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6293B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293B
CN111726293B CN201910203885.8A CN201910203885A CN111726293B CN 111726293 B CN111726293 B CN 111726293B CN 201910203885 A CN201910203885 A CN 201910203885A CN 111726293 B CN111726293 B CN 111726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message
packet
identifi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38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293A (zh
Inventor
唐鹏合
房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038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293B/zh
Priority to EP20163210.6A priority patent/EP3713160B1/en
Priority to EP22189816.6A priority patent/EP4181477A1/en
Priority to AU2020201904A priority patent/AU2020201904B2/en
Priority to US16/821,452 priority patent/US11616724B2/en
Priority to JP2020046976A priority patent/JP7092813B2/ja
Priority to CA3076119A priority patent/CA3076119C/en
Priority to KR1020200033173A priority patent/KR102344346B1/ko
Publication of CN111726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6Backward lear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跟随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采用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也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定义广域网(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D-WAN)是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在广域网(WAN)中应用而产生的新技术。广域网主要用于连接企业网所包括的若干分支机构和数据中心。SD-WAN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比如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连接、互联网(Internet)连接、以及MPLS与Internet混合连接(也称为hybrid-link)等。在SD-WAN中,作为通信主体的客户端与作为接入设备的站点(site)连接。站点用于为该站点所连接的客户端转发承载业务流报文。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站点需要为通信双方的业务流选择传输路径。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实现负载均衡,通信双方的客户端分别连接的两个站点需要保证为通信双方选择同一传输路径,即保证传输路径选择的一致性。
在一种现有的方案中,SDN控制器为多个站点配置相同的选路策略,比如,选路策略包括作为通信双方的客户端标识与路径的对应关系,以便通信双方所连接的两个站点能够选择相同路径,而且采用在通信双方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的路径选择结果来传输后续报文。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站点1、站点2,其中站点1连接IP地址为10.10.10.10的客户端和IP地址为10.10.11.11的客户端、以及站点2连接IP地址为10.10.20.20的客户端和IP地址为10.10.21.21的客户端。站点1和站点2均存有策略1和策略2,其中策略1为IP地址10.10.10.10与IP地址10.10.20.20之间的流量优先选择MPLS链路,策略2为IP地址10.10.11.11与IP地址10.10.21.21之间的流量优先选择Internet链路。如果IP地址为10.10.10.10的客户端与IP地址为10.10.20.20的客户端之间通信,站点1和站点2都会选择策略1,即都选择MPLS链路传输报文,不会出现站点1和站点2选择的路径不一致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案只能适用于站点1和站点2之间的简单选路场景,简单选路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路径简单、策略简单的场景。除了简单选路之外,在其他一些场景下可能会需要复杂的选路方案,例如原有路径质量不达标、双方站点在质量检测周期以及策略刷新周期存在时间差、双方站点中存在至少一方出现路径拥塞、业务需要优先级排序等场景,上述场景也被称为复杂选路场景。在复杂选路场景下,现有技术就很难保证站点1和站点2按照选路策略重新选择的路径一致,也就会出现站点1和站点2选择的路径不同的结果。
还有一种现有的方案中,站点1和站点2分别记录在站点1和站点2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的选路结果,比如该第一个报文是站点1发送的,站点1和站点2后续发送报文均以第一个报文的选路结果为准。如果需要改变路径,均由站点1来选择路径。但是在双方站点通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链路故障、路径拥塞等情况,未成功发送报文的站点需要等到超时还未收到响应报文,才知晓未成功发送报文,然后触发重新选路,如果未成功发送报文的站点是站点2,那么需要由站点1重新选择路径,站点2才能继续发送报文,由此造成业务延时严重。
在SD-WAN选路场景中,站点选择简单选路方案还是复杂选路方案,往往是根据报文所属的应用决定的。综上,如何实现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该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该跟随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采用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基于该方案,第二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作为跟随方,可采用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可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即使是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也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报文还可以包括路径版本标识,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在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和路径版本标识;若第一设备确定第三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与第一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则确定第三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二路径;第一设备采用第二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
通过该设计,第一设备作为跟随方,在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又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第一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也就是第二设备在传输第一报文时所选择的传输路径,第三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也就是第二设备在传输第三报文时所选择的传输路径,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就可以知晓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该设计中通过比较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中分别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是否一致,第一设备可以快速的确定出第二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是否发生变化,若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中分别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可说明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三报文时已重新选择路径,此时,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也采用第二设备所选择的新的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改变传输路径时,仍旧可以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第一设备从第一报文中解析出第一路径;或者,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用于接收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确定用于接收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并将确定的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作为用于传输第一报文的第一路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接口标识与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报文还可以包括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在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通过该设计,第一设备通过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可实现及时告知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是否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报文还可以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前,第一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通过该设计,第一设备通过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携带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可实现及时告知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是否发生拥塞。
应理解,上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任一个报文,可以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标识,在具体实施中,是否携带这两种标识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跟随标识,跟随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采用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基于该方案,第一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二设备作为跟随方,可采用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当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传输路径发送第二报文,而不是采用第一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发送第二报文,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可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即使是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也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跟随标识,第三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第一路径。
通过该设计,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发送第二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该携带主调度标识的第二报文之后,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也采用第一路径发送下一个报文,也就是说,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还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还可以在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后,若确定第一报文满足预设条件、且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则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和/或,第一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该第一值用于指示发生拥塞;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第四报文携带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均为第二值,该第二值用于指示未发生拥塞。
通过该设计,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如果第一报文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可根据该第一报文中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的值来确定第二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如果第一报文包括后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科根据该第一报文中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的值来确定第二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进一步,当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且第二设备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时,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并通过在之后发送的第四报文中携带跟随标识来告知第二设备,从而可使第二设备知晓第一设备已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二设备可以获得选择路径的权限,如此,可以使发生拥塞的第二设备来选择传输报文的路径,可以实现避免第二设备继续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五报文,第五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第五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第二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的第四路径。
通过该设计,在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之后,可使第二设备作为主调度方来根据选路策略选择传输路径,第二设备通过在第五报文中携带主调度标识来告知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升级为主调度方,即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相应的,第一设备可作为跟随方采用第二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发生拥塞的第二设备选择传输路径,可实现避免第二设备继续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在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前,还包括:若第一设备确定重新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三值,第三值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发生改变;若第一设备确定不改变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四值,第四值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未发生改变。
通过该设计,第一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在发送第一报文之后,如果需要重新选择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可通过在第二报文携带与第一报文对应的值不同的路径版本标识,从而可使第二设备及时知晓第一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在第二报文携带与第一报文对应的值相同的路径版本标识,可使第二设备及时知晓第一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未发生改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在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前,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第一设备根据主从选择策略,确定第一设备是否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主从选择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策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具有跟随作为Spoke的设备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二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第一设备的系统IP地址、第二设备的系统IP地址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
通过该设计,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时,第一设备可以在多种场景中有效确定出通信双方的调度权限是主调度方还是跟随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相应的方法步骤。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耦合,其保存有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一种示例,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为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相应的方法步骤。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耦合,其保存有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一种示例,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为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器。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站点设备和第二站点设备,所述第一站点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所述第二站点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简单场景下的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复杂场景下的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封装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封装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架构中包括多个设备(也可以称为站点)和多个客户端,如图2中示例性示出的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其中,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中任意两个设备可以连接,图2中仅示例性示出了设备110与设备120之间的连接关系。
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中每个设备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图2中仅示例性示出了与设备110连接的客户端111和客户端112、与设备120连接的客户端121和客户端122、以及与设备130连接的客户端131。
作为通信双方的两个客户端之间传输报文时,需要通过分别与通信双方的客户端连接的设备转发报文。以通信双方分别为客户端111和客户端121为例,客户端111需要向客户端121发送报文A时,报文A传输所经过的路径为:客户端111->设备110->设备120->客户端121。客户端121需要向客户端111发送报文B时,报文B传输所经过的路径为:客户端121->设备120->设备110->客户端111。
在设备110与设备120之间可能有多条传输路径,以设备110与设备120之间存在MPLS1链路和MPLS2链路为例,如图3所示,设备110与设备120之间存在4条路径:路径1包括互为相反方向的path1-1和path1-2,其中path1-1为设备110中连接MPLS1的接口到设备120中连接MPLS1的接口方向,path1-2为设备120中连接MPLS1的接口到设备110中连接MPLS1的接口方向。路径2包括互为相反方向的path2-1和path2-2,其中path2-1为设备110中连接MPLS1的接口到设备120中连接MPLS2的接口方向。路径3包括互为相反方向的path3-1和path3-2,其中path3-1为设备110中连接MPLS2的接口到设备120中连接MPLS1的接口方向。路径4包括互为相反方向的path4-1和path4-2,其中path4-1为设备110中连接MPLS2的接口到设备120中连接MPLS2的接口方向。
从设备110的角度来看选路策略为:选路顺序为Path1->Paht2->Path3->Path4,从设备120的角度来看选路策略为:选路顺序为Path1->Path3->Path2->Path4。在设备110和设备120之间传输报文时,设备110会优先选择Path1发送报文,设备120也优先选择Path1发送报文,如果在某些时候Path1的质量不达标,设备110会选择Path2发送报文,而设备120会选择Path3发送报文,这就会导致设备110和设备120之间传输报文时来回路径不一致。
除了上述图3所示的场景中可能会出现设备110和设备120之间传输报文时来回路径不一致的问题,还有很多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都很难保证通信双方的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为了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通信双方所连接的设备分别为主调度方和跟随方,其中作为主调度方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跟随方的设备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设备所选择的路径来发送报文。
在具体实施中,设备110可以作为主调度方,也可以作为从调度方(即跟随方)。例如,当设备110与设备120通信时,设备110作为主调度方,设备120作为跟随方,具体通信过程可以参考下面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再例如,当设备110与设备130通信时,设备130作为主调度方,设备110作为跟随方,具体通信过程可以参考下面图8所示的方法流程。
上述图2中,通信系统架构还包括控制器140,控制器140分别与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连接。控制器140可以向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下发各类策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选路策略、主从选择策略。
基于图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该设备400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设备110、设备120、设备130中的任一个,设备400可以包括站点联接管理模块、链路质量检测模块、智能选路(smart policyrouting,SPR)模块、第一转发模块、以及第二转发模块。
其中,站点联接管理模块,用于建立设备4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链路,并根据设备400的WAN侧连接的物理接口的信息,建立设备400与连接设备400的其它设备之间的联接(下文中称为链路或路径)信息,然后将联接信息发送给第一转发模块,并通知链路质量检测模块检测每条路径的质量。
链路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设备400与连接设备400的其它设备之间的路径的质量,比如,设备400连接设备410,设备400和设备410之间有4条路径,链路质量检测模块需要检测这4条路径的质量。然后,将每条路径的质量检测结果发送给站点联接管理模块。
SPR模块,基于应用对链路质量的要求以及链路的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agreement,SLA)信息刷新选路策略,具体的,保存符合链路质量的要求的选路策略,并将不符合链路质量的要求的选路策略删除,比如延时、丢包等不符合条件的选路策略删除,然后将符合链路质量的要求的选路策略下发至第二转发模块。例如,选路策略为:语音业务对应的应用优先选MPLS链路,其次选择互联网(internet,INET)链路。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接收站点联接管理模块下发的联接表,联接表包括各类应用对应的具体路径,比如语音业务所属的应用对应MPLS1链路、MPLS2链路、INET链路。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接收SPR模块下发的策略更新信息,比如策略1包括语音业务所属的应用优先选择MPLS链路,策略1包括数据业务所属的应用优先选择INET链路。
当该设备400接收到报文之后,由第二转发模块确定出该报文所属的应用对应的策略,然后通过第二转发模块按照该策略,从联接表中查出该报文所属的应用对应的具体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设备110、设备120和设备130中的任一设备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图4示出的各个模块。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步骤502: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
步骤503: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跟随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采用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一设备作为跟随方,可采用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可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即使是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也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在执行步骤501之前,第二设备可先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然后根据主从选择策略,可确定出作为通信对端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即第二设备为主调度方,第一设备为跟随方。应理解,第一设备也可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然后可根据主从选择策略确定出作为通信对端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二设备为主调度方,第一设备为跟随方。所以,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第二设备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路径,并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主调度标识,第一设备采用第二设备选择的路径来发送报文,并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从调度标识。
当然,也可以在执行步骤501之前,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的发送端,来确定通信双方谁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然后该第一个报文的发送端将确定的结果携带在发送的该第一个报文中。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1中的第一报文可以是通信双方传输的第一个报文,也可以不是通信双方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如果第一报文不是通信双方传输的第一个报文,就说明通信双方在第一报文之前还传输过至少一个报文。
示例地,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为通信双方传输的第一个报文为例,只需要在发送第一报文之前,第二设备根据主从选择策略确定出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然后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报文之后,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主调度标识,第一设备就可以判断出第二设备为主调度方,第一设备为跟随方。之后,第一设备可以直接根据第一报文采用的传输路径来发送第二报文。
示例地,以在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报文之前,第一设备已向第二设备发送两个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为例,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在发送该第一个报文之前,第一设备先确定出第一设备为跟随方、以及第二设备为主调度方,然后第一设备在该第一个报文中携带跟随标识,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中携带跟随标识,那么第二设备就可以判断出第一设备为跟随方,第二设备为主调度方,那么第二设备可以不考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个报文时所采用的路径是哪一条路径,而是自主选择第一路径来发送第一报文。
上述内容中涉及的主从选择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基于第一项策略,可实现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作为主调度方来选择路径,从而可以合理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链路带宽来确定哪一个设备为主调度方,避免链路带宽较大的设备来选择路径而导致链路较小的设备发生拥塞。
第二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具有跟随作为Spoke的设备选择路径的权限。基于上述第二项策略,可实现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作为主调度方来选择路径,可避免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为主调度方选择路径而导致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发生拥塞。
第三项,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二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示例地,以第一设备的标识为ID1,第二设备的标识为ID2为例,假设第三项策略中包括ID1对应的设备为主调度方、以及ID2对应的设备为跟随方,基于此,可以简便的确定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第四项,第一设备的系统IP地址、第二设备的系统IP地址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示例地,以第一设备的标识为系统IP地址10.10.10.14,第二设备的标识为系统IP地址10.10.12.16为例,假设第四项策略中包括系统IP地址10.10.10.14对应的设备为主调度方、以及系统IP地址10.10.12.16对应的设备为跟随方,基于此,可以简便的确定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应理解,主从选择策略可以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四项策略,在主从选择策略包括多项策略的组合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根据任多项策略确定出的结果出现冲突,以主从选择策略包括上述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为例,其中根据第二项确定出的结果与第四项确定出的结果都为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三项确定出的结果为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也就是说,根据第三项确定出的结果与根据第二项、第四项确定出的结果冲突,这种情况下就无法确定以哪个结果为准。
为了避免这种根据多项策略确定出的结果出现冲突的情况发生,可以为主从选择策略包括的各项策略设置一个优先级顺序,比如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三项,还以主从选择策略包括上述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为例,先按照第二项确定哪一个设备为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区分不出哪个设备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哪个设备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那么根据第二项无法确定出哪一个设备为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之后,按照第四项确定哪一个设备为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如果按照第四项可以确定出一个设备为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那么就以第四项确定出的结果为准,不需要再根据第三项判断哪一个设备为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需要说明的是,该优先级顺序可以根据具体实施场景进行设置,可随着实施场景的变化而改变优先级顺序,此处不作限制。
在步骤502的具体实施中,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
方式一,第一报文中携带路径信息,第一设备从第一报文中解析得到路径信息,然后确定出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即为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
方式二,在第一设备中配置有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接口标识与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用于接收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确定用于接收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并将确定的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作为用于传输第一报文的第一路径。
可选的,该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为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所选择的。进一步的,作为主调度方第二设备可以采用选路策略来选择第一路径。
示例性的,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有两条路径,这两条路径分别为MPLS路径和Internet路径为例,第二设备中存有选路策略1和选路策略2,其中选路策略1为语音业务所属的应用优先选择MPLS路径,选路策略2为数据业务所属的应用优先选择Internet路径,如果第二设备下挂的电话机A与第一设备下挂的电话机B进行通信,由于电话机A和电话机B之间传输的是语音业务,对通信质量要求高,第二设备会选择选路策略1,即优先选择MPLS路径。
第二设备作为主调度方,第一设备作为跟随方,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两次报文有可能采用了相同的传输路径,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传输路径。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步骤503之后,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结合上述步骤502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报文来说明,如果第三报文采用的传输路径与第一报文采用的传输路径不同,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报文之后,需要发送报文时,就会以第三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来发送下一个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在每次接收到第二设备的报文时,都确定接收到的报文的传输路径,以便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的报文之后采用该接收到的报文的传输路径来发送下一个报文。可以理解为,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报文时,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传输路径,之后,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三报文时,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三报文传输所采用的传输路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和第三报文还可以包括路径版本标识,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若第一设备确定第三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与第一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可说明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三报文之前重新选择了传输路径,则第一设备可确定第三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二路径,然后采用第二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
由此可知,第一设备作为跟随方,在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又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就可以知晓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具体的,通过比较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中分别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是否一致,第一设备可以快速的确定出第二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是否发生变化。若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中分别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可说明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三报文时已重新选择路径,此时,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也采用第二设备所选择的新的路径发送第四报文,如此,可实现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改变传输路径时,仍旧可以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若第一报文与第三报文中分别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一致,可说明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三报文时并未重新选择路径,第一设备可以不用再去确定第三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仍旧采用第一报文所采用的路径发送第四报文,如此,可以加快报文转发处理的流程。
在具体实施中,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若在发送第一报文之后,发送第三报文之前,确定需要重新选择路径,则将第三报文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设置为与第三报文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不同,比如可以在每发生一次路径改变,路径版本标识就加1,这样第一设备就可以通过比较收到的第三报文与收到的上一个报文(第一报文)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来确定第二设备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二设备发送报文时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与作为跟随方的第一设备发送报文时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是相互独立的。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说明,比如双方设备轮流发送报文,具体过程可包括:
步骤1,第二设备采用路径A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一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3。
步骤2,第一设备接收到该第一个报文之后,采用路径A向第二设备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二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2。
步骤3,第二设备接收到双方设备之间的第二个报文之后,不改变传输路径,仍采用路径A向第一设备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三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3。
步骤4,第一设备接收到该第三个报文之后,也不改变传输路径,采用路径A向第二设备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四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2。
步骤5,第二设备接收到双方设备之间的第四个报文之后,改变传输路径,采用路径B向第一设备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五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4。
步骤6,第一设备接收到该第五个报文之后,也改变传输路径,采用路径B向第二设备发送双方设备之间的第六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为3。
应理解,上述步骤5中第二设备在改变传输路径时,是在步骤3中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个报文(即以该第五个报文为第二设备发送的当前报文为准,该第三个报文就是第二设备所发送的当前报文的上一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基础上,改变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相应的,上述步骤6中第一设备改变传输路径时,是在步骤4中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个报文(即以该第六个报文为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报文为准,该第四个报文就是第一设备所发送的当前报文的上一个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基础上,改变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第一报文和第三报文之外的其它报文也可以携带路径版本标识,比如上述第一报文、上述第四报文、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后续传输的报文也都可以携带路径版本标识。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信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方或者双方发生拥塞的情况,这时就会导致链路质量变差的问题,影响到用户体验。为了及时的告知对方设备自己发生拥塞,可以在报文中携带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其中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表示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表示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报文除了包括跟随标识,还可以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在步骤502中的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如此,第一设备通过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可实现及时告知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是否发生拥塞。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报文除了包括跟随标识,还可以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在步骤503之前,第一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如此,第一设备通过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携带后前拥塞反压标识,可实现及时告知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是否发生拥塞。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设备只有接收方向发生拥塞,可以在第二报文中只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也可以同时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如果同时携带这两种标识,需要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如果第一设备只有发送方向发生拥塞,可以在第二报文中只携带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也可以同时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如果同时携带这两种标识,需要将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如果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都发生拥塞,可以在第二报文中同时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并将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后向拥塞反压标识都设置为第一值。
应理解,上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任一个报文,可以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在具体实施中,报文是否携带这两种标识中的任一种或两种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路径版本标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这四种新增的标识可以采用有两种方式携带在报文中,其中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占用1bit,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占用1bit,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占用1bit,路径版本标识占用4bit。
在具体实施中,报文至少包括主调度标识或者跟随标识,而路径版本标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这三种标识在报文中可以携带,也可以不在报文中携带。可以理解为,报文中可以携带上述四种新增的标识,也可以只携带上述四种标识中的部分标识。下面以报文中携带上述四种新增的标识为例进行描述。
这四种标识可以采用多种可选的方式携带在报文中。本实施例仅以其中两种可能的携带方式进行举例。一种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覆盖(Overlay)连接的隧道封装过程中,比如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扩展封装,以新增扩展封装字段的方式新增上述四种标识,具体的,可以在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包中的载荷(payload)之前增加7bit上述四种标识。如图6所示的,新增字段V.表示路径版本标识,version;BBP表示后向拥塞反压标识,back congestion bit pressure;FBP表示前向拥塞反压标识,forwarding congestion bit pressure;B表示权属标识,可以为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
在另一种方式中,针对没有Overlay封装的场景或者中间设备存在不支持隧道扩展封装的场景,可以参考图7所示,借用IP头或者隧道内部报文的IP头中的保留字段(如图7中的Flags,有1个可用的比特位)或者不常用字段(如图7中的type of service,有2个可用的比特位)携带上述四种新增的标识,在现有技术中的保留字段中不含有任何信息,如果保留字段或者不常用字段的总比特数不够封装上述四种新增的标识,也可以仅封装主调度标识或者跟随标识,以及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这两种标识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实施例二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跟随标识,跟随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采用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步骤802: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
步骤803: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
步骤804: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二设备作为跟随方,可采用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当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传输路径发送第二报文,而不是采用第一报文所采用的传输路径发送第二报文。也就是说,当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时,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可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可实现即使是在复杂的SD-WAN选路场景中,也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在执行步骤801之前,第二设备可先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然后根据主从选择策略,可确定出作为通信对端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即第一设备为主调度方,第二设备为跟随方。应理解,第一设备也可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然后可根据主从选择策略确定出作为通信对端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一设备为主调度方,第二设备为跟随方。所以,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时,第一设备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路径,并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主调度标识,第二设备采用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来发送报文,并在发送的报文中携带从调度标识。
当然,也可以在执行步骤801之前,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的发送端,来确定通信双方谁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然后该第一个报文的发送端将确定的结果携带在发送的该第一个报文中。可以理解为,如果步骤801中的第一报文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一个报文,那么可由第二设备来确定哪一个设备为主调度方,哪一个设备为跟随房,然后第一设备接收到携带跟随标识的第一报文,就可以知晓第二设备为跟随方,从而判断出第一设备为主调度方,并在之后发送的第二报文中携带主调度标识。
其中,主从选择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二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具有跟随作为Spoke的设备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三项,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二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第四项,第一设备的系统IP地址、第二设备的系统IP地址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应理解,主从选择策略可以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四项策略。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从选择策略具体内容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关内容的描述,在此处不在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804中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发送第二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该携带主调度标识的第二报文之后,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确定第二报文传输所采用的该第一路径之后,也采用该第一路径发送下一个报文,即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跟随标识,第三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第一路径。相应的,第一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如此,作为跟随方的第二设备采用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通信双方来回传输报文的路径一致性。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信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方或者双方发生拥塞的情况,这时就会导致链路质量变差的问题,影响到用户体验。为了及时的告知对方设备自己发生拥塞,可以在报文中携带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其中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表示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表示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除了包括跟随标识,还可以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在步骤803之后,若第一报文满足预设条件、且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则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和/或,第一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该第一值用于指示发生拥塞;然后,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第四报文携带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均为第二值,该第二值用于指示未发生拥塞。
具体来说,作为主调度方的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如果第一报文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可根据该第一报文中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的值来确定第二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如果第一报文包括后向拥塞反压标识,第一设备科根据该第一报文中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的值来确定第二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进一步,当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且第二设备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时,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并通过在之后发送的第四报文中携带跟随标识来告知第二设备,从而可使第二设备知晓第一设备已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第二设备可以获得选择路径的权限,如此,可以使发生拥塞的第二设备来选择传输报文的路径,可以实现避免第二设备继续拥塞。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采用第一路径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之后,第二设备根据第四报文中的跟随标识可以确定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此时,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五报文,第五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第五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第二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的第四路径,第二设备可通过在第五报文中携带主调度标识来告知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升级为主调度方,即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五报文,第一设备确定升级为主调度方,之后,第一设备可作为跟随方采用第二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如此,发生拥塞的第二设备选择传输路径,可实现避免第二设备继续拥塞。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803之后,若第一报文满足预设条件、且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存在至少一个方向发生拥塞,则第一设备不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可以理解为,如果第二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中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且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存在至少一个方向发生拥塞,那么第一设备仍旧保留选择路径的权限,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由第二设备选择路径可能还是会选择到一条使得第一设备的某个方向拥塞的路径上。
为了实现快速确定通信对端采用的路径是否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其中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具体的,在步骤802之后,步骤803之前,若第一设备确定重新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三值,第三值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发生改变;若第一设备确定不改变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四值,第四值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未发生改变。如此,第一设备作为主调度方,在发送第一报文之后,如果需要重新选择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可通过在第二报文携带与第一报文对应的值不同的路径版本标识,从而可使第二设备及时知晓第一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在第二报文携带与第一报文对应的值相同的路径版本标识,可使第二设备及时知晓第一设备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未发生改变。
应理解,上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任一个报文,可以携带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在具体实施中,报文是否携带这两种标识中的任一种或两种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路径版本标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这四种新增的标识可以采用有两种方式携带在报文中,其中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占用1bit,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占用1bit,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占用1bit,路径版本标识占用4bit。
在具体实施中,报文至少包括主调度标识或者跟随标识,而路径版本标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这三种标识在报文中可以携带,也可以不在报文中携带。可以理解为,报文中可以携带上述四种新增的标识,也可以只携带上述四种标识中的部分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这四种新增的标识的相关内容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9详细介绍上述报文传输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图9示例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中,第一设备作为主调度方,第二设备作为跟随方,两个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携带的内容可记为【路径版本标识,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前向拥塞反压标识,权属标识】,其中权属标识为主调度标识或跟随标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第一设备采用路径E向第二设备发送报文A,报文A中包括【3,0,0,1】,其中,报文A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初始值设为3,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0,表示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权属标识为1表示主调度标识。
步骤902,第二设备接收报文A,并通过检查第二设备的端口状态发现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将待发送的报文B中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1。
步骤903,第二设备在发送报文B之前检查第二设备的端口状态发现发送方向也发生拥塞,将待发送的报文B中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1。
步骤904,第二设备采用路径E向第一设备发送报文B,报文B中包括【4,1,1,0】,其中,报文B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初始值设为4,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1,表示第二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发生拥塞,权属标识为0表示跟随标识。
步骤9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报文B,根据报文B中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1,确定出第二设备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发生拥塞,且判断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将待发送的报文C中的权属标识设置为0。
步骤906,第一设备采用路径E向第二设备发送报文C,报文C包括【3,0,0,0】,其中,报文C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的仍为3,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0,表示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权属标识为0表示跟随标识。
步骤907,第二设备接收报文C,并根据报文C中的权属标识为0,确定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
步骤908,第二设备升级为主调度方,并根据选路策略选择待发送的报文D的路径为路径F。
步骤909,第二设备重新选择路径F发送报文D,报文D携带【5,0,0,1】,其中,报文D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为5,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0,表示第二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权属标识为1表示主调度标识。
步骤910,第一设备接收报文D,根据报文D中的权属标识为1,确定第二设备升级为主调度方,根据报文D中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为5与报文C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为3不一致,确定第二设备选择的路径发生改变。
步骤911,第一设备确定报文D传输所采用的路径为路径F。
步骤912,第一设备采用路径F向第二设备发送报文E,报文E携带【4,0,0,0】,其中,报文E中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为4,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均设置为0,表示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权属标识为0表示跟随标识。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请参见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传输报文的装置1000包括:收发模块1001和处理模块1002。
收发模块1001,用于支持该装置1000与其他设备或装置(比如第二设备、控制器)的通信。处理模块1002用于对装置10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003,用于存储装置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处理模块10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所述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装置采用除所述装置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处理模块10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所述收发模块1001,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装置采用除所述装置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如图11所示,传输报文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102。上述模块对应的实体的硬件可以为处理器1102。处理器110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模块(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者为数字处理模块等等。报文传输的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通过通信接口1101收发报文。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处理器1102执行的程序。存储器11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1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处理器1102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图8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101、处理器1102以及存储器11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中以存储器1103、处理器1102以及通信接口1101之间通过总线1104连接,总线在图11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5、图8、图9所述的报文传输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报文传输的装置实现图5、图8、图9中所述的报文传输的方法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报文传输的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采用除所述第一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所述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和路径版本标识;
若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与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三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二路径;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解析出所述第一路径;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确定所述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并将确定的所述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作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报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接口标识与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后向拥塞反压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所述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所述第一设备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6.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采用除所述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第三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所述第一路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还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报文满足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则所述第一设备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和/或,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为所述第一值,所述第一值用于指示发生拥塞;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均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用于指示未发生拥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第五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的第四路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所述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新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三值,所述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发生改变;
若所述第一设备确定不改变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四值,所述第四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选择的路径未发生改变。
11.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主从选择策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所述主从选择策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具有跟随所述作为Spoke的设备选择路径的权限;
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的系统IP地址、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IP地址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
12.一种传输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一路径;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装置采用除所述装置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所述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收发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后,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和路径版本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三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与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路径版本标识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三报文传输所采用的第二路径;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解析出所述第一路径;或者,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确定所述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接口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并将确定的所述路径信息对应的路径作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报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接口标识与路径信息的对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后向拥塞反压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确定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16.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之前,确定所述装置的发送方向的路径是否发生拥塞,若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一值,若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未发生拥塞,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设置为第二值。
17.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跟随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采用除所述第二设备之外的另一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发送报文;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主调度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装置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在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之后,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第三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所述第一路径。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还包括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或后向拥塞反压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在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后,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报文满足预设条件、且所述装置的接收方向的路径和发送方向的路径均未发生拥塞,则放弃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为第一值,和/或,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的后向拥塞反压标识为所述第一值,所述第一值用于指示发生拥塞;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跟随标识,所述第四报文携带的前向拥塞反压标识和后向拥塞反压标识均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用于指示未发生拥塞。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报文之后,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包括主调度标识,所述第五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选路策略选择的第四路径。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路径版本标识,所述路径版本标识用于标识报文发送端选择的路径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选路策略确定用于发送第二报文的第一路径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确定重新选择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三值,所述第三值用于指示所述装置选择的路径发生改变;若确定不改变用于发送报文的传输路径,则将所述第二报文包括的路径版本标识设置为第四值,所述第四值用于指示所述装置选择的路径未发生改变。
22.如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前,还用于接收控制器下发的主从选择策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主从选择策略,确定所述装置是否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其中,所述主从选择策略包括:
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设备中链路带宽较小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
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二设备中,作为分支路由器Spoke的设备具有选择路径的权限,作为集线器Hub的设备具有跟随所述作为Spoke的设备选择路径的权限;
所述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
所述装置的系统IP地址、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IP地址分别与调度权限的对应关系。
23.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03885.8A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26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3885.8A CN111726293B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0163210.6A EP3713160B1 (en) 2019-03-18 2020-03-15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2189816.6A EP4181477A1 (en) 2019-03-18 2020-03-15 Path selection in 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
AU2020201904A AU2020201904B2 (en) 2019-03-18 2020-03-16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6/821,452 US11616724B2 (en) 2019-03-18 2020-03-17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0046976A JP7092813B2 (ja) 2019-03-18 2020-03-17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A3076119A CA3076119C (en) 2019-03-18 2020-03-18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200033173A KR102344346B1 (ko) 2019-03-18 2020-03-18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3885.8A CN111726293B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293A CN111726293A (zh) 2020-09-29
CN111726293B true CN111726293B (zh) 2021-11-30

Family

ID=69844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3885.8A Active CN111726293B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6724B2 (zh)
EP (2) EP4181477A1 (zh)
JP (1) JP7092813B2 (zh)
KR (1) KR102344346B1 (zh)
CN (1) CN111726293B (zh)
AU (1) AU2020201904B2 (zh)
CA (1) CA307611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6947B2 (en) 2020-06-29 2022-04-05 Star2Star Communications, LLC SD-WAN device, system, and network
US20220239591A1 (en) * 2021-01-27 2022-07-28 Cisco Technology, Inc. Coordination of sdn underlay and overlay for deterministic traffic
US11552886B2 (en) * 2021-03-09 2023-01-10 Cisco Technology, Inc.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SD-WANs with path downgrading
US11750498B2 (en) * 2021-07-15 2023-09-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uarantying SLA thru edge cloud path orchestration
US11916796B2 (en) * 2021-12-23 2024-02-27 Versa Networks, Inc. End-to-end data packets flow control through an overlay environment of a wide area networ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543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78643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0943B1 (en) * 1999-10-01 2004-01-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stablishing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essions across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298693B1 (en) * 1999-10-21 2007-11-20 Tellabs Operations, Inc. Reverse notification tree for data networks
US7315510B1 (en) * 1999-10-21 2008-01-0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PLS network failures
JP2004248085A (ja) 2003-02-14 2004-09-02 Kyocera Corp 経路決定方法および経路決定装置
JP3971718B2 (ja) 2003-05-13 2007-09-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冗長パス確立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ーザノード装置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US8693323B1 (en) * 2004-04-05 2014-04-08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in an access network
JP2005354579A (ja) 2004-06-14 2005-12-22 Fujitsu Ltd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並びに送信元及び宛先アドレスによる経路選択方法
US7706255B1 (en) * 2007-01-29 2010-04-27 Solace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ith redundant switching or backpressure mechanism
CN101483558B (zh) 2008-01-10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接入分组交换网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067220B (zh) * 2012-12-19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更新情况下双向链路转发检测方法及装置
JP6313140B2 (ja) 2014-06-30 2018-04-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ホッピングネットワーク
CN112134724A (zh) 2016-06-16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71643B (zh) 2017-03-30 2022-05-13 上海层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pls的sdn业务隔离及选路的装置
US10523539B2 (en) * 2017-06-22 2019-12-31 Nicira,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esiliency in cloud-delivered SD-WAN
US10291524B2 (en) * 2017-08-17 2019-05-14 Abb Schweiz Ag Dynamic tunnel establishment in a mesh network
US10778568B2 (en) * 2017-12-05 2020-09-15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Switch-enhanced short loop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for TCP
US10868755B2 (en) * 2018-12-20 2020-1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Implementing bi-directional paths in segment routing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543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78643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6088A (ja) 2020-09-24
CA3076119A1 (en) 2020-09-18
US11616724B2 (en) 2023-03-28
EP3713160B1 (en) 2022-08-31
EP3713160A1 (en) 2020-09-23
AU2020201904B2 (en) 2023-05-11
US20200304411A1 (en) 2020-09-24
EP4181477A1 (en) 2023-05-17
KR102344346B1 (ko) 2021-12-27
KR20200111118A (ko) 2020-09-28
CN111726293A (zh) 2020-09-29
AU2020201904A1 (en) 2020-10-08
JP7092813B2 (ja) 2022-06-28
CA3076119C (en)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6293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868206A (zh) 在使用基于服务的体系架构的电信网络核心中提供服务代理功能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P413844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91031B (zh)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12187649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3013642A1 (zh) 处理跨环业务的方法和相交节点
KR101478944B1 (ko) 복수의 컨트롤러를 구비한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에서 스위치 접속 변경 방법
US20200304400A1 (en) Path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822102B (zh)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464443B (zh) 基于服务功能链的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18072B (zh) 一种数据帧发送方法和接入设备
CN114124793A (zh) 转发报文、发布转发指示信息和通告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50519A (zh) 报文的发送方法及核心交换机
JP7399175B2 (ja) 接続管理方法、装置、端末及びシステム
CN110691045B (zh) 协议报文转发方法、线卡板、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006735A1 (en) Network device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05765903A (zh) 一种拓扑发现方法及设备
WO2017198088A1 (zh) 资源订阅方法、资源订阅装置和资源订阅系统
CN116056160B (zh) 网络切片的方法与装置
US93918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of-service (QoS) management
WO2023246118A1 (zh) 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938824A (zh) 业务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6319549A (zh) 分布式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6614380A (zh) 一种拓扑网络的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529114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