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5943U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5943U
TWM645943U TW112202095U TW112202095U TWM645943U TW M645943 U TWM645943 U TW M645943U TW 112202095 U TW112202095 U TW 112202095U TW 112202095 U TW112202095 U TW 112202095U TW M645943 U TWM645943 U TW M6459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input unit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2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奕龍
吳京達
洪曉青
葉王鴻
孫健倫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2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594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5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594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感測器以及第三機體。第一機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機體具有第二顯示區。基於感測器的感測結果決定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的顯示方向。第三機體具有第一面、相對於第一面的第二面、設置於第一面的第一輸入單元及設置於第二面的第二輸入單元。第二機體的相對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第一面。在第一模式下,第一機體蓋合於第三機體,且第一顯示區面對第二輸入單元。第三機體的一部分位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且第一輸入單元面對第二顯示區。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柔性顯示器已逐漸應用於各類型的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以提高便攜性及擴充性。
以目前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柔性顯示器而言,大多透過折疊機制在收折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轉換。進一步來說,折疊機制可概分為內折機制與外折機制,在收折狀態下,採用內折機制的柔性顯示器的顯示區隱蔽於內而不可見,不同於此,採用外折機制的柔性顯示器的顯示區顯露於外而可見。柔性顯示器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帶來便於收納、便於攜帶及獲得更大顯示尺寸等優點,相關廠商無不積極往擴展操作功能的方向研發,以期滿足使用者的不同操作需求。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能夠滿足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需求。
本新型創作提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感測器以及第三機體。第一機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機體具有第二顯示區。基於感測器的感測結果決定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的顯示方向。第三機體具有第一面、相對於第一面的第二面、設置於第一面的第一輸入單元及設置於第二面的第二輸入單元。第二機體的相對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第一面。在第一模式下,第一機體蓋合於第三機體,且第一顯示區面對第二輸入單元。第三機體的一部分位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且第一輸入單元面對第二顯示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器設置於第一機體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器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或其組合。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柔性顯示螢幕。柔性顯示螢幕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上,且柔性顯示螢幕具有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柔性顯示螢幕為柔性觸控顯示螢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一顯示螢幕及第二顯示螢幕。第一顯示螢幕設置於第一機體上,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顯示螢幕設置於第二機體上,且具有第二顯示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顯示螢幕與第二顯示螢幕皆為觸控顯示螢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在第二模式下,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以相對於第三機體展開,使第一輸入單元移離第二顯示區,且第一顯示區與第二輸入單元暴露於外。第二顯示區的一部分被第三機體覆蓋,且第二顯示區的另一部分暴露於外。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在第三模式下,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使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齊平。第三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旋轉,使第一輸入單元移離第二顯示區,且第一輸入單元與第二顯示區暴露於外。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在第四模式下,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齊平,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三機體旋轉,使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平行於第一輸入單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機體還具有凹陷,且第一輸入單元位於凹陷內。在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下,第二機體收容於凹陷內。在第三模式與第四模式下,第二機體移出凹陷。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三模式及第四模式下,致能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致能第一輸入單元,並禁能第二輸入單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三模式及第四模式下,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顯示共同畫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三模式及第四模式下,第一顯示區顯示第一畫面,且第二顯示區顯示不同於第一畫面的第二畫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四模式下,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高於第一輸入單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二模式下,致能第一顯示區,並禁能第二顯示區,致能第二輸入單元,並禁能第一輸入單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一鉸鏈及第二鉸鏈。第一機體透過第一鉸鏈樞接於第二機體。第三機體透過第二鉸鏈樞接於第二機體。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輸入單元包括觸控板、觸控顯示螢幕或鍵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輸入單元包括遊戲操作介面、觸控板或觸控顯示螢幕。
基於上述,藉由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及第三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可攜式電子裝置適於在不同模式之間轉換,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需求。另一方面,感測器可用於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轉向,使得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的顯示方向可基於感測器的感測結果自動旋轉,以便於使用者觀看或閱讀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及第三機體130,其中第一機體110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的一端,且第三機體130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的另一端。詳細而言,第一機體110具有第一顯示區111,且第二機體120具有第二顯示區121。另外,第三機體130具有第一輸入單元131與相對於第一輸入單元131的第二輸入單元132。
如圖1A與圖1B所示,第一模式可為閉合模式,第一機體110蓋合於第三機體130上,且第三機體130的一部分蓋合於第二機體120上。也就是說,第三機體130的一部分位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進一步而言,第三機體130還具有凹陷133,且第一輸入單元131位於凹陷133內。在第一模式下,第二機體120收容於凹陷133內,並以第二顯示區121面對第一輸入單元131。另外,第一機體110的第一顯示區111面對第二輸入單元132。
在第一模式下,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被禁能而未顯示畫面。另外,第一輸入單元131與第二輸入單元132被禁能而未提供操控功能。
請參考圖1B,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第一鉸鏈101及第二鉸鏈102,其中第一機體110透過第一鉸鏈101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的一端,且第三機體130透過第二鉸鏈102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的另一端。
圖2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圖2A與圖2B所示,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旋轉以相對於第三機體130展開,使第一顯示區111移離第二輸入單元132,且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輸入單元132暴露於外。在第二模式下,第二機體120收容於凹陷133內,其中第二顯示區121的一部分被第三機體130覆蓋,且第二顯示區121的另一部分暴露於外。
第二模式可為操控模式,且提供第一顯示尺寸。詳細而言,暴露於外的第一顯示區111被致能以顯示畫面,相對地,被第三機體130覆蓋的第二顯示區121被禁能而未顯示畫面。另一方面,第二輸入單元132可為遊戲操作介面,且可包括不同類型的實體遊戲按鍵,或者是,第二輸入單元132可為觸控顯示螢幕,且可顯示不同類型的虛擬遊戲按鍵。
在第二模式下,第二輸入單元132被致能,且第一輸入單元131被禁能,防止第一輸入單元131在使用者操作第二輸入單元132的過程中產生誤觸動。另一方面,使用者可握持於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以利於操作第二輸入單元132,並觀看及操控第一顯示區111的畫面。
圖3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圖3A與圖3B所示,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旋轉,使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齊平。另外,第三機體13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旋轉,使第二機體120移出凹陷133。同時,第一輸入單元131移離第二顯示區121,且第一輸入單元131與第二顯示區121暴露於外。
第三模式可為全屏站立模式,且提供大於第一顯示尺寸的第二顯示尺寸。詳細而言,齊平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被致能以顯示畫面,其中第一顯示區111、第二顯示區121及第一輸入單元131面向空間中的同一側,且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高於第一輸入單元131。舉例來說,第一輸入單元131可為觸控板、觸控顯示螢幕或鍵盤。
在第三模式下,第一輸入單元131被致能,且第二輸入單元132被禁能,防止第二輸入單元132在使用者操作第一輸入單元131的過程中產生誤觸動。另一方面,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可透過第三機體130穩固地站立於工作平面上,以利於使用者操作第一輸入單元131,並觀看及操控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畫面。
在一示例中,被致能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可顯示共同畫面。在另一示例中,被致能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可分別顯示第一畫面與不同於第一畫面的第二畫面。舉例來說,第一畫面可為主畫面,而第二畫面可為輔助畫面,例如顯示應用程式、工具列或其他使用者操作介面。
如圖1A、圖2A及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上的柔性顯示螢幕1001。詳細而言,柔性顯示螢幕1001可採用內折機制,隨著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的旋轉,柔性顯示螢幕1001可在收折狀態與平展狀態之間轉換。另一方面,連續銜接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屬於柔性顯示螢幕1001的一部分。
舉例來說,柔性顯示螢幕1001可具有觸控功能,以供使用者選擇以觸控柔性顯示螢幕1001的方式來操作畫面或輸入指令。
請參考圖3B,第三機體130還具有第一面1301與相對於第一面1301的第二面1302,其中第一面1301可為階梯面,且階梯面的高低差形成凹陷133。詳細而言,第二機體120的相對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的第一面1301,其中第一輸入單元131設置於第一面1301,且第二輸入單元132設置於第二面1302。
圖4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四模式下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圖4C與圖4D是圖4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狀態下的正視示意圖。如圖4A與圖4B所示,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齊平,另外,第三機體13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旋轉,使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平行於第一輸入單元131。
第四模式可為全屏平面模式,且提供大於第一顯示尺寸的第二顯示尺寸。詳細而言,齊平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被致能以顯示畫面,且使用者可握持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以利於操作第一輸入單元131,並觀看及操控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畫面。另外,在第四模式下,第一輸入單元131被致能,且第二輸入單元132被禁能,防止第二輸入單元132在使用者操作第一輸入單元131的過程中產生誤觸動。
在一示例中,被致能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可顯示共同畫面。在另一示例中,被致能的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可分別顯示第一畫面與不同於第一畫面的第二畫面。舉例來說,第一畫面可為主畫面,而第二畫面可為輔助畫面,例如顯示應用程式、工具列或其他使用者操作介面。
舉例來說,柔性顯示螢幕1001可具有觸控功能,以供使用者可選擇以觸控柔性顯示螢幕1001的方式來操作畫面或輸入指令。
請參考圖4B至圖4D,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的感測器140,例如陀螺儀、加速度計或其組合,用於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轉向,使得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畫面的顯示方向可基於感測器140的感測結果自動旋轉,以便於使用者觀看或閱讀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畫面。
以第一顯示區111與第二顯示區121分別顯示第一畫面111a與第二畫面121a為例,第一畫面111a可為主畫面,而第二畫面121a可為輔助畫面,例如顯示應用程式、工具列或其他使用者操作介面。
如圖4B與圖4C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產生轉向,感測器140感測所得的數據傳送至處理器(未圖示),並由處理器(未圖示)運算得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處於橫屏狀態,以控制第一顯示區111的第一畫面111a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第二畫面121a的顯示方向自動旋轉,使得第一畫面111a與第二畫面121a中的影像、文字或其他資訊的呈現方向一致,利於使用者觀看或閱讀。
如圖4B與圖4D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產生轉向,感測器140感測所得的數據傳送至處理器(未圖示),並由處理器(未圖示)運算得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處於直屏狀態,以控制第一顯示區111的第一畫面111a與第二顯示區121的第二畫面121a的顯示方向自動旋轉,使得第一畫面111a與第二畫面121a中的影像、文字或其他資訊的呈現方向一致,利於使用者觀看或閱讀。
圖5A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圖5B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A與圖5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的設計相似於圖2A與圖3A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機體130a的第二輸入單元132a可為觸控板或觸控顯示螢幕。
如圖5A所示,在第二模式下,第二輸入單元132a被致能,且第一輸入單元131a被禁能。詳細而言,使用者在第二輸入單元132a上的滑移、敲擊或觸碰等行為能夠操作畫面或輸入指令。如圖5B所示,在第三模式下,且第一輸入單元131a被致能,且第二輸入單元132a被禁能。詳細而言,使用者在第一輸入單元131a上的滑移、敲擊或觸碰等行為能夠操作畫面或輸入指令。
圖6A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圖6B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A與圖6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B的設計相似於圖5A與圖5B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B非採用柔性顯示螢幕,而是將第一顯示螢幕1002與第二顯示螢幕1003分別設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上。
詳細而言,第一顯示區111屬於第一顯示螢幕1002的一部分,而第二顯示區1211屬於第二顯示螢幕1003的一部分。舉例來說,第一顯示螢幕1002與第二顯示螢幕1003可具有觸控功能,以供使用者選擇以觸控第一顯示螢幕1002與第二顯示螢幕1003的方式來操作畫面或輸入指令。
綜上所述,藉由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及第三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可攜式電子裝置適於在第一模式至第四模式之間轉換,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需求。另一方面,感測器可用於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轉向,使得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的顯示方向可基於感測器的感測結果自動旋轉,以便於使用者觀看或閱讀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畫面。除此之外,藉由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及第三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旋轉,可攜式電子裝置適於提供至少二個不同的顯示尺寸,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需求。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可攜式電子裝置
101:第一鉸鏈
102:第二鉸鏈
110:第一機體
111、1111:第一顯示區
111a:第一畫面
120:第二機體
121、1211:第二顯示區
121a:第二畫面
130、130a:第三機體
131、131a:第一輸入單元
132、132a:第二輸入單元
133:凹陷
1301:第一面
1302:第二面
140:感測器
1001:柔性顯示螢幕
1002:第一顯示螢幕
1003:第二顯示螢幕
圖1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2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3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4A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四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4C與圖4D是圖4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二個不同狀態下的正視示意圖。 圖5A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5B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6A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示意圖。 圖6B是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三模式下的示意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顯示區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顯示區
130:第三機體
132:第二輸入單元
1001:柔性顯示螢幕

Claims (18)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機體,具有第二顯示區;感測器,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基於該感測器的感測結果決定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的畫面的顯示方向;以及第三機體,具有第一面、相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設置於該第一面的第一輸入單元及設置於該第二面的第二輸入單元,其中該第二機體的相對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的該第一面,在第一模式下,該第一機體蓋合於該第三機體,且該第一顯示區面對該第二輸入單元,該第三機體的一部分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且該第一輸入單元面對該第二顯示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感測器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或其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柔性顯示螢幕,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上,且該柔性顯示螢幕具有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柔性顯示螢幕為柔性觸控顯示螢幕。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一顯示螢幕,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上,且具有該第一顯示區; 以及第二顯示螢幕,設置於該第二機體上,且具有該第二顯示區。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螢幕與該第二顯示螢幕皆為觸控顯示螢幕。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第二模式下,該第一機體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以相對於該第三機體展開,使該第一輸入單元移離該第二顯示區,且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輸入單元暴露於外,該第二顯示區的一部分被該第三機體覆蓋,且該第二顯示區的另一部分暴露於外。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第三模式下,該第一機體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使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齊平,該第三機體相對於該第二機體旋轉,使該第一輸入單元移離該第二顯示區,且該第一輸入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區暴露於外。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第四模式下,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齊平,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三機體旋轉,使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平行於該第一輸入單元。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機體還具有凹陷,且該第一輸入單元位於該凹陷內,在該第一模式與該第二模式下,該第二機體收容於該凹陷內,在該第三模式與該第四模式下,該第二機體移出該凹陷。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三模式及該第四模式下,致能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致能該第一輸入單元,並禁能該第二輸入單元。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三模式及該第四模式下,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顯示共同畫面。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三模式及該第四模式下,該第一顯示區顯示第一畫面,且該第二顯示區顯示不同於該第一畫面的第二畫面。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四模式下,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高於該第一輸入單元。
  15.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二模式下,致能該第一顯示區,並禁能該第二顯示區,致能該第二輸入單元,並禁能該第一輸入單元。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一鉸鏈,該第一機體透過該第一鉸鏈樞接於該第二機體;以及第二鉸鏈,該第三機體透過該第二鉸鏈樞接於該第二機體。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輸入單元包括觸控板、觸控顯示螢幕或鍵盤。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輸入單元包括遊戲操作介面、觸控板或觸控顯示螢幕。
TW112202095U 2023-03-09 2023-03-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45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095U TWM6459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095U TWM6459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5943U true TWM645943U (zh) 2023-09-11

Family

ID=8892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2095U TWM64594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5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031272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US6972752B2 (en) Display device
RU2494440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поворотными панелями, скомпонованными для дисплея и адаптивного интерфейса
US2011028563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a virtual keyboard
US9830068B2 (en) Dual configuration computer
TW201411316A (zh) 智能蓋件窺視
JP2006053678A (ja) ユニバーサルヒューマ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566391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20070045311A (ko) 휴대형 전자 장치의 플립 커버
TWI650632B (zh) 電子配件裝置
JP2007233504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光投射制御方法
TWM474174U (zh) 小尺寸平板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TWI408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0148041B1 (ko) 커서의 표시장치
JP6195646B1 (ja) 情報処理装置、入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50231474A1 (en) Electrical device capable of auto-adjusting display direction according to a tilt of a display
JP505396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1242845A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
TWM64594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22074748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536206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仮想キーボードの表示方法
JP6986602B1 (ja)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KR2020010130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TW202117486A (zh) 多螢幕之電子裝置
KR20080013267A (ko) 휴대용 컴퓨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