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4542B -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4542B
CN111634542B CN202010516427.2A CN202010516427A CN111634542B CN 111634542 B CN111634542 B CN 111634542B CN 202010516427 A CN202010516427 A CN 202010516427A CN 111634542 B CN111634542 B CN 111634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embedded block
fork
plate
block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64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4542A (zh
Inventor
孙向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64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4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4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4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4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4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54Inspection openings or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5/00Clamping or other pressure-applying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retaining closure members
    • B65D45/02Clamping or other pressure-applying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retaining closure members for applying axial pressure to engage closure with sealing surface
    • B65D45/04Clamping or other pressure-applying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retaining closure members for applying axial pressure to engage closure with sealing surface comprising U-shaped or bifurcated members coacting with containers these members remaining connected with the closure and with the container when the container is open, e.g. pivoted bails
    • B65D45/10Clamping or other pressure-applying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retaining closure members for applying axial pressure to engage closure with sealing surface comprising U-shaped or bifurcated members coacting with containers these members remaining connected with the closure and with the container when the container is open, e.g. pivoted bails incorporating tightening scre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2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Abstract

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座壳(2)、设置在扳手本体(1)的其中一个开口的下嵌入块(4)、设置在扳手本体(1)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的上嵌入块(6)、设置在下嵌入块(4)和上嵌入块(6)与座壳(2)之间的外摆装置,通过座壳(2),实现了支架支撑,通过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实现了对扳手本体(1)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因此方便了扳手本体(1)的取放。

Description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用碳素或合金材料的结构钢制造,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因此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装置,在现有的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中,还都是使用直柄把手部,由于在扳手的直柄把手部上没有设置外接端口,不能与外接部件连接,不能对扳手施加的扭动力矩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影响了扳手的使用效果,同时还都是使用一般的盒子盛放扳手,对扳手的侧面部进行夹持,使扳手处于平卧分布,不方便把扳手从盒子中取出。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因此方便了扳手本体的取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座壳、设置在扳手本体的其中一个开口的下嵌入块、设置在扳手本体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的上嵌入块、设置在下嵌入块和上嵌入块与座壳之间的外摆装置。
由于设计了座壳、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通过座壳,实现了支架支撑,通过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实现了对扳手本体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因此方便了扳手本体的取放。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的方式把座壳、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竖立存放的方式把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与座壳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外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下转动轴、摆动轴、摆动拨叉、上转动轴、摆动拨盘和弹簧。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提手、压紧螺母和盖板。
本发明设计了,在座壳上分别设置有下转动轴、上转动轴、提手、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在下转动轴上设置有下嵌入块并且在上转动轴和第一侧面板之间设置有摆动拨盘,在摆动拨盘上设置有摆动拨叉并且在摆动拨叉与摆动拨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摆动拨叉上设置有摆动轴并且在摆动轴上设置有上嵌入块,在提手与第一侧面板之间和提手与第二侧面板之间设置有盖板并且在提手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母。
本发明设计了,座壳设置为底板部、顶板部、第一侧片部、第二侧片部、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并且底板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联接,第一侧片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的上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侧片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的下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的下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底板部的侧面部、顶板部的侧面部、第一侧片部的侧面部和第二侧片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侧面板插接式联接,顶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提手和盖板联接并且第一侧面板的内壁和第二侧面板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和上转动轴联接,底板部、顶板部、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底板部、顶板部、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设置为呈矩形管状体分布,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下转动轴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下转动轴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联接,下转动轴设置为与下嵌入块贯串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下嵌入块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三下嵌入块部和第四下嵌入块部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三下嵌入块部和第四下嵌入块部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转动式联接,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三下嵌入块部和第四下嵌入块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三下嵌入块部和第四下嵌入块部设置为沿下转动轴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下嵌入块部的长度、第二下嵌入块部的长度、第三下嵌入块部的长度和第四下嵌入块部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上转动轴设置为具有环形凹槽体的圆形杆状体并且上转动轴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联接,上转动轴的环形凹槽体设置为与摆动拨盘贯串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摆动拨盘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拨盘部、第二摆动拨盘部、第三摆动拨盘部和第四摆动拨盘部并且第一摆动拨盘部、第二摆动拨盘部、第三摆动拨盘部和第四摆动拨盘部设置为沿上转动轴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摆动拨盘部、第二摆动拨盘部、第三摆动拨盘部和第四摆动拨盘部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盘部、驱动杆部和叉杆部并且盘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驱动杆部的内端头和叉杆部的内端头联接,在驱动杆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齿形体并且齿形体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联接,盘部设置为与上转动轴转动式联接并且叉杆部的外端面部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在叉杆部上设置有滑动孔体并且叉杆部的滑动孔体设置为与摆动拨叉联接,盘部设置为圆形轮状体并且驱动杆部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叉杆部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并且驱动杆部的中心线和叉杆部的中心线设置为呈相互垂直分布,齿形体设置为锯齿。
本发明设计了,摆动拨叉设置为第一摆动拨叉部、第二摆动拨叉部、第三摆动拨叉部和第四摆动拨叉部并且第一摆动拨叉部、第二摆动拨叉部、第三摆动拨叉部和第四摆动拨叉部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杆头部和叉口部,杆头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叉口部的横部联接并且在杆头部的侧面部设置有凸缘体,杆头部设置为与摆动拨盘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部的竖部设置为与摆动轴联接,杆头部设置为与弹簧贯串式联接并且凸缘体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杆头部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叉口部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凸缘体设置为环形台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摆动轴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轴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三摆动轴部和第四摆动轴部并且第一摆动轴部的端头、第二摆动轴部的端头、第三摆动轴部的端头和第四摆动轴部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拨叉联接,第一摆动轴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三摆动轴部和第四摆动轴部分别设置为与上嵌入块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摆动轴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三摆动轴部和第四摆动轴部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上嵌入块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嵌入块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第三上嵌入块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第三上嵌入块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轴转动式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第三上嵌入块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的长度、第二上嵌入块部的长度、第三上嵌入块部的长度和第四上嵌入块部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侧面板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曲钩部并且第一直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曲钩部联接,在第一直板部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一透漏窗口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摆动拨盘联接,第一直板部和第一曲钩部分别设置为与座壳联接并且第一直板部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接触式联接,第一直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曲钩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一透漏窗口体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设置为沿第一直板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第二侧面板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曲钩部并且第二直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曲钩部联接,在第二直板部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二透漏窗口体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座壳容纳式联接,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曲钩部分别设置为与座壳联接并且第二直板部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接触式联接,第二直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二曲钩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二透漏窗口体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设置为沿第二直板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提手设置为P字形杆状体并且提手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座壳联接,提手设置为与压紧螺母螺纹式联接并且提手设置为与盖板贯串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压紧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压紧螺母设置为与提手螺纹式联接,压紧螺母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板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盖板设置为[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盖板上设置有通孔体,盖板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提手联接并且盖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螺母接触式联接,盖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座壳接触式联接并且盖板的下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座壳与下转动轴、下嵌入块、摆动轴、上嵌入块、摆动拨叉、上转动轴、摆动拨盘和弹簧设置为按照形成摆动夹口的方式分布并且座壳、下转动轴、下嵌入块、摆动轴、上嵌入块、摆动拨叉、上转动轴、摆动拨盘和弹簧与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设置为按照侧面封闭方式分布,座壳、下转动轴、下嵌入块、摆动轴、上嵌入块、摆动拨叉、上转动轴、摆动拨盘、弹簧、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与提手、压紧螺母和盖板设置为按照端头固定的方式分布,座壳的中心线、下转动轴的中心线、下上转动轴的中心线、提手的中心线、压紧螺母的中心线和盖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一摆动轴部、第一上嵌入块部、第一摆动拨叉部、第一摆动拨盘部和一个弹簧设置为组成第一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第二摆动拨叉部、第二摆动拨盘部和一个弹簧设置为组成第二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三下嵌入块部、第三摆动轴部、第三上嵌入块部、第三摆动拨叉部、第三摆动拨盘部和一个弹簧设置为组成第三组摆动夹口部件,第四下嵌入块部、第四摆动轴部、第四上嵌入块部、第四摆动拨叉部、第四摆动拨盘部和一个弹簧设置为组成第四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直板部和第一直板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接触式联接,第二曲钩部和第一曲钩部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联接,第一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驱动杆部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设置为与第一摆动轴部联接,第二上嵌入块部设置为与第二摆动轴部联接,第三上嵌入块部设置为与第三摆动轴部联接,第四上嵌入块部设置为与第四摆动轴部联接,第一摆动轴部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叉部联接,第二摆动轴部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叉部联接,第三摆动轴部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叉部联接,第四摆动轴部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叉部联接,第一摆动拨叉部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盘部联接,第二摆动拨叉部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盘部联接,第三摆动拨叉部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盘部联接,第四摆动拨叉部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盘部联接,第一摆动轴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三摆动轴部和第四摆动轴部分别设置为与叉口部联接,杆头部设置为与叉杆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二曲钩部的底端面体与第二直板部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8-10。
本发明设计了,在第一下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下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四下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一上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上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的外周侧面部分别设置有橡胶包裹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方法,其步骤是:由座壳,实现了支架支撑,由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实现了使扳手本体呈扇形骨架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在弹簧弹性蓄能作用下,把系列化规格的扳手本体分别安装在第一下嵌入块部与第一上嵌入块部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与第二上嵌入块部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与第三上嵌入块部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与第四上嵌入块部之间,把第二直板部放到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把第二曲钩部安装在底板部上,把第一直板部放到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把第一曲钩部安装在底板部上,驱动杆部安装在第一透漏窗口体中并且处于水平状态,使第一下嵌入块部与第一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二下嵌入块部与第二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三下嵌入块部与第三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四下嵌入块部与第四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处于竖直状态,盖板向下移动把第一直板部和第二直板部安装在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压紧螺母在提手上转动,把压紧螺母对盖板压紧,操作人员通过提手,对扳手本体进行携带,当需要使用扳手本体时,把压紧螺母在提手上反向转动,把压紧螺母与盖板分开,把第二直板部从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取出、把第二曲钩部从底板部上取出,把第二直板部放到底板部下端,使第一支腿块部和第二支腿块部安装在第二透漏窗口体上,使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处于10-13°倾斜状态,第一曲钩部与底板部分开,拉动第一直板部在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向下运动,使第一曲钩部与第二曲钩部连接,第一透漏窗口体作用在齿形体上,由驱动杆部对盘部施加转动力矩,使盘部在上转动轴上进行转动,使叉杆部在第一侧片部和第二侧片部之间进行向外摆动,叉杆部带动杆头部和叉口部向外摆动,由第一摆动拨盘部带动第一摆动拨叉部向外摆动、第二摆动拨盘部带动第二摆动拨叉部向外摆动、第三摆动拨盘部带动第三摆动拨叉部向外摆动、第四摆动拨盘部带动第四摆动拨叉部向外摆动,使第一下嵌入块部与第一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二下嵌入块部与第二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三下嵌入块部与第三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四下嵌入块部与第四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呈扇形台阶分布,当操作人员通过扳手本体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可以把第一下嵌入块部与第一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二下嵌入块部与第二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三下嵌入块部与第三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第四下嵌入块部与第四上嵌入块部之间的扳手本体中取出,当使用扳手本体完毕,在把扳手本体分别放到第一下嵌入块部与第一上嵌入块部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与第二上嵌入块部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与第三上嵌入块部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与第四上嵌入块部之间,在弹簧弹性蓄能作用下,实现了对扳手本体的安装,把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安装在座壳上。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包含有扳手本体、手把杆、支撑把杆和夹紧螺母组并且在扳手本体上设置有手把杆,在手把杆与扳手本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把杆并且在支撑把杆与手把杆之间设置有夹紧螺母组。
本发明设计了,在扳手本体的扳手本体部的中间部设置有凸台部并且在凸台部的外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容纳腔体,在凸台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键槽体并且键槽体设置为与手把杆联接,扳手本体部的开口设置为与支撑把杆联接,凸台部设置为锥形台状体并且容纳腔体设置为六边形盲孔体,键槽体设置为梯形开口槽并且键槽体设置为沿凸台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手把杆设置为包含有手把杆部、第一钳口部和滑入键部并且手把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螺纹体,手把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钳口部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一钳口部的横部内壁设置为与滑入键部联接,滑入键部设置为与扳手本体联接并且手把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把杆贯串式联接,手把杆部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夹紧螺母组联接并且手把杆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第一钳口部设置为U字形框状体和滑入键部设置为梯形块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把杆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把杆部、第二钳口部、卡轴部和套筒部并且卡轴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钳口部的横部内壁联接,支撑把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钳口部的竖部联接并且支撑把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套筒部联接,卡轴部设置为与扳手本体沉入式联接并且套筒部设置为与手把杆套接式联接,套筒部的端头设置为与夹紧螺母组接触式联接并且支撑把杆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第二钳口部设置为U字形框状体并且卡轴部设置为六边形杆状体,套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夹紧螺母组的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夹紧螺母组分别设置为与手把杆螺纹式联接,夹紧螺母组的其中一个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和夹紧螺母组的其中一个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把杆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扳手本体与手把杆、支撑把杆和夹紧螺母组设置为按照调节转动力矩角度的方式分布,套筒部设置为与手把杆部联接,滑入键部设置为与键槽体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座壳、下嵌入块和上嵌入块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下转动轴、摆动轴、摆动拨叉、上转动轴、摆动拨盘、提手、压紧螺母、盖板、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和弹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底板部、顶板部、第一侧片部、第二侧片部、第一支腿块部、第二支腿块部、第一下嵌入块部、第二下嵌入块部、第三下嵌入块部、第四下嵌入块部、盘部、驱动杆部、叉杆部、齿形体、第一摆动拨盘部、第二摆动拨盘部、第三摆动拨盘部、第四摆动拨盘部、第一摆动拨叉部、第二摆动拨叉部、第三摆动拨叉部、第四摆动拨叉部、杆头部和叉口部、凸缘体、第一摆动轴部、第二摆动轴部、第三摆动轴部和第四摆动轴部、第一上嵌入块部、第二上嵌入块部、第三上嵌入块部、第四上嵌入块部、第一直板部、第一曲钩部、第一透漏窗口体、第二直板部和第二曲钩部、第二透漏窗口体、扳手本体、手把杆、支撑把杆、夹紧螺母组、扳手本体部、凸台部、键槽体、容纳腔体、手把杆部、第一钳口部、滑入键部、支撑把杆部、第二钳口部、卡轴部和套筒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的座壳、下嵌入块、上嵌入块和外摆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扳手本体1和手把杆1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扳手本体1和支撑把杆2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扳手本体-1、手把杆-10、支撑把杆-20、夹紧螺母组-30、扳手本体部-11、凸台部-12、键槽体-13、容纳腔体-14、手把杆部-101、第一钳口部-102、滑入键部-103、支撑把杆部-201、第二钳口部-202、卡轴部-203、套筒部-204、
扳手本体-1、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提手-92、压紧螺母-93、盖板-94、第一侧面板-95、第二侧面板-96、弹簧-97、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第二侧片部-24、第一支腿块部-25、第二支腿块部-26、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第四下嵌入块部-44、盘部-911、驱动杆部-912、叉杆部-914、齿形体-913、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第四摆动拨盘部-918、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第四摆动拨叉部-74、杆头部-75、叉口部-76、凸缘体-77、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第四摆动轴部-54、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第四上嵌入块部-64、第一直板部-951、第一曲钩部-952、第一透漏窗口体-953、第二直板部-961、第二曲钩部-962、第二透漏窗口体-96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提手92、压紧螺母93、盖板94、第一侧面板95、第二侧面板96和弹簧97并且在座壳2上分别设置有下转动轴3、上转动轴8、提手92、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在下转动轴3上设置有下嵌入块4并且在上转动轴8和第一侧面板95之间设置有摆动拨盘91,在摆动拨盘91上设置有摆动拨叉7并且在摆动拨叉7与摆动拨盘91之间设置有弹簧97,在摆动拨叉7上设置有摆动轴5并且在摆动轴5上设置有上嵌入块6,在提手92与第一侧面板95之间和提手92与第二侧面板96之间设置有盖板94并且在提手92与盖板94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母93。
在本实施例中,座壳2设置为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第二侧片部24、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并且底板部21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联接,第一侧片部2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2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2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2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侧片部2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22的下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2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22的下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底板部21的侧面部、顶板部22的侧面部、第一侧片部23的侧面部和第二侧片部24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分别设置为与第二侧面板96插接式联接,顶板部2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提手92和盖板94联接并且第一侧面板95的内壁和第二侧面板96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3和上转动轴8联接,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分别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设置为呈矩形管状体分布,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
通过座壳2,形成了对下转动轴3、上转动轴8、提手92、盖板94、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实现了与下转动轴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转动轴8的连接,由顶板部22,实现了与提手92的连接,实现了与盖板94的连接,由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实现了与第一侧面板9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侧面板96的连接,由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实现了与第二侧面板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转动轴3、上转动轴8、提手92、盖板94、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下转动轴3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下转动轴3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下转动轴3设置为与下嵌入块4贯串式联接。
通过下转动轴3,形成了对座壳2和下嵌入块4的支撑连接点,由下转动轴3,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下嵌入块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嵌入块4进行转动的支撑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下嵌入块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3转动式联接,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设置为沿下转动轴3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下嵌入块部41的长度、第二下嵌入块部42的长度、第三下嵌入块部43的长度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通过下嵌入块4,形成了对下转动轴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实现了与下转动轴3的连接,实现了与系列化的扳手本体1相对应,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本体1的其中一个开口的镶嵌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转动轴8设置为具有环形凹槽体的圆形杆状体并且上转动轴8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上转动轴8的环形凹槽体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贯串式联接。
通过上转动轴8,形成了对座壳2和摆动拨盘91的支撑连接点,由上转动轴8,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拨盘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摆动拨盘91进行转动的支撑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拨盘9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并且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设置为沿上转动轴8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盘部911、驱动杆部912和叉杆部914并且盘部91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驱动杆部912的内端头和叉杆部914的内端头联接,在驱动杆部91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齿形体913并且齿形体913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联接,盘部911设置为与上转动轴8转动式联接并且叉杆部914的外端面部设置为与弹簧97接触式联接,在叉杆部914上设置有滑动孔体并且叉杆部914的滑动孔体设置为与摆动拨叉7联接,盘部911设置为圆形轮状体并且驱动杆部91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叉杆部914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并且驱动杆部912的中心线和叉杆部914的中心线设置为呈相互垂直分布,齿形体913设置为锯齿。
通过摆动拨盘91,形成了对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第一侧面板95和弹簧97的支撑连接点,由盘部911,实现了与摆动拨叉7的连接,实现了与上转动轴8的连接,由驱动杆部912和齿形体913,实现了与第一侧面板95的连接,由叉杆部914,实现了与弹簧97的连接,由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实现了与系列化的扳手本体1相对应,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摆动拨叉7进行向内外转动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拨叉7设置为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和第四摆动拨叉部74并且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和第四摆动拨叉部7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杆头部75和叉口部76,杆头部7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叉口部76的横部联接并且在杆头部75的侧面部设置有凸缘体77,杆头部75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部76的竖部设置为与摆动轴5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与弹簧97贯串式联接并且凸缘体77设置为与弹簧97接触式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叉口部76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凸缘体77设置为环形台状体。
通过摆动拨叉7,形成了对摆动轴5、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的支撑连接点,由叉口部76,实现了与摆动轴5的连接,由杆头部75,实现了与摆动拨盘91的连接,由凸缘体77,实现了与弹簧97的连接,由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和第四摆动拨叉部74,实现了与系列化的扳手本体1相对应,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摆动轴5和弹簧9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摆动轴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并且第一摆动轴部51的端头、第二摆动轴部52的端头、第三摆动轴部53的端头和第四摆动轴部54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拨叉7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与上嵌入块6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
通过摆动轴5,形成了对上嵌入块6和摆动拨叉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实现了与上嵌入块6的连接,实现了与摆动拨叉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上嵌入块6进行转动的支撑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嵌入块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轴5转动式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61的长度、第二上嵌入块部62的长度、第三上嵌入块部63的长度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通过上嵌入块6,形成了对摆动轴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实现了与摆动轴5的连接,实现了与系列化的扳手本体1相对应,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本体1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的镶嵌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板9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一曲钩部952并且第一直板部9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曲钩部952联接,在第一直板部951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一透漏窗口体953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联接,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一曲钩部952分别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并且第一直板部951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第一直板部95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曲钩部95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沿第一直板部95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第一侧面板95,形成了对座壳2、摆动拨盘91和盖板9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一曲钩部952,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由第一透漏窗口体953,实现了与摆动拨盘91的连接,由第一直板部951,实现了与盖板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座壳2的其中一个侧面密封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板96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二曲钩部962并且第二直板部96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曲钩部962联接,在第二直板部961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二透漏窗口体963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与座壳2容纳式联接,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二曲钩部962分别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并且第二直板部961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第二直板部96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二曲钩部96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沿第二直板部96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第二侧面板96,形成了对座壳2和盖板9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直板部961、第二曲钩部962和第一透漏窗口体953,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由第二直板部961,实现了与盖板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座壳2的其中另一个侧面密封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92设置为P字形杆状体并且提手9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提手92设置为与压紧螺母93螺纹式联接并且提手92设置为与盖板94贯串式联接。
通过提手92,形成了对座壳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的支撑连接点,由提手92,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压紧螺母93的连接,实现了与盖板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操作人员的握持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螺母93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压紧螺母93设置为与提手92螺纹式联接,压紧螺母9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
通过压紧螺母93,形成了对提手92和盖板94的支撑连接点,由压紧螺母93,实现了与提手92的连接,实现了与盖板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与座壳2连接的压紧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94设置为[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盖板94上设置有通孔体,盖板94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提手92联接并且盖板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螺母93接触式联接,盖板9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座壳2接触式联接并且盖板94的下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接触式联接。
通过盖板94,形成了对座壳2、提手92、压紧螺母93、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的支撑连接点,由盖板94,实现了与座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提手92的连接,实现了与压紧螺母9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侧面板9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侧面板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与座壳2连接的压紧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座壳2与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设置为按照形成摆动夹口的方式分布并且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设置为按照侧面封闭方式分布,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弹簧97、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与提手9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设置为按照端头固定的方式分布,座壳2的中心线、下转动轴3的中心线、下上转动轴8的中心线、提手92的中心线、压紧螺母93的中心线和盖板9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一摆动轴部51、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一摆动拨盘部915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一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二摆动轴部52、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二摆动拨盘部916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二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三下嵌入块部43、第三摆动轴部53、第三上嵌入块部63、第三摆动拨叉部73、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三组摆动夹口部件,第四下嵌入块部44、第四摆动轴部54、第四上嵌入块部64、第四摆动拨叉部74、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四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一直板部95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接触式联接,第二曲钩部962和第一曲钩部952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21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96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联接,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与驱动杆部912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6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轴部51联接,第二上嵌入块部6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轴部52联接,第三上嵌入块部6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轴部53联接,第四上嵌入块部6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轴部54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叉部71联接,第二摆动轴部5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叉部72联接,第三摆动轴部5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叉部73联接,第四摆动轴部5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叉部74联接,第一摆动拨叉部7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盘部915联接,第二摆动拨叉部7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盘部916联接,第三摆动拨叉部7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盘部917联接,第四摆动拨叉部7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盘部918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与叉口部76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与叉杆部914联接。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第二曲钩部962的底端面体与第二直板部961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961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8-10。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一,第二曲钩部962的底端面体与第二直板部961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961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8。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二,第二曲钩部962的底端面体与第二直板部961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961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 10。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三,第二曲钩部962的底端面体与第二直板部961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961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9。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在第一下嵌入块部41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下嵌入块部42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下嵌入块部43的外周侧面部、第四下嵌入块部44的外周侧面部、第一上嵌入块部61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上嵌入块部62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上嵌入块部63的外周侧面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的外周侧面部分别设置有橡胶包裹层体。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的方式把座壳2、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竖立存放的方式把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与座壳2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下转动轴3、摆动轴5、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2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2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提手9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方法,其步骤是:在弹簧97弹性蓄能作用下,把系列化规格的扳手本体1分别安装在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把第二直板部961放到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把第二曲钩部962安装在底板部21上,把第一直板部951放到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把第一曲钩部952安装在底板部21上,驱动杆部912安装在第一透漏窗口体953中并且处于水平状态,使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处于竖直状态,盖板94向下移动把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二直板部961安装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压紧螺母93在提手92上转动,把压紧螺母93对盖板94压紧,操作人员通过提手92,对扳手本体1进行携带,当需要使用扳手本体1时,把压紧螺母93在提手92上反向转动,把压紧螺母93与盖板94分开,把第二直板部961从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取出、把第二曲钩部962从底板部21上取出,把第二直板部961放到底板部21下端,使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安装在第二透漏窗口体963上,使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处于10-13°倾斜状态,第一曲钩部952与底板部21分开,拉动第一直板部951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向下运动,使第一曲钩部952与第二曲钩部962连接,第一透漏窗口体953作用在齿形体913上,由驱动杆部912对盘部911施加转动力矩,使盘部911在上转动轴8上进行转动,使叉杆部914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进行向外摆动,叉杆部914带动杆头部75和叉口部76向外摆动,由第一摆动拨盘部915带动第一摆动拨叉部71向外摆动、第二摆动拨盘部916带动第二摆动拨叉部72向外摆动、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带动第三摆动拨叉部73向外摆动、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带动第四摆动拨叉部74向外摆动,使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呈扇形台阶分布,当操作人员通过扳手本体1使弹簧97处于压缩状态,可以把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中取出,当使用扳手本体1完毕,在把扳手本体1分别放到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在弹簧97弹性蓄能作用下,实现了对扳手本体1的安装,把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安装在座壳2上。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座壳2,实现了支架支撑,由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实现了使扳手本体1呈扇形骨架分布。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扳手本体1、手把杆10、支撑把杆20和夹紧螺母组30并且在扳手本体1上设置有手把杆10,在手把杆10与扳手本体1之间设置有支撑把杆20并且在支撑把杆20与手把杆10之间设置有夹紧螺母组30。
在本实施例中,在扳手本体1的扳手本体部11的中间部设置有凸台部12并且在凸台部12的外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容纳腔体14,在凸台部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键槽体13并且键槽体13设置为与手把杆10联接,扳手本体部11的开口设置为与支撑把杆20联接,凸台部12设置为锥形台状体并且容纳腔体14设置为六边形盲孔体,键槽体13设置为梯形开口槽并且键槽体13设置为沿凸台部12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扳手本体1,形成了对手把杆10和支撑把杆20的支撑连接点,由凸台部12和键槽体13,实现了与手把杆10的连接,由扳手本体部11,实现了与支撑把杆20的连接,由容纳腔体14,实现了作为外接接口,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的主体。
在本实施例中,手把杆10设置为包含有手把杆部101、第一钳口部102和滑入键部103并且手把杆部1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螺纹体,手把杆部1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钳口部102的竖部联接并且第一钳口部102的横部内壁设置为与滑入键部103联接,滑入键部103设置为与扳手本体1联接并且手把杆部1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把杆20贯串式联接,手把杆部101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夹紧螺母组30联接并且手把杆部101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第一钳口部102设置为U字形框状体和滑入键部103设置为梯形块状体。
通过手把杆10,形成了对扳手本体1、支撑把杆20和夹紧螺母组3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钳口部102和滑入键部103,实现了与扳手本体1的连接,由手把杆部101,实现了与支撑把杆20的连接,实现了与夹紧螺母组3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变角度施加力矩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把杆20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把杆部201、第二钳口部202、卡轴部203和套筒部204并且卡轴部20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钳口部202的横部内壁联接,支撑把杆部2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钳口部202的竖部联接并且支撑把杆部2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套筒部204联接,卡轴部203设置为与扳手本体1沉入式联接并且套筒部204设置为与手把杆10套接式联接,套筒部204的端头设置为与夹紧螺母组30接触式联接并且支撑把杆部201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第二钳口部202设置为U字形框状体并且卡轴部203设置为六边形杆状体,套筒部204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通过支撑把杆20,形成了对扳手本体1、手把杆10和夹紧螺母组3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钳口部202和卡轴部203,实现了与扳手本体1的连接,由支撑把杆部201和套筒部204,实现了与手把杆10的连接,实现了与夹紧螺母组3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变角度施加力矩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螺母组30的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夹紧螺母组30分别设置为与手把杆10螺纹式联接,夹紧螺母组30的其中一个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和夹紧螺母组30的其中一个螺母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把杆20接触式联接。
通过夹紧螺母组30,形成了对手把杆10和支撑把杆20的支撑连接点,由夹紧螺母组30,实现了与手把杆10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把杆2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扳手变角度施加力矩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扳手本体1与手把杆10、支撑把杆20和夹紧螺母组30设置为按照调节转动力矩角度的方式分布,套筒部204设置为与手把杆部101联接,滑入键部103设置为与键槽体13联接。
把扳手本体部11的其中一个开口放到需要扭动螺母上,根据扳手本体部11的扭动空间,把滑入键部103与相对应的键槽体13安装在一起,调节手把杆部101与扳手本体部11之间角度,把手把杆部101放到扭动空间中,把卡轴部203安装在扳手本体部11的其中一个开口中,把夹紧螺母组30的螺母在手把杆部101上进行转动,使套筒部204固定在夹紧螺母组30的两个螺母之间,把手把杆部101和撑把杆部201安装在扳手本体部11上,操作人员通过手把杆部101施加转动力矩,从而带动扳手本体部11进行转动。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座壳2、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通过座壳2,实现了支架支撑,通过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实现了对扳手本体1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因此方便了扳手本体1的取放。
2、由于设计了下转动轴3、摆动轴5、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实现了连杆装置外摆。
3、由于设计了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实现了对扳手本体1进行倾斜支撑。
4、由于设计了提手9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实现了端头握持。
5、由于设计了手把杆10、支撑把杆20和夹紧螺母组30,实现施力附件作用。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的座壳2、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座壳(2)、设置在扳手本体(1)的其中一个开口的下嵌入块(4)、设置在扳手本体(1)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的上嵌入块(6)、设置在下嵌入块(4)和上嵌入块(6)与座壳(2)之间的外摆装置,
外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下转动轴(3)、摆动轴(5)、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
按照进行外摆形成扇形骨架分布的方式把座壳(2)、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相互联接,
按照竖立存放的方式把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与座壳(2)联接,
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2)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
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壳(2)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提手(9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
在座壳(2)上分别设置有下转动轴(3)、上转动轴(8)、提手(92)、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在下转动轴(3)上设置有下嵌入块(4)并且在上转动轴(8)和第一侧面板(95)之间设置有摆动拨盘(91),在摆动拨盘(91)上设置有摆动拨叉(7)并且在摆动拨叉(7)与摆动拨盘(91)之间设置有弹簧(97),在摆动拨叉(7)上设置有摆动轴(5)并且在摆动轴(5)上设置有上嵌入块(6),在提手(92)与第一侧面板(95)之间和提手(92)与第二侧面板(96)之间设置有盖板(94)并且在提手(92)与盖板(94)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母(93),
座壳(2)设置为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第二侧片部(24)、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并且底板部(21)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联接,第一侧片部(2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2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2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板部(2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一侧片部(2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22)的下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侧片部(2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板部(22)的下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底板部(21)的侧面部、顶板部(22)的侧面部、第一侧片部(23)的侧面部和第二侧片部(24)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分别设置为与第二侧面板(96)插接式联接,顶板部(2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提手(92)和盖板(94)联接并且第一侧片部(23)的内壁和第二侧片部(24)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3)和上转动轴(8)联接,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分别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底板部(21)、顶板部(22)、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设置为呈矩形管状体分布,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
下转动轴(3)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下转动轴(3)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下转动轴(3)设置为与下嵌入块(4)贯串式联接,
下嵌入块(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分别设置为与下转动轴(3)转动式联接,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三下嵌入块部(43)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设置为沿下转动轴(3)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下嵌入块部(41)的长度、第二下嵌入块部(42)的长度、第三下嵌入块部(43)的长度和第四下嵌入块部(44)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上转动轴(8)设置为具有环形凹槽体的圆形杆状体并且上转动轴(8)的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上转动轴(8)的环形凹槽体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贯串式联接,
摆动拨盘(9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并且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设置为沿上转动轴(8)的中心线排列分布,第一摆动拨盘部(915)、第二摆动拨盘部(916)、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盘部(911)、驱动杆部(912)和叉杆部(914)并且盘部(91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驱动杆部(912)的内端头和叉杆部(914)的内端头联接,在驱动杆部(91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齿形体(913)并且齿形体(913)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联接,盘部(911)设置为与上转动轴(8)转动式联接并且叉杆部(914)的外端面部设置为与弹簧(97)接触式联接,在叉杆部(914)上设置有滑动孔体并且叉杆部(914)的滑动孔体设置为与摆动拨叉(7)联接,盘部(911)设置为圆形轮状体并且驱动杆部(91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叉杆部(914)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并且驱动杆部(912)的中心线和叉杆部(914)的中心线设置为呈相互垂直分布,齿形体(913)设置为锯齿,
摆动拨叉(7)设置为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和第四摆动拨叉部(74)并且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三摆动拨叉部(73)和第四摆动拨叉部(7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杆头部(75)和叉口部(76),杆头部(7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叉口部(76)的横部联接并且在杆头部(75)的侧面部设置有凸缘体(77),杆头部(75)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部(76)的竖部设置为与摆动轴(5)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与弹簧(97)贯串式联接并且凸缘体(77)设置为与弹簧(97)接触式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叉口部(76)设置为U字形条状体,凸缘体(77)设置为环形台状体,
摆动轴(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并且第一摆动轴部(51)的端头、第二摆动轴部(52)的端头、第三摆动轴部(53)的端头和第四摆动轴部(54)的端头设置为与摆动拨叉(7)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与上嵌入块(6)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
上嵌入块(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轴(5)转动式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三上嵌入块部(63)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第一上嵌入块部(61)的长度、第二上嵌入块部(62)的长度、第三上嵌入块部(63)的长度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的长度设置为呈系列化排列分布,
第一侧面板(9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一曲钩部(952)并且第一直板部(9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曲钩部(952)联接,在第一直板部(951)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一透漏窗口体(953)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与摆动拨盘(91)联接,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一曲钩部(952)分别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并且第一直板部(951)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第一直板部(95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曲钩部(95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沿第一直板部(95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第二侧面板(96)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二曲钩部(962)并且第二直板部(96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曲钩部(962)联接,在第二直板部(961)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二透漏窗口体(963)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与座壳(2)容纳式联接,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二曲钩部(962)分别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并且第二直板部(961)的上端头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第二直板部(96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二曲钩部(962)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矩形长条孔体并且第二透漏窗口体(963)设置为沿第二直板部(96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提手(92)设置为P字形杆状体并且提手(9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座壳(2)联接,提手(92)设置为与压紧螺母(93)螺纹式联接并且提手(92)设置为与盖板(94)贯串式联接,
压紧螺母(93)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压紧螺母(93)设置为与提手(92)螺纹式联接,压紧螺母(9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板(94)接触式联接,
盖板(94)设置为[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盖板(94)上设置有通孔体,盖板(94)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提手(92)联接并且盖板(9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螺母(93)接触式联接,盖板(9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座壳(2)接触式联接并且盖板(94)的下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接触式联接,
座壳(2)与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设置为按照形成摆动夹口的方式分布并且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与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设置为按照侧面封闭方式分布,座壳(2)、下转动轴(3)、下嵌入块(4)、摆动轴(5)、上嵌入块(6)、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弹簧(97)、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与提手(92)、压紧螺母(93)和盖板(94)设置为按照端头固定的方式分布,座壳(2)的中心线、下转动轴(3)的中心线、上转动轴(8)的中心线、提手(92)的中心线、压紧螺母(93)的中心线和盖板(9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下嵌入块部(41)、第一摆动轴部(51)、第一上嵌入块部(61)、第一摆动拨叉部(71)、第一摆动拨盘部(915)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一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下嵌入块部(42)、第二摆动轴部(52)、第二上嵌入块部(62)、第二摆动拨叉部(72)、第二摆动拨盘部(916)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二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三下嵌入块部(43)、第三摆动轴部(53)、第三上嵌入块部(63)、第三摆动拨叉部(73)、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三组摆动夹口部件,第四下嵌入块部(44)、第四摆动轴部(54)、第四上嵌入块部(64)、第四摆动拨叉部(74)、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和一个弹簧(97)设置为组成第四组摆动夹口部件,第二直板部(961)和第一直板部(95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接触式联接,第二曲钩部(962)和第一曲钩部(952)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21)联接,第二透漏窗口体(96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联接,第一透漏窗口体(953)设置为与驱动杆部(912)联接,第一上嵌入块部(6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轴部(51)联接,第二上嵌入块部(6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轴部(52)联接,第三上嵌入块部(6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轴部(53)联接,第四上嵌入块部(6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轴部(54)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叉部(71)联接,第二摆动轴部(5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叉部(72)联接,第三摆动轴部(5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叉部(73)联接,第四摆动轴部(5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叉部(74)联接,第一摆动拨叉部(71)设置为与第一摆动拨盘部(915)联接,第二摆动拨叉部(72)设置为与第二摆动拨盘部(916)联接,第三摆动拨叉部(73)设置为与第三摆动拨盘部(917)联接,第四摆动拨叉部(74)设置为与第四摆动拨盘部(918)联接,第一摆动轴部(51)、第二摆动轴部(52)、第三摆动轴部(53)和第四摆动轴部(54)分别设置为与叉口部(76)联接,杆头部(75)设置为与叉杆部(914)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曲钩部(962)的底端面与第二直板部(961)的中心线之间距离与第二直板部(961)的长度之间比例设置为1:8-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下嵌入块部(41)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下嵌入块部(42)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下嵌入块部(43)的外周侧面部、第四下嵌入块部(44)的外周侧面部、第一上嵌入块部(61)的外周侧面部、第二上嵌入块部(62)的外周侧面部、第三上嵌入块部(63)的外周侧面部和第四上嵌入块部(64)的外周侧面部分别设置有橡胶包裹层体。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的包装装置的包装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由座壳(2),实现了支架支撑,由下嵌入块(4)、上嵌入块(6)和外摆装置,实现了使扳手本体(1)呈扇形骨架分布,
外摆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下转动轴(3)、摆动轴(5)、摆动拨叉(7)、上转动轴(8)、摆动拨盘(91)和弹簧(9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在弹簧(97)弹性蓄能作用下,把系列化规格的扳手本体(1)分别安装在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把第二直板部(961)放到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把第二曲钩部(962)安装在底板部(21)上,把第一直板部(951)放到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把第一曲钩部(952)安装在底板部(21)上,驱动杆部(912)安装在第一透漏窗口体(953)中并且处于水平状态,使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处于竖直状态,盖板(94)向下移动把第一直板部(951)和第二直板部(961)安装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压紧螺母(93)在提手(92)上转动,把压紧螺母(93)对盖板(94)压紧,操作人员通过提手(92),对扳手本体(1)进行携带,当需要使用扳手本体(1)时,把压紧螺母(93)在提手(92)上反向转动,把压紧螺母(93)与盖板(94)分开,把第二直板部(961)从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取出、把第二曲钩部(962)从底板部(21)上取出,把第二直板部(961)放到底板部(21)下端,使第一支腿块部(25)和第二支腿块部(26)安装在第二透漏窗口体(963)上,使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处于10-13°倾斜状态,第一曲钩部(952)与底板部(21)分开,拉动第一直板部(951)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向下运动,第一透漏窗口体(953)作用在齿形体(913)上,由驱动杆部(912)对盘部(911)施加转动力矩,使盘部(911)在上转动轴(8)上进行转动,使叉杆部(914)在第一侧片部(23)和第二侧片部(24)之间进行向外摆动,叉杆部(914)带动杆头部(75)和叉口部(76)向外摆动,由第一摆动拨盘部(915)带动第一摆动拨叉部(71)向外摆动、第二摆动拨盘部(916)带动第二摆动拨叉部(72)向外摆动、第三摆动拨盘部(917)带动第三摆动拨叉部(73)向外摆动、第四摆动拨盘部(918)带动第四摆动拨叉部(74)向外摆动,使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呈扇形台阶分布,当操作人员通过扳手本体(1)使弹簧(97)处于压缩状态,可以把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的扳手本体(1)、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的扳手本体(1)中取出,当使用扳手本体(1)完毕,在把扳手本体(1)分别放到第一下嵌入块部(41)与第一上嵌入块部(61)之间、第二下嵌入块部(42)与第二上嵌入块部(62)之间、第三下嵌入块部(43)与第三上嵌入块部(63)之间、第四下嵌入块部(44)与第四上嵌入块部(64)之间,在弹簧(97)弹性蓄能作用下,实现了对扳手本体(1)的安装,把第一侧面板(95)和第二侧面板(96)安装在座壳(2)上。
CN202010516427.2A 2020-06-09 2020-06-09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1634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427.2A CN111634542B (zh) 2020-06-09 2020-06-09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427.2A CN111634542B (zh) 2020-06-09 2020-06-09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4542A CN111634542A (zh) 2020-09-08
CN111634542B true CN111634542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32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6427.2A Active CN111634542B (zh) 2020-06-09 2020-06-09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4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630A (zh) * 2020-09-25 2021-01-15 董有刚 一种共享单车搬运时方便使用的扣件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07709U1 (zh) * 1992-06-06 1992-10-01 Orbis-Werk Groten Gmbh + Co Kg, 4422 Ahaus, De
CN102554903A (zh) * 2011-10-31 2012-07-11 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扳手盒
CN104097831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江都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套装扳手包装盒
CN209158329U (zh) * 2018-11-21 2019-07-26 浙江斐凌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六角扳手收纳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085A (en) * 1990-04-24 1991-03-05 Brennan Thomas P Wrench organizer tray
CN1067620C (zh) * 1998-06-29 2001-06-27 阮志成 电动扳手
DE202004004794U1 (de) * 2004-03-26 2004-06-03 Tong, Hui Lin, Bei Dou Verstellbarer Werkzeughalter
TWM340159U (en) * 2008-04-28 2008-09-11 jin-shun Zheng Wrench bracket structure
CN106425968B (zh) * 2016-11-11 2018-06-08 苏州创必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外接电源的电控活动扳手
CN208070329U (zh) * 2018-03-14 2018-11-09 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江都工具有限公司 可拆卸扳手包装盒
CN208201047U (zh) * 2018-03-27 2018-12-07 山东又工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扳手热处理装置
CN207615014U (zh) * 2018-03-27 2018-07-17 山东又工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扳手处理粉尘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07709U1 (zh) * 1992-06-06 1992-10-01 Orbis-Werk Groten Gmbh + Co Kg, 4422 Ahaus, De
CN102554903A (zh) * 2011-10-31 2012-07-11 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扳手盒
CN104097831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江都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套装扳手包装盒
CN209158329U (zh) * 2018-11-21 2019-07-26 浙江斐凌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六角扳手收纳座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架子工专用扳手;郭刚强等;《建筑工人》;19981231(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4542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4542B (zh) 基于外接端口的扳手及其包装装置和方法
CN112077782B (zh) 一种五金工具用套筒扳手
CN207879819U (zh) 一种多方位螺栓副拆装扭矩约束装置
CN202427272U (zh)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滤网更换结构
CN203650368U (zh) 一种按压式螺丝刀
CN210073246U (zh) 一种教育学用宣传展示栏
CN207710682U (zh) 一种射频头专用夹爪
CN203804852U (zh) 一种防卡掉扳手
CN206048017U (zh) 一种棒材生产线轧线直流电动机碳刷更换扳手
CN220575749U (zh) 一种可更换环磁套保护套筒
CN205799325U (zh) 一种双滑块式多用扳手
CN217819150U (zh) 汽车螺母松紧力矩检测用的检具
CN211761098U (zh) 一种多功能的快速扳手
CN205342919U (zh) 一种多用快调扳手
CN201786859U (zh) 内外五角螺丝
CN219695117U (zh) 一种土壤污染智能监测装置
CN210550938U (zh) 一种碳滑板快速装拆工具
CN218194997U (zh) 一种用于环网柜的多功能扳手
CN20766920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扳手
CN213004989U (zh) 一种带套筒的螺丝刀
CN218905159U (zh) 一种可调节的扳手
CN220637704U (zh) 螺纹密封式型仪表变送器端盖的拆卸扳手
CN217195034U (zh) 一种航空氧气瓶方形螺母拆卸装置
CN217530656U (zh) 一种活动扳手
CN213259183U (zh) 一种单向尖角齿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rench based on external port and its packaging device and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Feicheng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851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Feicheng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851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rench and its packaging device and method based on external port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Pledgee: Taian Bank Co.,Ltd. Feicheng Branch

Pledgor: SHANDONG YOUGONG MACHINERY TOO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383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