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87C -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87C CN1116887C CN00121310A CN00121310A CN1116887C CN 1116887 C CN1116887 C CN 1116887C CN 00121310 A CN00121310 A CN 00121310A CN 00121310 A CN00121310 A CN 00121310A CN 1116887 C CN1116887 C CN 111688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root
- medicine
- saliva
- sput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退热治疗的药物,它选用驴骨、鳖甲、木鳖仁、秦艽、地骨皮、银柴胡、麻黄、桂枝、附子、肉桂、干姜、当归、生地、西洋参、玄参、白龙沙、神曲、黄芩、黄连、蒲公英、马鞭草、白花蛇舌草、泽泻、甘草、牛口涎25种原料药制成膏剂、胶囊剂等剂型。其中牛口涎为牛的唾液,白龙沙为经狗食入而未消化的黄米。本发明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增高均有治疗作用,特别对迁延数日甚至数月、数年的无名发热有良好效果。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退热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用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体温升高,即发热,是人类在罹患疾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则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的退热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一般是要查明(或进行分析判断)人体受感染的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消灭之。对于非感染性发热(包括无菌性炎症),是采取措施清除生物化学意义上的“毒素”。作为对症治疗措施,应用解热镇痛药,可以暂时解除或缓解病人因发热造成的痛苦,但与疾病的痊愈或好转并非一回事。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表现为发热的患者,持续数日、数月不退,甚至迁延数年不能查明其原因,也就不能按现代医学的理论作出明确的诊断,常谓之日“发热待查”或“无名发热”。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如果长期应用诸如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治标不治本,不但对疾病的痊愈无益,有时还会贻误病情。因此,对“无名发热”的治疗仍然是现代医学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为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理论大不相同,对临床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并不需要查明是何种病毒、何种细菌感染,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所以按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组方、制药,以解除“无名发热”患者的病情,是现实有效的途径。本人多年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观察,取得了包括本发明在内的成熟的技术成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成药,它对临床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广泛适用,疗效确切可靠,对于按现代医学不能查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依然有效,而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退热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热证的认识和对多种中草药药性的认识,通过药物品种配伍和相应的药物炮制加工配制方法,使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退热功能。
本发明药物的组分包括以下生药品种,各原料药的用量以重量份表示如下。(其中牛口涎以容量100ml=重量100g表示,下同)驴骨40-60 鳖40-60 木鳖仁1.0-1.3 秦艽9-11地骨皮10-12 银柴胡18-25 麻黄3-10 桂枝8-10制附子4-16 肉桂3-5 干姜6-9 当归9-12生地13-17 西洋参5-10 玄参9-12 白龙沙30-50神曲8-12 黄芩9-12 黄连5-10 蒲公英25-30马鞭草25-30 白花蛇舌草15-60 泽泻5-12 甘草3-5牛口涎40-100
其中“白龙沙”为经狗食入未能消化的黄米或梗米。
优选方案是,驴骨49-51 鳖甲49-51 木鳖仁1.1-1.2 秦艽9.5-10.5地骨皮10.5-11.5 银柴胡21-22 麻黄6-7 桂枝8.5-9.5附子9-11 肉桂3.5-4.5 干姜7-8 当归10-11生地14.5-15.5 西洋参7-8 玄参10-11 白龙沙39-41神曲9-11 黄芩10-11 黄连7-8 蒲公英27-28马鞭草27-28 白花蛇舌草35-45 泽泻7-8 甘草3.5-4.5牛口涎68-72
最佳配比方案是,驴骨50 鳖甲50 木鳖仁1.15 秦艽10 地骨皮11银柴胡21.5 麻黄6.5 桂枝9 附子10 肉桂4干姜7.5 当归10.5 生地15 西洋参7.5 玄参10.5白龙沙40 神曲10 黄芩10.5 黄连7.5 蒲公英27.5马鞭草27.5 白花蛇舌草40 泽泻7.5 甘草4 牛口涎70
将上述组分各原料药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如下。
一.部分药物的特殊采集方法和炮制加工
1.牛口涎的采集方法有两种:
①一般在畜牧场进行。选用成年牛,将20-30克细食盐涂抹于牛口内,受盐的刺激,牛唾液腺分泌,少许口涎即出,予以收集。
②二是在屠宰场进行。牛在垂死阶段口涎流出,予以收集。
以上两种方法均应注意在采集前以3-5%石碳酸溶液或其它可用的消毒剂清洗消毒牛口部,避免口涎在采集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盛放牛口涎的容器应当作消毒处理;运输和保存时予以冷冻。
2.白龙沙的制取方法:将饲养犬(以白色皮毛者为佳,其次为黄色皮毛者)断食数日,使其达到饥不择食之态,以黄米(外观类小米,带有黏性的黍米)或梗米饲之,侯犬下屎取之淘洗,得未消化之米粒,以“84消毒液”消毒,清洗晒干即为原料药“白龙沙”。因米粒如沙,产自白色如龙之狗大肠,故名。
3.驴骨炮制法:将驴骨洗净晒干醋炙微黄,碎至3-5公分大小备用。驴骨也可不经炮制,直接用其洗净晒干品。
4.鳖甲炮制法:取体重450克以上鳖置沸水中煮1-2小时,取甲洗净烤干醋炙微黄备用。
5.麻黄采摘法:于立秋至霜降时节采收,去根节,阴干,切段备用。
6.附子按传统方法焙制。
7.黄芩、黄连均酒制。
二.制取膏剂的方法
1.将制驴骨、制鳖甲、白龙沙分别加3-5倍水,煎煮至水量剩1/3-1/5左右;麻黄加10-20倍水,煎煮至水量剩1/2-1/3左右,去渣得药液备用。
2.将牛口涎与步骤1所制得之各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备用。
3.除上述5种药物之外的其它20种原料药均粉碎,过80-100目筛,将各药物粉末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所得药物粉末置步骤2所得药液中,搅拌均匀,加入少量蜂蜜,成膏状,即可作药用。
三.制取胶囊剂的方法
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膏剂。
2.将膏剂在40℃左右的温度下烘干(避免牛口涎中的酶被破坏),粉碎,装胶囊。
四.制取其它剂型
按现代通常使用的制药工艺方法可以加工制作成片剂、水泛丸等剂型。
以上各种剂型成人口服剂量每日约相当于生药100-500克,分3-12次服用,一般连用3-7天。
本发明药物具有健脾强肺,宣清温凉之功,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广泛的适应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增高均有治疗作用。对于按现代医学理论已经作出明确诊断的疾病,在应用相应特殊治疗的同时可用本发明药物作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速疾病痊愈。特别对于不能查明原因的、迁延数日甚至数月、数年的“发热待查”或“无名发热”病例应用本发明药物为主施以治疗有良好效果。发明人曾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35例,他们的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部分病例做了X线、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也未发现异常。分别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3疗程,痊愈17例(48.6%),显效16例(45.7%),好转0例,无效2例(5.7%),总有效率为94.3%。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制取膏剂
(一)选用药物和其重量:(牛口涎为容量)制驴骨500克 制鳖甲500克 木鳖仁12克 秦艽100克地骨皮110克 银柴胡200克 麻黄60克 桂枝90克制附子150克 肉桂40克 干姜80克 当归100克生地150克 西洋参80克 玄参100克 白龙沙400克神曲100克 酒黄芩100克 酒黄连80克 蒲公英280克马鞭草280克 白花蛇舌草400克 泽泻60克 甘草430克牛口涎600ml
(二)加工制作方法:
1.将制驴骨500克、制鳖甲500克、白龙沙400克分别加水3000毫升,煎煮至水量剩1/5左右,去渣各得药液600ml。
2.麻黄6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去沫,煎煮至水量剩1/3左右,去渣得药液300ml。
3.取牛口涎600ml,与步骤1、2所制得之各药液合并,混合均匀。
4.除上述5种药物之外的其它20种原料药均粉碎,过80-100目筛,将各药物粉末混合均匀备用。
5.将步骤4所得药物粉末置步骤3所得药液中,再加入蜂蜜500克,搅拌均匀成膏状,加防腐剂分装保存。
本实施例使用各种生药5002克,制成成品膏剂约4500克,为成人120次用量。
实施例2制取胶囊剂
(一)选用药物和其重量:(牛口涎为容量)驴骨500克 制鳖甲520克 木鳖仁11克 秦艽100克地骨皮100克 银柴胡180克 麻黄80克 桂枝90克制附子120克 肉桂40克 干姜80克 当归110克生地160克 西洋参60克 玄参100克 白龙沙40克神曲110克 酒黄芩110克 酒黄连60克 蒲公英280克马鞭草260克 白花蛇舌草450克 泽泻100克 甘草50克牛口涎1000ml
(二)加工制作方法:
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膏剂。
2.将膏剂置40℃干燥箱内烘干,粉碎,装胶囊。
本实施例共使用生药4711克,制成成品胶囊剂约6000粒。成人每次服用4-8粒,一日3-6次。
Claims (8)
1.一种用于退热治疗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驴骨40-60 鳖甲40-60 木鳖仁1.0-1.3 秦艽9-11地骨皮10-12 银柴胡18-25 麻黄3-10 桂枝8-10附子4-16 肉桂3-5 干姜6-9 当归9-12生地13-17 西洋参5-10 玄参9-12 白龙沙30-50神曲8-12 黄芩9-12 黄连5-10 蒲公英25-30马鞭草25-30 白花蛇舌草15-60 泽泻5-12 甘草3-5牛口涎40-100
其中牛口涎以容量100ml=重量100g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热药物,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驴骨49-51 鳖甲49-51 木鳖仁1.1-1.2 秦艽9.5-10.5地骨皮10.5-11.5 银柴胡21-22 麻黄6-7 桂枝8.5-9.5附子9-11 肉桂3.5-4.5 干姜7-8 当归10-11生地14.5-15.5 西洋参7-8 玄参10-11 白龙沙39-41神曲9-11 黄芩10-11 黄连7-8 蒲公英27-28马鞭草27-28 白花蛇舌草35-45 泽泻7-8 甘草3.5-4.5牛口涎68-72
其中牛口涎以容量100ml=重量100g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热药物,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驴骨50 鳖甲50 木鳖仁1.1 5 秦艽10 地骨皮11银柴胡21.5 麻黄6.5 桂枝9 附子10 肉桂4干姜7.5 当归10.5 生地15 西洋参7.5 玄参10.5白龙沙40 神曲10 黄芩10.5 黄连7.5 蒲公英27.5马鞭草27.5 白花蛇舌草40 泽泻7.5 甘草4 牛口涎70
其中牛口涎以容量100ml=重量100g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退热药物原料药牛口涎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盐涂于牛口内,刺激牛唾液腺分泌,收集口涎。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退热药物原料药白龙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饲养犬断食数日,使其达到饥不择食之态,以黄米饲之,取其屎淘洗得未消化之黄米粒,清洗晒干。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退热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热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膏剂或胶囊剂。
8.制备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驴骨醋制、鳖甲醋制、附子焙制、黄芩、黄连酒制,将驴骨、鳖甲、白龙沙、麻黄煎煮取汁,与牛口涎混合得药液,其它20种原料药均粉碎,将各药物粉未置药液中,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成膏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121310A CN1116887C (zh) | 2000-07-18 | 2000-07-18 |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121310A CN1116887C (zh) | 2000-07-18 | 2000-07-18 |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4101A CN1334101A (zh) | 2002-02-06 |
CN1116887C true CN1116887C (zh) | 2003-08-06 |
Family
ID=4588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21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887C (zh) | 2000-07-18 | 2000-07-18 |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88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2193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牛登林 | 一种治疗儿童发烧的药物 |
CN102836333B (zh) * | 2012-09-18 | 2014-07-2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2000
- 2000-07-18 CN CN00121310A patent/CN111688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4101A (zh) | 2002-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749922B2 (en) | A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recurrent ulcer of mouth and Behcet's syndrome | |
CN103006916A (zh) | 一种治疗各种动物腹泻病的纯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32547A (zh) |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6139237B (zh) | 一种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等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225472B (zh) | 一种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433658A (zh) | 鸡痘防治组合物 | |
CN1116887C (zh) | 一种退热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381915B (zh) | 一种治疗痰热瘀结型肺结节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WO2011016652A2 (ko) | 항치루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AU2004229119A1 (en) | Herbal composition | |
CN115414435A (zh) | 中药复方葛厚石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84300A (zh) | 一种治疗牙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92372A (zh) |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 |
CN101849996A (zh) | 三味拳参散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67711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眩晕症的药物制剂 | |
CN105031439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制剂 | |
CN104784327A (zh) | 一种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66051A (zh) | 一种用于抗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 |
CN118286310B (zh) | 蕤仁或其提取物、组合物在治疗和/或预防肝损伤中的应用 | |
CN1261123C (zh) | 一种治疗巴氏囊肿、疖、疔、疮、痈的中药制剂 | |
CN1158093C (zh) | 含牦牛骨的治疗风湿病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42555C (zh) |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 |
CN1314160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口服丸剂 | |
CN1314414C (zh) | 一种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3877481B (zh) | 一种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