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检测和安全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基础设施的运维养护技术需求逐渐增强,而运维养护工作仍沿用人工检测、经验决策与处治的模式,存在检测效率低,速度慢、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产生病害检测偏差,检测文档数据难以形成链条进行分析,养护数据分散、病害难以准确可视化呈现等问题。无法很好的适应于当前的信息化工程的进程,使桥梁后期的养护决策缺少最基本的精确且全面的养护数据。
现有授权的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BIM的运营桥梁多源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申请号为:CN201811067052.5),基于BIM技术,将无人机与三维激光检测技术集成应用于桥梁病害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桥梁巡检效率与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硬件设备精度不足的缺点;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桥梁的运维检查效率,实现了桥梁运维养护决策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使桥梁运维决策更加科学。
但是,该方案对于桥梁各个方面的具体养护管理却无法真正满足,由于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是现阶段公路网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有技术中对于桥梁养护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立技术档案、清扫桥梁、疏通泄水管、修复损坏的栏杆和桥面铺装,并且没有对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进行全方位整体系统的升级革新,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例如:现有技术对于桥梁各个方面的具体养护管理却无法真正满足,由于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是现阶段公路网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有技术中对于桥梁养护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立技术档案、清扫桥梁、疏通泄水管、修复损坏的栏杆和桥面铺装,并且没有对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进行全方位整体系统的升级革新,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现有技术没有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运维阶段包含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养护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包括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养护决策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应急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机电设施管理模块、检测管理模块和BIM信息化管理模块;BIM信息化管理模块将所有模块信息与BIM模型关联,实现可视化管理模式;
其中,所述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包括日常养护工程单元、小修工程单元、中修工程单元、大修工程单元、专项工程单元和抢修抢险工程单元;
所述日常养护工程单元用于预防性保养和修补桥梁轻微损坏部分及通过日常检测发现的24小时内的维修项目和消隐项目;
所述小修工程单元用于保持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经常性处于良好使用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保养、修补轻微损坏日常维护;
所述中修工程单元用于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况;
所述大修工程单元用于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维修,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的技术状况,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提高其通行能力;
所述专项工程单元用于用永久性措施恢复或改善大桥及其附属设施原有功能的工程措施;
所述抢修抢险工程单元用于对因遇到不可抗拒的异常气候或其它异常情况造成或可能造成大桥及其附属设施的重大损坏而进行的预防性工作及保证大桥安全、畅通所发生的突击性抢修;
其中,所述养护决策模块包括:
钢结构防腐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钢结构防腐板块进行养护;
钢结构焊缝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钢结构焊缝板块进行养护;
主梁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主梁板块进行养护;
索塔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索塔板块进行养护;
拉索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拉索板块进行养护;
桥面系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桥面系板块进行养护;
支座系统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支座系统板块进行养护;
桥梁下部结构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下部结构板块进行养护;
机电系统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机电系统板块进行养护;
人行吊桥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人行吊桥板块进行养护;
其中,所述健康监测模块包括:
荷载与环境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荷载与环境;
结构整体响应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结构整体响应;
结构局部响应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结构局部响应;
其中,所述应急管理模块包括:
应急预案单元,用于将桥梁的应急预案纳入所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依据天气信息和突发事件自动派发任务至对应负责人;
物资管理单元,用于管理防灾抢险及疏通交通的各类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相应的台账;
人员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应急管理人员、各级岗位责任制、值班情况和备班备勤制度。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模块包括:
人员信息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普通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岗位、职责、入职和离职制度;
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机械设备的基本信息、责任人、使用状态和保养维修记录;
资金管理单元,用于管理资金的申请、使用、计划和结算;
其中,所述机电设施管理模块包括:
设施参数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和记录机电设施的基本属性/参数,检修计划管理、维修保养记录;
操作说明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列入设施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
检修计划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制定设施的检修计划;
维修保养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并记录设施的维修保养情况;
其中,所述检测管理模块包括:
经常性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经常性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定期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定期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特殊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图书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其中,所述BIM信息化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养护决策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应急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机电设施管理模块和检测管理模块的所有信息,并通过上述所有信息与桥梁的BIM模型通过编码进行关联,使得所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可视化,模型单元中包含项目的从设计到施工到养护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防腐养护单元的养护步骤如下:
S101、确定需要进行钢结构防腐养护的涂装体系;
S102、在步骤S101的基础上确定涂装要求;
S103、在步骤S102的基础上对所述涂装体系进行涂装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焊缝养护单元的养护步骤如下:
S201、发现焊缝开裂时作出明显标记;因焊缝开裂而使构件处于不合格状态时,立即将情况上报,分析开裂原因,评估结构风险,制定维修方案,及时修复;
S202、在步骤S201的基础上,对一般焊缝及重要焊缝及时修复;焊缝开裂修复由专业焊接人员完成,修复后的焊缝列入今后定期检测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索塔养护单元的养护步骤如下:
S301、定期清除索塔表面污垢,保持构件清洁,清除的污垢不要扫入泄水孔或排水槽中,保持索塔内部干燥无积水,若发现积水则检査水源,并及时排出积水;
S302、对于焊接连接的构件,焊缝处若发现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缺陷时,应进行补焊,焊后的焊缝随即铲磨匀顺;当发现索塔裂缝后,调查研究裂缝原因,可在裂缝端部钻孔防止继续开裂,并进一步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桥面系养护单元的养护内容如下:
对桥面铺装进行养护维修;
对桥面护栏和栏杆进行养护维修;
对伸缩装置进行养护维修;
对排水系统进行养护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系统养护单元的养护内容如下:
对主桥支座与限位装置定期保养,支座的养护与维修的原则是确保支座能保持预期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支座与限位装置发现缺陷、故障时,及时维修,损坏或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预设使用寿命时进行及时更换;
球形支座每年清除尘土、更换润滑油一次;
主跨伸缩缝下方保持干燥;
竖向限位拉杆表面防锈油脂定期更换;
对支座进行日常养护;
支座在使用期间,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及养护维修;
定期对支座与上、下部结构连接件的涂层进行检查,在连接件中,锚固螺栓和套筒的处理厚度为6~8mm;
发现支座需要进行更换时,确定支座型号、墩号,安排厂家加工生产出同型号支座,其中支座的高度,锚固螺栓安装尺寸应与原支座一致;适当控制需要更换支座墩台部位的交通流量及载重,在支座周围设置好相应载荷的千斤顶,千斤顶设置位置不能妨碍支座的拆卸及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养护单元的养护内容如下:
当混凝土表面发生侵蚀剥落和蜂窝麻面等病害时,及时将周围凿毛进行表面防护;
异形桥墩防护涂装若有剥落,首先查明其内部应力有无大的变化,然后再及时修复;
异形桥墩、承台出现表面裂缝或保护层剥落时,及时修补;
及时清除承台表面的青苔、杂草及其他杂物;
确保桥梁的基础及地基应完整、稳定;
在基础附近施工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电系统养护单元的养护内容包括:
电缆及管线养护,无障碍垂直提升电梯养护,钢塔内检修升降机养护,梁底检修车养护,照明系统养护,钢塔钢箱内除湿系统,雷达监测养护,接地系统养护。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吊桥养护单元的养护内容如下:
人行吊桥采用人工步巡方式进行检查,每日一次,发现涉及安全隐患时立即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在24小时内消除隐患;发现各类病害应及时养护维修,并按照原设计标准维修,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质量须符合养护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创新点在于,对于桥梁各个方面的具体养护管理也作出了针对性的设计,因为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是现阶段公路网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方案对于桥梁养护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结合BIM建模技术,对桥梁的具体养护管理进行全方位整体系统的升级革新,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即,本方案突出基于BIM的管理流程,所有信息与BIM关联,实现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平台里面包含静态数据+养护时候的动态数据,其中静态数据包含了建设资料、设计阶段资料和施工阶段的资料等;动态数据包含养护过程数据及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等,还包含病害库,病害库长期积累形成桥梁养护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是一个基于BIM技术体现全生命周期应用的养护管理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日常巡查维修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小修工程工作组织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养护管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包括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养护决策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应急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机电设施管理模块、检测管理模块和BIM信息化管理模块;
其中,所述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包括日常养护工程单元、小修工程单元、中修工程单元、大修工程单元、专项工程单元和抢修抢险工程单元;
所述日常养护工程单元用于预防性保养和修补桥梁轻微损坏部分及通过日常检测发现的24小时内的维修项目和消隐项目;
所述小修工程单元用于保持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经常性处于良好使用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保养、修补轻微损坏日常维护;
所述中修工程单元用于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况;
所述大修工程单元用于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维修,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的技术状况,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提高其通行能力;
所述专项工程单元用于用永久性措施恢复或改善大桥及其附属设施原有功能的工程措施;
所述抢修抢险工程单元用于对因遇到不可抗拒的异常气候或其它异常情况造成或可能造成大桥及其附属设施的重大损坏而进行的预防性工作及保证大桥安全、畅通所发生的突击性抢修;
其中,所述养护决策模块包括:
钢结构防腐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钢结构防腐板块进行养护;
钢结构焊缝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钢结构焊缝板块进行养护;
主梁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主梁板块进行养护;
索塔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索塔板块进行养护;
拉索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拉索板块进行养护;
桥面系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桥面系板块进行养护;
支座系统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支座系统板块进行养护;
桥梁下部结构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下部结构板块进行养护;
机电系统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机电系统板块进行养护;
人行吊桥养护单元,用于对桥梁的人行吊桥板块进行养护;
其中,所述健康监测模块包括:
荷载与环境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荷载与环境;
结构整体响应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结构整体响应;
结构局部响应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桥梁的结构局部响应;
其中,所述应急管理模块包括:
应急预案单元,用于将桥梁的应急预案纳入所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依据天气信息和突发事件自动派发任务至对应负责人;
物资管理单元,用于管理防灾抢险及疏通交通的各类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相应的台账;
人员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应急管理人员、各级岗位责任制、值班情况和备班备勤制度。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模块包括:
人员信息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普通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岗位、职责、入职和离职制度;
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机械设备的基本信息、责任人、使用状态和保养维修记录;
资金管理单元,用于管理资金的申请、使用、计划和结算;
其中,所述机电设施管理模块包括:
设施参数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和记录机电设施的基本属性/参数,检修计划管理、维修保养记录;
操作说明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列入设施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
检修计划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制定设施的检修计划;
维修保养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并记录设施的维修保养情况;
其中,所述检测管理模块包括:
经常性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经常性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定期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定期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特殊检测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图书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其中,所述BIM信息化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桥梁养护管理模块、养护决策模块、健康监测模块、应急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机电设施管理模块和检测管理模块的所有信息,并通过上述所有信息建立桥梁的BIM模型,使得所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可视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细化到以下各个部分:
1、信息管理;
信息查询模块,汇集系统内其他所有数据。数据类型分为两种,静态数据(成桥前的数据)以及动态数据(成桥后录入的数据)。通过与模型构建绑定,点击模型可以查看构件所有相关数据,如:定位、属性信息、施工单位信息、负责人信息、供应商信息、检查记录、病害信息、维修记保养录等;
信息管理分为:设计信息、施工信息、养护信息;
1.1设计信息反映构件基本参数,编码等信息;
1.2施工信息;
可以考虑的施工信息参考:材料供应商,加工时间,吊装完成时间,质量检验信息、施工单位、责任人、施工通用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中间检查交接记录、土建专用施工记录、地基处理记录、地基钎探记录、桩基施工记录、混凝土搅拌测量记录表、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混凝土配合比记录单等。
1.3养护信息可查询对应构件、选中构件也可查询对应养护内容、方法、频率、当前状态、检查记录、病害信息、维修记录等,并提示下次养护时间以及负责班组、责任人;
养护对象:钢结构防腐养护、钢结构焊缝养护、主桥上部结构(主梁、索塔、拉索)养护、桥面系养护、支座系统养护、桥梁下部结构、机电设施养护、人行吊桥养护;
1.3.1组织机构;
如图2所示,反映施工组织、人员以及相关职责信息,作为推送任务至部门或个人的依据。
项目部设置工程技术室、安全质量室、经营管理室、机务设备室、综合办公室。
项目部人员配置:项目部管理人员共投入20人,其中项目经理1人,各部室主任共5人。设桥梁结构养护工程师2人、道路结构工程师1人、桥梁机电养护工程师1人、技术员3名、资料员1名、安全员1名、质检员1名、合同管理员1名、材料员1名、设备管理员1名、办公室人员1名。
作业班组人员配备:作业班组人员共投入42人,其中日常巡查班组4人、桥梁机电养护班组6人、桥梁监控值守班组6人、养护及应急班组15人、后勤保障人员4人、机修人员2人、工程作业司机5人。
1.3.2设备信息;
设备查询模块,可查询设备的型号、数量、供应商信息、负责单位/人员、更换记录等。
1、机械、车辆和设备配置;
此外,针对永定河大桥的结构特点,还需有供水、防火设备,以及其他常用维修机械设备专用工具:如电焊机、砂轮机、切割机、除锈机、小型千斤顶、导链、滑车、钢丝绳、千斤顶、撬棍、绳索、各种扳手、检查梯、脚手板、手推建筑斗车等。
2、仪器仪表配置;
(1)位移测量
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经纬仪、电子位移扫描仪、百分表、千分表、电子位移计及磁性表座、30m钢卷尺。
(2)应变测试
静态电阻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附带电源稳压设备、接线箱等。
(3)结构动力性能测试
891型加速度计及放大器、伺服式加速度计及放大器、磁带记录仪、动态信号分析仪
(4)混凝土测量仪器
回弹仪、超声仪、读数显微镜、放大镜、高倍望远镜、矿工灯、应急灯
(5)膜厚测量仪器
膜厚检测仪
(6)资料录制仪器
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微机、扫描仪、打印机、幻灯投影机、风速风向仪、温度计、湿度计。
3、材料配置
日常养护应急必需的桥梁防撞栏杆、步道砖、钢桥梁防腐漆、照明灯具、易损电器元件等材料。
1.3.3检查记录
功能描述:记录设计信息中各项内容的的检查、监测结果。
1.3.4病害信息
功能描述:记录病害构件编号、发现日期、具体位置、数量、病害形式与程度范围等,应采用专业术语描述。
1.3.5维修记录
功能描述:记录设计信息中各项内容的维修以及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抢险抢修结果。
2、巡检管理
功能描述:巡检对象与模型构建关联;巡检任务排班;巡检任务自动派送;手机端与平台端联动,录入后自动生成所需巡检记录单;巡检过程发现需维修、小修工程时,实现整个管理流程。
二级菜单:巡检任务、维修管理、小修工程
说明:这里的巡检管理指日常巡查,日常巡查重点以影响道路桥梁运行安全及通行安全和路域环境的病害。日常巡查分为日巡查、夜间巡查、特殊巡查三类,每类巡查的重点和周期频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2.1巡检任务
功能描述:实现日常巡检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系统自动生成巡查记录表。
日巡查
主要内容:巡视斜拉索及全桥振动情况、桥面铺装、钢梁底部、伸缩缝、护栏(栏杆)、交通标志标线、桥面排水系统、桥面照明、除湿设备等运行状态等;检查并清除路面污染和路障;检查养护作业进展情况和安全状况。
巡查频率:每天不少于一次(遇严重雨雪天气改为特殊检查)。
巡查方法:采用步巡方式(步行或骑自行车),每日1~2人,穿戴反光背心,上路巡查,注意掌握道路技术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填写日巡查记录成表。发现路面有坑槽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应尽快采取安全疏导措施。
夜巡查
主要内容:主要巡视标志、标线、轮廓标等处的反光情况和完好状况,以及桥区(包括景观)的夜间照明情况。并填写夜间巡查记录表,所示。巡视频率:每周不少于一次。
注:在发生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后,或发生有可能对桥梁及其附属设施造成较大破坏的异常情况时,应对主塔、主梁、拉索、排水设施或受损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要在自然灾害或异常情况结束后12小时内进行,采用巡查(以步行为主),要求携带道路管理资料,测定器具(照相机、卷尺)、安全器具(锥形标志、安全标志牌等)。并且要求保持通讯畅通,遇有紧急情况及时汇报。
2.2维修管理
功能描述:巡检处理中有维修模式,功能设计参见图3。
2.3小修工程
功能描述:巡检处理中也有小修工程模式,功能设计参见图4。
3、检测管理
功能描述:监测管理包括经常性检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检测对象与模型构建关联;检测任务自动派送;手机端与平台端联动,录入后自动生成所需检测记录单;
二级菜单:经常性检测、定期检测、特殊检测;
3.1经常性检测
功能描述:实现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系统自动生成检测记录表。
经常性检查主要指对主体结构及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外观检查,每次检查的现场记录,应及时填写、整理,并提供典型病害的照片及说明。病害状况的描述包括病害的类型、部位、数量,应采用专业术语描述。
经常性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桥梁检查的时间、方法、范围等。
b.桥梁各部件的病害类型、缺损部位、缺损范围和保养小修工程量。
c.桥梁需保养小修的意见和建议。
d.其他需说明的项目和理由。
检查频率:经常性检查应不少于每日一次。
工作流程:
a.日常巡查前,应根据计划制定当天要巡查的部位及路线。
b.巡检顺序从桥台向另一桥台依次进行,病害记录应明确具体位置及病害数量,并附照片。巡检信息记录在表《斜拉桥经常检查记录表》。
3.2定期检测
功能描述:实现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定期检查指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结构物的技术状况进行的全面检查及等级评定,桥梁检测中发现各种损坏均应将其范围及日期标记清楚,对发现严重缺损和难以判明损坏原因及程度的病害,应照相记录并附病害状况说明。根据病害特点,可用标示笔圈出病害范围或描出裂缝走向等,并记录病害构件编号、发现日期、具体位置、病害形式与程度范围等。
定期检测可分为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
常规定期检测频率:每年一次。
结构定期检测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宜1~2年一次。
常规定期检测方式:以目测(外观检测)为主,除常用检查设备及工具外,还应结合实际需要配备内窥镜等量测仪器。
常规定期检测方向与顺序
1)检测方向:纵桥向宜按里程递增方向进行,横桥向宜从右向左进行。
2)检测顺序:桥面板以上的上部结构→桥面板以下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梁构件宜按下所列顺序检测。
3.3特殊检测
功能描述:实现检测任务的派发、管理与记录。
特殊检查是查清桥梁的病害原因、鉴定桥梁结构材料缺损状况、承载能力、抗灾能力,评价桥梁技术状况并提出对策措施的工作。特殊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应急检查。
(1)专门检查:根据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结果,对需要进一步判明损坏原因、缺损程度或使用能力的构件,针对病害进行专门的现场试验检测、验算与分析等鉴定工作。
(2)应急检查:当桥梁受到灾害性损伤后,为了查明破损状况,采取应急措施并组织恢复交通,对结构进行的详细检查和鉴定工作。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及维修对策:
1)一类,状态完好或良好,正常保养。
2)二类,状态较好或较差,进行小修。
3)三类,状态较差或坏的,进行大修。
4)四类,状态坏或危险,大修或改善。
4、养护管理
养护工程按其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日常养护工程、小修工程、中修工程、大修工程、专项工程、抢修抢险工程六类。
功能描述:制定日常养护计划、工程维修,派发养护任务。具体工程流程如图5所示。
二级菜单:日常养护、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专项工程、抢修抢险工程。
4.1日常养护
主要工作是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及通过日常巡查发现的24小时维修项目、消隐项目等。
4.2小修保养
为保持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经常性处于良好使用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保养、修补轻微损坏等日常维护工程项目。
4.3中修工程
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况的小型工程项目。
4.4大修工程
对主桥、引桥、接线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维修,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的技术状况,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其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4.5专项工程
指用永久性措施恢复或改善大桥及其附属设施原有功能的工程措施,如桥梁加固、重要构件更换等工程项目。
4.6抢修抢险工程
指对因遇到不可抗拒的异常气候(如:水毁、地震、风暴、冰雪等)或其它异常情况造成或可能造成大桥及其附属设施的重大损坏而进行的预防性工作及保证大桥安全、畅通所发生的突击性抢修工程。
5、监测管理
功能描述:
(1)24小时实时监测:对接传感器和视屏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实现对桥梁结构状态、安全运行的24小时实时监测。
(2)分级预警:数据异常时,系统触发相应的报警机制,通知用户,并在界面上高亮异常点。
二级菜单:健康监测、安全监测;
5.1健康监测
监测类别分为:荷载与环境、结构整体响应和结构局部响应三类;
5.2安全监测
视频监控系统、信息提示屏、广播系统、超载车辆称重(总重、单轴轴重)、分流提示抓拍系统。
6、健康评估分析
二级菜单:病害知识库、危害评估、预警机制;
6.1病害知识库
运用专业术语,同时附带图片对不同结构、部位的病害进行描述。
6.2危害评估
6.3预警机制
针对病害形式、类型、程度进行三级预警。
7、养护决策
功能描述:即养护方案库,可查询不同结构、部位的养护方案;包括养护周期,养护方法、工艺流程、验收方法等。(本部分需提取养护手册3-12章内容)
二级菜单:钢结构防腐蚀养护、钢结构焊缝养护、主梁养护、索塔养护、拉索养护、
桥面系养护、支座系统养护、下部结构养护、机电系统养护、人行吊桥养护
7.1钢结构防腐蚀养护
7.1.1涂装体系
7.1.2涂装要求
(1)钢结构检查包括涂层检查与锈蚀检查两方面。
(2)钢结构定期检测包括涂层病害、附着力和钢结构锈蚀程度。其中,涂层应满足附着力要求。重新涂装时底漆应测其与钢板的附着力,中间漆应采用切口胶带法测其层间附着力。
(3)各涂层油漆必须相容,附着可靠。
(4)封闭钢箱的内表面在涂装底漆前,应对钢表面进行处理。车间底漆完好部位作扫砂处理,除去表面异物;车间底漆破损和焊缝附近手工除锈达St3级。
(5)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采用涂膜镀锌涂料进行涂装。
(6)钢结构表面应清洁、干燥,雨后受潮应重新进行干燥处理。涂装表面不得出现气泡、流挂、刷纹、脱落等病害,且须满足附着力要求。
(7)涂层材料宜采用原设计或性能指标不低于原设计的材料,新漆种应与原涂层材料具有良好配套性。
(8)面漆颜色采用亚光白。
(9)雨天、雾天、雪天以及湿度>85%时不宜进行涂装施工。涂装时环境温度宜控制在5-38℃之间。
(10)钢结构涂层有损检测结束以后,应对检测位置进行局部重新涂装。
7.1.3涂装方法
(1)钢结构防腐涂装维修按照表“钢箱梁、钢塔等结构防腐涂装体系”,可将维修养护分为部分重新涂装和全面重新涂装两种方法。
(2)当养护管理单元的涂层状态和锈蚀程度均为合格级时,可进行部分重新涂装。
(3)当养护管理单元涂层状态或锈蚀程度达到不合格级时,应进行全面重新涂装。
(1)涂装工艺流程
清底除锈、涂漆(包括底漆涂装和面漆涂装)、检查验收。
(2)清底除锈
1)清底应根据下表规定进行。按不同要求达到Sa2.5或St3级,被保留涂层的边缘应打磨50-80mm坡口。
2)清底要清除钢构件表面油脂、污垢和氧化皮,然后进行打磨,直至显露的表面无锈蚀和粉状现象。当锈蚀程度一般、中间漆尚处于较好状态时(如变色、粉化情况),可采取清除面漆的方法进行。
3)除锈常用方法
a.手工除锈
钢加劲梁有锈点或锈块、氧化皮,可用尖嘴或平口锤敲击,注意锤口不要磨得太锐,以免硬伤钢板平面。一般锈层用钢丝刷刷除。手工除锈工具通常有铲刀、刮刀、打锈锤、钢丝刷和砂布等。在夹缝或坑凹的点锈、锈块或电焊渣,可用尖头或扁嘴平头打锈锤敲击。锈层、锈块和麻点经过铲刀等工具处理后可用钢丝刷横竖交叉刷几遍。钢丝采用28-30号钢丝,不要使用粗钢丝刷。用钢丝刷刷过后,用棉纱擦净锈灰,再用布沾着松节油擦一遍即可。
b.机械除锈
机械除锈常用工具有手提式电动砂轮、电动或风动钢丝轮及带针束的风动除锈器。前三种适用于钢梁的平面,后一种适用于弯曲、狭窄、凹凸不平的表面及角缝处。
c.喷射除锈处理
钢铁除锈的喷射处理方法有干喷砂、湿喷砂、干湿混合式喷砂、喷丸等工艺。喷射除锈不仅可以除锈层,而且由于砂粒的冲击磨撞或高压冲击,可使金属表面的氧化皮、锈层、旧漆皮全部除净,显出银白色金属面,经过冲击摩擦形成带有微孔的粗糙面,可以增强涂层与金属的附着力和结合力,从而增强涂料的保护金属能力。
4)钢结构表面清理要求
(3)涂漆工作
1)清底作业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底漆的涂装。间隔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如超过24小时,应对未涂刷底漆的部分进行重新清底。
2)涂刷底漆表干、实干时间应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每道底漆涂刷最短吋间间隔应符合技术标准。涂刷两道面漆的最短时间间隔控制在12小时左右。
3)进行面漆复涂,对已经显露中间漆部分,应进行2道面漆复涂,対未显露出中间漆的部分,可进行1道面漆复涂。
4)重新涂装时,应先在焊缝、角落和不易涂刷部位进行预涂装。每道漆干后应测量干膜厚度,不足应补涂至规定厚度,如漆膜表面有损伤应及时修补。
(4)验收要求
1)钢结构表面应平整,涂装施工前必须认真将钢材表面的氧化皮、焊渣、焊疤、灰尘、毛刺、铁锈、油污等污染物清除干净。对焊缝进行打磨,对尖角部位应进行圆化处理,R=2mm。喷射或抛丸除锈等级为Sa2.5(《涂覆材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8923.1-2011))。外观相当于该标准规定的ASa2.5、BSa2.5、CSa2.5.钢材基层表面粗糙度RZ为50~70μm或者40~40~60μm。
对于分段对接处和喷射或抛丸不到的位置,采用动力工具机械打磨除锈,除锈等级St2(GB/T8923)。
2)涂层外观质量
按GB50205-2001标准14.2.3条,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涂层均匀、无明显皱皮、流挂、针孔和气泡。全部构件目测检查。
3)涂层附着力检查方法按GB9286标准用划格法进行附着力测定,附着力达到2级以上。
4)涂层膜厚度质量
用干膜磁性测厚仪进行测定,要求涂装后涂层干膜厚度:85%以上的检测点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值,其他检测点的干膜厚度不应低于85%的设计厚度。必须达到规定膜厚的要求。检查方法按GB50205-2001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14.2.2条: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膜厚度的平均值。
7.2钢结构焊缝养护
养护流程:
(1)发现焊缝开裂应作出明显标记。因焊缝开裂而使构件处于不合格状态时,必须立即将情况上报,分析开裂原因,评估结构风险,制定维修方案,及时修复。
(2)一般焊缝及重要焊缝均应及时修复。焊缝开裂修复应由专业焊接人员完成,修复后的焊缝应列入今后定期检测内容。
说明:
(1)为了便于养护,一般可将焊缝分为两类:重要焊缝和一般焊缝。重要焊缝是指主要构件的现场全融透坡口焊缝,其它焊缝为一般焊缝
(2)焊缝检查内容包括焊缝开裂和焊缝锈蚀两类。
(3)焊缝应保持清洁、干燥。
7.3主梁养护
7.4索塔养护
(1)经常清除索塔表面污垢,保持构件清洁,特别应注意节点、转角,钢板搭接处等易积聚污垢的部位。清除的污垢不要扫入泄水孔或排水槽中,以免造成堵塞。应保持索塔内部干燥无积水,若发现积水应检査水源,并及时排出积水。
(2)对于焊接连接的构件,焊缝处若发现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等缺陷时,应进行补焊,焊后的焊缝应随即铲磨匀顺。当发现索塔裂缝后,需调查研究裂缝原因,不得盲目补焊,可采取在裂缝端部钻孔防止继续开裂,并进一步观察。
7.5拉索养护
7.6桥面系养护
8.4.1桥面铺装
(1)发现铺装病害应査明原因,及时修理,对于无法判明的铺装层病因可提出特殊检测的要求。
(2)老化沥青混凝土桥面。应进行铣刨更新处理,严禁随意加铺沥青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不得随意增加静载荷载;严禁用沥青混凝土覆盖伸缩装置。
(3)桥面铺装防水层损坏时应及时修复,防水混凝土铺装破坏时应重新浇筑。养护维修必须保证桥面的完整性,禁止小范围内多处修补,必要时可整孔进行修复,禁止在原桥面上增加恒载直接加铺。
(4)桥面更新后的横坡和纵坡,应满足排水要求;
(5)桥面上人行道铺装应完好、平整,当有缺损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桥面应经常清扫,排除积水,清除泥土、杂物、冰凌和积雪,保持桥面平整、清洁。
(7)铺装层的局部损坏面积及深度超过规定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8.4.2桥面护栏、栏杆养护维修
(1)桥面护栏应保持完好顺直,无油漆剥落、根部松动、开裂、变形。
(2)油漆修补宜在每年4-11月进行。
(3)主桥护栏损坏应在24h内修复,无法及时修复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采用的临时防护措施应牢固、醒目。
(4)栏杆维修应竖立正直,扶手应无损坏、断裂;伸缩装置或断缝处缝内不得有杂物,在冻胀的情况下水平杆件应能自由伸缩,栏杆柱、扶手如有缺损,应及时维修或补齐。
(5)防撞护栏属于安全防护设施,主要缺陷有撞坏、缺损、变形过大、腐蚀。
(6)护栏杆褪色严重或有表皮脱落现象时,应清除并维修;
(7)涂料性能应符合原设计的要求,表面涂层应均匀、不漏刷、不流淌。
(8)栏杆有严重变形、断裂、剥落和残损现象时,应按原结构构造进行恢复,修补完整,并安装整齐、牢固。
(9)护栏标志不正或脱落,应扶正并固定或重新更换。
8.4.3伸缩装置养护维修
(1)伸缩装置应平整、顺直、伸缩自如、缝中清洁、无杂物阻塞、无渗水、积水,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堵塞时应及时清除,出现渗漏、变形、开裂、行车有异常声响、跳车时应及时维修。
(2)修补前应查明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与之相适应的修补方法。修补工作要依据缺陷的程度,或部分修补,或部分以致全部更换。
(3)维修或更换伸缩装置时,应做好交通管治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冬季雪后应及时检查伸缩装置内积雪情况,防止伸缩装置内雪水冻胀引起伸缩装置变形损坏。
(5)伸缩缝具体措施。
8.4.4排水系统养护维修
(1)进水口的盖框及格栅应完好,无断裂、缺损。
(2)桥面泄水孔应完好、畅通、有效。
(3)排水设施堵塞和损坏,应及时疏通、修复。
(4)主梁箱内排水管道应保持通畅,无渗漏,发现渗水应及时修复,清除箱内积水并进行必要的涂层修复。
(5)排水管连接件应保持足够延性,以满足桥梁的伸缩要求。
7.7支座系统养护
(1)主桥支座与限位装置应定期保养,支座的养护与维修的原则是应该确保支座能保持预期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支座性能的检查工作应在支座正式投入使用时就对支座的受力状态和变位性能进行初次检查,以此作为支座正常使用的原始记录。通常在支座的每次检查之前,应将支座仔细清理干净、并对每次检查的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在支座检查过程中,首先应检查支座是否有损伤发生(包括支座防腐油漆)。如果没有发现可见的损伤,支座的位置也处于正常范围内,此时应测量支座的实际位置,结合支座当前使用状态(温度、收缩、徐变、荷载状态)下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偏差,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有可见的损伤或位置的偏差、变形或裂缝等现象,应做记录,并对支座的位移、变形和转动情况进行详细的测量,并报告主管部门,以便对支座采取维修和更换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支座应每年检查保养一次,保持各部分完整、清洁、有效,梁跨活动自由。
②支座各部分除滚动面处,其余金属部分应定期保养,发现锈蚀应及时进行重新涂装。
③支座与限位装置支撑处不得开裂,一旦发现开裂必须进行大修。
(2)支座与限位装置发现缺陷、故障应及时维修,损坏或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设计使用寿命时必须及时更换。
(3)球形支座应每年清除尘土、更换润滑油一次。发现支座地脚螺母剪断、橡胶密封圈龟裂与老化应及时更换。支座相对位移应均匀,并每年冬夏两次记录位移量。支座高度变化不应超过3mm,应每3年对支座钢件(除不锈钢外)进行油漆防锈处理。
(4)主跨伸缩缝下方应保持干燥,避免支座与限位装置锈蚀。
(5)竖向限位拉杆表面防锈油脂应定期更换,预防老化失效。
(6)支座的日常养护工作如下:
①支座各部应保持完整、清洁,每半年至少清扫一次,清除支座周围的油污、垃圾,防止积水、积雪,保证支座正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和养护。
②及时拧紧支座各部接合螺栓,使支承垫板平整、牢固;对松动螺栓上油紧固。
③应防止支座接触油污引起老化、变质,用棉纱清理不锈钢板等。
④球型支座的防尘罩,应维护完好,防止尘埃落入或雨、雪渗入支座内。
⑤支座与梁底、支座与砂浆垫层之间的接触面应平整,梁体位移及转角应不受阻碍,记录位移、转角值:检查支座位移转角是否正常;支座垫板与锚固螺栓应紧密接触,不得有锈蚀;支座垫层上如有积水,应立即清除。
⑥支座或支座组件如有缺陷或产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及时予以修整或更换。
(7)支座在使用期间,应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及养护维修。主要进行以下维修工作:
①检查支座锚栓有无剪断,支座橡胶密封圈有无龟裂和老化;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②检查支座相对位移是否均匀,并逐个检查支座的位移量,有问题应及时维修。
③清除支座附近的杂物及灰尘,并用棉丝仔细擦净不锈钢滑板表面的灰尘。
④松动锚栓螺母,清洗上油,以免螺母锈死。
⑤校核并定点检查支座高度变化,以便校核支座内聚四乙烯板的磨耗情况,当支座高度变化超过3mm时,应考虑是否需要更换聚四氧乙烯板。
(8)定期对支座与上、下部结构连接件(着重于螺纹部分)的涂层进行检查,在连接件中,锚固螺栓和套筒的处理厚度为6~8mm。
(9)发现支座需要进行更换时,应确定支座型号、墩号,安排厂家加工生产出同型号支座,特别是支座的高度,锚固螺栓安装尺寸应与原支座一致。适当控制需要更换支座墩台部位的交通流量及载重,在支座周围设置好相应载荷的千斤顶,千斤顶设置位置不应妨碍支座的拆卸及安装。
具体更换步骤如下:
①安装千斤顶,拧出上锚固螺栓,再将梁体顶离支座顶面,千斤顶应顶在梁底钢板处(注意:各墩顶上的梁需要同时顶升,且顶升高度不能超过梁部设计要求的不均匀沉降)。
②拧出支座下锚固螺栓;
③移出原有的支座本体(不包括预埋钢板);
④安装对应规格的新支座本体;
⑤对准位置,拧紧下锚固螺栓,固好支座;
⑥缓慢落梁,拧入上锚固螺栓,移出千斤顶,完成支座更换。
7.8下部结构养护
(1)当混凝土表面发生侵蚀剥落和蜂窝麻面等病害时,应及时将周围凿毛进行表面防护。
(2)异形桥墩防护涂装若有剥落,应首先查明其内部应力有无大的变化,然后再及时修复。
(3)异形桥墩、承台出现表面裂缝或保护层剥落等病害,应及时修补。
(4)及时清除承台表面的青苔、杂草及杂物。
(5)桥梁的基础及地基应完整、稳定。
(6)在基础附近施工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避免扰动基础土体。
7.9机电系统养护
7.9.1电缆及管线养护
7.9.2无障碍垂直提升电梯养护
7.9.3钢塔内检修升降机养护
7.9.4梁底检修车养护
7.9.5照明系统养护
7.9.6钢塔钢箱内除湿系统
养护要求
维护保养
(1)除湿设备应处于一个密闭、干燥、低尘的空间环境中,在规定的空间内,除湿系统产生的干燥空气,其相对湿度应保持能够达到设计对空间环境湿度的控制要求。
(2)除湿系统的进风管、排风管、循环风管等管道应保持畅通,无泄漏、无阻塞、无损坏现象。排风管口冷水不应有倒流的现象。
(3)各功能风阀开关位置应保持正确,电动风开关控制应保持完好有效。
(4)除湿系统的各风机、传动机构应保持无异常声音,异常震动、异味的运行状态。
(5)除湿机应在环境湿度设定的控制范国内,应能可靠地进行自动启动或停机。
(6)除湿设备空气过滤网应保持畅通状态,对出现过滤网堵塞报警提示,应及时更换过滤网,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状态,提高机组工作效率。
3、运行技术标准
(1)维护技术标准
①箱钢梁内相对湿度控制标准:小于或等于45%RH
②除湿系统风量检测应符合竣工验收调试设定的技术标准。
③除湿机组设备维护质量应符合原设备的技术要求。
④除湿机远程控制系统应保持完好、可靠、准确。
(2)安全运行技术标准
①除湿系统额定工作电压:机组采用三相交流电源(220/380V),现场远程PLC控制系统,采用220VUPS电源以作为失电支持。
②过载短路保护:除湿机、混合加压箱、管道风机均应有独立、完好可靠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
③高温保护:除湿机的电加热装置运行温度在170℃时,应能自动切断除湿机组的工作电源。
④停机保护:除湿机在正常情况下停机,机组的再生风机、除湿转轮,应处于延时运行状态,对电加热装置进行冷却运行,当低于设定温度60℃时风机自动停机。
⑤系统接地保护:除湿系统各机组的金属外壳和通风管道的金属部分均应可靠接地,接地方式应符合供电系统规定要求
⑥远程报警提示:除湿系统各机组总开关失电、掉闸、机组高温、过滤网堵塞时,远程控制系统应准确响应报警提示。
⑦压差开关设定参数:应符合除湿机现场调试设定值要求。
⑧除湿机组完好率标准:90%。
4、维护检查的方法与内容
(1)日常远程查阅
①测览查阅除湿系统远程监控界面,结合气象温湿度和钢箱梁环境温湿度,观察判断除湿系统当前工作状态,并做好当班运行日志记录。
②出现界面过滤网更换报警提示,及时落实过滤网更换工作。
③出现界面故障报警提示,及时落实报修工作。
④夜间发生上述情况,当值人员落实停机工作措施。
(2)季度维护与技术检测
除湿机季度维护工作。
5、除湿机维护作业
(1)除湿机设备及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无纸、棉、木、油及其它可燃物;
(2)在维护检修工作中,作业人员应注意工作站位和使用工具、配件的摆放,作业人员严禁站立在设备箱体和通风管路上。
(3)对除湿机进行开箱检修保养工作之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确认电源已被切断,才能进行相关工作。
(4)通风管道、箱体的拆装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5)整机在安装过程中,应做好对设备内部器件的安装规范环节的检查。在投入运行之前还必须检查外部结构和其他装置的位置,确定无误才能投入试运行工作。
(6)投入试运行的除湿设备应注意机械运行情况,无振动和异响,检查电器控制状态的显示值是否正常,并检测三相工作电流。
-
7.9.8接地系统养护(避雷装置)
养护要求
1、避雷装置检查维护频率:检查维护率为1次/月。
2、避雷装置检查维护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合格有效的《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3、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电工鞋,戴好安全帽、绝缘手套、安全带。
4、技术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5、监控中心根据桥面情况决定是否允许上桥作业。
6、避雷装置检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安全围护。
7、作业人员当日填写好避雷装置检查维护记录表。
避雷装置检查维护记录表。
7.10人行吊桥养护
一般要求:人行吊桥采用人工步巡方式进行检查,每日一次,发现涉及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在24小时内消除隐患。发现各类病害应及时养护维修,并按照原设计标准维修,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质量须符合养护要求。
1.吊杆
(1)吊桥吊杆不得锈蚀,应每季度检查一次吊杆的钢索防护,吊杆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吊桥的吊杆应每季度检查和保养一次,紧固螺栓不得松弛和锈蚀;酷暑、严寒季节应加强检查和保养,及时拧紧螺栓保持设计的紧固力。
(3)吊杆涂膜应每季度检查一次,发现涂膜劣化应及时养护或维修。
(4)吊杆与横梁节点区密封处,运营第一年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发现漏水、积水和脱漆、锈蚀,应及时处理。
(5)人行吊桥使用后第一、二年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吊杆状况,以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在损坏处做出标记,做好记录,及时处理。
2.支座
(1)支座应每半年检查、清扫一次,每年保养一次。
(2)支座养护前应检查支座状况,并与前一次检查养护结果进行比较。
(3)定期检查支座是否有脱空、严重变形,有无裂纹、钢板外露、不均匀鼓凸、移位及剪切超限等病害
(4)支座支承垫石应保持顶面平整,整体完好,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伸缩装置
(1)伸缩装置应平整、直顺、伸缩自如,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堵塞时应及时清除,出现渗漏、变形、开裂时要及时维修。梳齿板伸缩缝表面,应每月进行一次清缝工作。伸缩装置下方的梁端缝隙,应每年清理不少于两次。
(2)梳齿板伸缩装置的固定螺栓应每季度保养一次。
(3)在每年气温最高和最低时,应及时测量伸缩装置的间隙,且不得小于设计最小间距和大于设计最大间距。
(4)每季度宜对伸缩装置的水平错位、相对高差进行观测。
养护与维修
1.吊杆
(1)吊桥吊杆应受力均匀,摆动应一致。吊杆明显摆动时,应进行调整,并拧紧套筒螺帽。
(2)吊杆的减震装置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或失效应及时检修。
(3)纵横梁的检查和养护,根据钢桥相关规定进行。
2.支座
(1)支座各部分应保持完整、清洁、有效支座垫板应保持平整、紧密、锚固牢固。支座周边应干燥、洁净,无积水、油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脱空支座宜采用增设钢垫板的方式处理。
(3)支座周边积水应检查积水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做散水坡。
(4)板式橡胶支座恒载产生的剪切位移应在设计范围内,支承垫石顶面不应开裂、积水,橡胶支座应保持干燥清洁。
3.伸缩装置
(1)齿板伸缩装置松动应及时拧紧;梳齿板丢失应及时补上,弹簧(止退)垫不得省略。严重破损的梳齿板,应及时按同型号进行更换。
(2)密封橡胶带(止水带),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密封橡胶带的选择,应满足原设计的规格和性能要求。
(3)钢板伸缩装置的钢板开焊、翘曲和脱落时,应及时修复。
(4)伸缩装置安装焊接时间,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变化较小的时间段内。从开始焊接到焊接结束,环境温度变化不应超过5℃。安装焊接结束后,应立即拆除定位装置。
(5)伸缩装置在安装焊接时,连接筋与锚筋的连接形式和焊接长度应符合焊接要求,严禁点焊连接。
(6)伸缩装置的水泥混凝土保护带,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且伸缩装置安装完成后,方可恢复交通。
(8)伸缩装置保护带应完好,不得有开裂、松散现象,坑洞的面积不得大于0.01m2,深度不得大于20mm。已松散和有坑洞的保护带,应及时修复。保护带小面积维修宜采用快速修复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