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478A -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478A
CN111641478A CN202010429708.4A CN202010429708A CN111641478A CN 111641478 A CN111641478 A CN 111641478A CN 202010429708 A CN202010429708 A CN 202010429708A CN 111641478 A CN111641478 A CN 111641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duplicated
network side
duplicate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97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478B (zh
Inventor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8/0952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408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Description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7月10日的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8/095205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80065803.1、发明名称为“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支持数据复制传输(dataduplication)的方案利用PDCP的复制数据功能(如图1所示),使复制的PDCP PDU分别传输到两个RLC entity(两个不同的逻辑信道),并最终保证复制的PDCP PDU能够在不同物理层聚合载波上传输,从而达到频率分集增益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但是,采用上述架构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如何使得网络侧获知用户设备的不同传输模式下传输的数据量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就能够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来区别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至网络侧,使得网络侧能够获知UE侧的信息发送情况;如此,就解决网络侧无法得知UE在不同传输模式下所传输的数据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连接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硬件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需要使用如下的至少一项区别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用户上报的方式,即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和/或、MAC CE,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分别进行说明,场景1、在使用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时:
一种方式为:向网络侧上报区分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向网络区别报告用于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
另一种方式为:向网络侧上报对应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信息。
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向网络侧发送不同的数据所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然后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发送对应的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以及所对应的数据量,还会发送非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及其所对应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可靠性要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关联;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具体数值。
也就是说,目标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相互关联,可以在可靠性要求信息中包含;另外,还可以包括的是可靠性要求信息中的具体数据,比如,对于数据1、2、3中不同的数据可以对应可靠性要求A或者B或者C,也可以仅对应其中某一个具体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将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用不同的目标地址的标识区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并且,在执行前述处理之前,网络侧还可以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具体的: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网络侧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进行数据复制的信息。
相应的,当所述配置信息为允许时,可以执行后续处理,否则,不进行数据复制。
然后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目标地址,和/或目标地址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网络侧上报所述复制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其优先级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复制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网络侧上报所述复制数据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信息。其中,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所以会预先向网络侧上报即将发送两个复制数据的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再进一步地,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处于特定的逻辑信道组,因此,可以将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也上报至网络侧。
场景2、在使用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进行区别时:
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复制数据和非复制数据和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
或者,
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和数据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针对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或者针对不同的可靠性要求(比如,可以为误码率)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所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也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两个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再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
具体来说,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将复制数据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上报至所述网络侧。可以理解为,复制数据的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分别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来区分,然后进行上报。比如,用户根据该配置,分别将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中;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组)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另外,与场景1相似的,网络侧还会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并且控制可以针对特定优先级的数据。
该逻辑信道(组)的配置还可以结合优先级,即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不仅对应是否用于duplication,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优先级。
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其中,关于复制数据的发送,具体可以为:将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并上报至所述网络侧。
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每一个RLC实体对应的数量也会分别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相对应,并上报至网络侧。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两个场景中所述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址、或目标地址标识,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目标地址或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可以配置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对应;或者,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具体数值可以是不同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时,若包含两个相同优先级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则按照以下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次序为以下之一: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自行决定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按照优先级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也就是说,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可以不进行预设的次序的比对,按照优先级进行上报即可;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优先上报的信息的确定。
结合上述两个场景,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图2,包括:
步骤101: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
步骤102: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前述场景中所描述的配置信息中的内容中的至少部分。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来区别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至网络侧,使得网络侧能够获知UE侧的信息发送情况;如此,就解决网络侧无法得知UE在不同传输模式下所传输的数据量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需要使用如下的至少一项区别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通过RRC信息、和/或、MAC CE,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分别进行说明,场景1、在使用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时:
一种方式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用于区分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向网络区别报告用于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
另一种方式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对应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信息。
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向网络侧发送不同的数据所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然后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发送对应的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以及所对应的数据量,还会发送非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及其所对应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可靠性要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关联;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具体数值。也就是说,目标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相互关联,可以在可靠性要求信息中包含;另外,还可以包括的是可靠性要求信息中的具体数据,比如,对于数据1、2、3中不同的数据可以对应其中的可靠性要求A或者B或者C,也可以仅对应其中某一个具体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在执行前述处理之前,网络侧还可以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具体为: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进行数据复制的信息。
相应的,当所述配置信息为允许时,可以执行后续处理,否则,不进行数据复制。
然后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目标地址,和/或目标地址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发来的所述复制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其优先级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复制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另外,还会获取用户设备发来的所述复制数据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信息。其中,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所以会预先向网络侧上报即将发送两个复制数据的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再进一步地,复制数据所对应的两个逻辑信道,可以分别处于不同的逻辑信道组,因此,可以将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也上报至网络侧。
场景2、在使用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进行区别时:
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复制数据和非复制数据和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复制数据和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或者,
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和数据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针对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并且分别对应有可靠性要求信息(比如,可以为误码率)。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所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也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两个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再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
具体来说,接收分别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的复制数据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理解为,复制数据的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分别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来区分,然后进行上报。比如,用户根据该配置,分别将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中;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组)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另外,与场景1相似的,网络侧还会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并且控制可以针对特定优先级的数据。
该逻辑信道(组)的配置还可以结合优先级,即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不仅对应是否用于duplication,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优先级。
关于复制数据的接收,具体可以为:从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分别对应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获取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
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每一个RLC实体对应的数量也会分别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相对应,并上报至网络侧。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两个场景中所述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址、或目标地址标识,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目标地址或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可以配置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对应;或者,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具体数值可以是不同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设备的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时,若包含两个相同优先级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则按照以下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接收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次序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次序为以下之一:
优先发送上报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优先发送上报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决定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接收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次序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接收用户设备按照优先级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也就是说,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可以不进行预设的次序的比对,按照优先级进行接收即可;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网络设备按照上述方式确定当前接收到的信息为哪种信息。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来区别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至网络侧,使得网络侧能够获知UE侧的信息发送情况;如此,就解决网络侧无法得知UE在不同传输模式下所传输的数据量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31,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需要使用如下的至少一项区别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用户上报的方式,即第一通信单元31,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和/或、MAC CE,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分别进行说明,场景1、在使用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时:
一种方式为:第一通信单元31,向网络侧上报区分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向网络区别报告用于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
另一种方式为:第一通信单元31,向网络侧上报对应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信息。
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向网络侧发送不同的数据所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然后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发送对应的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以及所对应的数据量,还会发送非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及其所对应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可靠性要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关联;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具体数值。也就是说,目标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相互关联,可以在可靠性要求信息中包含;另外,还可以包括的是可靠性要求信息中的具体数据,比如,对于数据1、2、3中不同的数据可以对应其中的可靠性要求A或者B或者C,也可以仅对应其中某一个具体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将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用不同的目标地址的标识区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并且,在执行前述处理之前,网络侧还可以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32,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1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网络侧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进行数据复制的信息。
相应的,当所述配置信息为允许时,可以执行后续处理,否则,不进行数据复制。
然后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目标地址,和/或目标地址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1,还能够向网络侧上报所述复制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其优先级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复制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另外,还会向网络侧上报所述复制数据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信息。其中,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所以会预先向网络侧上报即将发送两个复制数据的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再进一步地,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处于特定的逻辑信道组,因此,可以将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也上报至网络侧。
场景2、在使用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进行区别时: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1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复制数据和非复制数据和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1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和数据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针对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针对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或者针对不同的可靠性要求(比如,可以为误码率)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所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也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两个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再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将复制数据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上报至所述网络侧。可以理解为,复制数据的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分别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来区分,然后进行上报。比如,用户根据该配置,分别将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中;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组)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另外,与场景1相似的,网络侧还会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并且控制可以针对特定优先级的数据。
该逻辑信道(组)的配置还可以结合优先级,即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不仅对应是否用于duplication,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优先级。
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其中,关于复制数据的发送,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32,将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1上报至所述网络侧。
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每一个RLC实体对应的数量也会分别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相对应,并上报至网络侧。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两个场景中所述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址、或目标地址标识,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目标地址或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可以配置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对应;或者,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具体数值可以是不同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时,若包含两个相同优先级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则按照以下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第一处理单元32,按照预设的次序通过第一通信单元31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次序为以下之一: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自行决定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31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31按照优先级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也就是说,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可以不进行预设的次序的比对,按照优先级进行上报即可;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优先上报的信息的确定。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来区别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至网络侧,使得网络侧能够获知UE侧的信息发送情况;如此,就解决网络侧无法得知UE在不同传输模式下所传输的数据量的问题。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41,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需要使用如下的至少一项区别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41通过RRC信息、和/或、MAC CE,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分别进行说明,场景1、在使用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时:
一种方式为:第二通信单元41接收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用于区分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
也就是说,用户向网络区别报告用于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目标地址。
另一种方式为:第二通信单元41接收所述用户设备上报的对应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可靠性要求信息。
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向网络侧发送不同的数据所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然后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发送对应的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以及所对应的数据量,还会发送非复制数据、其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及其所对应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可靠性要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关联;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具体数值。也就是说,目标数据是否与可靠性要求相互关联,可以在可靠性要求信息中包含;另外,还可以包括的是可靠性要求信息中的具体数据,比如,对于数据1、2、3中不同的数据可以对应其中的可靠性要求A或者B或者C,也可以仅对应其中某一个具体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进一步地,在执行前述处理之前,第二通信单元4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进行数据复制的信息。
相应的,当所述配置信息为允许时,可以执行后续处理,否则,不进行数据复制。
然后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目标地址,和/或目标地址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41获取用户设备发来的所述复制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其优先级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复制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另外,还会获取用户设备发来的所述复制数据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信息。其中,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所以会预先向网络侧上报即将发送两个复制数据的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再进一步地,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处于特定的逻辑信道组,因此,可以将复制数据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也上报至网络侧。
场景2、在使用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进行区别时:
第二通信单元41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复制数据和非复制数据和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
或者,
第二通信单元41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和数据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针对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或者针对不同的可靠性要求(比如,可以为误码率)分别对应与不同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所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也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两个RLC实体所在的逻辑信道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再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
具体来说,接收分别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的复制数据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可以理解为,复制数据的所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分别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来区分,然后进行上报。比如,用户根据该配置,分别将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中;用户区别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和/或逻辑信道(组)标识上报用于duplication和用于非duplication的数据量。
另外,与场景1相似的,网络侧还会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目标地址的数据使用duplication;并且控制可以针对特定优先级的数据。
该逻辑信道(组)的配置还可以结合优先级,即不同的逻辑信道(组)不仅对应是否用于duplication,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优先级。
关于复制数据的接收,具体可以为: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42,从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分别对应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获取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
也就是说,复制数据中每一个RLC实体对应的数量也会分别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组的标识相对应,并上报至网络侧。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两个场景中所述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址、或目标地址标识,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目标地址或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可以配置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对应;或者,与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具体数值可以是不同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时,若包含两个相同优先级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则按照以下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41,接收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次序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次序为以下之一:
优先发送上报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优先发送上报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决定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二通信单元41,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接收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次序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接收用户设备按照优先级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也就是说,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可以不进行预设的次序的比对,按照优先级进行上报即可;当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优先上报的信息的确定。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采用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来区别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至网络侧,使得网络侧能够获知UE侧的信息发送情况;如此,就解决网络侧无法得知UE在不同传输模式下所传输的数据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或接收方设备的硬件组成架构,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存储器5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4。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521和应用程序522。
其中,所述处理器51配置为:能够处理前述实施例一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施前述实施例一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装置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配置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调度方法。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所述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和/或、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粒子MAC CE,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将用不同的目标地址、或者用不同的目标地址的标识区分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网络侧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地址或者目标地址标识进行数据复制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来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有网络侧配置的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和数据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址、或目标地址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靠性要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是否与可靠性要求对应;
与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可靠性要求信息的具体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复制数据的两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所分别对应的逻辑信道、或者逻辑信道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中,还包括:
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将复制数据的数据量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分别对应到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上报至所述网络侧。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将复制数据的两个RLC实体的数据量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或者不同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并上报至所述网络侧。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次序为以下之一: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自行决定优先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包括: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预设的次序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当所述上报复制数据或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的优先级不同时,按照优先级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
14.一种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所述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15.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向网络侧发送上报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所述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16.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接收用户设备发来的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所述复制数据所分别对应的两个RLC实体,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逻辑信道发出;
其中,所述复制数据以及非复制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采用以下至少信息之一进行区分: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目标地址、目标地址标识。
17.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29708.4A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1641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8/072898 2018-01-16
PCT/CN2018/072898 WO2019140558A1 (zh) 2018-01-16 2018-01-16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PCT/CN2018/084920 2018-04-27
PCT/CN2018/084920 WO2019140806A1 (zh) 2018-01-16 2018-04-27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PCT/CN2018/095205 WO2019140872A1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201880065803.1A CN111201734A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803.1A Division CN111201734A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478A true CN111641478A (zh) 2020-09-08
CN111641478B CN111641478B (zh) 2022-04-15

Family

ID=6730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9708.4A Active CN111641478B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201880065803.1A Pending CN111201734A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803.1A Pending CN111201734A (zh) 2018-01-16 2018-07-10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2000B2 (zh)
EP (1) EP3742635B1 (zh)
JP (1) JP7200255B2 (zh)
KR (1) KR102613813B1 (zh)
CN (2) CN111641478B (zh)
AU (1) AU2018403856A1 (zh)
BR (1) BR112020014335A2 (zh)
CA (1) CA3091941A1 (zh)
MX (1) MX2020007579A (zh)
WO (2) WO2019140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3234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3234A (zh) * 2010-05-03 2012-11-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6296A (zh) * 2014-03-21 2015-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和接收缓冲区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59619A (zh) * 2014-01-28 2016-02-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的缓存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排程
CN105960823A (zh) * 2013-10-31 2016-09-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US9628586B2 (en) * 2014-08-29 201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PDCP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7438976A (zh) * 2017-03-28 2017-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02070A (ja) 2003-08-08 2007-02-0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マルチメディア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プロトコルを構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674617B (zh) 2009-09-16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2056332A (zh) 2009-11-02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区状态报告处理流程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2111751B (zh) 2009-12-28 2013-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设备
EP2534875B1 (en) 2010-02-12 2021-12-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ata split between multiple sites
US9628373B2 (en) * 2012-12-19 2017-04-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ultipath communication in a network
WO2014110800A1 (zh) 2013-01-18 2014-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73401B (zh) * 2013-02-05 2017-09-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面数据信息的上报方法、设备和系统
RU2527210C1 (ru) * 2013-06-14 2014-08-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презентаций"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от веб-сервера клиентским термина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ам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локальной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
EP2854444A1 (en)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6303983B (zh) * 2015-05-13 2019-08-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123330B2 (en) * 2015-07-01 201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enable efficient wideband operations in local area networks using OFDMA
US10772007B2 (en) * 2016-05-03 2020-09-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WO2017196015A1 (ko) *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102318015B1 (ko) * 2017-04-28 2021-10-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종류에 따른 길이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805836B2 (en) * 2017-05-05 2020-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uplication at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tity
CN107277856A (zh) 2017-05-05 2017-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置、触发缓冲区状态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41164B (zh) 2017-05-05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重复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94B (zh) * 2017-05-05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342851B (zh) * 2017-06-15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配置及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3234A (zh) * 2010-05-03 2012-11-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60823A (zh) * 2013-10-31 2016-09-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CN105359619A (zh) * 2014-01-28 2016-02-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的缓存状态报告和逻辑信道排程
CN104936296A (zh) * 2014-03-21 2015-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和接收缓冲区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US9628586B2 (en) * 2014-08-29 201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PDCP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7438976A (zh) * 2017-03-28 2017-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HISILICON: "PDCP data volume calulation for packet duplication", 《3GPP TSG-RAN WG2#100,R2-171273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13813B1 (ko) 2023-12-13
MX2020007579A (es) 2020-09-14
EP3742635A4 (en) 2021-03-24
CA3091941A1 (en) 2019-07-25
WO2019140806A1 (zh) 2019-07-25
BR112020014335A2 (pt) 2020-12-08
CN111201734A (zh) 2020-05-26
JP7200255B2 (ja) 2023-01-06
CN111641478B (zh) 2022-04-15
AU2018403856A1 (en) 2020-08-27
EP3742635B1 (en) 2023-04-26
EP3742635A1 (en) 2020-11-25
US11452000B2 (en) 2022-09-20
JP2021510981A (ja) 2021-04-30
WO2019140558A1 (zh) 2019-07-25
US20200336247A1 (en) 2020-10-22
KR20200110375A (ko)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18916A1 (zh) 一种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63239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601954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sending end
RU2730936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CN11066229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41478B (zh)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470504B2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ode for controlling data du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US11316651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duplicate data transmission function,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19161622A1 (zh) 动态配置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873127A1 (en) Pdcp duplication function determination and ind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JP5193180B2 (ja) メッセージ要素の内容識別方法
CN111935850B (zh) 数据承载的标识分配方法、网络节点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34092B (zh) 一种信令配置方法、rrc实体以及pdcp实体
JP2020529148A (ja) データ複製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送信側デバイスおよび受信側デバイス
JP2009531917A5 (zh)
WO2019140872A1 (zh) 数据复制的数据量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390688A (zh) 资源确定方法、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710324B (zh) 一种终端设备去激活辅小区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5212B (zh) 一种数据包重复传输的激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2010530B2 (en) PDCP duplication function determination and ind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0932821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76195B (zh) 一种非正交多址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