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198A -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198A
CN111656198A CN201880087718.5A CN201880087718A CN111656198A CN 111656198 A CN111656198 A CN 111656198A CN 201880087718 A CN201880087718 A CN 201880087718A CN 111656198 A CN111656198 A CN 111656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lid
opening
press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198B (zh
Inventor
川元佑峰
黑岩知弘
买田信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 B01L3/50825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corks, bu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6Test-tube stands; Test-tube hol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8Transport of container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3Hinged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01L2300/1894Cooling means; Cryo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89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 B01L3/0293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for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356Holding sampl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ncub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的高密闭度。该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容器保持部(10),所述容器保持部用于保持具有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试剂分注部,所述试剂分注部用于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并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按压部(20),所述按压部用于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以及测定部(40),所述测定部用于测定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Description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存在从具有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吸引试剂而用于试样的分析的样本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
上述专利文献1的样本测定装置如图19所示,具备试剂单元900,该试剂单元900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分注吸移管901和能够上下移动的突出部902。试剂单元900配置在试剂容器910的上方,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试剂容器910在上端具有开口,被能够开闭的盖部911覆盖。盖部911能够以与盖部911的端部连结的旋转支点912为中心上下转动,通过转动来开闭开口。在盖部911设置有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爪部913。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经过图19的(A)~(F)的工序,进行试剂的吸引。即,从(A)的状态起,突出部902下降至爪部913的位置,试剂单元900水平移动,通过突出部902向图中的左侧按压爪部913。(B)通过按压,盖部911与爪部913一起转动,盖部911打开。(C)分注吸移管901从试剂容器910的开口进入内部,吸引试剂。(D)在分注吸移管901退避到试剂容器910的上方后,(E)试剂单元900水平移动,突出部902向图中的右侧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盖部911。(F)通过向水平方向右侧的按压,盖部911转动,盖部911关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3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仅通过使突出部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盖部而关闭盖部,因此,在图19(F)的关闭盖部的状态下,存在盖部不会完全关闭的可能性。在形成间隙而使得盖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试剂容器的密闭度变得不充分,其结果是,会产生容易进行试剂的蒸发、变性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的高密闭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容器保持部(10),所述容器保持部用于保持具有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试剂分注部,所述试剂分注部用于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并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按压部(20),所述按压部用于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以及测定部(40),所述测定部用于测定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在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中,如上所述,设置按压部(20),该按压部用于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由此,在将盖部(220)关闭时,能够通过按压部(20)的按压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而不会成为形成间隙而使得盖部(220)稍微打开的状态。根据以上所述,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220)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220)的高密闭度。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中,优选为,按压部(20)通过按压盖部(220),使形成于盖部(220)的突起部(224)与开口(210)嵌合,从而将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按压部(20)按压盖部(220)直至突起部(224)嵌入开口(210)为止,因此,能够通过突起部(224)与开口(210)的嵌合来提高气密性。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中,优选为,按压部(20)通过从盖部(220)的上方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从而将盖部(220)打开,通过从盖部(220)的上方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二区域(222),从而将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利用按压部(20),不仅能够将盖部(220)关闭,还能够将盖部(220)打开。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的情况和将其关闭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按压部(20)仅向相同的下方按压即可,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另外,在将盖部(220)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按压部(20)从上方朝向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朝下按压盖部(2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
在上述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通过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或第二区域(222),使盖部(220)绕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之间的转动中心(223)转动,从而使盖部(220)开闭。若这样构成,则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就能够使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转动而打开盖部(220)。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二区域(222),就能够使第二区域(222)转动而堵塞开口(210)。因此,在仅在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与第一区域(221)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223)的简单结构的试剂容器(200)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盖部(220)的密闭。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按压部(20)在向下方按压关闭状态的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而将盖部(220)打开后,向上方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可靠地接触。
在上述按压部(20)向上方移动至上升位置(H2)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在上升位置(H2)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盖部(220)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后,向下方按压临时关闭位置(CP)处的第二区域(222)而使盖部(220)转动,利用盖部(220)使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即便在第二区域(222)在打开状态下转动至大致直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升位置(H2)的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第二区域(222)向开口(210)侧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其结果是,按压部(20)能够容易地向下方按压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而将开口(210)密闭。
在上述按压部(20)使盖部(220)绕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之间的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在打开盖部(220)时下降至下降位置(H3),该下降位置(H3)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与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量的位置。在此,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相当于绕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第一区域(221)的圆弧形轨迹的半径。因此,通过使按压部(20)下降至与半径量相应地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降位置(H3),从而盖部(220)转动至被按压部(20)按压的第一区域(221)面向大致正下方。其结果是,能够增大盖部(220)的转动量而使开口(210)更大地打开,因此,在吸引试剂时打开状态的盖部(220)不碍事,能够容易地吸引试剂。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使容器保持部(10)移动的保持部驱动部(330),容器保持部(10)以在按压部(20)的下方分别配置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以及第二区域(222)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若这样构成,则无需为了分别按压第一区域(221)以及第二区域(222)而设置多个按压部(20)、或者设置使按压部(20)水平移动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容器保持部(10)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保持部驱动部(330)使容器保持部(1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移动,使各个试剂容器(200)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若这样构成,则在从多个试剂容器(200)选择性地吸引试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与各个试剂容器(200)对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20)。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另外,与使试剂容器(200)在水平面内沿XY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保持部驱动部(330)仅使试剂容器(20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移动即可,因此,也能够简化保持部驱动部(330)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收容容器保持部(10)的箱状的试剂冷藏箱(300),试剂冷藏箱(300)具有上表面部(311),所述上表面部具有供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进入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的孔部(314)。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对试剂容器(200)进行低温保管。而且,通过具有孔部(314)的上表面部(311),能够将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配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因此,能够极力减小试剂冷藏箱(300)的容积而提高冷却效率。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具备用于开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的挡板机构(340),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与挡板机构(340)接触,从而将挡板机构(340)打开。若这样构成,则在不吸引试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挡板机构(340)提高试剂冷藏箱(300)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实现试剂冷藏箱(300)内的温度变化的抑制和冷却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时,按压部(20)下降而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设置挡板机构(340)的情况下的装置结构。
在上述按压部(20)将挡板机构(340)打开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具有:与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下端部(24)、以及相比下端部(24)设置在上侧并与挡板机构(340)接触的接触面(23)。若这样构成,则成为如下结构:在下端部(24)移动到比挡板机构(340)靠下方的位置后,接触面(23)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能够在即将打开盖部(220)之前关闭挡板机构(340),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挡板机构(340)构成为能够沿着上表面部(31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接触面(23)包括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使挡板机构(34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倾斜面。若这样构成,则当按压部(20)向下方移动时,挡板机构(340)与倾斜面接触,以沿着倾斜面在水平方向被推开的方式打开。因此,通过在接触面(23)设置倾斜面的简单结构,能够将按压部(20)向下方的移动转换为挡板机构(340)的水平方向移动。
在上述接触面包括倾斜面的结构中,优选为,挡板机构(340)包括以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相邻的一对挡板(341),按压部(20)以能够在一对挡板(341)之间的位置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接触面(23)包括在按压部(20)的相同的上下位置以与各个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按压部(20)的两侧的锥状的倾斜面。若这样构成,则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使一对挡板(341)以相互向相反方向扩大的方式移动,使挡板机构(340)打开。而且,由于倾斜面设置在两侧的相同位置,因此,与使挡板(341)仅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即便不增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也能够增大挡板机构(340)相对于按压部(20)的下降量的打开量。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一对挡板(341)分别由彼此在一端侧的端部利用挡板铰链(342)能够转动地连结的柱状部件构成,孔部(314)包括:配置在挡板的一端侧的位置的第一孔部(314a)、以及配置在挡板的与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且比第一孔部(314a)大的第二孔部(314b),按压部(20)设置成通过第一孔部(314a),试剂分注部(30)设置成通过第二孔部(314b)。若这样构成,则按压部(20)通过一对挡板(341)的靠近转动中心的一侧而打开挡板机构(340),试剂分注部(30)通过远离转动中心的一侧。因此,当按压部(20)使一对挡板(341)转动规定角度时,在试剂分注部(30)通过的第二孔部(314b)的位置处,一对挡板(341)的移动量与相距转动中心的距离变大的量相应地变大,其结果是,能够较大地打开第二孔部(314b)以免妨碍试剂分注部(30)的吸引动作。
在上述按压部(20)将挡板机构(340)打开的结构中,优选为,挡板机构(340)包括向关闭孔部(314)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343),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克服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以打开挡板机构(340),随着向上方的移动而利用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使挡板机构(340)关闭。若这样构成,则不仅不需要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关闭挡板机构(340)的电机等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上述按压部(20)将挡板机构(340)打开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构成为,在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比上升位置(H2)靠下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一区域(221)接触的下降位置(H3)、以及在上升位置(H2)和下降位置(H3)之间按压第二区域(222)而使盖部(220)关闭的盖关闭位置(H4)之间上下移动,挡板机构(340)构成为,在按压部(20)位于上升位置(H2)和盖关闭位置(H4)的情况下关闭,在按压部(20)位于下降位置(H3)的情况下打开。若这样构成,则仅在按压部(20)下降至盖部(220)被打开的下降位置(H3)的情况下将挡板机构(340)打开,在进行盖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将挡板机构(340)关闭。因此,能够极力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在还具备上述试剂冷藏箱(300)的结构中,优选为,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的上表面部(311)上。若这样构成,则由于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配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因此,能够极力减小试剂冷藏箱(300)的容积而提高冷却效率。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试剂容器(200)具备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用于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试剂容器中,优选为,还具备:设置有开口(210)的容器主体(231、232、233)和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容器主体(231、232、233)且用于密封开口(210)的盖(250),盖部(220)构成为能够代替盖(250)而相对于容器主体(231、232、233)装卸。若这样构成,则在内部收容有试剂的状态下的试剂容器(200)的输送时或保管时等,能够利用盖(250)将试剂可靠地密封而保管。另外,利用盖(250),也能够防止盖部(220)被误打开。而且,在试剂容器(200)的开封时,能够将盖(250)更换为盖部(220)。由此,包括输送时和保管时在内,能够极力抑制试剂的蒸发、变性。这样,在本发明的试剂容器(200)中,能够极力抑制试剂的蒸发、变性,因此,在以能够用于多次的样本测定的方式使试剂容器(200)大容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测定精度的偏差等,在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容器主体(231、232、233)具有用于装卸盖部(220)的安装部(234),盖部(220)构成为,通过与安装部(234)卡合而将容器主体(231、232、233)密闭。若这样构成,即便在将盖部(220)和容器主体(231、232、233)分体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盖部(220)与安装部(234)卡合的结构容易地确保高密闭度。
在本发明第三方案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将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50),将具有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打开,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检测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在第三方案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如上所述,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由此,在将盖部(220)关闭时,能够通过按压部(20)的按压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而不会成为形成间隙而使得盖部(220)稍微打开的状态。根据以上所述,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220)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220)的高密闭度。
在上述第三方案的样本测定方法中,优选为,通过利用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从而将盖部(220)打开,通过利用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二区域(222),从而将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利用按压部(20),不仅能够将盖部(220)关闭,还能够将盖部(220)打开。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的情况和将其关闭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按压部(20)仅向相同的下方按压即可,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另外,在将盖部(220)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按压部(20)从上方朝向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朝下按压盖部(2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
在上述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结构中,优选为,盖部(220)构成为,绕在覆盖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和从第二区域(222)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第一区域(221)之间配置的水平方向的转动中心(223)转动,在将盖部(220)关闭时,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向下方按压,直至第二区域(222)将开口(210)密闭为止。若这样构成,则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就能够使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转动而打开盖部(220)。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二区域(222),就能够使第二区域(222)转动而堵塞开口(210)。因此,在仅在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与第一区域(221)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223)的简单结构的试剂容器(200)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盖部(220)的密闭。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打开盖部(220)时,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第一区域(221)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使按压部(20)下降至下降位置(H3),所述下降位置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与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量的位置。在此,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相当于绕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第一区域(221)的圆弧形轨迹的半径。因此,通过使按压部(20)下降至与半径量相应地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降位置(H3),从而盖部(220)转动至被按压部(20)按压的第一区域(221)面向大致正下方。其结果是,能够增大盖部(220)的转动量而使开口(210)更大地打开,因此,在吸引试剂时打开状态的盖部(220)不碍事,能够容易地吸引试剂。
在上述盖部(220)绕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结构中,优选为,在将盖部(220)关闭时,使按压部(20)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从而使盖部(220)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若这样构成,则即便在第二区域(222)在打开状态下转动至大致直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升位置(H2)的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将第二区域(222)向开口(210)侧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其结果是,即便在使盖部(220)大幅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盖部(220)密闭。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使按压部(20)向关闭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H4)下降,利用第二区域(222)使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无需为了分别按压第一区域(221)以及第二区域(222)而设置多个按压部(20)、或者设置使按压部(20)水平移动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而且,按压部(20)能够容易地向下方按压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而将开口(210)密闭。
在上述盖部(220)绕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结构中,优选为,试剂容器(200)收容于在上表面部(311)形成有孔部(314)的试剂冷藏箱(300),在将盖部(220)打开时,利用从上表面部(311)的外部下降的按压部(20)将堵塞孔部(314)的挡板机构(340)打开。若这样构成,则在不吸引试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挡板机构(340)提高试剂冷藏箱(300)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实现试剂冷藏箱(300)内的温度变化的抑制和冷却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时,按压部(20)下降而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设置挡板机构(340)的情况下的装置结构。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将盖部(220)关闭时,使按压部(20)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从而使挡板机构(340)关闭。若这样构成,则在盖部(220)打开后,在按压部(20)移动至上升位置(H2)而开始盖关闭的动作时,能够关闭挡板机构(340)。因此,能够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在通过使上述按压部(20)移动至上升位置(H2)而使挡板机构(340)关闭的结构中,优选为,在将盖部(220)关闭时,在维持挡板机构(340)的关闭状态的状态下,使按压部(20)向关闭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H4)下降,利用第二区域(222)使开口(210)密闭。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挡板机构(34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进行盖关闭的动作。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的高密闭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样本测定装置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试剂容器的盖部的开闭以及试剂的吸引动作的流程(A)~(E)的图。
图3是表示样本测定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试剂冷藏箱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收容R2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收容R1试剂以及R3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容器保持部以及保持部驱动部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试剂冷藏箱内部的按压部周边的结构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挡板机构的关闭状态(A)以及打开状态(B)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挡板机构的另一结构例的关闭状态(A)以及打开状态(B)的示意图。
图11是挡板机构的结构例,是表示关闭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2的挡板机构的打开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挡板机构的另一结构例中的关闭状态(A)以及打开状态(B)的图。
图14是表示图8的结构例的盖部的开闭以及试剂的吸引动作的流程(A)~(E)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样本测定装置的分析处理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盖部的开闭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盖部以及盖相对于试剂容器的装卸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样本测定装置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概要。
样本测定装置100是对向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中添加规定的试剂而制成的测定用试样进行分析的装置。
被检测体主要是人,但也可以是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样本测定装置100例如进行用于从患者采集到的样本的临床检查或医学研究的分析。样本是来自生物体的样本。来自生物体的样本例如是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血液(全血、血清或血浆)、尿或其他体液等液体、或者对采集到的体液或血液实施规定的前处理而得到的液体等。另外,样本也可以是例如液体以外的、被检测体的组织的一部分、细胞等。样本测定装置100检测样本中含有的规定的对象成分。对象成分例如可以含有血液或尿样本中的规定成分、细胞、有形成分。对象成分也可以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等核酸、细胞以及细胞内物质、抗原或抗体、蛋白质、肽等。样本测定装置100可以是血球计数装置、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免疫测定装置、尿中有形成分分析装置等、或这些装置以外的分析装置。
作为一例,样本测定装置100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样本中的待测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免疫测定装置例如检测血液中含有的抗原或抗体、蛋白质、肽等作为对象成分。免疫测定装置取得血清或血浆作为样本,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样本中含有的抗原或抗体等。需要说明的是,抗原抗体反应不仅包括抗原与抗体的反应,还包括使用适体等特异性结合物质的反应。适体是以与特定的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合成的核酸分子或肽。
样本测定装置100向样本中添加规定的一种或多种试剂来调制测定用试样。试剂在收容在瓶状的试剂容器200中的状态下设置于样本测定装置100。为了抑制试剂的蒸发和变质,试剂容器200具有设置在容器的上部的开口210和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开口210在试剂容器20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开口。样本测定装置100打开关闭状态的盖部220,使开口210露出,经由开口210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样本测定装置100将所吸引的试剂添加到样本中。在吸引试剂后,样本测定装置100将打开状态的盖部220关闭。
如图1所示,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用于保持试剂容器200的容器保持部10、配置在容器保持部10的上方且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按压部20、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的试剂分注部30、以及用于检测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的测定部40。
容器保持部10构成为保持试剂容器200,该试剂容器200具有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在容器保持部10,通过样本测定装置100自动或通过用户手动设置试剂容器200。容器保持部10包括与被设置的试剂容器200接触而支承的部分。容器保持部10既可以如图1所示支承试剂容器200的下表面,例如也可以夹着侧面进行支承,也可以以从上方悬挂试剂容器200的方式进行支承。容器保持部10也可以以将设置在试剂容器200的规定部位的卡合部(未图示)挂在容器保持部10的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形态保持试剂容器200。
容器保持部10能够将试剂容器200保持在按压部20以及试剂分注部30的正下方的位置。利用按压部20将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关闭。在图1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将盖部220打开,但也可以将用于打开盖部220的按压部与按压部20分开设置。通过试剂分注部30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为了进行对位,容器保持部10与按压部20以及试剂分注部30中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按压部20按压盖部220,将打开状态的盖部220关闭。按压部20对盖部220的按压方向并未特别限定。按压部20既可以从上方朝下按压盖部220,也可以如后述那样从下方朝上按压第一区域221。在图1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配置在被容器保持部1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的上方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按压部20从上方按压盖部220的一部分,将关闭状态的盖部220打开或将打开状态的盖部220关闭。按压部20例如构成为包括用于按压盖部220的按压片。按压部20例如是销、爪、杆等,具有与盖部2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部分。按压部20通过用于使按压部2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源而动作。驱动源使用线性致动器。驱动源例如能够使用气缸、液压缸等动力缸、螺线管等。驱动源能够使用由电机和将电机的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构成的直动机构。将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例如是凸轮机构、齿条齿轮机构、带轮机构等。
试剂分注部30构成为,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试剂分注部30具备构成为能够经由开口210进入试剂容器200的内部的吸引管30a。吸引管30a配置在被容器保持部1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的上方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试剂分注部30例如具备用于通过吸引管30a吸引试剂并将所吸引的试剂排出到反应容器50的送液机构(未图示)。送液机构例如包括泵,优选能够定量试剂的缸泵或隔膜泵等定量泵。为了定量试剂,也可以组合非定量泵和定量腔室。吸引管30a也可以分别设置为试剂吸引用和试剂排出用。在利用共用的吸引管30a进行试剂吸引和试剂排出这两者的情况下,吸引管30a与试剂容器200以及反应容器50中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测定部40构成为对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进行检测。由测定部40检测对象成分的检测方法没有限制,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光学方法、电磁学方法等与对象成分相应的方法。样本测定装置100基于测定部40的检测结果,分析例如对象成分的有无、对象成分的数或量、对象成分的浓度、存在比率等。例如在进行荧光、反射光或扩散光、颜色等的光学检测的情况下,作为测定部40,可以利用光电倍增管、分光光度计、光度计等。另外,在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作标记的情况下,作为测定部40,可以利用闪烁记数器等。
接着,对基于图1的例子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的试剂的吸引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0构成为将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朝向开口210按压而将开口210密闭。即,通过使盖部220的表面与开口210的缘部抵接,从而开口210无间隙地被关闭。由此,样本测定装置100在将盖部220打开后,将盖部220可靠地关闭。吸引动作按照图2(A)~(E)所示的顺序执行。
在图2(A)中,被容器保持部1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配置在按压部20的正下方的位置。盖部220成为关闭状态。
在图2(B)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将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打开。
在图2(C)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即,试剂分注部30经由开口210进入试剂容器200内,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
在图2(D)中,样本测定装置100使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例如,盖部220因自重而向开口210侧移动。也可以设置用于对盖部220向开口210侧施力的施力部件等。但是,仅通过使盖部220朝向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移动,如图2(D)那样,存在盖部220不完全关闭而产生间隙的可能性。
在图2(E)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20将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朝向开口210按压而将开口210密闭。即,按压部20向开口210侧按压处于图2(D)的位置的盖部220,将盖部220压在开口210上。其结果是,如图2(E)那样,开口210被盖部220可靠地密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设置按压部20,该按压部20用于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由此,在关闭盖部220时,能够通过按压部20的按压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而不会成为形成间隙而使得盖部220稍微打开的状态。根据以上所述,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220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220的高密闭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2的结构例中,也可以利用按压部20进行盖部220的打开。
具体而言,在图2(B)中,样本测定装置100通过利用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试剂容器200的第一区域221来打开盖部220。盖部220随着第一区域221向下方被按压而向从开口210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开口210打开。
在将盖部220关闭时,在图2(D)中,按压部20向上方移动。此时,随着按压第一区域221的按压部20向上方移动,盖部220因自重而向开口210侧移动。在图2(E)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在吸引试剂后,通过利用按压部2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二区域222而将开口210密闭。即,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向下按压盖部220的第二区域222,从而利用盖部220压靠在开口210侧。
这样,在图1以及图2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通过从盖部220的上方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从而将盖部220打开,通过从盖部220的上方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二区域222,从而将开口210密闭。由此,利用按压部20,不仅能够将盖部220关闭,还能够将盖部220打开。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的情况和将其关闭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按压部20仅向相同的下方按压即可,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另外,在将盖部220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按压部20从上方朝向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朝下按压盖部2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
另外,在图1以及图2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通过按压盖部220,使形成于盖部220的突起部224与开口210嵌合,从而将开口210密闭。突起部224在盖部220的开口210侧的表面设置成向开口210侧突出。突起部224作为将开口210与盖部220之间堵塞的栓体发挥功能。例如在图2(D)的状态下,突起部224未完全嵌入开口210内,形成有间隙。因此,如图2(E)那样,通过按压部20的按压,突起部224嵌合在开口210内。突起部224通过嵌合而与开口210的内周面抵接。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按压部20按压盖部220直至突起部224嵌入开口210,因此,能够通过突起部224与开口210的嵌合来提高气密性。若为了提高密闭度而使突起部224与开口210的嵌合变紧,则容易成为图2(D)的状态,因此,按压部20的按压特别有效。
接着,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装置100实施的样本测定方法进行简单说明。样本测定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6)。
(1)将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50。
(2)将具有覆盖开口210且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打开。
(3)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
(4)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
(5)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
(6)检测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在样本测定方法中,(2)~(4)如图2所示是一系列的动作,按照该顺序实施。(5)所吸引的试剂的分注在(3)吸引试剂后实施,但例如也可以与(4)盖部220的关闭并行地实施。(1)样本的分注既可以在(2)~(5)的前后任一方实施,也可以与(2)~(5)并行地实施。(6)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的检测在(1)~(5)之后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如上所述,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按压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而将开口210密闭。由此,在将盖部220关闭时,能够通过按压部20的按压将盖部220完全关闭而将试剂容器200密闭,而不会成为如图2(D)那样形成间隙而使得盖部220稍微打开的状态。根据以上所述,在从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220的试剂容器200进行试剂吸引的情况下,即便进行盖部220的开闭动作,也能够确保盖部220的高密闭度。
(试剂容器)
在图2的例子中,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具有从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向侧方突出的第一区域221和以覆盖开口210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区域222,构成为能够绕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之间的转动中心223转动。转动中心223例如是将试剂容器200的容器主体230和盖部22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的铰链。
按压部20通过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或第二区域222,使盖部220绕第一区域221与第二区域222之间的转动中心223转动,从而使盖部220开闭。由此,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就能够使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转动而打开盖部220。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二区域222,就能够使第二区域222转动而堵塞开口210。因此,在仅在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与第一区域221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223的简单结构的试剂容器200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盖部220的密闭。
另外,在图2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盖部220构成为绕在覆盖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和从第二区域222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第一区域221之间配置的水平方向的转动中心223转动,在将盖部220关闭时,利用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向下方按压直至第二区域222将开口210密闭为止。由此,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一区域221,就能够使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转动而打开盖部220。只要向下方按压第二区域222,就能够使第二区域222转动而堵塞开口210。因此,在仅在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与第一区域221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223的简单结构的试剂容器200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盖部220的密闭。
(由按压部进行的盖部的按压的变形例)
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例子,但在图17的例子中,按压部20朝向开口210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盖部220。
在图17的例子中,盖部220具有:在关闭状态下覆盖开口210的第二区域222、从第二区域222向上方延伸的第一区域229、以及配置在第二区域222与第一区域229之间的转动中心223。如图17(A)以及(B)那样,按压部20向图中左侧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第一区域229而将盖部220打开。如图17(C)以及(D)那样,按压部20向图中右侧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第二区域222,使盖部220移动至覆盖开口210的位置。如图17(E)那样,按压部20相对于被移动到覆盖开口210的位置的盖部220,向图中右侧在水平方向上按压第一区域229。由此,盖部220朝向开口210被按压,开口210被密闭。
[样本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例]
接着,参照图3~图16,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3~图16的例子中,样本测定装置100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样本中的待测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
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容器保持部10、试剂分注部30以及测定部40。另外,在图3的结构例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框体110、样本输送部120、样本分注部130、反应容器供给部140、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反应部160、试剂容器移送部170以及BF分离部180。另外,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用于进行以上各部分的控制的控制部400。
框体110具有能够在内部收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箱状形状。框体110既可以是在单一阶层上收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阶层的阶层结构,将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分配给各个阶层而配置。
样本输送部120构成为将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输送至样本分注部130的吸引位置。样本输送部120能够将设置有多个收容有样本的试管的试管架输送至规定的样本吸引位置。
样本分注部130吸引由样本输送部120输送的样本,并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50。样本分注部130包括:与用于进行吸引和排出的流体回路连接的吸移管、以及使吸移管移动的移动机构。样本分注部130将设置于未图示的吸头供给部的分注吸头安装在吸移管的前端,将被输送的试管中的样本向分注吸头内吸引规定量。样本分注部130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配置在规定的样本分注位置的反应容器50。在分注后,样本分注部130将分注吸头从吸移管的前端拆卸并废弃。
反应容器供给部140储存多个反应容器50。反应容器供给部140能够在规定的反应容器供给位置向反应容器移送部150逐个供给反应容器50。
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移送反应容器50。反应容器移送部150从反应容器供给位置取得反应容器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样本分注部130、试剂分注部30、反应部160、检测部40等各自的处理位置。反应容器移送部150例如由把持反应容器50的把持件或具有反应容器50的设置孔的保持部、以及使把持件或保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构成。移动机构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能够直线移动的直动机构在一个轴或多个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也可以包括绕旋转轴水平旋转的臂机构、多关节机器人机构。反应容器移送部15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反应部160具备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对反应容器50进行保持,对收容在反应容器50中的试样进行加热而使其反应。通过加热,收容在反应容器50内的样本和试剂发生反应。反应部160在框体110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应部160既可以固定设置于框体110,也可以设置为能够在框体110内移动。在反应部160构成为能够移动的情况下,反应部160也能够作为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在图3的结构例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收容容器保持部10的箱状的试剂冷藏箱300。如图4所示,容器保持部10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具有隔热功能的壳体310内。试剂冷藏箱300在壳体310内具有容器保持部10和冷却机构320,将设置于容器保持部10的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保冷至适合保管的一定温度。
壳体310具有由圆形的上表面部311及底面部312、以及圆筒状的侧面部313划分出的内部空间。上表面部311、底面部312以及侧面部313包含隔热材料,对壳体310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隔热。由此,能够对试剂容器200进行低温保管。
试剂冷藏箱300具有上表面部311,该上表面部311具有供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进入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的孔部314。由此,可以将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配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因此,能够极力减小试剂冷藏箱300的容积而提高冷却效率。
容器保持部10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在图4的结构例中,容器保持部10包括圆环状的外周侧的第一试剂保持部11和圆形的内周侧的第二试剂保持部12。第一试剂保持部11和第二试剂保持部12呈同心状配置,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外周侧的第一试剂保持部11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1。内周侧的第二试剂保持部12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2。
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各结构例中,试剂容器201包括收容后述的R2试剂的容器主体232。试剂容器202是将收容后述的R3试剂的容器主体233和收容R1试剂的容器主体231连结成一组的多连型试剂容器。在容器主体231、容器主体232、容器主体233分别设置有开口210。试剂容器200(201、202)具备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容器主体231、232、233且用于密封开口210的盖250(在图6中省略图示)。盖250并未构成为能够开闭,只要不从容器主体231、232、233拆卸,就能够密封容器主体231、232、233。
如图18所示,盖部220构成为能够代替盖250而相对于容器主体231、232、233装卸。试剂容器200(201、202)在输送时或保管时等,成为在容器主体231、232、233上安装有盖250的状态,盖部220附在试剂容器200上。而且,在被设置于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容器保持部10时,用户拆卸盖250,更换为盖部220。由此,在内部收容有试剂的状态下的试剂容器200的输送时或保管时等,能够利用盖250将试剂可靠地密封而保管。另外,利用盖250,也能够防止盖部220被误打开。而且,在试剂容器200的开封时,能够将盖250更换为盖部220。由此,包括输送时和保管时在内,能够极力抑制试剂的蒸发、变性。这样,在试剂容器200(201、202)中,能够极力抑制试剂的蒸发、变性,因此,在以能够用于多次的样本测定的方式使试剂容器200大容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测定精度的偏差等,在这一点上是有效的。
在图18的例子中,容器主体231、232、233具有用于装卸盖部220的安装部234。盖部220构成为通过与安装部234卡合而将容器主体231、232、233密闭。在盖部220设置有嵌入安装部234的卡合部225。安装部234和卡合部225构成为通过螺纹结构而卡合。在盖250也同样地设置有与安装部234卡合的螺纹结构的卡合部251。由此,即便在将盖部220和容器主体231、232、233分体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盖部220与安装部234卡合的结构容易地确保高密闭度。
回到图5以及图6,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分别具备覆盖容器主体的上部的上部罩240。上部罩240以覆盖容器主体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具有沿着容器主体的侧面的外周部241,在外周部241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容器保持部10卡合的卡合部242。如图4所示,容器保持部10具有用于插入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的保持孔13。在保持孔13的内周缘部设置有从下侧支承卡合部242的承接面14。由此,容器保持部10在将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的容器主体插入到保持孔13内的状态下,使上部罩240的卡合部242卡合在承接面14上,以悬挂状态保持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参照图4以及图8)。在图5以及图6的结构例中,上部罩240具有被把持部243。试剂容器移送部170(参照图3)能够利用未图示的机械手机构抓住被把持部243,抬起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分别设置于第一试剂保持部11和第二试剂保持部12的保持孔13。
在图4的结构例中,被第一试剂保持部11保持的多个试剂容器201分别排列配置在同一圆周上。被第二试剂保持部12保持的多个试剂容器202分别排列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多个试剂容器202各自的容器主体231、233分别排列配置在不同的圆周上。在容器保持部10中,容器主体232、容器主体233、容器主体231分别配置在半径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在壳体310的上表面部311,与R1试剂~R3试剂各自的吸引位置对应的孔部314以与对应的试剂容器所排列的圆周上的规定位置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三个部位。
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使容器保持部10移动的保持部驱动部330。保持部驱动部330例如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驱动源。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外周侧的第一试剂保持部11的保持部驱动部331和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内周侧的第二试剂保持部12的保持部驱动部332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底面部312的外部的下方位置。保持部驱动部332通过对与第二试剂保持部12的中心连接并上下延伸的旋转轴333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第二试剂保持部12旋转。旋转轴333的下端部与保持部驱动部332连结,上端部与第二试剂保持部12的中心连结。
保持部驱动部331通过经由传递机构334对与第一试剂保持部11连结的基体板335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第一试剂保持部11旋转。基体板335经由联轴器336与传递机构334连结。基体板335和联轴器336在中央设置有使旋转轴333通过的通孔,与旋转轴333独立地旋转。由此,保持部驱动部331和保持部驱动部332分别使外周侧的第一试剂保持部11和内周侧的第二试剂保持部12独立地旋转驱动。
图8表示试剂冷藏箱300的上表面部311附近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在图8中,上表面部311的下侧成为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区域。在图8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的上表面部311上。由此,由于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配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因此,能够极力减小试剂冷藏箱300的容积而提高冷却效率。
与R1试剂~R3试剂对应的三个孔部314(参照图3)分别包括用于使按压部20通过的第一孔部314a和用于使试剂分注部30通过的第二孔部314b。按压部20和试剂分注部30从上表面部311的上方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孔部314a和第二孔部314b,够到被容器保持部1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
按压部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形状。按压部20被引导部21引导为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移动。按压部20通过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上表面部311的按压部驱动部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按压部驱动部22的结构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气缸、螺线管、线性电机等直动机构使按压部20和按压部驱动部22一体化的结构。在气缸的情况下,将杆部作为按压部20,供给空气压的气缸部成为按压部驱动部22。另外,按压部驱动部22也可以由使输出轴旋转的电机构成。在该情况下,按压部驱动部22和按压部20经由将输出轴的旋转转换为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而连接。转换机构例如是凸轮机构、齿条-小齿轮机构、带-带轮机构等。由于按压部驱动部22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外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伴随着按压部20的动作的发热引起的试剂冷藏箱300内的温度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的结构例中,容器保持部10以在按压部20的下方分别配置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按压部20设置为在上表面部311上不能水平移动。由此,不需要为了分别按压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而设置多个按压部20或设置使按压部20水平移动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
具体而言,保持部驱动部330使容器保持部1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移动,使各个试剂容器200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由此,在从多个试剂容器200选择性地吸引试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与各个试剂容器200对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20。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另外,与使试剂容器200在水平面内沿XY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保持部驱动部330仅使试剂容器20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移动即可,因此,也能够简化保持部驱动部330的结构。
另外,在图8的结构例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用于开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的挡板机构340。挡板机构340在三个部位的孔部314(参照图3)分别各设置一个,能够开闭第一孔部314a以及第二孔部314b。挡板机构340设置在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挡板机构340设置在上表面部311的内表面侧。在不吸引试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挡板机构340提高试剂冷藏箱300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实现试剂冷藏箱300内的温度变化的抑制和冷却效率的提高。
试剂分注部30在盖部220的打开状态下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50。试剂分注部30能够在第二孔部314b和规定的试剂分注位置(参照图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用于进行试剂的吸引和排出的吸引管30a。另外,试剂分注部30能够使吸引管30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第二孔部314b的上方通过第二孔部314b进入试剂容器200的内部,能够使吸引管30a退避至第二孔部314b的上方位置。吸引管30a与未图示的流体回路连接,从容器保持部10的试剂容器200吸引规定量的试剂,向被移送到试剂分注位置的反应容器50分注试剂。
吸引管30a与液面传感器30b连接。液面传感器30b与控制部400连接,在从试剂容器200吸引试剂时,基于试剂的液面与吸引管30a的接触而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试剂液面,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400。另外,控制部400通过监视试剂分注部30的动作量,从而监视吸引管30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试剂分注部30例如设置有三个,用于R1试剂~R3试剂各自的分注。也可以通过一个试剂分注部30分注多种试剂。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试剂分注部30包括:用于分注R1试剂的第一试剂分注部31、用于分注R2试剂的第二试剂分注部32、以及用于分注R3试剂的第三试剂分注部33。另外,试剂分注部30还包括:用于分注R4试剂的第四试剂分注部34以及用于分注R5试剂的第五试剂分注部35。
第一试剂分注部31能够在用于吸引R1试剂的最内周侧的孔部314与规定的R1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30a。第二试剂分注部32能够在用于吸引R2试剂的最外周侧的孔部314与规定的R2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30a。第三试剂分注部33能够在用于吸引R3试剂的径向中间位置的孔部314与规定的R3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30a。第四试剂分注部34和第五试剂分注部35分别经由送液管与收容有R4试剂和R5试剂的试剂容器(未图示)连接,能够向由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移送的反应容器50中排出试剂。
回到图3,BF分离部180具有执行从反应容器50分离液相和固相的BF分离处理的功能。BF分离部180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分别设置反应容器的处理端口。在处理端口设置有:用于对R2试剂所含的磁性粒子进行集磁的磁力源182(参照图15);以及用于进行液相的吸引及清洗液的供给的清洗部181(参照图15)。BF分离部180在对形成有后述的免疫复合体的磁性粒子进行集磁的状态下,通过清洗部181吸引反应容器50内的液相并供给清洗液。清洗部181具备液相的吸引通路和清洗液的排出通路,与未图示的流体回路连接。由此,能够将液相所含的不需要的成分从免疫复合体与磁性粒子的结合体分离而除去。
测定部40包括光电倍增管等光检测器40a(参照图15)。测定部40通过用光检测器40a取得在与进行了各种处理的样本的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发光基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从而测定该样本中含有的抗原的量。
控制部400包括CPU等处理器401、ROM、RAM以及硬盘等存储部402。处理器40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402中的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控制部400对上述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
(挡板机构的开闭结构)
参照图9~图12,示出按压部以及挡板机构的结构例。
在图9的结构例中,如图9(A)至图9(B)那样,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与挡板机构340接触,从而将挡板机构340打开。由此,在将盖部220打开时,按压部20下降而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设置挡板机构340的情况下的装置结构。在图9的结构例中,在挡板机构340未设置用于开闭的专用的驱动源。由于不会产生由驱动源引起的发热,因此,即便如图8那样在上表面部311的内表面侧设置挡板机构340,也能够避免随着开闭而使试剂冷藏箱300的箱内温度上升。
在图9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具有:与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下端部24、以及相比下端部24设置在上侧并与挡板机构340接触的接触面23。按压部20通过在下降时利用接触面23按压挡板机构340,从而使挡板机构340打开。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在下端部24移动到比挡板机构340靠下方的位置后,接触面23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能够在即将打开盖部220之前关闭挡板机构340,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在图9的结构例中,挡板机构340构成为能够沿着上表面部31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接触面23包括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使挡板机构34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倾斜面。在图9的结构例中,接触面23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的倾斜面。由此,当按压部20向下方移动时,挡板机构340与倾斜面接触,以沿着倾斜面在水平方向上被推开的方式打开。因此,通过在接触面23设置倾斜面的简单结构,能够将按压部20向下方的移动转换为挡板机构340的水平方向移动。在图9中,挡板机构340构成为在上表面侧具有倾斜面344,倾斜面彼此接触,因此,能够降低接触阻力。
在图9的结构例中,挡板机构340包括以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相邻的一对挡板341。另外,按压部20以能够在一对挡板341之间的位置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而且,接触面23包括在按压部20的相同的上下位置以与各个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按压部20的两侧的锥状的倾斜面。由此,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使一对挡板341以相互向相反方向扩大的方式移动,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由倾斜面构成的接触面23设置在按压部2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因此,与使挡板341仅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即便不增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也能够增大挡板机构340相对于按压部20的下降量的打开量。即,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在仅在单侧设置倾斜面并以与图9相同的行程量D1对挡板机构340进行开闭时,需要增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需要更大的朝下的按压力。在图9的结构例中,不需要较大的按压力就能够增大每单位行程量的打开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形成为圆柱状,接触面23形成为将圆柱状的按压部20的外周缩窄的锥形形状(参照图12)。因此,倾斜面遍及按压部20的整周而形成。在棱柱状的按压部20中,也可以仅在相向的一对侧面形成倾斜面。
图11以及图12是从试剂冷藏箱300的内表面侧观察挡板机构340的图,图11表示关闭挡板机构340的状态,图12表示打开挡板机构340的状态。挡板机构340在关闭的状态下利用一对挡板341将第一孔部314a和第二孔部314b堵塞。挡板机构340在打开的状态下利用一对挡板341将第一孔部314a和第二孔部314b打开。
在图11以及图12的结构例中,一对挡板341分别由彼此在一端E1侧的端部341a利用挡板铰链342能够转动地连结的柱状部件构成。一对挡板341分别由呈直线状延伸的细长的板状形状的柱状部件形成。挡板铰链342贯通一对挡板341各自的端部341a而固定于上表面部311,成为一对挡板341的转动轴。一对挡板341通过被按压部20的接触面23按压而以挡板铰链342为中心向相互分离的方向转动。
如图12所示,孔部314包括:配置在挡板341的一端E1侧的位置的第一孔部314a、以及配置在挡板341的与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E2侧的位置且比第一孔部314a大的第二孔部314b,按压部20设置成通过第一孔部314a,试剂分注部30设置成通过第二孔部314b。即,第二孔部314b配置在相比第一孔部314a从作为转动中心的挡板铰链342离开的位置。其结果是,按压部20通过一对挡板341的靠近转动中心的一侧而打开挡板机构340,试剂分注部30通过远离转动中心的一侧。由此,当按压部20使一对挡板341转动规定角度时,在试剂分注部30通过的第二孔部314b的位置处,一对挡板341的移动量与相距转动中心的距离变大的量相应地变大,能够较大地打开第二孔部314b以免妨碍试剂分注部30的吸引动作。因此,在图11以及图12的结构例中,第二孔部314b的内径比第一孔部314a的内径大,能够使吸引管30a容易进入第二孔部314b。
在图11以及图12的结构例中,挡板机构340包括向关闭孔部314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343。在该例子中,施力部件343由扭簧构成。施力部件343卷绕于挡板铰链342,两端分别与一对挡板341的卡合部341b抵接。由此,施力部件343通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一对挡板341的各卡合部341b,从而向关闭孔部314的方向对挡板机构340施力。
按压部20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克服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以打开挡板机构340,随着向上方的移动而利用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使挡板机构340关闭。即,在挡板机构340打开后,仅通过使按压部20上升,挡板机构340通过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自动关闭。由此,不仅不需要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关闭挡板机构340的电机等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图13(A)以及图13(B)的结构例中,施力部件343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施力部件343设置在与设置有挡板铰链342的一端E1相反的另一端E2侧,对一对挡板341的卡合部341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343也可以是图13那样的结构。
(由按压部进行的盖部的开闭动作)
图14表示由按压部20进行的盖部220的开闭动作的流程。在图14中,按压部20的接触面23(阴影部分)通过单点划线所示的挡板打开高度H1而向下方移动,从而将挡板机构340打开。当接触面23通过挡板打开高度H1而向上方移动时,挡板机构340利用施力部件343的作用力被关闭。关于盖部220的打开以及堵塞,以按压部20的下端部24的高度位置为基准。
如图14(A)所示,在不进行试剂的吸引的情况下,按压部20以下端部24配置在规定的上升位置H2的方式待机。上升位置H2是比关闭状态的盖部220靠上方的规定位置。在上升位置H2,接触面23配置在比挡板打开高度H1靠上方的位置,挡板机构340处于关闭的状态。
在进行试剂的吸引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容器保持部10利用保持部驱动部330在周向上被旋转驱动,收容应吸引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水平移动到按压部20的下方。更准确地说,保持部驱动部330将试剂容器200中的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定位在按压部20的正下方。
若试剂容器200被配置,则按压部20向下方移动而向下方按压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在图14(B)的例子中,按压部20在打开盖部220时下降至下降位置H3,该下降位置H3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与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D2大致相等的量D3的位置。在此,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相当于绕转动中心223转动的第一区域221的圆弧形轨迹的半径。因此,通过使按压部20下降至与半径量相应地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降位置H3,从而盖部220转动至被按压部20按压的第一区域221面向大致正下方。其结果是,能够增大盖部220的转动量而使开口210更大地打开,因此,在吸引试剂时打开状态的盖部220不碍事,能够容易地吸引试剂。在图14(B)的例子中,从转动中心223向下降位置H3的下降量D3与长度D2大致相等,但比长度D2稍小,盖部220以90度附近的比90度小的角度转动。
这样,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在将盖部220打开时,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第一区域221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使按压部20下降至下降位置H3,该下降位置H3位于比转动中心223靠下方与第一区域221的相距转动中心223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量的位置。由此,能够增大盖部220的转动量而使开口210更大地打开,因此,在吸引试剂时打开状态的盖部220不碍事,能够容易地吸引试剂。
在下降位置H3,接触面23配置在比挡板打开高度H1靠下方的位置,挡板机构340成为打开的状态。即,按压部20在向下方移动到下降位置H3的过程中,利用接触面23按压并张开一对挡板341,将挡板机构340打开。挡板机构340也打开使试剂分注部30通过的第二孔部314b。按压部20将第一区域221向下方按压至下降位置H3,从而第二区域222向上方转动,将盖部220打开。由此,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打开。
这样,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在将盖部220打开时,利用从上表面部311的外部下降的按压部20将堵塞孔部314的挡板机构340打开。由此,在不吸引试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挡板机构340提高试剂冷藏箱300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实现试剂冷藏箱300内的温度变化的抑制和冷却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将盖部220打开时,按压部20下降而使挡板机构340打开,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打开挡板机构340的驱动源。因此,能够简化设置挡板机构340的情况下的装置结构。
如图14(B)所示,当盖部220打开而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打开时,试剂分注部30使吸引管30a从试剂冷藏箱300的上方下降,经由第二孔部314b进入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经由开口210进入试剂容器200的内部。试剂分注部30利用吸引管30a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当规定量的试剂吸引完成时,试剂分注部30使吸引管30a上升,使吸引管30a通过开口210以及第二孔部314b而使吸引管30a从试剂冷藏箱300的内部退避。按压部20的下端部24被定位在下降位置H3,直至试剂吸引完成为止。
如图14(C)所示,按压部20在将关闭状态的盖部220的第一区域221向下方按压而打开盖部220后,向上方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即,在上升位置H2,按压部20的下端部24配置在转动中心223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前端部之间。容器保持部10利用保持部驱动部330在周向上被旋转驱动,以开口210被定位在按压部20的下方的方式水平移动。打开状态的盖部220因第二区域222的自重而朝向开口210转动,或者随着水平移动而使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抵接,从而朝向开口210转动。通过将上升位置H2设为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位置,从而能够使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可靠地接触。
如图14(D)所示,当盖部220朝向开口210转动时,因第二区域222的自重而成为将开口210自然关闭的状态。但是,存在仅通过第二区域222的自重不能完全关闭盖部220的情况。在图14的例子中,在第二区域222的内表面侧设置有用于嵌入开口210而闭栓的突起部224(参照图18)。由于突起部224与开口210的缘部接触,因此,盖部220的转动在盖部220未完全关闭的临时关闭位置CP停止。
这样,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在将盖部220关闭时,使按压部20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从而使盖部220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由此,即便在第二区域222在打开状态下转动至大致直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升位置H2的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第二区域222向开口210侧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其结果是,即便在使盖部220大幅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盖部220密闭。
如图14(E)所示,按压部20在上升位置H2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盖部220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后,将临时关闭位置CP处的第二区域222向下方按压而使盖部220转动,利用盖部220使试剂容器200的开口210密闭。由此,即便在第二区域222在打开状态下转动至大致直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升位置H2的按压部20与第二区域222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第二区域222向开口210侧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CP。其结果是,按压部20能够容易地向下方按压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而将开口210密闭。
这样,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使试剂容器200相对于按压部2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配置在按压部20的下方,使按压部20向关闭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H4下降,利用第二区域222使开口210密闭。由此,无需为了分别按压第一区域221以及第二区域222而设置多个按压部20、或者设置使按压部20水平移动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按压部20的结构。而且,按压部20能够容易地向下方按压临时关闭位置CP的第二区域222而将开口210密闭。
另外,按压部20按压盖部220而使形成于盖部220的突起部224与开口210嵌合。即,按压部20的下端部24下降至与完全关闭的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当的盖关闭位置H4,使突起部224与开口210的内部嵌合并使盖部220关闭。盖关闭位置H4处于下降位置H3与上升位置H2之间的高度位置。在盖关闭位置H4,接触面23配置在比挡板打开高度H1靠上方的位置,挡板机构340处于被关闭的状态。因此,在图14的结构例中,按压部20能够在维持在将挡板机构340关闭的状态的状态下,下降至盖关闭位置H4而使临时关闭位置CP的盖部220密闭。
这样,按压部20构成为,在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比上升位置H2靠下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一区域221接触的下降位置H3、以及在上升位置H2和下降位置H3的之间按压第二区域222而使盖部220关闭的盖关闭位置H4之间上下移动。而且,挡板机构340构成为,在按压部20位于上升位置H2和盖关闭位置H4的情况下关闭,在按压部20位于下降位置H3的情况下打开。由此,仅在按压部20下降至盖部220被打开的下降位置H3的情况下将挡板机构340打开,在进行盖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将挡板机构340关闭。因此,能够极力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在按压部20下降至盖关闭位置H4并按压第二区域222后,向上方移动至上升位置H2,返回到图14(A)的状态并待机。在上升位置H2与盖关闭位置H4之间的移动中,挡板机构340不动而保持关闭的状态,在移动至下降位置H3时,挡板机构340打开。
如上所述,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在将盖部220关闭时,使按压部20移动至比转动中心223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第二区域222接触的上升位置H2,从而使挡板机构340关闭。由此,在盖部220打开后,在按压部20移动至上升位置H2而开始盖关闭的动作时,能够关闭挡板机构340。因此,能够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而且,在图14的例子的样本测定方法中,在将盖部220关闭时,在维持挡板机构340的关闭状态的状态下,使按压部20向关闭状态的第二区域222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H4下降,利用第二区域222使开口210密闭。由此,能够在挡板机构34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进行盖关闭的动作。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试剂冷藏箱300的孔部314打开的时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试剂冷藏箱300的温度变化。
(免疫测定的概要)
在图3~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如上所述,使用R1试剂~R5试剂进行免疫测定。参照图15,作为免疫测定的一例,对待测物质81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向反应容器50分注R1试剂和包含待测物质81的样本。通过第一试剂分注部31,R1试剂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中,通过样本分注部130,样本被分注到反应容器50中。R1试剂含有捕捉物质84,与待测物质81反应而结合。捕捉物质84包含用于捕捉物质84与R2试剂所含的固相载体82结合的结合物质。
该结合物质与固相载体的结合可以利用例如生物素和亲和素类、半抗原和抗半抗原抗体、镍和组氨酸标签、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亲和素类”是指包含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
例如,捕捉物质84是用生物素修饰的抗体(biotin抗体)。即,捕捉物质84中作为结合物质修饰有生物素。在分注样本和R1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5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由此捕捉物质84与待测物质81结合。
接着,通过第二试剂分注部32向反应容器50分注R2试剂。R2试剂含有固相载体82。固相载体82与捕捉物质84的结合物质结合。固相载体82例如是固定有与生物素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的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的链霉亲和素与作为结合物质的生物素反应而结合。在分注R2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5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其结果是,待测物质81和捕捉物质84与固相载体82结合。
形成在固相载体82上的待测物质81和捕捉物质84与未反应的捕捉物质84通过BF分离部180的一次BF分离处理被分离。若在BF分离部180的处理端口设置反应容器50,则BF分离部180一次或多次执行基于磁力源182的集磁状态下的由清洗部181进行的液相的吸引、清洗液的排出、以及非集磁状态下的搅拌的各工序。通过一次BF分离处理,将未反应的捕捉物质84等不需要的成分从反应容器50中除去。在一次BF分离处理中,最终在吸引反应容器50内的液相的状态下进入下一工序。
接着,通过第三试剂分注部33向反应容器50分注R3试剂。R3试剂含有标记物质83,与待测物质81反应而结合。在分注R3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5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其结果是,在固相载体82上形成包含待测物质81、标记物质83以及捕捉物质84的免疫复合体85。在图15的例子中,标记物质83是ALP(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
形成在固相载体82上的免疫复合体85和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通过二次BF分离处理被分离。BF分离部180一次或多次执行基于磁力源182的集磁状态下的液相的吸引、清洗液的排出、以及非集磁状态下的搅拌的各工序。通过二次BF分离处理,将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等不需要的成分从反应容器50中除去。在二次BF分离处理中,最终在吸引反应容器50内的液相的状态下进入下一工序。
此后,分别通过第四试剂分注部34和第五试剂分注部35向反应容器50分注R4试剂和R5试剂。R4试剂含有缓冲液。与固相载体82结合的免疫复合体85分散在缓冲液中。R5试剂含有化学发光基质。R4试剂中含有的缓冲液具有促进免疫复合体85所含的标记物质83的标记(酶)与基质的反应的组成。在分注R4、R5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5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通过使基质与标记反应而产生光,通过测定部40的光检测器40a测定产生的光的强度。控制部400基于测定部40的检测信号,对样本中的待测物质81的含量等进行分析。
(分析处理动作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16说明图15所示的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分析处理动作。另外,图16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由控制部400控制。
在步骤S1中,控制部400使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R1试剂分注位置。控制部400使第一试剂分注部31向反应容器50内分注R1试剂。
在步骤S2中,向反应容器50分注样本。控制部400通过样本分注部130从样本输送部120上的试管吸引样本。控制部400通过样本分注部130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50。在分注后,样本分注部130被控制为将分注吸头废弃到未图示的废弃口。样本分注部130在每次进行经由分注吸头的分注动作时,更换为未使用的分注吸头。
在步骤S3中,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R2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二试剂分注部32向反应容器50分注R2试剂。在分注R2试剂后,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50。反应容器5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4中,控制部400使BF分离部180执行一次BF分离处理。首先,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BF分离部180。BF分离部180被控制为对反应容器50中的试样进行一次BF分离处理(参照图15)以除去液体成分。
在步骤S5中,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R3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三试剂分注部33向反应容器50分注R3试剂。在分注R3试剂后,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50。反应容器5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6中,控制部400使BF分离部180执行二次BF分离处理。首先,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BF分离部180。BF分离部180被控制为对反应容器50中的试样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参照图15)以除去液体成分。
在步骤S7中,向反应容器50分注R4试剂。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R4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四试剂分注部34向反应容器50分注R4试剂。
在步骤S8中,向反应容器50分注R5试剂。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R5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五试剂分注部35向反应容器50分注R5试剂。在分注R5试剂后,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50。反应容器5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9中,进行免疫复合体85的检测处理。控制部400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50移送到测定部40。通过测定部40,测定通过使基质与标记反应而产生的光的强度。测定部40的检测结果被输出到控制部400。
在检测结束后,在步骤S10中,反应容器移送部150被控制为从测定部40取出分析处理完的反应容器50,并将其废弃到未图示的废弃口。
以此进行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分析处理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理解为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容器保持部、20:按压部、23:接触面(倾斜面)、24:下端部、30:试剂分注部、40:测定部、50:反应容器、100:样本测定装置、200、201、202:试剂容器、210:开口、220:盖部、221:第一区域、222:第二区域、223:转动中心、224:突起部、230、231、232、233:容器主体、234:安装部、250:盖、300:试剂冷藏箱、311:上表面部、314:孔部、314a:第一孔部、314b:第二孔部、330、331、332:保持部驱动部、340:挡板机构、341:挡板、342:挡板铰链、343:施力部件、H2:上升位置、H3:下降位置、H4:盖关闭位置、CP:临时关闭位置

Claims (30)

1.一种样本测定装置,其中,所述样本测定装置具备:
容器保持部,所述容器保持部用于保持具有覆盖开口且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
试剂分注部,所述试剂分注部用于在所述盖部的打开状态下吸引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并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用于朝向所述开口按压被移动到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的所述盖部而将所述开口密闭;以及
测定部,所述测定部用于测定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按压所述盖部,使形成于所述盖部的突起部与所述开口嵌合,从而将所述开口密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从所述盖部的上方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一区域,从而将所述盖部打开,通过从所述盖部的上方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二区域,从而将所述开口密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向下方按压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使所述盖部绕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转动中心转动,从而使所述盖部开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在向下方按压关闭状态的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区域而将所述盖部打开后,向上方移动至比所述转动中心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上升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在所述上升位置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接触而使所述盖部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后,向下方按压所述临时关闭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区域而使所述盖部转动,利用所述盖部使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开口密闭。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在打开所述盖部时下降至下降位置,所述下降位置位于比所述转动中心靠下方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距所述转动中心的长度相等的量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样本测定装置还具备使所述容器保持部移动的保持部驱动部,
所述容器保持部以在所述按压部的下方分别配置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保持部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多个所述试剂容器,
所述保持部驱动部使所述容器保持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移动,使各个所述试剂容器配置在所述按压部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样本测定装置还具备收容所述容器保持部的试剂冷藏箱,
所述试剂冷藏箱具有上表面部,所述上表面部具有供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试剂分注部进入所述试剂冷藏箱的内部的孔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样本测定装置具备用于开闭所述试剂冷藏箱的所述孔部的挡板机构,
所述按压部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与所述挡板机构接触以打开所述挡板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与所述盖部接触的下端部、以及相比所述下端部设置在上侧并与所述挡板机构接触的接触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挡板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上表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接触面包括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使所述挡板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倾斜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挡板机构包括以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方式相邻的一对挡板,
所述按压部以能够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位置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所述接触面包括在所述按压部的相同的上下位置以与各个所述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两侧的锥状的所述倾斜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挡板分别由彼此在一端侧的端部利用挡板铰链能够转动地连结的柱状部件构成,
所述孔部包括:配置在所述挡板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的第一孔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挡板的与所述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且比所述第一孔部大的第二孔部,
所述按压部设置成通过所述第一孔部,所述试剂分注部设置成通过所述第二孔部。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挡板机构包括向关闭所述孔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所述按压部随着向下方的移动而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以打开所述挡板机构,随着向上方的移动而利用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挡板机构关闭。
17.如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一区域,从而将所述盖部打开,通过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二区域,从而将所述开口密闭,
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在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上升位置、比所述上升位置靠下方且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一区域接触的下降位置、以及在所述上升位置和所述下降位置之间按压所述第二区域而使所述盖部关闭的盖关闭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所述挡板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上升位置和所述盖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关闭,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打开。
18.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试剂分注部设置在所述试剂冷藏箱的外部的所述上表面部上。
19.一种试剂容器,其中,
所述试剂容器具备覆盖开口且能够开闭的盖部,所述试剂容器用于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试剂容器,其中,
所述试剂容器还具备: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设置有所述开口;以及
盖,所述盖能够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用于将所述开口密封,
所述盖部构成为能够代替所述盖而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装卸。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试剂容器,其中,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用于装卸所述盖部的安装部,
所述盖部构成为通过与所述安装部卡合而将所述容器主体密闭。
22.一种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将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
将具有覆盖开口且能够开闭的盖部的试剂容器的所述盖部打开,
在所述盖部的打开状态下吸引所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
在吸引试剂后,利用按压部朝向所述开口按压被移动到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的所述盖部而将所述开口密闭,
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
检测由被分注到反应容器的样本和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通过利用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一区域,从而将所述盖部打开,
通过利用所述按压部向下方按压所述盖部的第二区域,从而将所述开口密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盖部构成为,绕在覆盖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二区域和从所述第二区域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所述第一区域之间配置的水平方向的转动中心转动,
在将所述盖部关闭时,利用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开口向下方按压,直至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开口密闭为止。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盖部打开时,
使所述试剂容器相对于所述按压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将所述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按压部的下方,
使所述按压部下降至下降位置,所述下降位置位于比所述转动中心靠下方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距所述转动中心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量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盖部关闭时,
使所述按压部移动至比所述转动中心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上升位置,
使所述试剂容器相对于所述按压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二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接触,从而使所述盖部转动至临时关闭位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使所述试剂容器相对于所述按压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所述临时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二区域配置在所述按压部的下方,
使所述按压部向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下降,利用所述第二区域使所述开口密闭。
28.如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试剂容器收容于在上表面部形成有孔部的试剂冷藏箱,
在将所述盖部打开时,利用从所述上表面部的外部下降的所述按压部将堵塞所述孔部的挡板机构打开。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盖部关闭时,
使所述按压部移动至比所述转动中心靠上方且与打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接触的上升位置,从而使所述挡板机构关闭。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样本测定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盖部关闭时,在维持所述挡板机构的关闭状态的状态下,使所述按压部向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二区域的上表面位置即盖关闭位置下降,利用所述第二区域使所述开口密闭。
CN201880087718.5A 2018-01-25 2018-12-07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Active CN111656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0334 2018-01-25
JP2018010334A JP6987653B2 (ja) 2018-01-25 2018-01-25 検体測定装置、試薬容器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PCT/JP2018/045091 WO2019146274A1 (ja) 2018-01-25 2018-12-07 検体測定装置、試薬容器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198A true CN111656198A (zh) 2020-09-11
CN111656198B CN111656198B (zh) 2024-01-12

Family

ID=6739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718.5A Active CN111656198B (zh) 2018-01-25 2018-12-07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5714A1 (zh)
EP (1) EP3745137A4 (zh)
JP (1) JP6987653B2 (zh)
CN (1) CN111656198B (zh)
WO (1) WO20191462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8844A (zh) * 2021-08-05 2021-09-07 四川省建研全固建筑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监测装置
TWI820909B (zh) * 2022-09-14 2023-11-01 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晶片測試設備及其生物晶片滴定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62325A (ja) * 2020-03-30 2021-10-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調製装置
JP2023030516A (ja) * 2021-08-23 2023-03-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蓋閉め装置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5218A (en) * 1996-07-03 1999-11-16 Beckman Coulter, Inc. Reagent cartridge
US20010028863A1 (en) * 2000-03-31 2001-10-11 Nobuhiro Kitagawa Liquid dispersing apparatus and an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70189924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Gen-Probe Incorporated Drip shield
US2008006356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Analyzer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movable closure of pipetting openings
CN101162236A (zh) * 2006-10-10 2008-04-1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试剂盛放器具及试剂吸移方法
CN101683625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仪及液体容器
JP201010744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化学分析装置
US20130118118A1 (en) * 2010-05-19 2013-05-16 Hamilton Bonaduz Ag Device for the automated opening of flip tub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3425B1 (en) * 1991-07-16 1996-01-24 Johnson & Johnson 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Device for taking up and covering containers arranged in a line and filled with liquid to be analyzed
JP2004156971A (ja) * 2002-11-05 2004-06-03 Olympus Corp 試薬容器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85249A (ja) * 2008-09-30 2010-04-15 Olympu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試薬補充装置および試薬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5218A (en) * 1996-07-03 1999-11-16 Beckman Coulter, Inc. Reagent cartridge
US20010028863A1 (en) * 2000-03-31 2001-10-11 Nobuhiro Kitagawa Liquid dispersing apparatus and an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70189924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Gen-Probe Incorporated Drip shield
US2008006356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Analyzer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movable closure of pipetting openings
CN101162236A (zh) * 2006-10-10 2008-04-1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试剂盛放器具及试剂吸移方法
CN101683625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分析仪及液体容器
JP201010744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化学分析装置
US20130118118A1 (en) * 2010-05-19 2013-05-16 Hamilton Bonaduz Ag Device for the automated opening of flip tub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8844A (zh) * 2021-08-05 2021-09-07 四川省建研全固建筑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监测装置
TWI820909B (zh) * 2022-09-14 2023-11-01 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晶片測試設備及其生物晶片滴定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5137A1 (en) 2020-12-02
JP6987653B2 (ja) 2022-01-05
US20200355714A1 (en) 2020-11-12
EP3745137A4 (en) 2021-12-15
CN111656198B (zh) 2024-01-12
WO2019146274A1 (ja) 2019-08-01
JP2019128268A (ja)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198B (zh) 样本测定装置、试剂容器以及样本测定方法
JP6824310B2 (ja) アッセイ装置、方法および試薬
US11940385B2 (en)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continuous interleaved assaying in a multi-well plate
JP4558995B2 (ja) 移送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移送ユニットを備える自動分析装置
JP3582240B2 (ja) 自動検体前処理装置および自動検体前処理方法
JP3439466B2 (ja) 自動連続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構成要素
JP2003098185A (ja) 臨床分析器のための補助試料供給器
US10107829B2 (en) Analyzer and analyzing method
WO2019167514A1 (ja) Bf分離装置、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bf分離方法
US20200355712A1 (en) Sample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irculating air in reagent storage
CN110967520A (zh) 试剂容器架及样本分析装置
US11422142B2 (en) Reagent container, reagent suction method and sample measuring apparatus
CN217007365U (zh) 一种采用旋转机构的碟式微流控荧光免疫分析仪
JP7357750B2 (ja) 試薬容器
US20190201904A1 (en) Sample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meas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