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4895A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4895A
CN111724895A CN202010416058.XA CN202010416058A CN111724895A CN 111724895 A CN111724895 A CN 111724895A CN 202010416058 A CN202010416058 A CN 202010416058A CN 111724895 A CN111724895 A CN 111724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nosis
data
treat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60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4160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4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4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3Measuring volume, e.g. of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e.g. skin, hair or nails
    • A61B5/441Skin evaluation, e.g. for skin disorder diagnosis
    • A61B5/442Evaluating sk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elasticity, hardness, texture, wrinkle assess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9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alternative medicines, e.g. homeopathy or oriental medicin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诊疗模块,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功能模块的诊断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实现望闻问切四人工智能化,可以代替医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进一步建立基于特定医师的个体化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可以根据四诊诊断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和模仿特定中医治病的全过程和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使该机器人系统可以代替该中医进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诊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诊断必须依靠医师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诊断,患者必须千里迢迢来医院让中医医师亲自观察诊断,这成为了中医发展普及的瓶颈。中医医师治病不同于西医的标准化治疗,中医常常更依赖于医师个体的经验、传承与技术,这就造成了中医的好医、名医少,成为国医大师的就更少,但同时需要中医诊疗的患者需求量大,现有的优秀医师完全无法满足患者的中医就诊需求,也难以保证所有患者都能被最专长其病证的医师接诊;而且绝大部分患者受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就近就诊,不能承受长途奔波寻访名医,也进一步限制了患者接受有效中医诊治的机会。
另外,中医的培养周期十分长、培养难度大,很多名中医、老中医的思想和技术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传承而导致宝贵的经验、技术失传;由于中医特性,传承人才培养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况且数量也是有限的,一位名老中医一生也难培养出几个合格的弟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功能模块的诊断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实现望闻问切四人工智能化,可以代替医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并建立基于特定医师的个体化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应用人工智能模仿中医诊断及治疗,并最终替代特定中医医师的进行诊断及治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标准环境光源为显色指数位于90至100之间、TM30-15为90至100之间的无影灯光源,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变焦范围等效全画幅18mm—150mm的可变焦摄像头,在标准环境光源的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模块采集到的脉诊数据采集装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师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师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
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和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和/或听觉闻诊模块传输的诊断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触诊模块,所述触诊模块包括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和触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皮肤的温度、湿度、光滑度以及肿块的硬度、体积作为触诊数据;所述触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触诊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触诊模块传输的触诊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嗅觉闻诊模块,所述嗅觉闻诊模块包括设置在标准嗅觉闻诊环境中的气味采集装置、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气味采集装置为可移动式或手持式气体数据传感器;所述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气味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气味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嗅觉闻诊模块传输的气味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和/或听觉闻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和/或听觉闻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和/或问诊数据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和/或问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触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触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并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问诊诊断和/或触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经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并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问诊诊断和/或嗅觉闻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经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病症诊断后的处方思路和/或给出的治疗处方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接收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结合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的治疗方案;所述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和/或非药物疗法治疗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还保存治疗处方数据,所述治疗处方数据依据给出治疗处方的特定医师和治疗处方对应的特定患者归类入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治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处方思路和/或特定患者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或,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治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之外其他医师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复诊过程中接收到的诊断数据所做出的复诊诊断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接收复诊患者的诊断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并参考在先病证诊断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病证诊断。
进一步地,所述复诊病证诊断包括复诊患者复诊过程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较该复诊患者在先病证诊断结果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复诊过程中特定医师针对复诊病症诊断后给出的复诊治疗处方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所述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接收所述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给出的复诊病证诊断结合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并参考在先病证诊断结果和在先治疗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治疗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复诊治疗方案包括复诊患者复诊过程给出的治疗方案较该复诊患者在先治疗方案的变化;所述复诊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和/或非药物疗法治疗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实时翻译组件,所述实时翻译组件为具有外语与普通话互译功能以及方言与普通话互译功能的翻译功能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望诊模块的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一个TOF镜头用以采集景深数据作为图像数据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标准问诊题库;所述标准问诊题库根据特定医师的问诊规律设立对应于不同特定医师的不同的问诊问卷和/或问诊逻辑图;所述问诊问卷包括有对应特定医师的常用问诊项目以及相对应的回答选项以便医师根据需要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选择常用问诊项目以及患者根据相对应的回答选项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答案;所述问诊逻辑图包括对应特定医师的常用问诊逻辑架构关系图,医师根据需要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根据所述问诊逻辑图选择问诊项目。
进一步地,所述触诊模块中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人体温度测量仪、人体湿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光滑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硬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弹性度测量仪和肿块体积测量仪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嗅觉闻诊模块和/或触诊模块集中设置在一起;或,所述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嗅觉闻诊模块和/或触诊模块分开设置且各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组合应用或单独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特定医师包括特定中医医师或特定中医学术流派或特定中医团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利用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以及可选的嗅觉闻诊模块、触诊模块综合收集中医诊疗所需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诊疗模块,通过人工智能完全学习和模拟特定医师的中医望闻问切诊断过程,并通过深度学习、个性化模拟所学对象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分析过程、思维和判断,以及中医治疗的分析过程、思维线路,包括中医复诊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分析过程、思维和判断,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和模仿特定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建立从属于特定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能够输出包括四诊中某一诊或某几诊综和分析的结果;当新患者的望闻问切数据接入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时,从属于特定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应用人工智能对此新患者做出望闻问切四诊诊断和病证诊断,使该机器人系统可以代替该中医进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完善的个性化归集数据库,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继承名老中医的诊病经验,不再担心名老中医诊治经验的失传,即使某位名老中医去世了,他的经验被永久的、立体的、鲜活的保存了下来。其次可以解决名老中医诊治经验难以传承,传承人才难以培养的问题,可以借助此人工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传授新的学术继承者。此外,人工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可以解决找某位名老中医看病难的问题,由于人工智能中医诊疗机器人可以无限复制,相对于复制了很多个这样的名老中医,可以在世界各地诊治患者,解决中医看病难的问题,解决找名老中医看病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结构的优选示意图,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数据库、人工智能诊疗模块以及可选的嗅觉闻诊模块、触诊模块,且所述各模块可以集中在一起,比如设置在一间具有标准环境光源和标准嗅觉闻诊环境的房间内,也可以分开设置,比如分开设置在不同的符合各模块所需环境的多个房间内,各模块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组合应用或单独应用。
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标准环境光源优选为显色指数位于90至100之间、TM30-15为90至100之间的无影灯光源,并进一步优选发光色温为4000K至8000K之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变焦范围等效全画幅18mm—150mm的可变焦摄像头以及可选的TOF镜头用以采集景深数据作为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在标准环境光源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望诊模块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诊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师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师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优选地,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实时翻译组件,所述实时翻译组件为具有外语与普通话互译功能以及方言与普通话互译功能的翻译功能组件,为患者与医师提供实时翻译、同声传译;为了简化问诊过程以及提高问诊数据的标准化;优选地,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标准问诊题库;所述标准问诊题库根据特定医师的问诊规律设立对应于不同特定医师的不同的问诊问卷和/或问诊逻辑图;所述问诊问卷包括有对应特定医师的常用问诊项目以及相对应的回答选项,医师根据需要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选择常用问诊项目,患者根据相对应的回答选项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答案;所述问诊逻辑图包括对应特定医师的常用问诊逻辑架构关系图,医师根据需要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根据所述问诊逻辑图选择问诊项目。
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听觉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触诊模块为优选模块,包括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和触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皮肤的温度、湿度、光滑度以及肿块的硬度、体积作为触诊数据,优选包括人体温度测量仪、人体湿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光滑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硬度测量仪、人体表面组织弹性度测量仪和人体表面组织、肿块体积测量仪等任意组合;所述触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触诊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嗅觉闻诊模块为优选模块,包括设置在标准嗅觉闻诊环境中的气味采集装置和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或者理解为是嗅觉闻诊模块包括标准嗅觉闻诊环境、气味采集装置、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嗅觉闻诊环境优选为无异味的密闭室内环境;所述气味采集装置为可移动式或手持式气体数据传感器;所述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气味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气味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所述特定医师包括特定中医医师或特定中医学术流派或特定中医团体)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病证包括疾病和/或证型;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该数据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特定医师或学术团体的医学知识数据库,该知识数据库针对特定医师或学术团体而建立,包括其所治疗的疾病类型、辨证类型、常用方剂、药物、穴位、手法等等做数据库。
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和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触诊模块和/或嗅觉闻诊模块传输的诊断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触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触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触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优选地,针对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的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而言,其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可以是一个整体模型,将若干路数据——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触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输入该整体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和处理,直接得出对患者的病症诊断。
除上述优选方案外,还可以采用另一优选方案,即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的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为一个综合性模型,其具体包括若干子模型,如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触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触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触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问诊诊断、触诊诊断和/或嗅觉闻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优选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此时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病症诊断后的处方思路和/或给出的治疗处方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接收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结合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的治疗方案;所述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和/或非药物疗法治疗方案。所述数据库还保存治疗处方数据,所述治疗处方数据依据给出治疗处方的特定医师和治疗处方对应的特定患者归类入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治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处方思路和/或特定患者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或,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诊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之外其他医师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通过设置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使得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实现人工智能“诊断”和“治疗”功能。
优选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此时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复诊过程中接收到的诊断数据所做出的复诊诊断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接收复诊患者的诊断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并参考在先病证诊断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病证诊断;所述复诊病证诊断包括复诊患者复诊过程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较该复诊患者在先病证诊断结果的变化。通过设置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使得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在实现人工智能“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还实现“复诊诊断”功能。
优选地,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此时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复诊过程中特定医师针对复诊病症诊断后给出的复诊治疗处方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所述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接收所述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给出的复诊病证诊断结合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并参考在先病证诊断结果和在先治疗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治疗方案;优选地,所述复诊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和/或非药物疗法治疗方案。该复诊治疗方案包括复诊患者复诊过程给出的治疗方案较该复诊患者在先治疗方案的变化。通过设置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使得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诊断”、“治疗”、“复诊诊断”和“复诊治疗”四大功能。
本发明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库建立及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学习,具体包括分步骤:S11、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以及可选的触诊模块、嗅觉闻诊模块分别采集目标患者诊断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目标患者诊断数据发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S12、医师亲自对目标患者进行望诊、脉诊、问诊、听觉闻诊以及可选的触诊和嗅觉闻诊,并将得到的诊断结果输入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S13、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将医师得到的诊断结果对应标识于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以及可选的嗅觉闻诊模块、触诊模块采集到的目标患者诊断数据,形成一组人工智能学习例;S14、重复多次分步骤S11至S13,形成多组人工智能学习例;S15、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多组人工智能学习例进行人工智能学习,形成患者诊断数据与诊断数据结论之间的综合判断关系模型——即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以及可选的触诊数据和气味数据;所述诊断数据结论包括望诊结论、脉诊结论、问诊结论、听觉闻诊结论以及可选的触诊结论和嗅觉闻诊结论。
S2、采集患者诊断数据,具体包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执行任意一项、多项或全部的分步骤:S21、通过望诊模块采集图像数据;S22、通过脉诊模块采集脉诊数据;S23、通过问诊模块采集通话语音、视频数据、问诊数据;S24、通过听觉闻诊模块采集声音数据;以及可选的S25、通过触诊模块采集触诊数据与S26、通过嗅觉闻诊模块采集气味数据;所述分步骤S21至S26互相并列无执行先后关系。
S3、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根据患者数据给出病证诊断结果,具体包括: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根据患者数据结合对应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与诊断数据结论之间的综合判断关系模型给出病证诊断结果,或,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根据患者数据结合对应多个不同医师的诊断数据与诊断数据结论之间的综合判断关系模型综合给出病证诊断结果。
进一步地,当使用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包括有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根据病证诊断结果给出治疗处方。
进一步地,当使用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包括有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5、对已经接受过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进行诊疗的特定患者进行复诊。具体包括分步骤:S51、依照步骤S2采集复诊患者诊断数据;S52、依照步骤S3由人工智能诊疗模块给出特定患者复诊过程的病证诊断结果,建立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S53、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结合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比较分析特定患者复诊过程的病证诊断结果和特定患者的在先病证诊断结果,给出复诊病证诊断结果;所述复诊病证诊断结果包括特定患者的在先病证诊断结果、特定患者复诊过程的病证诊断结果以及特定患者的在先病证诊断结果与特定患者复诊过程的病证诊断结果比较后区别的分析结论,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病证诊断。还可以与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配合应用S54、人工智能复诊处方装置利用人工智能根据最终的复诊疾病诊断和复诊疾病反馈诊断模仿特定医师的思维做出复诊治疗方案并进行复诊治疗方案对比,包括药物处方和非药物配方。为了能够持续优化系统所使用的判断关系模型,所述步骤S5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分步骤S55、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将复诊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根据复诊病证诊断结果更新诊断数据与诊断数据结论之间的综合判断关系模型。在复诊过程中,患者将再次进行人工智能望诊、脉诊、问诊、嗅觉闻诊、听觉闻诊、触诊中一个或几个系统做采集和记录,由人工智能模仿特定医师的思维做出复诊疾病诊断和复诊疾病反馈诊断。此次诊断结果将和初次、最近的一次以及历次就诊的诊断做比较、反馈和疗效评价和分析。用人工智能评价患者的相关诊断治标是减轻、加重或不变或有新增情况等变化,并将之进行量化比较和评价,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个性化模拟所学对象病因病机分析过程、思维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关的复诊诊断和复诊反馈诊断。复诊诊断是一个独立的诊断,复诊反馈诊断是在原有诊断基础上比较、调整的诊断,它包含了原诊断、历次诊断、此次复诊诊断以及对它们比较后差别的说明。
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由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根据患者数据给出病证诊断结果,可以让中医学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所得到诊断结果与人工智能诊疗模块根据患者数据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学习,这就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了中医培养。
下面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子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可简称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采集吴医师中医治病的1200名患者,将患者的望诊数据、问诊数据、闻诊数据、脉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学习以及吴医师的诊断标注相结合,建立了吴医师临床人工智能机器人诊断模型——病证诊断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吴医师根据其诊断给1200名患者开具的中医处方,应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吴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进一步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1200名患者的复诊的望诊数据、问诊数据、闻诊数据、脉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算法的学习,建立了吴医师临床人工智能机器人复诊诊断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吴医师根据其复诊诊断给1200名患者开具的复诊中医处方,应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吴医师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
患者王某某,男,58岁,阵发头晕一年加重一周就诊,患者血压160/90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一级。患者就诊于中医。中医医院启动了吴医师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王某某进入标准环境望诊室,进行望诊图片和视频采集;王某某进入脉诊模块,脉诊数据采集装置为之诊脉,记录的脉诊信息;王某某进入问诊模块,经过问诊,患者有大便粘滞、口苦、头痛、心烦等症状,记录问诊数据;王某某进入听觉闻诊模块,记录声音数据;进入西医诊断、病史、检查、用药系统,汇集王某某的西医诊断和检查资料,患者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一级;检查血压160/90mmhg,超声心动图:左房扩大,有冠心病病史2年;未服中西药。将王某某的上述数据输入吴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由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经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诊断王某某病证为: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进而进入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人工智能将王某某的诊断输入吴医师处方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出处方以及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泽泻12g、通草10g、栀子10g、车前子30g、酒黄芩12、当归10、生地黄10g,14剂,水煎服一天一剂。14天后王某某复诊,再次采集王某某的望诊数据、脉诊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将初诊四诊数据合复诊四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该装置将其输入吴医师人工智能复诊诊断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学习得出王某某的复诊诊断:肝阳上亢,肝胆湿热。并作出复诊反馈诊断:肝胆湿热减轻30%,肝阳上亢已愈,新出现肝郁气滞。进而将王某某的复诊诊断和初诊处方发至吴医师复诊处方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处理,输出王某某的复诊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泽泻02g、栀子10g、车前子30g、酒黄芩12g、郁金12g、柴胡12g、红花10g、香附10g,14剂,水煎服一天一剂。
实施例2:
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采集叶医师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1300名,将患有该病的患者的望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学习以及叶医师的诊断标注相结合,建立了叶医师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诊断模型——病证诊断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叶医师根据其诊断给1300名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开具的中医处方,应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叶医师的人工智能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处方模型。进一步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1300名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复诊的望诊数据、问诊数据、闻诊数据、脉诊数据、嗅觉闻诊数据、触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学习,建立了叶医师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人工智能复诊诊断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叶医师根据其复诊诊断给1300名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开具的复诊中医处方,应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也医师关于的人工智能复诊处方模型。
患者于某某,女,38岁,阵发头痛半年加重一周就诊,患者血压120/70mmhg,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就诊于中医。中医医院启动叶医师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于某某进入标准环境望诊室,进行望诊图片和视频采集,记录于某某的望诊信息,于某某进入脉诊模块,脉诊数据采集装置为之诊脉,记录的脉诊信息,于某某进入问诊模块,进入人工智能叶医师问诊诊断系统,经过问诊,患者有月经血块、口干、失眠等症状,记录于某某的问诊信息,于某某进入嗅觉闻诊单元,记录气味信息,于某某进入听觉闻诊模块,记录声音信息,于某某进入触诊模块,记录触诊信息,。进入西医诊断、病史、检查、用药系统。汇集于某某的西医诊断和检查资料,患者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疼头痛;检查血压120/70mmhg,心电图:正常,吸烟史10年;未服中西药。将于某某的上述数据输入叶医师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模型,由人工智能机器人诊断装置经过人工智能算法诊断于某某病证为:肝经瘀血。进而进入叶医师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人工智能将于某某的诊断输入叶医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处方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出处方:针刺,针刺穴位:太冲穴、精明穴、曲泉、血海、足三里、头维、手法:泻法,留针20分钟,一周三次。14天后于某某复诊,于某某进入标准环境望诊室,进行望诊图片和视频采集,再次采集于某某的望诊数据、脉诊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气味数据、触诊数据,将初诊六诊数据合复诊六诊数据输入叶医师诊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该装置将其输入叶医师诊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人工智能复诊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算法学习得出于某某的复诊诊断:肝经瘀血。并作出复诊反馈诊断:肝经瘀血减轻30%,新出现肝血不足。进而将于某某的复诊诊断和初诊处方发至叶医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复诊处方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处理,输出于某某的复诊处方:针刺,针刺穴位:太冲穴、头维、百会,手法:泻法,关元、血海、足三里,手法:补法,留针20分钟,一周三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标准环境光源为显色指数位于90至100之间、TM30-15为90至100之间的无影灯光源,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变焦范围等效全画幅18mm—150mm的可变焦摄像头,在标准环境光源的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模块采集到的脉诊数据采集装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师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师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诊断数据结论和/或病证诊断结果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
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和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和/或听觉闻诊模块传输的诊断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触诊模块,所述触诊模块包括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和触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皮肤的温度、湿度、光滑度以及肿块的硬度、体积作为触诊数据;所述触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触诊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触诊模块传输的触诊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嗅觉闻诊模块,所述嗅觉闻诊模块包括设置在标准嗅觉闻诊环境中的气味采集装置、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气味采集装置为可移动式或手持式气体数据传感器;所述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气味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气味数据传送至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诊疗模块;
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嗅觉闻诊模块传输的气味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做出对该患者的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和/或听觉闻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和/或听觉闻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问诊数据和/或声音数据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问诊诊断和/或听觉闻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触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触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触诊数据并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问诊诊断和/或触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经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特定医师的病证诊断模型包括分别建立特定医师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且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根据所建立的望诊诊断模型、脉诊诊断模型、问诊诊断模型、听觉闻诊诊断模型和/或嗅觉闻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用于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的特定医师的综合诊断处理模型;
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接收到患者的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和/或气味数据并结合特定医师各相应的诊断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分别做出对该患者的望诊诊断、脉诊诊断、听觉闻诊诊断、问诊诊断和/或嗅觉闻诊诊断,并将各相应诊断输入所述综合诊断处理模型经过人工智能学习特定医师的诊断思路,从而做出对该患者的综合病症诊断并将所述综合病证诊断结果发送至数据库。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病症诊断后的处方思路和/或给出的治疗处方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接收所述人工智能病证诊疗装置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结合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处方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的治疗方案;所述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方案、西药治疗方案和/或非药物疗法治疗方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还保存治疗处方数据,所述治疗处方数据依据给出治疗处方的特定医师和治疗处方对应的特定患者归类入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治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处方思路和/或特定患者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或,所述人工智能治疗处方装置调取数据库所保存的治疗处方数据给出符合特定医师之外其他医师处方思路的治疗方案。
9.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模块还包括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所述人工智能诊疗数据处理装置还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对特定医师针对复诊过程中接收到的诊断数据所做出的复诊诊断进行深度学习并建立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所述人工智能复诊诊断装置接收复诊患者的诊断数据结合特定医师的复诊诊断模型并参考在先病证诊断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对应于复诊患者的复诊病证诊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诊病证诊断包括复诊患者复诊过程给出的病证诊断结果较该复诊患者在先病证诊断结果的变化。
CN202010416058.XA 2020-05-16 2020-05-16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Pending CN111724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058.XA CN111724895A (zh) 2020-05-16 2020-05-16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058.XA CN111724895A (zh) 2020-05-16 2020-05-16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895A true CN111724895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6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6058.XA Pending CN111724895A (zh) 2020-05-16 2020-05-16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489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2404A (zh) * 2020-12-30 2021-04-1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中医自助辩证监测方法和机器人
CN112669972A (zh) * 2020-12-30 2021-04-16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中医个人风险分合协同预测方法
CN113679347A (zh) * 2021-08-24 2021-11-23 安徽相王医疗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统计的诊疗效果评判方法
CN114005548A (zh) * 2021-11-04 2022-02-01 武汉美塞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医美线上面诊与复诊系统
CN114677777A (zh) * 2022-03-16 2022-06-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设备巡检方法、巡检系统及终端设备
WO2022222858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多元复配的智能专家助疗康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281424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Ayur.Ai (Opc) Private Limited Integra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dical diagnosi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6821779A (zh) * 2023-08-31 2023-09-2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针对胃肠健康的大数据识别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024A (zh) * 2017-12-14 2018-04-06 华子昂 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及中医机器人
WO2019024380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中医智能诊断方法、系统及中医医疗系统
CN109360647A (zh) * 2018-09-10 2019-02-19 康然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
CN110772235A (zh) * 2019-08-22 2020-02-11 天津森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平台的中医智能健康分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4380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中医智能诊断方法、系统及中医医疗系统
CN107887024A (zh) * 2017-12-14 2018-04-06 华子昂 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及中医机器人
CN109360647A (zh) * 2018-09-10 2019-02-19 康然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
CN110772235A (zh) * 2019-08-22 2020-02-11 天津森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平台的中医智能健康分析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2404A (zh) * 2020-12-30 2021-04-1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中医自助辩证监测方法和机器人
CN112669972A (zh) * 2020-12-30 2021-04-16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中医个人风险分合协同预测方法
WO2022222858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江苏经纬技术创新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多元复配的智能专家助疗康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281424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Ayur.Ai (Opc) Private Limited Integra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dical diagnosi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3679347A (zh) * 2021-08-24 2021-11-23 安徽相王医疗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统计的诊疗效果评判方法
CN113679347B (zh) * 2021-08-24 2024-03-19 安徽相王医疗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统计的诊疗效果评判方法
CN114005548A (zh) * 2021-11-04 2022-02-01 武汉美塞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医美线上面诊与复诊系统
CN114677777A (zh) * 2022-03-16 2022-06-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设备巡检方法、巡检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6821779A (zh) * 2023-08-31 2023-09-2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针对胃肠健康的大数据识别方法
CN116821779B (zh) * 2023-08-31 2023-11-1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针对胃肠健康的大数据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4895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中医诊疗机器人系统
CN101996507B (zh) 构建外科虚拟手术教学及训练系统的方法
CN107242857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中医综合诊疗系统
CN104983406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中医诊脉系统
CN109313937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脉象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9994175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647696A (zh) 健康诊疗智能系统
CN109414177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热成像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0060753A (zh) 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164477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血压患者智能问答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CN109313938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经络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6580257A (zh) 中医四诊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1640496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
CN115860254A (zh) 一种基于临床实习的护理智能导学系统
Hammer “You Can Learn Merely by Listening to the Way a Patient Walks through the Door”: The Transmission of Sensory Medical Knowledge
WO2021253867A1 (zh) 无人化智慧医院的架构、方法、系统
CN109313933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0164548A (zh) 一种身体检查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Schipor et al. End-User Recommendations on LOGOMON-a Computer Based Speech Therapy System for Romanian Language
Chudakova The pulse in the machine: automating Tibetan diagnostic palpation in postsocialist Russia
Brown et al. Recovering relationships: A feminist analysis of recovery models
Parsons Us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by adolescents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Guo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viding a More Optimized Assessment Tool for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Kyriacou et al. Photoplethysmography: New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Bresadola The problems of anatomia practica and how to solve them: Pathological dissection around 170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