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600A -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600A
CN111727600A CN201880083959.2A CN201880083959A CN111727600A CN 111727600 A CN111727600 A CN 111727600A CN 201880083959 A CN201880083959 A CN 201880083959A CN 111727600 A CN111727600 A CN 111727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image
plate
color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3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7600B (zh
Inventor
金子宗央
吉村和也
高田胜则
品川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27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7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8Filters employing polarising elements, e.g. Lyot or Solc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1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for transform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into image signals
    • H04N25/11Arrangement of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Filter mosa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image, e.g. averaging,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04N23/12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with one senso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72Means for inserting a foreground image in a background image, i.e. inlay, out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72Means for inserting a foreground image in a background image, i.e. inlay, outlay
    • H04N5/275Generation of key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obtaining special effects
    • H04N9/75Chroma ke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Circuits (AREA)
  • Processing Of Color Television Signa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不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或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或照明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抑制被拍摄体的非期望的着色,即便被拍摄体的颜色改变也可容易地应对,并且能够利用来自后方的光,结果能够实现优异画质的整体图像。本发明的图像生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次配置拍摄装置、第一偏光板、被拍摄体、及第二偏光板;在第一偏光板与第二偏光板之间配置相位差板;利用相位差板将由拍摄装置识别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该被拍摄体的补色。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视广播或电影等影像领域中,有在广泛地使用图像合成技术。代表性而言,图像合成是通过以下的程序来进行:以作为肤色的补色的蓝色、绿色等的布制的背幕为背景,利用相机等拍摄作为前景的人物等的被拍摄体(以下仅称被拍摄体),利用色键抠像装置检测上述蓝色等的拍摄图像信号来提取被拍摄体图像区域,将背景图像的信息作为抠像信号透明化,然后将被拍摄体图像与其他背景图像进行图像合成。
在以往的图像合成技术中,有以下的问题:(i)为了将背幕的蓝色等均匀化,需要极其精密的照明技术。(ii)由于照明光的反射的影响,被拍摄体的周缘部会着色成背幕的颜色(蓝色、绿色等)。(iii)由于无法从背幕的后方打光,所以有时合成图像的画质会不足。其结果,为了拉大被拍摄体与背幕间的距离,需要大型背幕(因此,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照明装置的数量增大且需要多种的照明装置,以及需要依赖照明技术人员的能力、知识等。(iv)必须根据被拍摄体的颜色来变更背幕的颜色,从而需要准备多种颜色的背幕,并根据被拍摄体来张开替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2909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30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不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以及照明技术人员的知识,就能够抑制被拍摄体的非期望的着色,即便被拍摄体的颜色改变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并且,能够利用来自后方的光,结果是能够实现优异画质的整体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图像生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次配置拍摄装置、第一偏光板、被拍摄体、及第二偏光板;在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之间配置相位差板;利用该相位差板将由该拍摄装置识别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该被拍摄体的补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生成方法是以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生成方法是以所述相位差板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及/或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所形成的角度为40°~50°或130°~140°的方式配置该相位差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是200nm以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生成方法是将由所述拍摄装置识别的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绿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生成方法包含在所述第二偏光板的与所述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进一步配置照明装置的步骤,该照明装置的照明角度相对于从上方来看的连接所述拍摄装置与该被拍摄体的直线为38°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能够提供图像合成方法。该图像合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次配置拍摄装置、第一偏光板、被拍摄体、及第二偏光板;在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之间配置相位差板;利用该相位差板将由该拍摄装置识别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该被拍摄体的补色;将该已单色化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透明化;在该已透明化的部分上合成其他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谓的色键抠像技术中,使用以相位差板所实现的光学性的单色化技术来取代布制的背幕,由此能够实现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不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或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或照明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抑制被拍摄体的非期望的着色,即便被拍摄体的颜色改变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并且能够利用来自后方的光,结果能够实现优异画质的整体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中的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相位差板的慢轴间的轴角度的调整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5(a)~(c)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合成方法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虽然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A.图像生成方法
A-1.图像生成方法的整体结构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图;图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概略图。另外,为了便于观看,附图中的拍摄装置、被拍摄体、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及相位差板的尺寸及它们之间的尺寸比率,与实际有所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依次配置拍摄装置10、第一偏光板20、被拍摄体30、及第二偏光板40。具体而言,该图像生成方法是将第二偏光板40作为背幕的替代,利用拍摄装置(代表性而言,是相机装置)10拍摄以第二偏光板40为背景的被拍摄体30。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一偏光板20与第二偏光板40之间配置相位差板50。相位差板50可以如图1所示配置于第一偏光板20与被拍摄体30之间,也可以如图2所示配置于被拍摄体30与第二偏光板40之间,也可以如图3所示配置于第一偏光板20与被拍摄体30之间及被拍摄体30与第二偏光板40之间双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利用相位差板50,将由拍摄装置10识别的(即,被拍摄装置所显示且拍摄的)第二偏光板40的颜色单色化成被拍摄体30的补色。更具体而言,通过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相位差板的慢轴与第一偏光板所包含的偏光件的吸收轴间的角度、相位差板的慢轴与第二偏光板所包含的偏光件的吸收轴间的角度、及第一偏光板所包含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板所包含的偏光件的吸收轴间的角度中的至少一个最合适化,能够将由拍摄装置10识别的第二偏光板40的颜色单色化成被拍摄体30的补色。例如被拍摄体为人物时,被拍摄体的主要色是肤色,其补色是绿色或蓝色,较理想的是绿色。此时,通过进行如上述的最合适化,能够将由拍摄装置10识别的第二偏光板40的颜色,设成绿色或蓝色(较理想的是绿色)。其结果,拍摄装置能够拍摄以绿色为背景的被拍摄体。像这样的绿色的背景能够在色键技术中与以往的背幕(例如绿色的布)同样地发挥功能,并且能够如后述地达到与以往的背幕相比格外优异的效果。如上所述,能够生成以极其均匀的单色为背景的被拍摄体图像,并拍摄该生成图像。
在此,说明如上述地将由拍摄装置识别的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的优点。由于第二偏光板被光学性地着色,因此拍摄装置的除了被拍摄体以外的拍摄图像(显示图像)整体都会极其均匀地单色化成所期望的颜色。其结果,由于在色键技术中在已透明化时的均匀性上也非常地优异,所以所得到的合成图像中的背景的画质也会变得优异。另外,这种光学性的单色化与使用布制的背幕时相比有以下的优点:(1)在使用背幕(例如绿色的布)时,由于用来使该背幕的颜色均匀化的照明光会反射,且该反射光会照射到被拍摄体,因此造成被拍摄体的周缘部着色成背幕的颜色(例如绿色)。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性的着色,由于不需要用来使背景色均匀化的照明,所以实质上能够完全防止被拍摄体周缘部的非期望的着色。(2)如上所述,由于不需要用来使背幕的颜色均匀化的照明,因此不需要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的设置。其结果,由于不需要能够设置照明设备及背幕的大型的拍摄空间,所以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并且,由于能够进行小空间(实质上只要确保第二偏光板的设置即可)下的拍摄,拍摄的选项将大幅增大。再加上,不需要依赖熟练的照明技术人员的力量、知识等,能够防止因拍摄状况(例如人才确保的有无)导致的图像质量的不均。(3)由于背幕阻断来自后方的光,因此例如在与有光从后方射入的背景图像合成时,那样的光并不会照射到被拍摄体上,其结果,合成图像便会产生不协调感。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便可利用来自后方的光。其结果,在与如上所述的有光从后方射入的背景图像合成时,能够得到无不协调感的合成图像。另外,通过利用来自后方的光,能够根据目的来调整合成图像的画质。其结果,由于不需要拉大被拍摄体与背幕间的距离,而不需要大型背幕,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2)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简便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优异画质的整体图像(合成图像)。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光学性的单色化,根据被拍摄体的颜色,以其补色来将背景均匀地在拍摄装置中显示(最终会拍摄)是极其容易的。这是因为通过调整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相位差板与第一偏光板及/或第二偏光板间的轴角度等,不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或是大规模的装置或资材,能够在拍摄装置(实质上而言,是拍摄装置的显示图像或拍摄图像)中,光学性地实现所期望的颜色。其结果,也不需要准备多种颜色的背幕,或将该多种背幕根据被拍摄体来张开替换。以下,针对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相位差板及偏光板的轴角度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偏光板20及第二偏光板40是以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最好会成为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的方式来配置。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正交”及“大致正交”的描述,包含两个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是90°±7°的情况,较理想的是90°±5°,更理想的是90°±3°。所谓“实质上平行”及“大致平行”的描述,包含两个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是0°±7°的情况,较理想的是0°±5°,更理想的是0°±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仅以“正交”或“平行”来描述时,是指可包含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提及角度时,包含相对于基准方向顺时针及逆时针双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偏光板40能以其吸收轴成为铅直方向(其透射轴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来配置。若是这种结构的话,能够显著地抑制被拍摄体的着色。此时,代表性而言,第一偏光板20能以其吸收轴成为水平方向(其透射轴成为铅直方向)的方式来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位差板50是以相位差板的慢轴与第一偏光板20的偏光件的吸收轴及/或第二偏光板40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所形成的角度最好会成为40°~50°或130°~140°的方式来配置。该角度较理想的是42°~48°或132°~138°,更理想的是43°~47°或133°~137°,又更理想的是约45°或约135°。
相位差板50的面内相位差Re(550)较理想的是200nm以上。另一方面,相位差板50的面内相位差Re(550)较理想的是2000nm以下。结合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偏光板以及相位差板的轴角度的调整,来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适当地调整在这种范围内,由此能够将拍摄装置中的第二偏光板的颜色(背景色)设成所期望的颜色。此外,如图3所示,在相位差板是配置于2处时,若配置成两个相位差板的慢轴成为平行的话,面内相位差Re(550)就会成为两个相位差板的合计值。在本说明书中,“Re(λ)”是以23℃下的波长λnm的光来测量的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因此,“Re(550)”是以23℃下的波长550nm的光来测量的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在已将薄膜的厚度设成d(nm)时,能够通过公式:Re=(nx-ny)×d来求得Re(λ)。在此,“nx”是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
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间的角度(以下有时会称为吸收轴角度)、相位差板的慢轴与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间的角度(以下有时会称为慢轴角度)、以及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与拍摄装置中的第二偏光板的颜色(背景色)间的关系的一些例子如下:(a)在吸收轴角度是正交,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800nm~900nm时,背景色成为绿色;(b)在吸收轴角度是平行,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1500nm~1600nm时,背景色成为绿色;(c)在吸收轴角度是正交,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500nm~600nm时,背景色成为蓝色;(d)在吸收轴角度是平行,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500nm~600nm时,背景色成为橙色;(e)在吸收轴角度是正交,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400nm~500nm时,背景色成为黄色;(f)在吸收轴角度是正交,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200nm~400nm时,背景色成为紫色;(g)在吸收轴角度是平行,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400nm~500nm时,背景色成为深蓝色;(h)在吸收轴角度是正交,慢轴角度是45°,且面内相位差Re(550)是1500nm~1600nm时,背景色成为洋红色。这样,组合吸收轴角度、慢轴角度及面内相位差Re(550)来适当地调整,由此能够将背景色设成所期望的颜色。而且,由于这种吸收轴角度、慢轴角度及面内相位差Re(550)的调整不需要复杂的装置或大规模的设备,因此能够根据被拍摄体、所期望的合成图像、拍摄现场的状况等而得到所期望的背景色。另外,通过调整面内相位差Re(550),能够进行背景色的微调整。
针对吸收轴角度及慢轴角度的调整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吸收轴角度及慢轴角度的调整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第一偏光板20经由夹片22可旋转地安装于拍摄装置(在图示例中,相机装置的镜片的前端部)。另外,相位差板50经由夹片52可相对旋转地安装于第一偏光板的夹片22。通过使夹片22旋转,能够设定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的方向。而且,由于这种基于夹片22的旋转进行的吸收轴方向的调整,能够以非常小的角度(例如1°)为单位来进行,因此能够进行背景色的微调整。同样,通过使夹片52相对于夹片22相对旋转,能够设定慢轴角度。由于慢轴角度的设定也能够以非常小的角度(例如1°)为单位来进行,所以能够进行背景色的微调整。慢轴角度的设定可以通过使夹片52旋转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使夹片22旋转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使双方旋转来进行。实用上而言,慢轴角度的设定是通过固定夹片22(固定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的方向),使夹片52旋转来进行。若是如上所述的方式,能够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及,在如图2及图3所示的情况下,则是相位差板的慢轴方向)固定在规定的方向上,而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及相位差板的慢轴方向以非常小的角度为单位来调整。
根据需要,在第二偏光板40的表面(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则是积层于第二偏光板上的相位差板50的表面)上,也可以设置防光眩层及/或反射防止层。由设置防光眩层及/或反射防止层,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二偏光板的反射及眩光、以及第二偏光板中的外部光线的照入,因此能够得到更优质的背景色。另外,关于防光眩层及反射防止层,由于可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利用来自后方的光。因此,也可以在第二偏光板40的后方配置照明装置(未图标)。后方的照明装置的照明角度相对于从上方来看的连接拍摄装置10与被拍摄体30的直线,在包含该直线的水平面内较理想的是在38°以上,更理想的是在41°以上。照明角度的上限例如是75°。照明角度若是这种范围的话,能够显著地抑制被拍摄体的着色。
以下,针对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的偏光板及相位差板进行说明。
A-2.偏光板
偏光板方面,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结构。代表性而言,偏光板具有偏光件、及配置于偏光件的单侧或两侧的保护薄膜。
作为偏光件,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偏光件。形成偏光件的树脂薄膜可以是单层的树脂薄膜,也可以使用二层以上的积层体来制作。
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薄膜构成的偏光件的具体例,能够举出:在聚乙烯醇(PVA)系树脂薄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树脂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的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施加以碘或二色性染料等的二色性物质所进行的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而成的偏光件、及PVA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氢处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较理想的是,由于光学特性优异,而可使用将PVA系树脂薄膜以碘染色并单轴拉伸后得到的偏光件。
上述利用碘的染色例如是通过将PVA系树脂薄膜浸渍在碘水溶液中来进行。上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较理想的是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也可以一边染色一边进行。另外,也可以拉伸后再染色。根据需要,可对PVA系树脂薄膜施加膨润处理、交联处理、洗净处理、及干燥处理等。例如,在染色的前将PVA系树脂薄膜浸渍在水中进行水洗,不仅能够洗净PVA系树脂薄膜表面的脏污或抗结块剂,也能够使PVA系树脂薄膜膨润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为使用积层体得到的偏光件的具体例,能够举出:使用树脂基材与积层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PVA系树脂薄膜)的积层体,或是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积层体所得到的偏光件。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积层体所得到的偏光件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制作:将PVA系树脂溶液涂布在树脂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得到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积层体;及将该积层体拉伸及染色而将PVA系树脂层作成偏光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代表性而言包含:使积层体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来进行拉伸。另外,拉伸还可包含:根据需要而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拉伸的前,将积层体以高温(例如95℃以上)来进行空中拉伸。所得到的树脂基材/偏光件的积层体可以直接使用(即可以将树脂基材作为偏光件的保护层),也可以以从树脂基材/偏光件的积层体剥离树脂基材,然后在该剥离面上积层符合目的的任意的适当的保护层来使用。这种偏光件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已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中。该公报的整体的记载可作为参考而引入本说明书。
保护薄膜是由能够作为偏光件的保护薄膜来使用的任意的适当的薄膜构成。成为该薄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方面,能够举出: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的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莰烯系、聚烯烃系、环状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及乙酸酯系等的透明树脂等。另外,也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系、胺甲酸乙酯系、(甲基)丙烯酸-胺甲酸乙酯系、环氧系、聚硅氧系等的热硬化型树脂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其他,例如也能够举出: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的玻璃质系聚合物。另外,也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薄膜。此薄膜的材料方面,例如能够使用含有如下热可塑性树脂的树脂组成物,即,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可塑性树脂、与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及腈基的热可塑性树脂,又,例如能够举出:具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所构成的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成物。该聚合物薄膜例如可以是上述树脂组成物的挤制成形物。较理想的是,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
A-3.相位差板
作为相位差板,只要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光学性的单色化,则能够采用任意的适当的结构。
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如上所述,较理想的是200nm~2000nm。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可根据背景色的所期望的颜色、慢轴角度等,在上述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
由于相位差板如上所述具有面内相位差,因此具有nx>ny的关系。相位差板只要具有nx>ny的关系,则会显示任意的适当的折射率椭圆体。较理想的是,相位差板的折射率椭圆体显示nx>ny≧nz的关系。
相位差板是由能够满足如上所述的特性的树脂薄膜(代表性而言,是树脂薄膜的拉伸薄膜)构成。作为形成相位差板的树脂的代表例,能够举出: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例如聚醚醚酮)、聚苯乙烯系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尤其,聚酯系树脂及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固有双折射较大,即便拉伸倍率较低,或者,即便厚度较薄,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大的面内相位差,因此能够适合地来使用。
相位差板可通过将上述的树脂薄膜拉伸而得到。拉伸可根据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最终而言,是背景色的所期望的颜色)而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拉伸方法、拉伸条件(例如,拉伸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方向)。
相位差板可以是单一的树脂薄膜(拉伸薄膜),也可以是积层多个树脂薄膜(拉伸薄膜)的积层薄膜。单一薄膜具有制造容易,且低成本的优点。积层薄膜具有面内相位差的调整很容易的优点。
相位差板的厚度(在积层薄膜的情况下,则是其总计厚度)可根据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构成材料等适当地来设定。
相位差板可以使用市售的相位差薄膜,也可以将市售的相位差薄膜二次加工(例如拉伸)使用。
B.图像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合成方法包含:在图像的背景图像部分上合成其他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包含:已在上述A项中生成的被拍摄体、及已单色化的背景部分。图5(a)~图5(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合成方法的概略图。首先,如上述A项所记载地,如图5(a)所示,生成包含被拍摄体30与已单色化的背景部分70的图像。背景部分70如上所述,是在拍摄装置的显示图像(拍摄图像)中,已光学性着色了第二偏光板40的背景部分。使用规定的影像合成技术,将此背景部分的颜色信息作为抠像信号透明化。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准备成为最终的背景图像的其他图像80。通过将该其他图像80的信息导入已透明化的背景部分70,如图5(c)所示,得到包含被拍摄体30与其他图像(最终的背景图像)80的合成图像。
[实施例]
以下,虽然通过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受到这些实施例所限定。另外,实施例中的评价项目如下。
(1)颜色的均匀性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图像合成中,确认有无对背幕使用照明设备的必要性,并依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无必要
×:有必要
(2)被拍摄体的着色
通过目视观察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合成图像中的被拍摄体的周缘部(轮廓附近)的着色,并依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并未确认到着色
×:确认到着色
(3)来自后方的照明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图像合成中,针对从被拍摄体后方施加照明的情况,依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被拍摄体的相机侧的照明的照度为800lx,后方照明使用了卤素照明设备(相当于500W)。后方照明是以高度方向的角度45°设置于相距被拍摄体1.5m的距离处。
◎:可进行来自后方的照明,且,在被拍摄体上并未确认到着色
○:可进行来自后方的照明,在被拍摄体上虽然确认到些微着色,但仍在容许范围
△:虽然可进行来自后方的照明,但被拍摄体的着色显著
×:无法进行来自后方的照明
(4)简便性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图像合成中,确认以下的必要性的有无:(i)合成屋外的风景时的大型的拍摄空间;(ii)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及(iii)由照明技术人员进行的照明的精密调整;并依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
○:(i)~(iii)均不需要
×:需要(i)~(iii)其中至少一项
<实施例1>
在TV拍摄用相机的镜片的前端部,从镜片侧依次安装了偏光板(第一偏光板)与相位差板。第一偏光板使用了市售的偏光板(日东电工公司制,从产品名“SEG1425GU”去除了粘着剂者)。相位差板使用了将市售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钟化公司制,产品名“TR430”,面内相位差Re(550)=430nm)以彼此的慢轴成为平行的方式积层了两片而成的相位差板。相位差板(积层体)的面内相位差Re(550)是860nm。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铅直方向上,并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从相位差板侧来看相对于铅直方向逆时针45°的方向上。以下,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将铅直方向设成90°、水平方向设成0°、从相位差板侧来看相对于铅直方向逆时针的方向设成“+(正向)方向”(例如,135°是从相位差板侧来看相对于铅直方向逆时针45°)。接着,在规定的位置设置市售的偏光板(第二偏光板)。此时,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设定在0°。将该偏光板作为背景,利用安装了上述的第一偏光板及相位差板的TV拍摄用相机拍摄了被拍摄体(人物)。拍摄图像中的背景(第二偏光板)是均匀的绿色。
接着,使用既定方法,将上述的拍摄图像的背景部分的颜色信息作为抠像信号透明化。然后,在已透明化的部分上,导入其他图像(风景图像)的信息,得到了合成图像。
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上述(1)~(4)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对于来自后方的照明,在改变照明角度进行了观察的情况下,确认到照明角度在38°~75°的范围内会显著地抑制被拍摄体的着色。
<实施例2>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45°、及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157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45°、及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相位差板使用了将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相位差薄膜与2片市售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钟化公司制,产品名「TR570”,面内相位差Re(550)=570nm)以彼此的慢轴成为平行的方式积层而得到的相位差板。
<实施例4>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157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135°、及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相位差板使用了与实施例3相同的相位差板。
<实施例5>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57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135°、及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作为相位差板,使用了在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面内相位差Re(550)=570nm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
<实施例6>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57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45°、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及将被拍摄体设成蓝色的纸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作为相位差板,使用了在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面内相位差Re(550)=570nm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
<实施例7>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43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135°、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及将被拍摄体设成深蓝色的纸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相位差板方面,使用了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面内相位差Re(550)=430nm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
<实施例8>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43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45°、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及将被拍摄体设成黄色的纸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相位差板方面,使用了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面内相位差Re(550)=430nm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薄膜。
<实施例9>
除了将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90°、将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设定为1570nm、将相位差板的慢轴的方向设定在135°、将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设定在0°、及将被拍摄体设成绿色的纸以外,其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实施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另外,相位差板使用了与实施例3相同的相位差板。
<比较例1>
通过以往的方法得到了合成图像。具体而言,将绿色的布作为背幕来使用,并将此作为背景,利用通常的TV拍摄用相机拍摄被拍摄体(人物)。接下来的程序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合成图像。对于本比较例,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2554617020000151
根据表1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需要大型的拍摄空间或多个多种的照明设备或照明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抑制被拍摄体的非期望的着色,即便被拍摄体的颜色改变也可容易地应对,并且能够利用来自后方的光,结果能够实现优异画质的整体图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可适合地使用于电视广播或电影等的影像领域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拍摄装置
20…第一偏光板
30…被拍摄体
40…第二偏光板
50…相位差板

Claims (7)

1.一种图像生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依次配置拍摄装置、第一偏光板、被拍摄体、及第二偏光板;
在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的间配置相位差板;
利用该相位差板将由该拍摄装置识别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该被拍摄体的补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以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的方式配置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以所述相位差板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及/或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偏光件的吸收轴所形成的角度为40°~50°或130°~140°的方式配置该相位差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所述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是200nm以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将由所述拍摄装置识别的所述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绿色。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包含在所述第二偏光板的与所述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进一步配置照明装置的步骤,该照明装置的照明角度相对于从上方来看的连接所述拍摄装置与该被拍摄体的直线为38°以上。
7.一种图像合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依次配置拍摄装置、第一偏光板、被拍摄体、及第二偏光板;
在该第一偏光板与该第二偏光板的间配置相位差板;
利用该相位差板将由该拍摄装置识别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单色化成该被拍摄体的补色;
将该已单色化的该第二偏光板的颜色透明化;
在该已透明化的部分上合成其他图像。
CN201880083959.2A 2017-12-26 2018-12-17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Active CN111727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781A JP6855368B2 (ja) 2017-12-26 2017-12-26 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合成方法
JP2017-248781 2017-12-26
PCT/JP2018/046302 WO2019131271A1 (ja) 2017-12-26 2018-12-17 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600A true CN111727600A (zh) 2020-09-29
CN111727600B CN111727600B (zh) 2022-11-01

Family

ID=6706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3959.2A Active CN111727600B (zh) 2017-12-26 2018-12-17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0369B2 (zh)
EP (1) EP3734955A4 (zh)
JP (1) JP6855368B2 (zh)
KR (1) KR102420286B1 (zh)
CN (1) CN111727600B (zh)
TW (1) TWI778201B (zh)
WO (1) WO2019131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7123B2 (ja) * 2019-06-20 2023-05-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用光学フィルムのセット
JP7267122B2 (ja) * 2019-06-20 2023-05-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用光学フィルムのセッ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480A (ja) * 1990-07-26 1992-03-1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偏光キー方式画像合成装置
US5689317A (en) * 1995-03-22 1997-11-18 Cambridge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Inc. Tunable color filter
JP2002232909A (ja) * 2001-02-05 2002-08-16 For-A Co Ltd クロマキー撮影装置
JP2004282167A (ja) * 2003-03-12 2004-10-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394475A (zh) * 2007-09-18 2009-03-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及处理装置和方法
JP2015530004A (ja) * 2012-07-20 2015-10-08 呉 豊嘉WU, Feng−Chia 画像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7602B2 (ja) * 1996-11-11 2003-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CN1161628C (zh) 1999-11-12 2004-08-11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透明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透明薄膜的椭圆形偏振片
JP2001343529A (ja) 2000-03-30 2001-12-1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26992B2 (ja) 2005-03-25 2010-03-03 日本放送協会 合成映像撮影装置
EP2293541B1 (en) * 2008-06-26 2018-09-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ivision program and image synthesising method
JP5414738B2 (ja) 2010-09-03 2014-02-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CN106303267B (zh) * 2015-05-25 2019-06-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设备和方法
JP2017058559A (ja) 2015-09-17 2017-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679366B2 (ja) 2016-03-25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480A (ja) * 1990-07-26 1992-03-1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偏光キー方式画像合成装置
US5689317A (en) * 1995-03-22 1997-11-18 Cambridge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Inc. Tunable color filter
JP2002232909A (ja) * 2001-02-05 2002-08-16 For-A Co Ltd クロマキー撮影装置
JP2004282167A (ja) * 2003-03-12 2004-10-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394475A (zh) * 2007-09-18 2009-03-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及处理装置和方法
JP2015530004A (ja) * 2012-07-20 2015-10-08 呉 豊嘉WU, Feng−Chia 画像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1271A1 (ja) 2019-07-04
EP3734955A1 (en) 2020-11-04
JP2019114996A (ja) 2019-07-11
TW201935416A (zh) 2019-09-01
US11140369B2 (en) 2021-10-05
JP6855368B2 (ja) 2021-04-07
KR20200100652A (ko) 2020-08-26
US20210067748A1 (en) 2021-03-04
TWI778201B (zh) 2022-09-21
EP3734955A4 (en) 2021-08-18
KR102420286B1 (ko) 2022-07-13
CN111727600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6415B2 (ja) 光学システム
US974006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437095B2 (en) Continuous optical film laminate, roll of continuous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IP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23085269A (ja) 広角可変式中性濃度フィルタ
JP6712157B2 (ja)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CN111727600B (zh) 图像生成方法及图像合成方法
CN114009011A (zh) 图像生成系统用光学薄膜的组合件
CN113661419B (zh) 相位差膜、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5008850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フィルム、3d画像表示装置
JP6712161B2 (ja)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JP7413996B2 (ja)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200110182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상기 화상 표시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원편광판
JP7267122B2 (ja)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用光学フィルムのセット
TWI537601B (zh) 立體影像系統
JP2024022338A (ja) 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および画像生成システム
JP7324851B2 (ja) 光学積層体、パターン光学異方性層の製造方法、3d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6119492A (ja) 光学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TW202401391A (zh) 於影像顯示面板下具有照相機之影像顯示裝置
KR101294221B1 (ko) 입체 화상 구현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2075144A (ja) 曲面加工された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