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0120B -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0120B
CN111650120B CN202010654925.3A CN202010654925A CN111650120B CN 111650120 B CN111650120 B CN 111650120B CN 202010654925 A CN202010654925 A CN 202010654925A CN 111650120 B CN111650120 B CN 111650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chamber
pressure
excitation
water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49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0120A (zh
Inventor
解立波
苏雷
凌贤长
杨忠年
洪勇
江焕芝
周林禄
张安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6549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0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1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993 priority patent/WO202200748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120B/zh
Priority to ZA2021/07213A priority patent/ZA202107213B/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室内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包括整体激振系统、局部激振系统、试样室及测压系统和增压系统。本发明将环境自由水与砂质水底沉积物共同作为研究试样,利用常压试验模式和高压试验模式下的竖向振动、横向振动、混合振动三种整体振动激励试验模态和波浪激励、爆破激励、机械振动激励三种局部振动激励试验模态,来揭示砂质水底沉积物振动液化的机理,获得动荷载激励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机理。

Description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室内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的土力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土力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经典力学理论与土工试验不断紧密结合、不断前进的过程。土工试验是揭示砂土材料力学特性、确定工程设计参数、验证理论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当前,试验土力学已经成为土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论文查阅可以看出,土的动力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研究,尤其是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和抗液化措施的研究是当前土动力学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研究砂土动力特性的室内试验主要有动单剪试验、动三轴试验、共振柱试验,这些试验手段均着重研究三相或二相(饱和)砂土试样的力学特性,对于陆地砂土地基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对于处于饱和状态的砂质水底沉积物,例如江河湖海中的砂土地基,上述试验及剪胀剪缩的“结构塌陷液化理论”无法完美解释砂质水底沉积物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的机理。
对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砂质水底沉积物与陆地饱和砂土地基的关键不同点在于:砂质水底沉积物内的孔隙与上覆自由水是贯通的。用上述单剪试验、动三轴试验、共振柱试验研究砂质水底沉积物,其根本的缺陷是:人为的将环境自由水与砂质水底沉积物的相互作用割裂,忽略了振动荷载作用下,环境自由水流动对砂质水底沉积物中颗粒做功的影响,现有技术的室内水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无法实现模拟深水模式,并且分析的着眼点仍然将砂质水底沉积物内与上覆自由水分割开。
经检索,李刚等设计了专用型沙土液化试验演示系统(授权公告号:CN103778842B);田玲等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土体振动液化及桩基抗液化功能模拟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8797655A);干啸洪等开发了一种大型振动液化试验系统及设计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7271637A),上述振动液化系统与方法均在有效应力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并未考虑振动作用下紊流流体与固体颗粒物相互作用的扩散机理,也无法实现高压深水情况下的振动试验。
由于上述的试验瓶颈和理论瓶颈,导致试验结论无法充分地解释水工建(构)筑物地基砂土的动力响应,形成的本构模型复杂且参数众多,难以推广使用。因此,为了寻求动荷载激励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机理,在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研发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将极大推动砂土地基液化理论研究的进展、突破工程应用的理论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砂质水底沉积物内的孔隙与上覆自由水是贯通的,而现有技术分析的着眼点仍然将砂质水底沉积物内与上覆自由水分割开,并且室内水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无法实现模拟深水模式,导致试验结论无法充分地解释水工建(构)筑物地基砂土的动力响应,形成的本构模型复杂且参数众多,难以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将环境自由水与砂质水底沉积物共同作为研究试样,利用常压试验模式和高压试验模式下的竖向振动、横向振动、混合振动三种整体振动激励试验模态和波浪激励、爆破激励、机械振动激励三种局部振动激励试验模态,来揭示砂质水底沉积物振动液化的机理,获得动荷载激励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机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包括整体激振系统、局部激振系统、试样室及测压系统和增压系统;
所述整体激振系统包括环形反力架、竖向激振器、U型滑盘、试样室基座、低位横向激振器、低位横向缓冲器、高位横向激振器、高位横向缓冲器、竖向滑车、约束环梁、定位杆系、串联杆系;环形反力架为外部框架,竖向激振器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的底壁连接;U型滑盘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中;试样室基座置于U型滑盘内,与其滑动连接;低位横向激振器与低位横向缓冲器各自分别连接在U型滑盘的侧壁和试样室基座之间;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各自分别连接在竖向滑车和约束环梁之间;竖向滑车通过定位杆系与U型滑盘连接并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中;约束环梁与试样室基座之间通过串联杆系串联紧固;
所述局部激振系统Ⅱ根据激振模态的不同,分别有:波浪激振装置、爆炸激振装置、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其中波浪激振装置安装在立轨顶部,爆炸激振装置和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分别横撑在试样室内壁;
所述试样室及测压系统Ⅲ包括试样室基准节、注水泄水管、集线管、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试样室标准节、压力容器盖、紧密螺栓、水位刻度牌、导压管、测压管、总有效应力计、总应力计、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试样室基准节底部过盈套接在试样室基座的环坑中,其上端通过紧密螺栓与若干试样室标准节连接或直接与压力容器盖相连;若干试样室标准节之间通过紧密螺栓相连,最顶部的试样室标准节上连接压力容器盖,压力容器盖与增压系相连;试样室基准节其底部设有注水泄水管,下方设有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下方设有防水的总有效应力计,总有效应力计与试样室基准节底壁相连;试样室标准节位于试样室基准节上方,二者的侧壁定距开有若干通孔,开孔处各连接一条导压管,连接处设有只透水不透颗粒物的过滤密网,导压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测压管相连,所述测压管固定在水位刻度牌上;水位刻度牌底部由试样室基座的夹具固定,顶部由约束环梁的延伸梁固定;总应力计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连接;在试样室基准节和试样室标准节内等距设有若干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压力传感器,通过集线管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将信号传给计算机。
进一步的,环形反力架包括顶部的环形冠梁、底部的底盘和在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的立轨,三者构成不锈钢圆桶状格栅结构;U型滑盘包括底部下凹的U型盘体,U型盘体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组轴向排布的周边嵌珠,底部内表面设有若干顶面嵌珠;试样室基座包括作为底盘的盘体,盘体底部与U型滑盘的顶面嵌珠接触;环坑滑动连接在盘体内,夹具固定设置于盘体内侧;竖向滑车包括块状的车体,车体外侧的侧嵌滑珠;约束环梁包括腰梁,该腰梁与环坑尺寸一致,并且与试样室标准节或试样室基准节外径相适应;腰梁与环坑二者通过串联杆系相连,腰梁一侧通过高位横向激振器与一个车体的内侧连接,另一侧依次通过延伸梁和高位横向缓冲器与另一车体的内侧连接;定位杆系包括下端与U型盘体侧壁顶部相连的定位螺杆、连接在定位螺杆和车体下端螺杆之间的直螺纹调节筒,用以定位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串联杆系包括若干的通长刻丝螺杆,其与约束环梁和试样室基座的部件通过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立轨为6根,在截面上排布组成一个圆环,该圆环内表面光滑;其内弧长不低于0.314米。
进一步的,U型盘体跨度为l,高度为h,高跨比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31
重心位置距离U型底面高度h0,重心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32
进一步的,顶面嵌珠成中心辐射状分布。
进一步的,波浪激振装置包括环形的环轨,环轨与立轨相连;环轨上方设有滑槽,与滑梁的两端的滚轮滑动连接,滑梁上滑动连接的小滑车;小滑车下方固定连接有小型竖向激振器,小型竖向激振器下方连接造波球。
爆炸激振装置包括定位套管,通过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药卷室,微型药卷室插接在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上,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一端与导爆导线相连,一端经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然后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最后连接计算机;机械激振装置包括防水定位套管,通过防水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防水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潜水振荡器,微型潜水振荡器与电导线相连,电导线通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最后连接计算机。
进一步的,试样室基准节与试样室标准节净空横截面面积A≥0.5024m2
进一步的,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包括打孔U型透水板,其顶部的梳齿和周边镶嵌的微型滑珠。
进一步的,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原材料密度ρ,试样室中液体的密度ρ,两相流最大密度ρmax,要求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原材料密度要大于等于2.5倍试样室中液体的密度,且应大于两相流最大密度,即:ρ≥2.5ρliquid且ρ>ρmax;微型滑珠的直径、梳齿间净距离、打孔U型透水板的孔径均不大于试样颗粒的最小直径或最小尺寸;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总纵断面高度hU,跨度lU,高跨比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41
重心位置距离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底面高度hU0,重心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42
以确保竖向滑动不发生偏心且有效传递总有效应力。
进一步的,增压系统Ⅳ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立式压力罐和高压接管;其中立式压力罐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别装有压缩空气、油、水;立式压力罐上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下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试样室的压力容器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基于两相流动力学理论,着眼于“砂质水底沉积物内的孔隙与上覆自由水是贯通的”这一关键特点,将环境自由水与砂质水底沉积物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实现水底沉积物的振动液化机理的揭示,对于岩土工程理论研究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对于同一试样,本发明可以实现常压和高压试验模式下的竖向、横向、混合三种整体振动激励试验模态和波浪、爆破、机械振动三种局部振动激励试验模态下的砂质水底沉积物振动液化试验,可以实现:6种常压单模态试验,6种高压单模态试验;通过不同模态的组合,可以实现9种常压双模态试验,9种高压双模态试验。优选的,接入外部温控系统,可以实现温度因素的影响分析。
(3)常压试验模式下,试样室标准节可以根据水位不同实现增高接长,适应更多的工况;并且各测压管水位变化,直观显示超静孔水压力的的增长与消散,具有校核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精度和有效性的作用。
(4)本发明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增设温控系统可以实现测试温度因素对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影响;增设高压注气系统可以实现浅层气含气土的动力试验;增加甲烷低温高压注气与热激励等开采系统可以实现可燃冰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的动力试验。
(5)本发明克服了动三轴等常规试验的不足,考虑了砂质水底沉积物中的孔隙与上覆自由水相互贯通这一特性,首次将环境自由水与砂质水底沉积物共同作为试样进行试验分析,该系统将会推动砂土地基振动液化机理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图2为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主体部分组装三维图;
图3为整体激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反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U型滑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整体激振系统其它关键部件组装图;
图7为局部激振系统波浪激振装置示意图;
图8为局部激振系统爆炸激振装置与机械简谐激振装置示意图;
图9为试样室及测压系统示意图;
图10为试样室基准节、试样室标准节、测压管互相连接三维图;
图11为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盒布置图;
图12为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及工作示意图;
图13为增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用于测试振动激励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及影响因素,包括整体激振系统Ⅰ、局部激振系统Ⅱ、试样室及测压系统Ⅲ和增压系统Ⅳ;其中,整体激振系统Ⅰ、局部激振系统Ⅱ、试样室及测压系统Ⅲ为主体部分;可以实现常压试验模式和高压试验模式下的竖向振动、横向振动、混合振动三种整体振动激励试验模态和波浪激励、爆破激励、机械振动激励三种局部振动激励试验模态。
如图3所示,所述整体激振系统Ⅰ包括环形反力架101、竖向激振器102、U型滑盘103、试样室基座104、低位横向激振器105、低位横向缓冲器106、高位横向激振器107、高位横向缓冲器108、竖向滑车109、约束环梁110、定位杆系111、串联杆系112;环形反力架101为外部框架,竖向激振器102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101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103的底壁连接;U型滑盘103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101中;试样室基座104置于U型滑盘103内,与其滑动连接;低位横向激振器105与低位横向缓冲器106各自分别连接在U型滑盘103的侧壁和试样室基座104之间;高位横向激振器107与高位横向缓冲器108各自分别连接在竖向滑车109和约束环梁110之间;竖向滑车109通过定位杆系111与U型滑盘103连接并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101中;约束环梁110与试样室基座104之间通过串联杆系112串联紧固。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局部激振系统Ⅱ根据激振模态的不同,分别有:波浪激振装置201、爆炸激振装置202、机械简谐激振装置303;其中波浪激振装置201安装在立轨顶部,爆炸激振装置202和机械简谐激振装置303分别横撑在试样室内壁。
如图9所示,所述试样室及测压系统Ⅲ包括试样室基准节301、注水泄水管302、集线管303、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304、试样室标准节305、压力容器盖306、紧密螺栓307、水位刻度牌308、导压管309、测压管310、总有效应力计311、总应力计312、孔隙水压力传感器313、土压力传感器314、数据采集器315、计算机316;如图9和11所示,试样室基准节301底部过盈套接在试样室基座的环坑10402中,其上端通过紧密螺栓307与若干试样室标准节305连接或直接与压力容器盖306相连;若干试样室标准节305之间通过紧密螺栓307相连,最顶部的试样室标准节305上连接压力容器盖306,压力容器盖306与增压系统Ⅳ相连,常压试验模式下,当试样的尺寸超出试样室基准节301的高度时,可以采用增加试样室标准节305的方式增加试样室的高度,试样室基准节301与试样室标准节305、以及试样室标准节305之间,通过紧密螺栓307连接在一起。当试验深水工况时,常压模式无法满足,需采用高压试验模式,通过紧密螺栓307将压力容器盖306与试样室基准节301或试样室标准节305连接,保持密封状态,压力容器盖306与增压系统Ⅳ连接;试样室基准节其底部设有注水泄水管302,下方设有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304,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304下方设有防水的总有效应力计311,总有效应力计311与试样室基准节301底壁相连;试样室标准节305位于试样室基准节301上方,二者的侧壁定距开有若干通孔,开孔处各连接一条导压管309,连接处设有只透水不透颗粒物的过滤密网,导压管309的另一端与相应的测压管310相连,所述测压管310固定在水位刻度牌308上;水位刻度牌308底部由试样室基座104的夹具10403固定,顶部由约束环梁110的延伸梁11001固定;总应力计312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101的底盘10103上,顶部与U型滑盘103连接;在试样室基准节301和试样室标准节305内等距设有若干孔隙水压力传感器313和土压力传感器314,通过集线管303与数据采集器315相连,数据采集器315将信号传给计算机316;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环形反力架101包括顶部的环形冠梁10101、底部的底盘10103和在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的立轨10102,三者构成不锈钢圆桶状格栅结构;如图5所示,U型滑盘103包括底部下凹的U型盘体10301,U型盘体10301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组轴向排布的周边嵌珠10302,底部内表面设有若干顶面嵌珠10303,通过周边嵌珠10302与立轨10102之间的滑动实现U型滑盘的上下滑动;如图6所示,试样室基座104包括作为底盘的盘体10401,盘体10401底部与U型滑盘103的顶面嵌珠10303接触,可自由水平滑动;环坑10402滑动连接在盘体内,用以放置试样室基准节301,夹具10403固定设置于盘体内侧,用于固定水位刻度牌308的底部;竖向滑车109包括块状的车体10901,车体外侧的侧嵌滑珠10902,以立轨10102为轨道上下滑动;约束环梁110包括腰梁11002,该腰梁与环坑10402尺寸一致,并且与试样室标准节305或试样室基准节301外径相适应,用于套接在试样室标准节305或试样室基准节301外;腰梁与环坑二者通过串联杆系112相连,腰梁11002一侧通过高位横向激振器107与一个车体10901的内侧连接,另一侧依次通过延伸梁11001和高位横向缓冲器108与另一车体的内侧连接,延伸梁11001用于固定水位刻度牌Ⅲ-08的顶部;定位杆系111包括下端与U型盘体10301侧壁顶部相连的定位螺杆11102、连接在定位螺杆11102和车体10901下端螺杆之间的直螺纹调节筒11101,用以定位高位横向激振器107与高位横向缓冲器108;串联杆系包括若干的通长刻丝螺杆11201,其与约束环梁110和试样室基座104的部件通过螺母11202固定。
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立轨为6根,在截面上排布组成一个圆环,该圆环内表面光滑,作为轨道;其内弧长不低于0.314米。
其余均与实施例1-2任一相同。
实施例4:
U型盘体10301跨度为l,高度为h,高跨比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71
重心位置距离U型底面高度h0,重心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081
以确保竖向滑动不发生偏心。
其余均与实施例1-3任一相同。
实施例5:
顶面嵌珠10303成中心辐射状分布,保证上部滑动基座平动顺滑且不发生倾斜与卡顿。
其余均与实施例1-4任一相同。
所述整体激振系统由环形反力架、竖向激振器、U型滑盘、试样室基座、低位横向激振器、低位横向缓冲器、高位横向激振器、高位横向缓冲器、竖向滑车、约束环梁、定位杆系、串联杆系组成。制作工艺流程为:整体激振系统主体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材料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环形反力架是由环形冠梁、立轨、底盘连接成的不锈钢圆桶状格栅;竖向激振器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连接;U型滑盘由U型盘体、周边嵌珠和顶面嵌珠构成,以立轨为轨道,可以上下滑动;试样室基座放置在U型滑盘的顶面嵌珠上,可以自由水平滑动,试样室基座由盘体、环坑、夹具组成,环坑用以放置试样室基准节,夹具用于固定水位刻度牌的底部;低位横向激振器与低位横向缓冲器均为一端固定在U型滑盘的侧壁,另一端与试样室基座连接。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均为一端固定在竖向滑车,另一端与约束环梁相连;竖向滑车一侧嵌有滑珠,以立轨为轨道上下滑动,另一侧连接高位横向激振器或高位横向缓冲器,竖向滑车底部与定位杆系相连,作为优选,顶部可设吊环;约束环梁由延伸梁和腰梁组成,腰梁与试样室标准节或试样室基准节外径相适应,延伸梁用于固定水位刻度牌的顶部,并与高位横向缓冲器相连。定位杆系由直螺纹调节筒与定位螺杆构成,旋转直螺纹调节筒用以定位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串联杆系由通长刻丝螺杆和螺母构成,用于串联约束环梁与试样室基座,以运动协调。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波浪激振装置201包括环形的环轨20101,环轨与立轨20102相连;环轨上方设有滑槽,与滑梁20102的两端的滚轮滑动连接,滑梁20102上的滚轮可以沿着环轨20101滚动;滑梁上滑动连接的小滑车20103,小滑车20103可以在滑梁20102上移动;小滑车下方固定连接有小型竖向激振器20104,小型竖向激振器下方连接造波球20105,可以模拟波浪作用对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激励作用。
如图8所示,爆炸激振装置202包括定位套管20201,通过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药卷室20202,微型药卷室插接在电子导爆激发探针20203上,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一端与导爆导线20204相连,一端经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303,然后连接到数据采集器315,最后连接计算机316;机械激振装置203包括防水定位套管20301,通过防水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防水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潜水振荡器20302,微型潜水振荡器与电导线20303相连,电导线20303通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303连接到数据采集器315,最后连接计算机316。
所述局部激振系统根据激振模态的不同,分别有:波浪激振装置、爆炸激振装置、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其中,波浪激振装置由环轨、滑梁、小滑车、小型竖向激振器、造波球组成。制作工艺流程为:环轨安装于环形反力架的立轨上,滑梁上的滚轮可以沿着环轨滚动,小滑车可以在滑梁上移动,造波球连接于小型竖向激振器。爆炸激振装置由定位套管、微型药卷室、电子导爆激发探针、导爆导线组成,将安装有微型药卷室的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将微型药卷插在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上,电子导爆激发探针的导爆导线经过集线管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连接计算机。机械激振装置由防水定位套管、微型潜水振荡器、电导线组成,将安装有微型潜水振荡器的防水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电导线经过集线管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连接计算机。
其余均与实施例1-5任一相同。
实施例7:
进一步的,动力试验试样存在尺寸效应,为防止试样室截面过小,振动波在容器壁叠加反射效应明显、误差急剧放大,设计试样室基准节301与试样室标准节305净空横截面面积A≥0.5024m2
其余均与实施例1-6任一相同。
实施例8:
如图12所示,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304包括打孔U型透水板30402,其顶部的梳齿30401和周边镶嵌的微型滑珠30403。
其余均与实施例1-7任一相同。
实施例9:
为防止振动导致漂移,保证总有效应力计311测量准确,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304原材料密度ρ,试样室中液体的密度ρ,两相流最大密度ρmax,要求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304原材料密度要大于等于2.5倍试样室中液体的密度,且应大于两相流最大密度,即:ρ≥2.5ρliquid且ρ>ρmax;微型滑珠30403的直径、梳齿30401间净距离、打孔U型透水板30402的孔径均不大于试样颗粒的最小直径或最小尺寸;U型滑动透水格栅盘304总纵断面高度hU,跨度lU,高跨比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01
重心位置距离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304底面高度hU0,重心设计: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02
以确保竖向滑动不发生偏心且有效传递总有效应力。
所述试样室及测压系统,是由试样室基准节、注水泄水管、集线管、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试样室标准节、压力容器盖、紧密螺栓、水位刻度牌、导压管、测压管、总有效应力计、总应力计、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构成。其中,试样室基准节、试样室标准节、压力容器盖材料选用透明的特种玻璃或高强有机玻璃材质;导压管为软质塑料材质、测压管为有机玻璃材质。试样室基准节底部夹紧在试样室基座的环坑中,底部接有注水泄水管,试样室基准节中放有总有效应力计和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总有效应力计具有防水性,其底部固定在试样室基准节的底部,上部与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底部相连。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由梳齿、打孔U型透水板、微型滑珠组成,微型滑珠嵌在打孔U型透水板的周边。试样室基准节与试样室标准节侧壁定距开孔,开孔处连接导压管;导压管与试样室基准节或试样室标准节密封相连的一端安装有只透水不透颗粒物的过滤密网,另一端与测压管相连;测压管固定在水位刻度牌上;水位刻度牌底部由试样室基座的夹具固定,顶部由约束环梁的延伸梁固定;常压试验模式下,当试样的尺寸超出试样室基准节的高度时,可以采用增加试样室标准节的方式增加试样室的高度,试样室基准节与试样室标准节、以及试样室标准节之间,通过紧密螺栓连接在一起。当试验深水工况时,常压模式无法满足,需采用高压试验模式,通过紧密螺栓将压力容器盖与试样室基准节或试样室标准节连接,保持密封状态,压力容器盖与增压系统连接。总应力计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连接。
其余均与实施例1-8任一相同。
实施例10:
如图13所示,增压系统Ⅳ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402、立式压力罐401和高压接管403;其中立式压力罐401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别装有压缩空气、油、水;立式压力罐401上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403连接空气压缩机402,下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403连接试样室的压力容器盖406。
所述增压系统是由立式压力罐、空气压缩机、高压接管组成。其中立式压力罐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别装有压缩空气、油、水;立式压力罐上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下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试样室的压力容器盖。
其余均与实施例1-9任一相同。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安装实验室埋设传感器:根据水位不同安装试样室标准节Ⅲ-05,并用串联杆系Ⅰ-12、紧密螺栓Ⅲ-07实现试样室增高接长;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Ⅲ-13、土压力传感器Ⅲ-14固定在试验设定位置、作为调节总有效应力计Ⅲ-11和总应力计Ⅲ-12归零。当局部激振模式下,需要同时将装有药卷的爆炸激振装置Ⅱ-02或机械简谐激振装置Ⅱ-03固定在试样室设定位置,确保试验过程中不发生漂移,并将数据线经集线管Ⅲ-03引出,与数据采集器Ⅲ-15连接,数据采集器Ⅲ-15与计算机Ⅲ-16连接。
(2)放入试样:在试样室内先放入砂质水底沉积物,然后通过注水泄水管Ⅲ-02注入环境自由水,并达到设定水位,同时,各测压管Ⅲ-10内水位上升到与试样室水位平齐,通过测压管Ⅲ-10校核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Ⅲ-13精度和有效性的作用。当采用高压试验模式,关闭导压管Ⅲ-09阀门,此时测压管Ⅲ-10不参与测试,具体操作:试样室内装入砂质水底沉积物及环境水,然后从试样室基准节Ⅲ-01底部的注水泄水管Ⅲ-02注满环境水,盖上压力容器盖Ⅲ-06,接通高压接管Ⅳ-03,继续注入环境水挤出试样室中的空气,使得环境水充满整个试样室,并经过高压接管Ⅳ-03流入立式压力罐Ⅳ-01达到三分之一高度左右,关闭注水泄水管阀门Ⅲ-02,打开空气压缩机Ⅳ-02达到试验设定气压强度。优选的,接入外部温控系统,将试样温度控制在试验所需温度,并保持12小时。
(3)输出振动激励并测试:启动计算机Ⅲ-16,根据试验目的和实际工况,选择试验模式,启动振动激励装置,以整体水平振动激励为例,通过计算机Ⅲ-16输入振动激励参数加速度时程曲线a(t)并控制振动激励装置的输出信号,根据试验目的开始振动激励试验与测试。振动激励装置包括:竖向激振器Ⅰ-02、低位横向激振器Ⅰ-05、高位横向激振器Ⅰ-07、波浪激振装置Ⅱ-01、爆炸激振装置Ⅱ-02、机械简谐激振装置Ⅱ-03。
(4)数据分析:获得总应力时程曲线σ0(t),总有效应力时程曲线σ0'(t)、不同深度z处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u(t)、不同深度z处总应力时程曲线σ(t),将输入的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a(t),与上述曲线关联,获得某t时刻u-z曲线、u-a曲线。u(t)曲线反映了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某t时刻u-z曲线反映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深度z的变化关系。通过函数拟合,确定各自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流动体系中颗粒的体积Vparticle、颗粒的质量Mparticle、颗粒的密度ρparticle;流体的体积Vfluid、颗粒的质量Mfluid、颗粒的密度ρfluid;两相流的体积Vmixture、两相流的质量Mmixture、两相流的密度ρmixture。则有:
Mmixture=Mparticle+Mfluid
Vmixture=Vparticle+Vfluid
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的体积占两相流总体积的分数,即颗粒的体积浓度Cv,或以单位体积流体所拥有的固体颗粒体积C’v表示: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1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2
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的质量占两相流总质量的分数,即颗粒的质量浓度CW,或以单位质量流体所拥有的固体颗粒质量C’W表示: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3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4
用密度表示上述关系: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5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6
流体体积与两相流总体积之比为孔隙率: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7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28
试验前测得颗粒的体积Vparticle、颗粒的质量Mparticle、颗粒的密度ρparticle;流体的体积Vfluid、颗粒的质量Mfluid、颗粒的密度ρfluid;两相流的体积Vmixture、两相流的质量Mmixture
根据试验,可以测得孔隙水压力u沿着深度z、时间t变化的变化曲线,函数式为:
u=u(z,t)
又因为,
u=ρmixturegz
因此,
ρmixture=u(z,t).gz
即两相流的密度ρmixture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当:
Figure BDA0002576363020000131
深度z处ρmixture达到峰值。
同样,通过土压力盒可以测得任意深度z处的总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函数,根据有效应力原理σ'(t)+u(t)=σ(t),可以获得任意z处的有效应力时程曲线。
有效应力时程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曲线、两相流的密度ρmixture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曲线即为一定试样在某一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
判定一定试样在某一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固相、液相、桩基础等。
通过外设温控系统,测试温度因素对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影响。
同样,不同试样,包括不同类砂土,同类不同粒径、不同质量、不同颗粒密度、不同初始密实度(初始孔隙率)、不同自由水位、不同流体介质、不同试样室直径、材质对在某一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影响分析。
同一试样在不同的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试验分析,可以判定不同的激励模态、同一激励模态不同激励参数对液化的影响。
在试样中放置缩尺桩基础、缩尺土工布、锚杆等,可以实现工程缩尺试验测试。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激振系统、局部激振系统、试样室及测压系统和增压系统;
所述整体激振系统包括环形反力架、竖向激振器、U型滑盘、试样室基座、低位横向激振器、低位横向缓冲器、高位横向激振器、高位横向缓冲器、竖向滑车、约束环梁、定位杆系、串联杆系;环形反力架为外部框架,竖向激振器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的底壁连接;U型滑盘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中;试样室基座置于U型滑盘内,与其滑动连接;低位横向激振器与低位横向缓冲器各自分别连接在U型滑盘的侧壁和试样室基座之间;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各自分别连接在竖向滑车和约束环梁之间;竖向滑车通过定位杆系与U型滑盘连接并滑动连接在环形反力架中;约束环梁与试样室基座之间通过串联杆系串联紧固;
所述局部激振系统Ⅱ根据激振模态的不同,分别有:波浪激振装置、爆炸激振装置、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其中波浪激振装置安装在立轨顶部,爆炸激振装置和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分别横撑在试样室内壁;
所述试样室及测压系统Ⅲ包括试样室基准节、注水泄水管、集线管、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试样室标准节、压力容器盖、紧密螺栓、水位刻度牌、导压管、测压管、总有效应力计、总应力计、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试样室基准节底部过盈套接在试样室基座的环坑中,其上端通过紧密螺栓与若干试样室标准节连接或直接与压力容器盖相连;若干试样室标准节之间通过紧密螺栓相连,最顶部的试样室标准节上连接压力容器盖,压力容器盖与增压系统相连;试样室基准节其底部设有注水泄水管,下方设有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下方设有防水的总有效应力计,总有效应力计与试样室基准节底壁相连;试样室标准节位于试样室基准节上方,二者的侧壁定距开有若干通孔,开孔处各连接一条导压管,连接处设有只透水不透颗粒物的过滤密网,导压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测压管相连,所述测压管固定在水位刻度牌上;水位刻度牌底部由试样室基座的夹具固定,顶部由约束环梁的延伸梁固定;总应力计底部固定在环形反力架的底盘上,顶部与U型滑盘连接;在试样室基准节和试样室标准节内等距设有若干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压力传感器,通过集线管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将信号传给计算机;
环形反力架包括顶部的环形冠梁、底部的底盘和在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的立轨,三者构成不锈钢圆桶状格栅结构;U型滑盘包括底部下凹的U型盘体,U型盘体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组轴向排布的周边嵌珠,底部内表面设有若干顶面嵌珠;试样室基座包括作为底盘的盘体,盘体底部与U型滑盘的顶面嵌珠接触;环坑滑动连接在盘体内,夹具固定设置于盘体内侧;竖向滑车包括块状的车体,车体外侧的侧嵌滑珠;约束环梁包括腰梁,该腰梁与环坑尺寸一致,并且与试样室标准节或试样室基准节外径相适应;腰梁与环坑二者通过串联杆系相连,腰梁一侧通过高位横向激振器与一个车体的内侧连接,另一侧依次通过延伸梁和高位横向缓冲器与另一车体的内侧连接;定位杆系包括下端与U型盘体侧壁顶部相连的定位螺杆、连接在定位螺杆和车体下端螺杆之间的直螺纹调节筒,用以定位高位横向激振器与高位横向缓冲器;串联杆系包括若干的通长刻丝螺杆,其与约束环梁和试样室基座的部件通过螺母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立轨在截面上排布组成一个圆环,该圆环内表面光滑;其内弧长不低于0.314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盘体跨度为l,高度为h,高跨比为: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21
重心位置距离U型底面高度h0,重心为: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波浪激振装置包括环形的环轨,环轨与立轨相连;环轨上方设有滑槽,与滑梁的两端的滚轮滑动连接,滑梁上滑动连接的小滑车;小滑车下方固定连接有小型竖向激振器,小型竖向激振器下方连接造波球;
爆炸激振装置包括定位套管,通过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药卷室,微型药卷室插接在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上,电子导爆激发探针一端与导爆导线相连,一端经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然后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最后连接计算机;机械简谐激振装置包括防水定位套管,通过防水定位套管横撑在试样室内壁,防水定位套管上设置有微型潜水振荡器,微型潜水振荡器与电导线相连,电导线通过具有防渗水的集线管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最后连接计算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包括打孔U型透水板,其顶部的梳齿和周边镶嵌的微型滑珠。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试样室基准节与试样室标准节净空横截面面积A≥0.5024m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原材料密度ρ,试样室中液体的密度ρ,两相流最大密度ρmax,满足:ρ≥2.5ρ且ρ>ρmax;微型滑珠的直径、梳齿间净距离、打孔U型透水板的孔径均不大于试样颗粒的最小直径或最小尺寸;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总纵断面高度hU,跨度lU,高跨比为: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31
重心位置距离U型滑动过滤格栅盘底面高度hU0,重心为: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3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压系统Ⅳ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立式压力罐和高压接管;其中立式压力罐罐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分别装有压缩空气、油、水;立式压力罐上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下部接口通过高压接管连接试样室的压力容器盖。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中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试验前测得颗粒的体积Vparticle、颗粒的质量Mparticle、颗粒的密度ρparticle;流体的体积Vfluid、流体颗粒的质量Mfluid、流体颗粒的密度ρfluid;两相流的体积Vmixture、两相流的质量Mmixture
(2)根据试验,测得孔隙水压力u沿着深度z、时间t变化的变化曲线,函数式为:
u=u(z,t)
又因为,
u=ρmixturegz
因此,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33
即两相流的密度ρmixture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
当:
Figure FDA0003158345400000034
深度z处ρmixture达到峰值;
同样,通过土压力盒可以测得任意深度z处的总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函数σ(t),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某一深度z处任一时刻的总应力σ(t)由有效应力σ'(t)和孔隙水压力u(t)组成,σ'(t)+u(t)=σ(t),可以获得任意z处的有效应力时程曲线σ'(t);
(3)有效应力时程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曲线、两相流的密度ρmixture随着深度z和时间t变化的函数曲线即为一定试样在某一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
(4)判定一定试样在某一振动激励模态下砂质水底沉积物的有效应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的影响因素。
CN202010654925.3A 2020-07-09 2020-07-09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Active CN111650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4925.3A CN111650120B (zh) 2020-07-09 2020-07-09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PCT/CN2021/090993 WO2022007485A1 (zh) 2020-07-09 2021-04-29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ZA2021/07213A ZA202107213B (en) 2020-07-09 2021-09-27 Dynamic response test system for benthal sandy sedi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4925.3A CN111650120B (zh) 2020-07-09 2020-07-09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120A CN111650120A (zh) 2020-09-11
CN111650120B true CN111650120B (zh) 2021-08-31

Family

ID=72351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4925.3A Active CN111650120B (zh) 2020-07-09 2020-07-09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0120B (zh)
WO (1) WO2022007485A1 (zh)
ZA (1) ZA202107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120B (zh) * 2020-07-09 2021-08-31 青岛理工大学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CN115014999A (zh) * 2022-01-19 2022-09-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爆炸荷载下饱和砂土液化程度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4152511B (zh) * 2022-02-07 2022-04-2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盾体注浆浆液-土复合体压缩模量和注浆率的测算方法
CN114859017B (zh) * 2022-07-06 2022-10-11 湖南大学 一种地层应力场和位移场控制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265987B (zh) * 2022-07-28 2024-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振动传递路径实验装置
CN115407047A (zh) * 2022-08-08 2022-11-29 河海大学 一种室内模拟土体液化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4317B1 (ko) * 2011-05-31 2013-09-11 전자부품연구원 다중 계측 센서에 의한 지중 데이터 수집장치 및 방법
CN104634614B (zh) * 2015-02-17 2017-05-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振动式沉积物采集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24466A (zh) * 2015-11-19 2016-03-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评价波浪作用下砂土对埋置海底管线抗力的方法
CN105675835A (zh) * 2016-01-07 2016-06-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振动式沉积物采集仪的手持终端监控装置及方法
JP6815757B2 (ja) * 2016-06-09 2021-01-20 株式会社不動テトラ 地盤の液状化評価方法
CN106284437B (zh) * 2016-07-28 2018-09-14 河海大学 一种桶基竖向初始动阻抗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680459A (zh) * 2016-12-02 2017-05-17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模拟尾矿液化的实验装置
CN106769547B (zh) * 2016-12-20 2019-08-3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冲击液化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108797655A (zh) * 2017-04-26 2018-11-1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土体振动液化及桩基抗液化功能模拟装置
CN107271637A (zh) * 2017-06-29 2017-10-20 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振动液化试验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07782879A (zh) * 2017-10-11 2018-03-0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确定海床最大液化深度与黏土混配比例关系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2033A (zh) * 2017-11-01 2018-04-20 东南大学 共振法加固液化土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8801865B (zh) * 2018-05-31 2024-02-23 沈阳大学 一种砂土颗粒梯度疲劳液化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9374855B (zh) * 2018-09-20 2021-03-26 中南大学 一种模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现象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09596497B (zh) * 2018-12-19 2021-06-25 河南理工大学 模拟砂体液化侵入触发机制与形成过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10954031U (zh) * 2019-11-04 2020-07-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模拟深厚饱和砂土液化振动台实验的加载装置
CN111650120B (zh) * 2020-07-09 2021-08-31 青岛理工大学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120A (zh) 2020-09-11
WO2022007485A1 (zh) 2022-01-13
ZA202107213B (en) 2022-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0120B (zh) 砂质水底沉积物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CN105259003B (zh) 一种合成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07045054B (zh) 一种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产沙行为与多孔介质径向形变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7121359B (zh) 含水合物沉积物出砂-力学参数耦合过程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3149143B (zh) 超大粒径粗粒土渗透系数测定装置
CN108801873A (zh) 一种高铁不同上覆荷载及可变水压下膨胀土渗透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4833775B (zh) 模拟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的三维模型试验装置
CN107290501B (zh) 裂隙断层型地质构造内部充填介质渗透失稳突水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11980673B (zh) 模拟水合物开采引起海洋能源土-井耦合作用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Abaci et al. Relative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for two phase flow in unconsolidated sands
CN103792118A (zh) 高压溶气饱和试验装置及其在含气土样人工制备中的应用
CN105862933A (zh) 动态承压水作用的地基模型试验装置
CN103698186A (zh) 变压可控气体置换反应装置及其在含气土样制备中的应用
CN108801865B (zh) 一种砂土颗粒梯度疲劳液化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5842073A (zh) 含水合物沉积物原位在线固结与剪切实验系统
CN205776060U (zh) 一种测定不同地基压实度下海堤工程管涌现象的试验装置
CN108387710A (zh) 一种可模拟矩形水头边界作用土体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3069486U (zh) 超大粒径粗粒土渗透系数测定装置
CN211318136U (zh) 一种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上断层突水研究的突水模拟装置
CN207992203U (zh) 一种可模拟矩形水头边界作用土体的试验装置
CN113640188B (zh) 一种模拟桩周黏土地层原位应力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2082773U (zh) 模拟动水条件下土体崩解试验设备
CN113866065A (zh) 一种深部矿井瓦斯-水混合渗透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03643227U (zh) 变压可控气体置换反应装置
SU1379731A1 (ru) Способ испытани грунт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