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3933A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3933A
CN109313933A CN201780036308.3A CN201780036308A CN109313933A CN 109313933 A CN109313933 A CN 109313933A CN 201780036308 A CN201780036308 A CN 201780036308A CN 109313933 A CN109313933 A CN 109313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therapeutic scheme
cloud computing
compu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63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fu Intelligen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 Tian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Shenzhen City Dedao Health Manage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 Tian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Shenzhen City Dedao Health Management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 Tian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313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physical therapies or activities, e.g. physiotherapy, acupressure or exerci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收集系统、云计算平台以及呈现系统,其中,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收集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传至云计算平台,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云计算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呈现系统用于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简化了中医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目前,由于基于中医理论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缺少标准化的流程和结果,缺乏定量化的知识结构,限制了中医的普及和推广。
针对经络检测原理复杂,不易定位,个人较难独立完成,且检测数据需中医大夫专业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经络外治实操方法未大面积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以将中医理论与云计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实现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一致的诊断结果,并能够给出定性定量化的治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收集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传至云计算平台,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
云计算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
呈现系统,用于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用户数据并上传至云计算平台,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
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简化了中医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前述的大数据,除了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还有:
“用户大数据”——存储在数据收集系统,具体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检测数据(经络、脉象、热成象等)、问诊数据等,均是用户大数据;
“案例大数据”——存储云计算平台,搜集预置已有成功大数据案例,通过检测实际案例,不断汇总搜集实际案例大数据,最终形成案例大数据;
“诊疗大数据”——存储在呈现系统中,也是不断积累形成诊疗演示大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的手模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的脚模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过虚拟现实方式辅助外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200的中医自助诊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收集系统110、云计算平台200以及呈现系统120。其中,数据收集系统110和呈现系统120可以是一体终端机100。
具体地,数据收集系统110用于收集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上传至云计算平台200,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云计算平台20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呈现系统120用于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以电学检测方式检测所述经络数据,其中所述电学检测方式通过向手掌和脚掌的多个局部指定区域注入检测电流并获取其伏安特性作为所述经络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包括分别设置有多个检测电极的手模和脚模,所述手模和脚模用于分别接触所述用户的手掌和脚掌,进一步通过所述检测电极向所述用户的手掌和脚掌的多个局部指定区域注入检测电流并同步获取各区域的所述伏安特性作为各区域的所述经络数据。
其中,手模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一手模包括1块手部电极感应片142和5块隔离设置的手部穴位感应片141,其中手部电极感应片142位于手模的手掌跟位置,5块手部穴位感应141片分别位于手模的5个手指根部,其中,拇指对应肺经检测、食指对应大肠经检测,中指对应心包经检测,无名指对应三焦经检测,小指对应小肠经检测和心经检测。
脚模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一经络脚模包括1块脚部电极感应片152和6块隔离设置的脚部穴位感应片151,其中脚部电极感应片152位于脚模的脚后跟位置,6块脚部穴位感应片151呈3排设置并位于脚模除去脚后跟的位置。
所述用户数据进一步包括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问诊数据,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病史以及过敏史的至少一种,所述问诊数据由所述云计算平台200通过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以动态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一体终端机100设有显示屏、键盘、语音提示等模块。
其中,所述云计算平台200内设置有有效案例库,所述有效案例库内收集有多个有效案例,每个有效案例分别包括经络数据样本以及对应的诊断结果样本和治疗方案样本,所述云计算平台200将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与所述有效案例的经络数据样本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同或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经络数据样本,则将对应的所述诊断结果样本和治疗方案样本直接或进行调整后作为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其中,所述进行调整可以是将某一具体诊断结果样本和治疗方案样本中的一或多个具体指标的时间或用量等进行调整,例如治疗方案样本中有一项为中药配方,相应的调整可以为根据该中药配方所针对的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将该中药的份量减少或者增加。
为了不断更新数据库,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进一步通过对所述有效案例库内的有效案例进行数据挖掘而生成智能诊断算法,当不存在相同或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经络数据样本时,则通过所述智能诊断算法根据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或者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与所述有效案例的经络数据样本的差异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其中,智能诊断算法主要是将现有的有效案例中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筛选出来并进行重新组合以生成多个新治疗方案,当不存在相同或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经络数据样本时,通过用户的大量疗效反馈可不断地确认该多个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再将有效的新治疗方案结合相应用户的新诊断数据及诊断结果构成新有效案例并更新到有效案例库中。
举例而言,现有的有效案例中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案有3种,包括方案一、ABCDE;方案二、ACBDE;方案三、ADBCE;智能诊断算法可提供新方案四、AEBCD等多个新治疗方案,通过用户的大量疗效反馈可确认新方案四、AEBCD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将该新方案四、AEBCD结合相应用户的新诊断数据及诊断结果构成新有效案例并更新到有效案例库中。其中A/B/C/D/E分别指代一种具体的内治或外治方案,应当注意的是,此处仅以顺序不同进行简单示例性说明,实际情况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所述用户分配唯一识别标志以及与所述唯一识别标志关联的个人问诊数据库,所述个人问诊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在不同时期的所述经络数据、所述诊断结果、所述治疗方案以及针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进一步结合已有的所述经络数据及其所对应的所述诊断结果、所述治疗方案以及针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对当前的所述经络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与当前的所述经络数据对应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进一步获取对所述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的评价,并将评价为有效的所述治疗方案连同对应的所述经络数据以及诊断结果作为有效案例收集到所述有效案例库,或者对评价为无效的所述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其中,对评价为无效的所述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可以是将某一具体治疗方案中的一或多个具体指标的时间或用量等进行调整,例如治疗方案中有一项为中药配方,相应的调整可以为根据该重要配方所针对的治疗效果而将该中药的份量减少或者增加。
其中,所述评价包括所述用户对所述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以及经诊断或检测后的客观评价。
所述治疗方案包括至少两个子治疗方案,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
所述治疗方案包括针对不同脏器的子治疗方案,所述云计算平台200根据所述诊断结果以及五行理论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云计算平台200根据用户的年龄、体质、需求以及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例如,治疗方案包括第一子治疗方案和第二子治疗方案,
对于心脏有问题的用户,第一子治疗方案可以是物理疗法,第二子治疗方案可以是药物疗法,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9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10%;
对于肝脏有问题的用户,第一子治疗方案可以是睡眠建议,第二子治疗方案可以是饮食建议,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6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40%;
对于40岁以上的用户,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3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70%;
对于40岁以下的用户,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4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60%;
对于男性用户,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3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70%;
对于女性用户,所述云计算平台200为第一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40%,为第二子治疗方案分配的权重为60%。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呈现系统120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所述治疗方案。
其中,所述治疗方案包括外治方案,所述呈现系统120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所述外治方案的标准操作方式。用户可根据该标准操作方式迅速学习并运用。
其中,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进一步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所述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式,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进一步通过比较所述标准操作方式和所述实际操作方式而进一步通过所述呈现系统120呈现纠正信息。
其中,所述呈现系统120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一人体模型,并在所述人体模型上显示所述外治方案的作业区域、作用手法、作用力度以及作用时长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其中,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进一步获得所述用户的体貌特征,所述呈现系统120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貌特征生成所述人体模型。
请一并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200的中医自助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10,收集用户数据并上传至云计算平台200,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具体可通过上述的设置有检测电极的手模和脚模进行收集。
S120,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
S130,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进一步包括:
判断有效案例库中是否存在相似案例;
若存在相似案例则直接输出相似案例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若不存在相似案例则通过智能诊断算法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新治疗方案。
其中,所述若不存在相似案例则通过智能诊断算法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新治疗方案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执行所述新案例治疗方案的疗效反馈;
若反馈为疗效良好则将所述新案例治疗方案加入到所述有效案例库中;
若反馈为疗效不好则判断是否存在测量偏差;
若存在测量偏差则重新测量;
若不存在测量偏差则交由医生诊断。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收集系统110主要用于收集用户数据,具体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的问诊数据以及用户的经络数据。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病史以及过敏史的至少一种或组合。上述基本信息可以在后续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形成中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具体将在下文描述。
问诊数据则由云计算平台200通过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以动态问卷的方式获得,具体来说:云计算平台200可首先通过所述数据收集系统110呈现预先设置的初始问题,以供用户回答,记录用户答复的主述信息,并进一步分析挖掘,计算给出动态下一轮问诊问题,直至完成有效问诊,得出最终问诊数据。
例如,以头痛症状为例,按照中医理论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具体又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具体又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等。而上述头痛症状又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症状体现,例如风寒头痛症状体现为: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等,而风热头痛症状则体现为: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舌红苔黄等。不同症状对应的经络检测数据不同,并且每一种症状对应的经络检测数据呈现相似性。
因此,云计算平台200可预先收集基于中医理论的各种疾病所对应的各种症状体现,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类方式形成具有层级关系的问诊问题分类树,并根据用户的主述信息选择不同的问诊问题,进而实现动态问诊。
经络数据包括反应人体经络状态的各种数据。所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量数据的收集,分为问诊数据和经络测量数据。问诊数据可涵盖望、闻、问三方面问题,具体包括:
1,收集患者信息,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等;
2,客观问诊表,采集患者主诉信息;
3,经络测量数据借助装有反射区的手脚模具进行采集,测量所有经络的数据,包括手脚十二经络,左右两侧的24个测量数据。
全身十二经络在手指和足趾的末端处均有对应穴位,经络仪上的手脚模具反射区信号检测单元能够覆盖全部检测穴位。
手脚置于模具中,经络穴位定位准确,数据采集完整有效。采集数据时,双手双脚同时放到模具上自动采集,过程完全自助,无需他人协助,方便快捷。
综上,完成了获取用户检测数据的需求,这些数据将传送至云平台,进行深入分析。
所述云计算平台200用户信息数据存储,采用唯一键识别方式,不重复,为每一位有效用户建立唯一身份验证,以记录后期个人诊疗跟踪数据。同时也可作为诊疗成功案例,添加到案例库中,作为他人诊断参考数据。
所述云计算平台200用户问诊数据,记录用户主诉信息,分析挖掘,计算给出动态问诊问题,根据用户答复,调取下一轮问题数据,直至完成有效问诊,得出问诊结论。
人体经络的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各六经。
手的三阴三阳经与足的三阴三阳经是相通并同步运行的,但所经脏腑各有不同。采用手脚经络数据共同采集,可准确发现问题所在位置,同时相互参照,补充比对,呈现规律。
研究表明导电量是能说明经络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指标,故可以通过向十二经穴注入生物电流,观察其对应的电压变化,来分析判断经络的生理状况;再根据获取的伏安特性曲线整体业务数据,判断人体生理状态及内在病变,并可运用伏安特性曲线数据处理模型,,识别经络特性及可分析性,建立经络测量值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范围。
由于经络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年龄、性别、地域环境、空间位置、饮食不节、情绪状态等等,故也可采用单天不同时间多次抽样测量;同时每一天的同一时间比对测量;采用手脚经络同时自助检测更加方便快捷。最后积累形成个人大数据样本,整体会趋向某一类别经络结论,此结论符合正态分布,故更具有准确可信性。
第二步,云计算平台200计算分析,给出最终诊断结果,具体包括:
1,将问诊结论、经络测量结论以及提炼的用户需求大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上,给出最终诊断结论。
2,查收相似案例,云计算平台200会整合大量中医成功案例数据和专家有效经验数据,为诊疗服务提供支撑。如果找到相似的案例及有效的诊断结果,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治疗;如果没有类似的案例,使用智能诊断算法,分析当前数据给出最佳的诊断结果。
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计算分析,根据用户提供的测量数据来分析,除了得出最终诊断结论,还可提炼出多项需求点,对应计算得出多项解决方案,可形成解决方案库。包括中医外治疗法、养生保健疗法、性理疗法、推荐食谱疗法等。云计算平台200按需求轻重缓急,赋予不同需求相应权重,同样对解决方案也赋予权重。用户可按建议实践解决方案,根据实践效果,云计算平台200可自动按实际治疗效果更新调整方案库及其权重。
例如,用户具有持续咳嗽以及偶尔腰部疼痛的问题,对于持续咳嗽问题的解决方案给予较大权重,而对于偶尔腰部疼痛问题的解决方案给予较小权重;
再如,用户需求包括不吃苦味中药,则给予不包括苦味中药治疗的解决方案,若实践后疗效不好,则重新调整,还是给予苦味中药治疗的解决方案。
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计算分析,里面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的相互融合。想要实现中医信息化,两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作为平台载体,其架构设计将用到信息网络化数据库平台建设,安全保证系统和结果分析系统的人工智能化技术等;中医专家临床经验数据库设计和构建,可以整合大量真实有效的中医结论和成功案例作为诊疗参考数据,为准确诊疗提供实践依据。云计算平台200结合问诊和测量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判断时,可按照一定逻辑对数据表进行查询、筛选、比对、逻辑关联等,将诊断结果进一步定位在有效数据范围内。这里逻辑设计会起到鉴别排查作用,比如按照时间会考虑季节时令因素对经络影响;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会根据单体平衡判定标准进行综合诊断。可多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地对现存所有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为进一步准确得出有病脏腑寒热虚实失衡及其对应治疗方法,作如下病理分析:疾病过程分为阴阳两类,三阳和三阴。三阳病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病证即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凡邪盛正气未衰,多属三阳病证,治疗以祛邪为主;凡正气虚衰,多属三阴病证,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六经病症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太阴、少阴、厥阴统属于里。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机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六经病证基本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可结合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一起分析计算,得出最终诊断结论,即问题所在的脏腑以及经络的寒热、虚实、失衡。此处同样会有相应的数据表提供支持。
所述云计算平台200计算分析,对用户透明,不需了解分析过程,根据诊断结论直接给出对应治疗方案。首先中医理论错综复杂,用户没有必要一一掌握;其次,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用户身体问题可能主要来源于某个脏腑,症候表现却可能在其他部位;或者如果出现并发症,其他脏腑都可能连带受损,临床上会出现各种现象,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另外,按照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有时治病未必在生病脏腑,或在其子,或在其母;同时会对整个身体进行整体调理。所以这里诊断过程对用户透明,直接给出治疗方案。
所述治疗方案,以诊断结论给出的问题脏腑器官作为主要治疗对象,同时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对其相关脏腑加以施治。
治疗方法有:内治,即显示各种汤药配方、煎制及使用方法。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方剂的多种有效组合,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整合调节作用,适用于人体多样性病变复杂的情况;外治,如穴位按摩、刮痧、拔罐等,与内治疗法相比,外治疗法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籍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因此从脏腑经络入手进行治疗,完全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而通经络和调阴阳,是中医的精髓,实践证明其疗效作用也很显著。
第三步,接收诊断结果,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治疗,显示治疗的方法,包括:1,内治,各种汤药种类、配方、功效及具体用法;外治,如穴位按摩、刮痧、拔罐等;用户根据自身条件及其权重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2,显示具体的位置,方便用户准确定位;3,显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汤药的煎制及使用,按摩的手法及力度,刮痧的角度和次数,拔罐的方法及时长等。
本发明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治疗,通过显示具体的位置,方便用户准确定位;其中,显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汤药的煎制及使用,按摩的手法及力度,刮痧的角度和次数,拔罐的方法及时长等。
所述虚拟现实技术演示治疗方案,是本发明的独到创新之处,对中医的实践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其核心是将治疗方案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动态展现给用户,让用户可以跟着演示,一步一步自行实践中医治疗,以达到包括不了解中医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实践中医,用中医理论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养生保健。此处同样会有一系列数据库表,是治疗方法与虚拟现实动态演示一一对应的数据库表。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的一个集视、听、嗅、触、力、运动等感觉于一体的沉浸交互式虚拟环境。对于内治汤药方剂的制备、疗效、使用演示清晰明了;其最大优势是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结合起来,可模拟出外治疗法的交互式体验功能,如按摩的手法及力度,刮痧的角度,拔罐的方法等。利用人机通信技术、力反馈技术、传感技术输出仿真操作,用户可体验治疗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诊疗模式;同时可依靠数字设备和位置跟踪器实时捕获人手模拟治疗操作的动态信息,通过一系列算法变换放映到虚拟手上,系统判定用户手法的正确与否,如图5所示。可加大用户的参与性,也更有利于用户学习掌握外治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真实的人体经络穴位数据集,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实时建立一套每个人对应的定制性经络穴位数字化立体显示的人体计算机模型,让每条经脉每个穴位拥有一个立体的三维定位,在三维条件下,经络穿越皮肤肌肉层,联系所属的脏腑器官,并围绕骨骼系统,最终构建出三维立体经络模型。利用外部设备及传感器技术,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下可学习实践准确找到自身的各个穴位。
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给用户呈现治疗方案,多感官刺激用户,可适用更多种类的不同群体;有利于用户对中医治疗产生兴趣和积极性,愿意动手实践,可养成探究式自主养生保健能力。同时用户对治疗方案可以提前预知了解,能够充分做好治疗前身心准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寻找自己满意的治疗医师按照动态演示执行自己的治疗方案,在信任接受的基础上,治疗效果会更佳。如果涉及用户隐私,用户可以自己学习治疗。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再现真实的环境,利用离线仿真技术也可以构想未发生的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对疾病的演变、预测及预防,也有很好的展示,能加大用户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所述虚拟现实技术演示治疗方案也可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取穴准确、画面清晰、立体感强、易辨别,可以任意角度、随意视角进行经络穴位的位置查看,特别方便对经络腧穴的学习和理解,对中医经络实践教学及临床施治都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手脚经络同步自助检测与云计算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完全实现了中医诊疗的自动化、智能化。
第四步,反馈治疗效果,具体包括:1,如果患者给出自我感觉良好的评价,同时医师诊断确认疗效,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存入有效实例数据库,同时也存入用户自身诊疗库,作为一次诊疗记录数据。2,用户每次诊疗,得到的满意有效数据均存入自身诊疗库,形成自身诊疗数据集,云计算平台可对其分析计算,找到用户自身健康规律,形成个体用户专属诊疗方案库。3,如果用户给出不满意的评价,医师使用其他方法为患者诊断和治疗。也可以重新开始一轮诊疗操作,直至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并真正解决问题,健康受益。
另外,患者对同一诊疗方案的评价,能够形成该诊疗方案的评价大数据库,当该诊疗方案提供给某一患者时,其对应的全部评价内容也会同步显示出来,供患者参考选择,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五步,定期完善诊断算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与传统医疗服务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采用同时同步获取手脚十二经络数据,完备便捷;全部数据采集初始条件基本相同,准确度高,客观有效;手脚经络同一循环可相互印证比对,确认问题所在脏腑;
(2)利用专业定制手脚模具,可准确定位检测经穴,手脚模具已选定反应区,定位准确,方便快捷,重复率高,可快速获取多次检测数据;
(3)自动采集手脚24路经络数值,方便快捷,支持独立完成;
(4)使用云计算平台分析数据,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得到一致的诊断结果;同时兼顾个体差异,挖掘个人诊疗数据,提供最适诊疗方案;
(5)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三维多层次动态可视化演示,帮助用户精确定位和准确治疗。
基于本发明内容,用户可自助完成全部经络检测,不需他人帮助,直接得出正确诊断结果及对应的治疗方法,同时给出虚拟现实技术演示;方便重复检测,快速搜集个人经络检测大数据,智能给出适合保健方案选项,可供自主制定选择,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收集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传至云计算平台,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
云计算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
呈现系统,用于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系统以电学检测方式检测所述经络数据,其中所述电学检测方式通过向手掌和脚掌的多个局部指定区域注入检测电流并同步获取各区域的伏安特性作为各区域的所述经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系统包括分别设置有多个检测电极的手模和脚模,所述手模和脚模用于分别接触所述用户的手掌和脚掌,进一步通过所述检测电极向所述用户的手掌和脚掌的多个局部指定区域注入所述检测电流并同步获取各区域的所述伏安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进一步包括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问诊数据,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病史以及过敏史的至少一种,所述问诊数据由所述云计算平台通过所述数据收集系统以动态问卷的方式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平台内设置有有效案例库,所述有效案例库内收集有多个有效案例,每个有效案例分别包括经络数据样本以及对应的诊断结果样本和治疗方案样本,所述云计算平台将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与所述有效案例的经络数据样本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同或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经络数据样本,则将对应的所述诊断结果样本和治疗方案样本直接或进行调整后作为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平台进一步通过对所述有效案例库内的有效案例进行数据挖掘而生成智能诊断算法,当不存在相同或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经络数据样本时,则通过所述智能诊断算法根据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或者所述用户的经络数据与所述有效案例的经络数据样本的差异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系统进一步获取对所述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的评价,并将评价为有效的所述治疗方案连同对应的所述经络数据以及诊断结果作为有效案例收集到所述有效案例库,或者对评价为无效的所述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包括所述用户对所述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以及经诊断或检测后的客观评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平台为所述用户分配唯一识别标志以及与所述唯一识别标志关联的个人问诊数据库,所述个人问诊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在不同时期的所述经络数据、所述诊断结果、所述治疗方案以及针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平台进一步结合已有的所述经络数据及其所对应的所述诊断结果、所述治疗方案以及针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对当前的所述经络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与当前的所述经络数据对应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案包括至少两个子治疗方案,所述云计算平台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所述治疗方案包括针对不同脏器的子治疗方案,所述云计算平台根据所述诊断结果以及五行理论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平台根据用户的年龄、体质、需求以及对所述治疗方案的评价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子治疗方案分配不同的权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呈现系统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所述治疗方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方案包括外治方案,所述呈现系统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所述外治方案的标准操作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系统进一步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所述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式,所述云计算平台进一步通过比较所述标准操作方式和所述实际操作方式而进一步通过所述呈现系统呈现纠正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呈现系统以虚拟现实方式呈现一人体模型,并在所述人体模型上显示所述外治方案的作业区域、作用手法、作用力度以及作用时长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系统进一步获得所述用户的体貌特征,所述呈现系统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貌特征生成所述人体模型。
18.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收集用户数据并上传至云计算平台,所述用户数据至少包括从用户的手掌和脚掌同步收集的经络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基于诊断结果形成治疗方案;
呈现所述诊断结果和/或所述治疗方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形成诊断结果进一步包括:
判断有效案例库中是否存在相似案例;
若存在相似案例则直接输出相似案例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若不存在相似案例则通过智能诊断算法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新治疗方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不存在相似案例则通过智能诊断算法生成所述用户的诊断结果和新治疗方案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执行所述新案例治疗方案的疗效反馈;
若反馈为疗效良好则将所述新案例治疗方案加入到有所述效案例库中;
若反馈为疗效不好则判断是否存在测量偏差;
若存在测量偏差则重新测量;
若不存在测量偏差则交由医生诊断。
CN201780036308.3A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93139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1253 WO2019047219A1 (zh)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3933A true CN109313933A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2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6308.3A Pending CN109313933A (zh)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13933A (zh)
WO (1) WO201904721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996A (zh) * 2020-08-19 2020-11-27 广州中康先觉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穿戴式人体经络信号检测与健康评估系统
CN114617769A (zh) * 2022-03-15 2022-06-1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基于融合语音识别的失语症患者辅助康复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6312975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南京真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导经络动态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54887U (zh) * 2015-03-26 2015-09-23 苏州大学 基于云端的中医脉象辅助诊断系统
CN106725351A (zh) * 2015-11-24 2017-05-31 黄宗正 气血循行监测装置
CN107122622A (zh) * 2017-05-19 2017-09-01 四川省崇州锦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经络检测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5924A1 (en) * 2012-06-05 2013-12-05 Mehran Moshfeghi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er-assisted remote probing and data collection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6419864A (zh) * 2015-08-05 2017-02-22 南开大学 中医诊断云端专家系统
CN106295139B (zh) * 2016-07-29 2019-04-02 汤一平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自诊健康云服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54887U (zh) * 2015-03-26 2015-09-23 苏州大学 基于云端的中医脉象辅助诊断系统
CN106725351A (zh) * 2015-11-24 2017-05-31 黄宗正 气血循行监测装置
CN107122622A (zh) * 2017-05-19 2017-09-01 四川省崇州锦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经络检测的检测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996A (zh) * 2020-08-19 2020-11-27 广州中康先觉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穿戴式人体经络信号检测与健康评估系统
CN114617769A (zh) * 2022-03-15 2022-06-1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基于融合语音识别的失语症患者辅助康复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14617769B (zh) * 2022-03-15 2024-03-1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基于融合语音识别的失语症患者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CN116312975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南京真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导经络动态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6312975B (zh) * 2023-05-24 2023-08-22 南京真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导经络动态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7219A1 (zh)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3937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脉象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Lin et al. BCQs: a body constitution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sta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N107887024A (zh) 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及中医机器人
CN109414177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热成像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Matur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symptom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Hammerschlag et al. Nontouch biofield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uma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eporting use of only nonphysical contact treatment
CN107705848B (zh) 一种根据用户健康状况推荐调理方案的方法及系统
Jin et al. Is Fengshui a science or superstition? A new approach combining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of indoor environments
CN109313938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医经络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US202303295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Telehealth Management with Dynamic Monitoring
CN102654890A (zh) 一种新型的诊病和调节健康平台的方法、流程及装置
CN109313933A (zh)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手脚经络同步自助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3168919A (zh) 一种利用个性化指标进行健康分析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TW201040756A (en) Chinese medicine intelligent formulary system
Yoo et al. Sasang constitutional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comparative overview
Cheon et al. Empathy as cultural process: insights from the cultural neuroscience of empathy
Gao Cognitive guidance and improve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based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
Amira et al. Monitoring chronic disease at home using connected devices
Lam et al. Chinese acupuncture expert system (CAES)—a useful tool to practice and learn medical acupuncture
TW200941389A (en) Remote health and medical treatm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10164548A (zh) 一种身体检查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7145757A (zh) 中医减肥决策支持系统及方法
Tomura et al. Validity of a diagnostic scale for acupuncture: application of the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the five viscera score
Schnyer et al. Acupuncture practice as the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Amira et al. Stress level classification us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tian District, three Lunuode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on the west side of 32B

Applicant after: Dedao Health Management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OURC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tian District, three Lunuode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on the west side of 32B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EDAO HEALTH MANAGEMEN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OURC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8

Address after: 518000. C, unit 207, building A3, China Mercha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3009 Guangming Road, Guangming Road, Guangmi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afu Intelligent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tian District, three Lunuode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on the west side of 32B

Applicant before: Dedao Health Managemen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OURC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