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1137A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1137A
CN111731137A CN202010770343.1A CN202010770343A CN111731137A CN 111731137 A CN111731137 A CN 111731137A CN 202010770343 A CN202010770343 A CN 202010770343A CN 111731137 A CN111731137 A CN 111731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ocking
base
shell
ai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03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uangx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uangx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uangx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uangx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03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桩体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内壁开设有吸气腔,吸气腔腔内设置有散热装置,底座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装置,外围保护装置包括八组相邻的缓冲弧块,八组缓冲弧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的保护球。通过设置外围保护装置,实现了能够对正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减缓车辆撞击的能力,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效果,提高壳体和底座在户外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抽气泵不断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壳体腔内,实现对壳体腔内不断的进行散热和排热的效果,提高了夏季时,室外的壳体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新能源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一般设置在户外,放置新能源汽车的定点进行充电,但是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弊端,其一,室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由于长期裸露在太阳下,夏季时,无法能够进行良好的散热,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电器元件工作环境较差,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影响其使用,其次,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无法对不慎驾驶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保护和缓冲效果,极易可能造成撞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而出现损坏的问题,不能够减缓撞击车辆的撞击力。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实现了能够对正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减缓车辆撞击的能力,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效果,提高壳体和底座在户外的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弊端,其一,室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由于长期裸露在太阳下,夏季时,无法能够进行良好的散热,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电器元件工作环境较差,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影响其使用,其次,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无法对不慎驾驶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保护和缓冲效果,极易可能造成撞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而出现损坏的问题,不能够减缓撞击车辆的撞击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实现了能够对正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减缓车辆撞击的能力,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效果,提高壳体和底座在户外的安全性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桩体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设置在底座顶部,底座为圆柱体且底座顶部开设有矩形的放置槽,壳体底部设置在底座顶部的放置槽内,底座内壁开设有吸气腔,吸气腔腔内顶部开设有贯穿底座顶部壁面的出气孔,壳体底部开设有出气孔位置上下对应的进气孔,吸气腔腔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抽气泵、除湿管和出气管,抽气泵固定安装在吸气腔腔内的右侧,抽气泵右侧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底座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过滤管,过滤管右侧壁面开设有进风孔,吸气管贯穿底座右侧壁面且吸气管右端与过滤管相互连通,除湿管固定安装在抽气泵的左侧,抽气泵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除湿管右侧外壁底部,且抽气泵左侧的输出端位于生石灰网层的下方,出气管固定安装在吸气腔腔内顶部,且出气孔均位于出气管的腔内,出气管与除湿管之间通过竖直的管道相互连接且连通,底座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装置,外围保护装置包括八组相邻的缓冲弧块,且缓冲弧块为弧形,两个位于壳体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壳体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呈弯曲形状且均与底座外壁固定连接,八组缓冲弧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的保护球,两个位于壳体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之间设置有T形的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锁紧桩、转动杆和锁紧压板,锁紧桩为T形,锁紧桩后端固定安装在前侧壁面和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壁面之间,锁紧桩前端壁面开设有两个呈梯形状态的锁紧槽,且两个锁紧槽靠近的一侧为宽度较窄的一侧,两个锁紧槽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翻转仓,转动杆和锁紧压板的数量均为四个,且每个转动杆和锁紧压板均为单独的一组,四组转动杆和锁紧压板均设置在对应的翻转仓内,且每个锁紧槽内两侧的两组转动杆和锁紧压板均相互对称,锁紧压板靠近的一端为向外弯曲倾斜的斜面,锁紧压板远离的一端为倾斜朝向翻转仓腔内的弯形,每组锁紧压板通过转动杆均竖直活动安装在翻转仓的上下两侧壁面内,转动杆的上下两端通过活动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的外壁均固定安装在翻转仓腔内的上下两侧壁面上。
优选的,八组所述缓冲弧块横截面一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缓冲弧块横截面另一侧壁面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腔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杆,导向杆上开设有与限位杆相互套接有通孔,相邻一个缓冲弧块上的导向杆通过通孔可以在限位杆上滑动,限位杆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被压缩在导向杆与导向槽靠近底座的一侧内壁之间。
优选的,八组所述缓冲弧块的内壁均与底座外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杆和保护弹簧,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缓冲弧块内壁与底座外壁之间,保护弹簧套接在伸缩杆外壁上。
优选的,八组所述缓冲弧块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球槽,保护球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杆,转动杆的上下两端再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球槽腔内,且保护球的一侧外壁位于球槽腔外。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的放置槽内且放置槽四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除湿管腔内从下往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生石灰网层和活性炭网层,过滤管腔内固定安装有空气滤网。
优选的,四组所述锁紧压板靠近对应一个翻转仓腔内的一侧壁面与翻转仓腔内内壁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杆和滑动球,伸缩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翻转仓腔内壁面上,滑动球固定安装在伸缩杆另一端壁面上,伸缩杆外壁套接有压紧弹簧,锁紧压板靠近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球相互卡合的滑动槽,滑动球卡合在压紧装置内且能够滑动,四个锁紧压板靠近的一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板A。
优选的,四个所述锁紧压板的远离的一端外壁均设置有五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限位压板、限位滑板、压力弹簧和橡胶垫板B,限位滑板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靠近锁紧压板的一侧壁面上,锁紧压板远离的一端外壁开设有与五组限位滑板相互卡合的压缩仓,且五个限位滑板呈竖直状态分布,限位滑板卡合在压缩仓内,且限位压板从压缩仓腔内伸出,压力弹簧设置在压缩仓的腔内,且压力弹簧固定安装在压缩仓内壁与限位滑板内壁之间,橡胶垫板B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的外侧壁面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外围保护装置,实现了能够对正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减缓车辆撞击的能力,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效果,提高壳体和底座在户外的安全性。
2、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伸缩杆和保护弹簧,不仅实现了增加了缓冲弧块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缓冲弧块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能力,而且还实现了进一步增加缓冲弧块对正面撞击车辆的缓冲效果。
3、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保护球,实现了能够对侧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改变撞击方向的效果,通过改变车辆撞击的方向,从而实现对壳体和底座的保护,保护球不仅起到了配合和缓冲弧块使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车辆起到一个缓冲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抽气泵不断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壳体腔内,实现对壳体腔内不断的进行散热和排热的效果,提高了夏季时,室外的壳体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
5、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活性炭网层、生石灰网层和空气滤网,实现将抽气泵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灰尘和除湿的效果,减少抽吸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壳体腔内电器元件的损害,提高对壳体的保护能力和效果。
6、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过滤管,实现了能够方便从底座外壁对过滤管进行拆卸,从而实现了能够方便对空气滤网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抽气泵正常工作对壳体进行散热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7、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紧固机构,车轮进入到锁紧槽内对伸出的锁紧压板外壁进行挤压接触,随着的车轮再往锁紧槽内进入,车轮前端被锁紧槽进行限位,锁紧压板通过转动杆转动,锁紧压板远离的一端从翻转仓腔内转动出来,锁紧压板远离的一端对车轮再次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得停下充电的车轮被限位和固定住。
8、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压紧装置,限位压板通过压力弹簧的作用,使得在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时,能够形成一个逐渐对车轮锁紧和限位的过程,避免车轮在运动过程中,对锁紧压板的造成的硬性接触而产生伤害和损坏的问题,限位压板和压力弹簧同样起到了减缓和保护的效果,通过对停下充电车辆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最佳的充电位置,并且锁紧桩能够直接起对的保护效果,对车辆进行了降速,再配合压紧装置对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从而提高了对的保护效果。
9、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橡胶垫板B和橡胶垫板A,橡胶垫板B与橡胶垫板A分别与车轮外壁的接触接触,不会造成车轮毂外壁造成硬性的划伤和伤害,具有对车轮的外壁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缓冲弧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D处放大图。
图中:1、桩体;11、壳体;12、底座;13、密封圈;14、进气孔;2、吸气腔;21、出气孔;3、散热装置;31、抽气泵;32、除湿管;33、活性炭网层;34、生石灰网层;35、出气管;36、过滤管;37、空气滤网;38、进风孔;39、吸气管;4、外围保护装置;41、缓冲弧块;42、导向杆;43、导向槽;44、限位杆;45、缓冲弹簧;46、伸缩杆;47、保护弹簧;5、保护球;51、转动杆;52、球槽;6、紧固机构;61、锁紧桩;62、锁紧槽;63、翻转仓;64、转动杆;65、锁紧压板;66、伸缩杆;67、压紧弹簧;68、滑动球;69、橡胶垫板A;7、压紧装置;71、限位压板;72、限位滑板;73、压力弹簧;74、压缩仓;75、橡胶垫板B;8、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1,桩体1包括壳体11和底座12,壳体11设置在底座12顶部,底座12为圆柱体且底座12顶部开设有矩形的放置槽,壳体1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2顶部的放置槽内且放置槽四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3,底座12内壁开设有吸气腔2,吸气腔2腔内顶部开设有贯穿底座12顶部壁面的出气孔21,壳体1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21位置上下对应的进气孔14,吸气腔2腔内设置有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包括抽气泵31、除湿管32和出气管35,抽气泵31固定安装在吸气腔2腔内的右侧,抽气泵31右侧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39,底座12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过滤管36,过滤管36腔内固定安装有空气滤网37,过滤管36右侧壁面开设有进风孔38,吸气管39贯穿底座12右侧壁面且吸气管39右端与过滤管36相互连通,除湿管32固定安装在抽气泵31的左侧,除湿管32腔内从下往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生石灰网层34和活性炭网层33,抽气泵31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除湿管32右侧外壁底部,且抽气泵31左侧的输出端位于生石灰网层34的下方,出气管35固定安装在吸气腔2腔内顶部,且出气孔21均位于出气管35的腔内,出气管35与除湿管32之间通过竖直的管道相互连接且连通,底座12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装置4,外围保护装置4包括八组相邻的缓冲弧块41,且缓冲弧块41为弧形,两个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41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呈弯曲形状且均与底座12外壁固定连接,八组缓冲弧块41的具体形状如图1所示,缓冲弧块41横截面一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导向杆42,缓冲弧块41横截面另一侧壁面开设有导向槽43,导向槽43腔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4,导向杆42上开设有与限位杆44相互套接有通孔,相邻一个缓冲弧块41上的导向杆42通过通孔可以在限位杆44上滑动,限位杆44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45,且缓冲弹簧45被压缩在导向杆42与导向槽43靠近底座12的一侧内壁之间,八组缓冲弧块41的内壁均与底座12外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伸缩杆46固定安装在缓冲弧块41内壁与底座12外壁之间,保护弹簧47套接在伸缩杆46外壁上,八个缓冲弧块41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的保护球5,八个缓冲弧块41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球槽52,保护球5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杆51,转动杆51的上下两端再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球槽52腔内,且保护球5的一侧外壁位于球槽52腔外。
两个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41之间设置有T形的紧固机构6,紧固机构6包括锁紧桩61、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锁紧桩61为T形,锁紧桩61后端固定安装在12前侧壁面和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41壁面之间,锁紧桩61前端壁面开设有两个呈梯形状态的锁紧槽62,且两个锁紧槽62靠近11的一侧为宽度较窄的一侧,两个锁紧槽62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翻转仓63,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的数量均为四个,且每个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为单独的一组,四组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设置在对应的翻转仓63内,且每个锁紧槽62内两侧的两组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相互对称,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端为向外弯曲倾斜的斜面,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为倾斜朝向翻转仓63腔内的弯形,每组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均竖直活动安装在翻转仓63的上下两侧壁面内,转动杆64的上下两端通过活动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的外壁均固定安装在翻转仓63腔内的上下两侧壁面上,四组所述锁紧压板65靠近对应一个翻转仓63腔内的一侧壁面与翻转仓63腔内内壁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杆66和滑动球68,伸缩杆66一端固定安装在翻转仓63腔内壁面上,滑动球68固定安装在伸缩杆66另一端壁面上,伸缩杆66外壁套接有压紧弹簧67,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球68相互卡合的滑动槽8,滑动球68卡合在压紧装置7内且能够滑动,四个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板A69,四个锁紧压板65的远离11的一端外壁均设置有五组压紧装置7,压紧装置7包括限位压板71、限位滑板72、压力弹簧73和橡胶垫板B75,限位滑板72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71靠近锁紧压板65的一侧壁面上,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与五组限位滑板72相互卡合的压缩仓74,且五个限位滑板72呈竖直状态分布,限位滑板72卡合在压缩仓74内,且限位压板71从压缩仓74腔内伸出,压力弹簧73设置在压缩仓74的腔内,且压力弹簧73固定安装在压缩仓74内壁与限位滑板72内壁之间,橡胶垫板B75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71的外侧壁面上,锁紧槽62的具体形状如图6所示,锁紧压板65的具体形状如图7所示。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密封圈13,密封圈13可以起到对壳体11进行防水的效果,通过设置散热装置3,壳体11工作时,通过设置散热装置3,可以对壳体11起到散热排热的效果,开启抽气泵31的开关,抽气泵31工作,通过吸气管39从底座12外侧抽吸空间,开启从进风孔38进入到过滤管36内,空气滤网37可以对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将抽气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的灰尘和脏污被抽吸进去,同时,过滤管3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2外壁上,可以实现方便对过滤管36和空气滤网37进行拆卸和更换,抽气的空气通过抽气泵31的输出端输送到除湿管32腔内,空气再通过生石灰网层34和活性炭网层33进行除湿,避免潮湿的空气被输送到壳体11腔内,经过过滤和除湿的空气最后再通过出气管35进入到出气孔21内,然后再从出气孔21输送到进气孔14内,从而实现进入到壳体11腔内,经过过滤和除湿对壳体11腔内的电器元件进行吹风散热,提高壳体11的工作的效率和散热的效率,并且增加了对壳体11的保护,通过设置外围保护装置4,相邻两个缓冲弧块41之间活动安装,当缓冲弧块41外壁受到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缓冲弧块41被撞击往靠近底座12的一侧运动,导向杆42也被撞击产生的力带动,将限位杆44压缩,限位杆44对被撞击的缓冲弧块41具有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相邻两个缓冲弧块41之间的连接效果,不仅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当缓冲弧块41外壁受到车辆正面撞击时,同时也将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进行撞击,保护弹簧47起到了进一步增加对缓冲弧块41的保护和缓冲能力的效果,减缓车辆的撞击力,使得缓冲弧块41能够更好对壳体11和底座12起到更好的保护能力,避免车辆直接冲撞到壳体11和底座12,造成壳体11和底座12的损坏,通过设置保护球5,保护球5的材质为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和缓冲的效果,当车辆偏移的撞上缓冲弧块41外壁上时,车辆撞击保护球5时,保护球5能够直接起到减缓撞击力的效果,同时保护球5是通过转动杆51活动安装在球槽52腔内,因此保护球5可以灵活的转动,当车辆偏移碰撞到保护球5上时,车辆可以凭借保护球5的转动效果,从而改变车辆撞击的方向,最终将车辆引导至缓冲弧块41的外侧,从而实现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目的,同时保护球5和外围保护装置4之间相互配合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
因此通过设置散热装置3,抽气泵31不断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壳体11腔内,实现对壳体11腔内不断的进行散热和排热的效果,提高了夏季时,室外的壳体11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通过设置活性炭网层33、生石灰网层34和空气滤网37,实现将抽气泵31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灰尘和除湿的效果,减少抽吸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壳体11腔内电器元件的损害,提高对壳体11的保护能力和效果,通过设置过滤管36,实现了能够方便从底座12外壁对过滤管36进行拆卸,从而实现了能够方便对空气滤网37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抽气泵31正常工作对壳体11进行散热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外围保护装置4,实现了能够对正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减缓车辆撞击的能力,实现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效果,提高壳体11和底座12在户外的安全性,通过设置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不仅实现了增加了缓冲弧块41与底座1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缓冲弧块41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能力,而且还实现了进一步增加缓冲弧块41对正面撞击车辆的缓冲效果,通过设置保护球5,实现了能够对侧面撞击而来的车辆进行改变撞击方向的效果,通过改变车辆撞击的方向,从而实现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保护球5不仅起到了配合和缓冲弧块41使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车辆起到一个缓冲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通过设置紧固机构6,当车辆进行充电靠近11时,使用者可以将选择将车辆停置与锁紧桩61竖直对其的状态,将车轮的停放于锁紧槽62内进行限位和卡紧,当两个车轮进入到锁紧槽62内时,锁紧槽62为梯形,方便车轮的初始进入,正常状态下,锁紧压板65在伸缩杆66和压紧弹簧67的作用下,使得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伸出,伸缩杆66可以通过滑动球68在橡胶垫板A69内滑动,从而对锁紧压板65改变方向,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可以进行转动,当车轮缓慢进入到锁紧槽62内时,车轮首先对伸出的锁紧压板65斜面进行挤压,使得伸出的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转动,车轮与锁紧压板65外壁的橡胶垫板A69接触,当伸出的锁紧压板65被挤压在翻转仓63内时,压紧弹簧67和伸缩杆66被压缩,滑动球68在滑动槽8内进行运动,此时,随着的车轮再往锁紧槽62内进入,车轮前端被锁紧槽62进行限位,此时,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转动出来,锁紧压板65远离的一端对车轮再次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得停下充电的车轮被限位和固定住,通过设置压紧装置7,当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转动出来时,限位压板71与车轮进行挤压接触,压力弹簧73被压缩,通过设置五组压紧装置7,实现了能够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并且橡胶垫板B75与车轮外壁的接触接触,不会造成车轮毂外壁造成硬性的划伤和伤害,限位压板71通过压力弹簧73的作用,使得在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时,能够形成一个逐渐对车轮锁紧和限位的过程,避免车轮在运动过程中,对锁紧压板65的造成的硬性接触而产生伤害和损坏的问题,限位压板71和压力弹簧73同样起到了减缓和保护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停下充电车辆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最佳的充电位置,并且锁紧桩61能够直接起对11的保护效果,对车辆进行了降速,再配合压紧装置7对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从而提高了对11的保护效果。
因此通过设置紧固机构6,车轮进入到锁紧槽62内对伸出的锁紧压板65外壁进行挤压接触,随着的车轮再往锁紧槽62内进入,车轮前端被锁紧槽62进行限位,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转动,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转动出来,锁紧压板65远离的一端对车轮再次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得停下充电的车轮被限位和固定住,通过设置压紧装置7,限位压板71通过压力弹簧73的作用,使得在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时,能够形成一个逐渐对车轮锁紧和限位的过程,避免车轮在运动过程中,对锁紧压板65的造成的硬性接触而产生伤害和损坏的问题,限位压板71和压力弹簧73同样起到了减缓和保护的效果,通过对停下充电车辆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最佳的充电位置,并且锁紧桩61能够直接起对11的保护效果,对车辆进行了降速,再配合压紧装置7对车轮的锁紧和限位,从而提高了对11的保护效果,通过设置橡胶垫板B75和橡胶垫板A69,橡胶垫板B75与橡胶垫板A69分别与车轮外壁的接触接触,不会造成车轮毂外壁造成硬性的划伤和伤害,具有对车轮的外壁的保护效果。
工作步骤:
第一步:通过设置密封圈13,密封圈13可以起到对壳体11进行防水的效果,通过设置散热装置3,壳体11工作时,通过设置散热装置3,可以对壳体11起到散热排热的效果,开启抽气泵31的开关,抽气泵31工作,通过吸气管39从底座12外侧抽吸空间,开启从进风孔38进入到过滤管36内,空气滤网37可以对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将抽气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的灰尘和脏污被抽吸进去,同时,过滤管3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2外壁上,可以实现方便对过滤管36和空气滤网37进行拆卸和更换,抽气的空气通过抽气泵31的输出端输送到除湿管32腔内,空气再通过生石灰网层34和活性炭网层33进行除湿,避免潮湿的空气被输送到壳体11腔内,经过过滤和除湿的空气最后再通过出气管35进入到出气孔21内,然后再从出气孔21输送到进气孔14内,从而实现进入到壳体11腔内,经过过滤和除湿对壳体11腔内的电器元件进行吹风散热,提高壳体11的工作的效率和散热的效率。
第二步:相邻两个缓冲弧块41之间活动安装,当缓冲弧块41外壁受到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缓冲弧块41被撞击往靠近底座12的一侧运动,导向杆42也被撞击产生的力带动,将限位杆44压缩,限位杆44对被撞击的缓冲弧块41具有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相邻两个缓冲弧块41之间的连接效果,不仅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当缓冲弧块41外壁受到车辆正面撞击时,同时也将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进行撞击,保护弹簧47起到了进一步增加对缓冲弧块41的保护和缓冲能力的效果,减缓车辆的撞击力,使得缓冲弧块41能够更好对壳体11和底座12起到更好的保护能力,避免车辆直接冲撞到壳体11和底座12。
第三步:保护球5的材质为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和缓冲的效果,当车辆偏移的撞上缓冲弧块41外壁上时,车辆撞击保护球5时,保护球5能够直接起到减缓撞击力的效果,同时保护球5是通过转动杆51活动安装在球槽52腔内,因此保护球5可以灵活的转动,当车辆偏移碰撞到保护球5上时,车辆可以凭借保护球5的转动效果,从而改变车辆撞击的方向,最终将车辆引导至缓冲弧块41的外侧,从而实现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目的,同时保护球5和外围保护装置4之间相互配合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壳体11和底座12的保护。
第四步:当车辆进行充电靠近11时,使用者可以将选择将车辆停置与锁紧桩61竖直对其的状态,将车轮的停放于锁紧槽62内进行限位和卡紧,当两个车轮进入到锁紧槽62内时,锁紧槽62为梯形,方便车轮的初始进入,正常状态下,锁紧压板65在伸缩杆66和压紧弹簧67的作用下,使得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伸出,伸缩杆66可以通过滑动球68在橡胶垫板A69内滑动,从而对锁紧压板65改变方向,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可以进行转动,当车轮缓慢进入到锁紧槽62内时,车轮首先对伸出的锁紧压板65斜面进行挤压,使得伸出的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转动,车轮与锁紧压板65外壁的橡胶垫板A69接触,当伸出的锁紧压板65被挤压在翻转仓63内时,压紧弹簧67和伸缩杆66被压缩,滑动球68在滑动槽8内进行运动,此时,随着的车轮再往锁紧槽62内进入,车轮前端被锁紧槽62进行限位。
第五步: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转动出来,锁紧压板65远离的一端对车轮再次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得停下充电的车轮被限位和固定住,通过设置压紧装置7,当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从翻转仓63腔内转动出来时,限位压板71与车轮进行挤压接触,压力弹簧73被压缩,通过设置五组压紧装置7,实现了能够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并且橡胶垫板B75与车轮外壁的接触接触,不会造成车轮毂外壁造成硬性的划伤和伤害,限位压板71通过压力弹簧73的作用,使得在对车轮进行限位和固定时,能够形成一个逐渐对车轮锁紧和限位的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壳体(11)和底座(12),壳体(11)设置在底座(12)顶部,底座(12)为圆柱体且底座(12)顶部开设有矩形的放置槽,壳体(11)底部设置在底座(12)顶部的放置槽内,底座(12)内壁开设有吸气腔(2),吸气腔(2)腔内顶部开设有贯穿底座(12)顶部壁面的出气孔(21),壳体(1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21)位置上下对应的进气孔(14),吸气腔(2)腔内设置有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包括抽气泵(31)、除湿管(32)和出气管(35),抽气泵(31)固定安装在吸气腔(2)腔内的右侧,抽气泵(31)右侧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气管(39),底座(12)右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过滤管(36),过滤管(36)右侧壁面开设有进风孔(38),吸气管(39)贯穿底座(12)右侧壁面且吸气管(39)右端与过滤管(36)相互连通,除湿管(32)固定安装在抽气泵(31)的左侧,抽气泵(31)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除湿管(32)右侧外壁底部,且抽气泵(31)左侧的输出端位于生石灰网层(34)的下方,出气管(35)固定安装在吸气腔(2)腔内顶部,且出气孔(21)均位于出气管(35)的腔内,出气管(35)与除湿管(32)之间通过竖直的管道相互连接且连通;
所述底座12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装置(4),外围保护装置(4)包括八组相邻的缓冲弧块(41),且缓冲弧块(41)为弧形,两个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41)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呈弯曲形状且均与底座(12)外壁固定连接,八组缓冲弧块(41)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的保护球(5);
两个所述位于壳体(11)前侧正面的缓冲弧块(41)之间设置有T形的紧固机构(6),紧固机构(6)包括锁紧桩(61)、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锁紧桩(61)为T形,锁紧桩(61)后端固定安装在(12)前侧壁面和前侧正面的两个缓冲弧块(41)壁面之间,锁紧桩(61)前端壁面开设有两个呈梯形状态的锁紧槽(62),且两个锁紧槽(62)靠近(11)的一侧为宽度较窄的一侧,两个锁紧槽(62)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翻转仓(63),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的数量均为四个,且每个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为单独的一组,四组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设置在对应的翻转仓(63)内,且每个锁紧槽(62)内两侧的两组转动杆(64)和锁紧压板(65)均相互对称,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端为向外弯曲倾斜的斜面,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为倾斜朝向翻转仓(63)腔内的弯形,每组锁紧压板(65)通过转动杆(64)均竖直活动安装在翻转仓(63)的上下两侧壁面内,转动杆(64)的上下两端通过活动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的外壁均固定安装在翻转仓(63)腔内的上下两侧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八组所述缓冲弧块(41)横截面一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42),缓冲弧块(41)横截面另一侧壁面开设有导向槽(43),导向槽(43)腔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4),导向杆(42)上开设有与限位杆(44)相互套接有通孔,相邻一个缓冲弧块(41)上的导向杆(42)通过通孔可以在限位杆(44)上滑动,限位杆(44)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45),且缓冲弹簧(45)被压缩在导向杆(42)与导向槽(43)靠近底座(12)的一侧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八组所述缓冲弧块(41)的内壁均与底座(12)外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杆(46)和保护弹簧(47),伸缩杆(46)固定安装在缓冲弧块(41)内壁与底座(12)外壁之间,保护弹簧(47)套接在伸缩杆(46)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八组所述缓冲弧块(41)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球槽(52),保护球(5)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杆(51),转动杆(51)的上下两端再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球槽(52)腔内,且保护球(5)的一侧外壁位于球槽(52)腔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2)顶部的放置槽内且放置槽四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管(32)腔内从下往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生石灰网层(34)和活性炭网层(33),过滤管(36)腔内固定安装有空气滤网(3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锁紧压板(65)靠近对应一个翻转仓(63)腔内的一侧壁面与翻转仓(63)腔内内壁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杆(66)和滑动球(68),伸缩杆(66)一端固定安装在翻转仓(63)腔内壁面上,滑动球(68)固定安装在伸缩杆(66)另一端壁面上,伸缩杆(66)外壁套接有压紧弹簧(67),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球(68)相互卡合的滑动槽(8),滑动球(68)卡合在压紧装置(7)内且能够滑动,四个锁紧压板(65)靠近(11)的一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板A(6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锁紧压板(65)的远离(11)的一端外壁均设置有五组压紧装置(7),压紧装置(7)包括限位压板(71)、限位滑板(72)、压力弹簧(73)和橡胶垫板B(75),限位滑板(72)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71)靠近锁紧压板(65)的一侧壁面上,锁紧压板(65)远离(1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与五组限位滑板(72)相互卡合的压缩仓(74),且五个限位滑板(72)呈竖直状态分布,限位滑板(72)卡合在压缩仓(74)内,且限位压板(71)从压缩仓(74)腔内伸出,压力弹簧(73)设置在压缩仓(74)的腔内,且压力弹簧(73)固定安装在压缩仓(74)内壁与限位滑板(72)内壁之间,橡胶垫板B(75)固定安装在限位压板(71)的外侧壁面上。
CN202010770343.1A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Withdrawn CN111731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0343.1A CN111731137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0343.1A CN111731137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37A true CN111731137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0343.1A Withdrawn CN111731137A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11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858A (zh) * 2020-11-04 2021-01-22 张�杰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7713A1 (de) * 2011-04-20 2012-10-25 SALT AND PEPPER Hold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Laden von 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Straßenfahrzeugen
CN103457322A (zh) * 2013-09-02 2013-12-18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站
US9236637B2 (en) * 2009-08-05 2016-01-12 Lawrence Everett Anderson Electric vehicle solar charging system
CN108973729A (zh) * 2018-07-24 2018-12-11 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防撞型充电桩
CN109017422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安徽卓越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汽车充电装置
CN109050288A (zh) * 2018-07-25 2018-12-21 龙娇 一种新型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CN110877545A (zh) * 2019-12-17 2020-03-13 张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充电桩装置
CN111206804A (zh) * 2020-01-10 2020-05-29 叶庆国 一种智能停车库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6637B2 (en) * 2009-08-05 2016-01-12 Lawrence Everett Anderson Electric vehicle solar charging system
DE102012007713A1 (de) * 2011-04-20 2012-10-25 SALT AND PEPPER Hold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Laden von 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Straßenfahrzeugen
CN103457322A (zh) * 2013-09-02 2013-12-18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站
CN108973729A (zh) * 2018-07-24 2018-12-11 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防撞型充电桩
CN109050288A (zh) * 2018-07-25 2018-12-21 龙娇 一种新型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CN109017422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安徽卓越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汽车充电装置
CN110877545A (zh) * 2019-12-17 2020-03-13 张旦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充电桩装置
CN111206804A (zh) * 2020-01-10 2020-05-29 叶庆国 一种智能停车库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858A (zh) * 2020-11-04 2021-01-22 张�杰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4161A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太阳能发电装置
CN106223244B (zh) 一种吸扫式扫地车的清扫机构
CN111463954A (zh) 一种利用引力的减震降温汽车电机机械设备箱
CN11264431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防误碰充电枪提醒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16479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充电桩
CN11173113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7457636A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地坪磨光机
CN206722500U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用防脱落装置
CN112196358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道路施工防护围栏
CN112003549B (zh) 一种带防冰雹功能的光伏板装置
CN214206069U (zh) 一种矿用无人驾驶卡车的车载电源防护装置
CN212148503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213781063U (zh) 一种具有旋转升高功能的智能人脸识别闸机
CN11515806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户外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CN208780979U (zh) 一种击打除尘投影幕布装置
CN2075884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移动充电桩
CN216573326U (zh) 一种移动式砂石破碎装置
CN214313978U (zh) 一种防湿气渗透的地埋式电气柜
CN206667139U (zh) 一种清扫机专用底盘
CN216131113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离心式消防排烟风机
CN212425192U (zh) 一种大型门座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
CN219828636U (zh) 一种城市照明路灯用防护机构
CN21786375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散热装置
CN215322693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移动式供料装置
CN215890368U (zh) 一种高强度压缩机用防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