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9650A -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9650A
CN111739650A CN202010470089.3A CN202010470089A CN111739650A CN 111739650 A CN111739650 A CN 111739650A CN 202010470089 A CN202010470089 A CN 202010470089A CN 111739650 A CN111739650 A CN 111739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user
record
users
contact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00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9650B (zh
Inventor
李光
胡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00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9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9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9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8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e.g. fl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匿名社交领域,其中的方法可包括:智能设备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若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智能设备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应用本申请所述方案,可提升处理效率及处理结果的准确性等。

Description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涉及匿名社交领域的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匿名社交领域,用户的社交接触者无法被收集、量化。如用户A为某一传染病的确诊病例,为避免传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会需要寻找过往与用户A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即用户A的密切接触者,以便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等。
按照目前的处理方式,通常根据用户A口述的途经场所、行程记录等,如用户A在某个时间点到达过某商城、在某个时间点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等,通过广播、公共交通系统实名制查询等方式来收集其密切接触者。但这种方式的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发生遗漏,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包括:
智能设备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若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智能设备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所述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包括:
服务端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所述接触记录为所述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获取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
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智能设备中,包括:设备识别模块、记录生成模块以及记录发送模块;
所述设备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所述记录生成模块,用于当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记录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所述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包括:记录存储模块以及请求处理模块;
所述记录存储模块,用于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所述接触记录为所述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请求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自动生成智能设备即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这样,针对出现在接触记录中的任一指定用户,通过查询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即可确定出与所述指定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从而相比于现有方式提升了处理效率,且处理结果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等。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所述接触记录的生成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述接触记录的存储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的整体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第一实施例6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第二实施例7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另外,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实现方式。
在101中,智能设备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在102中,若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在103中,智能设备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本实施例所述智能设备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设备可为用户提供两种模式供用户进行选择,分别为隐私模式和可见模式,若用户选择可见模式,那么智能设备则可按照本实施例所述方式进行后续处理,若用户选择隐私模式,则不会按照本实施例所述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假设用户选择了可见模式,那么智能设备可利用内部设置的距离传感器等,实时地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其它智能设备,为便于表述,将识别到的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其它智能设备称为邻近智能设备。所述周围预定范围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制,比如可为智能设备的周围1米或周围2米内的范围等。
针对识别到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若确定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可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可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优选地,若确定邻近智能设备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则可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阈值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需要说明的是,邻近智能设备也会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图2为本申请所述接触记录的生成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智能设备A和智能设备B可通过蓝牙、红外等无线传输方式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假设智能设备A识别到了智能设备B,智能设备B也识别到了智能设备A,基于内部的计时装置,当确定邻近智能设备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时,智能设备A和智能设备B可进行数据交换,各自生成一条接触记录,数据交换可以是指交换身份标识等,身份标识即指对应的用户标识。
利用上述方式,可合理地设置智能设备之间生成接触记录的触发条件,从而可及时生成所需的接触记录等。
智能设备生成接触记录后,即可将生成的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或者,如图2所示,智能设备可对生成的接触记录进行本地存储,当符合上传条件时,将最近一次上传到当前时刻内生成的接触记录一并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灵活方便,另外,后一种方式可解决弱网环境或无网环境下的接触记录收集问题,当处于有网环境时可进行接触记录的批量上传。
接触记录中除了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外,还可包括接触时间信息,接触时间信息可包括开始接触时间,以及结束接触时间和接触时长中的至少一种,若未包括结束接触时间,可利用开始接触时间和接触时长计算出结束接触时间,如果需要,还可进一步包括一些其它信息,如上传时间(即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的时间)等。
服务端可对获取到的每条接触记录分别进行存储。图3为本申请所述接触记录的存储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展示出了四条接触记录,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为智能设备A(对应于用户A)生成的与智能设备B(对应于用户B)之间的接触记录、智能设备B生成的与智能设备A之间的接触记录、智能设备B生成的与智能设备C(对应于用户C)之间的接触记录以及智能设备C生成的与智能设备B之间的接触记录,每条记录中可分别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即图中所示的用户ID和接触者ID)、接触时长、开始接触时间、结束接触时间以及上传时间等。
当服务端获取到查询请求时,可针对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方式,可自动地生成智能设备之间即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这样,针对出现在接触记录中的任一指定用户,通过查询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即可确定出与所述指定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从而相比于现有方式提升了处理效率,且处理结果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等。
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可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以图3所示为例,假设用户A为待查询的用户,那么用户B即为与用户A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用户C可通过用户B回溯到用户A,为与用户A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
通过上述方式,可准确全面地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各类用户。
另外,查询请求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相应地,服务端可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从而可使得查询更为精确,更具针对性等。
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可以是指开始接触时间位于查询时间段内的用户,也可以是指结束接触时间位于查询时间段内的用户,还可以是指开始接触时间和结束接触时间均位于查询时间段内的用户等。
图4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具体实现方式。
在401中,服务端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接触记录为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在402中,获取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
在403中,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可以是指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对于任一智能设备来说,可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针对任一邻近智能设备,若确定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则可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
接触记录中除了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外,还可包括接触时间信息,接触时间信息可包括开始接触时间,以及结束接触时间和接触时长中的至少一种,若未包括结束接触时间,可利用开始接触时间和接触时长计算出结束接触时间,如果需要,还可进一步包括一些其它信息,如上传时间(即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的时间)等。。
服务端可对获取到的每条接触记录分别进行存储。这样,当服务端获取到查询请求时,可针对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查询请求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相应地,服务端可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可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具体如何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或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可根据获取到的接触记录构建出用户之间的接触关系图,其中的每个节点分别表示一个用户,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之间通过边相连,可基于所述接触关系图,并可结合接触时间信息等,确定出所需的直接接触用户和间接接触用户。
综合上述介绍,图5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的整体实现过程示意图,其中的接触回溯即指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或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各部分的具体实现请参照前述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另外,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
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举例说明如下:
1)密切接触者回溯
假设用户A为某一传染病的确诊病例,那么在确诊之后,可基于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最近预定时长内与用户A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作为用户A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等。
2)社交APP中的匿名好友推荐
假设需要向用户A推荐好友,那么可基于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最近预定时长内与用户A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并可结合其它信息,从中选出某一/某些用户(如与用户A在同一电影院观看了同一电影),将选出的用户作为与用户A有着共同爱好/兴趣点的用户推荐给用户A。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6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第一实施例6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应用于智能设备中,如图6所示,可包括:设备识别模块601、记录生成模块602以及记录发送模块603。
设备识别模块601,用于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记录生成模块602,用于当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记录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其中,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可包括:邻近智能设备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即针对识别到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若确定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智能设备的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则可生成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
接触记录中除了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外,还可包括接触时间信息等。
相应地,查询请求中可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以便服务端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其中,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可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另外,记录发送模块603可在接触记录生成后,即将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或者,对生成的接触记录进行本地存储,当符合上传条件时,将最近一次上传到当前时刻内生成的接触记录一并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
图7为本申请所述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第二实施例7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应用于服务端,如图7所示,可包括:记录存储模块701以及请求处理模块702。
记录存储模块701,用于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接触记录为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请求处理模块702,用于获取查询请求,查询请求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其中,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可包括:邻近智能设备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
接触记录中除了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外,还可包括接触时间信息等。相应地,查询请求中可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请求处理模块702可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可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与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可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图6和图7所示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本申请装置实施例所述方案,可自动生成智能设备之间即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这样,针对出现在接触记录中的任一指定用户,通过查询用户之间的接触记录,即可确定出与所述指定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从而相比于现有方式提升了处理效率,且处理结果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等;另外,还可基于接触记录中的接触时间信息等,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查询时间段内与所述指定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从而可使得查询更为精确,更具针对性等;此外,还可合理地设置智能设备之间生成接触记录的触发条件,从而可及时生成所需的接触记录,并可准确全面地确定出与所述指定用户发生过接触的各类用户,包括直接接触用户及间接接触用户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8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Y01、存储器Y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Y01为例。
存储器Y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Y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Y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Y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Y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Y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Y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Y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区块链网络、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Y03和输出装置Y04。处理器Y01、存储器Y02、输入装置Y03和输出装置Y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Y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Y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管或者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设备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若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智能设备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所述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则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包括:
若确定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则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记录中进一步包括:接触时间信息,所述查询请求中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以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所述查询时间段内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设备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包括:
所述智能设备生成所述接触记录后,即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所述服务端进行存储;
或者,所述智能设备对生成的接触记录进行本地存储,当符合上传条件时,将最近一次上传到当前时刻内生成的接触记录一并发送给所述服务端进行存储。
6.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所述接触记录为所述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获取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
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包括: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记录中进一步包括:接触时间信息;
所述查询请求中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服务端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所述查询时间段内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10.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智能设备中,包括:设备识别模块、记录生成模块以及记录发送模块;
所述设备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邻近智能设备;
所述记录生成模块,用于当确定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记录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以便所述服务端针对获取到的查询请求中携带的待查询的用户标识,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包括: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记录中进一步包括:接触时间信息,所述查询请求中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以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所述查询时间段内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发送模块在所述接触记录生成后,即将所述接触记录发送给所述服务端进行存储;
或者,所述记录发送模块对生成的接触记录进行本地存储,当符合上传条件时,将最近一次上传到当前时刻内生成的接触记录一并发送给所述服务端进行存储。
15.一种匿名社交接触回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包括:记录存储模块以及请求处理模块;
所述记录存储模块,用于对获取自任一智能设备的接触记录进行存储;所述接触记录为所述智能设备确定位于周围预定范围内的任一邻近智能设备符合预定记录条件时、生成的与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之间的接触记录,所述接触记录中包括:两个智能设备分别对应的用户标识;
所述请求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有待查询的用户标识,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符合预定记录条件包括:所述邻近智能设备位于所述周围预定范围内的时长达到预定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记录中进一步包括:接触时间信息;
所述查询请求中进一步包括:查询时间段;
所述请求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查询所存储的接触记录,确定出所述查询时间段内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发生过接触的用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过接触的用户包括: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或者,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以及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与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出现在同一接触记录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所述发生过间接接触的用户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间的直接接触关系,通过其它用户回溯到所述待查询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用户。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70089.3A 2020-05-28 2020-05-28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739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089.3A CN111739650B (zh) 2020-05-28 2020-05-28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089.3A CN111739650B (zh) 2020-05-28 2020-05-28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650A true CN111739650A (zh) 2020-10-02
CN111739650B CN111739650B (zh) 2024-03-26

Family

ID=7264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0089.3A Active CN111739650B (zh) 2020-05-28 2020-05-28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965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3684A (zh) * 2020-12-23 2021-05-2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接触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113A (zh) * 2020-10-12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邻近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205801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南方科技大学 基于密接的游戏好友推荐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6775A1 (en) * 2005-03-01 2007-05-10 Wong Chon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proximity map of plurality of living beings and objects
US20130318027A1 (en) * 2011-11-20 2013-11-28 Gal Almogy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detection of viral infection by user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5740615A (zh) * 2016-01-28 2016-07-06 中山大学 利用手机轨迹追踪传染源和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方法
CN106682212A (zh) * 2016-12-31 2017-05-1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行为的社会关系分类方法与装置
JP2017107418A (ja) * 2015-12-10 2017-06-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検査方法
CN110516120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20200004746A1 (en) * 2018-07-02 2020-0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Graph database for outbreak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GB202004499D0 (en) * 2020-03-27 2020-05-13 Clinova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6775A1 (en) * 2005-03-01 2007-05-10 Wong Chon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proximity map of plurality of living beings and objects
US20130318027A1 (en) * 2011-11-20 2013-11-28 Gal Almogy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detection of viral infection by user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17107418A (ja) * 2015-12-10 2017-06-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検査方法
CN105740615A (zh) * 2016-01-28 2016-07-06 中山大学 利用手机轨迹追踪传染源和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方法
CN106682212A (zh) * 2016-12-31 2017-05-1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移动行为的社会关系分类方法与装置
US20200004746A1 (en) * 2018-07-02 2020-0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Graph database for outbreak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CN110516120A (zh) * 2019-08-27 2019-11-29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GB202004499D0 (en) * 2020-03-27 2020-05-13 Clinova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深圳特区报: "深圳科研力量联合研发"黑科技" 50米内遇高危对象可报警", pages 1 - 4,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pc.nfapp.southcn.com/39/3201174.html》> *
王乐;王勇;王东安;徐小琳;: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预测的研究综述", 信息网络安全, no. 0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2113A (zh) * 2020-10-12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邻近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22113B (zh) * 2020-10-12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邻近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863684A (zh) * 2020-12-23 2021-05-2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接触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801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南方科技大学 基于密接的游戏好友推荐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650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9650B (zh) 匿名社交接触回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97758A1 (zh) 信息推荐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1597445B (zh) 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JP6190444B2 (ja) オンラインq&aの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20160066135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location information
US10169732B2 (en) Goal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ble at unlimited times and places
US20130332593A1 (en) System,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behavior-ba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website users
US20150103776A1 (en) Event driven anonymous device identifier generation
CN104079962A (zh) 一种推送推荐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39639A (zh) 用户信息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06878041B (zh) 日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6651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9755B (zh)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05491A (zh) 一种远程控制显示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4090921A (zh) 多媒体文件播放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1814067B (zh) 好友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34353A1 (en) Intelligent signal matching of disparate input data in complex computing networks
CN11267177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账号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76898B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可视化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US1146808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device
CN111241225A (zh) 常驻区域变更的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295365A1 (en) Locating misplace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12735601B (zh) 利用蓝牙确定传染病密接人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09671B (zh) 声音信号增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8336A (zh) 人脸支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