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27A -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27A
CN1117327A CN94191090A CN94191090A CN1117327A CN 1117327 A CN1117327 A CN 1117327A CN 94191090 A CN94191090 A CN 94191090A CN 94191090 A CN94191090 A CN 94191090A CN 1117327 A CN1117327 A CN 1117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level
digita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91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36C (zh
Inventor
乔恩E·杰瑞达
约瑟夫T·利波斯基
姆斯E·彼德诺维奇
马修F·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Industrial Ltd By Share Ltd
Washington Sub Ltd By Share Ltd
Skyworks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filed Critical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7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5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ultiple discret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1/00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 H03J1/0008Details of adjusting, driving, indicating, or mechanical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resonant circuits in general using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g. a microproc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字无绳电话(24)被实施为集成电路芯片装置。该装置具有一或多个芯片,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调节模拟信号的频率以进行发送,向上转换频率以进行发送,向下转换频率以进行接收,并放大和切换发送和接收通路。芯片装置最好包括基站芯片(26)、中频芯片(28)、射频芯片(30)和放大器芯片(32)。本发明还采用了与各种芯片相结合的频率移动方案。

Description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与1992年12月31日递交的共同未决申请第07/999,210号有关,该申请被转让给了相同的受让人,并在这里被作为参考文献。
本发明涉及无绳电话系统,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中的频率产生和利用。
目前,无绳电话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样的技术—该技术用于利用模拟技术产生代表语音的信号并用于按照已知的无线电传送技术传递形成的模拟信号。应该理解的是,用于产生代表语音的信号的模拟技术,容易受到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下一代的无绳电话将包括用于产生代表语音的信号的数字技术,该数字信号将被转换成模拟形式,以进行传送。这种下一代电话被称为数字无绳电话(DCT)或个人手持电话(PHP)。
由于数字技术有效地将代表语音的信号转换成一系列的数字,所产生和再现的语音信号将比目前的无绳电话系统中产生的模拟语音信号更为可靠,即具有较小的干扰和噪声。实际上,产生代表语音的信号的数字技术,现在被用于有线电话系统。
在这里,无绳电话或数字无绳电话(DCT),指的是用于家庭、公共或办公室的系统。这些系统一般包括电池供电的便携站(手机)和基站,而基站与公共通信网络相连。虽然本发明还可以被用于蜂窝或移动电话系统,但在这里没有进行相应的描述。
在日本和欧州,都已经建立了用于设计DCT系统的传输标准和规定。各个传输标准是根据所采用的时分双工(TDD)形式,采用时分双工或双向通信,而建立的。在这里,为了说明的目的,将强调日本标准。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可被用于任何传输标准,因而不仅限于日本标准。
日本DCT传输标准,规定采用在约1,895MHz至1,918MHz之间、总体系统带宽约为23MHz内的、频率间隔为300kHz的多个载波信号。各个载波信号应该支持TDMA格式的四个信道,该TDMA格式采用了时分双工以进行双向通信。具体地,对于时间(5ms)的各个帧,有四个传送时隙(每一个信道一个)和四接收时隙(每一个信道一个)。各个时隙大约625μs长,且各个时隙内有大约30μs的防护时间。
在日本标准中,代表语音的信号是用已知的数字技术即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ADPCM)而产生的。该ADPCM信号随后被用于产生数字调制信号。在日本标准中规定的调制方案,是带有平方根余弦滤波的差分π/4—QPSK(π/4—正交相移键入)方案。应该理解的是,这种方案允许采用最少的位来传送数字数据(1和0)。所这种方案产生的数字数据,将以384kHz的速率传送,根据调制方案,这对应于192kHz的符号传送速率。对差分π/4—QPSK的更为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见1992年12月31日递交的共同未决申请第07/999,210号。
相反地,欧州DCT系统规定了一系列载波,这些载波在总带宽大约17.28MHz的范围内相隔1.728MHz。各个载波用于支持十二个完全的双工信道,即12个用于发送的时隙和12个用于接收的时隙。
不幸的是,对具体传输标准的规定只是刚开始。在建立了能够进行数字无绳电话操作的具体参数之后,出现了几个与用于产生、发送和接收代表语音的信号的部件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以使能够在这些标准的参数内运行的数字电话设备得到开发。
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来自于TDMA双工方案的采用。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的成本较低,然而,整个系统的实施成本实际上很高。这种问题能够用日本标准来理解。如上所述,日本标准的时间格式规定,每个帧有八个通信时隙,其中各个时隙的持续时间为625μs,且各个时隙包括大约30μs的防护时间。这些发送和接收时隙四个四个地得到分组,即首先的四个时隙用于发送,随后的四个时隙用于接收。为了在所有的时隙中进行通信,必须能够在小于20μs的防护时间中,在接收和发送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即在第四和第五时隙之间进行切换。虽然这样小的切换时间对于DCT系统的发送和接收部件来说是显著的,这种切换时间对于频率发生部件来说影响更大。
如上所述,差分π/4—QPSK方案是为产生调制语音表示信号而规定的。由于这种信号是数字形式的,它将被转换成模拟形式,以产生一个发送信号。更可能地,需要对该发送信号的频率进行向上的调节,以便以适当的载波频率来发送该信号。一个基准信号可能与该发送信号在一个混频器中被结合起来,以将该发送信号的频率向上调节到所希望的载波频率。应该理解的是,该基准信号必须具有足够高的频率,以使混频器能够产生所希望的载波频率,因为所产生的载波频率将等于频率之和和/或之差。额外的信号接收,可能包括某种形式的外差接收。在此情况下,接收信号的载波频率,将通过把接收信号与具有已知频率的信号相混合,而受到向下调节,从而产生具有等于频率差的频率的接收信号。
如果采用频率合成器来产生具有所需频率的信号,以执行这种发送和接收方案,则该合成器从一个频率的产生切换至另一频率的产生的能力,必须在30μs或更好的量级。解决这种合成器切换时间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以相同的中频进行发送和接收。在此情况下,只需要当希望在不同的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时,切换合成器频率。
然而,以相同的中频接收和发送,将产生进一步的问题,即局部的发送与接收相干扰的问题。产生发送载波的一种传统方法,是采用正交混频器。在此情况下,基准信号将产生载波频率的输出分量,因为通常用于这种混频器的切换装置所提供的隔离是有限的。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发送功率必须被抑制到低于接收模式下DCT的接收灵敏度以下的电平。这种行动将对应于对发送功率进行130dB量级的抑制。这种抑制,如果发送和接收部件之间的隔离是借助传统的信号切换技术来进行的话,可能是不实际的。
这种隔离问题,当希望减小便携站和基站的大小以及便携站的重量时,变得更为严重。由于便携站主要是手机,体积的减小是非常希望的。解决体积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以一或多个集成电路(IC)芯片的形式实施DCT。在这种实施方法中,发送和接收之间的隔离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发送和接收部件之间的距离将更短。
另外,用IC芯片来实施,产生一种另一个问题,即由于各种混频操作而在这种芯片中产生的各种正弦信号引起的乱真干扰。这种乱真干扰由于IC中特别短的距离,而变得非常严重。
因此,需要一种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它能够满足对DCT标准的要求,能够在发送和接收功能之间进行迅速切换,能够利用非切换频率合成器来执行接收和发送功能,提供发送和接收部件之间的有效隔离,并能够以IC的形式实施。
在一种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的设备和方法中,上述问题得到了克服,且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得到了实现。根据本发明,这种系统包括:一个集成电路芯片装置,后者具有一个适于接收语音信号的基站集成电路芯片,用于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所希望形式的数字信号;一个中频集成电路芯片,用于将该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用于调节模拟信号的频率。在传输中,模拟信号的频率被向上转换到一个中频,且在接收中传输的信号从该中频被向下转换到一个更低的频率。一个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被用于在传输期间将模拟信号的频率向上转换到所希望的射频,并用于在接收期间将选定的射频向下转换到该中频。一个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被连接在射频芯片与一个天线之间。该放大器芯片限定了发送和接收通路,用于在发送期间放大该射频信号并用于在发送和接收通路之间切换天线。本发明还包括成组提供的集成电路芯片。
该系统还可包括频率合成集成电路芯片,它与射频芯片相连,用于产生与射频信号相混频的基准信号和射频芯片中的中频信号。
该基站芯片最好包括一个数字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表示语音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信号。在该实施例中,基站芯片包括一个调制器,用于产生表示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移相键入调制信号。
分别考虑各个芯片,该基带集成电路芯片最好包括:一个调制器,用于将语音信号自适应地转换成数字信号;一个调制解调器,用于响应于一个控制信号而发送数字信号;以及,一个控制处理器,用于产生控制信号,以使调制解调器只在所希望的时期里发送数字信号。该调制器最好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用于以给定的重复频率产生表示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以及,一个内插器,用于响应于该数字信号而产生一系列数字取样,其中这些取样是以给定的符号速率产生的。该符号速率最好足够地高,从而在数字取样没有被转换成模拟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滤掉DCT系统中出现的所有发送的信号。
该中频集成电路芯片最好包括:一个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以进行发送;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对各种模拟信号进行转换以由基站芯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连接在这些转换器之间并适于与基站芯片相连的的数据总线;与数字—模拟转换器相连的混频器;以及,用于产生表示接收信号的数字信号的检测器。该混频器用于增大模拟信号的频率或减小接收信号的频率。该混频器得到适当的连接,以对发送的信号或接收信号进行操作。还包括一个本机振荡器,用于向该混频器提供具有已知频率的基准信号。在这种芯片中,数据总线、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是接收和发送操作所共享的。特别有利的,是包括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在信号已经受到所述第一混频器的处理之后,对该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一或多个混频器,最好是单边带象频整体抑制式的。采用这种混频器,减小了对滤波器的限制和在输出放大期间消耗的功率。
中频芯片的检测器,最好包括一个限幅器和一个内插器,用于产生表示模拟接收信号的数字接收信号。
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包括一个第一开关,它得到适当连接以接收模拟信号。该第一开关响应于基站芯片提供的控制信号而进行操作。还包括了一个第二开关,它能够响应于该控制信号而进行操作。第一和第二混频器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开关之间,从而限定了发送和接收通路。
该放大器和切换集成电路芯片,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关,这些开关能够响应于基站芯片提供的控制信号而进行操作,并得到适当连接以限定一个接收通路和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开关之间的放大器,从而限定一个发送通路。天线响应于控制信号,而与发送通路或接收通路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实施所希望的频率转换方案的方法和设备。在此方面,本发明包括三个级。第一级适于接收语音信号,并用于将语音信号转换成具有一个重复频率的数字信号,以产生一系列表示调制载波的数字取样,并适合于接收表示发送的信号的数字信号。
第二级与所述第一级相连,用于接收一系列数字取样,以将这些数字取样转换成具有一个初始频率的模拟发送信号,并用于与具有第一频率的第一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该初始频率。第二级还适合于遥程接收具有一个中频的发送信号,并用于与具有第二频率的第二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该中频,第一和第二基准信号是本机产生的。
第三级与第二级相连,并用于从天线接收遥程发送的信号,并进一步用于调节与具有第三频率的第一载波信号相关的发送信号的频率,并用于从天线接收具有射频的遥程发送信号,并用于调节与具有第四频率的第二载波信号相关的遥程发送信号的频率。取样频率、第一和第二频率,最好是一个主频率的整数倍。主频率最好是符号速率和信道间隔的倍数,例如为9.6MHz。
调制载波信号最好具有调制载波频率。在此情况下,调制载波频率和第二频率相等。在重复频率受到第一级的控制的情况下,重复频率与主频率的比值,最好是两个整数的分数,即为一个分数比值。该比值最好是3/25。第三和第四频率最好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包括一个调制器,用于以重复频率产生表示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并用于响应于数字信号而产生具有载波频率的载波信号的一系列数字取样。一个调制解调器与调制器相连,用于响应于控制信号而发送数字取样,其中数字取样只在所希望的时期提供。一个控制器与调制解调器相连,以产生控制信号。在该实施例中,最好包括位于第二和第三级之间的第一带通滤波器,其中第一带通滤波器限定了第一频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将处于频带之外,从而当具有初始频率的模拟发送信号没有出现在第二级时,第一基准信号将不通过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一带通滤波器还用于抑制不希望的图象,后者是通过模拟发送信号与第一基准信号的混频而产生的。
在第三级与天线之间,最好连接有一个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限定了第二频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频率位于频带之外,从而当第二级中没有出现具有初始频率的模拟发送信号时,处于第三频率的信号将不通过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还用于抑制不希望的图象,后者是通过模拟发送信号与第三基准信号的混频而产生的。
合成器最好产生频率为基准频率的整数倍的第一和第二本机振荡信号。基准频率最好根据信道间隔而产生。
本发明最好还包括一个增益控制器,以控制发送信号的电平。为此,控制器通过调节与语音信号相关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值,或者通过调节数字信号至模拟信号的转换,来控制发送信号的电平,从而产生具有所希望的电平的模拟信号。在确定需要多大的增益调节时,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用集成电路实施),包括用于检测集成电路的温度并提供温度表示信号的温度检测器。发送信号的电平,响应于温度表示信号,而受到控制。在本发明的一个形式中,控制器可以包括由经验确定值组成的表,用于调节与温度检测器检测的具体温度有关的增益。然而,对发送信号的电平的调节,最好根据存储在控制器中的公式来确定。该公式是借助经验确定的、至与温度有关的增益的所希望调节,并通过借助已知的曲线拟合技术而导出用于计算增益温度特性的公式,而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采用一个电池了对至少一个集成电路进行供电。在此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电压检测器,以检测电池的电压,并提供一个电压表示信号。该发送信号的电平,受到控制器响应于电压表示信号的控制。电压检测器最好在第二级中实施。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公式,来确定至与电压检测器检测的具体电压相关的增益的调节。与温度相关调节类似地,响应于电压改变的调节,是借助经验来确定的,且借助已知的曲线拟合技术,导出用于计算增益温度特性的公式。最好同时使用温度检测器和电压检测器。
第三级最好包括一个增益控制器,以控制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在一个实施例中,增益控制器包括一个网络,后者与接收通路相连,用于调节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该电平网络最好包括一个放大器、一个中性通路和一个衰减器。接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通过这些部件中的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电平检测器被实施在放大器级中,用于检测来自天线的基准信号的电平,并用于产生电平表示信号。该电平控制器响应于电平表示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平检测器位于系统的射频部分。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平检测器位于系统的中频部分。
电平控制器的一部分最好被实施在第一级的基本部分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实施在基级中的部分得到适当连接,以接收电平表示信号,并被连接到电平网络。正是实施在基级中的部分,产生了控制信号。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描述,可以对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有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袖珍站的核心部分的框图;
图3是图2的部件的框图,它得到了修正以使这些部件构成了图1的基站的核心;
图4是概括示意图,显示了图2所示的基带处理器的操作;
图5是图2所示的IF处理器块的概括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RF处理器块的概括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放大/切换块的概括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IF块的更为详细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中频处理器的最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DCT系统,它用10表示。所示的DCT系统10包括两个基站12和14,其每一个都适于与公共通信网络16相连。与基站12相联系的袖珍站18和20,以及与基站14相联系的基站22和24,提供了双向无绳通信,即使用袖珍站18的人能够与使用袖珍站24的人通信。应该注意的是,袖珍站18至24,最好是电池供电的手机。
应该理解的是,基站12和袖珍站或手机18和20,可以处于距基站14和基站22和24几英里之外。基站之间的距离,只受网络16的能力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可以被用于能够在几英里的距离上传送信号的,但在这里它是结合用于在约100英尺以内的基站与袖珍站之间距离上进行通信的单元,而进行描述的。另外,虽然本发明可被用于能够与其他袖珍站直接通信的袖珍站,但本发明在这里是结合这样的袖珍站进行描述的,即该袖珍站经过与它们相联系的基站,而进行双向通信。
在这里,将结合其在上述的Japanese Personal Handi—Phone(PHP)系统说明中的应用,而进行描述。前面说过,日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多个独立的载波信号,这些信号的频率间隔,在1,895MHz至1,918MHz之间大约23MHz的总体系统带宽之内,大约为300kHz。在采用用于双向通信的时分双工TDD形式中,各个载波信号应该支持四个信道。
应该注意的是,手机18至24的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即,只有这些手机发送和接收的频率或时隙是不同的。因此,将只描述袖珍站24的内部结构。这种内部结构在图2中得到了一般的描述。
袖珍站24的核心,是包括芯片或处理器26、28、30和32的集成电路芯片装置。在详细描述各个芯片的结构之前,先一般地考虑处理器26至32在发送和接收操作中的操作。在发送中,基带处理器26接收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转换成具有所希望形式的数字信号,即差分π/4—QPSK信号。数字信号被提供到中频IF处理器28,后者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的频率向上调节到一个中频。该中频信号被提供给射频(RF)处理器30。RF处理器30进一步将载波信号的频率向上调节至用于发送的射频。射频信号被提供给放大/切换芯片32。在发送过程中,芯片32放大射频信号,并将放大的信号提供给一个天线,以发送到基站14。
在接收中,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被提供到IC 32,后者将接收信号传送到RF处理器30。RF处理器30将接收信号向下转换或外差处理成一个中频信号,最好是与发送中所用的相同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被提供到IF处理器28。IF处理器28将中频信号的频率进一步向下转换,最好是两步或双向下转换,并产生表示向下转换的接收信号的数字信号。IF处理器28产生的数字信号,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以转换成语音信号。
现在更详细地考虑袖珍站24的发送操作。一个麦克风(未显示)将模拟语音信号提供给脉冲编码调制(PCM)编码解码器34。编码解码器34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编码解码器34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用于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PCM信号的器件。该PCM信号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了各种辅助装置,以进行发送操作。特别地,采用了键盘36、液晶显示器(LCD)38和发光二极管(LED)40,来进行发送。键盘36通过解码器42运行,以向处理器44提供适当的拨盘或键入信号。处理器44又通过驱动器46来操作LCD 38,并在该图中直接使能LED 40。处理器44又直接与基带处理器26发生作用。一个主振荡器48给处理器26和28提供主时钟信号。在最佳实施例中,主时钟信号的频率为19.2MHz。
处理器26将PCM信号转换成具有大约1.152MHz的重复频率的数字信号。并以9.6MHz的有效取样频率,对数字信号进行内插基带处理器26的输出,应该理解的是代表具有10.752MHz的频率的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系列数字取样。这些取样被提供到IF处理器28。IF处理器28将取样在一个内部数字—模拟转换器中转换成模拟IF载波,并随后借助带通滤波器50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滤波信号又被提供给IF处理器28,在那里信号与频率为259.2MHz的本机振荡信号进行混频。所产生的信号具有248.448MHz的频率,并随后通过带通滤波器52。
带通滤波器52的输出,被提供给RF处理器30,在那里它再次与具有特定频率的信号相混频。该最后混频操作的目的,是将信号的频率固定,以便以所希望的信道的频率进行发送。在该最后混频步骤中采用的基准信号,是由合成器54产生的。应该理解的是,该基准频率是300kHz的整数倍。应该注意的是,300kHz是根据信道内部的要求而选择的。在该最后混频级之后,频率在1,895MHz至1,918MHz范围内的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56,而被传送到放大/切换IC 32。在发送操作中,IC 32使从滤波器56接收的信号通过一个内部放大器,后者的输出,被连接到滤波器58。在通过滤波器58之后,所要发送的信号,又被提供给芯片32,在那里,它与天线60相连,以进行发送。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器28、30和32在发送和接收操作之间的切换,是由处理器26产生的T/R控制信号控制的。
现在考虑袖珍站24在接收操作中的结构。基带处理器26产生一个适当的接收控制信号,它被加到处理器28、30和32上。在接收到该信号时,IC 32将天线60切换到一个接收通路,在那里来自天线60的信号通过滤波器62而回到IC 32,并被提供到带通滤波器56。带通滤波器56因而是发送和接收操作共享的。
带通滤波器56的输出,被提供到RF处理器30。接收信号在RF处理器30中与合成器54产生的一个信号相混频,从而作为外差操作而选择所希望的载波频率,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的频率,使得选定的载波从RF处理器30以大约248.448MHz的频率得到输出。从RF处理器30的选定载波输出,通过带通滤波器52,并被提供给IF处理器28。带通滤波器52因而也是被发送和接收操作所共享的。
IF处理器28,通过混频操作,将选定的载波的频率减小到大约10.75MHz。这种信号随后通过带通滤波器50。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单独的带通滤波器来在此点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器(见图9)。选定的载波信号随后受到进一步的混频操作,以将载波频率减小到1.15MHz。所产生的1.15MHz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64并回到IF处理器28。
在此,IF处理器28最好经过一个限制—内插操作,产生代表仍然处于模拟形式的选定载波信号的数字信号。IF处理器28产生的数字信号,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在那里它受到解调,并被转换成PCM信号,并被提供给编码解码器34。编码解码器34随后将PCM信号转换成一个模拟信号,后者被提供给一个扬声器(未显示),以进行再现。
现在参见图3,将描述基站的结构。应该注意的是,在初始时,基站14的结构大体上与图2所示公布的相同,只是与基带处理器26有关的装置不同。因此,在图3中只显示了不同之处。
在那里所述的实施例中,用在基站14中的基带处理器26,现在不与任何麦克风或扬声器相联系。显然,这种修正是可以在参见图2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发明包括了这种在其范围之内的修正。
如图3所示,基带处理器26再次与PCM编码解码器34相连。PCM编码解码器34又与一个输入/输出装置66相连,而后者又与公共通信网络16相连。应该理解的是,袖珍站24中的基带处理器28,将编码解码器34提供的信号转换成一系列数字取样。该转换成的第一步骤,用于袖珍站24和基站14,并且是PCM信号在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器(ADPCM)68中的处理。输入/输出装置66的输出端,还与PCM编码解码器70相连,后者又与另一个ADPCM 72相连,而ADPCM 72的工作方式实际上与ADPCM 68的相同。装置72的输出,通过输入/输出部分74,而被提供给基带处理器26。通过提供两个ADPCM单元,基站14能够同时处理两个袖珍站。换言之,基站14能够处理两个从网络16输入的单独的电话呼叫。ADPCM 68和72产生的信号,被存储在缓存器76中,以由处理器26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由于袖珍站与基站之间的不同,已经结合图3进行了描述,因而以下的描述将不再涉及任何一种站。
图4一般地显示了基带处理器26的内部操作。处理器26包括一个中央总线80,后者与处理器26的所有各种部件相连。处理器82与总线80相连,并主要根据是否正在进行发送或接收操作,进行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或自适应脉冲编码解调。处理器26的编程,被包含在只读存储器84中。设置了一个接口处理器86,以使处理器26与各种外设(例如键盘36、LCD 38和LED 40)相连。
设置了一个支持装置88,以发送和接收各种控制信号(例如T/R信号)。如将结合图8描述的,支持装置88接收对温度和电压的显示,这些信号受到接收信号强度显示器(RSSI)89的处理,以保持对信号强度的准确估计。
设置了一个调制解调器90,以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对所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为此,调制解调器90控制至IF处理器28的信号提供和从处理器28的信号接收。应该注意的是,解调器94接收的数字信号,代表着天线60接收的模拟信号。对解调器94的操作的更为完整的描述,请参见共同未决的申请第07/999,210,该申请是1992年12月31日递交的。
调制器92与总线80相连,并用于产生具有10.752MHz的频率的调制载波的一系列数字取样。调制器92产生的取样,被从调制解调器90输出到IF处理器28。调制解调器90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控制,即调制器92产生的数字取样只在预定的时期里得到发送。在所有其他时期里,调制解调器90阻止了数字取样至处理器28的发送。
应该注意的是,与在同一载波频率上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数字无绳电话有关的一个问题,是需要对发送功率进行130dB量级的抑制。这种抑制可以通过“关断”调制解调器90,即使调制解调器90阻止数字取样至处理器28的发送,而方便地得到实现。如果调制解调器90被“关断”,则处理器30所发送的所有无用信号,都将具有足够高的频率,以不能通过滤波器52。因此,发送和接收部件之间的抑制量,大于130dB。
参见图5,将描述IF处理器28的一般结构。调制器92产生的一系列数字取样,被调制器94提供给数字—模拟转换器96。转换器96将这一系列数字取样转换成一个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的频率大约为10.752MHz,并根据调制器92提供的信息而受到调制。在发送操作中,这种模拟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50并被提供给混频器98。10.752MHz与本机振荡器100产生的一个信号相混频。在最佳实施例中,本机振荡器100产生的信号的频率大约为259.2MHz。由于发生了发送操作,基带处理器26产生的T/R信号表示发送。因此,开关102得到切换,以将混频器98的输出发送到带通滤波器52。
在接收操作中,通过滤波器52的模拟信号被提供给开关102。T/R信号将表示接收操作中的接收。因此开关102将把从滤波器52接收的信号提供给混频器104。混频器104将接收信号与振荡器100产生的同样的259.2MHz信号相混频,以产生具有大约10.75MHz的频率的模拟信号。如前所述,该10.75MHz信号可以通过带通滤波器50或最好通过另一个带通滤波器(未显示)。
混频器104是提供图象抑制的单边带向下转换器式的,是特别有利的。通过在混频器104提供图象抑制,滤波器52可以不那么精密。换言之,滤波器52对信号抑制的要求将不那样高。因此,滤波器52将比较便宜且较小。
在滤波之后,10.75MHz信号被提供给混频器106,在那里它与一个9.6MHz信号混频,以产生大约1.15MHz的输出信号。该1.15MHz信号被提供给滤波器64和电平检测器107。电平检测器107检测接收信号的电平,并产生一个信号电平表示信号。该表示信号被提供给基带处理器26。对这种表示信号的采用的更为详细的描述,将结合图7描述。一般地,电平表示信号将被用来控制接收信号的放大或衰减率。然而,在最佳实施例中,不需要具体的电平检测器,表示信号是数字信号,即逻辑高或逻辑低,以表示接收信号是处于某一所希望的电平之上或之下。
滤波器64的输出,被提供到一个限幅—取样器108。限幅—取样器产生一个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表示包含在从滤波器64接收的1.15MHz信号中的信息。限幅—取样器108产生的数字信号,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中的解调器94。一个模拟—数字和一个数字—模拟转换器110也被设置在IC 28中。如从图8可见,转换器110进行操作,以将环境信息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并进行操作以产生用于振荡器48的控制信号。
在此应该注意的是,振荡器48产生的信号的频率,是19.2MHz。如结合图9所解释的,与处理器26、28、30和32有关的所有振荡频率,都是9.6MHz的整数倍,只有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的频率除外,后者在最佳实施例中是300kHz的倍数。
参见图6,将更详细地描述RF处理器30的结构。在发送操作中,通过滤波器52的模拟信号,被提供到开关112。开关112又将模拟信号提供到混频器114,混频器114与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相混频。应该注意的是,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的频率,处于1,895MHz至1,918MHz之间的频率范围中一个所希望的载波频率。混频器114的输出,被提供到开关116,而开关116在发送模式下得到切换,以将这种模拟信号提供到滤波器56。混频器114在开关112与116之间的设置,提供了一个发送通路。
与混频器104类似,混频器114最好是提供图象抑制的单边带向上转换器。这种图象抑制有效地减小了IC 32提供的信号放大的功率要求。换言之,提供图象抑制,将所要放大的最大信号电平减小了大约四倍。放大器122(图7)的功率要求,因而通过在混频器114中提供图象抑制,而得到减小。
在接收操作中,出现在天线60上的信号,通过滤波器56而被提供到开关116。开关116在接收模式下得到切换,以将接收信号提供到混频器118,且在混频器118它与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相混频。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合成器54提供到混频器118的信号,与混频器114提供的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用在混频器118上的外差技术,用于选择天线60中接收的载波信号中的一个。选定的载波信号被提供到开关112,而开关112又将选定的信号提供到滤波器52。
提供到混频器118的信号,也被提供到电平检测器119。检测器119检测接收信号的电平,并产生一个信号电平表示信号。该表示信号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对这种表示信号的使用的更为详细的描述,将结合图7进行描述。一般地,电平表示信号,与检测器107所产生的信号类似地,将被用来控制接收信号的放大率或衰减率。然而,在最佳实施例中,不需要具体的电平检测器,表示信号是一个数字信号,即表示接收信号高或低于某一所希望电平的逻辑高或逻辑低。
参见图7,将更详细地描述IC 321.15MHz操作。在发送操作中,信号从滤波器56接收,其频率处于选定的载波频率。该信号被提供到开关120,而开关120又将载波信号提供到放大器122。放大器122提供所需的功率放大,从而当载波信号被提供到天线60时,信号将被袖珍站或基站所接收。放大器122的输出,被提供到滤波器58。滤波器58的输出,被提供到开关124。在发送模式下,开关124得到切换,以将滤波器58的输出提供到天线60。
IC 32还包括一个负电压发生器126。发生器126将IC28提供的本机振荡信号转换成负电压,以用在开关120、放大器122和开关124中。应该注意的是,元件120—124最好用若干场效应晶体管(FET)来实施。负电压的采用,显著地增强了这种器件中的“切换”。因此,实现了这些元件的更精确的操作。另外,由于袖珍站是电池供电的,因而不能获得独立的负电压源。
在接收模式下,天线60接收的信号,被开关124提供到滤波器62。滤波器62的输出,被开关120提供到电平网络128,在电平网络128接收信号得到调节。接收信号最好得到放大或衰减。网络128的输出被提供到滤波器56。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到网络128的基准信号,在提供大约13dB的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中得到放大,在一个第一衰减器中被衰减大约—4dB,或者在一个第二衰减器中被衰减大约—28dB。根据开关装置的取向,接收信号受到这些部件中的一个的处理。开关受到处理器26产生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处理器26将在各种部件之间进行切换,直到电平显示器107显示接收信号处于某一所希望的电平或处于某一所希望的范围中。通过提供这种开关网络,避免了由于袖珍站太接近基站而造成的饱和。
参见图8,对IF芯片28的一个更详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芯片28包括一条数据总线130。应该注意的是,数据总线130是发送操作中的信息发送和向基带处理器26提供环境数据所共享的。首先考虑处理器28在发送操作中的操作。
发送/接收(T/R)信号被提供到控制器132。控制器132,除了其他的功能之外,将信号向上/向下转换器134切换到向上转换模式。根据发送操作,处理器26将一系列数字取样提供到总线130,从而使这些取样被数字—模拟转换器136转换成具有大约10.752MHz的频率的模拟信号,该信号被提供到滤波器50。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处理器26决定调节所要发送的信号的电平,处理器26能够调节转换,即增大或减小模拟输出的幅度。
来自滤波器50的信号,被提供到向上/向下转换器134,后者在最佳实施例中可以是单或双平衡混频器。如前面结合图5所述的,一个主振荡器信号被提供到一个本机振荡器136(以前是振荡器100),后者将所需的频率的信号提供到转换器134。应该注意的是,本机振荡器136产生的信号的频率,最好是259.2MHz,即9.6MHz的整数倍(27)。向上/向下转换器在发送模式下的输出,被提供到滤波器52。
在操作的接收模式下,滤波器52的输出,被提供到向上/向下转换器134,在那里信号被向下转换到大约10.75MHz的频率。虽然这个信号能够通过滤波器50,通过最好使该信号通过一个单独的10.75MHz带通滤波器。单独带通滤波器的输出,被提供到混频器138。混频器138将接收信号与从合成器48接收的9.6MHz信号相混频。混频器138的输出,是具有大约1.15MHz的频率的信号,它被提供到带通滤波器64。混频器138的输出,还被提供到电平检测器107,后者检测接收信号的电平。电平检测器107产生一个表示信号,后者被转换成成数字形式,并被加到共享的总线130。
滤波器64的输出,被提供到限幅—取样器140。如前面所述,限幅—取样器140(前面是108)产生一个信号,该信号表示了从滤波器64接收的模拟信号,从其可以确定信号的强度。限幅—取样器140产生的信号,被提供到转换器144,以转换成数字形式,并被加到总线130,以提供到处理器26中的基准信号强度显示器(RSSI)89。
在单个的集成芯片中实施IF处理器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把限幅器和取样装置设置得很近。换言之,从限幅器至取样器的距离,是极其短的。
温度和电压检测装置146和148,分别提供了表示处理器28的操作环境的信号。具体地,该温度装置提供了表示芯片的温度的输出。电压检测器148监测电池149的输出电压。应该注意的是,IC 26、28、30和32,是在与电池电源相连的袖珍站24中实施的。电池149提供了这种电源。当电池149的电压输出上升或下降时(假定采用了可再充电电池),将会出现各种发送和接收信号电平。因此,电池电压受到监测。装置146和148的输出,还被提供到转换器144,后者又在共享的数据总线130上提供表示温度和电压的数字信号。温度和电压信息,被处理器26所利用,以调节主振荡器48产生的频率。为此,处理器26在支持部分88(图4)中产生一个控制信号,而支持部分88是为共享数据总线130而设置的。这种控制信号被数字—模拟转换器150所转换,并被提供到主振荡器48。
处理器26还用温度和电压信息来调节所发送的信号的电平。在此方面,处理器26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查询表,其中有温度和电压值和相应的增益调节信息。不需要专门的方法来产生这种表。这种表的产生,可以用经验的方式来实现。在最佳实施例中,将被存储在这种表中的值,得到了分析,并利用已知的曲线拟合技术导出了一个公式,从其能够动态地确定增益调节信息。
参见图9,以获得对本发明的频率移动方案和总体操作的更为详细的理解。从图9应该理解的是,本机振荡器100产生的所有频率和提供到混频器106和基带处理器26的信号的频率,都是9.6MHz的整数倍。
已经发现,如果从天线60发送和天线60接收的信号的最终载波频率是根据以下公式选择的,则在1,895MHz至1,918MHz的频率范围里,能够获得额外的发送信道:
F0=N×300kHz+50kHz
其中N是一个整数,从而对于1,895.15MHz的基频,N=6,317。
根据这种方案,载波频率的操作频率不是300kHz的整数倍,而是50kHz的整数倍。单环间接频率合成单环间接频率合成器(合成器54)的切换速度,与基准频率的周期时间成正比。该基准频率等于合成器的频率间隔。如果假定合成器必须设定625微秒的时隙时间,则如果采用50kHz,合成器将需要在基准频率的31个周期中得到设定。对于300kHz的基准频率,相应的设定时间是187个周期。在31个时期里,很难实现所需的相位噪声和乱真性能,在在187个时期里则是可以的。因此,合成器54最好具有等于300kHz的基准频率。如本发明中已经描述的,由于基带处理器26产生了大约10.752MHz的频率,合成器54能够以300kHz而不是50kHz的间隔进行运行。
考虑图9并结合发送操作。基带处理器26在预定的时期里启动调制器94。在这段时期里,调制器92(图4)产生的一系列数字取样,被提供到数字模拟转换器96。转换器96的输出,是频率大约为10.752MHz的模拟调制信号。虽然以上提供的公式表明50kHz的频率偏移是所希望的,对于数字取样的产生来说,提供52kHz的偏移在实施上要容易得多。为此,偏移最好是该频率的一个分数,即,该偏移频率除以基准频率(在最佳实施例中为9.6MHz)应该给出一个分数,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整数。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1.152MHz等于9.6MHz的3/25。
转换器96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50而到达混频器98。混频器98将10.752MHz信号与一个259.2MHz基准信号相混频。混频器98的输出,是具有248.45MHz的频率的信号,它通过带通滤波器52。滤波器52的输出,被提供到混频器114,在后者信号与合成器54的输出相混频。如上所述,合成器54的输出,能够以300kHz的整数倍得到调节。混频器114的输出,通过放大器122和开关124,而到达天线60。
在接收操作中,天线60接收的信号,通过开关124而到达带通滤波器56。滤波器56的输出,被提供到混频器118。合成器54产生的信号,与混频器118的接收信号进行外差处理,以选择所希望的载波信号。所希望的载波信号通过通滤波器52,并在混频器104中与本机振荡器100提供的259.2MHz信号混频。混频器104的输出,是具有大约10.75MHz的频率的信号。此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52并被提供到混频器106。混频器106的输出是前述的1.15MHz信号,并通过限幅器/内插器,并随后被提供到基带处理器26。
虽然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而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和显示,但本领域的技术人沿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正和变形。

Claims (49)

1.  一种用在无绳电话系统中的集成电路芯片装置,其中提供了语音信号并经过一个天线来接收发送信号,所述芯片装置包括:
一个适合于接收所述语音信号的基站集成电路芯片,用于将所述语音信号转换成所希望形式的数字信号;
一个中频集成电路芯片,它适合于与所述基站芯片相连,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用于调节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其中在发送期间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被向上转换到一个中频,且其中在接收期间所述发送信号被从所述中频向下转换到一个较低的频率;
一个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它适于与所述中频芯片相连,用于在发送期间将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从所述中频向上转换到所希望的射频,并用于在接收期间将所述发送信号从一个所希望的射频向下转换到所述中频;以及
一个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它被连接在所述射频芯片与所述天线之间,所述放大器芯片包括发送和接收通路,用于在发送期间放大所述射频信号,并用于在所述发送和接收通路之间切换所述天线。
2.  一种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其中提供了语音信号且经过一个天线接收一个发送信号,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基站集成电路芯片,它得到适当连接以接收所述语音信号,用于将所述语音信号转换成所希望形式的数字信号;
一个中频集成电路芯片,它与所述基站芯片相连,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用于调节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其中在发送期间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被向上转换到一个中频,且其中在接收期间所述发送信号被从所述中频向下转换到一个较低的频率;
一个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它与所述中频芯片相连,用于在发送期间将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从所述中频转换到一个所希望的射频,并用于在接收期间将所述发送信号从一个所希望的射频向下转换到所述中频;以及
一个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它连接在所述射频芯片与所述天线之间,所述放大器芯片包括发送和接收通路,用于在发送期间放大所述射频信号,并用于在所述发送和接收通路之间切换所述天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频率合成集成电路芯片,它与所述射频芯片相连,用于产生一个基准信号,该基准信号被用来在所述射频芯片中与所述射频信号和所述中频信号相混频。
4.  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芯片包括一个数字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代表所述语音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芯片进一步包括一个调制器,该调制器用于产生代表所述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移相键入调制信号。
6.  用于无绳电话系统中的基站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提供了语音信号并接收一个发送信号,所述基站芯片包括:
一个调制器,用于将所述语音信号自适应转换成代表所述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
一个调制解调器,用于响应于一个控制信号而发送所述数字信号;
一个控制处理器,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从而使所述调制解调器只在所希望的时期里发送所述数字信号。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基站芯片,其中希望在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语音信号,所述调制器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和一个内插器,信号发生器用于以一个重复频率产生代表所述语音信号的所述数字信号,且内插器用于产生一个取样频率的数字取样,所述数字取样代表具有载波频率的载波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基站芯片,其中所述调制器产生所述数字取样,从而使所述模拟频率大约为10.752MHz。
9.  用于具有控制器的无绳电话系统中的中频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控制器提供了代表一个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且接收一个发送信号,所述中频芯片包括:
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用于发送的模拟信号;
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以便由所述控制器处理;
数据总线,它连接在所述转换器之间,并适合于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混频器,它与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相连,所述混频器适合有效地增大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或减小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所述混频器得到适当连接,以发送所述模拟信号或接收所述发送信号;以及
本机振荡器,它与所述混频器相连,用于向混频器提供具有已知频率的基准信号,其中所述基准信号被用来增大和减小频率;
其中所述数据总线、所述混频器和所述本机振荡器被接收和发送所共享。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中频芯片,其中所述混频器包括一个开关、一个增大混频器和一个减小混频器,用于响应一个控制信号而在发送和接收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由所述控制器提供的,增大混频器用于增大所述模拟信号的频率,而减小混频器用于减小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
11.  根据权利要求9的中频芯片,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混频器,用于在所述信号受到所述第一混频器的处理之后进一步调节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中频芯片,进一步包括一个检测器,用于检测包含在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数据并产生代表所述数据的数字接收信号,所述检测器适合于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从而使所述数字接收信号能够被提供到所述控制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中频芯片,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一个限幅器和一个取样器,其中所述限幅器和所述取样器被形成在所述芯片上并且彼此相距很近。
14.  用在具有控制器的无绳电话系统中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提供了具有已知频率的接收信号,且其中提供代表语音信号的模拟信号并接收一个发送信号,所述射频芯片包括:
第一开关,它得到适当的连接以接收所述模拟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响应于所述控制器提供的控制信号;
第二开关,它得到适当的连接,以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响应于所述控制器提供的控制信号;
第一混频器,它接收所述基准信号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之间,从而限定了一条发送通路;以及
第二混频器,它接收所述基准信号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之间,从而限定了一条接收通路。
15.  用在具有控制器和天线的无绳电话系统中的放大和切换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提供了由所述天线发送的、代表语音信号的模拟信号,且所述天线接收一个发送信号,所述放大和切换芯片包括:
第一开关,它得到适当连接以接收所述模拟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响应于所述控制器提供的控制信号;
第二开关,它得到适当的连接以从所述天线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响应于所述控制器提供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相电连接,从而限定了一条接收通路;以及
一个放大器,它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之间,从而限定了一条发送通路,其中所述天线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所述发送通路或所述接收通路相连。
16.  用于无绳电话运行的设备,其中语音信号从所述设备发送,且遥程发送的信号在与所述设备相联系的一个天线得到接收,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级,它接收语音信号,用于将所述语音信号转换成具有一个重复频率的数字信号,以内插所述数字信号以产生处于一个取样频率的一系列数字取样,所述数字取样代表了一个调制载波信号并适合于接收代表所述发送信号的数字信号;
第二级,它与所述第一级相连,用于接收所述一系列数字取样,用于将所述数字取样转换成具有一个初始频率的模拟发送信号,并用于与具有一个第一频率的第一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初始频率,且所述第二级适合于接收遥程发送的、具有中频的信号,并用于与具有一个第二频率的第二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发送信号的中频,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准信号是本机产生的;以及
第三级,它与所述第二级相连并适于从所述天线接收所述遥程发送信号,用于进一步与一个具有第三频率的第一载波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并适于从所述天线接收具有一个射频的所述遥程发送信号,并用于与一个具有第四频率的第二载波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遥程发送信号的频率;
其中所述取样频率、第一和第二频率,是主频率的整数倍。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主频率是9.6MHz。
18.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主振荡器,它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级相连,用于产生具有所述主频率的主基准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调制载波信号具有调制载波频率,且其中所述调制载波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相等。
20.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重复频率受到所述第一级的控制,其中所述重复频率与所述主频率的比值是两个整数的分数。
21.  根据权利要求20的设备,其中所述比值等于3/25。
22.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频率相等。
23.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级包括:
一个调制器,用于产生代表所述语音信号并处于所述重复频率的所述数字信号,并用于内插所述数字信号,从而以所述取样频率产生数字取样,所述数字取样表示具有载波频率的载波信号;
一个调制解调器,它与所述调制器相连,用于响应于一个控制信号而发送所述数字取样,其中所述数字取样只在所希望的时期里提供;以及
一个控制器,它与所述调制解调器相连,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24.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级之间的第一带通滤波器,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限定了一个第一频带,其中所述第三频率处于所述频带之外,从而当具有所述初始频率的所述模拟发送信号没有出现在所述第二级时,所述第一频率不通过所述第一带通滤波器。
25.  根据权利要求24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级与所述天线之间的一个第二带通滤波器,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限定了一个第二频带,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处于所述频带之外,从而当具有所述初始频率的所述模拟发送信号没有出现在所述第二级中时,所述第三频率将不通过所述第二带通滤波器。
26.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合成器,它与所述第三级相连,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
27.  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载波信号是一个基准频率的整数倍。
28.  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所述基准频率是300kHz。
29.  根据权利要求27的设备,其中信号在限定的信道中由所述设备接收和发送,其中所述信道在时间上是隔开的,且其中所述基准频率是根据信道的间隔而选择的。
30.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频率相等。
31.  一种在无绳电话中进行频率移动的方法,其中在一个天线发送所要发送的语音信号并接收遥程发送信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语音信号转换成具有一个重复频率的数字信号;
内插所述数字信号,以产生处于一个取样频率的一系列数字取样,所述数字取样代表一个调制载波信号;
将所述数字取样转换成具有一个初始频率的模拟发送信号;
与具有一个第一频率的第一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初始频率;
与具有一个第二频率的第一载波信号相关地进一步调节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其中所述取样频率和所述第一频率是一个主频率的整数倍。
32.  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天线接收具有一个射频的所述遥程发送信号;
与具有一个第三频率的第二载波信号相关地调节所述遥程发送信号的频率,其中所述遥程发送信号得到适当调节以具有一个中频;
通过与一个具有第四频率的第二基准信号相关地调节中频,进一步调节具有中频的遥程发送信号;
将所述遥程发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
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语音信号。
33.  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其中经过一个天线提供用于发送的语音信号并获得接收信号,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级,它接收所述语音信号,用于将所述语音信号转换成所希望形式的数字信号;
中频级,它与所述基站级相连,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发送信号并用于调节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其中在发送期间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被向上转换到一个中频,且其中在接收期间所述基准信号从所述中频被向下转换到一个较低的频率;
射频级,它与所述中频级相连,用于在发送期间将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从所述中频向上转换到一个所希望的射频,并在接收期间将所述基准信号从所希望的射频向下转换到所述中频;以及
放大器级,它连接在所述射频级与所述天线之间,所述放大器级包括发送和接收通路,用于在发送期间放大所述发送信号并用于在所述发送和接收通路之间切换所述天线。
34.  根据权利要求33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增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
35.  根据权利要求34的系统,其中所述数字信号代表了一系列的值,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所述值而控制着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
36.  根据权利要求34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所述数字信号至一个模拟信号的转换而控制着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从而使一个模拟信号具有所希望的电平。
37.  根据权利要求34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集成电路,其中所述中频级得到实施且一个温度检测器被用来检测所述集成电路的温度并提供一个温度表示信号,所述表示信号被提供到所述增益控制器,其中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受到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温度表示信号的控制。
38.  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部分,其中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个公式,该公式被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的具体温度来确定对增益的调节。
39.  根据权利要求34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电池和一个电压检测器,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级进行供电,且电压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电压并提供一个电压表示信号,所述电压表示信号被提供到所述增益控制器,其中所述发送信号的电平受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表示信号的控制。
40.  根据权利要求39的系统,其中所述中频级包括所述电压检测器。
41.  根据权利要求39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存储器和一处理部分,其中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公式,该公式被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器检测的具体电压来确定对增益的调节。
42.  根据权利要求33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电平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
43.  根据权利要求42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包括一电平网络,该网络与所述接收通路相连,从而使所述基准信号通过所述电平网络,以调节所述基准信号的电平。
44.  根据权利要求43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网络包括一个放大器、一个第一衰减器和一个第二衰减器,其中所述接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而通过所述放大器或所述第一或第二衰减器。
45.  根据权利要求43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放大器级中的一个电平检测器,用于检测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并用于产生一个代表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的电平表示信号,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平表示信号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46.  根据权利要求43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射频级中的一个电平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并用于产生代表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的一个电平表示信号,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平表示信号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47.  根据权利要求43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中频级中的一个电平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并用于产生代表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的一个电平表示信号,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平表示信号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48.  根据权利要求47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平控制器的一个部分是在所述基站级中实施的,所述部分得到适当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平表示信号并与所述电平网络相连,所述部分用于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49.  根据权利要求44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将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增大了大约13dB,所述第一衰减器将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衰减了大约—4dB,且所述第二衰减器将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衰减了大约—28dB。
CN94191090A 1993-02-04 1994-01-31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528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013,625 1993-02-04
US08/013,625 US5722040A (en) 1993-02-04 1993-02-04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requency generation for use with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27A true CN1117327A (zh) 1996-02-21
CN1052836C CN1052836C (zh) 2000-05-24

Family

ID=2176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9109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2836C (zh) 1993-02-04 1994-01-31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5722040A (zh)
EP (3) EP1443659B1 (zh)
JP (2) JPH08506943A (zh)
CN (1) CN1052836C (zh)
AT (2) ATE311695T1 (zh)
AU (1) AU6099394A (zh)
CA (1) CA2154756C (zh)
DE (2) DE69435176D1 (zh)
SG (1) SG48105A1 (zh)
WO (1) WO199401875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382A (zh) * 2009-12-18 2010-07-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实现频率微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6090A (zh) * 2018-10-29 2019-02-15 王秉玉 一种穿透声码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985A (en) * 1994-11-30 1997-07-15 Rockwell Semiconductor Systems, Inc. Universal radio architecture for low-tier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87029A (en) * 1996-08-08 1999-11-16 Fujitsu Limited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US5937341A (en) * 1996-09-13 1999-08-10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implified high frequency tuner and tuning method
US6144853A (en) * 1997-04-17 2000-11-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y
US6502138B2 (en) * 1998-09-25 2002-12-31 Intel Corporation Modem with code execution adapted to symbol rate
US6490628B2 (en) * 1998-09-25 2002-12-03 Intel Corporation Modem using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and a signal based command set
US6711205B1 (en) 1998-09-25 2004-03-23 Intel Corporation Tone detector for use in a modem
US6625208B2 (en) 1998-09-25 2003-09-23 Intel Corporation Modem using batch processing of signal samples
US6661848B1 (en) * 1998-09-25 2003-12-09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audio and modem device
US6711206B1 (en) 1998-09-25 2004-03-23 Intel Corporation Modem using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and separate transmit and receive sequencers
US6374312B1 (en) * 1998-09-25 2002-04-16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edicating a host processor to runn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modem programs and dedicating a DSP to running another one of the modem programs
EP1145430B1 (en) * 1998-11-12 2004-09-15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tuner architecture
US6408340B1 (en) * 2000-08-07 2002-06-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electrical components
US6990154B1 (en) * 2000-11-03 2006-01-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ing an IF synthesizer to provide raster component of frequency channel spacing
TW486206U (en) * 2001-01-12 2002-05-01 Chaw Khong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extension handset of cordless phone
US6795877B2 (en) * 2001-11-29 2004-09-21 Intel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serial bus to couple baseband and application processors
CN100340068C (zh) 2002-04-22 2007-09-26 Ipr许可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方法及具有无线前端部件的收发机
US20040131127A1 (en) * 2002-08-27 2004-07-08 Zivi Nadiri Rfic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its use
JP3790734B2 (ja) * 2002-10-04 2006-06-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装置、高周波増幅方法
US6930627B1 (en) * 2004-02-23 2005-08-16 Michael C. Hopkins Radio-frequency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US7079058B2 (en) * 2004-05-18 2006-07-18 Broadcom Corporation Powering down of DAC and ADC for receive/transmit modes of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US7272375B2 (en) 2004-06-30 2007-09-18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Integrated low-IF terrestrial audio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WO2006102922A1 (en) * 2005-03-30 2006-10-05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transmission bursts
US20070191007A1 (en) * 2006-02-14 2007-08-16 Claude Hayek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rocessor that handles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7577779B2 (en) * 2006-02-14 2009-08-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FIC master
JP4571171B2 (ja) * 2007-08-06 2010-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像機
TWI385936B (zh) * 2007-11-21 2013-02-11 Airoha Tech Corp Wireless transceiver chip and its correction method
US8493300B2 (en) * 2008-03-11 2013-07-23 Atmel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ique for inter-chip communication
US8581810B2 (en) * 2008-03-11 2013-11-12 Atm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lf-calibrating controller
US8378957B2 (en) * 2008-04-28 2013-02-19 Atm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triode region detection
US8314572B2 (en) * 2008-06-24 2012-11-20 Atm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for enhancing efficiency of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havin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by using a self-calibrating controller
US8441199B2 (en) * 2009-03-23 2013-05-14 Atm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tellig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r havin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CN112087797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南京芯奇点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方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32077A (zh) * 2019-08-05 2021-0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和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RU2755995C1 (ru) * 2021-04-21 2021-09-2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Лаборатория радио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гектометрового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с гибридным комбайнеро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3932A (en) * 1971-09-13 1977-05-17 Alfred Cohen Reactor for analysis of polluted liquids
US4520474A (en) * 1983-12-05 1985-05-28 Motorola, Inc. Duplex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with modulation cancellation
JPS6143025A (ja) * 1984-08-07 1986-03-01 Nec Corp 無線通信方式
US4903257A (en) * 1987-05-27 1990-02-20 Fujitsu Limited Digital two-way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ingle frequency
US4785450B1 (en) * 1987-08-06 1999-10-12 Interdigital Tech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frequency agility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148471A (en) * 1989-11-20 1992-09-15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voice recognition and movable element control interface
GB2249918A (en) * 1990-11-14 1992-05-20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Channel scanning in tdd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DE4036418A1 (de) * 1990-11-15 1992-05-21 Grundig Emv Funkgeraet fuer ein fdm-tdm-funkuebertragungssystem
DE69225259T2 (de) * 1991-02-22 1998-08-20 Sony Corp Zeitduplex-Sender-Empfänger
US5303191A (en) * 1992-01-23 1994-04-12 Motorola, Inc. Memory with compensation for voltage, temperature, and processing varia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382A (zh) * 2009-12-18 2010-07-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实现频率微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71382B (zh) * 2009-12-18 2012-09-1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实现频率微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6090A (zh) * 2018-10-29 2019-02-15 王秉玉 一种穿透声码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81206A (ja) 2006-03-23
ATE418185T1 (de) 2009-01-15
CN1052836C (zh) 2000-05-24
EP1443660A2 (en) 2004-08-04
DE69434563T2 (de) 2006-08-17
EP0683938A1 (en) 1995-11-29
SG48105A1 (en) 1998-04-17
EP1443659B1 (en) 2008-12-17
CA2154756C (en) 2005-06-21
ATE311695T1 (de) 2005-12-15
DE69435176D1 (de) 2009-01-29
JPH08506943A (ja) 1996-07-23
DE69434563D1 (de) 2006-01-05
JP4124784B2 (ja) 2008-07-23
EP1443659A3 (en) 2004-12-15
AU6099394A (en) 1994-08-29
US5722040A (en) 1998-02-24
EP0683938A4 (en) 1999-01-07
CA2154756A1 (en) 1994-08-18
EP0683938B1 (en) 2005-11-30
EP1443660A3 (en) 2004-12-15
EP1443659A2 (en) 2004-08-04
WO1994018758A1 (en) 1994-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6C (zh) 用于数字无绳电话的频率发生方法和设备
CN1097353C (zh) 用于蜂窝手机的卫星通信适配器
CN1149711C (zh) 自适应阵列装置
TWI445342B (zh) 用於通信網路中處理信號的方法和系統
CN1160872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提供接收信号干扰的正确估计值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435C (zh) 包括蜂窝频率选择的便携式无线电话基站及其操作方法
CN1335734A (zh) 增益控制放大电路和具有该增益控制放大电路的终端设备
CN1764084A (zh) 移动终端设备和天线开关
CN1123146C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113458C (zh) 对具有δ-∑调制d/a转换器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
CN1248422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方便快速寻呼信道解调的系统和方法
CN1179597C (zh) 无线基站
CN101132493A (zh) 集成调谐器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496014A (zh) 接收装置与增益控制方法
EP1689086A3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operated by software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220564A (zh) 双模式无线通信装置及其供电装置和射频信号放大装置
CN1642027A (zh) 400m 公共频段数字对讲机及其实现通讯的方法
CN1086873C (zh) 合成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186913C (zh) 频率误差测量装置和无线电设备
CN204859167U (zh) 一种便携式短波通信电台
KR100585741B1 (ko) 멀티미디어 휴대단말기
CN1523911A (zh) 提示无线信号发射功率的手机
CN1236629C (zh) 具有gps能力的块通信收发机
CN1890904B (zh) 用于便携通信设备的信号发生功率管理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976513A (zh) 多模通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PACIFIC COMMUNICATION SCIENCES, INC. TO: LUOKEHUIER SEMICONDUCTOR SYSTEMS, INC.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Locke Weir Semiconductor Systems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Pacific Communications Science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SHINGTON SUB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NEXANT SYSTEMS, INC.

Effective date: 201303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ALPHA INDUST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WASHINGTON SUB CO., LTD.

Owner name: CONEXANT SYSTEM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LPHA INDUSTR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Alfa industri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Alfa industri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Washington SUB Limited by Shar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27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Washington SUB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Conexant Systems, Inc.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assachusetts, USA

Patentee after: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SKYWORKS SOLUTIONS, In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5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