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2027B -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2027B
CN111672027B CN202010562804.6A CN202010562804A CN111672027B CN 111672027 B CN111672027 B CN 111672027B CN 202010562804 A CN202010562804 A CN 202010562804A CN 111672027 B CN111672027 B CN 111672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housing
conductive
shell
thi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28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2027A (zh
Inventor
崔磊
王美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gihar Xiang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gihar Xiang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gihar Xiang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gihar Xiang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28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2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2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2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2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2Radiation therapy using microwaves
    • A61N5/022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7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using laser ligh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包括:治疗装置本体,其包括治疗壳体、治疗座体,治疗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治疗腔,治疗座体转动地设置在治疗壳体的底部,治疗座体上设置有与治疗腔对应的第一通孔,治疗座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电贴片,导电贴片设置有第二通孔。本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治疗座体转动地设置在治疗壳体的底部,并通过治疗座体与导电贴片电连接,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也会不影响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电性;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治疗腔对患者进行电疗的同时,在治疗腔内可增加艾灸、光电、激光、微波等多种护理治疗手段,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多功能性、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电极理疗中,电极贴片一般都是以导电橡胶为基础,上面覆盖有一些壁虎胶或者是一些导电的材料来进行单一治疗,而且现在的电极片贴在身上后线的走向不能动,不可调节,同时只能通过电极刺激理疗,方式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包括:
治疗装置本体,其包括治疗壳体、治疗座体,所述治疗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治疗腔,所述治疗座体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治疗壳体的底部,所述治疗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治疗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治疗座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电贴片,所述导电贴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治疗壳体通过所述治疗座体与所述导电贴片电连接,所述治疗壳体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治疗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所述内筒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所述导筒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对应的顶针机构;
所述导电贴片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导电片,两个所述导电片的中间围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针机构通过所述导筒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治疗座体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内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治疗座体的内底面分为两个半圆轨道;
所述治疗座体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导电硅胶,所述第一导电硅胶为半圆形的且位于所述半圆轨道内,所述顶针机构抵顶所述第一导电硅胶,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硅胶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治疗座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半圆轨道内,所述第一导电硅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出导电体,所述第一凸出导电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导线过孔,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连接线穿过所述导线过孔分别与两个所述顶针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治疗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所述内筒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上壳体的内顶部设置有电极杆,所述电极杆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治疗腔并延伸至与所述导电贴片大致齐平,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所述导筒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对应的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通过所述导筒与所述导电贴片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与控制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极杆与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治疗座体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硅胶,所述第二导电硅胶呈环形的,并套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围,所述顶针机构抵顶所述第二导电硅胶,所述第二导电硅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出导电体,所述治疗座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凸出导电体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导电贴片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极孔,并且所述上壳体的内顶面设置有两个卡接部、以及与所述电极孔对应的导向筒,两个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筒的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板、顶针机构,所述卡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导向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孔对应的第二卡孔,所述顶针机构平置地穿过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卡孔并与所述电极杆连接,两个所述顶针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顶针机构包括顶针帽、顶针杆、弹簧以及导电滚珠,所述顶针帽卡接在所述导筒内,所述顶针杆的上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顶针帽内,并且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顶针帽内并连接所述顶针杆的上端,所述导电滚珠设置在所述顶针杆的下端,所述导电滚珠上设置有抗氧化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配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均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对应的减震层,所述第一壳体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设置有U型把手杆,所述第二壳体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基座、转杆,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并位于所述U型把手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所述转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缺口槽内,并且所述转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二缺口槽与所述U型把手杆选择性地扣合;
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均设置有辅助槽、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槽内,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基座、两个斜置座、两个弹性绳以及多个抵顶座,两个所述斜置座相互地铰接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斜置座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设置有握孔;
多个所述抵顶座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侧,所述抵顶座包括抵顶管、抵顶内杆、内弹簧以及抵顶滚珠,所述内弹簧设置在所述抵顶管内,所述抵顶内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内并与所述内弹簧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外,所述抵顶滚珠设置在所述抵顶内杆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斜置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设置在所述斜置座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槽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治疗装置本体包括治疗壳体、治疗座体,治疗座体转动地设置在治疗壳体的底部,并通过治疗座体与导电贴片电连接,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也会不影响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电性;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治疗腔对患者进行艾灸、光电、微波等多种护理治疗手段,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多功能性、实用性。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卡接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卡接部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第二导电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顶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辅助机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中U型把手杆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包括:
治疗装置本体100,其包括治疗壳体1、治疗座体2,所述治疗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治疗腔,所述治疗座体2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治疗壳体1的底部,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治疗腔对应的第一通孔27,所述治疗座体2的底部设置有导电贴片3,所述导电贴片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7对应的第二通孔4,所述治疗壳体1通过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所述治疗壳体1与控制器30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在对患者进行电极刺激护理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治疗装置本体100放置在患者需要护理治疗的部位上,具体地,治疗座体2底部的导电贴片3接触患者的皮肤,然后医护人员启动控制器,为治疗壳体1提供电源,由于治疗座体2与治疗壳体1之间为转动连接的,所以治疗壳体1为导电贴片3通电的同时,也可以相对导电贴片3转动,或者说,治疗座体2带动着导电贴片3相对治疗壳体1进行转动,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也会不影响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电性;
再者,治疗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治疗腔,治疗座体2具有第一通孔27,导电贴片3具有第二通孔4,所以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接触患者的皮肤后,治疗腔通过第一通孔27、第二通孔4也与患者的皮肤是连通的,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治疗腔对患者进行电疗的同时,在治疗腔内可增加艾灸、光电、激光、微波等多种护理治疗手段,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多功能性、实用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治疗装置本体100包括治疗壳体1、治疗座体2,治疗座体2转动地设置在治疗壳体1的底部,并通过治疗座体2与导电贴片3电连接,这样增加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也会不影响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电性;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治疗腔对患者进行艾灸、光电、微波等多种护理治疗手段,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多功能性、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13,所述内筒13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14,所述导筒14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14对应的顶针机构15;
所述导电贴片3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导电片31,两个所述导电片31的中间围城所述第二通孔4,所述顶针机构15通过所述导筒14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15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具体地,上壳体11内的两个顶针机构15分别连接着控制器的正极电连接,同时,两个顶针机构15分别通过下壳体12内的两个导筒14与导电贴片3电连接,导电贴片3分为两个半圆形的导电片31,二者之间相互的断开,所以治疗座体2与下壳体12转动连接时,顶针机构15与半圆形的导电片31电连接,可以实现180°的转动连接;治疗腔由内筒13、上壳体11的内壁构成,用于对患者护理治疗。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治疗壳体1的具体结构,其中设计了顶针机构15,同时,导电贴片3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导电片31,实现了治疗座体2与治疗壳体1之间可以180°的转动,也不会影响到导电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下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隔板21,两个所述隔板21将所述治疗座体2的内底面分为两个半圆轨道22;
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导电硅胶23,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为半圆形的且位于所述半圆轨道22内,所述顶针机构15抵顶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治疗座体2与治疗壳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地,由治疗座体2与下壳体12转动连接来实现;治疗座体2内部设计了两个对称的隔板21,进而将治疗座体2的内底面分为两个半圆轨道22,为了实现顶针机构15与半圆形的导电片31之间的电连接,在半圆轨道22内设计了第一导电硅胶23,这样顶针机构15抵顶着第一导电硅胶23,这样治疗座体2与下壳体12转动时顶针机构15在第一导电硅胶23上沿着第一导电硅胶23进行滑动,而第一导电硅胶23则与导电片31电连接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治疗座体2的内部结构,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通过隔板21将治疗座体2的内底面分为两个半圆轨道22,并配设了第一导电硅胶23,顶针机构15在第一导电硅胶23上沿着第一导电硅胶23进行滑动,并通过第一导电硅胶23电连接着导电片31,以保持导电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位于所述半圆轨道22内,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出导电体25,所述第一凸出导电体25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4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实现第一导电硅胶23与导电片31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导电硅胶23上设计了第一凸出导电体25,而在治疗座体2上第三通孔24,两个第三通孔24分别位于两个半圆轨道22内,所以第一导电硅胶23上的第一凸出导电体25穿过第三通孔24与导电片3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三通孔24、第一凸出导电体25等结构,实现了第一导电硅胶23与导电片31之间的电连接,该结构简单且方便,导向性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导线过孔9,所述控制器30的控制连接线穿过所述导线过孔9分别与两个所述顶针机构15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上壳体11设置有导线过孔9,而控制器的控制连接线穿过导线过孔9分别与两个顶针机构15,也就是说,控制器的正负极分别与两个顶针机构15电连接,顶针机构15通过第一导电硅胶23与导电片31电连接,两个导电片31进而通过患者的皮肤实现电路导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在上壳体11设置有导线过孔9,方便控制器的控制连接线穿过导线过孔9分别与两个顶针机构15,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电路导通。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13,所述内筒13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上壳体11的内顶部设置有电极杆17,所述电极杆17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治疗腔并延伸至与所述导电贴片3大致齐平,所述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14,所述导筒14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14对应的顶针机构15,所述顶针机构15通过所述导筒14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15与控制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极杆17与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治疗座体2底部的导电贴片3为整个的圆形的,所以上壳体11的内的两个顶针机构15均与控制器的正极电连接,而上壳体11的顶部设置有电极孔16和电极杆17,电极杆17的下端穿过治疗腔并延伸至与导电贴片3大致齐平,这样在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接触患者的皮肤时,实现导电贴片3与电极杆17之间的电路导通;其中,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14,而顶针机构15穿过对应的导筒14与导电贴片3电连接的;
也就是说,通过电极杆17、导电贴片3的设计,实现了治疗壳体1与治疗座体2之间的360°转动,导电性也不会受到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该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另一实现电路导通的方式,在上壳体11上配设了电极杆17,这样电极杆17通过治疗腔与导电贴片3配设实现度患者的电极刺激护理治疗功能,治疗壳体1与治疗座体2之间的360°转动,导电性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治疗腔对患者进行电疗的同时,在治疗腔内可增加艾灸、光电、激光、微波等多种护理治疗手段,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多功能性、实用性。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下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硅胶26,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呈环形的,并套在所述第一通孔27的周围,所述顶针机构15抵顶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出导电体29,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四通孔28,所述第二凸出导电体29穿过所述第四通孔28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治疗座体2与治疗壳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地,由治疗座体2与下壳体12转动连接来实现;治疗座体2内直接采用环形的第二导电硅胶26围设在第一通孔27的周围,顶针机构15通过第二导电硅胶26与导电贴片3电连接,具体地,在第二导电硅胶26上设计了第二凸出导电体29,第二凸出导电体29穿过第四通孔28后与导电贴片3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治疗座体2的内部结构,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顶针机构15在第二凸出导电体29上沿着第二凸出导电体29进行滑动,并通过第一导电硅胶23电连接着导电片31,以保持导电性。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设置有电极孔16,并且所述上壳体11的内顶面设置有两个卡接部、以及与所述电极孔16对应的导向筒18,两个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筒18的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板19、顶针机构15,所述卡板19上设置有第一卡孔20,所述导向筒1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孔19对应的第二卡孔181,所述顶针机构15平置地穿过所述第一卡孔19、所述第二卡孔181并与所述电极杆17连接,两个所述顶针机构15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调节电极杆17接触皮肤的程度,在上壳体11的顶部设置有电极孔16,这样电极杆17的上端可以伸出电极孔16了,方便患者对电极杆17可以进行调节;同时,在上壳体11的内顶面设置与电极孔16对应的导向筒18,电极杆17穿过导向筒18,这样在上下调节电极杆17时,电极杆17始终是垂直皮肤的,避免发生偏移歪斜;为了避免电极杆17在上下调节时导电性变差,在在上壳体11的内顶面设置有两个卡接部,具体地,卡接部包括卡板19、顶针机构15,这里也是使用了顶针机构15,顶针机构15平置地穿过卡板19上的第一卡孔19、导向筒18上的第二卡孔181并与电极杆17滑动地接触,同时这里的顶针机构15与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这样电极杆17在上下滑动时,始终与顶针机构15接触,保持着良好的导电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电极座的具体结构,结构简单,电极杆17通过电极孔16可以调节长度,上壳体11的内顶面的导向筒18使得电极杆17始终是垂直皮肤的,避免发生偏移歪斜;顶针机构15平置地穿过卡板19上的第一卡孔19、导向筒18上的第二卡孔181并与电极杆17滑动地接触,始终与顶针机构15接触,保持着良好的导电性。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机构15包括顶针帽151、顶针杆152、弹簧153以及导电滚珠154,所述顶针帽151卡接在所述导筒14内,所述顶针杆152的上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顶针帽151内,并且所述弹簧153设置在所述顶针帽151内并连接所述顶针杆152的上端,所述导电滚珠154设置在所述顶针杆152的下端,所述导电滚珠154上设置有抗氧化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顶针机构15包括顶针帽151、顶针杆152、弹簧153以及导电滚珠154,这样顶针帽151在上壳体11内,通过内部的弹簧153抵顶着顶针杆152,顶针杆152的下端设计了导电滚珠154,这样在顶针机构15可以时刻地接触到导电片31或者整个导电贴片3,并且滑动性也较好;
如果导电滚珠154氧化了,就会造成接触不良,降低导电效果,所以在导电滚珠154上设计了抗氧化层,抗氧化层为镀金抗氧化层,抗氧化性极好,使得该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向性较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顶针机构15的具体结构,该顶针机构15包括顶针帽151、顶针杆152、弹簧153以及导电滚珠154,结构简单且能整个顶针机构15可以时刻地接触到导电片31或者整个导电贴片3,并且滑动性也较好;再者,导电滚珠154上设计了抗氧化层,抗氧化层为镀金抗氧化层,抗氧化性极好,使得该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的导向性较好。
如图7-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配设有外壳40,所述外壳40包括第一壳体41与所述第一壳体41铰接的第二壳体42,所述第一壳体41、所述第二壳体42内均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0对应的减震层43,所述第一壳体41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设置有U型把手杆44,所述第二壳体42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基座45、转杆46,所述第一基座45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2并位于所述U型把手杆44的下方,所述第一基座45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47,所述转杆4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缺口槽47内,并且所述转杆4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槽48,所述第二缺口槽48与所述U型把手杆44选择性地扣合;
所述第一壳体41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42的下端均设置有辅助槽49、辅助机构50,所述辅助机构50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槽49内,所述辅助机构50包括第二基座51、两个斜置座52、两个弹性绳53以及多个抵顶座54,两个所述斜置座52相互地铰接在所述第二基座51上,所述斜置座5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设置有握孔55;
多个所述抵顶座54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51的两侧,所述抵顶座54包括抵顶管541、抵顶内杆542、内弹簧543以及抵顶滚珠544,所述内弹簧543设置在所述抵顶管541内,所述抵顶内杆542的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541内并与所述内弹簧543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541外,所述抵顶滚珠544设置在所述抵顶内杆542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斜置座52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53设置在所述斜置座5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1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槽49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为控制器30配设了外壳40,具体地,外壳40包括第一壳体41与第一壳体41铰接的第二壳体42,也就说,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通过设计的锁定机构相互盖合的,锁定机构中的转杆46连接在第一基座45的第一缺口槽47内,转杆46转动到U型把手杆44上,被转杆46上的第二缺口槽48正好扣合住,这样实现了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之间的盖合,其中,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均设计了减震层43,减震层43将控制器30包裹住,避免在携带过程中出现意外而摔坏;并且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外壳40被摔坏,在第一壳体41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42的下端均设置有辅助槽49、辅助机构50,辅助机构50包括第二基座51、两个斜置座52、两个弹性绳53以及多个抵顶座54,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更大一些的箱子或盒子,将该外壳40放在更大的盒子内,辅助槽49的边缘处设计了弹性圈491,斜置座52远离第二基座51的一端可以被弹性圈491暂时固定住,医护人员用力即可将斜置座52拉出来,将辅助机构50包括两个斜置座52从辅助槽49内向外拉出来,然后抵顶座54中抵顶管541内的内弹簧543将抵顶内杆542从抵顶管541中推出,使得抵顶管541伸出去,抵顶管541上的抵顶滚珠544可以滑动接触到斜置座52,当有意外使得外壳40跌落到地面上时,斜置座52先碰到地面上,使得斜置座52受力挤压抵顶滚珠544,进一步将抵顶内杆542压倒抵顶管541中,内弹簧543起到减震作用,弹性绳53被设计在斜置座52远离第二基座51的一端与辅助槽49之间,避免了斜置座52在受力时远离辅助槽49,方便斜置座52复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为控制器30配设了外壳40,在外壳40的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内配设了减震层43、以及辅助槽49、辅助机构50,辅助机构50中的第二基座51、两个斜置座52、两个弹性绳53以及多个抵顶座54相互配合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这样在携带控制器30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意外而摔坏携带控制器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疗装置本体(100),其包括治疗壳体(1)、治疗座体(2),所述治疗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治疗腔,所述治疗座体(2)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治疗壳体(1)的底部,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治疗腔对应的第一通孔(27),所述治疗座体(2)的底部设置有导电贴片(3),所述导电贴片(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7)对应的第二通孔(4),所述治疗壳体(1)通过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所述治疗壳体(1)与控制器(30)电连接;
所述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13),所述内筒(13)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14),所述导筒(14)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14)对应的顶针机构(15);
所述导电贴片(3)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导电片(31),两个所述导电片(31)的中间围城所述第二通孔(4),所述顶针机构(15)通过所述导筒(14)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15)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下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隔板(21),两个所述隔板(21)将所述治疗座体(2)的内底面分为两个半圆轨道(22);
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导电硅胶(23),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为半圆形的且位于所述半圆轨道(22)内,所述顶针机构(15)抵顶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位于所述半圆轨道(22)内,所述第一导电硅胶(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出导电体(25),所述第一凸出导电体(25)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4)与所述导电片(3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设置有导线过孔(9),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连接线穿过所述导线过孔(9)分别与两个所述顶针机构(15)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内筒(13),所述内筒(13)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构成所述治疗腔,所述上壳体(11)的内顶部设置有电极杆(17),所述电极杆(17)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治疗腔并延伸至与所述导电贴片(3)大致齐平,所述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筒(14),所述导筒(14)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连通,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筒(14)对应的顶针机构(15),所述顶针机构(15)通过所述导筒(14)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所述顶针机构(15)与控制器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极杆(17)与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座体(2)与所述下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治疗座体(2)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硅胶(26),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呈环形的,并套在所述第一通孔(27)的周围,所述顶针机构(15)抵顶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所述第二导电硅胶(2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出导电体(29),所述治疗座体(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四通孔(28),所述第二凸出导电体(29)穿过所述第四通孔(28)与所述导电贴片(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设置有电极孔(16),并且所述上壳体(11)的内顶面设置有两个卡接部、以及与所述电极孔(16)对应的导向筒(18),两个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筒(18)的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板(19)、顶针机构(15),所述卡板(19)上设置有第一卡孔(20),所述导向筒(1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孔(19)对应的第二卡孔(181),所述顶针机构(15)平置地穿过所述第一卡孔(19)、所述第二卡孔(181)并与所述电极杆(17)连接,两个所述顶针机构(15)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负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机构(15)包括顶针帽(151)、顶针杆(152)、弹簧(153)以及导电滚珠(154),所述顶针帽(151)卡接在所述导筒(14)内,所述顶针杆(152)的上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顶针帽(151)内,并且所述弹簧(153)设置在所述顶针帽(151)内并连接所述顶针杆(152)的上端,所述导电滚珠(154)设置在所述顶针杆(152)的下端,所述导电滚珠(154)上设置有抗氧化层。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0)配设有外壳(40),所述外壳(40)包括第一壳体(41)与所述第一壳体(41)铰接的第二壳体(42),所述第一壳体(41)、所述第二壳体(42)内均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0)对应的减震层(43),所述第一壳体(41)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设置有U型把手杆(44),所述第二壳体(42)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均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基座(45)、转杆(46),所述第一基座(45)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2)并位于所述U型把手杆(44)的下方,所述第一基座(45)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槽(47),所述转杆(46)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缺口槽(47)内,并且所述转杆(4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槽(48),所述第二缺口槽(48)与所述U型把手杆(44)选择性地扣合;
所述第一壳体(41)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42)的下端均设置有辅助槽(49)、辅助机构(50),所述辅助机构(50)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辅助槽(49)内,所述辅助机构(50)包括第二基座(51)、两个斜置座(52)、两个弹性绳(53)以及多个抵顶座(54),两个所述斜置座(52)相互地铰接在所述第二基座(51)上,所述斜置座(5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设置有握孔(55);
多个所述抵顶座(54)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51)的两侧,所述抵顶座(54)包括抵顶管(541)、抵顶内杆(542)、内弹簧(543)以及抵顶滚珠(544),所述内弹簧(543)设置在所述抵顶管(541)内,所述抵顶内杆(542)的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541)内并与所述内弹簧(543)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抵顶管(541)外,所述抵顶滚珠(544)设置在所述抵顶内杆(542)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斜置座(52)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53)设置在所述斜置座(5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1)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槽(49)之间。
CN202010562804.6A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Active CN111672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2804.6A CN111672027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2804.6A CN111672027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2027A CN111672027A (zh) 2020-09-18
CN111672027B true CN111672027B (zh) 2021-07-09

Family

ID=7245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2804.6A Active CN111672027B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202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9568A (zh) * 2016-06-23 2016-10-26 陈家林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CN108114375A (zh) * 2018-02-28 2018-06-05 深圳市爱美学堂美容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眼贴式眼部按摩仪
CN110974689A (zh) * 2020-01-17 2020-04-10 黄奏琴 一种艾灸电脉冲输出装置与多功能艾灸电脉冲治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77736U (zh) * 2013-12-24 2014-07-02 南明美容集团有限公司 射频美容仪枪头以及射频美容仪
CN204502124U (zh) * 2015-01-27 2015-07-29 王欣 妇产科手持子宫温养仪
CN105250067A (zh) * 2015-11-13 2016-01-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器
KR20180078694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주식회사 케이비인베스트 중주파 마사지기
CN109481250A (zh) * 2017-09-12 2019-03-19 周保国 多功能按摩器机芯
CN108187224A (zh) * 2018-01-21 2018-06-22 李华荣 一种旋转式理疗电极
CN210250564U (zh) * 2019-03-22 2020-04-07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头以及理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9568A (zh) * 2016-06-23 2016-10-26 陈家林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CN108114375A (zh) * 2018-02-28 2018-06-05 深圳市爱美学堂美容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眼贴式眼部按摩仪
CN110974689A (zh) * 2020-01-17 2020-04-10 黄奏琴 一种艾灸电脉冲输出装置与多功能艾灸电脉冲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2027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0518B2 (en) Electrodes for stimulation lead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ES2564374T3 (es) Sistemas y procedimientos de fabricación y utilización de un cable de carga lateral para quirófano de un sistema de estimulación eléctrica
US9351655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ally coupling terminals to electrode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EP3430995A1 (en) Sensor assembly
CN111672027B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治疗装置
CN111744105B (zh) 一种膈神经刺激可穿戴电极及方法
CN114366282A (zh) 穿刺系统及其控制手柄
CN207707909U (zh) 一种心电图测试用电极贴纸
CN218589517U (zh) 一种新型治疗帽
CN216603795U (zh) 一种治疗头和治疗仪
CN218128575U (zh) 一种听诊器加热消毒装置
CN21405018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20086513U (zh) 连接装置、治疗仪主机、中低频治疗仪、多功能治疗仪
CN217661121U (zh) 一种电极片安装结构和除颤器
CN215900723U (zh) 一种手持理疗仪电极
CN217886791U (zh) 一种理疗吸附碗装置
CN114939238B (zh) 一种理疗灯
CN213994585U (zh) 一种一体式盆底肌修复仪
CN219050130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除颤仪
CN214154933U (zh) 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CN215608796U (zh) 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
CN220046826U (zh) 一种多端输出可按需选择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CN215195045U (zh) 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CN108852342A (zh) 一种便于携带安装的心电仪充电结构
CN216536537U (zh) 一种美容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