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076A -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 Google Patents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076A
CN111656076A CN201880087571.XA CN201880087571A CN111656076A CN 111656076 A CN111656076 A CN 111656076A CN 201880087571 A CN201880087571 A CN 201880087571A CN 111656076 A CN111656076 A CN 111656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ember
vacuum
heat
heat insulating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5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山贵祥
藤村一正
大森夕贵
安孙子尚平
高井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构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和外包构件,覆盖芯构件,外包构件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在隔热方向上阻断热,芯构件通过连续长丝法来制造,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外包构件的范围内为7cm以上,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外包构件的内部的芯构件的密度在芯构件能够在外包构件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

Description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包构件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并在隔热方向上阻断热的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冰箱等的隔热件使用的真空隔热件由将内部形成为真空的容器与放入至容器内的隔热部件构成。作为隔热部件,公知有在将无碱长纤维玻璃棉重叠之后对重叠的玻璃棉实施针刺(needle punching)加工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热部件亦即芯构件是实施了针刺加工的无碱长纤维玻璃棉。纤维长度为30mm以上且100mm以下。纤维直径为6μm以上且25μm以下。由芯构件的纤维集合而成的密度为100kg/m3以上且230kg/m3以下。抽真空后的密度为250kg/m3以上且450kg/m3以下。
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从而放入至容器内并被抽真空的隔热部件,通过重叠无碱长纤维玻璃棉并实施针刺加工而形成。由此,提高抽真空前的玻璃棉的密度,缩小抽真空引起的体积的收缩。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利用水玻璃等无机材料的粘合剂一边冲压加工无碱长纤维玻璃棉一边将其加固来形成隔热部件。由此,能够抑制抽真空之后的玻璃棉的体积的收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656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纤维长度为30mm以上且100mm以下,抽真空后的密度规定为250kg/m3以上且450kg/m3以下。然而,在纤维长度短、抽真空后的密度小的情况下,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热传递路径的成分变短。由此,导致沿着隔热方向形成接近直线状的热传递路径。因此,真空隔热件的热传导率变高,隔热性能变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不存在纤维所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的角度亦即取向角的记述。然而,若取向角大,则纤维所延伸的方向沿着隔热方向取向的概率变高,热传递路径变短。因此,热传导率变高,隔热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遍及隔热方向的热传递路径变长、热传导率变低、隔热性能能够提高的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本发明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具备:芯构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和外包构件,覆盖上述芯构件,上述外包构件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在隔热方向上阻断热,上述芯构件通过连续长丝法来制造,上述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上述外包构件的范围内为7cm以上,上述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上述外包构件的内部的上述芯构件的密度在上述芯构件能够在上述外包构件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隔热箱具备外箱和配置于上述外箱的内部的内箱,上述的真空隔热件配置为将与隔热方向正交的表里面夹在上述外箱与上述内箱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外包构件的范围内为7cm以上。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外包构件的内部的芯构件的密度在芯构件能够在外包构件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由此,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热传递路径的成分变长。因此,遍及隔热方向的热传递路径变长,热传导率变低,隔热性能能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平均纤维根数的测定用试样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取向角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芯构件的密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实施例1、2的芯构件的热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比较例1~4的芯构件的热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隔热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的或者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另外,在剖视图的附图中,鉴于可视性而适当地省略剖面线。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概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的芯构件中,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外包构件的范围内为7cm以上。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外包构件的内部的真空排气后的芯构件的密度,在芯构件能够在外包构件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
这里,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的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角度亦即取向角、外包构件的内部的真空排气后的芯构件的密度分别是指用如下方法测定出的测定值。
<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的测定方法>
测定者将芯构件散开成不弯折。测定者使用规尺将芯构件的纤维的长度测定至1mm单位为止。测定者测定出共计100根纤维的长度。将共计100根纤维的长度的平均值规定成平均纤维长度。
<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1
的测定方法>
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2
是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角度。测定者为了保持真空隔热件的状态下的厚度,利用环氧树脂加固真空隔热件的外侧,保持原来的真空隔热件的厚度。然后,测定者将真空隔热件的外包构件开封,向内部流入环氧树脂并使其固化。固化后,测定者在遍及沿着隔热方向的宽度方向的面剖切真空隔热件的中央部,研磨剖切面,制成平均纤维角度测定用的试样。测定者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以500倍的倍率对制成的试样的剖切面实施二次电子像拍摄,并对拍摄到的二次电子像进行了图像解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平均纤维根数的测定用试样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像图。图1中示出了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而得的照片。照片上拍成白色的椭圆形状的1个1个是纤维的剖面。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被定义为水平的0°。测定者假定纤维剖面全部为椭圆,将其长轴的长度a[μm]测定至0.01μm单位、短轴的长度b[μm]测定至0.01μm单位、长轴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θ[°]测定至0.01°单位。测定者将测定结果代入至下式来计算出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4
[°]。测定者在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任意的位置处的、从隔热方向的图示上端至图示下端为止的剖面中,对画面上的纤维全部进行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5
的计算,计算出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角度亦即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6
的平均值。
[式1]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43
<真空隔热件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1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真空隔热件1具备:芯构件2,由纤维集合体构成;阻气性的外包构件3,覆盖芯构件2;以及水分吸附剂4,吸附外包构件3的内部的水分来抑制经时劣化。外包构件3的内部在被减压至1Pa~3Pa的真空度的状态下被热封件等熔敷密封部5密封开口部。
外包构件3至少具有阻气层以及热熔敷层。外包构件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表面保护层等。
作为外包构件3的阻气层,能够使用蒸镀了金属、金属氧化物、类金刚石的塑料膜或金属箔等。此外,作为阻气层只要是以减少气体透过的目的使用的结构,则不特别指定。另外,在阻气层中,作为向塑料膜上蒸镀的金属氧化物的材料,能够使用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铝等。然而,金属氧化物蒸镀的材料并不特别指定。
外包构件3的热熔敷层是构成外包构件3的膜中的气体透过度最大的部分。热熔敷层的性质大幅度影响真空隔热件1的经时隔热性能。对于热熔敷层的厚度而言,若考虑减压密封工序中的密封品质的稳定性、气体从热熔敷部端面侵入的抑制、以及作为阻气层而使用金属箔的情况下的热传导引起的从表面的热泄漏(heat leak),则适合为25μm~60μm。作为热熔敷层的材料,能够使用无拉伸聚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或者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等。然而,热熔敷层的材料并不特别指定。
另外,在外包构件3的阻气层的外侧还能够设置表面保护层。作为表面保护层,能够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丙烯膜或者尼龙膜的拉伸加工品等。并且,对于这些表面保护层,若被尼龙膜等覆盖外侧,则耐弯折性以及耐穿刺性等提高。
另外,作为外包构件3的袋形状,能够使用四边密封袋、方形袋(gadget bag)、三边密封袋、枕状袋(pillow bag)或者中心带状密封袋(center-tape seal bag)等。然而,外包构件3的袋形状并不特别指定。
芯构件2由集合了剖面呈正圆且细长的圆柱状的玻璃棉等纤维而成的纤维集合体构成。芯构件2通过连续长丝法来制造。由此,芯构件2由剖面呈正圆且细长的圆柱状的纤维构成。芯构件2通过在隔热方向上层叠多个纤维薄板2a而构成为板状的纤维集合体。在图2中,芯构件2层叠了4张纤维薄板2a而成。然而,芯构件2可以由1张以上的板状体构成。另外,芯构件2可以是在纤维彼此具有间隙并膨起的纤维体块。并且,芯构件2可以通过接合上述的多个块来构成纤维集合体。
水分吸附剂4是插入至通气性良好的袋的氧化钙(CaO)等。水分吸附剂4并不仅限定于CaO。水分吸附剂4也可以使用沸石等,只要具有水分吸附性即可,并不特别限定。
<真空隔热件1的制造方法>
将芯构件2插入至外包构件3内,并使真空隔热件1经过用于除去水分的干燥工序。然后,将水分吸附剂4插入至外包构件3内。然后,在外包构件3的内部被减压至1Pa~3Pa的真空度的状态下通过热封件等来将外包构件3的开口部密封。由此,获得真空隔热件1。
此外,干燥工序只要实施能够除去芯构件2与覆盖芯构件2的外包构件3的水分的工序即可。干燥工序例如只要在110℃下进行2小时的加热即可。然而,干燥工序的加热条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除去芯构件2与覆盖芯构件2的外包构件3的水分的条件即可。
另外,对于水分吸附剂4,并不限定于在经过干燥工序之后予以插入。可以在干燥工序之前或通过加工装置对芯构件2与覆盖芯构件2的外包构件3进行加压压缩之前插入水分吸附剂4。
<测定结果>
以下,对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出的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4的测定结果进行说明。表1中示出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4的测定值。
<实施例1>
当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7.9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61
时为8.9°。
针对实施例1的真空隔热件1,当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24mW/m·K,值变得良好。对于测定条件,按照高温侧37.7℃、低温侧10℃、平均温度23.85℃来实施。针对实施例1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298kg/m3
<实施例2>
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9.5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62
时为7.2°。
针对实施例2的真空隔热件1,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16mW/m·K,值变得良好。针对实施例2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300kg/m3
<比较例1>
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5.2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72
时为10.2°。
针对比较例1的真空隔热件1,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51mW/m·K,变高。针对比较例1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282kg/m3
比较例1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相比于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1.16mW/m·K~1.24mW/m·K,值变差。即,比较例1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高,因而真空隔热件1的隔热性能差。
<比较例2>
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6.4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71
时为11.0°。
针对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件1,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54mW/m·K,变高。针对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271kg/m3
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相比于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1.16mW/m·K~1.24mW/m·K,值变差。即,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高,因而真空隔热件1的隔热性能差。
<比较例3>
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2.0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73
时为13.6°。
针对比较例3的真空隔热件1,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58mW/m·K,变高。针对比较例3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241kg/m3
比较例3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相比于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1.16mW/m·K~1.24mW/m·K,值变差。即,比较例3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高,因而真空隔热件1的隔热性能差。
<比较例4>
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时为3.1cm。另外,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纤维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平均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85
时为15.3°。
针对比较例4的真空隔热件1,以300mm×300mm×16mm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测定热传导率时,热传导率为1.55mW/m·K,变高。针对比较例4的真空隔热件1,测定真空排气后的密度时为227kg/m3
比较例4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相比于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1.16mW/m·K~1.24mW/m·K,值变差。即,比较例4的真空隔热件1的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2的真空隔热件1高,因而真空隔热件1的隔热性能差。
[表1]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81
<比较结果>
在图表中绘制了以上的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4的结果。
<针对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的考察>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在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不足7cm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5mW/m·K以上,相对于此,在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7cm以上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3mW/m·K以下。由此可知,在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7cm的附近存在拐点。
<针对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82
的考察>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83
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在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84
超过10°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5mW/m·K以上,相对于此,在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1
为10°以下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3mW/m·K以下。由此可知,在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2
为10°的附近存在拐点。
<针对芯构件2的密度的考察>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芯构件2的密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的图。在芯构件2的密度不足280kg/m3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5mW/m·K以上,相对于此,在芯构件2的密度为280kg/m3以上的范围内,热传导率为1.3mW/m·K以下。由此可知,在芯构件2的密度为280kg/m3的附近存在拐点。
<根据比较结果得到的见解>
在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3
与热传导率的关系中,关于具有拐点,能够通过在远离拐点时彼此的关系缓慢变化而在拐点附近彼此的关系急剧变化的渗流理论来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实施例1、2的芯构件2的热传递路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4
越小,纤维在真空隔热件1的隔热方向上取向的概率越低,热传递路径在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振动而变长。因此,热传导率变低,隔热性能变高。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比较例1~4的芯构件的热传递路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若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5
变大,则纤维在隔热方向上取向的概率变高,与隔热方向正交的成分变短,而热传递路径变短。因此,热传导率变高,隔热性能变低。
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如下启示:若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6
为10°附近,则是向隔热方向的热传递路径突然变化的点。根据以上的理由认为:在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7
与热传导率的关系中具有拐点。
另外,关于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也同样能够通过渗流理论来说明。
如上述的考察那样,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8
以及芯构件2的密度这3个参数分别与热传导率存在关联关系。而且,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9
以及芯构件2的密度这3个参数还相互具有强的关联关系。
即,若将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10
设定为10°以下,则若不加长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则难以变成在隔热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构成真空空间的支承体。另外,同样,若将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0911
设定为10°以下,则纤维的隔热方向成分变短,当变成在隔热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构成真空空间的支承体时,需要将纤维重叠几层,芯构件2的密度变高。
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真空隔热件1的芯构件2中,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外包构件3的范围内为7cm以上。芯构件2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103
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外包构件3的内部的真空排气后的芯构件2的密度在芯构件2能够在外包构件3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这样,上述3个数值限定基于强的关联关系发挥倍增效果。
此外,一般在纤维长度短的情况下,导致形成接近与隔热方向平行的沿着隔热方向的直线热传递路径。因此,热传导率变高,隔热性能变差。然而,如表1所示,若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8cm~9.5cm的范围,则通过使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101
为10°以下,能够防止隔热性能的变差。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真空隔热件1具备由纤维集合体构成的芯构件2。真空隔热件1具备覆盖芯构件2的外包构件3。真空隔热件1的外包构件3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在隔热方向上阻断热。芯构件2通过连续长丝法来制造。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外包构件3的范围内为7cm以上。芯构件2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所成的角度亦即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102
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外包构件3的内部的真空排气后的芯构件2的密度在芯构件2能够在外包构件3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
根据该结构,芯构件2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增加,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热传递路径的成分变长。因此,遍及隔热方向的热传递路径变长,热传导率变低,隔热性能能够提高。
根据实施方式1,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8cm以上且9.5cm以下。
根据该结构,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8cm以上,由此芯构件2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度进一步增加,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热传递路径的成分进一步变长。另外,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9.5cm以下,由此芯构件2的纤维不会变得过长,容易制造,容易操作。而且,芯构件2的平均纤维长度为8cm以上且9.5cm以下,由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隔热性能容易显著提高。
根据实施方式1,芯构件2通过在隔热方向上层叠多个纤维薄板2a而构成为板状。
根据该结构,在1张纤维薄板2a中容易构成为纤维所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C的取向角
Figure BDA0002598567480000111
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这是因为:在1张纤维薄板2a中,纤维所延伸的方向沿着纤维薄板2a的平板面卧躺,纤维不从纤维薄板2a的平板面立起。另外,由于在隔热方向上层叠多个纤维薄板2a,因而外包构件3的内部的真空排气后的芯构件2的密度容易在芯构件的外包构件3的内部能够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构成为280kg/m3以上。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真空隔热件1进行了说明。通过搭载该真空隔热件1,能够提供消耗电力小的冰箱的隔热箱6。这里,仅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对于冰箱的其他部分,由于与在一般的冰箱中使用的部分不存在不同,因而省略说明。对于真空隔热件1,也由于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因而省略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隔热箱6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冰箱的隔热箱6由ABS树脂所构成的内箱7和钢板所构成的外箱8构成。在外箱8与内箱7之间的空间以夹着与隔热方向正交的表里面的方式配置真空隔热件1。真空隔热件1配置为单面粘贴于内箱7。在外箱8与内箱7之间的空间中的除真空隔热件1以外的空间,发泡填充有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9。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隔热箱6具备外箱8。隔热箱6具备配置于外箱8的内部的内箱7。上述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件1配置为将与隔热方向正交的表里面夹在外箱8与内箱7之间。
根据该结构,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件1配置为将与隔热方向正交的表里面夹在外箱8与内箱7之间。由此,外箱8与内箱7之间的沿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热传递路径的成分变长。因此,外箱8与内箱7之间的遍及隔热方向的热传递路径变长,热传导率变低,隔热性能能够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真空隔热件;2…芯构件;2a…纤维薄板;3…外包构件;4…水分吸附剂;5…熔敷密封部;6…隔热箱;7…内箱;8…外箱;9…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

Claims (4)

1.一种真空隔热件,具备:
芯构件,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和
外包构件,覆盖所述芯构件,
所述外包构件的内部被减压密封,在隔热方向上阻断热,
所述真空隔热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芯构件通过连续长丝法来制造,
所述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在能够物理性地收纳于所述外包构件的范围内为7cm以上,
所述芯构件的纤维所延伸的方向与相对于隔热方向正交的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0°以上且10°以下,
所述外包构件的内部中的所述芯构件的密度在所述芯构件能够在所述外包构件的内部物理性地构成纤维间具有空隙的真空空间的范围内为280kg/m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构件的平均纤维长度为8cm以上且9.5c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构件通过在隔热方向上层叠多个纤维薄板而构成为板状。
4.一种隔热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外箱和配置于所述外箱的内部的内箱,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件被配置为将与隔热方向正交的表里面夹在所述外箱与所述内箱之间。
CN201880087571.XA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Pending CN1116560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3182 WO2019150478A1 (ja)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断熱材及び断熱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076A true CN111656076A (zh) 2020-09-11

Family

ID=6748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571.XA Pending CN111656076A (zh) 2018-01-31 2018-01-31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150478A1 (zh)
CN (1) CN111656076A (zh)
AU (1) AU2018406922B2 (zh)
TW (1) TW201934314A (zh)
WO (1) WO2019150478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62662A2 (de) * 2005-05-12 2007-03-14 Blues d.o.o. Wärmedämmende füllung für vakuumisolationspaneele
CN102388253A (zh) * 2009-04-07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材料及包括该材料的装置
CN103090157A (zh) * 2013-02-05 2013-05-08 山东华德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137689A (ja) * 2014-01-21 2015-07-30 日本グラスファイバー工業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57951A (zh) * 2014-07-17 2016-01-20 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箱及其所用的真空绝热板
CN105992902A (zh) * 2014-02-03 2016-10-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使用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箱和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US20170001405A1 (en) * 2013-11-26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acuum insulato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CN106415107A (zh) * 2014-05-30 2017-02-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材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62662A2 (de) * 2005-05-12 2007-03-14 Blues d.o.o. Wärmedämmende füllung für vakuumisolationspaneele
CN102388253A (zh) * 2009-04-07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材料及包括该材料的装置
CN103090157A (zh) * 2013-02-05 2013-05-08 山东华德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001405A1 (en) * 2013-11-26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acuum insulato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JP2015137689A (ja) * 2014-01-21 2015-07-30 日本グラスファイバー工業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92902A (zh) * 2014-02-03 2016-10-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材料、使用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箱和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6415107A (zh) * 2014-05-30 2017-02-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材料
CN105257951A (zh) * 2014-07-17 2016-01-20 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箱及其所用的真空绝热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0478A1 (ja) 2019-08-08
JPWO2019150478A1 (ja) 2020-11-19
AU2018406922B2 (en) 2021-07-15
AU2018406922A1 (en) 2020-07-09
TW201934314A (zh) 2019-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2394B1 (en)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refrigerator having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KR930002589B1 (ko) 진공 절연판넬
EP2462393B1 (en)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a vacuum insulation member
WO2010087039A1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断熱箱
JP2007155065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264509B1 (en) Thermal enclosure
EP2679386A2 (en)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including an inner 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0961802B1 (ko) 진공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06126456A1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ガラス繊維積層体の検査方法
JP2011174524A (ja) 断熱材
KR20160020535A (ko) 진공 단열재, 단열 상자 및 진공 단열재의 제조 방법
WO2015115149A1 (ja)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断熱箱、及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KR101863381B1 (ko) 진공단열재
KR20160009695A (ko) 필름 코팅된 진공 단열 패널
KR100753720B1 (ko) 진공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195494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56076A (zh) 真空隔热件以及隔热箱
KR101330743B1 (ko) 유리섬유직물을 이용한 진공단열재용 심재 및 그를 이용한 진공단열재
KR101560125B1 (ko) 단열 성능이 향상된 단열 박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단열 박스
WO2018047261A1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断熱箱
JP2007138976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71566A1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断熱箱
CN108551761B (zh) 真空隔热板的制备方法
JP2023004591A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冷蔵庫
FI127881B (fi) Kuitupohjaista eristettä sisältävä eristystuo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