选的设置方式中,可以结合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即在第二接口2设置在第一接口1的接口空间中的同时,还令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共用插接框4的部分结构,如此可以更大程度的节省空间。
以下内容为针对上述的第一种优选设置方式进行的优化:
具体的,第一接口1内设置有一移动件5,第二接口2设置在移动件5上,在第一接头插入到第一接口1的过程中,移动件5能够向深入第一接口1的方向移动,以给第一接头提供插入空间。其中,移动件5为承载第二接口2的部件,即第二接口2设置在移动件5上。而令移动件5能够向深入第一接口1的方向移动,是因为移动件5及其上的第二接口2位于第一接口1的接口空间中,在第一接头与第一接口1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接头需要进入到第一接口1的接口空间中才能实现与第一接口1的插接以及通信连接,而位于第一接口1的接口空间中的移动件5会对第一接头的插入造成干涉,因此为了保证第一接头和第一接口1的正常连接,就需要使移动件5向本体的内部回缩,以给第一接头避让出插入空间,使得第一接口1可以顺利的插入到第一接口1中。
在上述基础之上,如图4和图5所示,令电子设备的本体内还设置有能够阻止移动件5向深入第一接口1的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移动件5在定位机构的定位下,能使第二接头插接在第二接口2中。之所以需要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是因为设置在第一接口1内的第二接口2也需要与第二接头进行插接,而由上述内容可知,在第一接头插入到第一接口1中时,移动件5会在第一接头的推动下回缩,如果不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则在第二接头向第二接口2中插入时,移动件5也会在第二接头的推动下回缩,导致第二接头无法插入到第二接口2中。所以为了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设置了定位机构,当第一接头插入到第一接口1中时,为了实现避让,定位机构不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使得移动件5可以回缩,而当需要使第二接头插入到第二接口2中时,则令定位机构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使得移动件5不会回缩,如此才能保证第二接头可以正常的插入到第二接口2中。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的结构中,可以令定位机构包括:滑动的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磁吸组件6,第一磁吸组件6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8;滑动的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二磁吸组件7,第二磁吸组件7也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8,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分别位于移动件5的两侧;驱动第一磁吸组件6滑动的定位驱动件9;其中,定位驱动件9通过驱动第一磁吸组件6滑动,能使第一磁吸组件6的磁铁8和第二磁吸组件7的磁铁8实现异极对正而相互吸引,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使第二磁吸组件7向第一磁吸组件6靠近以夹紧移动件5。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均为长条状,且两者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移动件5的两侧,在第一磁吸组件6上设置有多个磁极不同的磁铁8,这些磁铁8在第一磁吸组件6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置,且相邻设置的磁铁8的磁极相异,即在第一磁吸组件6的长度方向上N极磁铁和S极磁铁交替设置,第二磁吸组件7上也同样的设置有多个磁铁8,且在不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的非定位状态(即图4所示的状态),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上的同极磁铁8相互对正,由于同极相斥,所以非定位状态下的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之间存在排斥力,两者不会相互靠近,进而不会对位于此两者之间的移动件5进行夹紧。而当需要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时,令定位驱动件9拉动第一磁吸组件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进行正向平移(即相对于第二磁吸组件7进行平行移动,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以使两个磁吸组件上相互对正的同极磁铁8发生错位并使原来相互错位的异极磁铁8相互对正,此时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之间存在的力为吸引力,则第二磁吸组件7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向第一磁吸组件6靠近(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在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会夹紧位于中间的移动件5,进而实现对移动件5的定位,此时定位机构处于定位状态(即图5所示的状态),由于夹紧使得移动件5无法向本体内部回缩,此时第二接头就可以插入到固定不动的第二接口2中。而在第二接头从第二接口2中拔出后,为了避免对第一接头的插入造成干涉,令定位驱动件9驱动第一磁吸组件6反向平移,以使定位机构恢复至非定位状态,此时移动件5可以进行回缩。此种结构的定位机构,能够通过磁铁8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自动实现对移动件5的定位和解除定位,只需驱动第一磁吸组件6进行简单的平移就可实现定位和解除定位的切换,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所以将其作为本申请的优选结构。
在上述的定位过程中,第一磁吸组件6和第二磁吸组件7的移动方式为:在定位驱动件9的驱动下,第一磁吸组件6沿平行于第二磁吸组件7的方向移动,如图4和图5中的水平箭头所示;在磁铁8的吸引力作用下,第二磁吸组件7沿垂直于第二磁吸组件7的方向移动,如图5中的竖直箭头所示。
同时,优选定位驱动件9为在通电的情况能带动第一磁吸组件6移动的记忆金属,记忆金属在通电的情况下自身能够发生收缩以拉动第一磁吸组件正向平移,而在断电时自身又能够伸展而恢复原状以推动第一磁吸组件反向平移。之所以优选定位驱动件9为记忆金属,是因为记忆金属的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且控制较为简单(只需通、断电即可),同时其还能够较好的与后述的第二控制器13配合工作。另外,定位驱动件9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令定位驱动件9为端部伸出至本体外部的手动部件,具体可以为带动第一磁吸组件6平移的拉环、转轮等,在需要定位或解除定位时,用户可以通过拉动拉环、转动转轮而实现。
此外,定位机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令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分别位于移动件5的两侧;与第一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连接的齿轮齿条结构;驱动齿轮齿条结构的定位驱动件9;其中,定位驱动件9通过驱动齿轮转动能使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相互靠近以夹紧移动件5。其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可以均为板状件,且两者平行设置,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条与第一定位件垂直连接,而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轮则与电动机(电动机即为定位驱动件9)的输出轴连接,当电动机顺时针转动而驱动齿条向靠近第二定位件的方向移动时,则能够带动第一定位件向第二定位件靠近以最终实现对移动件5的夹紧,当电动机逆时针转动而驱动齿条向远离第二定位件的方向移动时,则能够带动第一定位件远离第二定位件以最终实现对移动件5的解除夹紧。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的本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移动件5向第一接口1的开口移动的复位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之所以设置复位驱动件,是因为在移动件5回缩后,当需要插接第二接头时,还需要令移动件5向第一接口1的开口所在方向移动而复位,而为了保证该复位操作的顺利实现,在本体内设置了复位驱动件,其能够在第一接头从第一接口1中拔出时推动移动件5向第一接口1的开口所在方向移动。具体的,该复位驱动件可以为弹簧、弹片等。
更进一步的,本申请还优选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件5位置的第一检测部件10,如图6所示。在第二接口2设置在第一接口1内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第二接口2的金属部件与第一接口1的金属部件发生意外接触而导致电路短路,本申请优选第一接口1和/或第二接口2在没有插头插入的情况下不通电且与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即后述的第一控制器12)不通信连接。而当移动件5回缩到本体内时,则表明有第一接头插入到了第一接口1中,此时为了保证第一接口1和第一接头的正常通信连接,就需要给第一接口1通电,并使第一接口1与本体内的电子器件通信连接;当第一接头从第一接口1中拔出时,移动件5会复位,此时就需要令第一接口1再次断电并再次断开与电子器件的通信连接。而上述的第一检测部件10通过对移动件5的回缩、复位进行检测,可以得出第一接口1电导通、通信导通以及电断开、通信断开的时机。具体的,第一检测部件10优选为传感器,更优选为霍尔传感器。
同样的,在有第二接头插入到第二接口2中时,需要令第二接口2电导通、通信导通以及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所以优选移动件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第二接头靠近第二接口2的第二检测部件11,如图1和图6所示。此第二检测部件11由于需要设置在移动件5上,所以需要令其体积较小,基于此本申请优选第二检测部件11为能够对金属件进行侦测的侦测针。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器12和第二控制器13,第一控制器12为控制电子设备运行的部件,例如CPU;第二控制器13与第一检测部件10和第二检测部件11通信连接,第二控制器13例如为嵌入式控制器;其中:在第一检测部件10检测到移动件5在第一接头的推动下向深入第一接口1的方向移动后,第二控制器13控制第一接口1与第一控制器12通信连接,并控制第一接口1与电源22导通;在第一检测部件10检测到移动件5复位时,第二控制器13控制第一接口1与第一控制器12、电源22断开;在第二检测部件11检测到第二接头时,第二控制器13控制定位机构对移动件5进行定位,并控制第二接口2与第一控制器12通信连接且与电源22导通。具体的是:如图6所示,当第一检测部件10检测到移动件5回缩至电子设备的本体内时,即有第一接头插入到第一接口1时,第一检测部件10通过第一检测路径14将检测信号输送给第二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3控制第一电路15导通以给第一接口1通电,同时第二控制器13通过第一控制路径16控制第一控制器12和第一接口1的第一通信路径17中的开关18闭合,以使第一通信路径17导通,第一控制器12和第一接口1实现通信连接,此时第一接口1能够与第一接头配合工作;当第一检测部件10检测到移动件5复位时,即第一接头从第一接口1中拔出时,第一检测部件10通过第一检测路径14将检测信号输送给第二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3控制第一电路15断开,以给第一接口1断电,同时第二控制器13控制开关18打开,第一通信路径17断开,第一接口1与第一控制器12通信断开;当第二检测部件11检测到有第二接头靠近时,第二检测部件11通过第二检测路径19将检测信号输送给第二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3通过第二控制路径20控制记忆金属通电,记忆金属拉动第一磁吸组件6,定位机构实现对移动件5的定位,使得位于第一接口1中的移动件5无法回缩,此时将第二接头推入到第二接口2中就实现了第二接头和第二接口2的插接,同时第二接口2始终通过第二通信路径21与第一控制器12保持通信连接且第二接口2始终通电(即本申请优选无论是否有第一接头插入到第一接口1中、无论是否有第二接头插入到第二接口2中,第二接口2始终与第一控制器12保持通信连接且第二接口2始终通电);当第二检测部件11检测到第二接头离开时,即第二接头从第二接口2中拔出时,第二检测部件11通过第二检测路径19将检测信号输送给第二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3控制记忆金属断电,定位机构解除对移动件5的定位。
通过上述第一检测部件10、第二检测部件11、第一控制器12和第二控制器13的配合工作,能够实现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自动通断电、自动通信通断以及对移动件5的自动定位和自动解除定位,实现了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这不仅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工作安全性,而且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电子设备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第一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信连接;
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能与第二接头插接以实现与所述第二接头的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能够复用所述第一接口的组成部分,在所述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接口能够通过一移动件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以给所述第一接头提供插入空间;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移动件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所述移动件在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下,能使所述第二接头插接在所述第二接口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
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磁吸组件,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磁极不同的多个磁铁,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两侧;
驱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滑动的定位驱动件;
其中,所述定位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滑动,能使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的磁铁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磁铁实现异极对正而相互吸引,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向所述第一磁吸组件靠近以夹紧所述移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内,以复用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一移动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在所述第一接头插入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过程中,所述移动件能够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以给所述第一接头提供插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在所述定位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磁吸组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所述第二磁吸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方向移动;或,所述定位驱动件为在通电的情况能带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移动的记忆金属;或,所述定位驱动件为端部伸出至所述本体外部的手动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件向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移动的复位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移动件位置的第一检测部件,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检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运行的部件,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通信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移动件在所述第一接头的推动下向深入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移动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电源导通;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移动件复位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源断开;且/或,
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头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移动件进行定位,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且与电源导通。
CN202010620794.7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40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0794.7A CN111740260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0794.7A CN111740260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0260A CN111740260A (zh) 2020-10-02
CN111740260B true CN111740260B (zh) 2022-06-28

Family

ID=72652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0794.7A Active CN111740260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0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1229B (zh) * 2022-01-25 2023-01-31 四川大学 一种移动式电子信号输出控制装置及电气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655A (zh) * 2010-06-21 2011-12-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544854A (zh) * 2010-12-24 2012-07-0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至少2个以上配合口的壳体的连结结构及由该连结结构形成的壳体、具有该壳体的连接器
CN204011893U (zh) * 2014-06-12 2014-12-10 深圳维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Usb连接母座
CN105896211A (zh) * 2015-03-24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和插头系统
CN208078334U (zh) * 2017-05-08 2018-11-09 王沛纶 复合型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779B (zh) * 2012-08-30 2016-02-10 廖生兴 可伸缩变化的usb连接装置及可伸缩变化的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655A (zh) * 2010-06-21 2011-12-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544854A (zh) * 2010-12-24 2012-07-0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至少2个以上配合口的壳体的连结结构及由该连结结构形成的壳体、具有该壳体的连接器
CN204011893U (zh) * 2014-06-12 2014-12-10 深圳维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Usb连接母座
CN105896211A (zh) * 2015-03-24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和插头系统
CN208078334U (zh) * 2017-05-08 2018-11-09 王沛纶 复合型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0260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6720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3222121B (zh) 连接器及开关
CN11174026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2493029A1 (en) Magnetic connector system
US9253295B2 (en) System for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mobile device case to different mounts
CN102208722B (zh) 可更换电子卡的电子装置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CN112886311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200805823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O2024022291A1 (zh) 无线充电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0459311C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11726955B (zh) 电子设备
CN101350474B (zh) 具有可变磁极导引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及连接器组
CN113871961B (zh) 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0806242U (zh) 基于Type-C接口的磁吸式多功能扩展坞
CN210092475U (zh) 电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194182B (zh) 电子设备
CN207217420U (zh) 一种用于磁保持继电器的磁路系统
CN108260228B (zh) Ap设备、物联网设备以及通信设备
CN213124932U (zh) 磁吸扣合二合一电连接器
CN219329428U (zh) 带有磁吸结构的充电装置
CN220822707U (zh)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112018559A (zh) 电连接组件、电子设备及电连接组件的使用方法
CN220358452U (zh) 一种USBTypeC插板式连接器
CN112952437B (zh) 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