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6711A -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6711A
CN111736711A CN202010439353.7A CN202010439353A CN111736711A CN 111736711 A CN111736711 A CN 111736711A CN 202010439353 A CN202010439353 A CN 202010439353A CN 111736711 A CN111736711 A CN 111736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mode
message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93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93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6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6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6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10Terrestrial sce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输入法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中与所述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通过本申请用户能够从终端设备所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中,以消息级别进行消息输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逐字符进行消息输入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输入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随身携带智能设备进行娱乐、工作、沟通等,其中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消息的输入。如何方便、快捷地进行消息输入是目前各大智能设备制造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等致力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仍是通过输入法提供的诸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逐字符进行消息输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息输入方法,包括:
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中与所述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消息输入装置,包括:
模式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消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事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
消息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事件获取单元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中与所述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用户能够从终端设备所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中,以消息级别进行消息输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逐字符进行消息输入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其他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终端设备三个自由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输入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XXX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现有技术中,用户输入消息的方式大多采用以下过程:光标定位到输入框-调出输入法-在输入法界面上采用诸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逐字符进行消息输入。这种方式显然需要用户进行大量的输入,若用户处于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驾车、跑步过程中等,考虑到安全因素或者便利性因素,用户并不适宜采用上述传统的消息输入方式。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在于,抛弃传统的基于字符的输入方式,而采用基于消息级别的快捷输入,即通过一些简单的用户操作触发消息的快捷输入。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要方法流程图,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消息输入装置,该装置可以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或者还可以为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中的插件或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功能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法应用中的插件或SDK。或者,还可以位于服务器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如图1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在101中,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处于多种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其中上述模式可以与出行方式相关,例如驾车模式、行走模式、骑行模式等。
上述模式也可以与运动类型相关,例如跑步模式、游泳模式、跳绳模式、静止模式,等等。
上述模式还可以与用户心理状态相关,例如懒人模式、悲伤模式,等等。
上述模式也可以与用户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关,例如高速公路模式、隧道模式、山区模式、森林模式,等等。
除了上述模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模式,在此不做一一穷举。
其中,终端设备所处的模式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由用户设置。例如,用户在开始跑步之前,将终端设备设置为运动模式。再例如,用户在开始驾车时,将终端设备设置为驾车模式。再例如,用户躺在沙发上看视频时,可以将终端设备设置为懒人模式,等等。这种由用户进行设置的方式能够准确地与用户目前的状态贴合。
第二种方式:终端设备所处的模式也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
现有的终端设备基本都具备多种传感器,例如惯性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图像采集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其中,惯性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等。图像采集传感器可以包括摄像头等。
终端设备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来识别终端设备所处的模式,这种方式相比较用户设置的方式而言,更加智能化,简化用户操作。
其中,可以利用惯性传感器识别终端设备对应的运动类型。关于利用惯性传感器识别运动类型的方式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也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图像采集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识别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环境。
还可以综合上述运动类型的识别和地理环境的识别。例如,利用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位置数据与地图数据库进行匹配,将图像采集传感器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同时结合惯性传感器采用到的速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到用户正处于高速公路上进行驾车。
如果本申请依托输入法应用实现,则输入法应用可以通过调用终端设备底层的传感器来完成上述模式识别。也可以通过调用专门的模式识别模块来获取模式识别结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特殊手势触发本申请的执行,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双击屏幕触发本申请中消息快速输入功能的执行。也可以在接收到消息后,自动触发本申请的执行。也可以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定位光标在指定位置调用输入法,以触发本申请的执行。
在102中,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在本申请中,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例如,用户在输入法应用提供的设置界面上,预先设置驾车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都有哪些。其中用户可以从输入法应用提供的常用快捷消息中进行选择来构成快捷消息集合,也可以自己手工输入快捷消息来构成快捷消息集合。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可以随意设置自己常用的快捷消息。
除此之外,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也可以由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配置。例如,服务器端可以根据各模式下各种消息的使用热度,从中挑选出一些热度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或者,服务器端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快捷消息集合。例如,服务器端记录用户通过输入法在不同模式下输入的消息,然后统计该用户在各模式下输入的消息次数,然后从中挑选出输入的消息次数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用户在各模式下的消息输入习惯。
在103中,获取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终端设备输入快捷消息集合中与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在本申请中,不再采用用户逐一输入字符来构建消息的方式,而是采用用户操作来触发消息级别的快捷输入。也就是说,快捷消息时与用户操作相对应的。本申请中涉及的用户操作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几下几种:
第一种:按照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终端设备的事件。
这种事件相当于,用户朝着某个方向一挥就触发对应快捷消息的输入。其中涉及的方向必须是预设的,例如可以依据终端设备的三个自由度来设置。如图2中所示,手机具有X、Y、Z三个坐标轴,使得手机可以具备向左(对应图中的-X)、向右(对应图中的X)、向前(对应图中的+Y)、向后(对应图中的-Y)、向上(对应图中的+Z)、向下(对应图中的-Z)这六种姿态之一。每种姿态对应快捷消息集合中的一个快捷消息。
对于上述姿态的识别可以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在静止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值都基本不变,呈现稳定状态。当向右挥动时,+X轴的加速度会出现波动,其他两个轴数值不变。其他的同理。基于此,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对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可以采用Xacc来表示:
Xacc=(xaccX,xaccY,xaccZ)
其中,xaccX,xaccY,xaccZ分别是加速度沿X、Y和Z轴的分量。
S2、判定预设各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由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采集频率比较高,一般都是100Hz以上,因此单个时间戳下的加速度数值并不可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滑动时间窗口的方式,例如时间窗口W可以取10ms,然后每次滑动,都计算当前时间窗口内加速度的平均值,以此提高识别准确度。
S3、依据判定结果识别终端设备是否按照预设方向移动。
如果在X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正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X轴阈值,且在Y和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Y轴阈值和Z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右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1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2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3
其中,σx,σy,σz分别表示X,Y,Z轴阈值。
如果在X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负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X轴阈值,且在Y和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Y轴阈值和Z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右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4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5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6
如果在Y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正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Y轴阈值,且在X和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X轴阈值和Z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前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67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1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2
如果在Y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负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Y轴阈值,且在X和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X轴阈值和Z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后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3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4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5
如果在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正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Z轴阈值,且在X和Y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X轴阈值和Y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上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6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7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78
如果在Z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值均为负值,且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设的Z轴阈值,且在X和Y轴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绝对值分别小于预设X轴阈值和Y轴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向下移动。公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81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82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83
移动方向与快捷消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可以如表1中所示:
表1
移动方向 快捷消息
向右 “吃了。”
向左 “好啊。”
向上 “稍等哈~”
向下 “谢谢啦~”
向前 “睡觉了,晚安”
向后 “再见~”
第二种:按照预设的晃动频率晃动终端设备预设次数的事件。
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可以通过“摇晃”终端设备不同次数来实现快捷消息的选择输入。这种类似于手机“摇一摇”功能的实现,其中如何依据惯性传感器来识别终端设备是否晃动可以采用手机“摇一摇”功能的实现。
晃动次数与快捷消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可以如表2中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84
Figure BDA0002503508370000091
第三种:按照预设的点按频率要求点按所述终端设备屏幕预设次数。
这种方式下,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屏幕的压力,从而识别用户是否对屏幕进行点按。或者如果终端设备存在物理按键,也可以通过对物理按键的点按次数来选择相应的快捷消息输入。
由于点按是终端设备非常常用的功能触发方式,因此为了与已有功能进行区别,可以定义与已有功能不冲突的点按次数来触发快捷消息输入,也可以在收到消息后,通过在预设区域内点按屏幕预设次数来选择快捷消息输入。其中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可以在收到消息后,在屏幕上显示预设区域的位置,以提醒用户通过点按该区域来选择快捷消息输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点按需要符合一定的频率,通常该频率值较大。如果小于一定频率的点按则不会将其连贯识别为需要触发快捷消息的输入。
点按次数与快捷消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可以如表3中所示:
表3
点按次数 快捷消息
一次 “吃了。”
两次 “好啊。”
三次 “稍等哈~”
四次 “谢谢啦~”
五次 “睡觉了,晚安”
六次 “再见~”
另外,在本申请中,通过什么样的用户操作来触发哪个快捷消息可以由用户根据设置并记忆下来,然后根据用户记忆执行用户操作。例如,用户将表1的内容记忆下来,在懒人模式下,通过执行相应的移动来触发想要输入的快捷消息。
但对于服务器根据不同模式、甚至不同用户生成不同快捷消息集合的方式下,用户记忆用户操作和快捷消息的对应关系有一定难度,那么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步骤103之前,将快捷消息集合以及集合中各快捷消息对应的用户操作信息提示给用户,用户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执行相应用户操作。其中提示方式可以是图文的形式,也可以是语音的形式。例如,在懒人模式下,可以以图文的方式展示快捷消息与用户操作的对应关系。再例如,在驾车模式下,可以以语音的行驶提示快捷消息与用户操作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以消息级别实现消息的快捷输入。下面列举几个实例:
实例一、
用户通过输入法提供的设置界面,在输入法中设置懒人模式以及懒人模式下各用户操作对应的快捷消息。当用户工作完毕回到家中想放松下,躺在沙发上看视频,因此将手机设置为懒人模式。如果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收到来自朋友的消息“吃饭了吗?”。
这时候用户无需通过拼音输入法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我吃晚饭了”,而是依据之前的设置,摇晃两下手机就可以输入消息“我吃晚饭了”。
实例二、
用户在驾车过程中,手机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位置传感器等进行联合识别,识别出用户处于高速公路上处于驾车模式。服务器端依据该用户的输入历史,将用户在驾车模式下常输入的消息提取出来构成快捷消息集合,并与不同用户操作对应。
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收到消息“老公,你在干什么”,手机可以通过语音提示用户:
向左移动回复“我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
向右移动回复“我现在不方便操作电话”;
向上移动回复“稍后联系你”;
向下移动回复“好的”;
向前移动回复“再见”;
……
这样,用户通过向左移动手机即可实现“我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快捷消息输入。而无需分散大量注意力逐字输入,提高了驾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上是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息输入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中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模式识别单元01、消息确定单元02、事件获取单元03和消息输入单元04,还可以包括提示单元05。其中各组成单元的主要功能如下:
模式识别单元01,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具体地,模式识别单元01可以依据用户设置识别终端设备的模式,或者,根据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终端设备的模式。
其中,模式识别单元01可以在根据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终端设备的模式时,具体执行:
利用惯性传感器识别终端设备对应的运动类型;和/或,
利用位置传感器、图像采集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识别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环境。
消息确定单元02,用于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其中,消息确定单元02可以依据用户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或者,获取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终端设备配置的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例如,服务器端可以根据各模式下各种消息的使用热度,从中挑选出一些热度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再例如,服务器端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快捷消息集合。例如,服务器端记录用户通过输入法在不同模式下输入的消息,然后统计该用户在各模式下输入的消息次数,然后从中挑选出输入的消息次数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用户在各模式下的消息输入习惯。
事件获取单元03,用于获取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
其中,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包括:
按照预设方向移动终端设备的事件、按照预设的晃动频率晃动终端设备预设次数的事件,或者,按照预设的点按频率要求点按终端设备屏幕预设次数。
例如,事件获取单元03在获取按照预设方向移动终端设备的事件时,可以执行:获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判定预设的各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依据判定结果,识别终端设备是否按照预设方向移动。
消息输入单元04,用于在事件获取单元03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终端设备输入快捷消息集合中与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另外,在本申请中,通过什么样的用户操作来触发哪个快捷消息可以由用户根据设置并记忆下来,然后根据用户记忆执行用户操作。但优选地,可以由提示单元05将快捷消息集合以及集合中各快捷消息对应的用户操作信息提示给用户。其中提示方式可以是图文的形式,也可以是语音的形式。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消息输入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
存储器4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消息输入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消息输入方法。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消息输入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消息输入方法。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该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4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该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4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消息输入方法,包括:
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中与所述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由用户预先设置,或者,由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配置包括:
获取服务器端根据各模式下各消息的使用热度,从中挑选出热度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或者,
获取服务器端在统计所述用户通过输入法在各模式下输入的消息后,从中挑选出的输入次数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所述用户在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由用户设置,或者,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包括:
利用惯性传感器识别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运动类型;和/或,
利用位置传感器、图像采集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识别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包括:
按照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终端设备的事件、按照预设的晃动频率晃动所述终端设备预设次数的事件,或者,按照预设的点按频率要求点按所述终端设备屏幕预设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所述按照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终端设备的事件包括:
获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判定预设的各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依据判定结果,识别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按照预设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以及集合中各快捷消息对应的用户操作信息以图文或语音的形式提示给用户。
9.一种消息输入装置,包括:
模式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模式识别;
消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事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
消息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事件获取单元获取到预设的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后,在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中与所述触发事件所对应的快捷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消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依据用户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或者,获取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消息确定单元在获取服务器端预先生成并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所识别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时,具体执行:
获取服务器端根据各模式下各消息的使用热度,从中挑选出热度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或者,
获取服务器端在统计所述用户通过输入法在各模式下输入的消息后,从中挑选出的输入次数满足预设要求的消息分别构成所述用户在各模式对应的快捷消息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识别单元,具体用于依据用户设置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或者,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模式识别单元在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识别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模式时,具体执行:
利用惯性传感器识别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运动类型;和/或,
利用位置传感器、图像采集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以及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识别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地理环境。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户操作触发事件包括:
按照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终端设备的事件、按照预设的晃动频率晃动所述终端设备预设次数的事件,或者,按照预设的点按频率要求点按所述终端设备屏幕预设次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事件获取单元在获取所述按照预设方向移动所述终端设备的事件时,具体执行:
获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判定预设的各方向上相邻时间窗内加速度平均值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依据判定结果,识别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按照预设方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将所述快捷消息集合以及集合中各快捷消息对应的用户操作信息以图文或语音的形式提示给用户。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39353.7A 2020-05-22 2020-05-22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736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9353.7A CN111736711A (zh) 2020-05-22 2020-05-22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9353.7A CN111736711A (zh) 2020-05-22 2020-05-22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6711A true CN111736711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4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9353.7A Pending CN111736711A (zh) 2020-05-22 2020-05-22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671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7149A1 (en) * 2013-07-15 2015-01-22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quick reply operations
CN105933505A (zh) * 2016-03-30 2016-09-07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929980A (zh) * 2016-07-12 2016-09-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信息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277419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plying to a Message
WO2017161812A1 (zh) * 2016-03-25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回复方法和终端
CN107784045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回复方法和装置、一种用于快捷回复的装置
CN110308800A (zh) * 2019-06-24 2019-10-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输入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7149A1 (en) * 2013-07-15 2015-01-22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quick reply operations
US20170277419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plying to a Message
WO2017161812A1 (zh) * 2016-03-25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回复方法和终端
CN105933505A (zh) * 2016-03-30 2016-09-07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929980A (zh) * 2016-07-12 2016-09-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信息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84045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回复方法和装置、一种用于快捷回复的装置
CN110308800A (zh) * 2019-06-24 2019-10-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输入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小东, 李人厚, 余克艰, 庞宣明: "适用于信息设备的汉字输入法研究", 中文信息学报, no. 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81102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 Unified Annotation Layer for Annotating Content Displayed on a Device
US10817243B2 (en) Controlling a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change in output destination of an application
CN113613080B (zh) 配置多用户设备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398394B1 (ko) 입력 디바이스 및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상호작용
US9134800B2 (en) Gesture input device and gesture input method
US86190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stroke based user input
RU2667047C2 (ru)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тактильного эффекта в портативном терминале, машинно-считыв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и портативный терминал
US9880640B2 (en) Multi-dimensional interface
US10065321B2 (en) Robot service cooperation system, platform and method
CN104142798A (zh) 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触摸屏智能终端设备
JP201252363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デバイス上のグリフエントリ
US20060040712A1 (en)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as pointing device
CN104239416A (zh) 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和系统
US11281358B2 (en) Selective display of chat room contents
CN113593286A (zh) 车辆召唤指令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60016526A (ko) 정보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기기
CN107172284B (zh) 一种航班信息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388354A (zh) 一种输入法候选区域的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703964A (zh) 页面光标位置设置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CN111708477B (zh) 按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00729B (zh) 群成员添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81582A (zh) 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736711A (zh) 消息输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36799A (zh) 基于人机交互的语音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60098160A1 (en) Sensor-based input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