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LC数据重传方法,用于解决由于空口环境恶劣引起发送端连续不断的重传数据包而导致的空口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
可选地,每个数据链路对应一个重传时间间隔;所述重传时间间隔适用于所述数据链路上的待重传数据包;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包括: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同一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包括: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若大于,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各待重传数据包对应的数据链路的重传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包括: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重传次数与重传时间间隔的正向关系来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
可选地,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当前的重传时间隔进行后续重传;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发送单元,用于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
可选地,每个数据链路对应一个重传时间间隔;所述重传时间间隔适用于所述数据链路上的待重传数据包;所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同一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若大于,则增加各待重传数据包对应的数据链路的重传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按照重传次数与重传时间间隔的正向关系来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按照当前的重传时间隔进行后续重传;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执行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如此,在空口环境恶劣的前提下,在相同时间内减少了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减轻了发送端的重传负荷,提高了空口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发送端是基站,接收端是终端,或者发送端是终端,接收端是基站。发送端的设备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比如图1中的基站101和基站102,接收端的设备也可以有一个和多个,比如图1中的终端103、终端104和终端105,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形成了多条链路传输数据包。
本发明中,在RLC数据AM模式下,因为具有ARQ能力,在空口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如果接收端的RLC实体接收到错误的数据包,则通知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这个数据包。或者,发送端的RLC实体发送数据包,但接收端并没有接收到该数据包,所以也没有向发送端发送任何反馈包。此时,接收端的RLC实体就会由于自己的轮询重传定时器的超时确定该数据包需要重传。如果空口环境比较恶劣,数据包可能会出现重传次数达到该数据包的最大重传次数时都没有传出去。而且,由于每次重传都会有计时器对于重传时间的控制,比如轮询重传计时器,所以对于某一数据包的两次重传时间间隔是一致的,比如,发送端的RLC实体发送数据包同时,轮询重传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一定时间后,比如1s后,发送端并没有接收到确认反馈包,然后重传该数据包,又过了1s后,依然没有接收到确认反馈包,继续重传该数据包。以此类推,在该例子中,数据包重传时间间隔大约为1s。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步骤202,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
步骤203,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如此,在空口环境恶劣的前提下,在相同时间内减少了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减轻了发送端的重传负荷,提高了空口资源的利用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存在多条数据链路,发送端的RLC实体可以统计各数据链路中存在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每个待重传数据包都有自己的计数器,若其中一个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发送端的RLC实体将所有数据链路上的待重传数据包看做一个整体,一致增加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如此,通过降低所有数据链路上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频率,降低了发送端的RLC实体的重传负荷。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当确认发送端的RLC实体需要重传待重传数据包,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发送端的RLC实体可以统计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多条链路中存在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每个待重传数据包都有自己的计数器,若其中某一个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该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对其他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没有影响。如此,每个待重传数据包都有自己的重传时间间隔的控制权,互不干涉。随后,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每个待重传的数据包。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存在多个链路,每个数据链路可以对应一个重传时间间隔,该重传时间间隔适用于对应的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因此,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同一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后,可选地,可以先通过排序的方式先找出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然后确定该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或者可以把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分别和第一阈值对比,看是否存在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待重传数据包。若大于第一阈值,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对应的数据链路的重传时间间隔,即只要存在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待重传数据包,发送端的RLC实体就可以以同一条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为一个整体,一致增加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如此,通过降低一个数据链路上所有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频率,降低了发送端的RLC实体的重传负荷。发送端的RLC实体的统计功能可以是实时统计也可以周期性统计。在实时统计的情况下,可通过确定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中最大的重传次数与第一阈值的关系,这样可以尽早发现数据链路存在的问题;在周期性统计时,可通过轮询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只要存在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就进行重传时间间隔的增加,这样可以确保在周期内尽快进行重传时间间隔的调整。实际应用中,上述情况可以任意组合,如周期统计时也是先确定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中最大的。
当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后,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的方式有多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加后的重传时间间隔为固定值,即待重传数据包的任两次重传之间的重传时间间隔是相同的。比如,在重传时间间隔增加前,重传时间间隔为1s,增加后,重传时间间隔为1.5s。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重传次数与重传时间间隔的正向关系(即随着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也就是说,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为:待重传数据包的后一次重传时间间隔比前一次重传时间间隔长,比如待重传数据包第n+1次重传的重传时间间隔为Tn+1,第n次重传的重传时间间隔为Tn,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遵循Tn+1>Tn(n>第一阈值)。也可以是,随着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增加,重传时间间隔以设定步长逐步增加,例如以等差数列的形式,举例:在重传时间间隔增加前,前5次重传时间间隔为1s,增加后,第6次重传时间间隔为1.5s,第7次重传时间间隔为1.6s,第8次重传时间间隔为1.7s等,每多一次重传,重传时间间隔多0.1s。如此,随着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增多,重传频率越来越小,减少发送端的RLC实体的重传负荷,减少空口资源利用率。
为了避免空口环境一直恶劣而RLC实体一直重传的恶性循环,可以设定在多次重传后释放该数据链路从而为通讯双方重建数据链路。由于随着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增多,重传时间间隔越长,可能会导致待重传数据包的处理时间延长,所以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可以控制在一定值内。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当前的重传时间隔进行后续重传;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也基于上述例子,设第二阈值为11次,第11次的重传时间间隔为2,当重传次数超过11次时,之后的重传时间间隔就保持在2s,不再增加。如此,在可控的时间内完成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
此外,如若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该待重传的数据包可以重传成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重传次数少于现有技术的重传次数,因此节约了空口资源。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301,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同一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步骤302,判断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步骤303,若大于,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随着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
步骤304,判断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步骤305,若大于,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当前的重传时间隔进行后续重传;
步骤306,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
步骤301至步骤303,用来判断超过第一阈值的重传次数时,增加之后的重传时间间隔;步骤304至步骤306,用来判断超度第二阈值的重传次数时,用来控制总体重传时间,不至于使得重传时间间隔太大。不仅保证了空口资源的利用率,还降低了发送端的RLC实体发送负荷,在某一时刻点重传成功时总体减少不必要的重传。
基于以上实施例及相同构思,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统计单元401、处理单元402,发送单元403。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统计单元401,用于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处理单元402,用于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发送单元403,用于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的RLC实体统计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若所述重传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最大重传次数。所述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调整后的重传时间间隔重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如此,在空口环境恶劣的前提下,在相同时间内减少了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减轻了发送端的重传负荷,提高了空口资源的利用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数据链路对应一个重传时间间隔;所述重传时间间隔适用于所述数据链路上的待重传数据包;所述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同一数据链路上的各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若大于,则增加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对应的数据链路的重传时间间隔。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按照重传次数与重传时间间隔的正向关系来增加所述待重传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各待重传数据包中重传次数最大的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按照当前的重传时间隔进行后续重传;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最大重传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装置具体阐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执行上述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与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因此,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无线链路控制层RLC数据重传方法。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于与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因此,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