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9675A -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9675A
CN111719675A CN202010562271.1A CN202010562271A CN111719675A CN 111719675 A CN111719675 A CN 111719675A CN 202010562271 A CN202010562271 A CN 202010562271A CN 111719675 A CN111719675 A CN 11171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box
electromagnetic valve
way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ed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22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9675B (zh
Inventor
邓东阳
刘建
肖潇
梁素梅
冯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ngl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nglong Vehicl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nglong Vehicl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nglong Vehicl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22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9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7/00Other installations or implements for operating sewe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stoppage; Emptying cesspo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包括两组结构均相同的收集箱,收集箱均开设有投料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两组收集箱的进水口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一三通电磁阀,两组收集箱的出水口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二三通电磁阀;收集箱内设置有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改变导通通道的控制系统;收集箱内设置有用于清洗收集箱内侧壁的清洗系统,第一三通电磁阀的入口安装并连通有可伸缩的抽吸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自动更换不同的收集箱的效果,能持续进行淤泥抽吸作业,提高清淤作业效率。清洗系统用于对收集箱内侧壁上沉积的淤泥进行清洗,提高收集箱的使用寿命。可伸缩的抽吸装置便于将抽吸管伸入排水管中进行清淤。

Description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清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地下排水管是防止城市内涝、排水的重要系统,随着排水管的使用年限增长,排水管内会淤积一定的淤泥,降低了排水效率,需要对排水管进行清淤作业,以保持排水通畅。
现有的清淤工作一般通过清淤设备进行,如申请号为CN201820290248.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管道清淤设备,包括用于伸入排水管中抽吸淤泥的清淤管,清淤管抽吸淤泥后收集于设备上预装的收集箱中暂时存储或进行预处理。常规的预处理操作包括向收集箱中投放絮凝剂,对抽吸进收集箱中的淤泥进行沉降处理再排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此类清淤设备的收集箱往往在装满淤泥并投放絮凝剂的过程中,清淤管抽吸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无法持续进行清淤工作,导致清淤的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具有自动更换不同的收集箱的效果,在其中一个收集箱投放絮凝剂时,能持续进行淤泥抽吸作业,提高清淤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包括两组结构均相同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均开设有投料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两组所述收集箱的进水口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一三通电磁阀,两组所述收集箱的出水口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二三通电磁阀;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改变导通通道的控制系统;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用于清洗所述收集箱内侧壁的清洗系统,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的入口安装并连通有可伸缩的抽吸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箱的进水口用于供抽吸的淤泥进入,出水口用于供收集箱中通过絮凝剂处理好的固液分离的淤泥排出,投料口用于供使用者投放絮凝剂。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第二三通电磁阀均选用常规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的接法采用“一进两出”,第二三通电磁阀的接法采用“两进一出”,两组收集箱中的控制系统均与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可以为液位传感器,必要时可以通过继电器作为中间连接,即通过液位传感器的电信号触发继电器工作,进而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或第二三通电磁阀工作与否。通过液位传感器的电信号触发继电器工作,进而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或第二三通电磁阀工作与否。当任一收集箱工作时,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导通,第二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使该收集箱具有蓄水能力,使抽吸的淤泥在该收集箱中堆积。当该收集箱中的淤泥到达触发该收集箱中的控制系统传递电信号的高度时,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第二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从而使得对排水管的抽吸清淤工作持续进行,具有自动更换不同的收集箱的效果,能持续进行淤泥抽吸作业,提高清淤作业效率。清洗系统用于对收集箱内侧壁上沉积的淤泥进行清洗,减少收集箱排污后内侧壁上残留的淤泥板结的情况,进而使收集箱始终有较大的容积,以及提高收集箱的使用寿命。可伸缩的抽吸装置便于将抽吸管伸入排水管中进行清淤的功能,减少工人劳动力。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两组所述收集箱内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任一所述收集箱中的液位传感器触发工作时,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位传感器的电信号触发继电器工作,进而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或第二三通电磁阀工作与否。当任一收集箱工作时,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导通,第二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使该收集箱具有蓄水能力,使抽吸的淤泥在该收集箱中堆积。当该收集箱中的淤泥到达触发该收集箱中的液位传感器传递电信号的高度时,第一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第二三通电磁阀与该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开启,与另一收集箱连通的通道关闭。从而使得对排水管的抽吸清淤工作持续进行,并且在即将触发液位传感器工作之前可以提前投放絮凝剂,当出水口导通时即可将固液分离的淤泥排出。进而具有自动更换不同的收集箱的效果,能持续进行淤泥抽吸作业,提高清淤作业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机架、中空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机架水平铰接,所述外筒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两端分别与机架和所述外筒水平铰接;所述外筒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开口,所述外筒开口内滑动连接有两端开口的内筒,所述内筒内套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伸出所述内筒,所述软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连通,所述软管上安装有负压装置,所述软管与所述内筒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的其中一端与机架铰接且铰接轴线水平设置,从而实现外筒的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上下转动,外筒和机架之间通过伸缩机构实现外筒的端部上下转动,伸缩机构可以选用气缸或液压缸等,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和外筒水平铰接。在外筒内滑动连接有内筒,内筒可以相对于外筒从外筒的开口处滑出,内筒两端开口并套接固定有软管,从而在内筒相对于外筒移动时,带动软管跟随内筒运动。配合外筒与机架铰接的设置,便于从地面上将内筒伸入排水管中,对排水管中的淤堵进行清理。软管一端伸出内筒,用于与排水管道内的淤泥接触并抽吸淤泥,软管另一端可以与抽吸泵等连接,软管的长度大于内筒的伸缩行程。其中软管与内筒可拆卸固定,有利于根据实际实用情况更换不同长度的内筒,相比现有的直接通过液压缸连接软管的方式,内筒和外筒的伸缩行程便于调节,软管也便于适配不同的伸缩行程而更换。并且自然相比现有的通过工人手持软管伸入排水管内的方式,具有便于将抽吸管伸入排水管中进行清淤的功能,减少工人劳动力,软管伸出长度较短也不易甩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洗系统包括安装在收集箱内的清洗管,所述清洗管沿收集箱的侧壁延伸排布,所述清洗管与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间隔有间距,所述清洗管开设有若干朝向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的第一喷水孔,所述第一喷水孔沿所述清洗管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清洗管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清洗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收集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管沿收集箱的侧壁延伸且与内侧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清洗管上朝向收集箱内侧壁开设的第一喷水孔向收集箱内侧壁喷射清水时,使清水能在与内侧壁碰撞后向四周散射一定范围,多组第一喷水孔配合冲洗即可实现对收集箱内侧壁的全覆盖,进而实现了对收集箱内侧壁的清洗功能,有利于在淤泥排出后减少淤泥在收集箱内侧壁上板结将淤泥清洗后,既有利于提高收集箱的容积,也有利于提高收集箱的使用寿命,减少淤泥对收集箱内侧壁的持续腐蚀。其中进水管延伸出收集箱,从收集箱外对清洗管进行供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箱内均设置有将所述收集箱割为两个腔室的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收集箱的底面间隔有使两个腔室连通的空间,所述进水口、投料口均与同一所述腔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隔板用于将收集箱分割为两个下端导通的腔室,并且因为进水口和投料口均与同一腔室连通,从而当抽吸进来的淤泥带有悬浮的垃圾时,因为竖直隔板的作用,使下清液均导流至另一腔室,而悬浮的垃圾均堆积在连通有投料口的腔室一侧,从而便于使用者打捞或是使投放的絮凝剂有更好的沉降效果。并且因为集中在一侧腔室的悬浮杂物密度更高,有利于减少絮凝剂的投放,降低成本。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底端设置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锥形,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所述收集箱的最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集箱的底端设置为锥形,有利于对水流进行汇聚,使水流的流速更高,进而使沉降的杂物不易堆积或淤堵,并且因为锥形倾斜的表面设计不易残留沉降的杂物贴附在收集箱的侧壁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与所述清洗管所在平面共面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清洗管连通,所述冲洗管上沿冲洗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冲洗孔,所述冲洗孔分别朝向与冲洗管平行的收集槽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清洗管所在平面内设置有两端与清洗管连通的冲洗管,因为收集箱横截面呈类矩形,使清洗管的形状呈“口”字型,配合冲洗管与清洗管连通,使清洗管和冲洗管整体呈“日”字型,冲洗管上开设有若干朝向两侧的冲洗孔。因为冲洗管距离收集箱的内侧壁距离更远,使得冲洗孔流出的水流在做平抛运动时与收集箱内侧壁更下方的位置接触,弥补了清洗管的冲洗空白,并且水流从高处落下后动能更大,清洗效果更佳,对内侧壁下方淤积的淤泥有更好的清洗效果。因此冲洗管与冲刷管配合提高了对收集箱内侧壁的整体清洗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等间距分布,所述加强筋贯通设置有轴线水平的安装孔,所述清洗管穿过所述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收集箱的整体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了收集箱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加强筋来对清洗管进行支撑和定位,从而一举两得,在实现对清洗管安装的同时,提高了收集箱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机架和外筒之间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机架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外筒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伸缩机构远离所述外筒的一端与所述基座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与机架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设置,并且外筒和伸缩机构通过与基座铰接的方式实现与机架的铰接,通过基座的设置便于调节外筒的朝向,使外筒远离机架的一端具有两个自由度的转动,从而便于对准排水管,使内筒伸入排水管中。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筒内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内筒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外筒固定,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与所述内筒铰接,所述液压缸的伸出端与所述内筒的铰接点轴线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相对于外筒的运动通过设置在外筒内的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液压缸设置在外筒内,有利于对液压缸进行保护,内筒与液压缸的伸出端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内筒来实现对该伸缩装置的末端伸出长度的调节,有利于提高该伸缩装置的适应性。将液压缸的伸出端与内筒铰接,并且设置液压缸的伸出端与内筒的铰接点轴线与液压缸的伸缩方向垂直,从而有利于使液压缸在推动内筒移动的过程中,减少刚性连接对内筒造成的震动,使内筒伸出外筒的过程中更加流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设置两组相互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连通的收集箱,且两组收集箱内均设置有与第一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三通电磁阀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在任一收集箱中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均可自动更换另一收集箱继续对抽吸的淤泥进行收集存放,而装有淤泥的收集箱则可以做投放絮凝剂等预处理工作,从而实现了在对淤泥预处理的过程中无需停止对排水管清淤工作的效果,提高了清淤的效率;
2. 通过设置安装在收集箱内的清洗管,清洗管与收集箱内侧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清洗管开设有若干朝向收集箱内侧壁的第一喷水孔,从而通过进水管对清洗管进行供水,水流冲击在收集箱的内侧壁上实现对残留在内侧壁上的淤泥的清洗,减少淤泥板结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收集箱的容积和使用寿命;
3. 通过设置可相对外筒伸出的内筒,外筒内设置有与内筒连接并驱动内筒移动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伸出端与内筒铰接,内筒可拆卸连接有伸出内筒的软管,从而在液压缸工作时,内筒带动软管伸出液压缸,软管另一端可通过抽吸泵等提供吸力,从而可以实现将软管伸入排水管中对排水管中的淤泥进行清理;通过设置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基座,外筒与基座铰接,基座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外筒的铰接轴线水平设置,从而使外筒远离机架的端部具有两个自由度的转动,从而便于调节内筒的伸出方向,有利于从地面上将内筒对准排水管,并伸入排水管中进行清淤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收集箱内部的液位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收集箱内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收集箱内部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抽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收集箱;11、投料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液位传感器;15、竖直隔板;16、端盖;161、连杆;162、加强板;17、橡胶垫;21、第一三通电磁阀;22、第二三通电磁阀;3、驱动装置;4、液位管;5、机架;51、基座;511、外齿圈;52、驱动齿轮;53、支撑座;54、外筒;541、液压缸;55、内筒;551、软管;552、第一法兰盘;553、第二法兰盘;61、伸缩机构;62、支撑架;621、底板;622、竖板;7、清洗管;71、第一喷水孔;72、第二喷水孔;73、进水管;8、冲洗管;81、冲洗孔;9、加强筋;91、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包括两组结构均相同的类矩形的收集箱1,两组收集箱1并排设置,两组收集箱1顶面均开设有投料口11,共面的一侧均开设有进水口12,底端均开设有出水口13(如图3所示);两组收集箱1的进水口12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一三通电磁阀21,两组收集箱1的出水口13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二三通电磁阀22(如图3所示)。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第二三通电磁阀22均选用常规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的接法采用“一进两出”,第二三通电磁阀22的接法采用“两进一出”,三通电磁阀可选用上海丹可电磁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KST的大口径三通电磁阀。其中收集箱1内设置有用于清洗收集箱1内侧壁的清洗系统,第一三通电磁阀21的入口安装并连通有可伸缩的抽吸装置。抽吸装置伸入排水管内将排水管中淤积的淤泥抽出并输送至收集箱1中进行投放絮凝剂等的预处理步骤,然后再将固液分离的淤泥从出水口13排出,并通过清洗系统对排出淤泥后的收集箱1进行清洗,完成一整个工作流程。
如图3至图4所示,收集箱1内均设置有将收集箱1分割为两个腔室的竖直隔板15,竖直隔板15的两侧与收集箱1的侧壁密封固定,竖直隔板15的下端与收集箱1的底面间隔有使两个腔室连通的空间,并且将进水口12、投料口11均开设在只与同一腔室连通的位置。收集箱1的底端设置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锥形,出水口13开设在收集箱1的最底端,出水口13位于收集箱1在水平面投影的中心位置。
如图4至图5所示,收集箱1内均安装有与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14,液位传感器14选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14,具体可选型号为上海诚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CY-UB的浮球液位计。该浮球液位计可以直接输出电阻值信号,也可以配合R-I转换器,输出电流值(4~20mA)信号;浮球液位计同时配合其他转换器,输出电压信号及其开关信号,从而实现电信号的远程传输与控制。两组收集箱1中的液位传感器14均与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电性连接,必要时可以通过继电器作为中间连接,即通过液位传感器14的电信号触发继电器工作,进而通过继电器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21或第二三通电磁阀22工作与否,通过液位传感器14触发的电信号最终转化为对三通电磁阀的两个通道的启闭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认为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
如图4至图5所示,任一收集箱1中的液位传感器14触发工作时,第一三通电磁阀21与该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关闭,与另一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开启,第二三通电磁阀22与该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开启,与另一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关闭。并且任一收集箱1中的液位传感器14工作时,延时至少30秒再触发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工作,延时操作可以通过延时继电器进行常规控制,优选延时2分钟。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投料口11开设在收集箱1的顶端,收集箱1水平铰接有遮盖投料口11的端盖16。端盖16的其中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杆161,端盖16与收集箱1的铰接点设置在端盖16与连杆161之间,收集箱1设置有驱动端盖16转动的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与连杆161连接。驱动装置3为液压缸541,液压缸541的缸体与收集箱1水平铰接,液压缸541的伸缩端与连杆161远离端盖16的一端水平铰接,液压缸541的轴线与连杆161共面。连杆161位于端盖16的中部,连杆161和端盖16之间固定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加强板162,加强板162分列连杆161的两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收集箱1外均设置有透明材质制成的液位管4,液位管4竖直设置,液位管4的两端均与收集箱1连通,从而利用连通器的原理使使用者可以在收集箱1外观察到收集箱1内的液位高度。
如图5所示,其中端盖16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覆盖下料口的橡胶垫17,在端盖16遮盖下料口时压紧橡胶垫17形变,填满端盖16与下料口之间的间隙,实现对下料口的密封。
如图6至图7所示,清洗系统包括收集箱1内安装有清洗管7,清洗管7安装于靠近收集箱1顶端的位置,清洗管7沿收集箱1的侧壁延伸排布,清洗管7的两端相互连通成类矩形,使清洗管7的排布形状与收集箱1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清洗管7与收集箱1的内侧壁间隔有一定间距,且清洗管7与相邻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其中投料口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清洗管7、冲洗管8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错位设置,从而减少投料口11投下的絮凝剂等粘接在清洗管7上。
如图6至图7所示,清洗管7开设有若干朝向收集箱1的内侧壁的第一喷水孔71,第一喷水孔71沿清洗管7的延伸方向分布;清洗管7还开设有若干沿清洗管7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二喷水孔72,第一喷水孔71沿清洗管7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第二喷水孔72沿清洗管7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第一喷水孔71和第二喷水孔72沿清洗管7的轴线对称设置。清洗管7连通有进水管73,进水管73远离清洗管7的一端伸出收集箱1。进水管73可以安装有电磁阀,并在收集箱1内设置液位传感器14,通过液位传感器14检测到液位下降后即可导通进水管73的电磁阀,对清洗管7进行供水。
如图6至图7所示,清洗管7之间还设置与清洗管7所在平面共面的冲洗管8,冲洗管8的两端均与清洗管7连通,冲洗管8上沿冲洗管8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冲洗孔81,冲洗孔81分别朝向与冲洗管8平行的收集槽侧壁。因为收集箱1横截面呈类矩形,使清洗管7的形状呈“口”字型,配合冲洗管8与清洗管7连通,使清洗管7和冲洗管8整体呈“日”字型。冲洗孔81和第二喷水孔72有利于冲洗收集槽内侧壁下方的区域,利用平抛远离提高对收集箱1内侧壁的冲洗范围。
如图6至图7所示,其中收集箱1的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加强筋9,加强筋9沿收集箱1的内侧壁等间距分布,加强筋9贯通设置有轴线水平的安装孔,清洗管7穿过安装孔。加强筋9的两端均尖锐设置形成倾斜面91,加强筋9两端的倾斜面91的朝向均远离该加强筋9连接的收集箱1内侧壁。从而使加强筋9在对清洗管7进行支撑的同时,提高了收集箱1的整体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收集箱1的使用寿命。
如图8至图9所示,抽吸装置包括若干框架结构组成的机架5,机架5上方转动连接有圆盘形的基座51,基座51顶端固定有类“L”型的支撑架62,支撑架62铰接有杆状的外筒54,外筒54的其中一端与支撑架62铰接,外筒54和基座51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机构61,伸缩机构61可以选用常规的液压缸541或气缸,伸缩机构61的两端分别与基座51和外筒54铰接。其中基座51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伸缩机构61两端的铰接点轴线水平设置。外筒54远离基座51的一端开口,外筒54开口内滑动连接有两端开口的内筒55,内筒55内套接固定有软管551,软管551一端伸出内筒55,软管55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连通,软管551上安装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选用抽吸泵,软管551与内筒55可拆卸固定。软管551在内筒55的带动下伸入排水管中,软管551另一端与抽吸泵连通,通过抽吸泵提供的吸力对排水管中的淤泥进行抽吸,并将淤泥泵入收集箱1中,实现清淤效果。
如图9至图10所示,内筒55为圆筒形,外筒54内在内筒55的一侧安装有液压缸541,液压缸541的缸体与外筒54的内侧壁固定,液压缸541的伸缩方向与内筒55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液压缸541的伸出端与内筒55的外侧壁连接,其中液压缸541的伸出端与内筒55铰接,且液压缸541的伸出端与内筒55的铰接点轴线与液压缸541的伸缩方向垂直,从而可以减少液压缸541的伸出端因与内筒55刚性连接而产生的震动。
如图9至图10所示,软管551套接固定有第一法兰盘552,内筒55的伸出端固定有第二法兰盘553,第一法兰盘552和第二法兰盘553通过连接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基座51套接固定有外齿圈511,机架5转动连接有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的驱动齿轮52,驱动装置3可以为电机,驱动齿轮52与外齿圈511啮合传动,通过电机工作驱动基座51绕轴线转动,进而实现外筒54和内筒55绕竖直轴线转动的效果,有利于调整内筒55的伸出方向。
如图8和图9所示,基座51顶端的类“L”型的支撑架62包括底板621和竖板622,外筒54的端部与竖板622铰接,伸缩机构61的其中一端与基座51铰接,伸缩机构61的另一端与外筒54铰接的位置满足使基座51的转动中轴线位于所述外筒54与基座51铰接点和所述外筒54与伸缩机构61的铰接点之间,进而使外筒54远离支撑架62的一端的运动行程一定的情况下能使用较小的伸缩机构61。并且设置伸缩机构61收缩至极限状态时,外筒54自与机架5的铰接点倾斜向下设置,从而便于从地上将内筒55伸入排水管中。并且为了不与外筒54发生碰撞,在支撑架62的底板621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缺口,缺口位于底板621远离竖板622的一端,从而为外筒54的转动提供空间。
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机架5在外筒54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下方设置有支撑座53,外筒54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可以放置在支撑座53上,支撑座53可以采用橡胶材质,从而在该伸缩装置不工作时,可以通过支撑座53来对外筒54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伸缩机构6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使用抽吸装置抽吸排水管内的淤泥时,先通过驱动齿轮52和伸缩机构61协同作用,调整内筒55的朝向,使内筒55对准排水管后,启动外筒54内的液压缸541,将内筒55伸出并伸入排水管中,使软管551与排水管中的淤泥接触,并启动软管551另一端的抽吸泵,实现对排水管中淤泥的抽吸,达到清淤效果,有利于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淤泥通过常规的抽吸泵通入第一三通电磁阀21后,第一三通电磁阀21的两个通道处于其中一个导通另一个关闭的状态,因此淤泥通过导通的通道进入其中一个收集箱1内进行存储,其中第二三通电磁阀22的两个通道的状态与第一三通电磁阀21的状态相反,即与工作中的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另一通道处于开启状态。
从而处于工作状态的收集箱1收集淤泥至触发该收集箱1中的液位传感器14工作时,液位传感器14触发并传递电信号至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并在常规的延时装置作用下,延时两分钟切换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的工作状态,该段时间内淤泥可以继续进入收集箱1中,并且也可以供使用者从进料口投放絮凝剂以及供絮凝剂充分反应,并且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液位管4提前观察收集箱1内的液位状态,然后提前在收集箱1中投放絮凝剂。两分钟后延时装置传递电信号触发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的两个通道转换工作状态。
此时抽吸的淤泥进入另一收集箱1中,而装有淤泥的收集箱1中的淤泥已经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固液分离,从而第二三通电磁阀22导通的通道流出后,进行下一步处理工序。在该新型淤泥收集器工作的过程中,对排水管中淤泥的抽吸无须停止,所以使得整个清淤过程的工作效率更高。
当收集箱1中的淤泥排出后,需要使用清洗系统时,使用者可以导通进水管73对清洗管7进行供水,水流进入清洗管7、冲洗管8后从第一喷水孔71、第二喷水孔72和冲洗孔81流出,从而对收集箱1的内侧壁进行冲洗,实现对收集箱1的内侧壁的冲洗,减少淤泥在收集箱1内侧壁的淤积和板结的情况,从而能使收集箱1保持较大的容积以及减少淤泥的腐蚀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基座51的设置使外筒54具有绕Z轴转动的能力,具有更强的现场调解能力。
外筒54与机架5铰接并且铜鼓伸缩机构61驱动,使外筒54具有绕Y轴转动的能力,具有更强的现场调解能力。
软管551与内筒55通过第一法兰盘552和第二法兰盘553可拆卸连接,且内筒55与液压缸541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内筒55,并将软管551与不同尺寸的内筒55连接,有利于调节该伸缩装置末端的伸缩距离。
将液压缸541伸出端与内筒55之间铰接,从而有利于在液压缸541推动内筒55时降低震动。
通过设置两个收集箱1交替工作,使对排水管中淤泥的抽吸无须停止,并且同时对收集的淤泥进行沉降处理,使清淤工作的效率更高。
通过竖直隔板15的设置,使与进水口12连通的腔室的悬浮杂物的浓度更高,而清液则进入另一腔室中,因此提高了絮凝剂对悬浮杂物的处理效率,并且也有利于节省絮凝剂的使用。
通过设置液压缸541驱动端盖16转动,从而一方面使开启关闭端盖16的过程更加省力,另一方面使端盖16对进料口的封堵更加紧密,减少淤泥泄露的可能性。
液位管4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观察收集箱1内的液面高度,从而判断何时向进料口内投放絮凝剂。
加强筋9的设置在对清洗管7进行支撑的同时,提高了收集箱1的整体强度。
端盖16的设置有利于对投料口11进行封堵,保持收集箱1内的湿度,使收集箱1内的淤泥保持湿润不易固化,易于冲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两组结构均相同的收集箱(1),所述收集箱(1)均开设有投料口(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两组所述收集箱(1)的进水口(12)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一三通电磁阀(21),两组所述收集箱(1)的出水口(13)共同安装并连通有第二三通电磁阀(22);所述收集箱(1)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改变导通通道的控制系统;所述收集箱(1)内设置有用于清洗所述收集箱(1)内侧壁的清洗系统,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的入口安装并连通有可伸缩的抽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两组所述收集箱(1)内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和第二三通电磁阀(22)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14),任一所述收集箱(1)中的液位传感器(14)触发工作时,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与该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关闭,与另一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开启,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22)与该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开启,与另一收集箱(1)连通的通道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机架(5)、中空的外筒(54),所述外筒(54)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机架(5)水平铰接,所述外筒(54)和机架(5)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61),所述伸缩机构(61)两端分别与机架(5)和所述外筒(54)水平铰接;所述外筒(54)远离所述机架(5)的一端开口,所述外筒(54)开口内滑动连接有两端开口的内筒(55),所述内筒(55)内套接有软管(551),所述软管(551)一端伸出所述内筒(55),所述软管(55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连通,所述软管(551)上安装有负压装置,所述软管(551)与所述内筒(55)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洗系统包括安装在收集箱(1)内的清洗管(7),所述清洗管(7)沿收集箱(1)的侧壁延伸排布,所述清洗管(7)与所述收集箱(1)的内侧壁间隔有间距,所述清洗管(7)开设有若干朝向所述收集箱(1)的内侧壁的第一喷水孔(71),所述第一喷水孔(71)沿所述清洗管(7)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清洗管(7)连通有进水管(73),所述进水管(73)远离所述清洗管(7)的一端伸出所述收集箱(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1)内均设置有将所述收集箱(1)割为两个腔室的竖直隔板(15),所述竖直隔板(15)的下端与所述收集箱(1)的底面间隔有使两个腔室连通的空间,所述进水口(12)、投料口(11)均与同一所述腔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1)的底端设置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锥形,所述出水口(13)开设在所述收集箱(1)的最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所述清洗管(7)所在平面共面的冲洗管(8),所述冲洗管(8)的两端均与所述清洗管(7)连通,所述冲洗管(8)上沿冲洗管(8)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冲洗孔(81),所述冲洗孔(81)分别朝向与冲洗管(8)平行的收集槽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1)的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沿所述收集箱(1)的内侧壁等间距分布,所述加强筋(9)贯通设置有轴线水平的安装孔,所述清洗管(7)穿过所述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机架(5)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机架(5)和外筒(54)之间的基座(51),所述基座(51)与所述机架(5)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外筒(54)与所述基座(51)铰接,所述伸缩机构(61)远离所述外筒(54)的一端与所述基座(51)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筒(54)内设置有液压缸(541),所述液压缸(54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内筒(55)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液压缸(541)的缸体与所述外筒(54)固定,所述液压缸(541)的伸出端与所述内筒(55)铰接,所述液压缸(541)的伸出端与所述内筒(55)的铰接点轴线与所述液压缸(541)的伸缩方向垂直。
CN202010562271.1A 2020-06-18 2020-06-18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Active CN111719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2271.1A CN111719675B (zh) 2020-06-18 2020-06-18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2271.1A CN111719675B (zh) 2020-06-18 2020-06-18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9675A true CN111719675A (zh) 2020-09-29
CN111719675B CN111719675B (zh) 2021-06-22

Family

ID=7256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2271.1A Active CN111719675B (zh) 2020-06-18 2020-06-18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967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1206A (en) * 1963-04-30 1965-06-29 Alberic J Hamel Tank cleaner
CN103015523A (zh) * 2012-11-30 2013-04-03 黑旋风工程机械开发有限公司 城市管网淤泥抽吸处理车及处理方法
WO2016056900A1 (en) * 2014-10-06 2016-04-14 Holding Stamhuis B.V. Assembly of a sewer and a sewer blockage detection system
CN106545080A (zh) * 2015-09-17 2017-03-29 周鼎力 一种化粪池清淤的方法
CN207829144U (zh) * 2017-12-02 2018-09-07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一种带淤泥脱水功能的联合疏通车
CN108505613A (zh) * 2018-03-21 2018-09-07 李熙群 一种市政下水道的综合型清洁装置
CN208618547U (zh) * 2018-06-01 2019-03-1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清理窨井处下水道的清淤车
CN210767186U (zh) * 2019-09-04 2020-06-1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池淤泥清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1206A (en) * 1963-04-30 1965-06-29 Alberic J Hamel Tank cleaner
CN103015523A (zh) * 2012-11-30 2013-04-03 黑旋风工程机械开发有限公司 城市管网淤泥抽吸处理车及处理方法
WO2016056900A1 (en) * 2014-10-06 2016-04-14 Holding Stamhuis B.V. Assembly of a sewer and a sewer blockage detection system
CN106545080A (zh) * 2015-09-17 2017-03-29 周鼎力 一种化粪池清淤的方法
CN207829144U (zh) * 2017-12-02 2018-09-07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一种带淤泥脱水功能的联合疏通车
CN108505613A (zh) * 2018-03-21 2018-09-07 李熙群 一种市政下水道的综合型清洁装置
CN208618547U (zh) * 2018-06-01 2019-03-1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清理窨井处下水道的清淤车
CN210767186U (zh) * 2019-09-04 2020-06-1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池淤泥清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9675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829B (zh) 一种市政污水收集系统
CN114405107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719675B (zh) 高效双循环清淤系统
CN214437058U (zh) 一种大流量泥水分离装置及其吸污车
CN111705910B (zh) 环保多功能高效专用车
KR101744502B1 (ko) 이동이 가능한 진공흡입형 준설장치
CN106544978A (zh) 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洗扫车
CN212532726U (zh)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器
CN112619215B (zh) 智能化沉淀池清淤机器人
CN212582872U (zh) 一种高效自动化设备清洗系统
CN114150753A (zh) 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CN112031121A (zh) 防洪深层隧道及排洪方法
CN112676009A (zh) 一种环保型智能化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CN111299277B (zh) 一种渡槽用清理装置
JPH0260814B2 (zh)
CN220725348U (zh) 一种下水道防堵清淤装置
CN219355408U (zh) 一种含水工程污泥高效抽取分离设备
CN216892793U (zh) 一种市政用下水道清理装置
CN217222801U (zh) 一种管道机器人
CN214832324U (zh) 一种码头泄水孔自动开关装置
CN217321810U (zh) 一种料斗连体式方型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
CN217876797U (zh) 用于渣仓的脱水装置及渣仓装置
CN216155506U (zh) 一种模块化高效治污净水设备出泥仓清理装置
CN219045135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挡水墙结构
CN211143258U (zh) 一种一体化截污井、排污装置和导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op 33, 3rd Floor, No. 19 Wanfu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Changl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No.2, 3rd floor, Guangjin building, No.1 Zhonghao Avenue, zhongbian, Guangfo Shinkansen,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Changlong Vehicl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