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8A -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68A
CN1116368A CN95102874A CN95102874A CN1116368A CN 1116368 A CN1116368 A CN 1116368A CN 95102874 A CN95102874 A CN 95102874A CN 95102874 A CN95102874 A CN 95102874A CN 1116368 A CN1116368 A CN 1116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lock
branch
mentioned
shel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7C (zh
Inventor
格哈德·伊格
简-克劳德·勒布
菲利普·诺曼
丹尼尔·诺里
简-皮埃尔·泰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ublication of CN1116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电缆线槽的方法,该线槽具有金属外壳,一组平行的导线放置由彼此相隔预定间距的支持接触块予以支持。将单个的金属板材坯料弯曲卷合,形成具有卷合边缘27、28的管状形状,然后使导线组件31滑入线槽之中,通过一个插入到分支开口中的工具,将每一个支持接触块固定在相应的分支开口中。支持接触块通过一个弹性扩张部件夹在分支开口上。

Description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制造电缆线槽的方法,该线槽具有一个金属外壳,外壳上以预定的间距分布了分支开口,在该线槽中装有导线组件,该组件由平行的导线组成,它们以上述间距安装在绝缘支持接触块上。本发明还涉及采用上述方法预制的电缆线槽。
上述线槽的外壳通常是由具有槽形截面的材料制成的,或者用金属板材弯曲成形的,它具有一个盖体,或者是采用由金属板材弯曲而成的两部分沿着纵向啮合平面组合在一起。为了在装入导线之后密封线槽,就需要将盖体进行密封,或者使两部分相互密封起来。这样就会导致问题。
人们希望在允许的强度范围内通过减小外壳的厚度来降低线槽的成本,并简化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简化其制造工艺来降低具有用金属板材弯曲而成的外壳的电缆线槽的成本,同时保持其分支连接的电气和机械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电缆线槽的方法,该方法制造的电缆线槽具有外壳,外壳上具有彼此相距一定间距的分支开口,在上述外壳中安装了导线组件,它包括平行的导线,它们以上述间距安放在绝缘支持接触块上,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在金属板材上以预定的间距切出分支开口;
弯曲上述金属板材,将其纵向边缘卷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管状的截面形状,对上述边缘进行密封;
使导线组件沿着上述线槽滑动,将其插入到线槽之中,直到所述支持接触块对准相应的分支开口为止;
调整上述支持接触块,使之固定在相应的分支开口上。
最好通过将一个工具插入分支开口之中,使支持接触块扩张和/或压在外壳的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从而将上述支持和分支连接接触块压在管状外壳的内表面上。
本发明也包括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电缆线槽,线槽的每一个支持接触块最好具有一个弹性夹持件扩张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和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进行说明。
附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预制电缆线槽的一部分;
附图2是沿着附图1中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3是分支开口部位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持接触块位于夹持位置;
附图4是和附图2相似的线槽外壳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5是线槽的剖视图,它显示了支持接触块的另一种实施例;
附图6是附图5中所示支持接触块的扩张和弹性夹持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7是支持接触块的顶视图。
如附图1和2所示的预制电缆线槽10由多个具有相同长度的部分端对端地组合而成。为了简便起见,图中1只显示了其中一个部分。每部分线槽有一个金属外壳11,它具有矩形截面,最好是正方形截面,以便获得最佳强度,该外壳具有四个侧壁12、13、14、15,其中装有多根供电母线或电缆16,在这一实施例中是由四根导线组成的扁平线束17。侧壁12上以相等的间距L形成了大致为方形的开口18。设置开口18的目的是用于安装分支接线器19,以便由上述导线16为负载(图中未示)供电。接线器19包括绝缘体20、引出电缆21、以及诸如弹性片之类的连接端子22,上述连接端子22用于和导线16的裸露部分16A相配合,以便实现该裸露部分和引出电缆之间的电气连接。在这一实施例中,导线16为具有铠装的柔软电缆,但也可以是裸露的或具有铠装的金属条和母线。
线槽10的一端具有供电端件23,其另一端具有封闭端件24。凡是没有安装分支接线器的开口18均用帽体25来予以密封。线槽10的各个部分之间用夹紧件(图中未示)来实现机械和电气连接。采用固定件来实现线槽和水平或垂直支持壁之间的机械连接,并用于悬挂线槽的附件。
线槽10的外壳11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坯料弯曲成为闭合形状而制成的,坯料的自由边缘27和28沿着纵向方向卷合在一起形成部位26,亦即弯曲上述边缘,使之形成相互啮合的U形部分。经过密封的卷合缝26位于外壳的侧壁14上,该侧壁垂直于其上具有分支开口18的侧壁12,上述卷合缝26具有增大外壳强度的作用。附图1中的X—X’线为线槽10的轴线,附图2中的P—P’线表示侧壁12的外表面,Y—Y’线表示开口18的中线线,它与P—P’线相垂直。外壳11不具有尖锐边缘,这样的矩形截面形状使外壳具有简洁的外形,同时能够由相对较薄的侧壁获得良好的强度。
电缆16组成的扁平线束17由支持接触块30予以支持,该支持接触块30以预定的间距分布,其间距和开口18之间的间距L相同,电缆和支持接触块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导线组件31,它能够沿着线槽的轴线X—X’滑入具有封闭形状的管状外壳11之中。每一个支持接触块30都对应于一个开口18,它具有一个能够穿过开口18的扩张部分30A,能够通过上述开口对它进行操作,将它压在外壳侧壁的内表面上,从而使支持接触块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支持接触块30具有一个绝缘体32,该绝缘体上形成了面对开口18的凸缘33,并具有用于定位的嵌接边缘33A。
在附图3和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绝缘体32在与开口18相反的一侧上具有腿部34,在将组件31插入到管状外壳的过程中,该腿部34与侧壁15的内表面15A相接触,并通过将支持接触块30卡在开口18上,使腿部34与上述表面脱离接触。绝缘体32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导线16的框架35,该框架的底部分成若干格室35A和框架36,后者具有用于导线16的槽36A。框架35的侧壁35B为导线16用于引导具有互补形状37的接线器19。接线器19的弹性端子22装配在筋条38上。筋条38连接位于面对相反方向的腔室35、36之间的绝缘体32,它们的厚度小于导线16的裸露部分16A的厚度,这些裸露部分在开口18的方向压在上述筋条上。
支持接触块30的绝缘体32具有承受部分39,其轴线垂直于X—X’和Y—Y’。上述承受部分39的两侧具有突起39A,用于承受一个转动件40的枢轴或转轴,在这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40构成了扩张部件30A。
上述转动件40具有一个能够变形的部分42,它具有一个位于腿部34之间的弹性突起,用于和侧壁15的内表面15A相接触。转动件40在与上述弹性突起相对的一侧具有刚性支承分支43。当转动件40旋转时,上述刚性支承分支43就象梳子那样同时与导线16的直形裸露部分16A相接触。上述能够变形的部分42可以在一个缩回位置(如附图3中虚线所示)和一个扩张位置(如附图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当处于扩张位置时,借助一个插入开口18的工具可以将支持接触块30夹住。该工具插入到凹部44中,使支持接触块30在Y—Y’的方向上朝着开口18移动,使凸缘33上的嵌接部分33A对准开口18。在夹持位置上,支持接触块30的嵌接部分33A压在开口18的边缘上,并基本上位于侧壁12的外表面12A的平面P—P’上,这种结构有利于安装接线器19,在安装上只需要使之沿着侧壁12移动,直至套在支持接触块的框架35上为止。如附图4所示,支持接触块30可以具有一个引导突起34A,它压在侧壁14的内表面上,位于与支持接触块30相连的侧壁12与卷合缝26之间。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支持接触块30具有一个环形的弹性接触环50,它与支持接触块30在附图标记51所示的位置相连接。弹性环50具有分支52,通过使该分支52的一部分与侧壁13的内表面13A相接触,将外壳接地。在插入支持接触块30时,上述分支52的自由端53被转动件上的突起54夹住。一旦将支持接触块30固定到位,上述突起54就释放分支52的自由端53(如附图4中的虚线所示)。
在附图5—7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缆线槽10具有和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支持接触块。在这些实施例中,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每一个支持接触块30具有为框架35提供引导表面35A的第一部分61;具有定位凸缘33A的凸缘33,在这一实施例中凸缘定位边缘33B是倾斜的;引导突起34A;以及用于固定导线的槽36A和筋部38。
上述支持接触块还包括具有筋部63的第二部分62,用于将导体16的裸露部分16A压到槽36A的底部,该第二部分62套在在第一部分61上,或者通过其他类似部件固定在第一部分61上。支持接触块30的第二部分62在其侧部具有开口64,该开口在Y—Y’方向向上倾斜,开口64的弹性侧壁65上具有槽或者齿,用于和具有槽或齿的凸条66相配合。将一个工具插入到外壳11的开口18中,并穿过支持接触块第一部分61中的开口68,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压在每一个凸条的上端67上,使得上述凸条的底端69向下移动,直到与外壳侧壁15的内表面15A相接触为止。此时,用另一个工具在箭头B’的方向向上支持接触块30的第一部分61或第二部分62施加拉力,使上述定位边缘33A位于开口18中,或者使之移动到该位置。当凸条的齿部66A与弹性侧壁65上的齿部相啮合时,将使后者固定在到如附图6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上。上述齿部的一侧是倾斜的,另一侧部基本上平行于P—P’。上述凸条66是刚性的,但也可以是弹性的,或者具有弹性部分,以便和弹性扩张部分30A相配合。凸条66和弹性侧壁65的结合产生了一个弹性力,用于将支持接触块30夹持在电缆线槽中。
支持接触块具有一个弹性环71,用于将外壳接地。弹性环71与上面所述的弹性环51相似,能够由一个滑动位置(如附图6中所示的虚线位置)移动到一个工作位置(如附图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借助面对支持接触块30的限位肩台74的工具,使得弹性环71的某一部位73松开,从而使得弹性环71一个分支72压在外壳侧壁13的内表面13A上(如附图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
如附图7所示,在支持接触块30的一个横向部分上具有框架80,用于容纳一个滑动连接件81,以便连接电缆线槽中与动力导线16相平行的低电流信号导线82。上述信号导线82可以是拧绞的导线,或者是能够克服电磁干扰的屏蔽拧绞导线。上述滑动连接件81具有绝缘的移动接触片83,用于和导线82相接触,该导线与接触片84固定连接或者以电气方式连接在一起,而接触片84用于和接线器的相应导电部分相连接。
上述电缆线槽是以如下的方式予以制作的:
在金属板材上以预定的间距L切出开口18,并沿着纵向方向弯曲上述金属板材,以形成外壳11,其边缘27和28形成了一个用于封闭和密封外壳11的纵向卷合缝26。此后,采用任何常用的工具在外壳上涂覆一层涂料。预先使导线16上的部分16A裸露出来,然后将线束17置于彼此相隔上述间距L的模制支持接触块绝缘体32、61的槽36A中,在附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转动件置于支持接触块的凸起39A中,并使之位于缩回的位置上,以便能够不受阻碍地插入到外壳11之中。上述转动件将线束17固定在槽36A的底部或者接近底部的位置上。。在附图5—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62嵌入和夹持在第一部分61中,以便将导线的裸露部分16A固定在槽36A的底部上。通过使导线16的铠装部分16B与支持接触块30的肩台相接触,将支持接触块30和电缆在X—X’方向上固定到位。
此后,通过一个位于由导线线束17和支持接触块30组成的组件一端的部件(图中未示),以推或者拉的方式(最好是以拉的方式)将该组件插入到管状外壳11中。
当每一个支持接触块30均位于相应的开口前面时,将一个工具插入到每一个开口18中,用于操作扩张部件。在附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件40由其位于腿部34的缩回位置转动到其展开的夹持位置。可变形部位42的转动使得支持接触块30朝着开口18的方向移动,嵌接边缘33A位于开口18之中,并使可变形部分42以弹性方式压在侧壁15的内表面15A上。此时,分支部件43形成的梳状部分压在电缆的裸露部分16A上,将它们固定在槽36A的底部,突起54释放接地弹性环50,从而使它压在外壳上。
在附图5—7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一个工具作用在每一个凸条的上端67上(附图6中的箭头B),在箭头B’的方向上拉动支持接触块,并释放弹性环71。转动部件40或凸条66的弹性起到了消除间隙的作用。
上述线槽能够容纳两组导线,而不是一组导线。在附图4中,以虚线显示了第二导线支架,它位于与第一导线支架相应的支持接触块的腿部34之间。相应的开口18’位于和侧壁12相对的侧壁15上,相应的支持接触块30’的位置与支持接触块30的位置相反。这样,就能够使分支接线器由线槽的两侧安装在沿着线槽交替分布的支持接触块上。
显然,可以由分支开口的外部安装一些用于调整支持接触块相对于相应开口的部件,然而这样做的缺点是在分支连接处就不再会有一个平面或者基本上平坦的表面。除了上述弹性部件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弹性扩张部件。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制造电缆线槽的方法,所制造的线槽具有一个金属外壳,外壳上具有彼此相距一定间距的分支开口,在上述外壳中安装了导线组件,它包括平行的导线,这些导线固定在彼此相隔上述间距的绝缘支持接触块上,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在金属板材上以预定的间距L切出分支开口(18);
弯曲上述金属板材,将其纵向边缘卷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管状的截面形状(11),对上述边缘进行密封;
使导线组件(31)沿着上述线槽滑动,将该导线组件插入到线槽之中,直到上述支持接触块(30)对准其相应的分支开口为止;
调整上述支持接触块,使之固定在相应的分支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对于分支开口已被定位的支持接触块压在具有卷合边缘的管状外壳侧壁的内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个工具插入上述分之开口,使支持接触块扩张,使它压在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以便每一个支持接触块压在线槽的内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支持接触块与分支开口的边缘相接触定位,从而使支持接触块在电缆线槽内扩张。
5.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造的电缆线槽,包括:
用于容纳导线的金属外壳(11);
上述外壳的第一侧壁(12)具有彼此相隔预定间距L的分支开口(18),用于从外部将分支接线器(19)连接在导线上,上述导线放置在位于外壳内部并位于每一个分支开口处的支持接触块(30)上;
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11)是由单个的金属板材坯料制成的,将上述坯料弯曲而成的矩形线槽,通过位于外壳的第二侧壁(14)上的卷合缝(26)来连接和密封外壳的边缘;
支持接触块(30)的形状和大小使之能够插入到上述外壳之中,并能够在安装电缆线槽的过程中在管状外壳中沿着其轴线(X—X’)自由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外壳(11)的第二侧壁(14)垂直于第一侧壁(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支开口(18)位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三侧壁上,上述外壳能够容纳两组导线(17、17’),它们具有彼此相反的支持接触块。
8.采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制造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支持接触块(30)均具有一个扩张部件(30A),用于将支持接触块在垂直于分支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Y—Y’)上压在外壳的内表面上,该扩张部件包括一个能够穿过分支开口来予以操作的操作件(44、6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件(30A)包括一个与所述操作部件(44、66)相组合的弹性件(40、65),用于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产生弹性力,将支持接触块(30)夹持在相应分支开口(18)的边缘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件(30A)包括至少一个凸条(66),它与支持接触块的一个横向开口(64)相啮合,该横向开口有一个带齿的侧壁(6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66)或带齿侧壁(65)具有弹性。
CN95102874A 1994-03-17 1995-03-16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403251 1994-03-17
FR9403251A FR2717634B1 (fr) 1994-03-17 1994-03-17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canalisation électrique et canalisation ainsi obten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8A true CN1116368A (zh) 1996-02-07
CN1055797C CN1055797C (zh) 2000-08-23

Family

ID=946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28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C (zh) 1994-03-17 1995-03-16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676557A (zh)
EP (1) EP0673089B1 (zh)
KR (1) KR100268597B1 (zh)
CN (1) CN1055797C (zh)
BR (1) BR9501103A (zh)
DE (1) DE69500631T2 (zh)
ES (1) ES2108541T3 (zh)
FR (1) FR271763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05491U1 (de) * 1996-03-25 1996-05-23 Knuerr Mechanik Ag Gehäuse für Mehrfachsteckdosen
FR2757323B1 (fr) * 1996-12-17 1999-01-22 Schneider Electric Sa Canalisation de distribution electrique a bus de transmission
DE102004048414B4 (de) * 2004-10-01 2006-09-07 Fröhlich Biegetechnik GmbH & Co. KG Elementensatz zur Erstellung von Schutzrohrleitungen
PT2497154T (pt) 2009-11-03 2017-08-28 Orica Explosives Tech Pty Ltd Conector e métodos de utilização
ES2818252T3 (es) * 2016-08-24 2021-04-09 Anord Mardix Databar Busway Ltd Sistema de canalización de barras colector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09223A (en) * 1928-05-15 1931-06-09 Armen H Tashjian Combined conduit and molding
GB1148184A (en) * 1966-07-08 1969-04-10 Henning Jorgens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ucts for enclosing electrical wiring in buildings
SG50306G (en) * 1981-03-12 1986-05-02 Electrak Int Ltd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US4508400A (en) * 1982-10-18 1985-04-02 Rotaflex P.L.C. Electrical supply connector for continuous outlet track
EP0573047A1 (en) * 1992-06-05 1993-12-08 Rhc/Spacemaster Corporation Modula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676557A (en) 1997-10-14
FR2717634B1 (fr) 1996-04-26
KR100268597B1 (ko) 2000-10-16
FR2717634A1 (fr) 1995-09-22
ES2108541T3 (es) 1997-12-16
EP0673089A1 (fr) 1995-09-20
EP0673089B1 (fr) 1997-09-03
BR9501103A (pt) 1995-11-14
DE69500631T2 (de) 1998-01-08
DE69500631D1 (de) 1997-10-09
CN1055797C (zh) 2000-08-23
KR950034936A (ko) 199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0034C (zh) 带有改进的接地装置的连接器
CN1035851C (zh) 电信系统用的交叉接线装置
US4902852A (en) Power pole wiring chamber
EP1538715A3 (en) Enhanced performance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EP2089935A1 (en) Double wall connector
EP03212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wiring of structural assemblies
KR20130069590A (ko) 전기 커넥터를 위한 케이블 오거나이저
CN1154217C (zh) 充有绝缘气体的封闭式配电盘间用的母线连接装置
KR19990062918A (ko) 플러그-인 시스템용 클림프 접촉 장치
CN1886866A (zh) 用于多芯扁平电缆的插塞接头装置
WO2016138341A1 (en) Fiber optic cable external shield connector
ES2002742A6 (es) Faro para vehiculo automovil
CN1055797C (zh) 电缆线槽及其制造方法
CN1177419A (zh) 带有端子支撑壁的电连接器
CN1047033C (zh) 电联接盒及其所用的搭接端子
US5127845A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and block therefor
CN100337368C (zh) 尺寸可容易地被减小的压接接触件
CN1795588A (zh) 电插座型端子
AU662951B2 (en) Cutting and clamping terminal element
CN112736497A (zh) 具有扩展的导线范围容量的绝缘位移触头
CN1204877A (zh) 电插头连接器
US4540224A (en) Grounding clip for use with shielded, jacketed flat cable
US4917633A (en) Separable connection device between a conducting lug and at least one connection wire
AU689219B2 (en) HF plug connection system
US4562518A (en) Light assembly for use on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