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1414B -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1414B
CN111671414B CN202010503320.4A CN202010503320A CN111671414B CN 111671414 B CN111671414 B CN 111671414B CN 202010503320 A CN202010503320 A CN 202010503320A CN 111671414 B CN111671414 B CN 111671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fc
svv
monitoring
hemodynamic
heart fai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33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1414A (zh
Inventor
郜攀
熊玮
肖利
宋双双
张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5033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1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1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1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1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6Measuring blood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for measuring urological functions restric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76/00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A61B2576/02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 A61B2576/023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or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organ or body part for the heart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监测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并基于相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本发明提供例如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操作简单、测试者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可重复性高,与有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相关参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China-HF研究报告指出老年心衰的患者预后较差,近20年来心衰患者占总心血管死亡较前无明显降低。现今针对心衰的临床分类倾向于依据射血分数将患者分成射血分数保留(HFpEF)、射血分数中间值(HFmEF)以及射血分数降低(HFrEF)的心力衰竭。中国心衰患者中HFpEF和HFmEF占总心衰比例62.5%,且这两种类型心力衰竭发病年龄平均年龄均在60岁以上(以老年患者为主)。与HFrEF的“黄金三角治疗”不同,HFpEF和HFmEF在采用ACEI、ARB、螺内酯甚至最新的ARNI治疗时效果不佳,欧美心衰指南提出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HFpEF和HFmEF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追溯老年HFpEF和HFmEF患者病理生理学特点,研究报道增龄致使老年患者的心脏结构出现显著纤维化改变,老年患者的心脏变得像缺乏弹性的橡皮囊,从而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的表现。而由于Frank-Starring定律决定了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变小导致左室在收缩期不能射出足够的血液满足机体组织的需要,从而使患者出现心衰的表现。基于此,2016年ESC心衰指南同时提出对于HFpEF和HFmEF患者利尿剂可以缓解容量负荷过重所致的症状。
基于既往临床指南报道结果,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危重症患者,容量管理是成功救治的重要因素。既往Swan-Ganz漂浮导管、PICCO技术在容量管理中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但操作具有创伤性、且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具有能连续测量、无创伤、能实时监测、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近年来,临床普通病房逐渐引入无创技术管理患者的血容量,其中经胸腔电生物阻抗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波形分析和模式识别软件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处理,使其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外有多个临床研究团队通过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新近研究报道在心脏手术中,无创监测系统与肺动脉漂浮导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具有一致性,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心功能监测方法。2013年,国内有研究报道无创血流监测技术测定的心功能指数与超声心动图及漂浮导管测量数值无明显差异;对于心脏术后患者,无创血流监测技术与肺动脉热稀释相比较,在测量心输出量方面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然而在国外部分研究中指出无创血流监测技术与有创的血流监测技术—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金标准)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受患者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导致无创血流监测技术测量出来的心脏功能指标精确性存在一定疑问。例如现有技术一研究发现在伴有严重心衰的住院患者中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心衰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于监测心输出量和左室功能。现有技术二通过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健康志愿者在静息和运动状态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提示,无创血流监测技术的准确性较差,对于低血容量休克预测作用一般。
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具有简单、安全、费用低以及适合治疗前后或正常与病理状态的对比试验研究的优点,然而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常常受限于临床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非所有患者可以直接应用。关于无创血流监测技术的参数和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技术难点,早于2006年PREDICT研究是一项针对TEB法在心衰患者预后评估方面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结合TFC、VI和LVET这3项TEB法参数可有效预测患者短期心衰事件(2周内死亡、因心衰症状加重而接受急诊或住院治疗)发生率,且价值优于患者自觉症状量表评分、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收缩压等指标。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无创血流多项参数与患者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自觉症状量表评分和明尼苏达心衰调查表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无创血流参数可作为患者远期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客观预测指标。现有技术3提出的“四象限法”,即通过对心输出量(CO)和肺动脉楔压的变化将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为4种类型,为心衰的风险评估、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了依据。然而这种分型方法中的主要基础PAC法具有潜在危险,而体格检查和病史则带有一定主观性,使其临床应用受限。虽然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对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指导透析患者超滤量的设定并进行实时调整,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功能,减少透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其设定的核心参数为TFC水平,但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合适的TFC范围在文中未见报道。
综上,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脏功能监测、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尽管目前对于无创血流监测技术的参数指标并未形成明确的参考值范围,但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于危重症的救治作用。
老年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一直是老年危重症救治的难点。既往肺动脉漂浮导管以及近年来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被认为是简单有效的血流动力学和容量检测的技术,然而老年患者诊治过程中更趋于采用无创方法,因此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老年心衰患者容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老年心衰患者主要以射血分数中间值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为主,目前针对这方面心衰的治疗以病因治疗和容量管理为主,既往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案针对老年心衰患者长期容量管理存在明显局限性,现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目前针对老年患者的容量参数尚缺乏合适的、精确的参考标准临床指导心衰患者的救治。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2016年欧洲心衰管理建议也提出老年HF患者多为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主要治疗措施是缓解水钠潴留,使患者保持在等容量水平,而在HF急性发作时维持负平衡。HFmEF和HFpEF患者由于增龄导致心脏结构出现纤维化,进而左心室肌松弛功能障碍和僵硬度增加时期主要的发病机制,那么容量问题可能是HFmEF和HFpEF患者治疗的核心问题。基于文献报道以及HFmEF和HFpEF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我们拟采用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HFmEF和HFpEF患者治疗过程进行有效、强化的容量管理以期达到治疗HFmEF和HFpEF患者的目的。
近年来,非重症病房逐渐引入无创技术管理患者的血容量,其中经胸腔电生物阻抗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波形分析和模式识别软件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处理,使其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临床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简单、安全、费用低以及适合治疗前后或正常与病理状态的对比试验研究的优点,然而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常常受限于临床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非所有患者可以直接应用。关于无创血流监测技术的参数和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技术难点,无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方面问题:(1)参数较多,不同疾病状态下选择合适的参数不明确;(2)制定的参考值范围较大,临床实际应用判别患者血容量状态存在难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在临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于危重症的救治作用。本项目针对老年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技术,探索适合老年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指标参数,对临床救治老年心衰患者进行科学指导。
本发明依托Bioz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容量进行管理。前期我们通过观察临床老年心衰患者在容量负荷正常以及容量超负荷状态下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参数胸液水平和胸液水平/博派变异性与老年心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密切相关,并探讨了其合适的参考范围,提高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因此本项目在既往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老年心衰患者的在无创监测条件下合适的心功能监测指数和参考范围具有临床基础,通过本项目可为临床救治老年心衰危重患者提供有力工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所述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监测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并基于相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方法:
步骤一,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51
/>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61
/>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71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81
步骤二,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82
/>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091
步骤三,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
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反映心脏前负荷主要参数为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因此我们着重观察了不同容量状态下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差异情况。
(1)采用GraphPadPrism6.0软件分析不同容量状态下胸液水平TFC差异情况,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01
图为记录的TFC数值在GraphPadPrism6.0软件中录入方式,采用Analyze-Columnanalyses-ttests(andnonparametrictests)-experimentaldesign-unpaired/No,usenonparametrictests/Mann-whitneytest.Compareranks,最终得到计算结果,P=0.0207,而两组的均值分别为容量正常组49.51±1.87,容量超负荷组55.10±2.73。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02
(2)采用GraphPadPrism6.0软件分析不同容量状态下博排变异性SVV差异情况,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
按照之前计算不同血容量状态下的TFC水平差异方法比较在不同血容量状态下SVV水平的差异情况。
最终得到计算结果,P=0.4211,而两组的均值分别为容量正常组9.82±0.53,容量超负荷组9.17±0.45。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11
(3)采用GraphPadPrism6.0软件分析不同容量状态下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差异情况,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
如前所述,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心脏前负荷(容量负荷)时,SVV是与TFC一样反映心脏容量负荷的指标,而我们的观察结果提示SVV在容量负荷正常和容量超负荷组无显著差异,提示我们需要寻求新的参数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进一步计算了TFC/SVV比值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情况,结果提示P=0.0112,而两组的均值分别为容量正常组7.18±0.55,容量超负荷组5.52±0.35。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12
步骤四,基于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进行心衰监测。
最后根据ROC曲线计算cut-off值,结果提示TFC值参考范围应为<50.25Ω,而TFC/SVV值参考范围<4.78。
(1)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明确纳入和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
1)年龄≥60岁;2)NYHA评分II—IV级;3)自愿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管理血容量;
排除标准
1)年龄<60岁;2)颈部和胸部存在大面积皮肤破损的患者;3)中等量双侧胸腔积液患者;4)气胸患者;5)其他各组原因不适宜入组的患者;
(2)临床操作过程
1)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坐高,病史及既往治疗情况,全面充分评估病情。
2)住院患者在诊断心功能不全(NYHA评级II-IV)的基础上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1)TFC和SVV值;2)计算TFC/SVV值。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记录反应患者血容量变化的生命指标血压、脉搏、尿量;
4)根据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变化调整老年心衰患者容量摄入:a)当TFC值>50.25Ω或TFC/SVV值>4.78,考虑患者存在血容量增多情况,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选择限制液体、利尿必要时采用血液透析技术;b)当TFC值>50.25Ω且TFC/SVV值>4.78,考虑患者存在显著的血容量增多,应短时间内选择限制液体、利尿和血液透析技术减少血容量,防止诱发心功能不全;c)当TFC值<50.25Ω且TFC/SVV值<4.78,患者血容量正常,同时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适当补充液体,防止低血容量发生。
(3)疗效评定
1)主要观察指标:好转出院率、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衰次数、死亡率;
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a)好转:心力衰竭症状较接受治疗时无明显加重或好转(NYHA评级);
b)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死亡;
c)退出:患者转入监护病房单元(或ICU病区);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管理容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在既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救治老年患者基础上,针对老年心衰患者容量负荷管理问题为切入点,开发出适合老年心衰患者合适的TFC和SVV范围,对于临床救治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中共收集适合入组年龄≥60岁的心衰患者34例,其中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出院至外院继续就诊8例,治疗好转出院23例,死亡率8.8%,好转率达到67.6%。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平均住院天数为19.2天,而患者整体平均病危天数为3.9天,危重天数比为27.5%。临床上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病危时间。通过本发明对老年心衰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为老年心衰患者的无创救治提供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减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本项目监测成本低,单次测量仅花费90元,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操作简单、测试者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可重复性高,与有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相关参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通过本发明能够在老年心衰患者中准确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早期判定患者血容量情况。通过本发明能够无创、快速、有效的判断心衰患者容量状态,能够更好管理老年心衰患者容量摄入。
本发明阐明了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老年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的关键参数一胸液水平(TFC)和胸液水平与搏排变异性值(SVV)-----TFC/SVV;本发明阐明了老年心衰患者胸液水平(TFC)和胸液水平与搏排变异性比值(TFC/SVV)的适宜参考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数据采集模块;2、数据计算模块;3、监测评估模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血容量状态下TFC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血容量状态下SVV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血容量状态下TFC/SVV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创血流监测参数TFC和TFC/SVV对老年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1:用于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数据计算模块2:用于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监测评估模块3:用于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并基于相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方法:
S101,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S102,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S103,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
S104,基于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进行心衰监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1、实施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7±10.02,男性23例,女性11例。入选患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容量负荷状态下记录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按照入选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分成容量正常状态和容量超负荷状态,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不同容量状态下容量负荷参数水平,主要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检测得到的胸液水平(TFC)和博排变异性(SVV)数值。
TFC是指胸腔液体水平,包括细胞内的液体,肺泡内的液体,胸膜腔的液体和其他组织间隙的液体,代表全身组织的液体。高TFC意味着高的组织内液体,或组织间隙内水肿,然而高TFC患者并不意味着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显著增加,例如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相反有效循环血容量可能存在降低。另一方面,每搏输出变异(SVV)是血管内液的指标,高SVV意味着低血管内液体量和低前负荷。
检测结果提示与容量正常状态TFC比较,容量超负荷状态下的患者TFC水平显著增高;而与容量正常状态下SVV比较,容量超负荷状态下的患者TFC水平并无显著差异。
表1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61
SVV在判断患者容量状态下可以作为TFC的有效补充。既往Bioz设定无创血流监测仪SVV范围为5-14%,然而设定的值范围较大,因此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常常难以判断患者真实的容量负荷状态情况,本发明在34例患者中按照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获取的信息分别记录下患者在容量负荷正常以及容量负荷偏高状态SVV值,结果提示两组SVV值在不同容量状态下无显著差异(高负荷状态组vs.正常负荷组9.82±0.53vs.9.17±0.45,P=0.4211)。基于此本发明探索TFC和SVV运算后与血容量状态的关系,结果提示,与容量负荷正常状态下患者比较,容量负荷增高患者TFC/SVV水平显著增高(高负荷状态组vs.正常负荷组7.18±0.55vs.5.52±0.35,P=0.0112)。
最后根据ROC曲线计算cut-off值,结果提示TFC值参考范围应为<50.25Ω,而TFC/SVV值参考范围<4.78。
TFCROC曲线结果 TFC/SVVROC曲线结果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71
/>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181
2、技术路线:
(1)入组标准
1)年龄≥60岁;2)NYHA评分II—IV级;3)自愿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管理血容量;
(2)排除标准
1)年龄<60岁;2)颈部和胸部存在大面积皮肤破损的患者;3)中等量双侧胸腔积液患者;4)气胸患者;5)其他各组原因不适宜入组的患者;
(3)临床研究流程:
1)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坐高,病史及既往治疗情况,全充分评估病情。
2)住院患者在诊断心功能不全(NYHA评级II-IV)的基础上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1)TFC和SVV值;2)计算TFC/SVV值。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记录反应患者血容量变化的生命指标血压、脉搏、尿量;
4)根据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变化调整老年心衰患者容量摄入:a)当TFC值>50.25Ω或TFC/SVV值>4.78,考虑患者存在血容量增多情况,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选择限制液体、利尿必要时采用血液透析技术;b)当TFC值>50.25Ω且TFC/SVV值>4.78,考虑患者存在显著的血容量增多,应短时间内选择限制液体、利尿和血液透析技术减少血容量,防止诱发心功能不全;c)当TFC值<50.25Ω且TFC/SVV值<4.78,患者血容量正常,同时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适当补充液体,防止低血容量发生。
(4)疗效评定
1)主要观察指标:好转出院率、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衰次数、死亡率;
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a)好转:心力衰竭症状比接受治疗时无明显加重或好转(NYHA评级);
b)无效:心力衰竭症状比接受治疗时显著加重(NYHA评级);
(5)退出机制
1)患者转入监护病房单元(或ICU病区);
2)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管理容量。
3、临床效果分析:
本发明是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操作简单、测试者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可重复性高,与有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相关参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17年09月01日至今开展本发明实施例共收集适合入组年龄≥60岁的心衰患者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7±10.02,男性23例,女性患者11例。通过观察在不同时间点以及容量情况,34例老年心衰患者中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出院至外院继续就诊8例,治疗好转出院23例,死亡率8.8%,好转率达到67.6%。而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心衰的患者住院死亡率较高,一般在8.2%-12.0%之间。
4、典型患者病历分析:
(1)典型病例1
患者李XX,男,88岁,因“咳嗽、咳痰7天,伴纳差2天”于2017-10-31收入老年病科A护理单元,于2017-12-4出院,共住院天34天。
入院时情况:患者因“咳嗽、咳痰7天,伴纳差2天”入院,査体:体温:36.6℃脉搏:6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7/74mmHg,身高:170cm体重:50kg。
入院时诊断:1.双肺感染,2.慢性胃炎,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置入术后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NYHA评分),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前列腺增生症。
入院后于2017年11月5日8:35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不适,偶伴咳嗽、咳痰,予以硝酸甘油0.5mg口含、西地兰0.2mg静推后患者气促症状逐渐好转。患者自2017年11月3日至2017年11月5日尿量分别是930、1300、1500mL,每天入量:莫西沙星注射液250mL、脂肪乳+氨基酸注射液500mL、5%葡萄糖水500mL,此外临时补充电解质每天500-1000mL左右,2017-11-07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提示:TFC50.5,SW7,TFC/SW7.2,考虑患者血容量偏多,结合患者11月5日病情表现考虑心功能不全加重,进行强心和利尿、限制液体摄入量等对阵处理,患者病情自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4日症状较前有明显好转。2017年11月14日再次复査参数提示:TFC89.1,SW7,TFC/SW12.7,然而患者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1月15日尿量为600、1200、1500mL,TFC较前有明显升高,且患者TFC/SW值偏低,说明组织间隙水分较多。在无创血流监测提示下,主要以补充蛋白质、间断利尿,以降低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2017年11月16日—2017年11月20日患者尿量为1800、1700、1500、1600mL和2900mL,尿量逐渐增多。最终TFC和TFC/SW较前有明显降低,患者心衰症状好转。
表2李XX入院后监测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211
结果分析:患者李XX出现病情变化时间点为2017年11月5日,此时患者出现心衰表现,并未监测无创动力学指标,但患者2017年11月7日无创动力学参数提示患者血容量显著增多。再次基础上患者通过利尿和控制液体输入等措施症状有明显的好转,2017年11月13日以后患者病情再次反复,从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现TFC、TFC/SW均增高,而同时患者11月13日和11月14日尿量分别为600、1200ml,这一结果与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一致——患者处于容量超负荷状态。此后患者在2017年11月15日,尿量达到1500mL,而TFC/SW和TFC均有所降低。此后患者在尿量稳定增加情况下,TFC和TFC/SW较前有显著降低的趋势,最终患者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容量负荷管理,在降低容量负荷状态情况下,心功能也显著改善出院。
本发明率先在老年患者中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对心衰的患者进行容量管理,目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特色在于:(1)阐明无创血流监测技术对老年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的关键参数一胸液水平(TFC)和胸液水平与搏排变异性(SVV)-----TFC/SVV;(2)阐明老年心衰患者胸液水平(TFC)和胸液水平与搏排变异性比值(TFC/SVV)的适宜参考范围。
(2)典型病例2
患者任永香,女,80岁,因反复上腹疼痛3月;发现血压升高1年余,肢体乏力5月于2017-09-08收入老年病科A护理单元,于2017-09-21出院,共住院天13天。
入院时情况:体温:36.3℃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6mmHg身高:145cm体重:37kg。入院时患者乏力症状明显,结果患者BNP查12838pg/mL,考虑心功能不全。
入院时诊断:1、慢性胃炎;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3、脑梗塞;4、心律失常:心房扑动。
患者入科后超声(心脏)检查提示:1.左房增大,右房稍增大,升主动脉稍增宽;2.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反流;3.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中度增高;4.主动脉瓣轻度反流;5.局限性心包积液;EF=63%,FS=34%,EDV=73ml,SV=46ml;心电图:心房纤颤、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纤颤伴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019-9-8查B型利钠肽测定(pro-BNP)12838.0pg/ml↑、2017-9-15复查B型利钠肽测定(pro-BNP)9791.0pg/ml↑、结合患者2017-9-12至2017-9-13患者无创血流监测数据均提示患者心功能不全考虑非容量过多所致,与患者长期房颤、III°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因此在容量管理上并未常规进行水钠摄入,且患者入院体重仅为37kg,考虑患者血容量偏低,因此加强营养补充,住院13天之内因患者西地兰、米利农等强心药物禁忌结果患者病情情况下仅输入4次10mg呋塞米治疗,后患者心衰好转后出院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入院后患者监测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Figure BDA0002525648340000221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监测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并基于相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
所述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BNP以及容量状态。
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步骤二,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步骤三,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
步骤四,基于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进行心衰监测;
所述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BNP以及容量状态。
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BioZ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采集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步骤二,基于检测到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TFC/SVV值;
步骤三,基于检测到的胸液水平TFC、博排变异性SVV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计算得到的TFC/SVV值进行状态评估;
步骤四,基于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监测措施进行心衰监测;
所述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BNP以及容量状态。
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搭载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
CN202010503320.4A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671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3320.4A CN111671414B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3320.4A CN111671414B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1414A CN111671414A (zh) 2020-09-18
CN111671414B true CN111671414B (zh) 2023-03-28

Family

ID=7245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3320.4A Active CN111671414B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1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9975B (zh) * 2021-07-05 2023-04-07 深圳市人民医院 用于急诊的容量管理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6455A2 (en) * 2006-03-10 2007-09-20 Optical Sensors Incorporated Cardi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utomated recognition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waveform attributes
WO2007117444A2 (en) * 2006-03-31 2007-10-18 Yinghe Hu Protein detection by aptamers
WO2010032252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Cheetah Medic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lood flow
CN102657525B (zh) * 2012-05-11 2014-03-26 季忠 一种心功能无创检测系统及方法
US9332941B2 (en) * 2012-12-31 2016-05-10 Tosense, Inc. Body-worn sensor for characterizi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KR20150068333A (ko) * 2013-12-11 2015-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심박수 검출을 위한 바이오 임피던스 센서 어레이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US10349901B2 (en) * 2015-08-20 2019-07-16 Osypka Medical Gmbh Shock probability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324405B2 (en) * 2015-12-07 2022-05-10 Medici Technologies Llc Observational heart failure monitoring system
US11123020B2 (en) * 2015-12-18 2021-09-21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US11147515B2 (en) * 2016-02-16 2021-10-19 Ecom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CN107267662B (zh) * 2017-08-22 2019-02-26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工具
CN109846464A (zh) * 2018-12-29 2019-06-07 曹乃钊 血液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CN109770887B (zh) * 2019-02-26 2020-04-03 山东宝利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袖带式无创血流动力学人工智能云端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1414A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engin et al. Role of inferior vena cava and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 in assessment of volume status: a comparative study: ultrasound and hypovolemia
Eysken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ulmonary regurgitation on regional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children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Zhang et al. Respiratory variations of inferior vena cava fail to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La Porta et al. Volume balanc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and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Murayama et al. Simple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estim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
CN111671414B (zh) 一种基于无创血流的老年心衰监测评估控制系统及方法
Han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ardiac cycle efficiency in children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RU2532521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иска развития атеросклероза коронарных артер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ахарным диабетом с сердечно-сосудистыми нарушениями
Dereli et al. Evaluation of left atrial volume and function by 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in anemic patients without overt heart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anemia correction
Maurer et al. Ventricular volume and length in hypertensive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Graham Jr et al. Evaluation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Banjade et al. Systemic Venous Congestion Reviewed
RU281302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наличия артериальной гипертензии у мужчин с низким или умеренным сердечно-сосудистым риском
Prakash et al. Systemic Venous Congestion Reviewed
Di Somma An Update of Armamentarium for Non Invasive Cardiac Haemodynamics and Congestion Evaluation for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RU2449723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хронотропной нагрузки сердца
Nordanstig et al.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at rest and during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Kyriakoulis et al. Dete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routine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elderly: comparison with 24-hour electrocardiography
Lee et al. A novel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the ischemic etiology of cardiomyopathy and i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U2670676C1 (ru) Способ скрининга ишемической болезни сердца и/или артериальной гипертензии
Frere et al. Relation of ankle brachial index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adri et al. Cardiac Hemodynamic Monitoring
Korpela Determinants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regulation and cardiac structure in a middle-aged population: influence of early growth related factors and life course physical activity
Wexler et al. Physiologic intervention in cardiovascular nuclear medicine
Li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Evaluating Left Ventricular Local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Arterial Coupling of Male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