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1742A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51742A CN111651742A CN202010359221.3A CN202010359221A CN111651742A CN 111651742 A CN111651742 A CN 111651742A CN 202010359221 A CN202010359221 A CN 202010359221A CN 111651742 A CN111651742 A CN 1116517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electronic device
- user
- biometric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将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与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隐私级别不相同的生物特征数据,并将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从而另一电子设备对该电子设备发送的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得到验证结果,并将验证结果发送给该电子设备,从而完成对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身份验证,从而避免了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在设备间的传输,防止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泄露,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更具体一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设备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使用该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之前,会先对使用该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标识该用户的特征并且转换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合得到特征模板;在设备对使用者身份验证时,获取使用者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并将获取的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与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数据库中的特征模版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是否完成对该使用者的身份验证。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第一电子设备本身的某些生物特征识别功能无法使用,需要借助第二电子设备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识别功能都可以使用,需要借助第二电子设备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再次进行身份识别,第一电子设备将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将对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完成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身份验证。但是,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传输的是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由于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属于高隐私数据,这样会造成用户的高隐私数据的泄露。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电子设备将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与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隐私级别不相同的生物特征数据,并将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另一电子设备,从而另一电子设备对该电子设备发送的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得到验证结果,并将验证结果发送给该电子设备,从而完成对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身份验证,从而避免了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在设备间的传输,防止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泄露,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结果。
所述用户是当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低隐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低隐私数据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相对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而言,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属于高隐私的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属于低隐私的数据。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可以是人脸图像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性别数据,相对于人脸图像数据而言,性别数据的隐私级别低于人脸图像的数据的隐私级别。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低隐私的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属于高隐私数据。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属于低隐私的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属于高隐私数据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相对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而言,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属于低隐私的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加密后的数据。例如,相对于指纹数据而言,加密后的指纹数据的隐私级别高于指纹数据的隐私级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将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与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隐私级别不相同的生物特征数据,并将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从而第二电子设备对该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转换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得到验证结果,并将验证结果发送给该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完成对该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身份验证,从而避免了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在设备间的传输,防止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原始数据的泄露,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降维可以理解为是从一个维度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维度空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示例性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并输入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人脸性别辨别算法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该用户的性别数据,该用户的性别数据即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并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去隐私处理模块和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去隐私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去隐私模块可以通过去隐私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并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输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降维处理算法对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示例性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并输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去隐私模块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去隐私模块通过五官特征辨别算法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该用户的耳朵图像数据,并将耳朵图像数据输入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耳朵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该用户的性别数据,该用户的性别数据即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否是性别数据;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确定所述验证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权重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显示解锁后的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显示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得到的验证结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并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解锁后的界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界面上显示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得到的,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验证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否是性别数据;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确定所述验证结果。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确定所述验证结果包括: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权重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电子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电子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上述第三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和另一装置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生物特征转换模块,用于将目标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模板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生成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另一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所述另一装置根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得到的;生物特征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验证结果发送给所述另一装置。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和所述另一装置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包括: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还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中未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中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否是性别数据;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确定所述验证结果。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权重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上述第三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操作。
可选地,该系统芯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总线,该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生物特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生物特征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介绍电子设备和使用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还包含其它功能诸如个人数字助理和/或音乐播放器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台式计算机。
示例性的,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例如,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其中,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1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
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该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信息、联系人、天气、音乐、卡包、任务卡商店、设置、相册、视频、浏览器、华为商城和桌面等应用程序,其中,桌面应用可以控制电子设备的界面上的应用图标、控件等界面元素的显示尺寸、位置坐标以及显示效果等。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本申请中,该窗口管理器可以参与显示屏的界面元素的显示过程。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显示界面上应用图标的显示,或者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用户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或者通过发出提示音、振动、指示灯闪烁等方式进行通知。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本申请中,表面管理器、三维图形处理库等可以参与电子设备的界面元素的显示过程,此处不再对具体的显示过程进行赘述。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传感器驱动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将以具有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电子设备为例,结合附图和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元素的显示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物理生物特征、行为生物特征、软性生物特征。物理生物特征可以包括:人脸、指纹、虹膜、视网膜、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皮肤、手形、或静脉。行为生物特征可以包括:声纹、签名、或步态。软性生物特征可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或体重。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更具体一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如图3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隐私级别不同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并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从而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对比第二电子设备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用户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从而第一电子设备完成对用户的验证,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存在可信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可信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可信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且第二电子设备也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之间通过二维码建立所述可信关系。具体地,用户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扫描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二维码,可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者,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的设备,用户通过智能门锁315的显示屏,调取智能门锁315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312扫描智能门锁315的二维码后,在手机312的显示屏上出现“确定”选项,用户点击“确定”选项,完成智能门锁315和手机312之间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手机312是智能门锁315的可信设备,或者,手机312和智能门锁315互为可信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之间通过设备关联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建立所述可信关系。具体地,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与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APP的可信关系设置选项中设置第二电子设备,可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者,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的设备,用户在手机312上下载与音响313关联的APP,并在所述APP的可信关系设置选项中选择手机312,完成音响313和手机312之间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手机312是音响313的可信设备,或者,手机312和音响313互为可信设备。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之间通过个人身份识别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number,PIN)建立所述可信关系。具体地,用户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输入第一电子设备的PIN码,可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者,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的设备,用户在智能手表314上通过语音输入手机312的PIN码,完成智能手表314和手机312之间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手机312是智能手表314的可信设备,或者,手机312和智能手表314互为可信设备。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之间通过把两个设备绑定起来的方式建立所述可信关系。
示例性地,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将两个设备绑定。具体地,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三方APP绑定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电话号码,可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设置为第二电子设备,或者,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的设备,用户通过在智慧屏311上的视频APP绑定手机312对应的电话号码,来使用智慧屏311上的视频APP,则智慧屏311和手机312之间存在可信关系。即手机312是智慧屏311的可信设备,或者,手机312和智慧屏311互为可信设备。
示例性地,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设备的可信关系设置选项将两个设备绑定。具体地,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可信关系设置选项绑定第二电子设备,可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设置为第二电子设备,或者,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的设备,用户通过在车辆316的车载设备3161上的可信关系设置选项绑定手机312,则车辆316和手机312之间存在可信关系。即手机312是车辆316的可信设备,或者,手机312和车辆316互为可信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也可以存在关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可信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关联账号建立所述关联关系。
示例性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登录同一个账号,则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互为可信设备。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的设备,用户通过登录账号A来使用手机312和平板电脑317,则手机312和平板电脑317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手机312和平板电脑317互为可信设备。
示例性地,将父母的账号和小孩的账号关联起来,实现父母的设备与小孩的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建立。即实现将父母的设备设置为小孩的设备的可信设备,或者,实现父母的设备和小孩的设备互为可信设备的设置。
可选地,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有公用设备,该公有设备不能是其他设备的可信设备。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的设备,智慧屏311是公用设备,手机312是私用设备,则智慧屏311的可信设备只能是手机312,手机312的可信设备不能是智慧屏311。又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的设备,智能门锁315是公用设备,手机312是私用设备,则智能门锁315的可信设备只能是手机312,手机312的可信设备不能是智能门锁315。
图4中的(a)至图4中的(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例图。应理解,图4中的(a)至图4中的(f)中所示的各种应用场景及设备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图4中的(a)至图4中的(f)中的任一应用场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设备。
如图4中的(a)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应用场景300A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A可以包括智慧屏311和手机312。其中,智慧屏311和手机312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声纹识别;智慧屏311可以通过摄像头3111采集人脸图像以及通过麦克风采集人的声音,但是智慧屏311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智慧屏311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用户使用智慧屏311时,智慧屏311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智慧屏311的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智慧屏311需要借助手机312对使用智慧屏311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智慧屏311通过摄像头3111采集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将采集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智慧屏311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智慧屏311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人脸肤色辨别算法对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智慧屏311将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手机312,且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是黄色。手机312对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肤色数据是黄色,则手机312匹配到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由于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不包括性别数据,则手机312需要对肤色数据进行评分,生成验证结果。如果手机312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确定该肤色数据的准确性得分为90分,且该肤色数据对应的权重为0.7,手机312确定该肤色数据的评分是63分,该63分高于预设值60分,则手机312确定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智慧屏312发送该验证结果,在智慧屏311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可以在智慧屏311的显示屏显示用户请求的内容或者智慧屏311的显示屏显示解锁后的界面。如果手机312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确定该肤色数据的准确性得分为75分,且该肤色数据对应的权重为0.7,手机312确定该肤色数据的评分是52.5分,该52.5分低于预设值60分,则手机312确定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智慧屏312发送该验证结果,在智慧屏311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智慧屏311不会在智慧屏31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或者智慧屏311不会进行解锁。
如图4中的(b)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例应用场景300B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B可以包括音响313和手机312。其中,音响313和手机312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声纹识别;音响313可以采集声音,但是音响313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音响313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用户使用音响313时,音响313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音响313的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音响313需要借助手机312对使用音响313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音响313通过麦克风采集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将采集的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输入音响313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音响313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声纹性别辨别算法将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进行转换得到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音响313将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发送给手机312,且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是13岁。手机312对音响313发送的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年龄数据是13岁,则手机312匹配到音响313发送的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由于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不包括性别数据,则手机312需要对年龄数据进行评分,生成验证结果。如果手机312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确定该年龄数据的准确性得分为100分,且该年龄数据对应的权重为0.9,手机312确定该年龄数据的评分是100×0.9=90分,该90分高于预设值60分,则手机312确定音响313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音响313发送该验证结果,在音响313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音响313会通过语音输出用户请求的内容或者音响313进行解锁。
如图4中的(c)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应用场景300C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C可以包括智能手表314和手机312。其中,智能手表314和手机312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声纹识别;智能手表314可以采集声音,但是智能手表314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智能手表314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用户使用智能手表314时,智能手表314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智能手表314的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智能手表314需要借助手机312对使用智能手表314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智能手表314通过麦克风采集智能手表314使用者的声音数据,将采集的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输入智能手表314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智能手表314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声纹性别辨别算法对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并将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手机312,且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是女性。手机312对智能手表314发送的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性别数据是女性,则手机312匹配到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又由于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性别数据,则手机312确定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智能手表314发送该验证结果,在智能手表314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可以在智能手表314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内容或者智能手表314在智能手表314的显示屏上显示解锁后的界面。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性别数据是男性,则手机312没有匹配到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则手机312确定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智能手表314发送该验证结果,在智能手表314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智能手表314不会在智能手表314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或者智能手表314不会进行解锁。
如图4中的(d)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应用场景300D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D可以包括智能门锁315和手机312。其中,智能门锁315和手机312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声纹识别;智能门锁315可以采集指纹和人脸图像,但是智能门锁315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智能门锁315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有人需要把智能门锁315打开时,智能门锁315需要对开锁人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智能门锁315的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智能门锁315需要借助手机312对使用智能门锁315的开锁人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智能门锁315通过智能门锁315的摄像头3151采集开锁人的人脸图像数据,将采集的开锁人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智能门锁315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智能门锁315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人脸发色辨别算法和人脸年龄辨别算法对开锁人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开锁人的发色数据和开锁人的年龄数据,并将开锁人的发色数据和年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手机312,且该开锁人的发色数据是黄色,该开锁人的年龄数据是30岁。手机312对智能门锁315发送的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肤色数据是黄色,则手机312匹配到智能门锁315发送的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手机312还需对智能门锁315发送的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预先存储的年龄数据是50岁,则手机312没有匹配到智慧屏311发送的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由于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不包括性别数据,手机312需要对肤色数据进行评分,生成验证结果。手机312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确定肤色数据的准确性得分为80,且肤色数据对应的权重为0.7,手机312确定该年龄数据的评分是80×0.7=56分,该56分低于预设值60分,手机312确定音响313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智能门锁315发送该验证结果,在智能门锁315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智能门锁315不会打开。
如图4中的(e)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应用场景300E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E可以包括手机312和车辆316,车辆316还包括车载设备3161和摄像头3162。其中,手机312和车辆316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和/或声纹识别;车辆316可以通过车载设备3161采集声纹以及通过摄像头3162采集人脸图像,但是车辆316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车辆316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有人使用车辆316时,车辆316需要对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车辆316的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车辆316需要借助手机312对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车辆316通过摄像头3162采集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数据,将采集的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到车辆316的车载设备3161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车载设备3161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眼睛比例辨别算法对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得到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眼睛比例数据,并将使用车辆316的驾驶员的眼睛比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手机312,且该驾驶员的眼睛比例数据是1:1.5。手机312对车辆316发送的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在预先存储的数据中没有匹配到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数据。手机312确定车辆316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车辆316的车载设备3161发送该验证结果,在车载设备3161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车载设备3161不会在车载设备316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或者车载设备3161不会显示进行解锁。
如图4中的(f)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应用场景300F的示例图。该应用场景300F可以包括手机312和平板电脑317。其中,手机312和平板电脑317都可以是代表具备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其中,手机312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和/或指纹识别;平板电脑317可以采集指纹、声音和人脸图像,但是平板电脑317无法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声纹识别功能。平板电脑317和手机31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该网络可以是可信任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或局域网络。
当用户使用平板电脑317时,平板电脑317需要对用户的身份再次进行认证。由于平板电脑317的人脸识别功能和声纹识别功能无法使用,因此,平板电脑317需要借助手机312对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再次进行身份验证。
具体地,平板电脑317采集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将采集的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输入平板电脑317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平板电脑317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辨别算法对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并将该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发送给手机312,且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是右半区域。手机312对平板电脑317发送的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手机312在预先存储的数据中没有匹配到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手机312确定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验证结果为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手机312向平板电脑317发送该验证结果,在平板电脑317接收到该验证结果后,可以在平板电脑317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内容或者平板电脑317进行解锁。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5示出了该方法200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5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该方法200是由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图4中的(a)中所示的智慧屏311、图4中的(b)中所示的音响313、图4中的(c)中所示的智能手表314、图4中的(d)中所示的智慧门锁315、图4中的(e)中所示的车辆316或图4中的(f)中所示的平板电脑317。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图4中的(a)至图4中的(f)中所示的手机312。
该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多个,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多个的情况下,该多个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每个第二电子设备都可以执行以下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该方法包括:
S210,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唯一标识用户的生物特征,即设备通过第一生物特征识别出的用户的身份是唯一的。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和/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例如,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人脸图像数据、声纹数据、指纹数据、步姿数据等。
所述用户是当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且该用户通过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来使用第一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至少一种生物特征的识别功能的设备。示例性地,该至少一种生物特征可以是人脸图像、声纹、指纹、虹膜、签名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暂时无法使用生物特征的识别功能的设备,但是该第一电子设备是可以采集生物特征的设备。
S220,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M个,该M大于或等于1,且M是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用户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理解为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进行降维得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降维可以理解为是从一个维度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维度空间。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生物特征转换模块,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降维处理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得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降维处理算法进行生物特征的转换。所述降维处理算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算法:人脸性别辨别算法、人脸年龄分段算法、发色识别算法、人脸瞳孔颜色识别算法、人脸肤色辨别算法、人脸刺青辨别算法、步姿年龄辨别算法、步姿身高辨别算法、步姿体重辨别算法、步姿步幅习惯辨别算法、声纹性别辨别算法、声纹年龄辨别算法、方言特征辨别算法、眼睛比例辨别算法、鼻子比例辨别算法、嘴巴比例辨别算法、眉毛比例辨别算法、耳朵比例辨别算法、高频数量辨别算法、低频数量辨别算法、指纹特征点辨别算法、指纹复杂度辨别算法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辨别算法。本申请对所述算法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包括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示例性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肤色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刺青数据、身高数据、体重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或方言数据等。示例性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包括眼睛比例数据、鼻子比例数据、嘴巴比例数据、眉毛比例数据、耳朵比例数据、声音中高频数量数据、声音中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数量或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等。其中,眼睛比例可以理解为眼睛占据人脸图像的比例。鼻子比例可以理解为鼻子占据人脸图像的比例。嘴巴比例可以理解为嘴巴占据人脸图像的比例。眉毛比例可以理解为眉毛占据人脸图像的比例。耳朵比例可以理解为耳朵占据人脸图像的比例。高频数量可以是指在20Hz-900Hz频段的声音的数量。低频数量可以是指在2000-16000Hz频段的声纹的数量。指纹特征点包括指纹的纹样中出现的断点或分叉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低隐私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低隐私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相对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而言,第一生物特征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属于低隐私的数据。示例性地,如表1所示,是高隐私数据和低隐私数据的示例。例如,如表1所示,相对于人脸图像数据而言,性别数据的隐私级别低于人脸图像的数据的隐私级别。
表1
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高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的实施例中,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高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可以理解为设备通过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识别出的用户的身份的准确率低于设备通过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识别出的用户的身份的准确率。或者,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高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可以理解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含的用户的特征数据少于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包含的用户的特征数据。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人脸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人脸性别辨别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性别数据。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人脸年龄分段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年龄。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发色识别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发色。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人脸瞳孔颜色识别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瞳孔颜色。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人脸肤色辨别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肤色。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人脸刺青辨别算法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刺青。
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智慧屏311通过摄像头3111采集使用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该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慧屏311将使用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智慧屏311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人脸肤色辨别算法对智慧屏311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该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又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智能门锁315通过摄像头3151采集使用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该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智能门锁315将使用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智能门锁315的生物特征降维处理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发色识别算法对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发色数据,该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发色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又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车辆316通过摄像头3162采集使用车辆316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该车辆316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车辆316将使用车辆316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输入车辆316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对应通过眼睛比例转换算法对车辆316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数据,该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生物特征是步姿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包括步姿年龄辨别算法,得到的第二生物特征是年龄数据;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包括的算法可以是步姿身高辨别算法,得到的第二生物特征是身高数据;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包括的算法可以是步姿体重辨别算法,得到的第二生物特征是体重;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包括的算法可以是步姿步幅习惯辨别算法,得到的第二生物特征是步幅习惯。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声纹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声纹性别辨别算法对声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性别数据。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声纹年龄辨别算法对声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年龄数据。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方言特征辨别算法对声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方言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音响313通过麦克风采集使用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该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音响313将使用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输入音响313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声纹年龄辨别算法对音响313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该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又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智能手表314通过麦克风采集使用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该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能手表314将使用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输入智能手表314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声纹性别辨别算法对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该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
示例性地,在第一生物特征是指纹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指纹特征点辨别算法将指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指纹特征点数据。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指纹复杂度辨别算法对指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指纹复杂度数据。或者,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辨别算法对指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
例如,如图4中的(f)所示,平板电脑317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使用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该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平板电脑317将使用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输入平板电脑317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辨别算法对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该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用户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理解为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先进行去隐私处理,再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得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去隐私模块。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去隐私模块,可以将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分解成多个生物特征数据,并将分解后的多个生物特征数据分别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数据中,可以得到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去隐私模块可以通过去隐私算法实现将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所述去隐私算法可以是五官特征辨别算法。所述生物特征模块可以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和/或眼睛年龄辨别算法进行降维处理。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年龄数据或性别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去隐私算法和降维处理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转换。所述去隐私算法可以是五官特征辨别算法。所述降维处理算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算法:耳朵性别辨别算法、眼睛年龄辨别算法。相应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年龄数据或性别数据。
以下,以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去隐私模块为例,对第一电子设备对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生物特征的转换过程进行描述。具体地,如图7所示,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该去隐私模块,所述去隐私模块通过五官特征辨别算法将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耳朵图像数据,再将所述得到的耳朵图像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对耳朵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性别数据。或者,所述去隐私模块通过五官特征辨别算法将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眼睛图像数据,再将所述得到的眼睛图像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眼睛年龄辨别算法对眼睛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年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智能门锁315通过摄像头3151采集使用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该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是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能门锁315将使用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输入智能门锁315的去隐私模块,该去隐私模块通过五官特征辨别算法对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耳朵图像数据和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眼睛图像数据;只能门锁315再将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耳朵图像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对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耳朵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该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智能门锁315也可以将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眼睛图像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眼睛年龄辨别算法对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眼睛图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该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低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高隐私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低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属于高隐私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相对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而言,第一生物特征属于低隐私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属于高隐私的数据。示例性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是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加密后的数据。例如,相对于指纹数据而言,加密后的指纹数据的隐私级别高于指纹数据的隐私级别。
S230,第一电子设备将获取的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可信关系。相应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至少一种第一生物特征的识别能力的设备,示例性地,该至少一种生物特征可以是人脸图像、声纹、指纹、虹膜、或签名等。
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智慧屏311通过摄像头采集使用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慧屏311将智慧屏311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转换为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第二生物特征),该智慧屏311通过网络将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发送给手机312。智慧屏311也可以将智慧屏311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转换为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第二生物特征),该智慧屏311通过网络将智慧屏311的使用者的肤色数据发送给手机312。
又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音响313通过麦克风采集使用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音响313将音响313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转换为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该音响313通过网络将音响313的使用者的年龄数据发送给手机312。
又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智能手表314通过麦克风采集使用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声音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能手表314将智能手表314使用者的声音数据转换为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该智能手表314通过网络将智能手表314的使用者的性别数据发送给手机317。
又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智能门锁315通过摄像头3151采集使用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智能门锁315将智能门锁315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转换为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发色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年龄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该智能门锁315通过网络将智能门锁315的使用者的发色数据和年龄数据发送给手机312。
又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车辆316通过摄像头3162采集使用车辆316的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车辆316将车辆316使用者的人脸图像数据转换为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该车辆316通过网络将车辆316的使用者的眼睛比例数据发送给手机312。
又例如,如图4中的(f)所示,平板电脑317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使用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指纹数据(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平板电脑317将平板电脑317使用者的指纹数据转换为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该平板电脑317通过网络将平板电脑317的使用者的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发送给手机317。
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后,第二电子设备对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进行验证或再次验证。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执行步骤240。
S240,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结果。
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麦克风或指纹传感器采集目标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将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预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对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去隐私模块。预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输入去隐私模块,该去隐私模块可以通过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再将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算法对该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验证系统中,该生物验证系统中可以包括模版生成模块和对比模块,具体地,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输入模版生成模块中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版,并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版录入存储模版模块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的目标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和/或其他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一致,即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可以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一致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中的算法与第二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中的算法一样。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人脸性别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则第二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也是通过人脸性别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又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分别通过人脸年龄分段算法和步姿身高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则第二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也是分别通过人脸年龄分段算法和步姿身高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又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分别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和眼睛年龄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则第二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也是分别通过耳朵性别辨别算法和眼睛年龄辨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转换。
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之后,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与录入第二电子设备存储模板模块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匹配,并根据匹配的结果生成验证结果,将验证结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完成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身份验证。
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没有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的验证结果是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没有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相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身高是170cm,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包括身高数据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身高是180cm。
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否是性别数据,在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包括性别数据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相同。例如,第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年龄是23岁,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也是年龄是23岁。
在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中不包括性别数据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确定该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在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确定该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每个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权重和每个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确定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加权值,该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加权值即为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其中,每个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确定的。
S250,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结果,该验证结果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是否通过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验证。相应地,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验证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解锁状态;在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不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不会进入解锁状态。
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智慧屏311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慧屏311会进入解锁状态,即智慧屏311会显示解锁后的界面,用户可以使用智慧屏311。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慧屏311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无法使用智慧屏311。
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音响313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音响313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可以使用音响313。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音响313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无法使用音响313。
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智能手表314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手表314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表314。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手表314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无法使用智能手表314。
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智能门锁315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门锁315会进入解锁状态,即智能门锁315打开。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门锁315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智能门锁315保持未打开状态。
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车载设备3161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车载设备3161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可以使用车辆316。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车载设备3161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无法使用车辆316。
例如,如图4中的(f)所示,平板电脑317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平板电脑317会进入解锁状态,即平板电脑317显示解锁后的界面,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317。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平板电脑317不会进入解锁状态,即用户无法使用平板电脑31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结果是通过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在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不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不会显示用户请求的内容。
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智慧屏311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慧屏311会在智慧屏31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慧屏311不会在智慧屏31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音响313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音响313会通过语音输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音响313不会通过语音输出用户请求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c)所示,智能手表314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手表314会进入解锁状态,即智能手表314在智能手表314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手表314不会在智能手表314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d)所示,智能门锁315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门锁315会进入解锁状态,即智能门锁315在智能门锁315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智能门锁315不会在智能门锁315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e)所示,车载设备3161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车载设备3161会进入解锁状态,即车载设备3161在车载设备316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车载设备3161不会在车载设备3161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
例如,如图4中的(f)所示,平板电脑317接收到手机312发送的验证结果后,如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时,平板电脑317会进入解锁状态,即平板电脑317在平板电脑317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如果该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时,即平板电脑317不会在平板电脑317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
上文结合图4至图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下面结合图8和图9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8所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或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将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预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对该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去隐私模块。预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输入输入去隐私模块,该去隐私模块可以通过算法对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得到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再将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输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中,该生物特征转换模块通过算法对该去隐私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生物特征转换模块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块,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结果,该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或不通过用户的验证;通信模块将验证结果发给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根据验证结果,在验证结果是通过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解锁后的界面或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用户请求的数据;在验证结果是不通过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不通过对该用户的身份验证,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没有动作。
应理解,图8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图4至图7所述的方法流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9所示,第二电子设备得到第二生物特征模版数据的描述可以参考S240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对比模块,第二电子设备将存储模板模块中预先存储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对比模块,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对比模块,对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和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在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中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生成通过用户验证的验证结果;在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模板中没有匹配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生成不通过用户验证的验证结果。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对比模块将验证结果发送给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严重结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
应理解,图9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图4至图7所述的方法流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验证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并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匹配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否是性别数据;
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不是性别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确定所述验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在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低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验证结果为不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权重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得分,确定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评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显示解锁后的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显示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
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
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
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
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13.一种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网络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的隐私级别不同;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得到的验证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可信关系或关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转换为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并将去隐私处理后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验证结果是通过所述用户的验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解锁后的界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界面上显示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数据是物理生物特征数据或行为生物特征数据;
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是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生物特数据征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虹膜数据、视网膜数据、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皮肤数据、手形数据或静脉数据;或,
所述行为生物特征数据包括:声纹数据、签名数据或步态数据;或,
所述软性生物特征数据包括:性别数据、年龄数据、身高数据、发色数据、瞳孔颜色数据、肤色数据、刺青数据、步幅习惯数据、方言数据或体重数据;或,
所述数字化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五官比例数据、高频数量数据、低频数量数据、指纹特征点的数量数据、指纹复杂度数据或高密度指纹的分布区域数据。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59221.3A CN111651742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PCT/CN2021/081039 WO2021218466A1 (zh) | 2020-04-29 | 2021-03-16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59221.3A CN111651742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51742A true CN111651742A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4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59221.3A Pending CN111651742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51742A (zh) |
WO (1) | WO202121846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1023A (zh) * | 2020-11-20 | 2021-02-19 | 中武(福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跨境电商快速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识别系统 |
WO2021218466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CN115510414A (zh) * | 2022-09-22 | 2022-12-23 | 四川丰瑞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力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及其装置 |
CN115661948A (zh) * | 2022-12-15 | 2023-01-31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6451A (zh) * | 2013-12-05 | 2014-03-19 |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 智能手机电子门锁系统及智能手机电子门锁的实现方法 |
WO2019010669A1 (zh) * | 2017-07-13 | 2019-01-1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合法性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727350A (zh) * | 2018-12-14 | 2019-05-07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414200A (zh) * | 2019-04-08 | 2019-11-05 | 广州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0472485A (zh) * | 2019-07-03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027037A (zh) * | 2019-11-11 | 2020-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19046A1 (en) * | 2012-08-30 | 2016-07-28 | Identity Validation Product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odal biometric identity verification |
TWI604332B (zh) * | 2017-03-24 | 2017-11-0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遠距離的身份辨識方法及其系統與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CN111651742A (zh) * | 2020-04-29 | 2020-09-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10359221.3A patent/CN11165174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16 WO PCT/CN2021/081039 patent/WO202121846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6451A (zh) * | 2013-12-05 | 2014-03-19 |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 智能手机电子门锁系统及智能手机电子门锁的实现方法 |
WO2019010669A1 (zh) * | 2017-07-13 | 2019-01-1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合法性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727350A (zh) * | 2018-12-14 | 2019-05-07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414200A (zh) * | 2019-04-08 | 2019-11-05 | 广州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0472485A (zh) * | 2019-07-03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027037A (zh) * | 2019-11-11 | 2020-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8466A1 (zh) * | 2020-04-29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CN112381023A (zh) * | 2020-11-20 | 2021-02-19 | 中武(福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跨境电商快速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识别系统 |
CN112381023B (zh) * | 2020-11-20 | 2022-01-11 | 中武(福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跨境电商快速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识别系统 |
CN115510414A (zh) * | 2022-09-22 | 2022-12-23 | 四川丰瑞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力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及其装置 |
CN115661948A (zh) * | 2022-12-15 | 2023-01-31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18466A1 (zh) | 2021-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51742A (zh) | 验证用户身份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
WO2021115424A1 (zh) | 一种语音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0276177B (zh) | 智能终端的登录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722058B (zh) | 一种资源调用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275122B (zh) | 标签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65536A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 |
EP4047495A1 (en) | Method for verifying user ident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241657A (zh) | 一种指纹防伪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0752929B (zh) | 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1241499B (zh) | 应用程序登录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WO2021238373A1 (zh) | 一种人脸注视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102082418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11949960B (zh) | 数据分享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
CN113128265A (zh) | 一种人物识别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82620A1 (zh) |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692119A (zh) | 校验应用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3807141A (zh) | 指纹识别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和介质 | |
CN116311389B (zh) |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148959A (zh) | 眼动追踪的帧率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6527266A (zh) | 数据归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1147483A1 (zh) | 数据分享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391212A (zh) | 一种防止手势误识别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125145A (zh) | 显示屏解锁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12016071A (zh) | 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712378A (zh) | 一种服务社区模式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