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858A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3858A CN111683858A CN201880073795.5A CN201880073795A CN111683858A CN 111683858 A CN111683858 A CN 111683858A CN 201880073795 A CN201880073795 A CN 201880073795A CN 111683858 A CN111683858 A CN 111683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adjustment
- adjusting
- stop
- steering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3—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etween in-use and out-of-use positions, e.g. to improve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调节单元(2)、能够连接到机动车辆的车身并且能够在其中容纳调节单元(3)的支撑单元(1)、固定装置(5)以及调节元件(8),调节单元具有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L)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套管(2a)中的转向轴(3),固定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中,调节单元(2)被释放以便为了调节而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固定直到达到预定释放力,调节元件联接到固定装置(5)并且被配置成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其中调节元件(8)能够在不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位:调节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被转换到释放位置,其中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沿着调节行程移位并且调节行程的长度通过限制装置限制;固定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上固定装置被转换到固定位置,其中在超过预定释放力之后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其中取消对调节行程的限制;以及收纳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转换到释放位置中并且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其中取消对调节行程的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调节单元,能够连接到机动车辆的车身并且能够在其中容纳调节单元的支撑单元,固定装置以及调节元件,调节单元具有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套管中的转向轴,固定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调节单元被释放以便为了调节而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在固定位置,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固定直到达到预定释放力,调节元件联接到固定装置并且被配置成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其中调节元件能够在不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位:
-调节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被转换到释放位置,其中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沿着调节行程移位,其中调节行程的长度通过限制装置限制,
-固定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被转换到固定位置,其中在超过预定的释放力之后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其中调节行程的限制被取消。
背景技术
可调节的转向柱可以具有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可与机动车的车身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容纳调节单元。设有固定装置,其用于将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固定或释放,从而为了调节能够实现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相对移位。该固定例如借助于夹紧装置来实现。如果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移位通过固定装置被释放,则可以设置固定的止挡件以限制移位(调节),该固定的止挡件限制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调节行程。
此外,对于可调节的转向柱可以设置碰撞系统,其中在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中,锁定钩或锁止件接合到碰撞元件的形状配合结构中。但是也建议其它的设计方案用于将碰撞元件耦入到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力锁合中。
从文献DE 10 2011 056 351 A1中已知一种具有端部止挡的转向柱,所述端部止挡借助于触发固定装置而接合和脱离,使得当固定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限制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移位。在已知的转向柱中,设置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中,第二部件,调节单元设置在穿过第一部件,支撑单元形成的开口中,并且该开口至少部分地被第一部件包围。为了限制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调节,在第二部件上形成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与挡块上的第二止挡件共同作用。可摆动地支承的挡块与操纵杆作用连接。操纵杆和挡块可绕共同的轴线旋转,从而在挡块上形成的第二止挡件在一个挡块位置中可与第一止挡件碰撞,而在另一挡块位置中则无法与第一止挡件碰撞。
DE 10 2009 055 973 B3公开了另一种具有端部止挡的转向柱,该端部止挡通过触发固定装置而接合和脱离,从而当固定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限制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移位。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构造为操纵杆的调节元件具有控制面,该控制面与止挡体作用连接并且在固定装置的释放位置中将止挡体置于使得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中
以简单且安全的方式提供了在调节范围内的调节行程的限制。
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转向柱来实现。此外,还提出根据并列的权利要求13的转向柱以实现该目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体。
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具有能够绕其纵向轴线旋转地安装在套管中的转向轴,
-可与机动车辆车身连接的支撑单元,其中可容纳调节单元,
-固定装置,其可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中,调节单元被释放以便为了调节而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被固定直到达到预定释放力,
-调节元件,其与固定装置耦接且被设计用于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调节元件能够在不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位:
-调节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被转换到释放位置,其中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沿着调节行程移位,其中调节行程的长度通过限制装置限制,
-固定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固定装置被转换到固定位置,其中在超过预定的释放力之后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其中调节行程的限制被取消。
根据本发明,调节元件能够进一步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在所述收纳操作位置中固定装置转换到释放位置中并且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其中调节行程的限制被取消。
在调节操作位置中,调节行程由限制装置限制,使得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在预定范围内调节,但是该范围受到所设置的限制装置限定,其中该限制装置例如由止动件提供,该止动件与另一止动件协作,从而限制调节行程。
在收纳操作位置中,取消调节行程的限制,使得调节单元能够调节超出调节操作位置的通过限制装置限制的调节行程。因此,调节单元在收纳操作位置中的可能的调节行程大于在调节操作位置中的可能的调节行程。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调节单元、支撑单元和第一止动件,调节单元具有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套管中的转向轴,支撑单元能够连接到机动车辆的车身并且调节单元能够被容纳在支撑单元中,第一止动件布置在调节单元上;固定装置,其可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在调节中被释放,在固定位置,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被固定;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布置在固定装置上并且为了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操作固定装置而能够移位;以及卡箍构件,其可摆动地布置在支撑单元上并且与调节元件这样作用连接,使得当调节元件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移位时,卡箍构件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卡箍构件在限制位置中能够以构成与第一止挡件对应的第二止挡件的方式与第一止挡件碰撞,并且在非限制位置中无法与第一止挡件碰撞地布置。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转向柱还包括
-第一止挡件,其布置在调节单元处;
-可摆动的构件,其布置在所述支撑单元处并且与所述调节元件有效连接,其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在所述调节元件摆动时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并且其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
-在所述限制位置中,以构成与第一止挡件对应的第二止挡件的方式与第一止挡件碰撞,并且
-在所述非限制位置中无法与所述第一止挡件碰撞地布置,其中
-在收纳操作位置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布置在非限制位置中,并且
-在所述调节操作位置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布置在所述限制位置,并且
-在所述固定操作位置,所述可摆动的构件被布置在所述非限制位置。
固定装置被设置成例如通过夹紧装置来固定支撑单元和调节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的相对移位,可为转向柱提供纵向可调节性。
利用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提供机械的端部止挡,该端部止挡在调节转向柱时限制调节或调整行程。
调节元件可以借助杠杆元件或者通过马达驱动装置形成,其中,杠杆元件或者马达驱动装置与固定装置作用连接。与固定装置组合的马达驱动装置也称为机电固定装置或电夹紧装置。
在调节元件的收纳操作位置中,调节单元被释放以用于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的移位,其中固定装置位于释放位置中并且可摆动的构件位于非限制位置中,从而调节单元的运动不通过可摆动的构件来限制。
该支撑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外护套。调节单元包括套管,该套管可以构造为内护套,该内护套可移位地或称为可伸缩地容纳在支撑单元中,该支撑单元构造为外护套。
支撑单元可以设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以借助托架中间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车辆中。
优选可以规定,支撑单元可摆动地固定在托架上,其中,托架可与机动车辆的车身连接。支撑单元在托架上的可摆动地安装使得在固定装置处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支撑单元和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托架进行高度调节。
收纳操作位置构成对调节操作位置和固定操作位置的补充的另外的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可移位,例如使调节单元尽可能远地缩进支撑单元中以收纳。调节单元相对于支撑单元延纵向轴线方向的移位在此可以在移位行程上进行,该移位行程大于通过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限定的移位行程。由此可以尤其额外地使装置长度缩短,从而实现收纳。可以规定,能够以如下方式调整或实现不同于调整操作位置和固定操作位置的收纳操作位置,即,使调节元件由固定操作位置向调节操作位置摆动并随后超过调节操作位置沿相同的摆动方向摆动从而到达收纳操作位置。
在碰撞移位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调节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相对移位,其中,该移位可以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在碰撞移位路径上进行,如果在装置的调节时限定的移位路径通过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限定,则该碰撞移位路径大于在装置的调节时该限定的移位路径。在此,在该装置中可以设置有碰撞系统,例如具有碰撞元件,该碰撞元件例如实施为弯曲接片或弯曲断裂接片,其中,该碰撞元件布置在调节单元上。碰撞元件可以与对应的锁止件(例如,可与碰撞元件接合以激活的锁定钩)共同作用。在此提出的装置可以与不同的碰撞系统组合,这些碰撞系统本身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是已知的。
可摆动构件可以由卡箍构件形成。
优选可以规定,卡箍构件至少部分地由塑料覆盖,优选由塑料注塑包封。因此,当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碰撞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现缓冲。卡箍构件可以具有圆柱形或矩形的横截面。
可摆动的构件可以通过耦合杆与调节元件作用连接。通过耦合杆在操作调节元件时引起可摆动的构件的摆动运动。耦合杆可以在端侧分别可转动地支承,即例如支承在调节元件和可摆动的构件上。
用于将所述耦合杆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调节元件上的第一旋转轴线和用于使所述调节元件在操作位置之间移位的第二旋转轴线可以彼此轴向地错开。第二旋转轴线可以由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联接到调节元件的夹紧螺栓形成。
用于将耦合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可摆动的构件上的第三旋转轴线和用于将可摆动的构件可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地支承的第四旋转轴线可以彼此间隔开。优选地,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相互间隔。
用于使调节元件移位到操作位置的第二旋转轴线和用于使可摆动的构件在限制位置与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的第四旋转轴线可彼此相间隔。优选地,第二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可摆动的构件的形成有第二止挡件的止挡区段可以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用于使可摆动的构件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的旋转轴线错开地布置。
可摆动的构件可以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单元的相对置的凸缘上。可摆动的构件可以在此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单元的相对侧上。如果可摆动的构件具有U形的卡箍区段,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止挡件可以形成在该卡箍区段上,则U形的卡箍区段可以布置在相对置的凸缘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U形的卡箍区段设置在可摆动的构件的对置的支承部之间。
可摆动的构件可以在支撑单元上跨调节单元地布置。可摆动的构件、尤其在实施为卡箍构件的情况下在此在横向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在调节单元宽度上延伸。在此,支撑单元可以构造成外护套,其中,外护套具有沿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缝隙,其中,该缝隙可以借助固定装置变窄,从而调节单元可以夹紧在构造成外护套的支撑单元中。
因此,支撑单元被构造为夹紧箍。可摆动的构件在这种装置中跨越构造为外护套的支撑单元的缝隙。
所述调节元件可以配有可弹性变形的元件,所述可弹性变形的元件能被压缩,以便允许调节元件从调节操作位置出发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借助于例如可以由橡胶缓冲器构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元件,可以提供防止调节元件无意地或自动地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的保险装置。在该或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元件的支承部可以由升降盘构成,该升降盘例如构成凸轮盘和相应的滑槽盘。尤其可以设置两个共同作用的升降盘。在具有升降盘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可弹性变形的元件通过可弹性变形的部分布置在升降盘之一上。在将调节元件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时,所述元件(强制地)弹性变形。
作为可弹性变形的元件的替代或补充,可以在其中一个升降盘中设置滑槽轨道或滑槽轨道区段,它们需要力峰值,以便在调节操作位置和收纳操作位置之间来回变换。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卡止,以便在操作位置之间变换,并且由此使机动车驾驶员获得触觉感觉,调节元件处于哪个操作位置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阐述其他实施例。在此示出:
图1示出了转向柱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的附加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没有托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透视细节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固定操作位置中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调节操作位置中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7示出了处于收纳操作位置的图1的转向柱的横截面的图示;
图8示出了具有两个升降盘的固定装置的细节图,利用这两个升降盘形成了滑槽盘和对应的凸轮盘;
图9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固定操作位置中的细节视图,其中可摆动的构件布置在非限制位置;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调节操作位置中的细节视图,其中可摆动的构件布置在限制位置;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转向柱在收纳操作位置中的细节视图,其中可摆动的构件布置在非限制位置;
图12示出了在固定操作位置中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转向柱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转向柱的调节元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可调节的转向柱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设置了具有外护套1a的支撑单元1。具有套管2a的调节单元2以可移位的方式容纳在支撑单元1中。调节单元2容纳具有方向盘端口4的转向轴3,该转向轴3能够绕纵向轴线L旋转。方向盘接口4可与未示出的方向盘连接。支撑单元1通过一个摆动支承件7可摆动地围绕一个摆动轴线S保持在一个托架6上。托架6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的侧壁61,其中,支撑单元1布置在侧壁61之间。各个侧壁61分别包括长孔62,该长孔62在垂直于转向轴3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借助长孔62实现了支撑单元1和调节单元2相对于托架6的高度调节,其中高度调节表示支撑单元1和调节单元围绕摆动轴线S相对于托架6的摆动运动。
设置固定装置5以将支撑单元1和调节单元2在其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上固定或释放,以使得调节单元2能够沿着纵向轴线L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从而提供纵向可调性。固定装置5包括夹紧螺栓8a,该夹紧螺栓在横向于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托架6的侧壁61的长孔62突出。固定装置5可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释放以调节,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固定。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实施为杠杆元件的调节元件8被设置用于操作固定装置5。调节元件8与夹紧螺栓8a旋转固定地联接。
调节元件8旋转固定地联接到固定装置5的第一升降盘10,该第一升降盘被实施为凸轮盘,其中固定装置5具有第二升降盘11,该第二升降盘被实施为具有滑槽轨道的滑槽盘,该第二升降盘与第一升降盘10相互作用,其中,在第一升降盘10相对于第二升降盘11旋转时产生提升运动,其中,第二升降盘11在夹紧螺栓8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升降盘10移位。夹紧螺栓8a的旋转轴线对应于调节元件8的第二旋转轴线D2。构造为滑槽盘的第二升降盘11不可旋转地保持在托架上,在该托架中,第二升降盘11具有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接合到托架6的一个侧壁61的长孔62中。在构成为滑槽盘的第二升降盘11上布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元件11a。当调节元件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时,该可弹性变形的元件弹性地压缩(参见图7和11)。在此,可弹性变形的元件11a可以被构造为橡胶缓冲器。
调节元件8通过耦合杆12与可摆动的构件13作用连接,该可摆动的构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由卡箍构件构成并且本身转动支承在支撑单元1的凸缘14、15上。由于作用连接,当构造为调节杆的调节元件8摆动时,可摆动的构件13被移位到不同的旋转或摆动位置中。耦合杆12在端侧分别旋转支承,一侧围绕第一旋转轴线D1支承在调节元件8上,并且另一侧围绕第三旋转轴线D3支承在可摆动的构件13上(参见图3和图4)。这些支承部的旋转轴线D1、D3一方面相对于调节元件8的支承部的旋转轴线D2轴向错开并且另一方面相对于可摆动的构件13的围绕第四旋转轴线D4的转动支承部轴向错开。
可摆动的构件13具有在凸缘14、15上的这些旋转支承部之间的U形的卡箍区段16。在调节单元2上形成的第一止动件17与可摆动的构件13上的第二止动件18共同作用,使得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的移位路径可以因此根据调节元件8和卡箍部件13的位置而被限制。
尤其在图4中示出的锁定钩或带动钩19是该装置的碰撞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可以被操纵,以便激活和停用碰撞系统。当锁定钩或带动钩19这样摆动,使得该锁定钩或带动钩与弯曲接片20的卡锁开口中的一个接合时,碰撞系统被激活。为了停用,锁定钩19脱离接合。
图5、图6和图7在穿过夹紧螺栓8a的截面中示出了固定装置5的细节视图,其中,调节元件8和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如由其它图9至图11所示。图5对应图9中可摆动的构件13的位置,其中该图示出了固定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非限制位置且固定装置5处于固定位置。图6对应于图10中可摆动的构件13的位置,其中该图示出了调节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限制位置且固定装置5设置在释放位置。图7对应于图11的可摆动的构件13的位置,其中,该图示出了收纳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非限制位置中,并且固定装置5处于释放位置中,其中,第一升降盘10相对于第二升降盘11进一步旋转,并且弹性元件11a被压缩。
图9示出了处于非限制位置的可摆动的构件13,在该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不限制调节单元2的调节或移位行程,如果该可摆动的构件可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的话,从而使得与在调节操作位置中可能的调节行程相比增加的碰撞路径可用于碰撞元件的塑性变形,使得在碰撞的情况下,如果超过预定释放力的碰撞力被输入到转向柱中并因此被输入到调节单元中,并且因此尽管固定装置被夹紧(固定位置),该碰撞力也使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则实现受控的能量吸收。因此,图9和图11示出了可摆动的构件13的第一非限制位置和第二非限制位置,使得可摆动的构件13在这些位置不能与调节单元2的第一止挡件17碰撞,即无法碰撞。在这些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因此不限制调节单元的调节行程。而在根据图9的情形中,在调节它们彼此的相对位置之后(参见图10),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并且还相对于托架6相对于彼此固定。在图11中的固定操作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也不限制第一止挡件17的也称作调节行程的移位行程,从而由此例如提供如下可能性,与在调节操作位置(图10)中相比进一步推入调节单元2,在所述调节操作位置中固定装置也如在收纳操作位置中一样处于释放位置中,然而可摆动的构件13处于限制位置中,在所述限制位置中第一止挡件17能与调节单元2的第二止挡件18碰撞。因此,收纳操作位置例如提供了将调节单元2收纳在支撑单元1内部的可能性。
可摆动的构件13可以相对于纵向轴线L以角度α倾斜。为了更好地展示,图9展示了平行于纵向轴线L取向的轴线L1,其中可摆动的构件13相对于轴线L1倾斜了角度α。对于角度α的值来说,该角度在可摆动的构件13与纵向轴线L还是轴线L1之间张开是不重要的。在非限制位置,角度α的值大于在可摆动的构件13的限制位置时角度α的值。
为了过渡到收纳操作位置,在移位调节元件8时需要克服可弹性变形的元件11a的反作用力,以便在此使该元件变形、尤其压缩。以这种方式能够提供防止调节元件8从调节操作位置出发意外地或自动地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中的保险。
在图12和1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在图12中示出了穿过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柱的横截面,其中,转向柱位于固定操作位置中。为根据本发明的限制装置设置止挡体181,该止挡体在该实施例中至少局部地构成为可移位的销。其可移位地支承在第二升降盘11的引导通道126中并且由此支承在托架6上。止挡体181具有端部127,止挡体借助该端部(如下面还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在固定装置的释放位置中限制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的可调节性。因此止挡体181可以占据一个限制位置和一个非限制位置。根据本发明,调节元件8能够转换到固定操作位置、调节操作位置和收纳操作位置中。
接合钩125被设置在止挡体181的端部127的相对端处。通过其使止挡体181与调节元件8强制连接。在此具体地规定,止挡体181永久地接合到调节元件8上的由控制面117和118限定的槽119中。如图13所示,控制面117和118相对于夹紧螺栓8a的第二旋转轴线D2的轮廓被设计成使得,当接合钩125位于槽119的端部位置119a、119b时,止挡体181处于非限制位置,而当接合钩位于槽119的中间区域119c时,止挡体181处于限制位置。当调节元件处于调节操作位置中时,止挡体181占据限制位置。当调节元件8处于固定操作位置时,接合钩125位于端部位置119a。当调节元件8位于收纳操作位置时,接合钩125位于端部位置119b。在控制面117与118之间被引导的止挡体8在调节元件8围绕第二旋转轴线D2摆动时强制性地进行平行于旋转轴线D2的移位运动,如通过箭头151所示。
控制面117确保了,在调节元件8从调节操作位置摆动到收纳操作位置中时或从调节操作位置摆动到固定操作位置中时,止挡体181在朝向调节元件8的方向上被牵引。通过止挡体181的这种移位运动,其端部27如在图12中特别好地看到的那样从调节单元2中的通道形的凹部112中拉出,从而调节单元2的调节行程不受限制,因为止挡体181位于非限制位置中。在图12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止挡体181的所述移位运动结束时在调节元件的固定操作位置中达到的终端位置。在该操作位置中,也如在收纳操作位置中,止挡体181不与调节单元2嵌接,从而该止挡体在收纳操作位置中不限制调节单元2的调节行程并且在固定操作位置中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调节单元2可以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而止挡体181不对调节单元2的运动产生影响。在碰撞情况下,也就是当超过预定的释放力时,由于该措施,止挡体181不会干扰能量释放或者不会被附加的不期望的力峰值加载。
调节单元2的通道形的凹部112优选地构造为长孔,其在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
控制面117、118构造为,使得止挡体181在调节元件8从固定操作位置经由调节操作位置转换到收纳操作位置中时执行从非限制位置经由限制位置到非限制位置的提升运动。
有利地,控制面117、118构造成使得在从固定操作位置转换到调节操作位置时,止挡体181被这样移位,使得当固定装置5的保持力水平还大于在锁止位置中的保持力的50%、优选80%时,止挡体181已经移位到限制位置中,在该限制位置中止挡体限制调节单元的调节。由此实现了,在打开夹紧系统时,即使在由驾驶员在调节操作位置中快速且有力地调节转向柱时,也不会使调节单元2移位超过预设的调节行程。基于几何上确定的关系,该设计可以简单地通过几何上的确定来实现。
在上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公开的特征不仅可以单独地而且可以以任意组合的方式用于实现不同的实施方案。
Claims (12)
1.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包括
-调节单元(2),其具有以能够绕其纵向轴线(L)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套管(2a)中的转向轴(3),
-能够与机动车辆车身连接的支撑单元(1),调节单元(3)能够容纳在该支撑单元中,
-固定装置(5),其可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中,调节单元(2)被释放以便为了调节而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1)移位,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固定直到达到预定的释放力,
-调节元件(8),其与固定装置(5)耦接且被设置用于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调节元件(8)能够在不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位:
-调节操作位置,在该调节操作位置上固定装置被转换到释放位置,其中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沿着调节行程移位并且调节行程的长度通过限制装置限制,以及
-固定操作位置,在该固定操作位置上固定装置被转换到固定位置,其中,在超过预定的释放力之后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移位,并且取消对调节行程的限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8)能够进一步移位到收纳操作位置,在所述收纳操作位置中所述固定装置转换到释放位置中并且所述调节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单元移位,其中取消对调节行程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第一止挡件(17),其布置在调节单元(2)处;和
-可摆动的构件(13),其布置在所述支撑单元(1)处并且与所述调节元件(8)作用连接,其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在所述调节元件(8)摆动时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并且其中,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
-在所述限制位置中,以构成与第一止挡件(17)对应的第二止挡件(18)的方式能够与第一止挡件(17)碰撞地布置,并且
-在所述非限制位置中无法与所述第一止挡件(17)碰撞地布置,其中
-在所述收纳操作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非限制位置中,
-在所述调节操作位置中,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限制位置,并且
-在所述固定操作位置,可摆动的构件(13)布置在非限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由卡箍构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在非限制位置中为所述调节单元(2)释放碰撞移位路径地布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通过耦合杆(12)与所述调节元件(8)作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耦合杆(12)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调节元件(8)上的第一旋转轴线(D1)和用于使所述调节元件(8)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位的第二旋转轴线(D2)彼此轴向错开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相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三旋转轴线用于将所述耦合杆(12)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上,所述第四旋转轴线用于能够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地支承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调节元件(8)在所述操作位置之间移位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和用于使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的所述第四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的形成有第二止挡件(18)的止挡区段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用于使可摆动的构件(13)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的旋转轴线错开地布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摆动的构件(13)分别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撑单元(1)的相对置的凸缘(14、15)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5)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元件(11a),所述元件能够被压缩,以便允许调节元件(8)移位到第三操作位置中。
12.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包括
-调节单元(2),其具有以可绕其纵向轴线(L)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套管(2)中的转向轴(3),
-能够与机动车辆车身连接的支撑单元(1),调节单元(3)能够容纳在该支撑单元中,以及
-第一止挡件(17),其布置在调节单元(2)处;
-固定装置(5),其可在释放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转换,在释放位置中,调节单元(2)在调节中相对于支撑单元(1)被释放,在固定位置中,调节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1)被固定;
-调节元件(8),其布置在固定装置(5)上并且用于在释放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操作固定装置(5);和
-卡箍构件(13),该卡箍构件可摆动地布置在所述支撑单元(1)上并且与所述调节元件(8)如此作用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调节元件(8)在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固定位置之间移位时,所述卡箍构件(13)在限制位置与非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其中所述卡箍构件
-在所述限制位置中,以构成与第一止挡件(17)对应的第二止挡件(18)的方式能够与第一止挡件(17)碰撞地布置,并且
-在非限制位置中无法与所述第一止挡件(17)碰撞地布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126705.0 | 2017-11-14 | ||
DE102017126705.0A DE102017126705A1 (de) | 2017-11-14 | 2017-11-14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PCT/EP2018/080583 WO2019096664A2 (de) | 2017-11-14 | 2018-11-08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3858A true CN111683858A (zh) | 2020-09-18 |
CN111683858B CN111683858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6433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3795.5A Active CN111683858B (zh) | 2017-11-14 | 2018-11-08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710334B1 (zh) |
CN (1) | CN111683858B (zh) |
DE (1) | DE102017126705A1 (zh) |
WO (1) | WO2019096664A2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1197A (zh) * | 2010-06-28 | 2013-03-13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调转向柱 |
US20130098192A1 (en) * | 2010-03-19 | 2013-04-25 | Trw Limited |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WO2014048535A1 (de) * | 2012-09-26 | 2014-04-03 |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20150375771A1 (en) * | 2014-06-30 | 2015-12-31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
CN107207032A (zh) * | 2014-11-10 | 2017-09-26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 具有发生碰撞时具备可调释放功能的纵向止挡件的转向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721238D0 (en) * | 2007-10-30 | 2007-12-05 | Trw Ltd |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DE102009055973B3 (de) * | 2009-11-27 | 2011-06-16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1056351A1 (de) | 2011-12-13 | 2013-06-13 | Zf Lenksysteme Gmbh | Anschlag für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
GB201315293D0 (en) * | 2013-08-28 | 2013-10-09 | Trw Ltd |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DE102015216536B3 (de) * | 2015-08-28 | 2017-02-16 | Thyssenkrupp Ag | Klemmvor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
-
2017
- 2017-11-14 DE DE102017126705.0A patent/DE10201712670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
- 2018-11-08 WO PCT/EP2018/080583 patent/WO2019096664A2/de unknown
- 2018-11-08 CN CN201880073795.5A patent/CN111683858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8 EP EP18803903.6A patent/EP3710334B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98192A1 (en) * | 2010-03-19 | 2013-04-25 | Trw Limited |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
CN102971197A (zh) * | 2010-06-28 | 2013-03-13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调转向柱 |
WO2014048535A1 (de) * | 2012-09-26 | 2014-04-03 |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20150375771A1 (en) * | 2014-06-30 | 2015-12-31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
CN107207032A (zh) * | 2014-11-10 | 2017-09-26 |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 具有发生碰撞时具备可调释放功能的纵向止挡件的转向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3858B (zh) | 2022-08-23 |
EP3710334A2 (de) | 2020-09-23 |
WO2019096664A2 (de) | 2019-05-23 |
WO2019096664A3 (de) | 2019-09-06 |
EP3710334B1 (de) | 2021-10-13 |
DE102017126705A1 (de) | 2019-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3699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包括适应性能量吸收装置的转向柱 | |
KR101050610B1 (ko) | 자동차용 도어 핸들 장치 | |
CN111051180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可调节转向柱 | |
US8882147B2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1081606B (zh) | 用于汽车的头枕 | |
US8006587B2 (en) |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10759463B2 (en) | Clamping device of a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for motor vehicles | |
US7503234B2 (en) | One lever tilt and telescope mechanism | |
CN108367773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US7434885B2 (en) | Seat back hinge mounting for a forwardly foldable motor vehicle seat | |
US11014598B2 (en) | Steering column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9738303B2 (en) |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spring body and at least one separately formed locking part | |
US20140260763A1 (en) |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bing rake lock | |
JP2000233717A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を電気ロック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11169527A (zh) | 用于可调节转向柱组件的锁定装置 | |
US6585324B2 (en) | Activ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adjuster | |
JP2009243101A (ja)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構造 | |
EP2088057A1 (en) | Wedge Arm Positive Rake Lock | |
CN111683858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US20040135412A1 (en) | Motor vehicle seat | |
US7311330B2 (en) | Hold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means | |
CN117325927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 |
CN114269628B (zh) | 具有旋转限制装置的机动车转向柱 | |
US6592186B1 (en) | Driving mechanism of a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for seats for a vehicle seat | |
US20220098914A1 (en) | Brak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