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9092B -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9092B
CN111729092B CN202010597816.2A CN202010597816A CN111729092B CN 111729092 B CN111729092 B CN 111729092B CN 202010597816 A CN202010597816 A CN 202010597816A CN 111729092 B CN111729092 B CN 111729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ntrast agent
surfactant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78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9092A (zh
Inventor
黄硕
郭雯雨
董飞宏
张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aow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aow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aow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aow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78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9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9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9092A/zh
Priority to EP21833229.4A priority patent/EP404665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4076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25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9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9092B/zh
Priority to US17/741,764 priority patent/US2022026586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 A61K49/221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targeting agent or modifying agent linked to the acoustically-active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 A61K49/2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emulsions, liposomes
    • A61K49/223Microbubbles, hollow microspheres, free gas bubbles, gas micr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 A61K49/222Echographic preparations; Ultrasound imaging preparations ; Optoacoustic imaging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emulsions, liposomes
    • A61K49/225Microparticles, micro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包括脂质、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其中,表面活性剂由表面活性A剂和表面活性B剂组成,表面活性A剂呈游离态,表面活性B剂呈结合态修饰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表面活性A剂HLB值>8;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1‑1mol,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1‑1mol,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05‑0.5mol。本发明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所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满足体内循环靶向递送的要求,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高浓度靶向递送。

Description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 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含有该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各种癌症的特效药物通常难溶于水、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有研究表明,靶向递送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纳米控释递药体系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肿瘤响应型pH控释系统、载药纳米颗粒等,虽然这些纳米递药系统可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响应释放,但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局部释放量不足、肿瘤响应灵敏度低;尤其是在高流速区域不易实现药物富集递送以及可视化的可控释放等。
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受到了广泛研究,因为其具有能够在高能量超声波作用下微泡破裂发生惯性空化,从而可以负载药物在靶区定点爆破并局部释放药物,进而发挥靶向递送药物的治疗作用。在UTMD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药物富集递送以及可视化的可控释放,已经有现有技术对负载有磁性粒子的微泡超声造影剂进行了研究,然而目前用于UTMD技术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稳定性(空化阈值)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体内循环靶向递送的要求。
因此,研究一种稳定性较为理想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于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癌症的治疗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磁性微泡造影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含有该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
本发明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所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满足体内循环靶向递送的要求,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高浓度靶向递送。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向磁性超声造影剂中引入特定成分和配比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提高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空化阈值。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特定地选用泊洛沙姆和柠檬酸钠相配合,能够在改变磁性微泡的表面张力的同时填补微泡表面的孔洞,从而进一步提高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空化阈值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该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包括脂质、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由表面活性A剂和表面活性B剂组成,所述表面活性A剂呈游离态,所述表面活性B剂呈结合态修饰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HLB值>8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B剂为柠檬酸基化合物;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所述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1-1mol,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1-1mol,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05-0.5mol。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HLB值>1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更优选为HLB值为20-3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HLB值通过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参照江朝学等,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合成橡胶工业,1991,14(6):399-401。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表面活性A剂选自泊洛沙姆、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和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泊洛沙姆。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B剂为柠檬酸盐和/或柠檬酸酯。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泊洛沙姆,且所述表面活性B剂为柠檬酸盐。
本发明的上述脂质、表面活性A剂、表面活性B剂和磁性纳米颗粒的配比即能够实现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优选地,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所述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2-0.6mol,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2-0.5mol,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1-0.3mol;更优选地,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所述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3-0.5mol,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3-0.4mol,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18-0.25mol。
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摩尔比为1:(0.6-2.5),更优选为1:(1.2-1.8)。所述1:(1.2-1.8)仅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限可以达到所述表面活性B剂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饱和量,同样地,摩尔比中1:(0.6-2.5)的上限1:2.5也仅为示意,在不同情况下,当饱和量低于2.5时或高于2.5时,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0.6-饱和量)范围内取值。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能够作为药物递送剂,但是基于生产、运输等的需要,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中可以不包括药物。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超声造影剂组合物还包括药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脂质、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的重量之和,所述药物的含量为1-2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脂质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用于超声造影剂的脂类。优选地,所述脂质为磷脂。为了与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中的其他成分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优选地,所述脂质选自聚山梨醇酯类化合物和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脂质优选为两种及多种物质的组合。根据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脂质由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和聚山梨醇酯80以1:(0.5-2)(更优选为1:(0.8-1.2))的摩尔比组合而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选用本领域用于磁性超声造影剂常用的磁性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为3-20nm,优选为7-10nm。
在本发明中,术语“粒径”指的是单个颗粒的几何学球形直径而并非平均值,当为范围时,指同一物料中的该种颗粒的粒径均落在该范围内;同时本发明允许一定的误差,即当占总数量不到5%的颗粒粒径不在要求的范围内时也视为满足要求。本发明中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通过透射电镜测量,微泡的粒径通过光学显微镜测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可以为各种实际治疗所需要的药物。例如,所述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阿霉素、博来霉素等。本领域能够用于超声造影剂中的药物均可以用于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本发明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他本领域的常规助剂,只要不会对其他组分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进行选择,这些其他助剂的含量可以参照本领域的常规含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该磁性超声造影剂中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超声造影剂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微泡。
在这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气体微泡的粒径为0.3-5μm,更优选为0.8-3μm。
优选地,所述气体微泡中的气体为惰性气体,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的用于微泡超声波造影剂的气体,例如选自全氟丙烷、全氟丁烷和六氟化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气体微泡的外壳即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超声造影剂中不含有气体微泡。通常本领域将这种状态下的超声造影剂称为超声造影剂成膜剂,该超声造影剂成膜剂通过被施加一定的机械力,例如超声空化,可以得到能够临床使用的含有大量气体微泡的超声造影剂。
在本发明中,术语“超声造影剂”也包括超声造影剂成膜剂。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超声造影剂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所述连续相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用来制备超声造影剂的连续相,例如磷酸盐(PBS)缓冲溶液;所述分散相中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可以为气体微泡(即形成超声造影剂)或者脂质液滴(即形成超声造影剂成膜溶液)。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方法,所用原料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脂质和表面活性A剂进行第一接触;
(2)将药物与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向所述混合所得物料中通入气体,进行超声空化形成第一微泡混悬液;
(3)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进行负载正电荷化处理,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4)将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第二微泡混悬液进行第二接触。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中,所用到的原料的具体选择和配比均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中的限定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接触使得所述脂质和表面活性A剂的混合更加充分,从而使得步骤(2)所得的第一微泡混悬液的微泡的核壳结构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10-130℃,时间为8-16min。
在步骤(2)中,优选地,所述混合在30-50℃的温度下进行。例如,可以将步骤(1)所得物料先降温至该温度范围在与所述药物进行所述混合。
在步骤(2)中,优选地,所述超声空化的条件包括:超声功率为8-12kW,时间为1-8min;更优选地,所述超声空化的条件包括:超声功率为9-11kW,时间为2-4min。
在步骤(3)中,优选地,在进行所述负载正电荷化处理之前,先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进行静置和离心分离,以除去上层粒径较大的微泡,优选使得离心分离后的第一微泡混悬液中微泡的粒径为0.3-5μm,更优选为0.8-3μm。
在步骤(3)中,优选地,所述负载正电荷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与阳离子试剂水溶液进行接触。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试剂水溶液与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的体积比为(0.8-1.2):1。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试剂水溶液中的阳离子的浓度为0.5-2mg/L。
所述将第一微泡混悬液与阳离子试剂水溶液进行接触的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地,采用超声振荡的方式进行,超声功率为170-420W,时间为20-40min。通过该接触,使得阳离子试剂所携带的正电荷吸附于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中微泡的表面。
在步骤(3)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与阳离子试剂接触后的物料静置分层,取上层物料并用缓冲溶液进行洗涤,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所述静置分层后所得上层物料为含有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的油性溶液,下层物料为水性溶液。取上层溶液之后用缓冲溶液进行洗涤2-5次以除去过量的阳离子试剂。所述缓冲溶液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酸碱缓冲溶液,例如可以为磷酸盐(PBS)缓冲溶液。
在步骤(4)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的条件包括:对物料进行超声振荡,超声功率为170-420W,时间为15-50min;更优选地,所述超声功率为250-350W,所述时间为20-40min。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制备获得。优选地,所述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水溶液的混合物料进行超声振荡,超声功率为170-420W,时间为8-30min,然后分离出固体磁性纳米颗粒;重复2-5次;得到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
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用量使得重量比满足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中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商购获得,也可以制备得到。当通过制备得到时,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铁前驱物与溶剂的混合物料在无氧无水条件下进行热分解反应,得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然后将所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进行磁吸提纯。
更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乙酰丙酮铁与三甘醇以(2.5-3.5):1的摩尔比得到的混合物料在无氧无水条件下进行热分解反应,该热分解反应的温度为270-290℃,时间为0.8-1.2h,得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然后将所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进行磁吸提纯。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得到的微泡超声造影剂能够通过外加磁场的控制而实现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富集和响应释放,同时能够保证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在局部高流速状态下保持稳定,并且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的性能可控;因此本发明使得在局部高流速状态下稳定可靠的靶向药物递送成为可能。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得超声造影剂S1的光学显微镜电镜图;
图2(a)是对比例4所得的微泡超声造影剂D4的富集灰度的超声图像;
图2(b)是实施例1所得的微泡超声造影剂S1的富集灰度的超声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所用的物料均为商购的分析纯。
以下制备例用于制备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以下制备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制备例1
(a)将三甘醇、乙酰丙酮铁按照摩尔比例3:1混合。在高温280℃加热1h,得到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径为7-10nm;
(b)将所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进行磁吸提纯;
(c)将步骤(b)所得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B剂水溶液(柠檬酸钠溶液)以摩尔比1:1.5混合,在300kW的超声条件下振荡15min,重复3次;
得到表面修饰有柠檬酸钠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
制备例2
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柠檬酸钠的用量,使得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B剂的摩尔比为1:1.8。
制备例3
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柠檬酸钠的用量,使得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B剂的摩尔比为1:1.2。
制备例4
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柠檬酸钠的用量,使得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B剂的摩尔比为1:0.5。
对比制备例1
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柠檬酸钠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泊洛沙姆,得到表面修饰有泊洛沙姆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脂质)、聚山梨醇酯80(脂质)以及泊洛沙姆F68(德国BASF,P21489-25G,表面活性A剂,HLB值=29)按照1:1:1.5的摩尔比混合均匀,取10mL置于120℃灭菌锅中高温高压12min,之后连续搅拌冷却至40度;
(2)将步骤(1)所得物料与紫杉醇(化疗药物)以100:5的重量比混合;采用超声空化法,在室温下向所述混合所得物料中通入全氟化碳气体,在10kW的功率下超声空化3min,冷却至室温,形成第一微泡混悬液;
(3)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静置12h后离心除去上层粒径较大的微泡,通过光镜测量微泡的粒径分布在0.8-3μm的范围内;然后向其中缓慢加入10mL聚乙烯亚胺溶液(浓度为1mg/L),在300kW下超声振荡,吸附3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除去过量的聚电解质,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4)向所述第二微泡混悬液中缓慢加入10mL制备例1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其中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量与第二微泡混悬液中脂质的摩尔比为0.25:1),在300kW下超声振荡,吸附3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1。
将所得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S1进行光学显微镜观测,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造影剂密布有粒径为1μm左右的微泡,微泡的粒径分布窄且溶液中没有明显的杂质,能够满足超声造影剂的造影需求。
实施例2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脂质)、聚山梨醇酯80(脂质)以及泊洛沙姆F127(西格玛奥德里奇,P2443-250G,表面活性A剂,HLB值=23)按照1:0.8:1.35的摩尔比混合均匀,取10mL置于110℃灭菌锅中高温高压16min,之后连续搅拌冷却至40度;
(2)将步骤(1)所得物料与紫杉醇(化疗药物)以100:8的重量比混合;采用超声空化法,在室温下向所述混合所得物料中通入全氟化碳气体,在10kW的功率下超声空化3min,冷却至室温,形成第一微泡混悬液;
(3)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静置12h后离心除去上层粒径较大的微泡,通过光镜测量微泡的粒径分布在0.8-3μm的范围内;然后向其中缓慢加入10mL聚乙烯亚胺溶液(浓度为1.5mg/L),在250kW下超声振荡,吸附4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除去过量的聚电解质,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4)向所述第二微泡混悬液中缓慢加入10mL制备例2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其中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量与第二微泡混悬液中脂质的摩尔比为0.18:1),在350kW下超声振荡,吸附2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2。
实施例3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脂质)、聚山梨醇酯80(脂质)以及泊洛沙姆F68(德国BASF,P21489-25G,表面活性A剂,HLB值=29)按照1:1.2:1.65的摩尔比混合均匀,取10mL置于130℃灭菌锅中高温高压8min,之后连续搅拌冷却至40度;
(2)将步骤(1)所得物料与紫杉醇(化疗药物)以100:2的重量比混合;采用超声空化法,在室温下向所述混合所得物料中通入全氟化碳气体,在10kW的功率下超声空化3min,冷却至室温,形成第一微泡混悬液;
(3)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静置12h后离心除去上层粒径较大的微泡,通过光镜测量微泡的粒径分布在0.8-3μm的范围内;然后向其中缓慢加入10mL聚乙烯亚胺溶液(浓度为0.8mg/L),在350kW下超声振荡,吸附2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除去过量的聚电解质,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4)向所述第二微泡混悬液中缓慢加入10mL制备例3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水溶液(其中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量与第二微泡混悬液中脂质的摩尔比为0.25:1),在250kW下超声振荡,吸附40min后,置于4℃冰箱中静置分层,弃下层清液;然后将上层液体用PBS缓冲液反复洗涤3次,除去过量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3。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两种脂质的配比,具体地,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和聚山梨醇酯80加入的摩尔比为1:2.5。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4。
实施例5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步骤(4)中所用的制备例1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替换为等量的制备例4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5。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泊洛沙姆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聚(异丁烯-马来酸酐)(西格玛奥德里奇,531278-250G)。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6。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泊洛沙姆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西格玛奥德里奇,419117-250G)。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7。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泊洛沙姆的投加量,具体地,按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80:泊洛沙姆F68=1:1:1.2的摩尔比进行混合。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8。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泊洛沙姆的投加量,具体地,按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80:泊洛沙姆F68=1: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9。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泊洛沙姆的投加量,具体地,按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80:泊洛沙姆F68=1:1:0.8的摩尔比进行混合。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10。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泊洛沙姆的投加量,具体地,按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80:泊洛沙姆F68=1:1:0.6的摩尔比进行混合。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11。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泊洛沙姆的投加量,具体地,按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80:泊洛沙姆F68=1:1:2的摩尔比混合均匀。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12。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泊洛沙姆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泊洛沙姆P123(西格玛奥德里奇,435465-250ML,表面活性A剂,HLB值=9)。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S13。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不加入泊洛沙姆。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D1。
对比例2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实施例1所用的表面活性A剂泊洛沙姆替换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天威泰达,RH30299-100g)。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D2。
对比例3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将制备例1所得的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替换为相同量的对比制备例1所得的表面修饰有泊洛沙姆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
最终得到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D3。
对比例4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不加入柠檬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即不进行步骤(3)和(4),步骤(2)所得的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一微泡混悬液即为最终的微泡超声造影剂,记为D4。
测试例
(1)稳定性测试
超声造影剂在体内的稳定性通过超声造影剂的半衰期来反应,半衰期越长,表明稳定性越高。具体的测试方法包括(以兔子为对象):
在超声实时成像记录下,在注射超声造影剂后,随机选取超声图像内的一段血管区域,并记录该区域内的平均灰度值变化,达到灰度值最大值A的时间点记录t1,灰度值下降为A的50%的时间点记录为t2,则该种微泡的半衰期为|t1-t2|。注:要保证每次注射的超声造影剂浓度和剂量相同。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超声造影剂所测得的半衰期结果分别记于表1中。
(2)机械指数测试
进行体外富集爆破实验,具体测试方法包括:
在一侧放置钕铁硼磁体(5000Gs)的纤维素软管(内径为1mm)中,分别注射相同浓度(106个/mL)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超声造影剂,并在生理流速下(100mL/h)进行磁性微泡的体外富集爆破实验。超声成像/爆破探头采用196阵元、中心频率为12MHz、频带宽度为6MHz的线阵探头,控制超声探头发出超声波的机械指数(控制范围为MI=0.1-2.5,步进为0.1),观察不同机械指数下微泡的爆破情况,并记录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超声造影剂分别对应的爆破率大于90%时(时间小于10s)的(爆破率=|爆破前-爆破后|/爆破前*100%)机械指数,将结果记于表1中。
(3)磁性测试
进行体外富集实验,具体测试方法包括:
在一侧放置钕铁硼磁体(5000Gs)的纤维素软管(内径为1mm)中,分别注射相同浓度(106个/mL)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超声造影剂,并在静止流速下(0mL/h)进行磁性微泡的体外富集爆破实验。超声成像探头采用196阵元、中心频率为12MHz、频带宽度为6MHz的线阵探头,控制超声探头发出超声波的机械指数(控制范围为MI<0.1),观察不同机械指数下磁性微泡的磁性情况。
在15min内,若磁性微泡几乎全部富集在磁铁一侧(超声图像显示磁性微泡在磁铁端的灰度信号大于全部微泡信号的95%),认为磁性正常;
在15min内,若磁性微泡半数以上富集在磁铁一侧(超声图像显示磁性微泡在磁铁端的灰度信号大于全部微泡信号的50%),认为磁性弱;
在15min内,若磁性微泡分布均匀,无吸附效果(超声图像显示磁性微泡在磁铁端的灰度信号均匀分布在纤维素管中),认为无磁性。
(4)以实施例1的磁性微泡超声波造影剂S1和对比例4的超声波造影剂D4为例,经过十次富集爆破试验,对S1和D4的富集灰度进行比较,分别如图2(b)和图2(a)所示。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S1出现了明显的局部富集,而D4并未出现富集。
表1
Figure BDA0002557996240000161
Figure BDA000255799624000017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和超声造影剂能够兼顾更长的半衰期、更高的爆破机械指数并且有很好的磁性,从而使得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满足体内循环靶向递送的要求。
并且从实施例1、8-11可以看出,当乳化剂的量在合适的范围时,乳化剂的含量越高,磁性造影剂半衰期越长且爆破机械指数阈值越高;从实施例12可以看出,当乳化剂含量过高时,磁性造影剂半衰期和爆破机械指数阈值会出现下降。因此本发明的超声造影剂的性能可控,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包括脂质、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由表面活性A剂和表面活性B剂组成,所述表面活性A剂呈游离态,所述表面活性B剂呈结合态修饰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HLB值>8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B剂为柠檬酸基化合物;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所述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1-1mol,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1-1mol,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05-0.5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HLB值>1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HLB值为20-3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表面活性A剂选自泊洛沙姆、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和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表面活性A剂为泊洛沙姆,且所述表面活性B剂为柠檬酸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mol的所述脂质,所述表面活性A剂的含量为0.2-0.6mol,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含量为0.2-0.5mol,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1-0.3mo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表面活性B剂的摩尔比为1:(0.6-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超声造影剂组合物还包括药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脂质、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的重量之和,所述药物的含量为1-2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脂质由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和聚山梨醇酯80以1:(0.5-2)的摩尔比组合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为3-20nm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
11.一种磁性超声造影剂,其特征在于,该磁性超声造影剂中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
12.一种制备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脂质和表面活性A剂进行第一接触;
(2)将药物与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向所述混合所得物料中通入气体,进行超声空化形成第一微泡混悬液;
(3)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进行负载正电荷化处理,得到表面带正电荷的第二微泡混悬液;
(4)将表面修饰有表面活性B剂的磁性纳米颗粒与所述第二微泡混悬液进行第二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10-130℃,时间为8-16min。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所述混合在30-50℃的温度下进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声空化的条件包括:超声功率为8-12kW,时间为1-8min。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所述负载正电荷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将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与阳离子试剂水溶液进行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阳离子试剂水溶液与所述第一微泡混悬液的体积比为(0.8-1.2):1,且所述阳离子试剂水溶液中的阳离子的浓度为0.5-2mg/L。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与阳离子试剂接触后的物料静置分层,取上层物料并用缓冲溶液进行洗涤。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所述第二接触的条件包括:对物料进行超声振荡,超声功率为170-420kW,时间为15-50min。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
CN202010597816.2A 2020-06-28 2020-06-28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729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816.2A CN11172909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1833229.4A EP4046659A4 (en) 2020-06-28 2021-03-30 Magnetic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composition, magnetic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and magnetic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PCT/CN2021/084076 WO2022001253A1 (zh) 2020-06-28 2021-03-30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7/741,764 US20220265869A1 (en) 2020-06-28 2022-05-11 Composition for magnetic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magnetic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magnetic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816.2A CN11172909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9092A CN111729092A (zh) 2020-10-02
CN111729092B true CN111729092B (zh) 2021-09-24

Family

ID=7265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7816.2A Active CN111729092B (zh) 2020-06-28 2020-06-28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5869A1 (zh)
EP (1) EP4046659A4 (zh)
CN (1) CN111729092B (zh)
WO (1) WO2022001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9092B (zh) * 2020-06-28 2021-09-24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8821A (zh) * 2021-08-18 2021-11-05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3730612A (zh) * 2021-09-09 2021-12-03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的磁性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4215B (zh) * 2021-09-09 2023-12-29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纳米滴液的组合物,磁性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68543B (zh) * 2021-09-15 2024-03-22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造影成像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06761A9 (en) * 2003-10-31 2016-07-2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Reconstitutable Microsphere Compositions Useful As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s
WO2005041897A2 (en) * 2003-10-31 2005-05-12 Point Biomedical Corporation Reconstitutable microsphere compositions useful as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s
CN101711870A (zh) * 2009-11-23 2010-05-26 王黛芳 一种复合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3073A (zh) * 2013-05-13 2013-08-14 东南大学 用于将纳米颗粒输入细胞的载体系统及方法
CN104622848A (zh) * 2015-02-13 2015-05-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等离子体活化包膜微气泡
CN110575551B (zh) * 2018-06-08 2020-11-03 北京大学 一种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5285B (zh) * 2018-11-01 2021-12-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载药磁性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29092B (zh) * 2020-06-28 2021-09-24 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1253A1 (zh) 2022-01-06
US20220265869A1 (en) 2022-08-25
EP4046659A4 (en) 2023-06-28
CN111729092A (zh) 2020-10-02
EP4046659A1 (en) 2022-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9092B (zh) 磁性超声造影剂组合物、磁性超声造影剂、磁性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conjugated with folic acid for dual target-specific drug delivery and MRI in cancer theranostics
US6039557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gas-filled vesicles of optimal size
US6033646A (en) Method of preparing fluorinated gas microspheres
Depalo et al. Sorafenib delivery nanoplatform based on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magnetically targe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S5705195A (en) Magnetically responsive composition for carrying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TWI476005B (zh) 具有超音波觸發釋藥功能以及造影功能的奈米級與微米級氣泡
Alford et al. Ultrasound‐Triggered Delivery of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from MRI‐Visible Multilayer Microcapsules
Nuzhina et al. 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 of magnetite-based nanomedicines
Zhao et al. Stem cell-mediated delivery of SPIO-load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theranosis of liver injury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su et al. Relaxivity and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nganese oxide nanoparticles for MRI applications
Ma et al. Template-free synthesis of hollow/porous organosilica–Fe3O4 hybrid nanocapsules towar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herapy
Abou-Saleh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tercalating perfluorohexane into lipid shells on nano and microbubble stability
CN103893123B (zh) 一种脂质体-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arenza et al. Encapsulation of VEGF 165 into magnetic PLGA nanocapsules for potential local delivery and bioactivity in human brain endothelial cells
EP1077686A1 (en) Externally triggered microcapsules
Han et al. Sonochemical synthesis of magnetic protein container for targeted delivery
CN111729093B (zh) 一种造影剂成膜剂组合物、造影剂成膜脂液、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Mousnier et al. Influence of polymer end-chemistry on the morphology of perfluorohexane polymeric microcapsules intended a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Shen et 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magnetized alginate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Zhang et al. A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composite material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a magnetic resonance contrast agent
Guan et al. Cerasome-based gold-nanoshell encapsulating L-menthol for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cancer
Gautam et al. Nanoferrites as drug carriers 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Kannadasan et al. A review: nano 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
Wang et al. Synergic fabrication of hybrid nanocapsules gold-organosilica for MRI-guided photothermal-enhanced synergistic effect chemodynamic lung cancer thera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