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258B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258B
CN111669258B CN201910173178.9A CN201910173178A CN111669258B CN 111669258 B CN111669258 B CN 111669258B CN 201910173178 A CN201910173178 A CN 201910173178A CN 111669258 B CN111669258 B CN 111669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source
communication node
backhaul link
alig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3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9258A (zh
Inventor
董静
吴丹
郑毅
王启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3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9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热点高容量场景中,比如商场、广场、机场等场所,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Mbps,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0Mbps,下行容量可以达到750Gbps/km2,上行容量可以达到125Gbps/km2;为了支持这么高的传输速率和容量,需要大带宽和密集部署,高频毫米波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然而,由于高频毫米波的覆盖受限,需要密集部署,为了降低对光纤的依赖和成本,需要使用接入回传一体化(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技术,即在实现基站的接入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回传功能。
在IAB场景中,IAB节点可以支持多跳和多连接,具体的拓扑结构包括:生成树(ST,Spanning Tree)结构(如图1A所示)和有向无环图(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两种(如图1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之间的同步和定时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技术的定时方案中,终端容易对网络定时有错误的理解,从而确定出多套定时,产生混乱。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包括:
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时间提前量(TA);
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资源为时域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通知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第一节点通知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资源为时域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分配单元,用于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二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通知;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并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分配的第二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具体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通知;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第二处理器,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节点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节点侧任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节点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第二节点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而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资源,从而获知自身回传链路的资源,由于IAB节点的回传链路的SDM/FDM的资源不在接入链路的SSB的资源上,所以当IAB节点采用接入链路上IAB节点和宿主基站/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在回传链路中,IAB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这种定时方案时,终端就只能接收到接入链路对应的SSB,从而根据接收的SSB确定出一套定时方案,如此,能够正确理解网络的定时方案。
附图说明
图1A为相关技术中一种IAB拓扑结构;
图1B为相关技术中一种IAB拓扑结构;
图2为相关技术中IAB多跳场景示意图;
图3A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的一种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示意图;
图3B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的第二种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示意图;
图3C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的第三种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示意图;
图3D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的第四种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采用的一种定时方案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IAB节点采用的另一种定时方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节点侧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Case A中SSB子载波间隔采用15KHz且Lmax=4时,SSB在5ms时间窗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相关技术中Case B中SSB子载波间隔采用30KHz且Lmax=8时,SSB在5ms时间窗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相关技术中Case C中SSB子载波间隔采用30KHz且Lmax=8时,SSB在5ms时间窗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相关技术中Case D中SSB在5ms时间窗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相关技术中Case E中SSB在5ms时间窗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节点侧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资源分配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IAB场景中,有如下定义:
宿主基站/节点(英文可以表达为IAB donor/node):有光纤连接核心网的锚点,比如图2中的DgNB。
IAB节点(英文可以表达为IAB node):无光纤连接核心网,但是可以通过无线链路进行回传,并且可以提供接入功能的节点,比如图2中的IAB 1和IAB2。在标准化研究中,IAB节点的接入功能称为DU功能,回传功能称为MT功能。
母节点:某个IAB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比如图2中的DgNB是IAB 1的母节点。
母链路:某个IAB节点和其母节点之间的链路。
子节点:某个IAB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比如图2中的IAB 2是IAB1的子节点。
子链路:某个IAB节点和其子节点的链路。
接入链路:在用户设备(UE)和IAB节点或者宿主基站/节点之间的链路,包括上行接入链路和下行接入链路,比如图2中链路1a,2a和3。
回传链路:在IAB节点和IAB子节点或者IAB母节点之间的链路,包括上行回传链路和下行回传链路,比如图2中的链路1b和2b。
其中,在图2中,
Figure BDA0001988650400000071
表示回传链路,
Figure BDA0001988650400000072
表示接入链路。
在IAB场景中,IAB节点可以支持多跳和多连接,具体的拓扑结构包括:生成树(ST,Spanning Tree)结构(如图1A所示)和有向无环图(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两种(如图1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之间的同步(IAB节点之间的定时相同)和定时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IAB节点之间的同步通过空口同步(OTA,Over-The-Air)的方式实现;同时,6GHz以上的频段支持最多5跳,6GHz以下的频段不支持多跳。相关标准中讨论的IAB节点的定时方案有以下7种:
(1)IAB节点和宿主基站/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
(2)IAB节点的上下行发送对齐;
(3)IAB节点的上下行接收对齐;
(4)IAB节点的发送使用定时方案(2),接收使用定时方案(3);
(5)接入(可以简称为AC)链路使用定时方案(1),回传(可以简称为BH)链路使用定时方案(4);
(6)下行发送时间使用定时方案(1),上行发送时间使用定时方案(2);
(7)下行发送时间使用定时方案(1),上行接收时间使用定时方案(3)。
实际应用时,不同的定时方案会影响到IAB节点的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其中,IAB节点的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包括:空分复用(SDM)/频分复用(FDM)发送(Tx),SDM/FDM接收(Rx),时分复用(TDM)Tx,TDM Rx。其中,如图3A所示,SDM/FDM Tx方式是指:IAB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相同;如图3B所示,SDM/FDM Rx方式是指:IAB节点的上下行接收时间相同;如图3C所示,TDM Tx方式是指:IAB节点的上行发送和下行发送在不同的时刻;如图3D所示,TDMRx方式是指IAB节点的上行接收和下行接收在不同的时刻。
具体地,在定时方案(4)中,IAB节点的发送和接收复用方式具体为:上下行发送为SDM/FDM Tx;上下行接收为SDM/FDM Rx。基于此,IAB节点的定时方案(4)的具体实现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在定时方案(4)中,为了使得上下行接收采用SDM/FDM方式,TA的值需要变化,比如IAB node2 MT功能对应的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之间的TA值是2TP2-2TP1;IABnode3 MT功能对应的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之间的TA值是2TP3-2TP2+2TP1;这些TA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其中,TP1、TP2/TP3表示传输时延(TP)。
在这种情况下,当R15的用户设备(UE)对应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采用SDM/FDM方式时,TA值可能出现负数,而负数是目前协议不支持的,所以R15的UE是不能读取负数的TA值的,因此当TA值为负数时,UE是不能被调度的,会对网络性能有影响(减少网络的吞吐量),所以R15的UE与IAB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不能和回传链路不能采用SDM/FDM方式,只能采用TDM方式,即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的定时方案可以采用定时方案(5)。
然而,在定时方案(5)中,存在接入链路的定时方案,即IAB节点和宿主基站/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同时存在回传链路的定时方案,即IAB节点的上下行发送对齐,同时上下行接收也对齐。
另一方面,R15的UE根据接收到的SSB的相关信息来确定IAB节点接入链路的定时方案。
IAB节点的定时方案(5)的具体实现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在定时方案(5)中,有的时隙会同时存在回传链路的定时方案和接入链路的定时方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的定时方案不一样,所以R15UE在初始接入的过程中,SSB的接收可能是UE根据回传链路的定时方案得到的,若检测到回传链路的定时,那么对UE来说,就会收到两套SSB(回传链路对应的SSB和接入链路对应的SSB),对于接入链路来说,从而就会确定出两套定时方案,产生混乱,从而就会对网络的定时方案有错误的理解。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IAB节点的回传链路的SDM/FDM的资源不能分配在接入链路的SSB的资源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
这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
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节点为母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IAB节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节点可以通过第二节点上报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资源可以为时域资源;相应地,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可以是时域位置信息,比如SSB的符号等。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节点可以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比如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步骤602: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
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节点的定时方案是上述定时方案中的定时方案(5)。
这里,结合图2可以获知,所述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UE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是指: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下一跳IAB节点之间的链路。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节点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的上下行接收采用SDM/FDM方式,且实现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不同,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TA值来实现。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其中,实际应用时,确定的TA的值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
其中,相关技术中SSB资源(时域资源)位置是如下:
目前,新无线(NR)系统中,支持的SSB的传输周期包括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始接入的终端将默认按照20ms为一个周期进行SSB搜索。
在一个同步信号周期内,NR系统中,设计了最多Lmax个SSB的传输位置。Rel-15版本的5G NR标准中,对于3GHz以下频段,一个周期内最大的SSB个数Lmax可以达到4;对于3GHz-6GHz频段上,最大的SSB个数可以达到Lmax=8。对于6GHz以上频段,最大的SSB个数可达到Lmax=64。
从SSB在时域位置上的分布来看,同一个周期内的所有SSB位置均会限制在5ms内发送完毕。这种结构可确保终端可以在5ms内完成对所有SSB的测量,而无需在一个周期内多次打开测量窗口,有利于终端测量和节省功耗。同时,在NR系统中,对于宏站覆盖场景,基站通常需要配置半静态帧结构。在半静态帧结构下,下行资源通常被配置在下上行转换周期的前半部,将周期内的SSB集中放置在5ms内有利于将SSB放置在半静态帧结构所配置的下行资源中。
SSB在一个5ms长的时间窗内的具体时域分布位置与SSB子载波间隔及频段有关,具体可见TS38.213第4.1节。目前协议中定义了Case A、Case B、Case C、Case D、Case E五种SSB的排布方式,其中,Case A、B、C针对6GHz以下频段,Case D、E针对高频毫米波。各种排布方式下SSB的具体位置如下:
1、Case A:针对15KHz SSB子载波间隔的场景。SSB的第一个符号的位置序号为{2,8}+14*n。对于3GHz以下频段,n=0,1(Lmax=4),即仅占据2个时隙(slot);对于3GHz-6GHz频段,n=0,1,2,3(Lmax=8),需占据4个slot,如图7所示。
2、Case B:针对30KHz SSB子载波间隔的场景。SSB的第一个符号位置序号为{4,8,16,20}+28*n。对于3GHz以下频段,n=0(Lmax=4);对于3GHz-6GHz频段,n=0,1(Lmax=8),如图8所示。
3、Case C:针对30KHz子载波间隔的场景。SSB的第一个符号位置序号为{2,8}+14*n。对于3GHz以下频段,n=0,1(Lmax=4);对于3GHz-6GHz频段,n=0,1,2,3(Lmax=8),如图9所示。
4、Case D:针对SSB子载波间隔为120KHz的场景。SSB的第一个符号位置为{4,8,16,20}+28*n,对于6GHz以上的高频段,n=0,1,2,3,5,6,7,8,10,11,12,13,15,16,17,18(Lmax=64),如图10所示。
5、Case E:针对SSB子载波间隔为240KHz的场景,SSB的第一个符号位置为{8,12,16,20,32,36,40,44}+56*n,对于6GHz以上的高频段,n=0,1,2,3,5,6,7,8(Lmax=64),如图11所示。其中,在图11中,从上到下的前两行双箭头所指示的区域表示0.5ms。
其中,在图7至11中,具有相同图案的四个OFDM符号代表一个待发送的SSB。
所述第二节点需要采用上述协议定义的一种SSB资源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节点的SSB资源位置必须满足协议的规定。所以,当协议规定了新的SSB资源位置时,所述第二节点也需要采用协议新定义的SSB资源位置。
所述第二节点会将SSB的时域资源(SSB资源位置)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根据SSB资源位置确定所述第二资源,从而使得第二资源与SSB资源位置不同,以避免当采用定时方案(5)时,终端确定出两套定时方案的问题。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201:接收第一节点的通知;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步骤1202:利用接收的通知确定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
换句话说,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通知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从而获知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如前所述,所述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上报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如前所述,为了使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的上下行接收采用SDM/FDM方式,且实现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不同,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TA值来实现。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第一节点通知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301: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
这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步骤1302:所述第一节点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
这里,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步骤1303: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资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而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资源,从而获知自身回传链路的资源,由于IAB节点的回传链路的SDM/FDM的资源不在接入链路的SSB的资源上,所以当采用定时方案(5)时,即当IAB节点的接入链路上IAB节点和宿主基站/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在回传链路中,IAB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时,终端就只能接收到接入链路对应的SSB,从而根据接收的SSB确定出一套定时方案,而不会出现同时接收到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对应的SSB的情况,如此,能够正确理解网络的定时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一节点上,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41,用于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分配单元142,用于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单元142,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1及分配单元142可由资源分配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节点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二节点上,如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5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通知;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第二确定单元152,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52,具体用于:
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151及上报单元可由资源配置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52可由资源配置装置中的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装置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装置与资源分配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节点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如图16所示,该第一节点16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161,能够与第二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6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61连接,以实现与第二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节点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63上。
具体地,第一处理器162,用于确定第二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并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分配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第一通信接口161,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分配的第二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6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具体用于: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61,具体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和第一通信接口16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节点16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6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6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节点16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节点16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6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16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6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163,所述第一处理器162读取第一存储器16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节点16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节点侧的方法,如图17所示,该第二节点17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171,能够与第一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17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71连接,以实现与第一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节点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173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7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通知;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所述第二处理器172,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7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和第二通信接口17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节点17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7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7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7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7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7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接第二节点17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节点17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7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7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7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73,所述第二处理器172读取第二存储器17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7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63、第二存储器17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系统,如图18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节点181及第二节点182;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181,用于确定第二节点182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资源;所述第一节点181与第二节点182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节点181为所述第二节点182的上一跳节点;以及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182分配所述第二节点182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182;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所述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182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节点182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节点182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181通知的所述第二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181和第二节点18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16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节点160的第一处理器16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节点侧方法所述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17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二节点170的第二处理器17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二节点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B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时间提前量TA;
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4.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时域资源;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7.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分配单元,用于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10.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时域资源;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上报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13.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并利用确定的第一资源,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分配的第二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接收的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资源,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具体用于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16.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回传链路,且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一跳节点;
第二处理器,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分配的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对应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第一资源不同;所述第一资源为传输SSB的时域资源;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入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与宿主节点的下行发送时间对齐;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上下行发送时间对齐,且上下行接收时间对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相关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基于接收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回传链路传输对应的TA。
19.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0.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1.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173178.9A 2019-03-07 2019-03-07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69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3178.9A CN1116692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3178.9A CN1116692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58A CN111669258A (zh) 2020-09-15
CN111669258B true CN11166925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38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3178.9A Active CN1116692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6182B (zh) * 2020-12-11 2022-03-22 几维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通信模块的基站同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16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节点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167A (zh) * 2014-12-08 2015-04-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节点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258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45879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адаптивного tti с lte
JP7078276B2 (ja) 通信装置、ユーザ機器、通信装置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CN11097227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516804A (ja) リソース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15202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JP5709884B2 (j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AU201844056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7213190B2 (ja) リソースを判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CN117014020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31036A1 (zh) 一种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91965A (zh)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US11425739B2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20513174A5 (zh)
CN109891983A (zh) 动态时分双工的设置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12584518A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885717B (zh)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TW202142035A (zh) 多工操作方法、裝置、節點和儲存媒體
CN110611938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669258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133879A (ko) 통합 액세스 및 백홀에 기초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35876B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21058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642012B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9138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1632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