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9750A - 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9750A
CN111679750A CN202010146463.4A CN202010146463A CN111679750A CN 111679750 A CN111679750 A CN 111679750A CN 202010146463 A CN202010146463 A CN 202010146463A CN 111679750 A CN111679750 A CN 111679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disposed
finger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6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锺泰
俞相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9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9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 G06F3/043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in which generating transducers and detecting transducers are attached to a single acoustic waves transmission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96Generation of voltages supplied to electrode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5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having a stacked or multilay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感测用户的指纹;以及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指纹传感器的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以各种形式增长。更具体地,显示装置正被应用到诸如以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装置和智能电视为例的各种电子装置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用于提供声音的声音发生器。
发明内容
随着显示装置应用到各种电子装置,需要具有各种功能的显示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可能需要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从其正面去除用于在声音模式下输出其它方的语音的呼叫接收器以及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而具有较宽的显示区域。
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能够使用未暴露在外部的振动器输出声音,并且能够使用未暴露在外部的指纹传感器识别用户的指纹。
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用于使用未暴露在外部的振动器输出声音,并且用于使用未暴露在外部的指纹传感器识别用户的指纹。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感测用户的指纹;以及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指纹传感器的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感测用户的指纹;以及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其中,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近。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在指纹识别模式下通过使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的指纹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来识别定位在显示面板的相对的表面上的用户的指纹;在声音模式下通过使设置在指纹传感器的表面上的第一振动器以第一频带振动而使显示面板振动来输出第一声音;以及在振动模式下通过使第一振动器以第二频带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发明的这些特征和/或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详细的剖视图;
图4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5是图2的中框架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A是图2的主电路板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B是图6A的环绕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沿图4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A示出了使设置在第一振动器的第一分支电极与第二分支电极之间的振动层振动的方法;
图9B和图9C示出了通过第一振动器的振动使显示面板振动的方法;
图10是图7的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的可选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图2的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5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6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7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8是示出驱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呼叫模式下根据由第一振动器输出的声音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
图20是示出振动模式下根据由第一振动器输出的声音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指纹识别模式下根据由指纹传感器输出的超声波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并且
图22是示出驱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且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发明的范围。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而不脱离这里的教导。
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进行限制。如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者/种)”和“该(所述)”旨在包括包含“至少一个(者/种)”的复数形式,除非内容清楚地另外指出。“或”意为“和/或”。“A和B中的至少一个”意为“A和/或B”。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说明存在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如这里所使用的“约”或“近似”包括所述值,并且意为:考虑到所论及的测量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在对于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下和本公开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除非这里明确如此定义。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实施例的示意图的剖视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如此,将预料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所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将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的和/或非线性的特征。此外,示出的尖角可以被倒圆。因此,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不意图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意图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10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的详细的剖视图。图4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实施例的底视图。图5是图2的中框架600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A是图2的主电路板700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环绕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沿图4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7,显示装置10的实施例包括覆盖窗100、显示面板300、显示电路板310、显示驱动单元320、底面板构件400、第一振动器510、指纹传感器520、中框架600、主电路板700和下盖900。
这里,术语“在……上方”、“顶部”和“上表面”表示覆盖窗100相对于显示面板300设置所沿的方向,即,Z轴方向,术语“在……下方”、“底”和“下表面”表示中框架600相对于显示面板300设置所沿的方向,即,与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左”、“右”、“上”和“下”表示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显示面板300时的方向。例如,“左”表示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右”表示X轴方向,“上”表示Y轴方向,“下”表示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平面图中或者在显示装置10的厚度方向上从平面图观看时,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和图2中所示,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该矩形平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边。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短边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边交汇处的每个拐角可以以预定曲率倒圆或者可以是直角。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而可以被不同地修改以具有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平坦的第一区域DR1以及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延伸的第二区域DR2。第二区域DR2可以是平坦的或弯曲的。在第二区域DR2是平坦的实施例中,由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形成的角可以是钝角。在第二区域DR2是弯曲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域DR2可以具有恒定的曲率或不同的曲率。
在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第二区域DR2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中的每个延伸。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况。可选地,第二区域DR2可以仅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一侧延伸。可选地,第二区域DR2不仅可以从第一区域DR1的右侧和左侧延伸,而且可以从第一区域DR1的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侧延伸。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将详细描述第二区域DR2设置在显示装置10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处或者从显示装置10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延伸的实施例。
覆盖窗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方以覆盖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覆盖窗100可以用于保护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覆盖窗1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覆盖窗100可以包括玻璃、蓝宝石和/或塑料或者由玻璃、蓝宝石和/或塑料制成。覆盖窗10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在实施例中,粘合构件可以是光学透明粘合膜(“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
覆盖窗100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300对应的透射部分DA100以及与除了显示面板300之外的区域对应的遮光部分NDA100。覆盖窗1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透射部分DA1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的一部分和每个第二区域DR2的一部分中。遮光部分NDA100可以是不透明的。可选地,遮光部分NDA100可以是具有将向用户展示的图案的装饰层。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遮光部分NDA100可以被图案化成公司的标识或各种字符。在实施例中,用于使前相机、虹膜识别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等暴露的孔HH可以限定或形成在遮光部分NDA100中。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前相机、虹膜识别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嵌在显示面板300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遮光部分NDA100中的孔HH中的一些或全部。
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覆盖窗100下面。显示面板300可以被覆盖窗100的透射部分DA100叠置。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因此,不仅允许在第一区域DR1中看到显示面板300的图像,而且允许在第二区域DR2中看到显示面板300的图像。
在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偏振膜PF可以附着在显示面板300与覆盖窗100之间,以防止由于外部光的反射造成的可视性的下降。偏振膜PF可以包括线性偏振器和诸如四分之一(λ/4)波片的延迟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延迟膜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线性偏振器可以设置在延迟膜与覆盖窗100之间。
显示面板300可以是包括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可以是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使用微发光二极管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包括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在下文中,将主要详细描述显示面板30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实施例。
如图3中所示,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301(也称作SUB1);像素阵列层(图7中的PAL),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301上的薄膜晶体管层303、发光元件层304和薄膜封装层305;以及触摸传感器层306,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是设置发光元件层304以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是围绕显示区域DA的区域。
第一基底301可以是刚性基底或能够弯曲、折叠和卷曲的柔性基底(即、可弯曲、可折叠或可卷曲的基底)。第一基底301可以包括诸如玻璃、石英或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或由所述绝缘材料制成。聚合物材料可以是例如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它们的组合。第一基底301可以包括金属材料。
薄膜晶体管层303设置在第一基底301上。薄膜晶体管层303包括薄膜晶体管335、栅极绝缘层336、层间绝缘膜337、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
缓冲层30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301上。缓冲层30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301与薄膜晶体管层303之间,以保护薄膜晶体管335和发光元件不受通过第一基底301进入的湿气影响,所述第一基底301容易受湿气渗透。缓冲层302可以包括彼此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层或由彼此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层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缓冲层302可以具有其中选自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和SiON层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无机层彼此交替堆叠的多层结构。可选地,可以省略缓冲层302。
薄膜晶体管335设置在缓冲层302上。薄膜晶体管335中的每个包括有源层331、栅电极332、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在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薄膜晶体管335中的每个是其中栅电极332定位在有源层331上方的顶栅型。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薄膜晶体管335中的每个可以是其中栅电极332定位在有源层331下面的底栅型或者其中栅电极332既定位在有源层331上方又定位在有源层331下面的双栅型。
有源层331设置在缓冲层302上。有源层331可以包括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或者由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制成。遮光层可以设置在缓冲层302和有源层331之间以阻挡外部光进入到有源层331中。
栅极绝缘层336可以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栅极绝缘层336可以是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者包括它们或由它们构成的多层。
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336上。栅电极332和栅极线中的每个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其中每个层包括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和它们的组合(例如,合金)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层间绝缘膜337可以设置在栅电极332和栅极线上。层间绝缘膜337可以是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者包括这样的层或由这样的层构成的多层。
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37上。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中的每个可以经由通过栅极绝缘层336和层间绝缘膜337限定的接触孔连接到有源层331。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中的每个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其中每个层包括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和它们的组合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或者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和它们的组合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制成。
用于使薄膜晶体管335绝缘的保护层338可以设置在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上。保护层338可以是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者由这样的层构成的多层。
平坦化层339可以设置在保护层338上,以使其下方的由薄膜晶体管335造成的任何台阶结构平坦化。平坦化层339可以包括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的有机层,或者由所述有机层制成。
发光元件层304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303上。发光元件层304包括发光元件和像素限定层344。
发光元件和像素限定层344设置在平坦化层339上。在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可以是有机发光器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中的每个可以包括阳极341、发光层342和阴极343。
阳极341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339上。阳极341可以经由通过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限定的接触孔连接到薄膜晶体管335的源电极333或漏电极334。
像素限定层344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339上,并且可以覆盖阳极341的边缘以限定像素。在实施例中,像素限定层344用作用于限定像素的像素限定层。像素中的每个是其中阳极341、发光层342和阴极343顺序地彼此堆叠的区域,使得来自阳极341的空穴和来自阴极343的电子在发光层342中结合在一起以发光。
发光层342设置在阳极341和像素限定层344上。发光层342可以是有机发光层。发光层342中的每个可以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中的一种。可选地,发光层342可以是发射白色光的白色发光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光层342可以具有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的堆叠结构,并且可以是被设置为公共地覆盖像素的共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器。
发光层34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光层342中的每个可以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体的串联结构,其中电荷产生层可以设置在堆叠体之间。
阴极343设置在发光层342上。阴极343可以覆盖发光层342。阴极343可以是对于像素公共地形成或者设置为覆盖全部像素的共用层。
在发光元件层304是沿向上的方向发光的顶发射型的实施例中,阳极341可以包括诸如Al和Ti的堆叠结构(Ti/Al/Ti)、Al和氧化铟锡(“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或者由所述金属材料制成。这里,APC合金是Ag、钯(Pd)和Cu的合金。在实施例中,阴极343可以由诸如ITO或氧化铟锌(“IZO”)的能够透射光的透明导电材料(“TCO”)或者诸如镁(Mg)、Ag或Mg和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在阴极343包括半透射导电材料或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微腔效应增加光输出效率。
薄膜封装层305设置在发光元件层304上。薄膜封装层305用于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发光层342和阴极343。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薄膜封装层3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无机层可以包括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或者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制成。在实施例中,薄膜封装层30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有机层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或比预定的厚度大的厚度,以防止颗粒通过薄膜封装层305进入到发光层342和阴极343中。有机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触摸传感器层306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在触摸传感器层306直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05上的实施例中,与将包含触摸传感器层306的单个的触摸面板附着到薄膜封装层305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的厚度。
触摸传感器层306可以包括用于使用电容方法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电极以及用于将垫(pad,或称为“焊盘”或“焊垫”)和触摸电极连接的触摸线。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触摸传感器层306可以使用自电容方法或互电容方法感测用户的触摸。
触摸传感器层306的触摸电极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触摸传感器层306的触摸线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
显示电路板310和显示驱动单元320可以附着到设置或限定在显示面板300的侧面上的突出区域PA。显示电路板310的端部可以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突出区域PA中的垫上。显示面板300的突出区域PA和显示电路板310可以朝向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弯曲。
显示驱动单元320通过显示电路板310接收控制信号和电源电压,显示驱动单元320产生并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300的信号和电压。显示驱动单元32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使用玻璃上芯片(“COG”)方法、塑料上芯片(“COP”)方法或超声方法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突出区域PA上。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显示驱动单元320可以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上。
如图4中所示,显示电路板31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311和第二电路板312。第一电路板311的端部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侧面上的突出区域PA的垫。第一电路板311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电路板312的第一连接件312a。第二电路板312的第二连接件312b可以连接到柔性电路板580的端部。第二电路板312的第三连接件312c可以连接到线缆314的端部。触摸驱动单元33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2的表面上。在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2a、第二连接件312b和第三连接件312c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2的另一表面上。第二电路板312的所述另一表面可以是面向底面板构件400的表面。
线缆314的另一端部可以经由穿过中框架600限定的线缆孔CAH2连接到设置在中框架600下面的主电路板700的主连接件730,如图5至图6Β中所示。
如图7中所示,柔性电路板580的另一端部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垫部分581和电连接到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垫部分58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垫部分581和第二垫部分582可以从柔性电路板580的所述另一端部分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垫部分581的长度可以比第二垫部分582的长度大。
在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连接到单个柔性电路板580,但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柔性电路板58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2而非柔性电路板580上。
触摸驱动单元330可以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上。触摸驱动单元33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附着到显示电路板310的上表面上。触摸驱动单元330可以通过显示电路板310连接到显示面板300的触摸传感器层306的触摸电极和触摸线。在实施例中,触摸驱动单元330可以将触摸驱动信号传输到触摸电极之中的驱动电极并通过检测触摸电极之中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的互电容的充电电压来感测触摸(互电容方法)。
底面板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面。底面板构件4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粘合构件可以是压敏粘合剂(“PSA”)。
底面板构件400可以包括以下构件中的至少一种:吸光构件,用于吸收从外部入射的光;缓冲构件,用于吸收外部冲击;散热构件,用于使显示面板300的热有效消散;以及遮光层,用于阻挡从外部入射的光。
吸光构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面。吸光构件阻挡光的透射,以防止从显示面板300上方看到设置在其下面的例如显示电路板310、第一振动器510、指纹传感器520等的元件。吸光构件可以包括诸如黑色颜料或染料的吸光材料。
缓冲构件可以设置在吸光构件下面。缓冲构件吸收外部冲击以防止显示面板300损坏。缓冲构件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缓冲构件可以包括诸如聚氨酯、PC、聚丙烯或聚乙烯的聚合物树脂或由所述聚合物树脂制成,或者可以包括诸如由发泡橡胶、聚氨酯类材料或丙烯酸类材料形成的海绵的弹性材料或由所述弹性材料制成。缓冲构件可以是垫层。
散热构件可以设置在缓冲构件下面。散热构件可以包括包含石墨或碳纳米管的第一散热层和包含能够屏蔽电磁波并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薄膜(诸如铜、镍、铁氧体或银)的第二散热层。
显示电路板310、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底部。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或固定构件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第一振动器510可以附着到指纹传感器520的下表面。粘合构件可以是PSA,固定构件可以是螺丝。
在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的散热构件上的实施例中,散热构件的第一散热层或第二散热层可能被第一振动器510和/或指纹传感器520的振动损坏。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从设置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区域去除散热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附着到缓冲构件的下表面。可选地,可以从设置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区域去除底面板构件40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
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一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振动器51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一振动器51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一声音。当第一振动器51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一振动器51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第二频带可以比第一频带低。
在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二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指纹传感器520以第三频带振动时,指纹传感器520的振动可以输出超声波。第三频带可以比第一频带高。第三频带可以是约20千赫兹(kHz)或更高的频带。第一振动层的压电材料和第二振动层的压电材料可以基本上彼此相同。
在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10中不存在气隙,所以从指纹传感器520发射的超声波可以被定位在显示面板300的上表面上的用户的指纹反射,然后被指纹传感器520感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被指纹传感器520感测的超声波可以根据用户的指纹的脊和谷而具有不同的反射图案。指纹传感器520可以感测超声波的根据指纹的脊和谷的反射图案,从而感测用户的指纹图案。
由于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表面上,所以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11可以比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21小。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2可以比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22小。
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580电连接到驱动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设置在柔性电路板580的表面上。柔性电路板580的所述表面可以是背对底面板构件400的表面。
在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设置为距离显示面板300的下侧比距离显示面板300的上侧近,但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位置不限于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中的其中没有其它机械干扰的区域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设置在与显示电路板310及中框架600中限定的电池孔BH和第一相机孔CMH1等不叠置的区域中。
集成驱动单元340在声音模式下从主处理器710接收第一振动数据。集成驱动单元340产生与第一振动数据对应的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并通过柔性电路板580将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供应到第一振动器510。因此,第一振动器510通过以第一频带振动使显示面板300振动,从而输出第一声音。
集成驱动单元340在触觉模式下从主处理器710接收第二振动数据。集成驱动单元340产生与第二振动数据对应的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并通过柔性电路板580将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供应到第一振动器510。因此,第一振动器510以第二频带振动,从而提供触觉反馈。
集成驱动单元340在指纹识别模式下从主处理器710接收第三振动数据或感测控制数据。集成驱动单元340产生与第三振动数据对应的第3A驱动电压和第4A驱动电压,并通过柔性电路板580将第3A驱动电压和第4A驱动电压供应到指纹传感器520。因此,指纹传感器520以第三频带振动,从而输出超声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集成驱动单元340基于感测控制数据产生第3B驱动电压,并通过柔性电路板580将第3B驱动电压供应到指纹传感器520。因此,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具有由于被用户的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的压电效应。因此,由第四电极523(如图8中所示)产生的感测电压可以被集成驱动单元340感测。
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即,第一振动数据、第二振动数据、第三振动数据或感测控制数据);数模转换器(“DAC”),用于将通过DSP处理的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即,驱动电压);以及放大器(“AMP”),用于放大模拟信号(即,从DAC输出的驱动电压)并输出放大的模拟信号。
中框架600可以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中框架600可以包括塑料、金属或它们的组合。
在实施例中,相机装置720插入到其中的第一相机孔CMH1、电池设置在其中的电池孔BH以及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的线缆314穿过的线缆孔CAH2可以限定或形成在中框架600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用于容纳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容纳孔AH可以限定或形成在中框架600中。容纳孔AH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和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大。容纳孔AH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和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大。
如果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与其中设置电池的电池孔BH叠置,则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会被从电池产生的热影响。因此,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设置为不与电池孔BH叠置。
主电路板700可以设置在中框架600下面。主电路板70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
主电路板700可以包括主处理器710、相机装置720和主连接件730。相机装置72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上,主处理器71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上表面上,主连接件730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700的下表面上。
主处理器71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的全部功能。在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将数字视频数据通过显示电路板310输出到显示驱动单元320,使得显示面板300显示图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从触摸驱动单元330接收触摸数据,确定用户的触摸位置,然后执行由在用户的触摸位置处显示的图标表示的应用。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主处理器710可以在声音模式和触觉模式下将第一振动数据和第二振动数据输出到驱动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以使第一振动器510振动。主处理器710可以在指纹识别模式下将第三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以通过使指纹传感器520振动来发射超声波。主处理器710可以在指纹识别模式下将感测控制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以感测被用户的指纹反射的超声波。主处理器710可以在指纹识别模式下接收与被集成驱动单元340感测的感测电压对应的感测数据。主处理器710可以通过分析感测数据来识别指纹图案,并确定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纹图案匹配。
主处理器710可以是形成为集成电路的应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或系统芯片。
相机装置720在相机模式下处理由图像传感器获取的诸如静止图像或移动图像的图像帧,并将处理的图像帧输出到主处理器710。
设置为通过中框架600的线缆孔CAH2的线缆314可以连接到主连接件730。因此,主电路板700可以电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和触摸电路板(未示出)。
在实施例中,主电路板700还可以包括移动通信模块,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能够将无线信号发送到遍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从遍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可以包括语音信号、视频呼叫信号或根据文本/多媒体信息的发送/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下盖900可以设置在中框架600和主电路板700下面。下盖900可以附着(例如,紧固或固定)到中框架600。下盖900可以限定显示装置10的下部外观。下盖900可以包括塑料和/或金属。
相机装置720插入到其中以向外突出的第二相机孔CMH2可以限定或形成在下盖900中。相机装置720的位置以及与相机装置720对应的第一相机孔CMH1和第二相机孔CMH2的位置不限于图2中所示的位置。
根据实施例,如图1至图7中所示,能够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52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能够通过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声音并通过产生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的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表面上。因此,在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不暴露于外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用户的指纹,并且可以使用第一振动器510输出声音并提供触觉反馈。因此,可以从显示装置10的正面去除用于输出其它方的语音的呼叫接收器和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从而扩大覆盖窗100的透射部分DA100。因此,可以扩大由显示面板300显示图像的区域。
根据实施例,如图1至图7中所示,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以在显示面板30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可以使其中设置有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空间最小化。
图8是图7的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8,第一振动器510可以通过响应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来输出声音或提供触觉反馈,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通过响应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来输出超声波。
第一振动器510可以包括第一振动层511、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
第一电极512可以包括第一主干电极5121和第一分支电极5122。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的仅一个侧表面上或第一振动层511的多个侧表面上。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从第一主干电极5121分支。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彼此平行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从第一主干电极512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第一分支电极5122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中,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的下表面上。
第二电极513可以包括第二主干电极5131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的另一侧表面上或第一振动层511的多个侧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主干电极5121可以设置在其上未设置有第二主干电极5131的侧表面中的任何一个侧表面上。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的上表面上。第一主干电极5121和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彼此不叠置。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从第二主干电极5131分支。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彼此平行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二主干电极513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从第二主干电极513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中,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层511的下表面上。
在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交替布置。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可以以第一分支电极5122、第二分支电极5132、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的顺序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反复布置。
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可以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580的引线。因此,第一驱动电压可以从柔性电路板58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第二驱动电压可以从柔性电路板58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第一驱动电压可以包括第1A驱动电压和第1B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压可以包括第2A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第一驱动电压表示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的电压,第二驱动电压表示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的电压。
第一振动层511可以包括响应于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的第一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的第二驱动电压而变形的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可以是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锆钛酸铅(“PZT”)或电活性聚合物。
在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振动层511的生产温度高,所以第一电极512和第二电极513可以包括具有高熔点的银(Ag)或Ag和钯(Pd)的合金,或者由具有高熔点的银(Ag)或Ag和钯(Pd)的合金制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Ag含量可以比Pd含量高。
第一振动层511可以设置在每对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第一振动层511可以基于施加到每个第一分支电极5122的第一驱动电压与施加到对应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的第二驱动电压之间的差而收缩或膨胀。
具体地,参照图8和图9A,当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下面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上方向(↑)时,第一振动层511在与第一分支电极5122相邻的上区域中具有正极性且在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相邻的下区域中具有负极性。当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与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下面的第一分支电极512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下方向(↓)时,第一振动层511在与第二分支电极5132相邻的上区域中具有负极性且在与第一分支电极5122相邻的下区域中具有正极性。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可以由使用第一分支电极5122和第二分支电极5132将电场施加到第一振动层511的极化工艺来确定。
当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下面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上方向(↑)时,如果正极性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且负极性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则第一振动层511可以根据第一力F1而收缩。第一力F1可以是压缩力。当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与设置在第一分支电极5122下面的第二分支电极513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上方向(↑)时,如果负极性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且正极性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则第一振动层511可以根据第二力F2而膨胀。第二力F2可以是拉伸力。
相似地,当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与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下面的第一分支电极512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下方向(↓)时,如果正极性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且负极性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则第一振动层511可以根据拉伸力而膨胀。当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与设置在第二分支电极5132下面的第一分支电极5122之间的第一振动层511的极性方向是向下方向(↓)时,如果负极性的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分支电极5132且正极性的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分支电极5122,则第一振动层511可以根据压缩力而收缩。
根据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当施加到第一电极512的第一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的第二驱动电压在正极性与负极性之间反复交替时,第一振动层511可以反复收缩和膨胀,因此引起第一振动器510振动。
由于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的表面上,所以当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振动层511收缩和膨胀时,显示面板300可以由于第一振动器510的反复收缩和膨胀而上下振动,如图9B和图9C中所示。即,由于显示面板300通过第一振动器510而振动,所以显示装置10可以输出第一声音。
在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包括第二振动层521、第三电极522和第四电极523。
第三电极522可以设置在第二振动层521下面,第四电极523可以设置在第二振动层521上。第三电极52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第四电极52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的距离。
在第一振动器510通过使用显示面板300作为膜片输出声音的同时,指纹传感器520通过以第三频带振动来发射超声波。因此,第一振动器510的厚度D1可以比指纹传感器520的厚度D2大。
第三电极522和第四电极523可以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580的引线。第四电极523可以共同连接到柔性电路板580的一条引线,或者可以以一对一对应的方式连接到柔性电路板580的引线。第三驱动电压可以从从柔性电路板58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施加到第三电极522,第四驱动电压可以从柔性电路板580的集成驱动单元340施加到第四电极523中的每个。第三驱动电压可以包括第3A驱动电压和第3B驱动电压,第四驱动电压可以包括第4A驱动电压。第三驱动电压表示施加到第三电极522的电压,第四驱动电压表示施加到第四电极523的电压。
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包括响应于施加到第三电极522的第三驱动电压和施加到第四电极523的第四驱动电压而变形的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可以是PVDF膜、PZT或电活性聚合物。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包括与第一振动层511的压电材料基本上相同的压电材料。
在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振动层521的生产温度高,所以第三电极522和第四电极523可以由具有高熔点的Ag或Ag和Pd的合金制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Ag含量可以比Pd含量高。
第二振动层521可以设置在第三电极522与每个第四电极523之间。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基于施加到第三电极522的第三驱动电压与施加到第四电极523的第四驱动电压之间的差而收缩或膨胀。
通过将第三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三电极522并将第四驱动电压施加到第四电极523来使第二振动层521振动的方法与上面参照图9A至图9C描述的方法基本上相同。
在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第三电极522、第四电极523和设置在第三电极522与第四电极523之间的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共同限定单个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的数量越大,指纹识别的精确性越好。然而,压电传感器的数量越大,制造指纹传感器520的工艺越困难。因此,可以鉴于指纹识别的精确性和制造工艺的难度适当地确定指纹传感器520的压电传感器的数量。
在指纹传感器520中,由于压电传感器的第二振动层521的压电材料,可以根据被用户的指纹的脊和谷反射的超声波来在多个压电传感器的第四电极523中产生电信号。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感测电信号(例如,来自指纹传感器520的第四电极523的感测电压)。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将感测电压转换成作为数字数据的感测数据并将感测数据输出到主处理器710。主处理器710可以通过分析感测数据产生指纹图案并确定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纹图案匹配。
第一粘合层610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器510与指纹传感器520之间。彼此面对的第一振动器510的表面和指纹传感器520的表面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层610结合在一起。第一粘合层610可以是PSA。
在实施例中,保护构件可以围绕第一振动器510的下表面和侧表面及指纹传感器520的侧表面设置,以保护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
根据实施例,如图8中所示,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以在显示面板30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设置有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空间最小化。
图10是图7的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可选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除了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一体地连接而不是由第一粘合层610结合在一起之外,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同。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8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0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0,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振动层511和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彼此一体地连接或直接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振动层514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振动层511与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三电极522之间。第一振动层511、第二振动层521和第三振动层514可以包括彼此相同的材料或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制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通过同一制造工艺形成。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的单一单元。
根据实施例,如图10中所示,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以在显示面板30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可以使其中设置有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空间最小化。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图10中所示,由于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的单一单元,所以第一振动器510连接到指纹传感器520且它们之间没有粘合层。
图11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除了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邻近而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不叠置之外,图11至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同。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1至图7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1至图13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1至图13,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邻近。在实施例中,如图11中,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右侧上,但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况。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器510可以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左侧、下侧或上侧上。
由于第一振动器510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地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右侧上,所以连接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垫部分581比连接到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垫部分582长。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当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左侧上时,连接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垫部分581可以比连接到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垫部分582短。
尽管在图11至图13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接触,但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第二粘合层620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器510与指纹传感器520之间。彼此面对的第一振动器510的侧表面和指纹传感器520的侧表面可以通过第二粘合层620结合在一起。第二粘合层620可以是PSA。
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也可以不由第二粘合层620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振动层511和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彼此一体地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振动层511和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二振动层521可以包括彼此相同的材料或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通过同一制造工艺形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510和指纹传感器520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的单一单元。
根据实施例,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能够识别用户的指纹指纹传感器520以及能够通过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声音并通过产生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的的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上。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指纹传感器520和第一振动器510不暴露于外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用户的指纹,并且可以使用第一振动器510输出声音并提供触觉反馈。因此,可以从显示装置的正面去除用于输出其它方的语音的呼叫接收器和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从而扩大覆盖窗100的透射部分DA100。因此,可以扩大由显示面板300显示图像的区域。
图14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除了第二振动器53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之外,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同。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4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4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4,第二振动器530可以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底部。第二振动器53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粘合构件可以是PSA。
当第二振动器530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的散热构件上时,散热构件的第一散热层或第二散热层可能被第二振动器530的振动损坏。因此,在实施例中,可以从设置第二振动器530的区域去除散热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振动器530可以附着到缓冲构件的下表面。可选地,可以从设置第二振动器530的区域去除底面板构件40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振动器53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
第二电路板312的第四连接件312d可以连接到线缆315的端部,线缆315的相对的端部连接到第二振动器530。
第二振动器53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三振动层。在实施例中,当第二振动器53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二振动器53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二声音。当第二振动器53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二振动器53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第一振动器510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的表面上,而第二振动器530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的表面上。因此,第二振动器53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31可以比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11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振动器53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32可以比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12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振动器530可以比第一振动器510大。由于振动器具有较大的尺寸,所以更容易在声音输出的时候实现低音调声音,并且更容易实施触觉反馈。
在声音模式下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的第一声音的基频(F0)可以比通过使用第二振动器53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的第二声音的基频(F0)高。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声音模式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一立体声,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振动器53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二立体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听到2.0声道立体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图14中所示,第一振动器51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下侧相邻设置,第二振动器53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上侧相邻设置,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立体声。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和第二振动器530都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或者仅第二振动器530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可选地,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第二振动器53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幅值可以比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幅值大。
第二振动器53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8和图9A至图9C描述的第一振动器5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第二振动器530的详细结构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根据实施例,如图14中所示,第二振动器53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使得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振动器53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第二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振动器530的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向用户供立体声,并且在触觉模式下向用户提供各种触觉反馈。
图15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除了第三振动器54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之外,图15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同。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14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5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5,第三振动器540可以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底部。第三振动器54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着到底面板构件400的下表面。粘合构件可以是PSA。
当第三振动器540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的散热构件上时,散热构件的第一散热层或第二散热层可能被第三振动器540的振动损坏。因此,在实施例中,可以从设置第三振动器540的区域去除散热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振动器540可以附着到缓冲构件的下表面。可选地,可以从设置第三振动器540的区域去除底面板构件40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振动器54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下表面。
第三振动器54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四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第三振动器54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三振动器54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三声音。当第三振动器54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三振动器54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第三振动器54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41可以比第二振动器53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31小。第三振动器54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42可以比第二振动器53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W32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振动器540可以比第二振动器530小。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三振动器540可以具有与第一振动器510的尺寸相同或相似的尺寸。
在声音模式下通过使用第三振动器54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的第三声音的基频(F0)可以比通过使用第二振动器53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的第二声音的基频(F0)高。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声音模式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低音调声音,可以通过使用第三振动器54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一立体声,可以通过使用第二振动器53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二立体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听到2.1声道立体声。为了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立体声,第一振动器51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下侧相邻设置,第三振动器54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上侧相邻设置,第二振动器530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器510与第三振动器540之间,如图15中所示。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第二振动器530和第三振动器540都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或者仅第二振动器530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可选地,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第二振动器53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三振动器54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幅值可以比第三触觉反馈的振动幅值大。
第三振动器54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8和图9A至图9C描述的第一振动器5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第三振动器540的详细结构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根据实施例,如图15中所示,第三振动器54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使得可以通过使用第三振动器54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第三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振动器540的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向用户供立体声,并且在触觉模式下向用户提供各种触觉反馈。
图16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除了第四振动器550附加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上之外,图16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同。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4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6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6,第一振动器510和第四振动器550可以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上。第一振动器510和第四振动器550可以通过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粘合层610附着到指纹传感器520上。可选地,第一振动器510和第四振动器550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如图10中所示的单个的单一单元。
第四振动器55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五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第四振动器55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四振动器55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四声音。当第四振动器55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四振动器55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第四振动器550可以比第一振动器510小。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6中所示,第四振动器55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51可以比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11小。可选地,第四振动器55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与第一振动器5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宽度相同。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振动器510和第四振动器550也可以具有基本上彼此相同或彼此相近的尺寸。
在声音模式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一立体声,可以通过使用第四振动器55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二立体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听到2.0声道立体声。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和第四振动器550都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可选地,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第四振动器55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模式可以与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模式不同。
第四振动器55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8和图9A至图9C描述的第一振动器5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第四振动器550的详细结构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根据实施例,如图16中所示,第四振动器55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使得可以通过使用第四振动器55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第四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四振动器550的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向用户供立体声,并且在触觉模式下向用户提供各种触觉反馈。
图17是附着到图2的覆盖窗100的显示面板300的另一可选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附加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上。已经用与上面用于描述图4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图17中所示的相同或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化它们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7,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设置在指纹传感器520上。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通过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粘合层610附着到指纹传感器520上。可选地,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如图10中所示的单个的块。
第五振动器56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六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第五振动器56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五振动器56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五声音。当第五振动器56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五振动器56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第六振动器570可以包括具有根据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的压电材料的第七振动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第六振动器570以第一频带振动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第六振动器570而振动,从而输出第六声音。当第六振动器570以第二频带振动时,第六振动器570的振动可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具有基本上彼此相同的尺寸,如图17中所示。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可选地,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与其它的尺寸不同的尺寸。
在声音模式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中的一个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低音调声音,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中的另一个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一立体声,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中的又一个使显示面板300振动来输出第二立体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听到2.1声道立体声。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都可以振动以提供触觉反馈。可选地,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第五振动器56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六振动器57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模式、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模式和第三触觉反馈的振动模式可以彼此不同。
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可以与上面参照图8和图9A至图9C描述的第一振动器510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第五振动器560和第六振动器570的详细结构的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根据实施例,如图17中所示,第五振动器56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使得可以通过使用第五振动器56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第五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五振动器560的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六振动器570附加设置在底面板构件400下面,所以可以通过使用第六振动器570使显示面板300振动而输出第六声音,并且可以通过第六振动器570的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向用户供立体声,并且在触觉模式下向用户提供各种触觉反馈。
图18是示出驱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呼叫模式下根据由第一振动器输出的声音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图20是示出振动模式下根据由第一振动器输出的声音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图21是示出指纹识别模式下根据由指纹传感器输出的超声波的频率的声压特性的曲线图。
参照图18,在实施例中,当处于声音模式下时,通过使第一振动器510以第一频带振动来使显示面板300振动,从而输出第一声音(图18的操作S101和操作S102)。
主处理器710在声音模式下将第一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产生与第一振动数据对应的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并将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器510。第1A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电极512,第2A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第一振动器510可以响应于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而振动。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中的每个可以是具有预定的周期的交流(“AC”)电压。因此,第一振动器510可以在声音模式下使显示面板300振动,从而输出如图19中所示的第一声音。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处于触觉模式(也称为振动模式)下时,通过使第一振动器510以第二频带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图18的操作S103和操作S104)。
主处理器710在触觉模式下将第二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产生与第二振动数据对应的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并将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器510。第1B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电极512,第2B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第一振动器510可以响应于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而振动。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中的每个可以是具有预定的周期的AC电压。通过在触觉模式下振动,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提供如图20中所示的触觉反馈。声音模式下的第1A驱动电压和第2A驱动电压的AC周期可以比触觉模式下的第1B驱动电压和第2B驱动电压的AC周期短。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处于指纹识别模式下时,指纹传感器520输出超声波并感测被用户的指纹反射的超声波,从而识别用户的指纹(图18的操作S105和操作S106)。
主处理器710在指纹识别模式的第一时段期间将第三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在指纹识别模式的第一时段期间产生与第三振动数据对应的第3A驱动电压和第4A驱动电压,并将第3A驱动电压和第4A驱动电压输出到指纹传感器520。第3A驱动电压施加到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三电极522,第4A驱动电压施加到第四电极523,指纹传感器520可以响应于第3A驱动电压和第4A驱动电压而振动。第3A驱动电压可以是具有预定的周期的AC电压,第4A驱动电压可以是地电压。因此,在指纹识别模式下,指纹传感器520可以输出如图21中所示的超声波。
主处理器710在指纹识别模式的第二时段期间将感测控制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在指纹识别模式的第二时段期间响应于感测控制数据产生第3B驱动电压,并且将第3B驱动电压输出到指纹传感器520并感测电信号(即,来自第四电极523的感测电压)。第3B驱动电压施加到指纹传感器520的第三电极522,可以由于被用户的指纹反射的超声波而发生第二振动层521的压电效应。因此,可以通过集成驱动单元340来感测来自第四电极523的感测电压。第3B驱动电压可以是共电压。
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将来自第四电极523的感测电压转换成作为数字数据的感测数据,并将感测数据输出到主处理器710。主处理器710可以通过分析感测数据来产生指纹图案并确定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纹图案匹配。
根据示出的实施例,如图18中所示,不仅能够使用如上所述地可以不暴露于外部的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用户的指纹,而且能够使用如上所述地可以不暴露于外部的第一振动器510输出声音并提供触觉反馈。因此,可以从显示装置的正面去除用于输出其它方的语音的呼叫接收器和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从而扩大覆盖窗100的透射部分DA100。因此,可以扩大由显示面板300显示图像的区域。
图22是示出驱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2中示出了图18的指纹识别模式的可选实施例。
参照图22,在实施例中,在使用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用户的指纹之前通过使第一振动器510振动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图22的操作S201)。
图22的操作S201与图18的操作S103和操作S104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520输出超声波并通过感测被用户的指纹反射的超声波来识别用户的指纹(图22的操作S202)。
图22的操作S202与图18的操作S105和操作S106基本上相同,因此省略了其详细描述。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确定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匹配(图22的操作S203)。
集成驱动单元340可以将来自第四电极523的感测电压转换成作为数字数据的感测数据,并将感测数据输出到主处理器710。主处理器710可以通过分析感测数据产生指纹图案并确定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纹图案匹配。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匹配时,通过使第一振动器510振动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图22的操作S204)。
当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匹配时,主处理器710将第2-1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根据第2-1振动数据产生第1B1驱动电压和第2B1驱动电压,并将第1B1驱动电压和第2B1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器510。第1B1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电极512,第2B1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根据第1B1驱动电压和第2B1驱动电压而振动。第1B1驱动电压和第2B1驱动电压中的每个可以是具有预定的周期的AC电压。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和/或振动模式可以与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和/或振动模式不同。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不匹配时,通过使第一振动器510振动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图22的操作S205)。
当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不匹配时,主处理器710将第2-2振动数据输出到集成驱动单元340。集成驱动单元340根据第2-2振动数据产生第1B2驱动电压和第2B2驱动电压,并将第1B2驱动电压和第2B2驱动电压输出到第一振动器510。第1B2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振动器510的第一电极512,第2B2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513,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根据第1B2驱动电压和第2B2驱动电压而振动。第1B2驱动电压和第2B2驱动电压中的每个可以是具有预定的周期的AC电压。在触觉模式下,第一振动器510可以振动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第三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和/或振动模式可以与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和/或振动模式及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和/或振动模式不同。
根据实施例,如图22中所示,能够在使用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用户的指纹之前通过提供第一触觉反馈告知用户指纹识别的开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由指纹传感器520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匹配来通过向用户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和第三触觉反馈中的任何一个告知用户指纹识别的结束。
在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实施例中,能够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和能够通过使显示面板振动来输出声音并通过产生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的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因此,不仅能够使用未暴露于外部的指纹传感器识别用户的指纹,而且能够使用未暴露于外部的第一振动器来输出声音并提供触觉反馈。因此,可以从显示装置的正面去除用于输出其它方的语音的呼叫接收器和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指纹传感器,从而扩大覆盖窗的透射部分。因此,可以扩大由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区域。
在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以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使得其中设置有指纹传感器和第一振动器的空间可以最小化。
在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第一振动器和指纹传感器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的单一单元,使得第一振动器和指纹传感器可以在不使用粘合层的情况下彼此附着。
在根据发明的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实施例中,能够在使用指纹传感器识别用户的指纹之前通过提供第一触觉反馈来告知用户指纹识别的开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由指纹传感器所识别的指纹图案是否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匹配来通过向用户提供第二触觉反馈和第三触觉反馈中的一个来告知用户指纹识别的结束。
发明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发明的构思。
尽管已经参照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4)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感测用户的指纹;以及
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粘合层,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振动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器包括:
第一电极,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第一振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层响应于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
第三电极,第三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三电极;
第四电极,第四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四电极;以及
第二振动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振动层响应于施加到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第三驱动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四电极的所述第四驱动电压而收缩或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层和所述第二振动层包括彼此相同的压电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层和所述第二振动层彼此一体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垫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振动器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第二垫部分,连接到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垫部分和所述第二垫部分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端部分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集成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将所述第一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振动器的所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将所述第三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三电极,并且将所述第四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第四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集成驱动单元基于被所述指纹反射的超声信号感测从所述第四电极施加的感测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垫,
其中,所述显示电路板包括连接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部的连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二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表面上并与所述指纹传感器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器比所述第二振动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设置,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器比所述第一振动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三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表面上并与所述指纹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振动器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器比所述第二振动器和所述第三振动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设置,
所述第三振动器比所述第一振动器和所述第二振动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设置,并且
所述第二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第三振动器之间,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四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所述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五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所述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18.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并通过发射超声波来感测用户的指纹;以及
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表面上并基于施加到其的驱动电压产生振动,
其中,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振动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近。
19.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指纹识别模式下通过使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的指纹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来识别定位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板的相对的表面上的用户的指纹;
在声音模式下通过使设置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表面上的第一振动器以第一频带振动而使所述显示面板振动来输出第一声音;以及
在振动模式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振动器以第二频带振动来提供触觉反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比所述第二频带高。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式下通过使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指纹传感器发射所述超声波来识别定位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用户的指纹的步骤包括:
通过使所述第一振动器振动来提供第一触觉反馈;
通过使用所述指纹传感器发射所述超声波来识别定位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用户的指纹;以及
当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相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一振动器振动来提供第二触觉反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或振动模式与所述第一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或振动模式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式下通过使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指纹传感器发射所述超声波来识别定位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用户的指纹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所识别的指纹图案与所述预先存储的指纹图案不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一振动器振动来提供第三触觉反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触觉反馈的振动强度或振动模式与所述第一触觉反馈的所述振动强度或振动模式和所述第二触觉反馈的所述振动强度或振动模式不同。
CN202010146463.4A 2019-03-11 2020-03-05 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Pending CN111679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7485A KR102608894B1 (ko) 2019-03-11 2019-03-11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2019-0027485 2019-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9750A true CN111679750A (zh) 2020-09-18

Family

ID=69779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6463.4A Pending CN111679750A (zh) 2019-03-11 2020-03-05 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205062B2 (zh)
EP (1) EP3709214A3 (zh)
KR (2) KR102608894B1 (zh)
CN (1) CN11167975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1564B1 (ko) 2018-09-05 202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087107B2 (en) * 2019-08-20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sonic sensor with bi-poled or uni-poled transmitter/receiver
CN112434272B (zh) * 2019-08-26 2022-12-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11182587B2 (en) * 2019-09-05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sonic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low-frequency vibration source
KR20210121976A (ko) * 2020-03-31 2021-10-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진동발생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KR20230069131A (ko) * 2020-09-22 2023-05-18 구글 엘엘씨 사용자 피드백을 통한 지문 감지 가이드
CN112597845B (zh) * 2020-12-14 2024-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764649B (zh) * 2021-03-26 2022-05-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振動回饋及指紋感測的按鍵模組、應用於按鍵模組之指紋感測模組及其控制方法
KR20220146764A (ko) * 2021-04-26 2022-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전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6332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Piezo based fingerprint sensor structure
CN106791198A (zh) * 2017-02-22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指纹识别定位的方法
CN107609539A (zh) * 2017-10-13 2018-01-1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573214A (zh) * 2017-03-14 2018-09-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检测指纹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629273A (zh) * 2017-03-16 2018-10-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压电元件的电子设备
CN108924277A (zh) * 2018-05-31 2018-11-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面板结构
CN109244108A (zh) * 2018-08-29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09389917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7392B1 (ko) 2013-05-13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052776B2 (en) * 2013-10-18 2015-06-09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ptical touch module and optical touch component structure
KR101700998B1 (ko) 2014-01-02 2017-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지문 감지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206619112U (zh) 2014-06-06 2017-11-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装置
KR20170044496A (ko) 2015-10-15 2017-04-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압전 진동 스피커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598413B1 (ko) 2016-01-04 2016-03-14 주식회사 다이나믹모션 세라믹 압전소자가 편심 배치된 피에조 스피커를 구비한 다이나믹 스피커
CN108509829B (zh) * 2017-02-28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373913A1 (en) * 2017-06-26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sonic fingerprint sensor for under-display applications
KR102395636B1 (ko) * 2017-10-20 2022-05-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전 패널 스피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KR20200061045A (ko) * 2018-11-23 2020-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복합센서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센싱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6332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Piezo based fingerprint sensor structure
CN106791198A (zh) * 2017-02-22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指纹识别定位的方法
CN108573214A (zh) * 2017-03-14 2018-09-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检测指纹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629273A (zh) * 2017-03-16 2018-10-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压电元件的电子设备
CN109389917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显示装置
CN107609539A (zh) * 2017-10-13 2018-01-1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924277A (zh) * 2018-05-31 2018-11-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面板结构
CN109244108A (zh) * 2018-08-29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9214A3 (en) 2020-12-02
EP3709214A2 (en) 2020-09-16
US20220114828A1 (en) 2022-04-14
KR102608894B1 (ko) 2023-12-01
KR20200108947A (ko) 2020-09-22
US11205062B2 (en) 2021-12-21
KR20230166063A (ko) 2023-12-06
US20200293737A1 (en) 2020-09-17
KR102653090B1 (ko)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506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2526888B1 (ko)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구동 방법
US11543865B2 (en) Sound generator including an ultrasound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ound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CN111506187B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
US11650640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heat-dissipating member and sound generator
US11510010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having sound generator
US1148103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297760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42880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51375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vibration generator and magnets
KR102668375B1 (ko)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갖는 회로보드와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10008205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105614A (ko)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갖는 회로보드와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