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95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951B
CN111726951B CN202010567097.XA CN202010567097A CN111726951B CN 111726951 B CN111726951 B CN 111726951B CN 202010567097 A CN202010567097 A CN 202010567097A CN 111726951 B CN111726951 B CN 111726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ction
electronic device
adsorption
peripher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70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951A (zh
Inventor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70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on the outside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及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吸附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吸附部可产生变形以将所述设备本体吸附于被吸附物上。本申请的吸附件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产生变形而吸附于被吸附物上,进而可使得电子设备固定于被吸附物上。此外,即便有外力作用在电子设备上,由于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以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设备本体上,因此,可使得所述吸附部牢固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上,不至于使得所述吸附部从所述连接部上脱落,进一步避免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被吸附物上脱落造成的电子设备的损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比如,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是一种无线宽带接入的用户终端设备。CPE通常将基站发送的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信号。由于CPE可接收的网络信号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因此,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未铺设有线网络的场合。然而,传统的电子设备在放置在承载物(比如,桌面等)上时容易受到碰撞摔倒,从而导致电子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电子设备容易受到碰撞摔倒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及
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吸附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吸附部可产生变形以将所述设备本体吸附于被吸附物上。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吸附件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产生变形而吸附于被吸附物上,进而可使得电子设备固定于被吸附物上。此外,即便有外力作用在电子设备上,由于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以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设备本体上,因此,可使得所述吸附部牢固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上,不至于使得所述吸附部从所述连接部上脱落,进一步避免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被吸附物上脱落造成的电子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承载于被吸附物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子设备的仰视图。
图9为图7中沿I-I线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去掉吸附件及被吸附物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
图1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
图14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
图15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
图16为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
图19为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
图20为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
图21为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
图22为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7中电子设备的仰视图。
图23为电子设备未吸附于吸附物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依靠自身重量压在吸附件上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一实施方式中施加外力在吸附件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6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依靠自身重量压在吸附件上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施加外力在吸附件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用户终端设备1a(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等。下面,以所述电子设备1为用户终端设备1a为例对所述电子设备1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与基站3进行通信,接收基站3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5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包括外壳130,所述外壳130的形状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所述外壳13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还可以不包括所述外壳130。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包括第一天线140及信号转换器150。所述第一天线140及所述信号转换器150收容于所述外壳130之内。所述第一天线140用于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50用于将所述第一天线14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40可旋转以从不同方向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50将所述第一天线140从不同方向接收到第一网络信号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1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天线或者太赫兹信号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或者太赫兹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 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第一天线14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第一天线14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
对于放置在一定位置的用户终端设备1a而言,所述第一天线140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所述第一天线140可旋转,当所述第一天线140位于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时,所述第一天线140停留在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上。所述信号转换器150将第一天线140接收的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信号转换器150将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从而保证了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保证了利用所述第二网络信号通信时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40可手动被旋转,或者是自动被旋转,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天线140可被旋转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40可被驱动器190驱动。
请一并参阅图2、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示意,去掉了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所述外壳1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160。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还包括多个第二天线160。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用于接收第三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器150还用于将所述第三网络信号转换成第四网络信号。所述第一天线140相较于所述第二天线160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顶部,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8个第二天线160。可选地,两个第二天线160可组成天线组170,且位于同于天线组170的两个第二天线160设置在不同的基板180上。所述第二天线160及所述第一天线140工作的频段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基板180上设置两个第二天线160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基板180上也可设置多个第二天线160。
由于发射所述第三网络信号的基站3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述第三网络信号传输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的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可检测到多个方向上的第三网络信号。进而可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三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三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同一天线组170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6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180上,可使得同一天线组170中的第二天线160所能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范围较广。换而言之,同一天线组170中的J个第二天线160设置于不同的基板180上,使得所述同一天线组170中的所述J个第二天线160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差异较大,当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中的处理器控制同一个天线组170中的多个第二天线160之间切换时,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变化较大,从而有利于通过选择同一天线组170中不同的第二天线160快速调整所述天线组170所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而有利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工作在第三网络信号最大或者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二天线160是否位于同一天线组170是和所述第二天线160所连接的射频芯片有关,而与其所在哪个基板180没有关系。位于同一基板180的多个第二天线160并不一定属于同一天线组170。属于同一天线组170的多个第二天线160通过开关电路及同一接口连接射频芯片,在一个时刻,同一天线组170中只能有1个第二天线160通过所述接口及与所述第二天线160电连接的开关电连接到射频芯片。
所述第二天线16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三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天线,所述第四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WiFi信号。
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沿着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周缘分布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多个第二天线160直接或间接贴附于所述外壳130上;或者,所述第二天线160设置在所述用户终端设备1a的外壳130内,且所述第二天线160不与所述外壳130接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160的数目为M个,所述信号转换器15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天线16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从M个第二天线160中选择N个第二天线160。当被选择的第二天线160的数目为N个时,被选择的N个第二天线160的信号强度的总和大于M个第二天线160中其余任意N个第二天线16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的总和。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举例而言,M等于但不仅限于为8,N等于但不仅限于为4,当M=8,N=4时,J=2。
请一并参阅图7-10,图7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承载于被吸附物上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电子设备的仰视图;图9为图7中沿I-I线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10及吸附件20。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10及吸附件20。所述吸附件20包括连接部210及至少一个吸附部220,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10,所述吸附部220与所述连接部210固定连接,所述吸附部220可产生变形以将所述设备本体10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
所述设备本体10,是指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功能的部件。所述设备本体10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主体功能的功能器件、与所述功能器件相连的电路板、外壳等。
所述吸附件20包括连接部210及至少一个吸附部220。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于设备设备本体10,以使得所述吸附件20与所述设备本体10固定。所述吸附件20与所述连接部210固定连接,所述吸附件20可产生变形以将所述设备本体10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所述被吸附物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桌子、地板、墙壁、窗户等。所述被吸附物2的承载面可与为但不限于平面,斜面,垂直面等。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申请的吸附件20包括连接部210及至少一个吸附部220,所述吸附部220产生变形而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进而可使得电子设备1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此外,即便有外力作用在电子设备1上,由于所述吸附部220与所述连接部210的固定连接以及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于设备本体10上,因此,可使得所述吸附部220牢固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10上,不至于使得所述吸附部220从所述连接部210上脱落,进一步避免所述电子设备1从所述被吸附物2上脱落造成的电子设备1的损坏。
接下来对所述设备本体10、所述吸附件20、以及所述吸附件20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10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本体10包括盖体120,所述盖体120包括盖体本体121及自所述盖体本体121向外突出的凸出部122,所述连接部210连接于所述凸出部1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设备本体10的底盖、或者是侧壁、或者是顶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盖体120为底盖为例进行示意。所述凸出部122的设置,可使得当所述盖体120放置在被吸附物2上时,即便被吸附物2承载所述电子设备1的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整的情况,所述该盖体120仍然能够较牢固的放置在被吸附物2上。比如,被吸附物2的部分表面存在凸起部,翘起部等,那么,凸起部及翘起部可以放置在盖体本体121及凸出部12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从而避免了被吸附物2的表面不平整导致的电子设备1不能牢固地安放在所述被吸附物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部210连接于凸出部122上,即便被吸附物2承载所述电子设备1的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整的情况,比如,被吸附物2的部分表面存在凸起部,翘起部等,那么,凸起部及翘起部可以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121及凸出部12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从而避免了被吸附物2的表面不平整导致的吸附部220吸不能牢固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中去掉吸附件及被吸附物的示意图。为了方便示意所述设备本体10中的盖体120,本示意图在图10的基础上去掉了吸附件20及被吸附物2。所述凸出部122具有背离所述盖体本体121的端面1221,所述端面1221上形成有凹槽1222,所述盖体本体121还具有连通所述凹槽1222的通孔1211,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所述吸附部220收容于所述凹槽1222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端面12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所述吸附部220部分收容于凹槽1222内,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210与所述盖体120连接的部位更加深入所述盖体120的内部,因此,可使得所述连接部210与所述盖体120连接时连接得更加牢固。另一方面,相较于所述凸出部122不设置凹槽1222而言,凸出部122背离盖体本体121的端面1221上形成有凹槽1222,吸附部220收容于所述凹槽1222内,可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的尺寸更紧凑,且使得电子设备1的重心更低,更不容易歪倒。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凹槽1222的径向尺寸。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粘结胶191将连接部210粘结于所述盖体本体121形成所述通孔1211的内壁,通过粘结胶191将吸附部220粘结于所述凸出部122形成所述凹槽1222的内壁。请参阅图12,图12为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与图9中II处的位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吸附件20与所述盖体120的配合方式。
请参阅图13,图1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与图9中II处的位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吸附件20与所述盖体120的配合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的方式可以为所述连接部210与所述盖体120过盈配合。所述吸附部220与所述凸出部122之间也可以过盈配合。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4,图14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与图9中II处的位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吸附件20与所述盖体120的配合方式。,所述凸出部122具有背离所述盖体本体121的端面1221,所述端面1221上形成有凹槽1222,所述盖体本体121还具有连通所述凹槽1222的通孔1211,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所述吸附部220收容于所述凹槽1222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端面1221。所述设备本体10还包括本体部110,所述本体部110与所述盖体1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11,所述容置空间111连通所述通孔1211,所述连接部210穿过所述通孔1211,且所述连接部210背离所述吸附部220的一端深入所述容置空间111,且固定于所述盖体120。
所谓本体部110,是指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主要功能的是指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功能的部件。所述本体部110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主体功能的功能器件、与所述功能器件相连的电路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本体10包括所述本体部110及盖体120。
所述本体部110与所述盖体1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11,所述容置空间111用于收容所述连接部210背离所述吸附部220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本体121通过周侧壁1212与所述本体部110固定连接,所述周侧面1212、所述盖体本体121对应所述凸出部122的部分以及所述盖体本体121未对应所述凸出部122的部分一起配合以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10固定于所述盖体120的方式可为所述连接部210背离所述吸附部22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连接部210背离所述吸附部220的一端与具有内螺纹的固定件19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194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
请参阅图15,图15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吸附件与设备本体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盖体本体121中对应所述凸出部122的部分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11,盖体本体121中未对应所述凸出部122的部分与所述本体部110固定,以提升所述盖体120与所述本体部110固定时的牢固程度。
请结合图9、图11并一并参阅图16,图16为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凸出部122具有背离所述盖体本体121的端面1221,所述端面1221上形成有凹槽1222,所述盖体本体121还具有连通所述凹槽1222的通孔1211,所述连接部210收容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与所述盖体120固定,所述吸附部220收容于所述凹槽1222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端面1221。所述连接部210包括相连的第一子连接部211及第二子连接部212。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连接所述吸附部220,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背离所述吸附部220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周侧面2111的连接面213,所述连接面213抵接所述盖体本体121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1的内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面213抵接所述盖体本体121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1的内壁,换而言之,所述连接面213抵接所述盖体本体121背离所述凸出部122的端面1221,且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连接面213与所述盖体本体121背离所述凸出部122的端面1221,可使得所述连接部210与所述盖体120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的径向尺寸自邻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邻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因此,可使得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可自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一端开始穿过所述通孔1211。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1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通孔1211的径向尺寸,可使得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12穿过所述通孔1211之后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且不容易从所述壳体本体中脱落。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所述本体部110在所述盖体1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盖体120所在的区域,且所述本体部110在所述盖体120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盖体120所在的区域的面积。换而言之,所述本体部110凸出于所述盖体120的周侧面222。所述本体部110凸出所述盖体120的周侧面222,从而使得所述盖体120不容易被触碰到,进而使得所述吸附件20不容易被晃动,可进一步提升所述吸附件20吸附于所述被吸附物2时的牢固性。
下面对吸附件20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剖面示意图。在所述吸附件20中,所述吸附部220背离所述连接部210的端面1221为弧面,所述吸附部220还包括与所述端面1221相连的周侧面222,所述吸附部220的周侧面222包括第一子周侧面2221及第二子周侧面2222,所述第一子周侧面2221相较于所述第二子周侧面2222背离所述连接部210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周侧面2221连接于所述端面1221,所述第二子周侧面2222凸出于所述第一子周侧面222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周侧面2222凸出于所述第一子周侧面2221,一方面,在用户需要移动所述电子设备1时,可推动所述第二子周侧面2222凸出于第一子周侧面2221的部分,以将所述吸附部220从所述被吸附物2上拆下来;另一方面,所述吸附部220吸附到被吸附物2上时,所述吸附部220可朝向所述第二子侧面的方向变形,使得所述吸附部220有变形的空间,使得所述吸附部220较容易变形,更容易吸附到被吸附物2上。
请再次参阅图8-图10,所述吸附件20还包括承载部230,所述连接部210及所述至少一个吸附部220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230相对的两侧,且所述承载部230还固定于所述设备本体。
所述承载部230还可以通过粘结胶粘结于所述盖体120,进一步提升所述吸附件20与所述盖体120的固定效果。所述承载部230呈条状或者大致呈条状。所述承载部230的材质和所述吸附部22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部220、所述承载部230及所述连接部210的材质均相同,且包括所述吸附部220、所述承载部230及所述连接部210的所述吸附件20为一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20的材质为橡胶,材料成本较低,所述吸附件20的制备工艺不复杂。
请参阅图18,图18为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部220的数目为多个,换而言之,所述吸附件2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吸附部220。背离所述设备本体10的中心的吸附部220的个数大于邻近所述设备本体10的中心的吸附部220的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吸附部220沿着所述承载部230的延伸方向排成两排,其中一排吸附部220的个数大于另外一排吸附部220的个数。当所述吸附件20固定于所述设备本体10时,个数多的一排吸附部220对应所述设备本体10的周缘,而个数多的一排吸附部220对应所述设备本体10的中心。本实施方式的吸附件20中吸附部220的布局方式可使得邻近所述设备本体10的中心的位置的吸附部220的个数减小,且所述吸附部220仍然较为牢固地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
进一步地,个数少的一排吸附部220中两端的吸附部220的个数大于中间的吸附部220的个数。由于两端的吸附部220对应设备本体10的边缘,两端的吸附部220的个数较多,也可使得所述吸附部220更牢固地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
请参阅图19,图19为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20包括多个吸附部220,所述多个吸附部220沿曲线排布。所述多个吸附部220沿曲线排布时,可使得所述吸附部220适应复杂的被吸附物2,提高所述吸附吸附到所述被吸附物2的吸附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附件20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20,图20为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20包括多个吸附部220,所述多个吸附部220沿直线排布,且相邻的吸附部2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吸附部220的直径。本实施方式中,吸附部220之间的距离较大,单位长度的吸附件20上所包括的吸附部220的个数相对较少,在单个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的吸附力一定的情况下,总的吸附力可满足将质量较轻的电子设备1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此外,吸附部220之间的距离较大,单位长度的吸附件20上所包括的吸附部220的个数相对较少,可节约所述吸附件20的成本。
请参阅图21,图21为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20包括多个吸附部220,所述多个吸附部220沿直线排布,且相邻的吸附部22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吸附部220的直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部220之间的距离较小,单位长度的吸附件20上包括的吸附部220的个数较多,在单个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的吸附力一定的情况下,总的吸附力可满足将质量较重的电子设备1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
请参阅图22,图22为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7中电子设备的仰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20包括第一吸附件20a及第一吸附件20b,所述第一吸附件20a及所述第一吸附件20b分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10的同一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20a中的吸附部220的数量少于第一吸附件20b中的吸附部220的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附件20a中的吸附部220的数量少于第一吸附件20b中的吸附部220的数量,在单个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的吸附力一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吸附件20a的吸力小于所述第一吸附件20b的吸力。当所述电子设备1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第一吸附件20a不能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时,由于所述第一吸附件20b的存在,所述电子设备1仍然可以吸附在被吸附物2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能够更牢固地吸附于被吸附物2上。
下面结合图23至图25,图23为电子设备未吸附于吸附物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图24为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依靠自身重量压在吸附件上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图25为一实施方式中施加外力在吸附件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为了清晰地看清吸附件的状态变化,选取了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进行示意。对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吸附于被吸附物2时的过程进行描述。在图23中,所述吸附件20位吸附于吸附物2上,所述吸附件20的吸附部220处于自然状态,即,所述吸附部220未产生形变。
在图24中,所述电子设备1放置在被吸附物2上时,依靠电子设备1本身的重量,使得所述吸附部220产生第一程度的变形,此时,所述吸附部220和被吸附物2的承载面之间的吸附力为第一吸附力,所述吸附件20具有防滑和缓冲作用,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的放置较为便捷,此时,所述吸附件20等同于普通的脚垫。图25中,电子设备1受到外界的按压力,所述吸附部220进一步变形,即,吸附部220产生第二程度的变形,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吸附于所述被吸附物2上。其中,所述第二程度的变形的变形程度大于第二程度的变形的变形程度,相应地,吸附部220为第一程度的变形时,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的吸附力为第一吸附力;吸附部220为第二程度的变形时,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的吸附力为第二吸附力,其中,第二吸附力大于所述第一吸附力。具体地,当所述吸附部220收到外界的按压力而产生第二程度的变形时,所述吸附部220中的空气被排出,所述吸附部220与所述被吸附物2的承载面之间有少量空气,或者完全没有空气使得所述吸附部220处于真空状态,因此,使得所吸附件20与所述被吸附物2之间具有较大的吸附力,进而将所述电子设备1牢固地被吸附在被吸附物2上,电子设备1能够抵御较大的推力而不会被推动,具有可靠的防滑,防翻转和防倾倒的作用,提升所述电子设备1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图23、图26及图27,图26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依靠自身重量压在吸附件上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图2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施加外力在吸附件时吸附件的状态示意图。为了清晰地看清吸附件的状态变化,选取了图9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进行示意。对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吸附于被吸附物2时的过程进行描述。图23中,所述吸附件20的吸附部220处于自然状态,即,所述吸附部220未产生形变。图26中,将所述电子设备1放置在所述被吸附物2上,依靠所述电子设备1本身的重量,使得所述吸附部220产生第一程度的变形,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固定在所述被吸附物2上。图27中,电子设备1受到外界的按压力,所述吸附部220进一步变形,即,吸附部220产生第二程度的变形,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更加牢固地固定在所述被吸附物2上。其中,所述第二程度的变形的变形程度大于第二程度的变形的变形程度,相应地,吸附部220为第一程度的变形时,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的吸附力为第一吸附力;吸附部220为第二程度的变形时,吸附部220吸附于被吸附物2的吸附力为第二吸附力,其中,第二吸附力大于所述第一吸附力。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吸附件20,可依靠电子设备1自身的重力使得所述吸附部220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当电子设备1受到外界的按压力时,可使得所述吸附部220更加牢固地固定于被吸附物2上。换而言之,本申请中的吸附件20可产生两种吸附力,且可实现固定在被吸附物2上时不同程度的固定,进一步增加了电子设备1放置在被吸附物2上的安全系数,能够有效防止电子设备1侧滑,翻转,掉落,增加了电子设备1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电子设备1跌落摔坏的风险。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及自所述盖体本体向外突出的凸出部,所述盖体本体及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空间;及
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吸附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吸附部可产生变形以将所述设备本体吸附于被吸附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背离所述盖体本体的端面,所述端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盖体本体还具有连通所述凹槽的通孔,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吸附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吸附部的一端深入所述容置空间,且固定于所述盖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连的第一子连接部及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连接所述吸附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背离所述吸附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周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抵接所述盖体本体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径向尺寸自邻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面为弧面,所述吸附部还包括与所述端面相连的周侧面,所述吸附部的周侧面包括第一子周侧面及第二子周侧面,所述第一子周侧面相较于所述第二子周侧面背离所述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周侧面连接于所述端面,所述第二子周侧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子周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还包括承载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至少一个吸附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相对的两侧,且所述承载部固定于所述设备本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吸附部,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中心的吸附部的个数大于邻近所述设备本体的中心的吸附部的个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包括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第二吸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同一侧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中的吸附部的数量少于第二吸附件中的吸附部的数量。
CN202010567097.XA 2020-06-19 2020-06-1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26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7097.XA CN111726951B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7097.XA CN111726951B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951A CN111726951A (zh) 2020-09-29
CN111726951B true CN111726951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56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7097.XA Active CN111726951B (zh) 2020-06-19 2020-06-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95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12109U (zh) * 2010-10-15 2011-04-27 广州垣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屏幕保护装置
CN107817880A (zh) * 2017-12-13 2018-03-20 山东圣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3353A (ja) * 2007-10-23 2009-05-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1490319U (zh) * 2009-05-15 2010-05-2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固定结构
US9074725B2 (en) * 2010-07-29 2015-07-07 Kevin Trotsky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positioning unit
CN102856514B (zh) * 2011-06-28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组件和含有该盖板组件的锂离子电池
KR101266863B1 (ko) * 2011-10-14 2013-05-24 엠에스인텍(주) 진공 흡착기
CN102858124B (zh) * 2012-08-29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连接装置
CN104467894B (zh) * 2013-09-17 2017-06-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5072230A (zh) * 2015-08-24 2015-1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附的电子设备
CN206894821U (zh) * 2017-06-28 2018-01-16 浙江宇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传输装置
CN107683048A (zh) * 2017-10-31 2018-02-09 黄石先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远程监控报警温度控制器
CN208549057U (zh) * 2018-06-08 2019-02-26 信丰达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线路板生产用防尘罩
CN209819800U (zh) * 2019-01-23 2019-12-20 天津富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的空调遥控器
CN209433993U (zh) * 2019-03-19 2019-09-24 硕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互感器通用支架的结构
CN209805700U (zh) * 2019-04-25 2019-12-17 北京微美云息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全息用的压电处理装置
CN210680582U (zh) * 2019-10-08 2020-06-05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文件阅读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12109U (zh) * 2010-10-15 2011-04-27 广州垣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屏幕保护装置
CN107817880A (zh) * 2017-12-13 2018-03-20 山东圣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951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6293B2 (en) Built-in type antenna assembl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7112627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天线及可穿戴设备
US6545643B1 (en) Extendable planar diversity antenna
US6380895B1 (en) Trap microstrip PIFA
US8638263B2 (en) Platform enhancements for planar array antennas
KR100626816B1 (ko) 안테나장치와 안테나장치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안테나장치를 포함한 무선통신장치
US8054231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metal case and antenna structure
KR101964636B1 (ko) 전자 장치
JPH10256936A (ja) アンテナ組立体
CN102110873A (zh) 边框缝隙天线
EP1952554A2 (en) Direct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for tdd repeater
EP1001486B1 (en) Built-in antenna for a portable radio and portable radio using the same
EP2224537A1 (en) High isolation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for MIMO systems
CN111726951B (zh) 电子设备
US7205943B2 (en) Printed antenna
CN107706500B (zh) 天线装置
CN108565552B (zh) 天线装置、连接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8493646B (zh) 壳体装置、连接结构及终端设备
US20140191908A1 (en) Broadband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same
US1130304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321515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WO2003061065A1 (en) A double inverted f antenna
US20140327592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same
US20110148735A1 (en) Dual-band antenna
US7443352B1 (en) Multi-band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