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4265A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4265A
CN111694265A CN201910190354.XA CN201910190354A CN111694265A CN 111694265 A CN111694265 A CN 111694265A CN 201910190354 A CN201910190354 A CN 201910190354A CN 111694265 A CN111694265 A CN 111694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watch
cover
cpu
watch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03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03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4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4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42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04G17/045Mounting of the display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2Detectors of external physical values, e.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的一侧与表身铰接;表盖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以及第三显示屏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当表盖打开之后,手表具有多个显示屏幕,能够供用户执行多屏操作,增加了智能手表的可操作面积,以及丰富了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是未来智能硬件及通信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受限于技术及现有的材料、工艺等,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基本只是作为配件穿戴,其佩带方式基本基于现有的首饰及配件佩带方式。且受限于配件的尺寸及规格,决定了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方式不同于原有手机等产品,其不具有大屏幕或者较多的按键;且由于这些设备的体积都较小,所以,其不可能具有较大的电池。相对于人类手指来说,这些智能设备因为屏幕较小,通过触屏操作或者外部按键实现人机交互都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用于增加智能手表的可操作面积,以及丰富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
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位于表身的上表面上,且表盖的一侧与表身连接;表盖的相对两个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
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以及第三显示屏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当表盖覆盖在表身的上表面时,第一显示屏位于表盖背向表身的一面上,第二显示屏盖合在第三显示屏上,且第二显示屏及第三显示屏位于表盖与表身之间。
进一步地,表盖的一侧通过转轴与表身铰接,转轴的两端设置有角度测量仪,角度测量仪与CPU通信连接;
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转轴的转动角度并发送至CPU,CPU根据转动角度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杆,表盖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转轴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表盖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角度测量仪,旋转角度测量仪设置于连接杆与表盖的连接处,且用于检测表盖相对于连接杆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感应标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感应标记,表身的上表面包括感应装置;第三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朝向表身的第一感应标记/第二感应标记,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CPU,CPU根据转动角度以及感应结果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表盖还包括磁体,表身还包括霍尔感应器,霍尔感应器与CPU通信连接;
当磁体接近或者远离霍尔感应器时,霍尔感应器生成对应的霍尔电压,并根据霍尔电压产生相应的电平信号;霍尔感应器将电平信号实时发送给CPU,CPU根据电平信号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表身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按键,功能按键与第三显示屏共同位于表身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当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时,表盖的另一侧通过扣合结构与表身的上表面进行扣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重力检测装置,重力检测装置设置在表盖上,且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重力方向并发送给CPU;CPU根据重力方向对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发出相应的显示指令。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的一侧与表身铰接;表盖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以及第三显示屏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当表盖打开之后,手表具有多个显示屏幕,能够供用户执行多屏操作,大大增加了智能手表的可操作面积,以及丰富了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智能手表一实施例表盖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智能手表一实施例表盖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智能手表另一实施例表盖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智能手表又一实施例表盖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位于表身的上表面上,且表盖的一侧与表身连接;表盖的相对两个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1和第二显示屏2,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3;第一显示屏1、第二显示屏2以及第三显示屏3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表盖的一侧与表身铰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多屏智能手表的表盖正反两面都是显示屏,其中表盖背向表身的一面为第一显示屏1,朝向表身的一面为第二显示屏2,表身的上表面为第三显示屏3。在一些实施例中,表盖的一侧通过铰链或者转轴与表身上表面进行铰接,表盖可沿铰接的一侧打开或者关闭,此时表盖则相当于为一个可转动开合的盖板,与第三显示屏两者为相对独立的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表盖实际上就是柔性屏幕的一部分,即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其实是一块柔性显示屏幕同一面上的不同显示区域,其中第三显示屏3的背面部分固定在表身的上表面上,然后第二显示屏2的背面为第一显示屏;当柔性显示屏幕以一定角度进行弯折时,即是表现为表盖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开合,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可以分成两个互不干扰的独立显示区域分别进行显示;而当表盖的开合角度达到180度时,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的屏幕显示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第二显示屏2伸出表身上表面区域,并与第三显示屏3则合并成为同一个显示屏幕,使得手表能够具有更大的显示区域;当表盖的开合角度为0度时,第二显示屏2则覆盖在第三显示屏3上,此时第一显示屏1负责向外进行显示。
当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时,第二显示屏2盖合在第三显示屏3上,第二显示屏2及第三显示屏3密闭于表盖与表身之间,此时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的位置即相当于笔记本电脑合上之后位于内里的两面,不显露在手表外部,表盖对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起到了保护作用,而第一显示屏1此时则相当于普通智能手表的显示屏,位于表盖的外表面上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显示内容以及供用户进行查看或操作。
当表盖沿与表身连接的一侧打开时,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显露于手表外部,此时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的位置即相当于笔记本电脑打开之后位于内里的两面,第三显示屏3此时即相当于普通智能手表的显示屏。在表盖打开之后,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用于根据CPU发出的指令显示原来在第一显示屏1中的显示内容,或者用于显示新的指定显示内容,以及供用户进行查看,以及根据显示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与第二显示屏2的大小不一致,在两块显示屏中,第一显示屏1的尺寸较小,其功耗也相应较小,第二显示屏2的尺寸较大,其功耗也相应较大。在具体应用中,由于第一显示屏1的尺寸较小,因此仅用于显示时间信息、天气信息或者其他的用户指定信息,例如用于显示运动速率、用户心跳以及其他的只需较小的显示区域的简略数据信息;而第二显示屏2的尺寸较大,则用于显示其他的完整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用户操作界面。在一实施例中,当表盖盖合在表身上时,由于第一显示屏1位于表盖背向表身的一面,第二显示屏2位于朝向表身的一面,因此在表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第一显示屏1查看或者获取时间、天气、运动速率、心跳、血压等简略数据信息,例如通过抬手、吹气感应、触动感应、按动按钮等方式唤醒第一显示屏1以获取上述数据信息;当表盖处于闭合状态时,此时功耗较大的第二显示屏2则位于表身内部,根据用户指令处于休眠状态或者特定的工作状态之中,当用户需要查看完整的数据信息或者其他复杂操作时,则打开表盖唤醒第二显示屏2,以进入预设操作界面或者获取完整数据信息。第一显示屏1与第二显示屏2尺寸大小设计为不一致,当表盖合上时,用户平时即可通过第一显示屏1获取时间、天气等日常信息,非常简单方便,第二显示屏2处于休眠状态时,整个智能手表的功耗大大减小,大大提高了手表的续航能力,且表盖对大尺寸的第二显示屏2还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受到外力损伤,也大大提高了手表的耐用性;当用户对数据信息或者操作具有进一步需求时,则打开表盖,唤醒第二显示屏2进行操作。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也设计为大尺寸显示屏,用户在第一显示屏1上即可通过操作界面直接获取完整的数据信息以及实现与第二显示屏2上一致的操作。在具体应用中,用户在平时通过第一显示屏1即可满足日常操作需求,当用户具有进一步操作需求时,则可以打开表盖唤醒第二显示屏2,例如用户需要进行双屏操作时,或者是用户需要通过第二显示屏2进行拍照或者视频通话时,用户只需打开表盖,使第二显示屏2立起,即可用更好的视角角度进行方便快捷的拍照或者视频。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与第二显示屏2都设计为尺寸较大的显示屏,但是其屏幕类型不同,例如第一显示屏1为LCD屏或者OLED屏,用于满足用户的日常交互操作,而第二显示屏2则为电子墨水屏,用于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例如邮件阅读、新闻阅读等文字阅读需求,能够大大丰富手表的操作方式,满足用户更加多样的操作需求。
相应的,第三显示屏3可以设计成与第一显示屏1或者第二显示屏2保持一致。当第三显示屏3与第一显示屏1保持一致时,打开表盖之后,第三显示屏3可以用来显示原来在第一显示屏1中显示的内容,而在第二显示屏2的预设操作界面中则可以省略显示时间、天气、手表电量等信息,以增加第二显示屏2的显示尺寸空间,优化用户的操作以及观看体验。当第三显示屏3与第二显示屏2保持一致时,当表盖闭合时,其与第二显示屏2一同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指定工作状态,以减少手表功耗;当表盖打开时,通过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则可以执行双屏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屏2需要进行输入时,第三显示屏3可以用于显示电子键盘,以供用户进行点击输入,一是在手表上增加用户输入时的可操作面积,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二是用户在第三显示屏3中执行输入操作时,同时还能够在第二显示屏2中实时查看显示的输入结果,提高输入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的一侧与表身铰接;表盖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1和第二显示屏2,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3;第一显示屏1、第二显示屏2以及第三显示屏3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当表盖打开之后,手表具有多个显示屏幕,能够供用户执行多屏操作,大大增加了智能手表的可操作面积,以及丰富了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
参照图1、图2,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当表盖覆盖在表身的上表面时,第一显示屏1位于表盖背向表身的一面上,第二显示屏2盖合在第三显示屏3上,且第二显示屏2及第三显示屏3位于表盖与表身之间。
具体地,设置表盖的覆盖范围与表身上表面完整契合,当表盖覆盖在表身的上表面时,表盖能够将第三显示屏3完整的密闭于表盖与表身之间,使第三显示屏3不会受到外力损伤,以及由于良好密闭性防止灰尘进入第二显示屏2与第三显示屏3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时,表盖的一侧与表身的上表面铰接,表盖的另一侧通过扣合结构与表身的上表面进行扣合。例如,在表盖的边缘一圈上具有凸起限位条,对应的,在表身上表面的边缘一圈上具有凹陷限位槽,当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上时,表盖的凸起限位条嵌入表身上表面的凹陷限位槽中,通过嵌合的摩擦力使得表盖与表身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表盖与表身上表面之间的良好密闭性。
参照图1、图2,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表盖的一侧通过转轴4与表身铰接,转轴4的两端设置有角度测量仪41,角度测量仪41与CPU通信连接;
角度测量仪41用于测量转轴4的转动角度并发送至CPU,CPU根据转动角度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具体地,表盖的一侧通过转轴4与表身铰接,使得表盖可以沿着转轴4的径向方向远离或者靠近表身上表面,在具体应用中,即表现为表盖的打开或者关闭。转轴4的两端设置有角度测量仪41,角度测量仪41用于测量转轴4的转动角度并发送至CPU,该转动角度也即是表盖的开合角度,例如当角度测量仪41检测到转动角度为60度时,即表盖的开合角度为60度,此时表盖的开合角度较大,用户很有可能是要对第二显示屏2进行查看或者操作,CPU获取到开合角度为60度之后,则保持第二显示屏2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当角度测量仪41检测到转动角度为20度时,即表盖的开合角度为20度,此时表盖的开合角度较小,用户很有可能是要关闭第二显示屏2或者正处于打开表盖的初期状态,CPU获取到开合角度为20度之后,则保持第二显示屏2为熄屏状态,以契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减少显示功耗。相应的,当CPU获取到表盖的开合角度时,执行部件不仅仅只是包括第二显示屏2,还包括第三显示屏3,例如当角度测量仪41检测到转动角度为60度时,即表盖的开合角度为60度,此时表盖的开合角度较大,用户不仅可能是要对第二显示屏2进行查看或者操作,此时第三显示屏3也外露于表身外部,用户也很可能是要对第三显示屏3进行查看或者操作,因此CPU获取到开合角度为60度之后,则保持第二显示屏2和第三显示屏3均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对于CPU获取到开合角度为20度时,其操作也是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表盖的一侧通过转轴4与表身铰接,转轴4的两端设置有角度测量仪41,使得CPU可以根据表盖开合程度的不同,从而对多个显示屏执行预设操作。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在预设执行列表中进行指令的自定义,例如CPU获取到开合角度为60度之后,只是保持第二显示屏2处于亮屏状态,而对于第三显示屏3则暂不执行操作,CPU根据用户后续的操作再发出使第三显示屏3保持亮屏状态的指令,以此满足用户更加多样的操作需求。
参照图3、图4,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杆5,表盖的一侧通过连接杆5与转轴4连接;连接杆5的一端与转轴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表盖转动连接。
具体地,连接杆5的一端与转轴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表盖转动连接,即转轴4、连接杆5以及表盖的一侧形成工字型连接结构,使得表盖同时具有转轴4径向方向的第一旋转自由度,以及以连接杆5轴向方向为轴心的第二旋转自由度。关于表盖沿转轴4径向方向进行旋转的原理及应用,在前述说明中已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关于表盖沿连接杆5轴向方向为轴心进行旋转,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沿转轴4径向方向打开表盖之后,还可以以连接杆5轴向方向为轴心扭转表盖,使得原本朝向表身的第二显示屏2转变为背向表身,或者以其他的角度进行呈现,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更多的角度将第二显示屏2上的显示内容对外部进行呈现,满足更加多样的操作需求。
参照图3、图4,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角度测量仪,旋转角度测量仪设置于连接杆5与表盖的连接处,且用于检测表盖相对于连接杆5的旋转角度。由于表盖通过转轴4与表身转动连接,转轴4只能够朝其自身的径向方向进行转动,因此表盖也只能够沿转轴4的径向方向进行转动;在表盖以连接杆5轴向方向为轴心进行扭转时,表盖一定垂直于表身上表面,也即是当表盖沿转轴4的径向方向进行转动时,旋转角度测量仪只能检测到两个相反特定角度中的一个。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杆5与表盖的连接处设定一个原点标记,旋转角度测量仪通过检测原点标记的旋转位置来获取表盖相对于连接杆5的旋转角度,例如当第二显示屏2正对表身上表面时,即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时,第二显示屏2位于表盖与表身之间,检测到原点标记位于原点位置上,此时设定表盖相对于连接杆5的旋转角度为0度;而当第一显示屏1正对表身上表面时,即表盖覆盖在表身上表面时,第一显示屏1位于表盖与表身之间,检测到原点标记位于原点位置的相对位置上,此时设定表盖相对于连接杆5的旋转角度为180度。通过旋转角度测量仪测量旋转角度为0度还是180度,在检测到表盖覆盖于表身上表面时,即可得知朝向表身的具体为第一显示屏1还是第二显示屏2,从而确定保持亮屏状态或者熄屏状态的具体执行部件。例如,当角度测量仪41检测到转动角度为60度时,即表盖的开合角度为60度,此时表盖的开合角度较大,用户很有可能是要对朝向表身的显示屏进行查看或者操作,此时旋转角度测量仪若检测到旋转角度为180度,则说明为第一显示屏1朝向表身,则保持第一显示屏1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旋转角度测量仪若检测到旋转角度为0度,则说明为第二显示屏2朝向表身,则保持第二显示屏2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设置旋转角度测量仪主要是因为连接杆5的存在使得第一显示屏1与第二显示屏2的位置会产生相对变化,因此需要采用旋转角度结合转动角度进行相应的执行操作,在一实施例中,原点标记会发送传感信号,旋转角度测量仪通过检测传感信号的发出位置从而确定原点标记的旋转位置,并根据旋转位置确定表盖相对于连接杆5的旋转角度。
参照图3、图4,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包括第一感应标记,第二显示屏2包括第二感应标记,表身的上表面包括感应装置;当表盖覆盖在表身的上表面时,第三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朝向表身的第一感应标记/第二感应标记,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CPU,CPU根据转动角度以及感应结果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具体地,第一感应标记与第二感应标记在感应装置中的显示标记不同,例如可以是信号波形的不同、信号频率的不同或者强度的不同,感应装置通过检测感应到的具体感应标记为第一感应标记还是第二感应标记,从而辨别朝向表身的是第一显示屏1还是第二显示屏2。具体到应用中,由于表盖通过连接杆5与转轴4连接,因此表盖可以以连接杆5的轴向方向为轴心进行旋转,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要,将第一显示屏1或者第二显示屏2扭转为朝向表身,例如第一显示屏1为小尺寸显示屏,而第二显示屏2为大尺寸显示屏时,用户平时若只需要查看时间信息等简略数据信息,则将第二显示屏2密闭于表盖与表身之间,将第一显示屏1作为向外展示的显示屏;若需要查看完整的数据信息或者执行进一步的复杂操作,则将第一显示屏1密闭于表盖与表身之间,将第二显示屏2作为向外展示的显示屏。因此,此时CPU需要确定具体是第一显示屏1还是第二显示屏2朝向表身,以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例如,当角度测量仪41检测到转动角度为60度时,即表盖的开合角度为60度,此时表盖的开合角度较大,用户很有可能是要对朝向表身的显示屏进行查看或者操作,此时感应装置若感应到第一感应标记,则说明为第一显示屏1朝向表身,则保持第一显示屏1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感应装置若感应到第二感应标记,则说明为第二显示屏2朝向表身,则保持第二显示屏2为亮屏状态并显示预设显示内容,以供用户进行查看或者操作,设置第一感应标记以及第二感应标记主要是因为连接杆5的存在使得第一显示屏1与第二显示屏2的位置会产生相对变化,为了确定朝向表身的具体显示屏,需要以感应装置结合转动角度进行相应的执行操作,其余操作也是同理。在一个实施例中,表盖具有感应隔绝作用,即在第一显示屏1朝表身时,感应装置只能够感应到第一感应标记,而无法感应到第二感应标记,反之亦然。
参照图3,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表盖还包括磁体8,表身还包括霍尔感应器7,霍尔感应器7与CPU通信连接;
当磁体8接近或者远离霍尔感应器7时,霍尔感应器7生成对应的霍尔电压,并根据霍尔电压产生相应的电平信号;霍尔感应器7将电平信号实时发送给CPU,CPU根据电平信号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霍尔感应更加精确,磁体8安装在表盖靠近转轴4的一侧,霍尔感应器7也安装在表身靠近转轴4的一侧,使磁体8与霍尔感应器7的距离尽量靠近,即便是微小的角度开合变化也能够在霍尔感应中反应出来。例如当开合角度为0-60度时,霍尔感应器7根据霍尔电压产生低电平信号,并将该低电平信号发送给CPU,CPU根据低电平信号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到使朝向表身的显示屏保持熄屏状态的指令,并发送给该朝向表身的显示屏进行执行。当开合角度大于60度时,霍尔感应器7根据霍尔电压产生高电平信号,并将该高电平信号发送给CPU,CPU根据高电平信号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到使朝向表身的显示屏保持亮屏状态的指令,并发送给该朝向表身的显示屏进行执行。通过霍尔感应器7,将多样的角度测量转变成为简单的分类电平信号,使得预设执行列表的分类逻辑大大简化,有利于CPU更及时更精准的查找到对应的指令。
参照图3、图4,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表身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按键6,功能按键6与第三显示屏3共同位于表身的上表面上。具体地,现有的智能手表由于体积较小,为了增加可操作面积,都会将功能按键6简化到最少,在与显示屏的同一面上则不会设置相应的功能按键6。本申请提出的智能手表中由于具有三个显示屏,可操作面积大大增加,为了丰富操作的多样性以及利用实体功能按键6的操作便捷性,在表身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功能按键6,该功能按键6与第三显示屏3共同位于表身的上表面上,共同起到了丰富智能手表操作方式的作用。
参照图3、图4,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重力检测装置,重力检测装置设置在表盖上,且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1和第二显示屏2的重力方向并发送给CPU;CPU根据重力方向对第一显示屏1和/或第二显示屏2发出相应的显示指令。具体地,当表盖沿表盖一侧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位于表盖上的第一显示屏1以及第二显示屏2的显示方向可能会发生颠倒,因此在表盖上设置重力检测装置,CPU根据重力方向对第一显示屏1和/或第二显示屏2发出相应的显示指令,使得第一显示屏1和第二显示屏2中显示内容的显示方向始终与用户的阅读方向契合,避免出现用户需要手动颠倒手表对显示屏的显示内容进行查看的情况,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表盖和CPU,CPU位于表身内部,表盖的一侧与表身铰接;表盖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1和第二显示屏2,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3;第一显示屏1、第二显示屏2以及第三显示屏3分别与CPU信号连接,并根据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当表盖打开之后,手表具有多个显示屏幕,能够供用户执行多屏操作,大大增加了智能手表的可操作面积,以及丰富了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身、表盖和CPU,所述CPU位于所述表身内部,所述表盖位于所述表身的上表面上,且所述表盖的一侧与所述表身连接;所述表盖的相对两个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表身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三显示屏;
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以及所述第三显示屏分别与所述CPU信号连接,并根据所述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表盖覆盖在所述表身的上表面时,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表盖背向所述表身的一面上,所述第二显示屏盖合在所述第三显示屏上,且所述第二显示屏及所述第三显示屏位于所述表盖与所述表身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盖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表身铰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角度测量仪,所述角度测量仪与所述CPU通信连接;
所述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并发送至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转动角度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表盖的一侧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轴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表盖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角度测量仪,所述旋转角度测量仪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表盖的连接处,用于检测所述表盖相对于所述连接杆的旋转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感应标记,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感应标记,所述表身的上表面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朝向所述表身的所述第一感应标记或所述第二感应标记,并将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转动角度以及所述感应结果在所述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盖还包括磁体,所述表身还包括霍尔感应器,所述霍尔感应器与所述CPU通信连接;
当所述磁体接近或者远离所述霍尔感应器时,所述霍尔感应器生成对应的霍尔电压,并根据所述霍尔电压产生相应的电平信号;所述霍尔感应器将所述电平信号实时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电平信号在预设执行列表中查找对应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控制对应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身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与所述第三显示屏共同位于所述表身的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表盖覆盖在所述表身上表面时,所述表盖的另一侧通过扣合结构与所述表身的上表面进行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力检测装置,所述重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表盖上,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重力方向并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重力方向对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屏发出相应的显示指令。
CN201910190354.XA 2019-03-13 2019-03-13 智能手表 Withdrawn CN111694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354.XA CN111694265A (zh) 2019-03-13 2019-03-13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354.XA CN111694265A (zh) 2019-03-13 2019-03-13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4265A true CN111694265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75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0354.XA Withdrawn CN111694265A (zh) 2019-03-13 2019-03-13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42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4221A (zh) * 2020-12-31 202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转动装置
WO2023025140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可穿戴设备功耗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227A (zh) * 2006-01-30 2009-02-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电子设备
CN10446083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205430353U (zh) * 2016-03-28 2016-08-03 郭亚钗 一种双显示屏手机
CN106773627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显示屏控制方法
CN207115039U (zh) * 2017-08-28 2018-03-1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N108012003A (zh) * 2017-12-04 2018-05-08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屏手机
US20180374411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227A (zh) * 2006-01-30 2009-02-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电子设备
CN10446083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205430353U (zh) * 2016-03-28 2016-08-03 郭亚钗 一种双显示屏手机
CN106773627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显示屏控制方法
US20180374411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N207115039U (zh) * 2017-08-28 2018-03-1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N108012003A (zh) * 2017-12-04 2018-05-08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屏手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4221A (zh) * 2020-12-31 202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转动装置
CN114764221B (zh) * 2020-12-31 2023-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转动装置
WO2023025140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可穿戴设备功耗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2837B2 (en) Gesture-based small device input
CN105339871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旋转输入机构
AU2013100572B4 (en) Smart cover peek
US7133280B2 (en) Multiaxial hinge assembly with rotational direction indicator
US20100033435A1 (en) User input on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US9830068B2 (en) Dual configuration computer
CN107066040A (zh) 包括滑动显示部分的装置
CN111694265A (zh) 智能手表
US912233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WO201111843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101053368B1 (ko) 전자 기기, 그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CN111694264B (zh) 智能手表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26567A (zh) 信息处理装置、输入方法以及程序
KR20200018801A (ko) 플렉서블 장치 및 그 동작 제어 방법
CN201210266Y (zh) 一种双屏笔记本电脑结构
WO2018205146A1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交互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US2012006894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U2011341889B2 (en) Mobile device
TWI747605B (zh) 感測器輸入檢測技術
CN102033633A (zh) 实时显示输入轨迹的坐标定位装置
KR20050072575A (ko) 터치 스크린 기능을 갖는 피디에이용 보호 케이스 및피디에이용 보호 케이스를 이용한 피디에이 조작 방법
CN219842656U (zh) 具有双面触摸板的笔记本电脑
CN201532625U (zh) 实时显示输入轨迹的电磁板
TWM64594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030042682A (ko) 디스플레이 배면에 터치패드를 구비한 무선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