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5148A -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5148A
CN111735148A CN202010728330.8A CN202010728330A CN111735148A CN 111735148 A CN111735148 A CN 111735148A CN 202010728330 A CN202010728330 A CN 202010728330A CN 111735148 A CN111735148 A CN 111735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air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83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5148B (zh
Inventor
马曾文
汪春节
梁桂源
石磊
李胤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7283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5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5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5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5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5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用于对所述过滤结构进行加热;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本体,所述换热本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本体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可以使得排出的空气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不会使用户在炎热的天气感觉闷热,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化器能拦截病毒,却不能杀死病毒,在循环净化空气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在此基础上改进产品构造,增加杀毒的功能。
研究表明,56℃环境30分钟以上可以对一些病毒进行有效灭活,为保证对于病毒的30分钟有效加热,需采用滤网收集流道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气溶胶,最后再通过加热模块对于滤网进行加热(56℃加热30分钟以上)来进一步灭活病毒。
现有的空气消毒机在通过对滤网加热灭活病毒后,会将经过加热消毒后的热空气直接排入室内,使得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会感觉闷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处理装置将经过加热处理后的空气排入室内,使得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会感觉闷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排出空气温度、提高用户体验的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置腔中;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用于对所述过滤结构进行加热;
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本体,所述换热本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本体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
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
所述换热本体内设有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通腔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腔通过毛细孔连通。
所述毛细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流通腔为环绕在所述第一流通腔外的环腔,所述毛细孔设于所述第一流通腔的腔壁上。
所述第一流通腔两端的腔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毛细孔,且每端腔壁上的所述毛细孔沿所述第一流通腔的腔壁的周向分布。
所述第二流通腔为毛细管的管腔。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本体,分别设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两端。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至少设于所述换热本体朝向所述过滤结构的一侧。
所述翅片设于所述换热本体的两端;且设于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的翅片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翅片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
所述过滤结构为滤网。
所述滤网为HEPA滤网。
所述换热介质为乙醇或丙酮或水或乙烷。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风机,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用于检测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息;
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加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比较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减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增大功率。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过滤结构上。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空气消毒机或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过滤结构的温度;
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加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
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65℃-70℃。
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减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增大功率。
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56℃-64℃。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有容置腔,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用于对所述过滤结构进行加热;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本体,所述换热本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本体沿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过滤结构在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程中,会吸附细菌或病毒等,通过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可以对过滤结构上吸附的细菌或病毒等进行灭火,从而完成对空气的处理;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并使换热本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滤结构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换热本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超出过滤结构的部分会形成第一换热空间,可以使经过过滤结构过滤的热空气与换热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处的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空间进行换热,从而可以对经过过滤结构过滤的空气进行降温,使得排出的空气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不会使用户在炎热的天气感觉闷热,提高用户体验。
2.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这样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会先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再到达过滤结构,一方面,经过加热装置加热的热空气可以进一步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比起只是通过加热装置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对过滤结构加热的效率;另一方面,空气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再由过滤结构过滤,比起先由过滤结构过滤再经过加热装置,可以降低由出风口排出前的空气的温度,从而利于更加快速地对出风口排出前的空气降温,使得排出的空气为温度较低的空气。
3.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距离。由于位于换热本体靠近出风口一端的换热介质在与待排出空气进行换热后,会携带热量并流动至换热本体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因此,通过使换热本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加热装置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换热本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超出过滤结构的部分会形成第二换热空间,可以使携带有热量并流动至换热本体靠近进风口一端的换热介质与被加热装置加热之前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对被加热装置加热之前的空气进行预热,这样一方面可以对靠近出风口处的换热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加热装置的能耗。
4.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换热本体内设有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通腔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腔通过毛细孔连通。这样当第一流通腔中的气态换热介质由第一流通腔靠近出风口的一端流至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并对位于进风口处的空气进行放热而冷凝成液态时,可以通过毛细孔进入至第二流通腔中,由第二流通腔靠近进风口的一端流至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并经过与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换热而吸热变为气态从毛细孔进入到第一流通腔中,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中的往复循环。
5.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流通腔两端的腔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毛细孔,且每端腔壁上的所述毛细孔沿所述第一流通腔的腔壁的周向分布。这样可以加速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之间的流通。
6.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流通腔为毛细管的管腔。这样可以实现将进入第二流通腔的液态换热介质从第二流通腔靠近进风口的一端流至靠近出风口的一端。
7.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本体,分别设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两端。这样可以加速对过滤后空气的降温,及加速对加热前空气的余热。
8.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至少设于所述换热本体朝向所述过滤结构的一侧。通过设置翅片,可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装置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9.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翅片设于所述换热本体的两端;且设于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的翅片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换热本体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翅片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提高过滤后空气与换热装置靠近出风口一端的换热效率,也可以提高加热前的空气与换热装置靠近进风口一端的换热效率。
10.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过滤结构的温度;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加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过滤结构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11.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减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增大功率。这样可以确保对吸附于过滤结构上的细菌或病毒等进行有效灭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空气消毒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气消毒机中设有翅片的换热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气消毒机中设有翅片的换热本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置腔,12-进风口,13-出风口,2-风机,3-滤网,4-加热装置,5-换热本体,51-蒸发段,52-冷凝段,53-流通段,54-第一流通腔,55-第二流通腔,56-毛细孔,6-翅片,7-净化装置,8-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消毒机,包括壳体1、风机2、过滤结构、加热装置4和换热装置。
壳体1内设有容置腔11,及分别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
风机2设于容置腔11中,并靠近出风口13设置,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12吸入,并从出风口13排出。
过滤结构设于容置腔11中,用于吸附细菌或病毒等。过滤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吸附细菌或病毒等需要被吸附过滤的物质即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结构为滤网3,具体地,为HEPA滤网。
加热装置4设于容置腔11中,用于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加热装置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4为发热体。
换热装置设于容置腔11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本体5,换热本体5内设有换热介质,换热本体5沿进风口12到出风口13的方向延伸;且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与出风口13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滤结构与出风口13之间的距离。这样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超出过滤结构的部分会形成第一换热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为蒸发段51,靠近进风口12的一段为冷凝段52,蒸发段51和冷凝段52之间为流通段53。
换热介质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换热介质为乙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乙醇也可以替换为丙酮或水或乙烷等。
加热装置4与过滤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位于过滤结构朝向进风口12的一侧。这样由进风口12进入的空气会先经过加热装置4加热,再到达过滤结构,一方面,经过加热装置4加热的热空气可以进一步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比起只是通过加热装置4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对过滤结构加热的效率;另一方面,空气经过加热装置4加热后再由过滤结构过滤,比起先由过滤结构过滤再经过加热装置4,可以降低由出风口13排出前的空气的温度,从而利于更加快速地对出风口13排出前的空气降温,使得排出的空气为温度较低的空气。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4也可以位于过滤结构朝向出风口13的一侧。
加热装置4与过滤结构之间可以接触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4与过滤结构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本体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与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小于加热装置4与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这样换热本体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超出过滤结构的部分会形成第二换热空间。由于位于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一端的换热介质在与待排出空气进行换热后,会携带热量并流动至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因此,通过使换热本体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与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小于加热装置4与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可以使携带有热量并流动至换热本体5靠近进风口12一端的换热介质与被加热装置4加热之前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对被加热装置4加热之前的空气进行预热,这样一方面可以对靠近出风口13处的换热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加热装置4的能耗。
换热介质与空气的具体换热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发生物态变换,也可以是不发生物态变换而只是单纯的升温或降温。在本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初始为液态,在与过滤后气体进行换热而吸热时变为气态,气态的换热介质在与加热前的空气换热而放热时变为液态。这种发生物态变化的换热,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本体5内设有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第一流通腔54的两端与第二流通腔55通过毛细孔56连通。这样当第一流通腔54中的气态换热介质由第一流通腔54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流至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并对位于进风口12处的空气进行放热而冷凝成液态时,可以通过毛细孔56进入至第二流通腔55中,由第二流通腔5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流至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并经过与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换热而吸热变为气态从毛细孔56进入到第一流通腔54中,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中的往复循环。
毛细孔56的具体延伸方向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毛细孔56的延伸方向与换热本体5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可以加速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之间的流通。
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通腔55为环绕在第一流通腔54外的环腔,毛细孔56设于第一流通腔54的腔壁上。
第一流通腔54两端的腔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毛细孔56,且每端腔壁上的毛细孔56沿第一流通腔54的腔壁的周向分布。这样同样具有可以加速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之间的流通的作用。
为了可以实现将进入第二流通腔55的液态换热介质从第二流通腔5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流至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流通腔55为毛细管的管腔。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流通腔55也可以不是毛细管的管腔,而是在的人流通腔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和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之间设置多个毛细管,这样同样可以实现将进入第二流通腔55的液态换热介质从第二流通腔55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流至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
为了加速对过滤后空气的降温,及加速对加热前空气的余热,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本体5,分别设于过滤结构的两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换热装置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换热本体5,设于过滤结构的一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换热装置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换热本体5,该换热本体5呈环状,环绕在过滤结构和加热装置4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翅片6,翅片6至少设于换热本体5朝向过滤结构的一侧。通过设置翅片6,可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装置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翅片6设于换热本体5的两端;且设于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一端的翅片6位于过滤结构朝向出风口13的一侧,并与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设于换热本体5靠近进风口12一端的翅片6位于过滤结构朝向进风口12的一侧,并与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提高过滤后空气与换热装置靠近出风口13一端的换热效率,也可以提高加热前的空气与换热装置靠近进风口12一端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消毒机,还包括净化装置7,设于容置腔11中,并靠近进风口12设置。净化装置7用于对加热前的空气进行初步净化,去除掉孔子汇总的灰尘和杂质等。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消毒机,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8、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温度检测装置8设于容置腔11中,用于检测过滤结构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息。温度检测装置8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温度检测即可。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检测装置8为温度传感器。
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风机2加速转动,和/或,控制加热装置4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过滤结构温度过高而被损坏。其中,第一预设温度是指长时间超过该温度会使滤网3损坏的温度。优选第一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65℃-7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值为70℃。
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比较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温度信息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风机2减速转动,和/或,控制加热装置4增大功率。这样可以确保对吸附于过滤结构上的细菌或病毒等进行有效灭活。其中,第二预设温度是指能够对病毒或细菌进行灭活的温度。优选第二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56℃-6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值为56℃。
温度检测装置8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检测装置8设于过滤结构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温度检测装置8也可以设在容置腔11中的其他结构上,根据温度检测装置8在容置腔11中的不同位置,第一预设温度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也发生相应调整。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空气消毒机也可以替换为空气净化器等其他空气处理装置。
在使用时,在风机2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到容置腔11中,并在第二换热空间与换热本体5中靠近进风口12一端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被换热介质预热升温,然后经过加热装置4加热,并在受热后对过滤结构进行加热,同时被过滤结构过滤,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在第一换热空间与换热本体5中靠近出风口13一端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被换热介质吸热降温,然后从出风口13排出,这样排出的空气为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不会使用户在炎热的天气感觉闷热,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对靠近出风口13处的换热余热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能源浪费,降低加热装置4的能耗;同时,第一流通腔54靠近进风口12一端的空气在被加热前的空气换热后,被冷凝成液态,并通过毛细孔56进入到第二流通腔55中,然后通过自身作为毛细管管腔的第二流通腔55在毛细作用下被吸到第二流通腔55靠近出风口13的一端,并在此处与经过过滤结构过滤后的热空气换热,从而变成气态,然后由位于换热本体5靠近出风口13一端的毛细孔56进入到第一流通腔54中,第一流通腔54中的气态换热介质吸热膨胀从而流动到第一流通腔54靠近进风口12的一端,即完成了换热介质的一次放热吸热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过滤结构的温度;
将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过滤结构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风机2加速转动,和/或,控制加热装置4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是指长时间超过该温度会使滤网3损坏的温度。优选第一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65℃-7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值为7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过滤结构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风机2减速转动,和/或,控制加热装置4增大功率。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是指能够对病毒或细菌进行灭活的温度。优选第二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56℃-6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值为5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5)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设有容置腔(11),及分别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
过滤结构,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
加热装置(4),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用于对所述过滤结构进行加热;
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本体(5),所述换热本体(5)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本体(5)沿所述进风口(12)到所述出风口(13)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换热本体(5)靠近所述出风口(13)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出风口(13)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5)靠近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加热装置(4)与所述进风口(1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5)内设有第一流通腔(54)和第二流通腔(55),所述第一流通腔(54)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腔(55)通过毛细孔(5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孔(5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本体(5)的延伸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腔(55)为环绕在所述第一流通腔(54)外的环腔,所述毛细孔(56)设于所述第一流通腔(54)的腔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腔(54)两端的腔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毛细孔(56),且每端腔壁上的所述毛细孔(56)沿所述第一流通腔(54)的腔壁的周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腔(55)为毛细管的管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两个换热本体(5),分别设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翅片(6),所述翅片(6)至少设于所述换热本体(5)朝向所述过滤结构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设于所述换热本体(5)的两端;且设于所述换热本体(5)靠近所述出风口(13)一端的翅片(6)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出风口(13)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换热本体(5)靠近所述进风口(12)一端的翅片(6)位于所述过滤结构朝向所述进风口(12)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滤结构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为滤网(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为HEPA滤网。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乙醇或丙酮或水或乙烷。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装置(7),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并靠近所述进风口(12)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2),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并靠近所述出风口(13)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装置(8),设于所述容置腔(11)中,用于检测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息;
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2)加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比较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2)减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增大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8)设于所述过滤结构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空气消毒机或空气净化器。
22.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过滤结构的温度;
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2)加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65℃-70℃。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滤结构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风机(2)减速转动,和/或,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增大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的范围为56℃-64℃。
CN202010728330.8A 2020-07-23 2020-07-23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735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8330.8A CN111735148B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8330.8A CN111735148B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5148A true CN111735148A (zh) 2020-10-02
CN111735148B CN111735148B (zh) 2024-03-12

Family

ID=7265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8330.8A Active CN111735148B (zh) 2020-07-23 2020-07-23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51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5246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崔文德 空气高温处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7801Y (zh) * 2003-05-27 2005-0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气消毒净化空调器
JP2011244844A (ja) * 2010-05-21 2011-12-08 Techno Ryowa Ltd 室内除染方法及び室内除染システム
CN107606694A (zh) * 2017-08-15 2018-01-19 吴杉镐 一种重症病房用空气杀菌器
CN108151177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李习勇 一种医疗用手术室空气净化装置
CN108548245A (zh) * 2018-04-28 2018-09-18 六安荣耀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消毒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8025681U (zh) * 2018-01-22 2018-10-30 成都意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温杀菌的医疗空气净化器
CN210153980U (zh) * 2019-05-06 2020-03-17 昆山市帝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用多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空气净化器
CN111336605A (zh) * 2020-03-05 2020-06-26 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气杀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7801Y (zh) * 2003-05-27 2005-0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气消毒净化空调器
JP2011244844A (ja) * 2010-05-21 2011-12-08 Techno Ryowa Ltd 室内除染方法及び室内除染システム
CN107606694A (zh) * 2017-08-15 2018-01-19 吴杉镐 一种重症病房用空气杀菌器
CN108151177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李习勇 一种医疗用手术室空气净化装置
CN208025681U (zh) * 2018-01-22 2018-10-30 成都意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温杀菌的医疗空气净化器
CN108548245A (zh) * 2018-04-28 2018-09-18 六安荣耀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消毒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0153980U (zh) * 2019-05-06 2020-03-17 昆山市帝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用多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空气净化器
CN111336605A (zh) * 2020-03-05 2020-06-26 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气杀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5246A (zh) * 2021-01-29 2021-06-08 崔文德 空气高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5148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01040A1 (en) Air sterilizing device
WO2022105031A1 (zh) 带加热装置的空气消毒装置
CN1475708A (zh) 可控湿度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12762555A (zh) 一种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CN111735148A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2013481A (zh) 一种消杀空气中冠状病毒的消毒机
CN212566166U (zh) 净化组件及空气处理装置
CN111870727B (zh) 消毒机及消毒机控制方法
KR20000056577A (ko) 살균 기능을 가진 공기 조화기
CN212252983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12407225A (zh) 空调
CN112254260A (zh) 清除空气中新冠病毒装置
CN111735153A (zh) 净化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1397022A (zh) 通过高温加热方式处理的空气消毒装置
WO2022233155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84505U (zh) 空气净化消毒机
KR20130020164A (ko) 푸시팬과 풀팬 혼합형 공기청정시스템
CN212274140U (zh) 灭病毒的空气净化器
CN212901919U (zh) 一种消杀空气中冠状病毒的消毒机
CN211822876U (zh) 一种高温灭毒型空气净化器
CN1304792C (zh) 室内消毒灭菌净化装置
CN111637561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8497770U (zh) 一种泡腾片压片机内部除湿设备
CN203737419U (zh) 一种改进的离心机
CN113339917A (zh)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用换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