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8707A -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8707A
CN111678707A CN202010715927.9A CN202010715927A CN111678707A CN 111678707 A CN111678707 A CN 111678707A CN 202010715927 A CN202010715927 A CN 202010715927A CN 111678707 A CN111678707 A CN 111678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module
test piec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59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彬
贺宜红
陶建军
邱长波
万里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filed Critical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to CN2020107159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8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8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8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14Testing gas-turbine engines or jet-propulsion eng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2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4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42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centrifuging and investigating centrifug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4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42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centrifuging and investigating centrifugates
    • G01N2015/045Investigating sediment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centrifuging and investigating centrifugates by optical analys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包含试验件模块、供风模块、送尘模块以及测量模块;供风模块连接于进气口,用以向试验件模块供风;送尘模块连接于进尘口,用以向试验件模块输送砂尘;测量模块包含图像采集单元及计算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对应于试验件模块布置,用以采集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形貌;计算单元连接于图像采集单元,用以根据微尘沉积形貌计算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特性。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利用供风模块和送尘模块增大微尘浓度,实现试验时间的缩短,降低试验成本,能够避免微尘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实现高效、精确、连续、均匀的送尘。本发明利用测量模块更加准确地获得微尘沉积形貌和微尘沉积特性。

Description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涡轮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含有微尘,会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微尘侵入涡轮叶片冷却结构内,极易沉积造成堵塞,导致涡轮叶片冷却效率降低,从而使涡轮叶片温度升高。为解决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防微尘沉积与堵塞设计问题,需要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进行微尘沉积特性试验。
具体而言,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执行任务时,在多微尘的地理环境中飞行是不可避免的。微尘被吸入航空发动机,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尤其对于直升机,其在进行掠地飞行、悬停及起降时,旋翼的气流扰动对地面沙土的卷扬会形成一个局部的高浓度微尘环境,因而发动机受微尘影响更为频繁。为保证涡轮叶片能安全可靠地工作,解决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防微尘沉积与堵塞设计问题迫在眉睫,而获得研究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内微尘沉积特性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试验成本较低、试验周期较短、试验应用范围较广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中,所述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包含试验件模块、供风模块、送尘模块以及测量模块;所述试验件模块具进风口、出风口和进尘口;所述供风模块连接于所述进气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供风;所述送尘模块连接于所述进尘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输送砂尘;所述测量模块包含图像采集单元及计算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对应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布置,用以采集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形貌;所述计算单元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以根据所述微尘沉积形貌计算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试验件模块包含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入口段、收缩段和试验段;其中,所述入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试验段的直径,所述收缩段过渡连接于所述入口段与所述试验段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入口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端口;和/或,所述进尘口设置于所述入口段的侧面;和/或,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试验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尘口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所述试验件模块内设置有扰流栅格,所述扰流栅格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尘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风模块包含第一风机以及储气罐;所述第一风机通过供风管路连接于所述试验件模块的所述进风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供气;所述储气罐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储存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风模块还包含第一干燥机和/或过滤器和/或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干燥机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储气罐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用以测量所述供风管路内的空气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送尘模块包含送尘器、控制单元以及送尘管路;所述送尘器具有出尘口和进气口,所述出尘口连接于所述试验件模块的所述进尘口,所述送尘器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输送砂尘;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送尘器,用以控制所述送尘器;所述送尘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供风模块之间,以使所述供风模块为砂尘提供输送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送尘模块还包含第二干燥机和/或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干燥机设置于所述送尘管路并位于所述送尘器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对砂尘进行干燥处理;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于所述送尘管路,用以测量所述送尘管路内的砂尘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高速相机及光学扫描仪,所述高速相机及光学扫描仪分别对应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布置,并分别用以拍摄和复现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形貌;和/或,所述测量模块还包含质量测量单元,所述质量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并连接于所述计算单元,用以测量所述试验件模块的质量,以供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微尘沉积形貌和所述试验件模块的质量计算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还包含除尘模块;所述除尘模块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用以将所述试验件模块经由所述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流中的微尘和气体分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利用供风模块和送尘模块增大微尘浓度,实现试验时间的缩短,降低试验成本。本发明利用送尘模块输送微尘,能够避免微尘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实现高效、精确、连续、均匀的送尘。本发明利用测量模块的图像采集单元和计算单元更加准确地获得微尘沉积形貌和微尘沉积特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供风模块;
110.第一风机;
120.干燥机;
130.储气罐;
140.过滤器;
150.流量计;
160.第一控制阀;
170.安全阀;
180.供风管路;
200.送尘模块;
210.送尘器;
220.控制单元;
230.第二控制阀;
240.流量计;
250.送尘管路;
300.试验件模块;
310.入口段;
311.扰流栅格;
320.收缩段;
330.试验段;
400.测量模块;
411.高速相机;
412.光学扫描仪;
420.计算单元;
500.除尘模块;
510.除尘器;
520.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是以应用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发动机的或其他设备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包含试验件模块300、供风模块100、送尘模块200以及测量模块400。具体而言,试验件模块300具进风口、出风口和进尘口。供风模块100连接于进气口,用以向试验件模块300供风。送尘模块200连接于进尘口,用以向试验件模块300输送砂尘。测量模块400包含图像采集单元及计算单元420,图像采集单元对应于试验件模块300布置,用以采集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形貌,计算单元420连接于图像采集单元,用以根据微尘沉积形貌计算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特性。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利用供风模块100和送尘模块200增大微尘浓度,缩短试验时间,降低试验成本,并使微尘以悬浮于气流中的状态进行输送。本发明利用送尘模块200输送微尘,能够避免微尘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实现高效、精确、连续、均匀的送尘。本发明利用测量模块400的图像采集单元和计算单元420更加准确地获得微尘沉积形貌和微尘沉积特性。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还具有组装简单、易于拆卸、清洁环保等优点。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件模块300可以优选地包含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具体而言,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分别可以例如为筒状气道结构,且入口段310的直径大于试验段330的直径,收缩段320大致呈锥型并过渡连接于入口段310与试验段330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试验件模块300包含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件模块300的进风口可以优选地设置于入口段310的远离过渡段的端口处,即供风模块100经由该进风口输送至试验件模块300的气流的初始流向大致平行于试验件模块300的轴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风口亦可设置在试验件模块300的其他位置,且进气气流的初始流向亦可根据其他试验模拟需要进行调整,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试验件模块300包含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件模块300的进尘口可以优选地设置于入口段310的侧面,即送尘模块200经由该进尘口输送砂尘的气流的初始流向大致平行于试验件模块300的径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尘口亦可设置在试验件模块300的其他位置,且含砂尘气流的初始流向亦可根据其他试验模拟需要进行调整,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试验件模块300包含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试验件模块300的出风口可以优选地设置于试验段330的远离过渡段的端口处,即经由该出风口排出试验件模块300的气流的初始流向大致平行于试验件模块300的轴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风口亦可设置在试验件模块300的其他位置,且排气气流的初始流向亦可根据其他试验模拟需要进行调整,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试验件模块300包含入口段310、收缩段320和试验段3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进尘口在轴向上的位置可以优选地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在此基础上,试验件模块300内还可以优选地设置有扰流栅格311,该扰流栅格311在轴向上位于进气口与进尘口之间,用以增加流经气流的湍流度。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一风机110以及储气罐130。具体而言,第一风机110通过供风管路180连接于试验件模块300的进风口,用以向试验件模块300供气。储气罐13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并位于第一风机110与试验件模块300之间,用以储存空气。
进一步地,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第一风机11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机110可以优选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第一风机110以及储气罐1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一干燥机120。具体而言,该第一干燥机12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并位于第一风机110与储气罐130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第一风机110以及储气罐1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过滤器140。具体而言,该过滤器14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并位于储气罐130与试验件模块300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第一风机110以及储气罐13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一流量计150150。具体而言,该第一流量计15015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用以测量供风管路180内的空气流量。
更进一步地,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第一流量计15015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量计150150可以优选为皮托管(Pitot tube,又称空速管、风速管)。具体而言,皮托管能够测量供风管路180内的气流总压和静压,以此确定气流速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采用其他流量测量器件替代皮托管作为第一流量计150150,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供风管路18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一控制阀160。具体而言,该第一控制阀16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上,用以调节供风管路180的启闭和流量。另外,第一控制阀160可以采用电磁阀等自动阀件,亦可采用手动阀件,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供风模块100包含供风管路18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风模块1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安全阀170。具体而言,该安全阀170设置于供风管路180上,用以在供风管路180内气流异常时对供风管路180进行安全调节,例如切断气流或者泄压等。另外,安全阀170可以采用自动阀件,亦可采用手动阀件,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尘模块200可以优选地包含送尘器210、控制单元220以及送尘管路250。具体而言,送尘器210具有出尘口和进气口,出尘口连接于试验件模块300的进尘口,送尘器210用以经由出尘口和进尘口向试验件模块300输送砂尘。控制单元220连接于送尘器210,用以控制送尘器210的送尘量和送尘速度等工作状态。送尘管路250连接于进气口与供风模块100之间,以使供风模块100在实现对试验件模块300供风的同时,为砂尘提供输送气流,使得本发明无需在为送尘模块200额外设置单独的气流输送装置,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简化设备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尘模块200亦可包含送尘器210、控制单元220以及第二风机。具体而言,送尘器210的出尘口连接于试验件模块300的进尘口,送尘器210用以经由出尘口和进尘口向试验件模块300输送砂尘。控制单元220连接于送尘器210,用以控制送尘器210。第二风机连接于进气口,用以为送尘器210提供输送气流。据此,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第一风机110和第二风机,能够分别实现对供风模块100和送尘模块200的独立供风,使得供风模块100与送尘模块200之间的气流输送不会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第二风机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风机可以优选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控制单元2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
进一步地,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控制单元2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20可以优选地集成于一控制柜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20亦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服务器或者移动设备上的控制程序实现交互。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送尘器210、控制单元220以及送尘管路25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尘模块2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二干燥机120。具体而言,该第二干燥机120设置于送尘管路250,并位于送尘器210与试验件模块300之间,第二干燥机120用以对砂尘进行干燥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送尘器210、控制单元220以及送尘管路25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尘模块2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二流量计150150。具体而言,该第二流量计150150设置于送尘管路250,用以测量送尘管路250内的砂尘流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送尘模块200包含送尘管路25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尘模块2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第二控制阀230。具体而言,该第二控制阀230设置于送尘管路250上,用以调节送尘管路250的启闭和流量。另外,第二控制阀230可以采用电磁阀等自动阀件,亦可采用手动阀件,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优选地包含高速相机411及光学扫描仪412。具体而言,高速相机411及光学扫描仪412分别对应于试验件模块300布置(例如试验段330),高速相机411用以拍摄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形貌,光学扫描仪412能够对试验件模块300进行扫描,并以此复现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形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单元亦可采用其他图像采集元件替代高速相机411或者光学扫描仪412,实现对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形貌的拍摄和复现,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测量模块400还可以优选地包含质量测量单元。具体而言,该质量测量单元设置于试验件模块300(例如试验段330),并连接于计算单元420,质量测量单元用以测量试验件模块300(例如试验段330)的质量,以此获得微尘沉积质量。据此,计算单元420能够根据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微尘沉积形貌,和质量测量单元测量的试验件模块300的质量,综合计算出试验件模块300内的微尘沉积特性,进一步提升对微尘沉积特性计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进一步地,基于测量模块400包含质量测量单元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测量单元可以优选为高精度分析天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测量模块400亦可采用其他质量测量器件替代高精度分析天平作为质量测量单元,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还可以优选地包含除尘模块500。具体而言,该除尘模块500连接于试验件模块300的出风口,用以将试验件模块300经由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流中的微尘和气体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包含除尘模块50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尘模块500可以优选地包含除尘器510和第三风机520。具体而言,该除尘器510设置在第三风机520与试验件模块300的出气口之间,第三风机520能够为经由出气口排出的气流提供动力,且排出的气流经由除尘器510时,除尘器510能够将含尘气流中的微尘和气体分离。
更进一步地,基于除尘模块500包含第三风机5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风机520可以优选为小型引风机。
更进一步地,基于除尘模块500包含除尘器51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尘器510可以优选地具有安全容器,除尘器510能够利用安全容器收集分离出的微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该安全容器与试验场地(例如实验室)的安全管道连接,以实现对微尘的回收,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还可以优选地包含控制系统。具体而言,该控制系统可以配置有称重传感器、调速控制、变频控制、温度压力检测等控制器件。控制系统能够控制供风模块100、送尘模块200对气体和砂尘的输送工作状态,能够控制送尘单元在试验过程中保持连续、均匀、精确地送尘。另外,控制系统能够采集处理模块的质量测量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所测量和采集到的质量信息和图像信息,还能够设置于试验系统中各部件或各位置的监控器件,对试验系统进行全面监控。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试验系统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等效加速微尘沉积试验系统,能够利用较短时间的微尘沉积试验所获得的效果,替代长时间的发动机实际工作效果。当加速试验前后的微尘输入总质量保持一致时,通过增大微尘浓度能够实现试验时间的缩短和试验成本的降低。同时,本发明借由气体动力使微尘呈现悬浮状态并进行输送,密闭式的输送系统能够避免微尘对环境的污染,送尘效率较高。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包含:
试验件模块,具进风口、出风口和进尘口;
供风模块,连接于所述进气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供风;
送尘模块,连接于所述进尘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输送砂尘;以及
测量模块,包含:
图像采集单元,对应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布置,用以采集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形貌;及
计算单元,连接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以根据所述微尘沉积形貌计算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包含沿轴向依次连接的入口段、收缩段和试验段;其中,所述入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试验段的直径,所述收缩段过渡连接于所述入口段与所述试验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入口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端口;和/或,所述进尘口设置于所述入口段的侧面;和/或,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试验段的远离所述过渡段的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尘口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所述试验件模块内设置有扰流栅格,所述扰流栅格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尘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模块包含:
第一风机,通过供风管路连接于所述试验件模块的所述进风口,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供气;以及
储气罐,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储存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模块还包含:
第一干燥机,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储气罐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和/或
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并位于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和/或
第一流量计,设置于所述供风管路,用以测量所述供风管路内的空气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尘模块包含:
送尘器,具有出尘口和进气口,所述出尘口连接于所述试验件模块的所述进尘口,所述送尘器用以向所述试验件模块输送砂尘;
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送尘器,用以控制所述送尘器;以及
送尘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供风模块之间,以使所述供风模块为砂尘提供输送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尘模块还包含:
第二干燥机,设置于所述送尘管路并位于所述送尘器与所述试验件模块之间,用以对砂尘进行干燥处理;和/或
第二流量计,设置于所述送尘管路,用以测量所述送尘管路内的砂尘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含高速相机及光学扫描仪,所述高速相机及光学扫描仪分别对应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布置,并分别用以拍摄和复现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形貌;和/或,所述测量模块还包含质量测量单元,所述质量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试验件模块并连接于所述计算单元,用以测量所述试验件模块的质量,以供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微尘沉积形貌和所述试验件模块的质量计算所述试验件模块内的微尘沉积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还包含:
除尘模块,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用以将所述试验件模块经由所述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流中的微尘和气体分离。
CN202010715927.9A 2020-07-23 2020-07-23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Pending CN111678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927.9A CN111678707A (zh) 2020-07-23 2020-07-23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5927.9A CN111678707A (zh) 2020-07-23 2020-07-23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8707A true CN111678707A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38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5927.9A Pending CN111678707A (zh) 2020-07-23 2020-07-23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87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4545A (zh) * 2022-05-26 2022-06-28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确定涡轮叶片微粒沉积部位的实验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335A (zh) * 2015-08-24 2015-11-18 清华大学 测量高温高压含尘气流中器件壁面粉尘沉积特性的装置
CN108120602A (zh) * 2017-12-11 2018-06-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砂尘吸入物静电监测实验台
CN207992001U (zh) * 2018-04-09 2018-10-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烟气轮机动叶表面颗粒沉积可视化实验装置
CN109765151A (zh) * 2019-03-06 2019-05-1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透平静叶流道微细颗粒沉积与换热特性测试试验系统
CN110005547A (zh) * 2019-04-30 2019-07-12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高温颗粒沉积状态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JP2019124531A (ja) * 2018-01-15 2019-07-25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塵埃堆積検知装置
CN111337218A (zh) * 2020-04-13 2020-06-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带砂尘模拟的火星风洞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335A (zh) * 2015-08-24 2015-11-18 清华大学 测量高温高压含尘气流中器件壁面粉尘沉积特性的装置
CN108120602A (zh) * 2017-12-11 2018-06-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砂尘吸入物静电监测实验台
JP2019124531A (ja) * 2018-01-15 2019-07-25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塵埃堆積検知装置
CN207992001U (zh) * 2018-04-09 2018-10-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烟气轮机动叶表面颗粒沉积可视化实验装置
CN109765151A (zh) * 2019-03-06 2019-05-1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透平静叶流道微细颗粒沉积与换热特性测试试验系统
CN110005547A (zh) * 2019-04-30 2019-07-12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高温颗粒沉积状态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11337218A (zh) * 2020-04-13 2020-06-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带砂尘模拟的火星风洞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斐 等: "不同来流条件对涡轮叶片表面颗粒沉积影响的实验研究", 《推进技术》 *
杨承 等: "燃气透平静叶微颗粒碰撞和沉积特性的数值分析", 《热科学与技术》 *
杨晓军 等: "涡轮叶栅通道内颗粒物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航空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4545A (zh) * 2022-05-26 2022-06-28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确定涡轮叶片微粒沉积部位的实验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57242U (zh) 用于压缩机的基于条件的监测的涡轮系统
CN103954452B (zh)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静电监测模拟实验平台及使用方法
CN103149060B (zh) 一种实现自动等速恒流采集流动气体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采样器
US20100313639A1 (en) Gas turbine engine debris monitoring arrangement
CN109482006A (zh) 除尘设备的监控系统
CN106237739A (zh) 一种袋式除尘器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CN100385241C (zh) 电布结合除尘器气流分布调节方法及其装置
RU2008102246A (ru) Пробоотборник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става текущей среды и массовый расходомер с усреднением по массовой скорости и площади
CN101706358B (zh) 砂/尘环境试验装置系统
CN111678707A (zh) 微尘沉积特性试验系统
CN108120602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砂尘吸入物静电监测实验台
CN113176191A (zh) 一种燃机进气系统过滤效率在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4389802A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实验室用压气机端漏油检测装置
CN206930439U (zh) 一种燃气轮机立式空气进气过滤测试装置
JP7217669B2 (ja) 降下煤塵の水平流束の計測装置および降下煤塵の分析方法
CN115372013B (zh) 一种发动机及引气系统的综合试验平台及测试方法
CN208334132U (zh) 超低排放烟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CN110749523A (zh) 一种脱硝催化剂磨损强度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7516036U (zh) 一种燃气轮机压气机振动模拟试验台
CN202748246U (zh) 一种新型旋转式全自动煤粉取样装置
CN102486440A (zh) 烟气可吸入颗粒物自动采样仪
CN205925457U (zh) 透气纳米膜表面材料脱落检测装置
CN210221167U (zh) 复杂气体流量测量器
Connolly et al. Novel outer surface geometry for an inertial particle separator
CN111649953A (zh) 砂尘沉积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