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1199A - 负跟健身运动鞋 - Google Patents

负跟健身运动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1199A
CN111671199A CN202010164061.7A CN202010164061A CN111671199A CN 111671199 A CN111671199 A CN 111671199A CN 202010164061 A CN202010164061 A CN 202010164061A CN 111671199 A CN111671199 A CN 111671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shoe
average
shoes
out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40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1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负跟健身运动鞋,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其特征是鞋底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的前掌高于后跟,强制人体的重心后移至脚的内后端,迫使腰背肌肉的张力重新调整,使脊柱自然伸直。在奔跑中,可以加大步幅,有利于跑得快跳得高。也有利于糖尿病足的康复和保护。

Description

负跟健身运动鞋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跟健身运动鞋,更具体的说,涉及鞋底前掌和后端相对平均承重高度变化的健身鞋。
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及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和后端,1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还使用国际申请PCT/CN99/00134的以下术语,并增加一些术语:
术语“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前掌内外侧指以前掌和掌前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该垂直平分线的前后延长线作为前端、掌前、掌后的内外侧分界线。
腰挡内外侧指以掌后和腰挡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
后端内外侧指以后端和后掌的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为界分成的内外两侧;该垂直平分线的前后延长线作为后掌的内外侧分界线。
按此划分,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侧右侧为内侧。即,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脚的第五指所在一侧为外侧。
术语“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前掌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术语“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后端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毫米计。
掌前和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也以上述定义为准,掌前和前端的内侧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也以上述定义为准。
鞋底的七段划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以鞋的内底最前端端点和最后端端点连线为基准,该连线按前述比例垂直分为平行七段。如果没有最前端最后端这个两个点,比如是一条线或两个点,就以这条线的中间点或两个点连线的中间点作为最前端最后端端点。内侧和外侧的划分按前述方法。
前述七段大底的两种描述判定侵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标准,任何一种方法的侵权都视为对本发明方案的侵权。
术语“鞋的前半部分”指鞋的内底最前端端点和最后端端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分界线,为分成的前后两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脚跟所在的部分为后半部分。如果没有最前端最后端这个两个点,比如是一条线或两个点,就以这条线的中间点或两个点连线的中间点作为最前端最后端端点。内侧和外侧的划分按前述方法。也可以是以腰挡和掌后的分界线和/或延长线为界,将鞋底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脚掌所在的部分为前半部分,其余为后部。两种描述判定侵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标准,任何一种方法的侵权都视为对本发明方案的侵权。鞋底的前半部分,也以此为准,包括外底、中底和内底。
上述所提到的平均承重高度是通过加权平均法,以平方厘米为取样单位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鞋底的后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向后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以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中间点和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中间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前掌和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鞋底的后倾角度。
前掌内倾角度是指当前掌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前掌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前掌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前掌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间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位置,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后端内倾角度是指当后端外侧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内侧平均承重高度的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后端向内倾斜的角度。该角度的计算方法是:作后端内、外侧分界线的垂直平分线,以该垂直平分线在内外两侧的中间点为基准点,分别以内、外侧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这两点的高度,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前掌内倾角。
国际申请PCT/CN99/00134所公布的健身鞋,即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虽然对调整人体的不良姿态,对腰肌劳损、腰腿痛、颈椎病有一定康复作用。但对于姿势的提醒功能设计不够,对运动的考虑也不够,本发明就针对于此。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半部最底部外表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最底部外表面面积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掌前与地面的接触面之和,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部位的外底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如果有鞋钉,以鞋钉尖面积为计算标准。面积越大,有利于运动的稳定性,这是运动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等硬地场所。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掌前部位的鞋底平均厚度大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作为运动鞋,奔跑和起跳发力时,前掌的力量还要通过足拇指环节最后发出,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足拇指的发力推动身体的运动,可提高运动表现,对弹跳益处最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20毫米,或16毫米,或12毫米。鞋底厚度越大,人的本体感觉越差,安全性也越差,运动功能也差。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更有利于保持,可以更好的巩固康复效果,对产后人群,腰痛患者和平足患者更有好处,也有利于前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长途行走和野外行走。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前端部位平均承重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前掌前掌平均承重高度测量方法相同。有利于奔跑跳跃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3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三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使用,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该厚度为外底中,底和内底(鞋垫)厚度之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的腰档和/或掌后部位中间1/5部分的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和外侧部位。将腰档和掌后部位,以二者分界线为准,垂直纵向分为五个部分,中间部位略低,有利于跟骨痛和足底筋膜炎的预防,减少对该部位的力的刺激。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厚度高于前掌部位平均厚度。有利于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更有利于保持,可以更好的巩固康复效果,对产后人群,腰痛患者和平足患者更有好处,也有利于前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运动效率的发挥,有助于跑得快跳得高。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部位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厚度,有利于运动效率的发挥,有助于跑得快跳得高。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厚度对应厚度,硬度对应硬度,刚度对应刚度。前掌和掌前区域是运动受力最大的部位,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增加厚度,增加材料硬度和/或刚度相对于腰档部位是必须的。作为前足的主要承重区,作为运动鞋,需要稳定性,以支撑人体动作,增加安全性。中底的硬度和刚度,决定着鞋的整体曲挠性能。现有的鞋的中底,一般的硬度和刚度是均匀一致的,很多带跟的鞋,中底的腰档硬度和刚度大于其他部位,比较典型的是皮鞋的钢制钩心,以增加强度,维持的基本形态。现有的负跟鞋,中底基本是均匀一致的,目前也都选用相对较硬的中底,矫形用途的需要,增加矫形的力度和效果。本发明,将负跟鞋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为了适应运动的专业特征,需要增加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同时减小中底腰档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使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厚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的大于腰档部位的硬度和/或刚度,以利于奔跑和跳跃的发力和运动的灵活性。本发明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用不同的材料,在前掌和掌前处选用硬度和刚度大的材料,腰档采用硬度和刚度小的材料;相同材料选用前掌和掌前增加厚度,使其大于腰档;相同材料相同厚度,采用不同的加强结构,比如在边缘处折弯或者将平面做成起伏凹凸。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20%以上,适合室内使用;大于40%以上,适合日常生活;大于60%以上适合简单的锻炼;大于80%以上适合健身锻炼;大于100%以上适合高强度训练;大于150%以上适合竞技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大于内侧。适用于姿势矫正和康复锻炼,和初级奔跑训练,避免在运动中重心过度左右偏移。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小于内侧。适合于跳跃动作较多的运动,顺应人的落地习惯,落地更加自然顺畅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鞋的重量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的平均厚度高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利用惯性增加奔跑速度和弹跳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平均深度小于6毫米,5毫米,4毫米,3毫米和2.5毫米。横向是指左右方向,内外侧方向。该部位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越大整体性越差,稳定性越差,运动消耗越大,虽然最初有舒适感,但不利于运动,应尽可能减小,降低对能量的消耗。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前掌和/或掌前部位,平均深度大于4毫米(含4毫米)3.5毫米(含3.5毫米)或3毫米(含3毫米)或2.5毫米(含2.5毫米)的左右横贯穿凹陷条纹,低于一条(含一条)。贯穿凹陷条纹,即凹陷缝隙,有深度的连贯的缝隙,有利于行走的舒适感,但会降低运动的稳定性,消耗能量。用于日常行走,健身锻炼和强化锻炼。
本发明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前掌和/或掌前部位,平均深度大于4毫米(含4毫米)3.5毫米(含3.5毫米)或3毫米(含3毫米)或2.5毫米(含2.5毫米)的左右横贯穿凹陷条纹,低于一条(不含一条)。贯穿凹陷条纹,即凹陷缝隙,有深度的连贯的缝隙,有利于行走的舒适感,但会降低运动的稳定性,消耗能量。用于矫形鞋和竞技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该结构位于中底之下,该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网状、柱状、椎状、块状或前述形状的结合,该结构可以包含于外底之中,可以与外底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露出外底,还可以直接全部使用该结构作为外底,该结构的体积大于0.5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或2立方厘米,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重量。
该结构的作用是增加和提升外底前掌部位的硬度,将负跟鞋的性能增加拓展到运动鞋领域,并且纠正现有运动鞋的行业偏见和错误。更强的硬度,代表更强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稳定性是安全性的重要部分,而现有的运动鞋则追求柔软和避震,最典型的是气垫鞋,成为众多运动鞋努力的方向,在学术上不成立。现有的负跟鞋,鞋底的硬度都在70IRHD(国际橡胶硬度)以下,作为康复用鞋尚可,但作为运动鞋有很大的不足,康复型鞋底只要能够支持站立和行走时部分身体重量即可,此时人体重心大部分在脚跟部位。如果把负跟鞋技术拓展应用到运动鞋领域,功能要求则完全不同,奔跑跳跃时,身体的重力集中在前掌部位,而且伴随有很大的运动势能冲击,那么现有的软性鞋底就有问题了,前掌的稳定性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安全,造成踝关节损伤或摔伤,软性前掌越高越厚,危险性越大。同时,前掌的硬度不够,会吸收能量,减小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况且,负跟鞋前掌的增高加厚,会直接增加重量,也会消耗人体能量。这也是负跟鞋一直没有应用到运动鞋领域的根本原因,出路必须是增加硬度,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重量,才能满足作为运动鞋的需要,以高硬度材料结合现有底材是唯一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且硬度增强结构内部或周边有气囊结构。这样有利于保护硬度增强结构,提供辅助支撑,又尽可能避免重量的增加。气囊内部气压大于25psi,60psi,90psi,130psi,分别适用于康复鞋,健身鞋,运动鞋,和竞技鞋。
本发明注重对负跟鞋运动功能的改进。本发明的进步意义:(1)对于现有的运动鞋,负跟运动鞋由于增加的前掌的承重高度,可以提高奔跑速度,奔跑的速度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步幅和步频,负跟鞋由于脚掌部位的加高可以直接增加步幅,也就是加大步长,有益于提高奔跑速度,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以用增加更高的前掌高度来提高训练强度,增强平衡能力和对步幅的控制能力,具有强化训练作用;对于跳跃更是直接提高了起跳高度,有益于提高跳跃高度。总体而言,负跟鞋有益于提高运动表现。(2)对于现有的负跟鞋,将负跟技术应用到运动领域,而且从理论上,能够超越现有的带跟运动鞋的功能,能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是负跟鞋技术对运动鞋技术的显著推动性进步。把负跟鞋技术应用到运动鞋领域,不是普通运动鞋和负跟鞋技术人员能够接受的,其进步意义,也不是上述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预想的,那么也就不会考虑应用过程中的解决方法,本解决方法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增加鞋底前掌部位外底的硬度,是出于对运动功能的考虑,也是负跟运动鞋的专业需要。该部位是奔跑跳跃的发力点。硬度越大,运动时吸收能量越小,也就是能量损耗越小,当然有利于运动表现,可能会在舒适度方面有些下降,但舒适度作为主观体验,是可以通过适应而改变的,只追求舒适性,既不科学,也没有客观标准,无实际意义。该部位也是奔跑跳跃的落地支撑点。硬度越大,支撑力越强,稳定性越好,安全性越好,保护性越强。
该部位也是鞋底宽度最大的部位,作为负跟鞋也是鞋底较厚的部位,占鞋底总体体积的比例较大。减轻重量,是运动鞋的设计方向,重量越轻,负荷越小,运动表现越好。对于材料选择而言,硬度越高,支撑力越大,那么就可以直接减小一部分用料,减小重量。这是运动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施方法:一可以用高硬度材料与外底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橡胶鞋底成型过程中,加入制作成网状的高强度材料,比如合金丝网,合成高分子材料丝网,成型后形成类似于钢筋水泥的结构效果,既能增加整体硬度,又能增加强度。二使用组合底的方式,在软底上打孔,上下方向植入硬质材料的棒或管,如合金或高分子材料的棒和管,形成柱结构支撑,在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的下面使用即可。三前掌部位直接使用高强度材料的外底,在下表面粘贴结合或安装防滑物质,比如硬塑料材下面粘贴橡胶片。四简单的方法是鞋底成型时分为两层,最下面使用低硬度橡胶片,保障摩擦力,在上部使用高硬度橡胶。这个办法较为简单,更改配料配方即可,可以成型时一次成型,也可以成型后粘贴。只是这个实施例对硬度的增加有限。五本发明不考虑最佳实施例,运动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各种运动的不同需要,施行不同的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鞋底部,是指鞋帮以下的部分,即以鞋帮与鞋底的交界线为界以下的部分,包括鞋的外底、外底沿条、中底、内底、鞋腔内的鞋垫和粘合在外地和中底间的帮茬,以及鞋垫和外底之间的其他部件。
作为鞋底前高后低的鞋,鞋底部前半部高度的增加,也同时会增加前半部重量,加大前后重量比,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这对于运动中的步法启动和步态周期,存在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奔跑速度和跳跃高度,作为矫形康复鞋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运动鞋则为不足。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越低,对运动表现越有利,所以作为运动鞋,要尽可能减小鞋底部前半部的重量,或者增加鞋底后半部重量。鞋底部前半部轻,后半部重,对于行走和奔跑,对步态有优化引导作用,适于做运动鞋。具体的方法,对鞋底部前半部,可以减少结构体积或减轻材料比重。鞋底部后半部重量的增加,可以是增加结构体积或增加材料比重。这种改变,将前高后低鞋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运动鞋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外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外底的后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合中老年人和患者的康复锻炼。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安装有螺母结构,螺母结构的下表面低于该部位的鞋底表面低于2毫米、3毫米、4毫米以上。需要时可以用螺丝安装外部部件,增加和调整前掌高度,平时可以用螺丝封闭。螺母结构的数量大于两个(含),三个(含),四个(含),分别适用于矫形鞋,健身鞋和竞技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安装有薄膜式压力传感器,至少有一个部位,传感点或传感器密度,每平方厘米大于10个,30个,60个。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鞋的中底、内地、鞋垫和外地任何位置,传感点或传感器的密度越大,对运动的反应越具体,判断意义更大。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小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增加站立、行走和运动的稳定性,适用于中老年人。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后端外底的内侧表面,与地面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这样该部位呈垂直或上宽下窄的形状,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适合于青少年的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分的后半部分外底的下表面向后上方倾斜,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可以是连续过渡,相对平滑更有利于运动的灵活性,也可以是间段过渡,间段过度,会有起伏和花纹,可以提高摩擦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5∶1,避免形成足下垂的不良步态;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6∶1,适用于静态训练或低强度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5∶1,适合日常生活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50∶1,适合健身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5∶1,适合于常规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4∶1,适合于专业训练;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5∶1,竞技比赛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3∶1,适合登山等特殊用户;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5∶1,适合各种球类运动;鞋底部前半部与后半部重量之比低于1.2∶1,适合前足损伤患者康复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这样可以阻止足内翻,有利于矫正,形成正确步态。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平均或厚度高于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2.5毫米矫正效果更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腰档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大于鞋底腰档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四毫米以下、两毫米以下、相同或低于外侧。腰档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相同。厚度的计算,包括鞋的外底厚度和中底及鞋垫(内底)的厚度之和。现有的鞋类产品,一般腰部档内侧略高于外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弓托或足弓垫,但该结构的设计违背足弓的力学结构,会增加足底筋膜的受力,造成平足,所以本发明产品,将此部位高度降低到四毫米以下,可以避免对足底筋膜的受力;两个毫米以下更好,最佳是内外侧高度相同,或者低于内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2度,有利于体现强制重心后移功能,增加运动强度;鞋底的后倾角度大于3.5度,可以提高运动表现。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18毫米,这样有益于人的本体感觉,增加稳定性;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也可以15毫米,本体感觉更佳;鞋底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也可以低于13毫米,更适合于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挡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或等于腰挡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这样避免该部位突出,对足底筋膜造成牵拉,损害足弓的健康。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还可以在鞋后帮内里居中部位,有一个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位于鞋后帮内里部位,朝向鞋的内腔,穿着时与脚的跟腱或跟腱部位的袜子接触。片状结构与内里的结合,可以是胶粘,也以线缝。该片状结构的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可以是圆形,椭圆,半圆、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该片状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或者纺织品,片状结构的厚度低于2毫米,该片状结构的作用是调节摩擦力和摩擦系数,还可以配合不同的涂抹材料,减小鞋片状结构的摩擦系数,这样最初使用时,重心前移的习惯,会造成脚跟在鞋后腔上下移动,产生鞋不跟脚的感觉,会妨碍行走,而重心在脚跟部位时,不跟脚的感觉会消失,使鞋对姿势具有提醒作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同时改片状结构还可以减小鞋后帮的磨损,增加产品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鞋,一双鞋的总重量,应该低于1.5公斤,低于1公斤更佳。
本发明所述的鞋,从鞋的前后重量分配,对运动功能也存在影响,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应低于80%;静态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71%,;静态矫正用途,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动态矫正用途,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5%;日常生活用,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0%;健身用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5%;常规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0%;户外远足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35%。鞋和鞋底的前半部分重量越轻越有益于常规行走和健身锻炼。
本发明所述的鞋,从鞋的前后重量分配,对运动功能也存在影响,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应低于80%;静态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71%,;静态矫正用途,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动态矫正用途,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5%;日常生活用,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50%;健身用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5%;常规训练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40%;户外远足的,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35%。同时鞋的后帮平均高度低于70毫米、60毫米、50毫米、40毫米、30毫米,鞋的后帮高低直接影响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鞋帮越高对踝关节的保护越好,但是对运动的限制也越多,所以不同的前后重量分配和鞋帮高度,会有很多产品细分,包括各种运动鞋,特殊训练鞋,医学矫正和康复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从鞋底的重量,鞋的外底(大底)前半部分(按照鞋的前半部分分界)占总体重量的比重低于70%;低于60%,适用于静态训练或低强度训练;日常生活用,应低于55%;健身用,应低于50%;常规训练,应低于45%;专业训练,应低于40%,竞技比赛用,应低于35%;。
本发明所述的鞋,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平均比重5%、15%、25%、35%、。材料比重大小可以用于调节前后重量比例。
本发明的优点是,把该技术推广到运动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前高后低的鞋,具有优秀的运动功能和健身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前高后低的可以增加运动消耗,矫正姿势有利于形成提拔的体态,鞋底外高内低的设计,可以避免足内翻,形成习惯后可以减少崴脚的发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前掌的加高,可以增加奔跑时的跨步长度,增加训练强度,锻炼自身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竞技运动中,前掌加高的增加步幅作用,有助于增加奔跑速度,在跳跃时,前掌高度的增加本身就增加了起跳高度,理论上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可以跑得快跳得高,提高运动表现。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有向前倾斜的锯齿状(简称齿状)花纹。
本发明所述的前后方向,以前掌所在的部位为前,后端所在的部位为后。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花纹前壁,与后端表面夹角小于90度适用于普通地面、85适合与室外硬质地面、80度适合室内地面、75度适合室内光洁地面。通常的鞋底花纹,凸起的花纹壁都是与鞋底平面垂直,或者向花纹体方向倾斜,这样有利于鞋底模具的制作和鞋底生产中合格率,而本发明是针对功能鞋的功能考虑。
本品主要针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给住院患者使用,这些场所由于卫生的考虑,地面光洁度高。穿负跟鞋最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向后倒,负跟鞋将人体重心强制后移,受力面相对减小,如果鞋底摩擦力不够,容易脚跟前滑,人向后坐倒后倒。本发明,最大程度的防止重心前滑,前滑造成直接坐地或仰面摔倒,伤害最大。本发明有利于防止足跟部位的向前滑动,有利于精神的放松,有助于姿势的调整。精神放松是身体放松的前提,也是姿势矫正的前提,因为,防滑设计的加强,对于负跟鞋的矫正姿势的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最大程度的防止重心向后的滑倒,这对中老年人是重要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负跟技术本身。弥补负跟技术带来的特定问题,减小了在适应期内可能产生的意外风险。
向前的齿状花纹,在足跟滚动向前和足跟承重站立时,齿状花纹是受力倒伏的,这样就相当于减小了鞋跟的绝对厚度,在增加止滑性能的前提下,又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的本体感觉。从步态的角度考虑,鞋底后部的向前齿状花纹,更顺应正常行走的健康步态,更接近自然步态,行走时与无花纹状态最接近。
鞋底的防滑花纹是必须的,从选优的角度,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从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不仅限于防滑,锯齿状形成一个向前的细微坡度,所具有步态引导作用,而且对医学康复有实际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从各种花纹的综合考虑,从选优的角度,向前的齿状花纹是负跟鞋足跟部位的最佳选择。具有安全性和功能性双层考虑。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了部分功能性问题,有单项优势又具有综合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的高度大于1.5毫米、2毫米、4毫米、6毫米。本发明所述的花纹的高度是指,花纹最高端到前后最低端距离的平均数为准;如果高度有起伏,以平均数为准。鞋底的花纹越高,摩擦力越大,但会影响人的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各不同的花纹高度,针对不同的康复阶段。花纹的高度大于1.5毫米的产品,适合重度患者,此阶段偏于静态适应性站立,对防滑的要求较低,细密的花纹能最大程度的不降低本体感觉,适应和掌握要领;花纹的高度大于2毫米的产品,适合重度患者初步室内行走联系,仍然偏于静态适应性阶段,矫正姿势;花纹的高度大于4毫米的产品,适合中度患者的室内使用,逐步调整步态;花纹的高度大于6毫米的产品,适合已经形成正确步态的轻度患者,可在室内外散步使用;花纹的高度大于8毫米的产品,适合正常人正常锻炼和患者康复后巩固阶段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内侧。适合运动和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适合于平足患者和糖尿病足内侧溃疡患者。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齿状花纹材料的硬度,高于邵氏70(HA)或橡胶国际硬度70(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针对于不同的底面状况,光洁的地面,硬度要相对大,否则行走时与地面的摩擦声音会很大而且很尖利。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的长度大于30毫米、60毫米、80毫米。花纹可以分为几行,平行分布。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花纹顶端可以是如附图中的锐角,也可以圆弧形,也可以是平的平面,即去掉最上端的锐角。增加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宽度大于内侧。花纹的宽度,以齿状花纹前后最低点的距离为准。花纹越宽,变形能力越差,受力时受压倒伏的程度越小,而内侧花纹窄受压变形程度大容易倒伏变薄变低,那么在行走时,足跟向前滚动,就容易向内侧和中部偏斜,这有利于引导步态,形成良好步态。而且外侧花纹宽度加大,也能减少外侧磨损。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部外底的外侧花纹硬度大于内侧。花纹的材质硬度越大,抗压抗倒伏变形的能力越强,有益于保持外高内低的状态,有利于对步态的引导。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部外底面有向前和向后的齿状花纹。在运动中,前掌的受力比较复杂,各种受力都需要,所以齿状花纹需要向前向后都要有。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硫化工艺制作,即布面胶鞋制作工艺,有更好的强度,成本更低。线缝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模压工艺制作,即模压皮鞋的制作工艺,强度高,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注压工艺制作,即模压皮鞋的制作工艺,强度高,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胶粘工艺制作,即胶粘皮鞋的制作工艺,外观好,产品档次高。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使用线缝工艺制作,包括手工线缝和机器线缝,强度高,产品档次高。在鞋底的侧面有一条以上的线缝,以适应运动鞋的牢固程度,负跟鞋的运动强度比其他的产品受力更大,侧面线缝是需要的。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外侧。适用于篮球鞋排球鞋,掌前外侧在运动发力中已经没有作用,减轻外侧高度就等于减轻重量有利于弹跳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降低,有利于跳跃落地时的本体感觉,减少踝关节损伤概率。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外侧。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部位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外侧。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有利于短跑和跳跃的发力,尤其是拇指部位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前掌低于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长跑和慢跑,减小发力,节省体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掌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平足患者的足弓减压,减小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后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后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平足患者的足弓减压,减小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档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或等于腰档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避免对足底筋膜的上顶和牵拉。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腰档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腰档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1-4毫米,或者1-3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适用于运动,奔跑跳跃时的发力,运动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短跑和跳跃发力的训练,增加阻力,尤其是锻炼拇指部位的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前端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适用于矫正,日常生活中使用,稳定性更强,矫正效果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帮后端的高度高于2厘米适用于室内使用;或3厘米适用于室外鞋。鞋后帮的高度是指鞋帮与跟腱接触的部位。
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垫和/或中底有上下贯通孔,与外底上部的空间打通,贯通孔数量在三个(含),四个(含),五个(含)以上,增加透气性。分布于腰档和前掌部位,腰档部位高于两个(含),避免汗液在后端部位积存。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外底有上下贯通孔,通过中底的上下贯穿空,使鞋腔与外部空间联通,外底的上下贯通孔致敬小于2毫米,1毫米,分布于腰档和/或后掌部位,将汗液排除。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鞋垫和/或中底,腰档和/或后掌有一条左右方向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高度小于2毫米,可以是线状凸起,避免汗液流向后端。
鞋的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分的外底外侧呈梯形,下宽上窄,有利于鞋的稳定性,也有利于弹跳落地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中底和/或鞋垫有前后向的凹槽,利于脚的排汗。
鞋底后端段部位的鞋帮强度低于鞋底前端段部位上面鞋帮的20%,40%,60%,80%以上,分别适用于日常生活鞋,普通运动鞋,矫形鞋和糖尿病鞋。强度可以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弯曲强度。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腰档内侧部位的最高点承重高度高于鞋底内侧平面三毫米以内、两毫米以内、一毫米以内,分别适用于健康足,轻度平足和重度平足。承重高度以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为标准。一般的鞋,腰档部位都有足弓支撑的凸起,但这是错误的,会加大足弓跖腱膜的受力,破坏足弓的稳定性,加重平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掌和/或后端部位外侧花纹的大于内侧。外侧容易磨损,外侧花纹增大可以减轻磨损,保持功能。大于内侧,可以是花纹的面积,花纹的密度,也可以是花纹的体积,也可以是花纹的线条加粗。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有高于5毫米、10毫米、20毫米或25毫米以上的后帮,阻止站立行走时候脚跟向后的滑动。在后帮外侧增加固定结构,用带状物与鞋的前部相连,可以做到拖鞋凉鞋两用。可以是一次成型制品。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的外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适用于生活鞋和运动鞋。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腰档10%适用于矫形鞋,高于20%适用于生活鞋;高于40%适用于普通运动鞋;高于40%适用于运动鞋;高于60%适用于训练运动鞋;高于80%适用于竞技运动鞋。同样道理,鞋底掌前和/或前掌的强度高于掌后和/或后掌,高于的数据也相同。强度可以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弯曲强度。强度的测试,可以是左右侧,也可以是前后侧。
本发明所述的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跳跃,适用于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的外底和或中底的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平均厚度百分之三十以上,增加曲挠性,适合日常行走;低于百分之五十以上适合日常健身锻炼;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初级竞技运动,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特殊竞技比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重心的前移,适合奔跑,适用于运动鞋跑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跳跃时的发力,适合跳跃运动较多的运动鞋。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掌前,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前掌,这样有利于限制重心的前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站立行走姿势,适用于矫形鞋和糖尿病鞋。掌前和前端部位的平均承重高度计算方法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相同。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前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低于内侧,可以有向外侧上面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用于频繁跳动的运动鞋品类,如篮球鞋,跳跃时落地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着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落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或鞋垫上表面呈向下凹陷,因为跟骨下表面也是圆形的,可贴合跟骨的角度,可以加大跟骨结节受力面积,分散足跟部软组织压力,减小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概率。普通产品凹陷深度大于两毫米,糖尿病早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3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4毫米,糖尿病中期用品凹陷深度大于5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后端部位中底和/或鞋垫含有膏状或液体油脂,防止足跟皮肤干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加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向内倾斜角度,左脚大于右脚。适用于身体向左偏斜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向内倾斜角度,右脚大于左脚。适用于身体向右偏斜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前掌的内倾角度大于后端。适用于身体前倾严重者。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的外底和/或中底的平均厚度,低于前掌部位厚度百分之三十以上,增加曲挠性,适合日常行走;低于百分之五十以上适合日常健身锻炼;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初级竞技运动,低于百分之七十以上适合特殊竞技比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的外底和/或中底的平均厚度,低于后端部位厚度,可以是百分之十以上,增加曲挠性,适合日常行走;低于百分之二十以上适合日常健身锻炼;低于百分之三十以上适合初级竞技运动,低于百分之四十以上适合特殊竞技比赛。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花纹,其特征是:前掌部外底面有向前和向后的齿状花纹。在运动中,前掌的受力比较复杂,各种受力都需要,所以齿状花纹需要向前向后都要有。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花纹,其特征是:齿状花纹材料的硬度,高于邵氏70(HA)或橡胶国际硬度70(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
本发明的鞋的鞋底前掌内侧有锥状结构花纹,可以是棱锥和/或圆锥,可以是单独或组合,可以是三棱锥,四棱锥和多边棱锥。锥状花纹比柱状花纹有更强的抓地力。棱锥侧面可以有凹槽,或反向的凸起结构,增加摩擦面的面积,增强抓地力。前述棱锥和/或圆锥,可以去掉尖部呈棱台状。棱锥和棱柱可以是垂直于鞋底表面,也可以是倾斜的。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功能花纹,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部位的外底表面外侧,有向前倾斜的锯齿形花纹,花纹可以是多行平行排列。
该花纹可以是朝向正前方排列,也可以是朝向前方偏外侧,即向前外侧倾斜的齿状花纹。也可以表达为,直线花纹向前方偏外侧排列,锯齿状花纹也像前外侧倾斜。花纹线条可以直线的,也可以是弧形的。弧形开口朝向可以是向前外侧,也可以是向后内侧。
该部位花纹的对运动有重要意义,首先可增加弹跳落地时对地面摩擦力和稳定性,前掌外侧是弹跳足部的第一落点,也就是脚的外侧着地,状态是J形,向前偏外侧的齿状花纹,可以减小落地点向前外侧的滑动,增加落地的稳定性,也是增加落地的安全性,所以向前方外侧倾斜的齿状花纹比单纯向前的齿状花纹更有进步意义。
对于奔跑,前脚掌落地,前足在向前滑动的同时,也会向外侧滑动,因为前足外侧的结构比内侧弱,也更柔软,力量会冲向这个部位,产生侧滑,侧滑越大,运动的稳定性越低,运动效率越差,而且不安全。减少侧滑,有益于运动,和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花纹,其特征是:所述的鞋底外底前部花纹,位于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段部位的外底表面内侧,有向前倾斜的锯齿形花纹,该向前倾斜的锯齿形花纹,可以是朝向正前方的,也可以是朝向前方外侧或内侧,花纹线条可以直线的,也可以是C形的,C形开口朝向可以是向前外侧,也可以是向前内侧。该部位花纹的作用是,增加弹跳落地时对地面摩擦力,辅助增加落地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花纹,其特征是:所述的鞋底外底前部花纹,位于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位的外底表面,有向后倾斜的锯齿形花纹,该向后倾斜的锯齿形花纹,可以是朝向正后方的,也可以是朝向后方外侧或内侧,花纹线条可以直线的,也可以是C形的,C形开口朝向可以是向正后方,也可以是向侧后方,偏内偏外均可。用于增加向前奔跑时的抓地力。优选是该向后倾斜的锯齿形花纹,位于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位的外底表面内侧,因为足内侧的结构比外侧更坚实,力量也更大,是足部发力的更有利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位的外底表面花纹,也适用于平底鞋和有跟鞋,具有同样的进步意义,可以推广。
本发明所述的鞋鞋底具有特殊花纹,其特征是:鞋底后端花纹由前向后高度和/或厚度和/或宽度逐渐增加,鞋底也可以是向上延伸到鞋后帮上,增加防滑能力,也让鞋更结实。
鞋底后掌和/或后端部位的中底和外底,有透水孔结构。穿负跟鞋脚的汗液容易汇集到该部位,设计透水孔结构,有利于足部的卫生。透水孔结构可以是直接的上下通孔,也可以是安装细导管,将汗液排除鞋腔,通孔和导管内还可以安装纤维,渗水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
本发明所述的健身鞋可以是运动鞋、旅游鞋、便鞋、休闲鞋、布鞋、皮鞋、劳动保护鞋和拖鞋。也可以是胶粘鞋硫化鞋、注射鞋、注塑鞋硫化鞋、注射鞋、注塑鞋。
本发明使用一种防松鞋带,其特征是:鞋带两侧部位的宽度和/或厚度和/或截面面积大于中间部位。将鞋带的总长度均匀分为三个部分,中部为中间部位,两侧的另外三分之一部分,自中间向两端增加宽度和/或厚度和/或截面面积逐渐增加,这样鞋带系上后,不容易松脱。还可以表述为:鞋带两侧的另外三分之一部分,只要有一个部位的宽度和/或厚度和/或截面面积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这样的鞋带,也对平底鞋和有跟鞋也适用,可以推广。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且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20%以上,大于40%以上,大于60%以上,大于80%以上,大于100%以上,大于150%以上。有利于灵活性和运动性能。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位于中底之下,该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网状、柱状、椎状、块状或前述形状的结合,该结构可以包含于外底之中,可以与外底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露出外底,还可以直接全部使用该结构作为外底,该结构的体积大于0.5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或2立方厘米,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平均深度小于6毫米,5毫米,4毫米和3毫米。横向是指左右方向,内外侧方向。该部位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越大整体性越差,稳定性越差,运动消耗越大,虽然最初有舒适感,但不利于运动,应尽可能减小,降低对能量的消耗。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的后帮平均高度低于70毫米,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80%,或71%,或60%,或55%,或50%,或45%,或40%,或35%。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或平均厚度高于内侧。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大于内侧。适用于姿势矫正和康复锻炼,和初级奔跑训练,避免在运动中重心过度左右偏移。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小于内侧。适合于跳跃动作较多的运动,顺应人的落地习惯,落地更加自然顺畅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鞋的重量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的平均厚度高于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有利于利用惯性增加奔跑速度和弹跳高度。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后端部位的外底有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底面,即与地面接触部位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有一定的变形才能有摩擦力,也保护地面,排除金属钉鞋。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部位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为向下凸起的弧形,有利于奔跑时前掌的滚动。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部位鞋底承受200公斤压力时,高度被压缩的比例低于20%用于康复锻炼,15%用于日常健身,10%用于竞技训练,5%用于竞技比赛。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部有硬度增强结构,该结构可以在中底和外底的任何一层和任何部位,也可以在中底和外底之间的新增层,也可以在外底的下面(即鞋底的外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主要用于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区域,特别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区域。该结构的材料硬度和/或强度和/或刚度大于与之相邻同一平面层部位的材料,相邻部位可以专指外底,即中底以下的大底,也可以是中底以下的增加层,比较对象不包括中底,主要是针对本层硬度的增加。该结构可以是长方体,柱体,可以是空心体也可以是实心体,可以是封闭的空间,也可以是开放的空间,比如成“工”字形,即工字钢结构类型,稳定性增加有利于足部姿势,又有一定的变形量,适合对抗性和强度弱的运动项目。该结构体积大于1.6立方厘米用于静态运动,2.3立方厘米用于室内轻度运动,3立方厘米用于康复运动,4立方厘米用于日常生活,5立方厘米用于日常健身,6立方厘米用于进阶训练,7立方厘米用于竞技运动,8立方厘米用于竞技比赛。体积的计算,空心体按照实心体计算体积;管状结构按照柱状结构计算体积;对于不闭合的形状,如C形结构,按照两端口直线连线的截面计算体积。如呈“工”字形,竖线左右的空间也计算在体积范围内,即“工”字形截面,按梯形截面计算,左右两侧各自上下端点直线连线所围成的最大面积为截面。不规则形状,截面按照相邻端点直线围成的最大面积计算体积。该结构可以在图3所示的位置和结构。以左脚为例,增强结构位置示意图ABCDEF,所示的区域都可以是该结构的安装位置。A和/或B和/或C和/或D和/或E和/或F任何一个,其体积大于1.6立方厘米用于静态运动,2.3立方厘米用于室内轻度运动,3立方厘米用于康复运动,4立方厘米用于日常生活,5立方厘米用于日常健身,6立方厘米用于进阶训练,7立方厘米用于竞技运动,8立方厘米用于竞技比赛。ABCDEF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多个共同组合存在,也可以任何相互连接为需要的结构,以增加强度,如ABF可以组成H字形,ABCDEF组成的日字形。结构AB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厚度可以高于两端。结构B的平均厚度可以高于结构A。鞋底前掌和掌前部位,外侧边缘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内侧。该结构的目的是增加硬度和或硬度和或刚度,同时减小重量,避免鞋子头重脚轻。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重量。至少有硬度增强结构的高度和/或厚度大于5毫米、10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分别用于医学康复、日常生活、大众健身、竞技训练。该结构的材料,可以是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金属及合金,也可以是碳纤维材料。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掌前部位,外侧边缘部位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内侧。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的后掌和/或后端部位的鞋底和/或上面的鞋帮部位有活动安装的配重结构。目的是增加鞋后部重量,改变前后重量比,帮助日常生活步态矫正。该结构可以组装固定在该部位,比如包裹在周边的形式,可包裹在鞋底部位,也可以包裹在鞋帮部位或者同时包裹鞋底和鞋帮周围,也可以拆除。可以用卡槽固定和/或绑带固定和/或粘扣固定。配重结构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橡胶,塑料等,优选方案是在橡胶中混合入金属颗粒或粉末,比如铅。该配重结构的重量,可以是内侧大于外侧,配合鞋底的外高内低结构。配重结构有卡槽和或锁扣和或孔洞,以便于活动安装。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边缘向上延伸成碗状底,向上兜起,主要是外底也称大底,可以是全部向上延伸,也可以是部分,有利于加工过程的粘合和产品寿命的增加。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可以有向前倾斜的平面或弧形面,也就是厚度自后向前逐渐降低,以利于跑步时足部的滚动。该平面或弧形面可以有向前倾斜的齿状花纹,可以向前内侧也可以向前外侧。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作用如同短跑鞋的鞋钉。控制向前滑动,避免干扰跑步技术动作。
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下表面有圆柱或圆锥形或棱锥形花纹结构,起到类似于鞋钉的防滑作用,适应和增加各个方向的摩擦力。顶端(即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可以是平面或者圆弧面或弧形面,增加受力面积和支撑强度。可以分布在任何位置,主要位于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位于鞋底外侧的上述锥状花纹结构,可以高于内侧,维系向内的力的引导。位于鞋底外侧的上述锥状花纹结构体积可以大于内侧。出于稳定性的考虑,前述花纹结构的数量多于五个。花纹结构的材质可以是橡胶,橡胶的硬度大于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该结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安装的,比如用螺丝螺母结构。该结构内部可以有硬芯,硬芯可以是塑料和或金属。!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下表面,即与地面接触的平面,呈向地面凸起的弧形,弧形为前后方向,中部高,前后低,最高点和/或后侧有向前倾斜的齿花纹。起到刹车作用,制止向前滚动,有助于跳跃。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腰档。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腰档。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掌前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腰档。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腰档。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掌后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腰档。
本发明的健身鞋,鞋的中底为高分子材料,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和/或后端的平均厚度大于腰档。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健身鞋,鞋的中底为高分子材料,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后端的平均厚度大于掌后。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掌后的后半部分,也可以承担部分灵活性功能。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和/或后端的平均厚度大于腰档。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后端的平均厚度大于掌后。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掌后的后半部分,也可以承担部分灵活性功能。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和/或后端的强度和/或刚度和/或硬度大于腰档。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后端的强度和/或刚度和/或硬度大于掌后。保持鞋底的稳定性或运动时的灵活性,掌后的后半部分,也可以承担部分灵活性功能。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整体压缩率低于百分之60%用于游戏;50%用于平衡性锻炼;40%用于日常生活;30%用于健身运动;20%用于进阶训练;10%用于竞技训练;5%用于竞技竞赛。前掌整体压缩率是指,鞋底的前掌部位,包括中底外底和中底外底夹层(如果有的话),整体承受每平方厘米7公斤重量,该部位高度和/或厚度的减少数据与未承重前的高度和/或厚度的数据的百分比,比如整体承重后高度和/或厚度降低了10毫米,而承重前的为20毫米,则前掌整体压缩率为50%。该指标反映该部位的支撑强度或是防止变形的能力,前掌整体压缩率越低,支撑强度越大,防止变形的能力也越大,运动中对能量的吸收或消耗越少,对运动方向的干扰越小,越有利于运动表现的提高。
前掌整体压缩率确定方法和指标用途,也适用于掌前、掌后和前端。分别称为掌前整体压缩率、掌后整体压缩率、前端整体压缩率。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材料压缩率和/或掌前材料压缩率和/或掌后材料压缩率率和/或前端材料压缩率低于百分之60%用于游戏;50%用于平衡性锻炼;40%用于日常生活;30%用于健身运动;20%用于进阶训练;10%用于竞技训练:5%用于竞技竞赛。也就是这几个部位可以是单独符合这个特征,也可以任意组合符合这个特征,也可以这几个部位共同全部符合这个特征。应用于跑鞋特别重要,尤其是竞技短跑鞋。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掌后和/或腰档部位外底,至少有一层为橡胶。也就是至少有一个整体橡胶层,也就是非局部的橡胶层。橡胶层的平均厚度可以大于1.5毫米、2毫米、3毫米和4毫米,凸起的花纹部分不计,分别应用于康复运动,健身运动,竞技运动和竞技比赛。所述的橡胶不包括发泡材料。橡胶的压缩率,可以低于15%、10%、5%、3%分别应用于康复运动,健身运动,竞技运动和竞技比赛。橡胶的硬度大于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腰档部位活动度大,需要更大的强度保障,同时具有弹性,利于曲挠。这个设计逻辑,与短跑钉鞋趋同。
本发明的健身鞋,其特征是:前掌部位鞋垫的平均厚度大于后端部位的平均厚度。剧烈奔跑,脚掌部位受力巨大,用以减小硬性摩擦,保护足底皮肤,后端部位受力较少,鞋垫可以更薄,还可以没有鞋垫。
一种鞋底的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的鞋,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足康复,其特征是: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要少于或等于两条。鞋的内里材料的拼接缝,少于一条,或内里是一体的。本发明将内里平接缝减少,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可以作为糖尿病足康复鞋,用于糖尿病足的减压康复和辅助治疗。优选鞋的内里是一体的,可以用无接缝的袜子固定在鞋内,变形成了无接缝内里。糖尿病康复鞋优选方案:鞋的外底前半部分占总体重量的比重低于60%、55%、50%、45%、40%、45%。用于减轻行走时前足上表面皮肤压力,避免形成溃疡;还可以是: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5%、10%、15%、20%、30%。鞋的中底和/或内底(鞋垫),添加有油脂,可以是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可以是合成油。防止皮肤干裂。油脂中还可以添加抗菌药物,抑制细菌。
本发明的鞋,还可以有前部外底附加结构,其特征是:由附加体、固定结构组成。附加体与鞋底通过固定结构活动安装在鞋前部的外底。还可以有间隔体。见图7示意图。100为附加体,用于增强功能,和多功能互换。200为固定结构,可以是螺丝螺钉螺栓。300为间隔体,可以是任何硬质物体,增加二者距离,调节鞋底前部高度和/或厚度。
附加体可以是硬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和合金。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求安装于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这样可以一鞋多用,与竞技鞋鞋钉的作用类似,但对于负跟鞋有特殊意义,鞋钉会在松软地面会陷入,无法支撑前侧高度,用外部附加结构则可以实现。
附加体下表面(朝地面)也有所前面述鞋的功能花纹。即: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部位的外底表面外侧,有向前外侧倾斜的齿状花纹。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位的外底表面内侧,有向后倾斜的锯齿形花纹。
本发明的健身鞋,鞋帮鞋面可以是现有的任何方案,也就是鞋底以上的鞋的部分可以是现有的任何技术方案。
以上提及的技术方案,都可以互相组合成为实施例,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有选择的部分使用。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发明健身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健身鞋鞋底七段分布示意图。
图3是左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4是右脚鞋底前掌和后端内、外侧示意图。
图5是后端部位横断面的示意图,其中列出了六种不同的内外侧倾斜态势。各种态势对脚的适应性各有侧重。图中a表示倾斜平面型适合普通人的使用,b表示倾斜弧面型适合轻微O型腿的人使用,c表示内偏尖底型,d表示外斜内平型适合于O型腿比较严重的人使用,e表示内内偏倒梯形可以使鞋底与脚跟贴合得更好,f表示内偏圆底型增强了适脚性。鞋底的前掌也可以呈倾斜平面型和倾斜弧面型,但前掌部分的弧面是向上凸起的。按图1所示,本发明健身鞋为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
按图2所示,鞋底按承重自后至前划分为平行的七段,按顺序各段名称为后端(1)、后掌(2)、腰挡(3)、掌后(4)、前掌(5)、掌前(6)和前端(7)。
在图3中,左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10表示向前外侧倾斜的齿状花纹,锯齿状朝向前外侧倾斜。
在图4中,右脚前掌和后端的内侧用(8)表示,外侧用(9)表示。
图6是前掌增加结构分布图。
图7是前部外底附加结构示意图。100为附加体,用于增强功能,和多功能互换。200为固定结构,可以是螺丝螺钉螺栓。300为间隔体,可以是任何硬质物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
实施例1: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鞋后帮内侧,增加一个半圆形片状结构。
实施例2: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
实施例3: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平均厚度,外底后半部分材料的平均比重,高于前半部分外底材料的平均比重5%。
本发明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组合应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发明的各项技术特征,也可以直接作为实施方式。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也与文字描述的先后和段落的顺序无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创造的内容。

Claims (10)

1.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鞋底后端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且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部位中底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平均刚度大于腰档部分的平均厚度和/或平均硬度和/或刚度20%以上,大于40%以上,大于60%以上,大于80%以上,大于100%以上,大于150%以上。
3.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有硬度增强结构,位于中底之下,该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是网状、柱状、椎状、块状或前述形状的结合,该结构可以包含于外底之中,可以与外底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露出外底,还可以直接全部使用该结构作为外底,该结构的体积大于0.5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或2立方厘米,该结构的材料硬度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设计硬度大于邵氏75(HA)或橡胶国际硬度75(IRHD)用于静态康复训练、邵氏80(HA)或橡胶国际硬度80(IRHD)用于室内训练、85(HA)或橡胶国际硬度85(IRHD)用于室外健身训练、邵氏90(HA)或橡胶国际硬度90(IRHD)用于普通健身训练、邵氏95(HA)或橡胶国际硬度95(IRHD)用于竞走训练、邵氏99(HA)或橡胶国际硬度99(IRHD)用于登山运动、邵氏14(HD)用于慢跑、30(HD)用于长跑训练、88(HD)用于搏击训练、20HRA用于球类运动、HRR200用于短跑训练。
4.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掌前部位的外底,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平均深度小于6毫米,5毫米,4毫米和3毫米。横向是指左右方向,内外侧方向。该部位横向连通的花纹深度越大整体性越差,稳定性越差,运动消耗越大,虽然最初有舒适感,但不利于运动,应尽可能减小,降低对能量的消耗。
5.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的后帮平均高度低于70毫米,鞋的前半部分重量,占鞋总重量的比例低于60%,或55%,或50%,或45%,或40%。
6.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前掌和/或后端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高于内侧。
7.据权利要求1、2、3、4、5、6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掌前和/或前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和或/厚度大于内侧。适用于姿势矫正和康复锻炼,和初级奔跑训练,避免在运动中重心过度左右偏移。
8.据权利要求1、2、3、4、5、6、7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部有硬度增强结构,该结构可以在中底和外底的任何一层和任何部位,也可以在中底和外底之间的新增层,也可以在外底的下面,用于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和/或掌后区域,该结构的材料硬度和/或强度和/或刚度大于与之相邻同一平面层部位的材料,增强结构可以在ABCDEF所示的任一区域。
9.据权利要求1、2、3、4、5、6、7、8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前部有外底附加结构,由附加体、固定结构组成。附加体与鞋底通过固定结构活动安装在鞋前部的外底。
10.据权利要求1、2、3、4、5、6、7、8、9和10所述的负跟健身运动鞋,其特征是: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前端部位的外底表面外侧,有向前外侧倾斜的齿状花纹。鞋底前掌和/或掌前和/或掌后部位的外底表面内侧,有向后倾斜的锯齿形花纹。
CN202010164061.7A 2019-03-11 2020-03-10 负跟健身运动鞋 Pending CN111671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9025 2019-03-11
CN2019101790255 2019-03-11
CN2019101790221 2019-03-11
CN201910179022 2019-03-11
CN2019101790236 2019-03-11
CN201910179023 2019-03-11
CN2019103823499 2019-05-09
CN201910382349 2019-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1199A true CN111671199A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51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4061.7A Pending CN111671199A (zh) 2019-03-11 2020-03-10 负跟健身运动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11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529A1 (zh) * 2021-03-09 2022-09-15 郑庆生 负跟健身运动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529A1 (zh) * 2021-03-09 2022-09-15 郑庆生 负跟健身运动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2395B2 (en) Uniform grip and gradient cushioning gain for footwear sole arrangement
US10678209B2 (en) Adjustable height sole
EP3313225B1 (en) A sport shoe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kle injuries
US20100146816A1 (en) Footwear insole for high heel shoes
EP3222161A1 (en) Improved heelless athletic shoe
WO2013175406A1 (en) Sole for a sho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564444B2 (en) Footwear with dynamic arch system
WO2019047451A1 (zh) 糖尿病康复鞋
CN113367442A (zh) 负跟健身运动鞋
CN111671199A (zh) 负跟健身运动鞋
WO2019047452A1 (zh) 负跟健身运动鞋
CN100430003C (zh) 一种健身鞋
KR100633726B1 (ko) 기능성 신발깔창
CN215992929U (zh) 有特殊鞋底花纹的负跟鞋
WO2020181901A1 (zh) 负跟健身运动鞋
CN115039949A (zh) 负跟健身运动鞋
KR101263614B1 (ko) 신발
KR100639503B1 (ko) 원형신발바닥에 에어백이 내장된 건강 흔들 신발
KR100991414B1 (ko) 앞저부가 높은 신발
KR200341150Y1 (ko) 헬스 신발
KR101032640B1 (ko) 편심중량 밑창을 갖는 하지정렬교정 및 다이어트 겸용 신발
KR200475665Y1 (ko) 다기능 신발
US20240148601A1 (en) Heel clamp for footwear sole arrangement
WO2017075071A1 (en) Footwear with dynamic arch system
KR200372167Y1 (ko) 원형신발바닥에 에어백이 내장된 건강 흔들 신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