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03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034A
CN111641034A CN202010624135.0A CN202010624135A CN111641034A CN 111641034 A CN111641034 A CN 111641034A CN 202010624135 A CN202010624135 A CN 202010624135A CN 111641034 A CN111641034 A CN 111641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
conductor layer
display screen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41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志远
陶爱华
王朋
朱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41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034A/zh
Priority to US17/208,374 priority patent/US11405060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的导体层;射频电路,与所述天线馈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收射频信号。可见,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显示屏背面的导体层作为天线,以辐射/接收射频信号,节省了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的空间,便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电子设备通过天线辐射/接收射频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一般是直接在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上设置天线,会占用电路主板较大的空间,不便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的导体层;
射频电路,与所述天线馈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射频信号。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本体的形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天线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形状。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或,
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或,
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一根天线支持全频段。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一电流分布;所述第一频段覆盖低频段范围;
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二电流分布;所述第二频段覆盖中高频段范围,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不重叠。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边缘的中间;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对应。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且第一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位置,第二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根天线支持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一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全频段;
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二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二天线支持中高频段,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部分重叠。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对应;
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位于同一根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参考线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表面的间隔区域实现物理隔离。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天线,所述第三天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为所述本体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的导体层;射频电路,与所述天线馈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收射频信号。可见,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显示屏背面的导体层作为天线,以辐射/接收射频信号,节省了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的空间,便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一根天线使用方案的回波损耗图;
图10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一根天线使用方案的效率图;
图11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回波损耗图;
图12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隔离度示意图;
图13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效率图;
图14表示电子设备中第三天线的回波损耗图;
图15为电子设备同时具有的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的效率图;
图16为电子设备具有同时具有的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天线是电子设备实现无线通信的主要部件,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一般将天线设置在电路主板上。不同通信标准的天线需要具有一定的尺寸需求,随着电子设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多样化,电子设备需要支持多种不同通信标准,则需要设置多个天线。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是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其电路主板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布局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的导体层;
射频电路,与所述天线馈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射频信号。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复用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导体层作为电子设备的天线,用于辐射/接受射频信号,无需占用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的空间,便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3;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固定于所述本体13,所述显示屏11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A的导体层12;射频电路14,所述射频电路14与所述天线馈点A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12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射频信号。
所述射频电路14设置在所述本体13上。所述本体13包括电路主板,与所述显示屏11连接,以便于控制所述显示屏11进行图像显示。
在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复用所述显示屏11背面的导体层12作为电子设备的天线,用于辐射/接受射频信号,无需占用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的空间,便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
其中,所述导体层12用于对所述显示屏11进行电磁屏蔽,作为电磁屏蔽层,防止所述显示屏11受到来自所述本体13一侧的电磁信号的干扰,以保证所述显示屏11图像显示的质量。所述导体层12可以整面的透明导电薄膜(如金属薄膜或是导电氧化物薄膜),完全覆盖所述显示屏11的背面,以实现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所述导体层12可以为ITO薄膜。
所述显示屏11可以为硬质的平板显示屏,所述本体为平板结构。所述显示屏11与所述本体13直接贴合固定,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壳体,所述显示屏11以及所述本体13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本体13位于所述显示屏11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显示屏11的正面为显示面,露出所述壳体。
所述显示屏11还可以为柔性显示屏,具有弯曲能力。所述显示屏11基于所述本体13的形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这样,可以利用柔性显示屏与所述本体13结合固定时的弯曲形状,使得所述导体层12具有对应的形状,从而实现调谐频率的作用,以获取需要的通信频段。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1所示方式,图2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本体13具有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和第二侧面C12。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和第二侧面C12。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相对。作为所述电子设备天线的所述导体层12随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其形状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与所述本体13上的形状。
在图2所示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为与所述第一表面S11具有光滑连接的曲面,以便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平滑的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形成弧面弯曲,避免由于所述第一表面S11与相接的所述第一侧面C11和第二侧面C12具有尖角导致所述柔性显示屏出现尖角弯折,从而避免由于尖角弯折导致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损坏。其他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也可以为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S11的平面。
作为所述电子设备天线的所述导体层12随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的形状,具有较大的面积,具有较大的调谐空间,使得天线能够支持5G通信。
在图2所示方式中,所述本体13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S11相对的第二表面S12。可以在所述第二表面S12设置一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一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为屏下摄像头,其对应的显示区以及导体层需要为透明,以便于感知来自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外的环境光成像。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1所示方式,图3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本体13具有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和第二表面S12。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和所述第二表面S12。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相对。作为所述电子设备天线的所述导体层12随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的形状。
在图3所示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为与所述第一表面S11具有光滑连接的曲面,且与所述第二表面S12具有光滑连接的曲面,以便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平滑的贴合在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形成弧面弯曲,避免由于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所述第二表面S11与相接的侧面具有尖角导致所述柔性显示出现尖角弯折,从而避免由于尖角弯折导致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损坏。其他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C11和所述第二侧面C12也可以为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的平面。
所述本体13为平板结构,还具有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在图3所示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可以包覆所述第一表面S11、第二表面S12、第一侧面C11和第二侧面C12,露出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也可以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包覆所述第一表面S11、第二表面S12、第一侧面C11和第二侧面C12,且包覆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如是,具有较大尺寸的所述导体层12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使得所述天线具有更大的上行频率和更低的下行频率。
在图3所示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第一摄像头模组,和/或,在所述第二表面S12和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均为屏下摄像头,需要其对应的显示区以及导体层需要为透明,以便于感知来自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外的环境光成像。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1所示方式,图4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本体13具有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和第二表面S12。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一区域S12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二区域S122,所述第一侧面C11与所述第二侧面C12相对;所述第二表面S1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S121和所述第二区域S122之间的间隔区域S123;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相对。作为所述电子设备天线的所述导体层12随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的形状。该方式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间隔区域S123在所述第二表面S12的位置以及开口大小,可以对天线频率进行调谐,以更加灵活的调谐天线频率,获得所需通信制式的频率范围。
在图3所示方式中,所述本体13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S11相对的第二表面S12。可以在所述间隔区域S123设置一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表面S11和柔性显示屏之间设置一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为屏下摄像头,其对应的显示区以及导体层需要为透明,以便于感知来自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外的环境光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如果设置摄像头模组,可以将其绑定在所述本体13上。
在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显示屏11和所述本体13的环绕固定,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一区域S12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二区域S122,所述天线馈点A设置方式可以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天线馈点A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一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12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一根天线支持全频段。图5所示方式中仅示出了所述导体层12及所述天线馈点A的位置,并未示出其他结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4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5所示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12形成第一电流分布;所述第一频段覆盖低频段范围,例如600-960MHz;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12形成第二电流分布;所述第二频段覆盖中高频段范围,例如1710-2700MHz,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不重叠。
在图5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一边缘121的中间,例如可以为所述第一边缘121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一边缘121与所述第二表面S12的所述第一区域S121对应。第一区域S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S122的长度,将天线馈点A设置在第一边缘121,能够形成全频段覆盖。
所述导体层12基于所述显示屏11环绕固定在所述本体13上后,如图5所示,设置所述导体层12在所述本体1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距离为L1,L1可以为149.8mm,所述导体层12宽度为L2,L2为69.8mm,对应所述间隔区域S123的开口宽度为L3,L3可以为20.1mm,第一位置位于第一边缘121的中点,故第一位置距离导体层12侧边距离L4为二分之一的L2,为34.9mm,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和第二表面S12两侧的导体层12之间的距离L5为8.2mm。在如是尺寸条件下,可以实现600-960MHz低频段范围以及1710-2700MHz的高频段范围。L1-L5的取值可以基于需求设定,以调节不同的频段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所述柔性显示屏11和所述本体13的环绕固定,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13的第一表面S11、第一侧面C11、第二侧面C12、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一区域S121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的第二区域S122,所述天线馈点A的设置方式还可以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图6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述天线馈点A包括第一天线馈点A1和第二天线馈点A2。第一天线馈点A1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一位置,第二天线馈点A2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12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根天线支持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图6所示方式中仅示出了所述导体层12及两所述天线馈点A的位置,并未示出其他结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4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6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设置两个天线馈点A,分别为第一天线馈点A1和第二天线馈点A2,可以将所述导体层12的一部分作为第一天线,另一部分作为第二天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12形成第一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全频段,即所述第一频段覆盖低频段范围和中高频段范围;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12形成第二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二天线支持中高频段,即所述第二频段覆盖中高频段范围,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部分重叠,使得所述第二天线的中高频段位于所述第一天线支持的全频段的中高频段内。
通过调节L1-L5的尺寸可以调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频率,获得所需频段。
在图6所示方式中,设置第一区域S121的长度大于第二区域S122的长度,从而使得对应第一天线馈点A1的第一天线能够覆盖全频段,使得对应第二天线馈点A2的第二天线覆盖中高频段,属于第一天线的中高频段。
在图6所示方式中,第二天线的中高频段范围属于所述第一天线的中高频段范围,作为所述第一天线中高频段的补偿天线。如设定的第一天线的中高频段范围是F1至F2,F1小于F2,第二天线的中高频段为f1至f2,f1小于f2。设置f2不大于F2,优选的可以设置f2=F2,f1不小于F1,优选的可以设置f1大于F1。例如,第一天线的低频段为600-960MHz;中高频段为1710-2700MHz。第二天线的中高频段中下频点f1可以大于1710MHz且小于2700MHz,上频段f2可以等于2700MHz。
在图6所示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1为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一边缘121;所述第一边缘121与所述第二表面S12的所述第一区域S121对应;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12的第二边缘122;所述第二边缘122与所述第二表面S12的所述第二区域S122对应;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位于同一根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的参考线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表面S12的间隔区域S123实现物理隔离。如可以设置所述第二天线馈点A2位于所述第二边缘122的中点,所述第二天线馈点A1位于所述第一边缘121的非中点位置。
图6所示方式与图5所示方式不同在于增加了第二天线馈点A2,调整了第一天线馈点A1的位置,设置第二天线馈点A2位于第二边缘122的中间位置,故其距离导体层12的侧边距离L5为二分之一的12,为34.9mm,第一天线馈点A1在所述第一边缘121靠近所述导体层的一侧边,与该侧边的距离L4可以为13mm。
在图6所示方式中,可以通过所述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使得第一天线覆盖低频段、以及中高频段的全频段天线,使得第二天线覆盖中高频段,作为第一天线的中高频段的补偿。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基于图6所示方式,还包括:第三天线15,所述第三天线15位于所述主体13的所述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该方式中,在所述导体层12上设置有第一天线馈点A1和第二天线馈点A2,可以将所述导体层12作为上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使用,实现方式可以如图6实施例描述。导体层12露出所述本体13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以便于所述第三天线15辐射/接受射频信号。
在图7所示方式中,第一天线馈点A1和第二天线馈点A2的位置可以与图6所示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三天线15为设置在所述本体13上的导电组件,可以复用本体13上已有导电组件或是单独在所述本体13的侧面增加一导电组件作为第三天线15。所述第三天线15具有第三天线馈点A3,与射频电路连接。
设定第三天线15与导体层12和所述第二表面S12相对区域的距离为L7,如L7为0.4mm。第三天线15与导体层12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9,与第二端的距离为L8,L8可以为51.9mm,L9可以为74.9mm。第一端为导体层12对应第一侧面C11的端部,第二端为导体层12对应第二侧面C12的端部。
设置所述第三天线15位于间隔区域S123靠近所述第一区域S1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区域S121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三天线15能够支持低频段。所述第三天线15覆盖的低频段属于所述第一天线覆盖全频段中的低频段。
所述本体包括电路主板,在图4-图7所示方式中,可以在所述本体13包括电路主板,在电路主板对应所述间隔区域S123的位置设置外设电子元件,如摄像头模组或是喇叭等。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如图8所示。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左图为朝向本体13第二表面的视图,右图为朝向本体13第一表面的视图。在本体13的第二表面一侧设置有外设至少一个电子元件16。
下面结合具体的数据说明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中天线的性能。
如图9所示,图9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一根天线使用方案的回波损耗图,纵轴为损耗,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基于图9可知,该方式具有两个本征模式,一个本征模式覆盖低频段,和一个本征模式覆盖中高频段。低频段为600-960MHz,高频段为1710-2700MHz。
如图10所示,图10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一根天线使用方案的效率图,图10中,纵轴为效率,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曲线311为天线系统效率,曲线312表示辐射效率效率。基于图10可知,该放方式具有较好的辐射效率,能够在全频段有效辐射。
如11所示,图11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回波损耗图,纵轴为损耗,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基于图11中第一天线的曲线S11可知,其覆盖一个低频段,和一个中高频段。基于第二天线的曲线S22可知,第二天线能够补偿第一天线的中高频段。
如图12所示,图12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隔离度示意图,纵轴表示隔离度,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图中曲线S12表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隔离度曲线,基于图12可知,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有较好的隔离度。
如图13所示,图13为电子设备中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方案的效率图,纵轴为效率,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曲线313为第一天线的系统效率,曲线314为第二天线的系统效率,可知,第一天线能够在低频和中高频有效辐射,第二天线能够在中高频有效辐射。
当导体层作为两根天线使用,且增加第三天线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回波损耗与图11相同。第三天线的回波损耗如图14所示,图14表示电子设备中第三天线的回波损耗图,纵轴为损耗,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基于第三天线的曲线S33可知,在点1能够具有较好的低频段特性,第三天线能够补偿第一天线的低频段。
如图15所示,图15为电子设备同时具有的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的效率图,纵轴为效率,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曲线315表示第一天线的系统效率,可见能够在低频段和中高频段有效辐射,曲线316表示第二天线的系统频率,可见能够在中高频段有效辐射,曲线317表示第三天线的系统效率,可见能够在低频段有效辐射。
如图16所示,图16为电子设备具有同时具有的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的隔离度示意图,纵轴表示隔离度,单位为dB,横轴为频率,曲线S13表示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隔离度,曲线S23表示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的隔离度,第一天线与和第二天线隔离度与上述图12相同,可见各个天线具有较好的隔离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包括具有天线馈点的导体层;
射频电路,与所述天线馈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基于所述本体的形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天线为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或,
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或,
所述柔性显示屏环绕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一根天线支持全频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一电流分布;所述第一频段覆盖低频段范围;
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二电流分布;所述第二频段覆盖中高频段范围,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边缘的中间;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区域且第一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位置,第二天线馈点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导体层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根天线支持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天线辐射/接受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一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全频段;
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天线辐射/接受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所述导体层形成第二电流分布,使得所述第二天线支持中高频段,所述第二电流分布与所述第一电流分布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对应;
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导体层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位于同一根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参考线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表面的间隔区域实现物理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天线,所述第三天线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为所述本体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
CN202010624135.0A 2020-06-30 2020-06-3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641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4135.0A CN111641034A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子设备
US17/208,374 US11405060B2 (en) 2020-06-30 2021-03-22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4135.0A CN111641034A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034A true CN111641034A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31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4135.0A Pending CN111641034A (zh) 2020-06-30 2020-06-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10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3977B1 (en) Metal terminal rear cover and terminal
CN110416739B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9300055B2 (en) Mobile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antenna switch modules
US20100052997A1 (en) Antenna modul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the same
CN104466393A (zh) 用于调谐多频带框形天线的设备
US20190006764A1 (en) Mobile device
CN111146583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7443357B2 (en)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US108405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assembly thereof
EP3823096B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97898B (zh) 天线阵列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080238783A1 (en) Ultra-wide band antenna and plug-and-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122710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1697325B (zh) 一种天线模组及终端
US7187331B2 (en) Embedded multiband antennas
EP4175065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929475B (zh) 电子设备
CN212182548U (zh) 电子设备
CN103579746A (zh) 天线装置及应用其的通讯装置
CN111641034A (zh) 电子设备
US202104090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75575A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991301A (zh) 一种频选天线罩及天线
CN211556116U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EP3799202B1 (en)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