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480A -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480A
CN111641480A CN202010442964.7A CN202010442964A CN111641480A CN 111641480 A CN111641480 A CN 111641480A CN 202010442964 A CN202010442964 A CN 202010442964A CN 111641480 A CN111641480 A CN 111641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cp
tcp retransmission
ping
time interval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2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480B (zh
Inventor
黄宏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29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TCP会重传其认为已丢失(包括报文中的比特错误)的包。在实践中发现,无线网络环境比较复杂,特别是弱信号环境中如果TCP重传次数太多将会增加多余的功耗和小区的信令交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能够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若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若所述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若所述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若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若终端设备处于活动状态,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终端设备不处于活动状态,执行ping尝试;
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若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执行所述的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的步骤;
以及,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以及,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ping尝试成功,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在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之后,以及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若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匹配,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不匹配,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噪声比SNR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一种。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或第七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
根据ping平均时延T、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以及一次RRC连接时间,计算出TCP重传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低指定次数为1次。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之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之后,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重传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二重传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终端设备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终端设备不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ping尝试;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五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时,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之后,以及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前,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后,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匹配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七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不匹配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七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时,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噪声比SNR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一种。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或第七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下的TCP重传时间间隔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
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计算出在一次RRC连接时间内的TCP重传时间间隔。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低指定次数为1次。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所述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所述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若检测出RLC层不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可以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可以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其中,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从而可以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能够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该终端设备也可以为手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和笔记本电脑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终端设备还可以为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3G/4G/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上述仅仅是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中,以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对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终端设备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不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102。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定义TCP数据传输超时时间为9S,取值小于为10S的原因是因为LTE RRC release定时器的时长为10S,因此,为了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以及减少重发数据时的RRC连接请求,选择为小于10S。也即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TCP数据传输因超过9S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不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102。
一般性的,TCP链路申请到的无线资源承载都为AM类型,因此基站收到数据后会返回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给终端设备,如果没有基站返回的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那么说明当前网络大概率不可用,此时执行步骤102。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等待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之后再进行重传TCP数据。
102、终端设备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103。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信号的信号参考参数来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103。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噪声比(SNR)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至少一种信号参考参数来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103。
103、终端设备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其中,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示例性的,常见的TCP重传次数为4-8次,因此上述最低指定次数可以低于4次,优选的,上述最低指定次数的取值可以为1。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和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中,以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对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终端设备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不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202。
202、终端设备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203~步骤204。
203、终端设备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并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其中,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其中,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204、终端设备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205;若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206。
205、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步骤206;若未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继续执行步骤205。
206、终端设备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和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并调整TCP重传时间间隔,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图3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中,以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对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该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终端设备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不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302;若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306。
302、终端设备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303~步骤304;若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317。
303、终端设备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并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其中,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304、终端设备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317;若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305。
305、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步骤317;若未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继续执行步骤305。
306、终端设备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若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307;若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执行步骤308。
307、终端设备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若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步骤317。
308、终端设备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若处于活动状态,执行步骤317;若不处于活动状态,执行步骤309~步骤310。
309、终端设备执行ping尝试。
310、终端设备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若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执行步骤311~步骤312;若所述ping尝试成功,执行步骤313~步骤315。
311、终端设备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并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312、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步骤317;如果未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继续执行步骤312。
313、终端设备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示例性的,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RSRP、RSRQ、SNR以及RSSI中的一种。
314、终端设备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并根据ping平均时延T、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以及一次RRC连接时间,确定TCP重传时间间隔。例如,ping累计100次成功30次,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ing成功率30%确定出TCP重传最大次数为3次。又例如,假设ping平均时延T为2s,并且在一次RRC连接时间(10S)内TCP重传完成3次,则TCP重传时间间隔为3S。
315、终端设备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执行步骤317;若不匹配,执行步骤316。
示例性的,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是指: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相同,或者,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之间的差值在指定允许范围内,此时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相似。
316、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执行步骤317;若未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继续执行步骤317。
317、终端设备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ping策略以及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并调整TCP重传时间间隔,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401,用于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402,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401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一调整单元40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402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和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是由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相比,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404,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单元403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之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405,用于在所述第二调整单元404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之后,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重传控制单元406,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5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二判断单元407,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5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重传控制单元406,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和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并调整TCP重传时间间隔,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是由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相比,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407,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401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三检测单元408,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407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二重传控制单元409,用于在所述第三检测单元408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三判断单元410,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407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4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410判断出终端设备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执行单元411,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410判断出终端设备不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ping尝试;
第四判断单元412,用于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403,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412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
第三调整单元413,用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第五判断单元414,用于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410,还用于所述第五判断单元414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计算单元415,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412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时,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记录单元416,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415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之后,以及所述计算单元415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前,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第六判断单元417,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415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后,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410,还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417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匹配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七判断单元418,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417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不匹配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4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七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时,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其中,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RSRP、RSRQ、SNR以及RSSI中的一种。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单元415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下的TCP重传时间间隔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
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确定在一次RRC连接时间内的TCP重传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最低指定次数为1次。
可见,实施图6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可以结合3G/4G/5G的RLC层的ACK机制、ping策略以及信号参考参数来减少TCP重传次数,并调整TCP重传时间间隔,减少小区的信令交互,节省功耗。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120;
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1180;
其中,处理器1180调用存储器112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进一步地,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
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10、输入单元1130、显示单元1140、传感器1150、音频电路1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170、以及电源1190等部件。其中,射频电路1110包括接收器1111和发送器11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RF电路1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11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130可包括触控面板1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32。触控面板1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131。除了触控面板1131,输入单元1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1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1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131可覆盖显示面板1141,当触控面板11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1131与显示面板1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设备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131与显示面板1141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设备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1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设备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160、扬声器1161,传声器1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61,由扬声器1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设备通过WiFi模块1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11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设备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1180是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80中。
终端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至图3公开的任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图1至图3公开的任一种TCP重传次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图1至图3公开的任一种TCP重传次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若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若所述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若所述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若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若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若终端设备处于活动状态,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终端设备不处于活动状态,执行ping尝试;
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若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执行所述的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的步骤;
以及,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以及,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ping尝试成功,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之后,以及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若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匹配,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不匹配,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若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噪声比SNR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
根据ping平均时延T、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以及一次RRC连接时间,计算出TCP重传时间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指定次数为1次。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TCP数据传输因超时而失败时,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所述最低指定次数小于传统的TCP最低重传次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之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之后,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一重传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不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所述数据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判断当前信号是否属于弱信号;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不属于弱信号,检测RLC层是否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
第二重传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RLC层存在有信令类型的ACK响应数据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信号属于弱信号时,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终端设备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终端设备不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ping尝试;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ping尝试是否成功;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不成功时,将TCP重传次数调整为最低指定次数;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将TCP重传时间间隔调整为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五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最大指定时间间隔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时,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ping尝试成功之后,以及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前,记录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
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TCP重传时间间隔之后,判断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是否匹配;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匹配时,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第七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当前的信号参考参数与所述ping成功时的信号参考参数不匹配时,判断是否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重传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七判断单元判断出到达所述TCP重传时间间隔时,执行所述的执行TCP重传,并控制TCP重传次数加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参考参数至少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号与噪声比SNR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中的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ping成功率计算出TCP重传最大次数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下的TCP重传时间间隔的具体方式为:
根据ping成功率确定TCP重传最大次数;
根据ping平均时延T和所述TCP重传最大次数,计算出在一次RRC连接时间内的TCP重传时间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指定次数为1次。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CN202010442964.7A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41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964.7A CN111641480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964.7A CN111641480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480A true CN111641480A (zh) 2020-09-08
CN111641480B CN111641480B (zh) 2023-08-25

Family

ID=7233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2964.7A Active CN111641480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14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691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005481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吊钩倾角检测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吊钩倾角检测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183A (zh) * 2007-09-06 2008-02-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控制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2007812A (zh) * 2008-02-12 2011-04-06 Ip无线有限公司 Tcp流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14425A1 (ko) * 2015-01-14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통신시스템이 연동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612664A (zh) * 2017-10-25 2018-01-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476097A (zh) * 2016-09-18 2018-08-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8833063A (zh) * 2018-08-29 2018-11-1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9428687A (zh) * 2017-07-2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306072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ize selection for wireless data transfer
CN110943998A (zh) * 2019-12-04 2020-03-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183A (zh) * 2007-09-06 2008-02-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控制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2007812A (zh) * 2008-02-12 2011-04-06 Ip无线有限公司 Tcp流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14425A1 (ko) * 2015-01-14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통신시스템이 연동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476097A (zh) * 2016-09-18 2018-08-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9428687A (zh) * 2017-07-2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2664A (zh) * 2017-10-25 2018-01-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306072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ize selection for wireless data transfer
CN108833063A (zh) * 2018-08-29 2018-11-1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0943998A (zh) * 2019-12-04 2020-03-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ZIMMERMANN;A. HANNEMANN;RWTH AACHEN UNIVERSITY;: "Making TCP More Robust to Long Connectivity Disruptions (TCP-LCD)", IETF *
ETSI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3gpp_rel-6-contents"", 3GPP INBOX\\2008_WEB_FILES *
张娟等: "无线接入网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的仿真和优化",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张娟等: "无线接入网数据包最大重传次数的仿真和优化",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no. 09, 10 September 2007 (2007-09-1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481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吊钩倾角检测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吊钩倾角检测装置
CN113890691A (zh) * 2021-09-29 2022-01-04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90691B (zh) * 2021-09-29 2024-04-23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480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1737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wifi roaming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788125B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59952B (zh) 一种异系统小区的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8900231B (zh) 动态天线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641963B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819489B (zh) 一种终端主叫方法及终端
US11258474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SAR value of mobile terminal,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801201A (zh) 网络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8881778B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视频输出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11641480B (zh)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2040475A (zh)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9890072B (zh) 终端省电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11003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9309953B (zh) 功耗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547752A1 (en) Cell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885689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636530B (zh) 邻频干扰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30071664A1 (en)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frequency point optimiz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351487A (zh) 一种网络注册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517487B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818657A (zh) 上行发送丢弃方法、上行发送丢弃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25105A (zh) 控制屏幕工作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484225B (zh) 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07204882B (zh) 一种过滤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11642007A (zh) 一种终端设备同步接入网络的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