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276A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276A
CN111668276A CN202010572769.6A CN202010572769A CN111668276A CN 111668276 A CN111668276 A CN 111668276A CN 202010572769 A CN202010572769 A CN 202010572769A CN 111668276 A CN111668276 A CN 111668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27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虎
王路
焦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27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8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8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276A/zh
Priority to CN202110625799.3A priority patent/CN1141220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9740 priority patent/WO2021259082A1/zh
Priority to US17/779,092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3131A1/en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防串扰隔离电极,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并与接地端口相连。由此,可利用防串扰隔离电极降低由于空穴注入层等迁移率较高的膜层而导致的串扰问题。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硅基OLED产品以其超高PPI的优势,目前广泛应用在AR/VR、相机取景器或瞄准镜等诸多领域。为了提高OLED产品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多采用增加诸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等结构来提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然而,通常情况下空穴注入层等结构的膜层迁移率较大,且OLED产品中多采用公共阴极的结构,因此具有迁移率较大膜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实际使用时易引在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间隔的位置处出现串扰的不良。
因此,目前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防串扰隔离电极,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并与接地端口相连。由此,可利用防串扰隔离电极降低由于空穴注入层等迁移率较高的膜层而导致的串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所述阳极;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阳极的一侧;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亚层,多个所述发光亚层包括绿色发光亚层、红色发光亚层以及黄色发光亚层;层间层;所述层间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层间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相同;空穴阻挡层,所述空穴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层间层的一侧;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阻挡层的一侧;所述阴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的一侧。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所述阳极;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的一侧;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第二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电荷产生层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一侧;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电荷产生层的一侧;多个第二发光层,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层依次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的一侧;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一侧;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所述阴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的一侧。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板和所述阳极之间进一步包括:多个扇出线,所述多个扇出线位于所述基板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多个扇出线;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均与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且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通过过孔与一个所述扇出线相连。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所述阳极是由同一层材料形成的,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扇出线相连,和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相连的所述扇出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地端口。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设置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防串扰隔离电极,令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接地。由此,可简便获得前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时在用于形成电荷生成层的材料中蒸镀金属材料以掺杂金属,并在进行所述蒸镀金属材料时,对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待蒸镀的金属材料施加相同电性的电压。由此,可利用防串扰隔离电极降低像素间隔处金属的掺杂比,从而减少了电荷横向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所述阳极是对同一层材料进行刻蚀而形成的。由此,可简便地获得防串扰隔离电极。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参考图1,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0和位于基板100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如图中所示出的210A和210B)、阴极220,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220之间的发光层230和空穴注入层240。相邻的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具有防串扰隔离电极2,防串扰隔离电极2与接地端口相连(图中未示出)。由此,可利用防串扰隔离电极降低由于空穴注入层等迁移率较高而导致的串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为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够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目前基于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由于多需要采用精细金属掩膜(FineMetal Mask,FMM)蒸镀的工艺而难以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例如电视屏幕等)上,因此需要采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对于白光发光器件,为降低器件启动电压,除了提高阳极注入功函外,还需要引入注入性能较好的材料构成空穴注入层(HIL),该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而由于显示面板中的阴极往往为公共阴极,因此在点亮时往往出现像素周边(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之间)发亮的情况。而对于real RGB像素排布而言该情况会引起串色现象,导致产品色域降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具有接地的防串扰隔离电极2,因此可通过出于低电压下的防串扰隔离电极2,缓解空穴注入层等电子迁移率高的膜层在两个有机发光二管相邻的区域形成载流子联通的通路而导致间隔处发光的问题。
如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阴极往往采用公共阴极,并且在显示面板中,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等材料往往是通过沉积而形成的连续膜层,相邻的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区域实际上是通过多个阳极(如图中所示出的210A和210B)进行区分的。因此,当发光二极管中具有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膜层时,容易由于该部分内部形成载流子的通路而在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处也发光。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如无特殊说明,“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处”等描述应做广义理解,即:防串扰隔离电极位于相邻的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处,应理解为在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区之间间隔的位置处具有防串扰隔离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具体结构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具有空穴注入层等需要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的膜层即可。例如,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210、空穴注入层240、空穴传输层250、包括多个发光亚层(如图中所示出的230A-230C)的第一发光层、层间层60、第二发光层230D、空穴阻挡层260、电子传输层270、电子注入层280和阴极220。由此,第一发光层的多个发光亚层具体可包括绿色发光亚层230A、红色发光亚层230B以及黄色发光亚层230C。第一发光层的多个发光亚层可以为荧光发光层。第二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与上述多个亚层不同,例如可以为蓝色。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全荧光单器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是随着市场对产品亮度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开发高亮度、长寿命的发光器件结。因此,两器件串联(2Units Tandem)白光器件成为一种选择。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可具有如图4所示出的结构。具体可包括:阳极210、空穴注入层240A、空穴传输层250A、第一发光层230A、电子传输层270A、电荷产生层70、第二空穴注入层240B、第二空穴传输层250B、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发光层(如图中所示出的230B和230C)第二电子传输层270B、电子注入层280和阴极22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性能。并且,该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荷产生层通常是由掺杂有金属的有机材料形成的,因此也容易在面板点亮时在两个相邻的阳极处导通。因此,上述的隔离防串扰电极还可同时防止由于电荷产生层处的载流子联通而导致的串扰不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面板还可具有一般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具有的结构,例如背板电路元件、封装结构等等。具体地,参考图2,基板100和阳极210之间还可进一步包括多个扇出线(如图中所示出的10A和10B)。扇出线和背板电路中用于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如图中所示出的310A和310B)之间可被缓冲层110间隔开以实现绝缘。薄膜晶体管可具有源层(如图中所示出的310A和310B)、第一栅绝缘层321和第二栅绝缘层322,栅金属层331可位于第一栅绝缘层321和第二栅绝缘层322之间,以形成栅极(与有源层正对处)和栅金属线等结构。栅金属线可通过贯穿缓冲层110的过孔连接至扇出线10A,以和栅驱动电路等结构相连,进而控制该薄膜晶体管的打开和关闭。第二栅绝缘层322远离基板100的一侧可具有层间绝缘层340,第二栅绝缘层322上还可具有第二栅栅金属350,可形成第二栅极,或是用于构成电容等结构。层间绝缘层340远离基板100的一侧可具有源漏电极层360,源漏电极层可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以及源极线(数据线)等结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可以通过过孔与一个扇出线相连。由此,可利用薄膜晶体管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该显示面板还可具有封装层400等结构,以防止环境中的水氧侵蚀发光层23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防串扰隔离电极可以是和阳极由同一层材料形成的。由此,一方面防串扰隔离电极可距离空穴注入层等载流子迁移率较大的膜层更近,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过孔将防串扰隔离电极与扇出线11B相连,进而可以简便地实现接地。例如具体地,可利用扇出线11B将防串扰隔离电极与VSS相连。由此,可保证防串扰隔离电极处具有低电压,进而实现防串扰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基板上设置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步骤。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可在相邻的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防串扰隔离电极,并令防串扰隔离电极接地。由此,可简便获得前述的显示面板。
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具体结构,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结构,选择熟悉的工艺形成前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如图4中所示出的结构。在这些实施例中,还可利用隔离防串扰电极降低电荷生成层中的掺杂金属的密度。对于PPI较低的显示面板产品而言,可通过降低电荷生成层(CGL)的电性或增加像素间间距来实现。由于硅基薄膜晶体管的显示面板中像素间距的限制,且其产品亮度较高,因此电荷生成层的电学性能降低后,面板的工作电压和功耗将会提高,也加剧了CMOS的跨压设计难度。参考图5,可以在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时,在用于形成电荷生成层的材料(如图中所示出的210A)中蒸镀金属材料以掺杂金属。在蒸镀金属材料时,可以对防串扰隔离电极和待蒸镀的金属材料(如图中的210M)施加相同电性的电压。由此,可利用防串扰隔离电极形成与蒸镀的电场相排斥的力,从而降低像素间隔处金属的掺杂比(参考图中虚线所示出处),从而减少了电荷横向传输。并且,由于防串扰隔离电极仅位于像素的间隔处,因此该方法不会导致发光区电荷产生层中掺杂金属的密度,从而可以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所述阳极是对同一层材料进行刻蚀而形成的。由此,可简便地获得防串扰隔离电极。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
防串扰隔离电极,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并与接地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
所述阳极;
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阳极的一侧;
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亚层,多个所述发光亚层包括绿色发光亚层、红色发光亚层以及黄色发光亚层;
层间层;所述层间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层间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相同;
空穴阻挡层,所述空穴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层间层的一侧;
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
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阻挡层的一侧;
所述阴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
所述阳极;
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的一侧;
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
第二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电荷产生层远离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一侧;
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远离所述电荷产生层的一侧;
多个第二发光层,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层依次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二空穴注入层的一侧;
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
所述阴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阳极之间进一步包括:
多个扇出线,所述多个扇出线位于所述基板上;
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多个扇出线;
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均与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且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通过过孔与一个所述扇出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所述阳极是由同一层材料形成的,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扇出线相连,和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相连的所述扇出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接地端口。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设置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
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防串扰隔离电极,令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时在用于形成电荷生成层的材料中蒸镀金属材料以掺杂金属,并在进行所述蒸镀金属材料时,对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待蒸镀的金属材料施加相同电性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扰隔离电极和所述阳极是对同一层材料进行刻蚀而形成的。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2010572769.6A 2020-06-22 2020-06-22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1668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2769.6A CN111668276A (zh) 2020-06-22 2020-06-22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2110625799.3A CN114122058A (zh) 2020-06-22 2021-06-04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21/099740 WO2021259082A1 (zh) 2020-06-22 2021-06-1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7/779,092 US20220393131A1 (en) 2020-06-22 2021-06-11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2769.6A CN111668276A (zh) 2020-06-22 2020-06-22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276A true CN111668276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2769.6A Withdrawn CN111668276A (zh) 2020-06-22 2020-06-22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2110625799.3A Pending CN114122058A (zh) 2020-06-22 2021-06-04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5799.3A Pending CN114122058A (zh) 2020-06-22 2021-06-04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6682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1690A (zh) * 2020-09-28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59082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9082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51690A (zh) * 2020-09-28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51690B (zh) * 2020-09-28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058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4685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1136230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0892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wo thin-film transis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34352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ing the same
CN100431148C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3806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322655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0433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10872948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20230006178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US1043176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2257951A1 (zh) 电致发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66827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32256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luminous efficiency and viewing ang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79712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08878495B (zh) 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11943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030035219A (ko) 능동행렬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002833A (zh) 制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93131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5008278U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3512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52098B2 (en)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50816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suppressing light emission in adjacent pixel due to current leakage
US10510811B2 (en) Color filter an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