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0816A -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0816A
CN111630816A CN201980009320.4A CN201980009320A CN111630816A CN 111630816 A CN111630816 A CN 111630816A CN 201980009320 A CN201980009320 A CN 201980009320A CN 111630816 A CN111630816 A CN 111630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relay server
address
connection request
network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93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0816B (zh
Inventor
谷本好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3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Abstract

在网关装置中,在设备与外部的终端等之间高效地进行通信。第一网关装置(19)以及第二网关装置(23)具备网络接口(44)、存储装置(45)、控制部。网络接口(44)连接设备,并进行与该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存储装置(45)存储将设备的子ID和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的第一设备列表(EL1)以及/或者第二设备列表(EL2)。当存在针对由子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向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当存在针对自身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与其他的网关装置之间交换第一设备列表(EL1)以及第二设备列表(EL2),当接收到以该设备列表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Description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系统所包含的设备并控制该设备与外部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网关装置、具备连接设备的网关装置的通信系统、以及具备自动仓库和连接有对自动仓库进行监视的设备的网关装置的自动仓库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连接预定的系统所包含的设备,并对该设备与外部的终端等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关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连接有LAN内的多个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并对MFP与外部的管理服务器以及/或者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系统中,在网关与外部的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云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会话,通过该通信会话而仅经由网关进行与MFP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即、在以往的系统中,无法在连接于网关的MFP等设备与外部的服务器以及/或者终端之间直接建立通信会话。其结果是连接于网关的设备与外部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无法高效地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连接有设备的网关装置中,在该设备与外部的终端等之间高效地进行通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对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见解所涉及的网关装置是在具备具有预定的功能的设备和用于进行与该设备相关的操作的外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对该设备与外部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的网关装置。网关装置具备网络接口、存储装置、控制部。网络接口连接设备,并进行与该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存储装置存储地址信息。在地址信息中,设备的设备ID与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被建立关联地存储。
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向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的针对自身(网关装置)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地址信息的处理。当从第二外部终端接收到以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控制部执行对被分配了该地址的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
关于上述的网关装置,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对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由此,能够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设备与作出了连接请求的第一外部终端之间直接收发数据。
另一方面,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的针对网关装置自身的连接请求时,网关装置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地址信息。由此,该第二外部终端能够获知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的地址。结果,第二外部终端能够借助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而与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进行通信。
在交换地址信息后,当第二外部终端将以包含于地址信息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装置时,接收到该数据的网关装置将接收到的数据向被分配了作为接收方的地址的设备转送。由此,即便当对网关装置作出了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设备与作出了该连接请求的第二外部终端之间收发数据。
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也可以是催促该设备登录中继服务器的登录请求信号。中继服务器包含于通信系统,在登录中的设备与第一外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当接收到登录请求信号时,执行使所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由此,关于网关装置,当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连接于网络接口的设备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该设备未被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情况下,能够使该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
控制部也可以形成为,若当接收到登录请求信号时所确定的设备无法进行通信,则尝试起动该确定的设备,在该确定的设备起动后,执行使该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由此,即便当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该设备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外部终端与该设备之间开始进行通信。
控制部也可以形成为,监视设备相对于网络接口的连接状态,在设备的连接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将该连接状态的变化通知给中继服务器。由此,能够将最新的连接于网络接口的设备的连接状态通知给中继服务器。
本发明的其他见解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具有预定的功能的设备;用于进行与设备相关的操作的外部终端;以及连接设备的第一网关装置。
第一网关装置具有网络接口、存储装置、控制部。网络接口连接设备,并进行与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存储装置存储将设备的设备ID与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第一地址信息。
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向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处理。
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当经由第一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外部终端的针对连接于该网络接口的设备的、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向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由此,能够在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设备与作出了连接请求的第一外部终端之间直接收发数据。
上述的通信系统也可以还具备中继服务器。中继服务器在登录中的设备与外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并且,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可以是催促该设备向中继服务器的登录的登录请求信号。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当接收到登录请求信号时执行使所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由此,通信系统的第一网关装置形成为,当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连接于网络接口的设备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该设备未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情况下,能够使该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
控制部也可以形成为,若当接收到登录请求信号时所确定的设备无法进行通信,则尝试起动该确定的设备,在该确定的设备起动后,执行使该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由此,即便当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设备的连接请求时该设备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外部终端与该设备之间开始进行通信。
控制部也可以形成为,监视设备相对于网络接口的连接状态,在设备的连接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将该连接状态的变化通知给中继服务器。
由此,在通信系统中,能够将最新的连接于网络接口的设备的连接状态通知给中继服务器。
上述的通信系统可以还具备第二网关装置。第二网关装置连接用于进行设备的维护的维护终端。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形成为,当经由第二网关装置而存在来自维护终端的、针对第一网关装置的连接请求时,与第二网关装置之间交换第一地址信息。并且,控制部当从维护终端经由第二网关装置接收到以第一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设备转送。
当经由第二网关装置而存在来自维护终端的、针对第一网关装置的连接请求时,通过与第二网关装置之间交换第一地址信息,第二网关装置以及维护终端能够获知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的设备的地址。
结果,第二网关装置以及维护终端能够使用第一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而与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的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网关装置也可以对存储分配给维护终端的地址的第二地址信息进行存储。在该情况下,第二网关装置可以在与第一网关装置交换第一地址信息时,将第二地址信息与第一网关装置交换。
由此,第一网关装置以及设备能够获知第二地址信息所包含的维护终端的地址。结果,第一网关装置以及设备能够使用第二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而与维护终端进行通信。
上述的通信系统也可以还具备自动仓库。自动仓库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移载、保管。在该情况下,设备是设置于自动仓库、用于监视自动仓库的状态的监视设备。
由此,能够将上述的通信系统应用于监视自动仓库的状况的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见解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具备自动仓库、监视设备、网关装置。
自动仓库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移载、保管。监视设备设置于自动仓库,并监视自动仓库的状况。网关装置连接监视设备,具有网络接口、存储装置、控制部。
网络接口连接监视设备,并进行与监视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存储装置存储将监视设备的设备ID与对被分配给该监视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地址信息。
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监视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向该监视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处理。并且,控制部当接收到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监视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由此,在上述的自动仓库系统中,当存在来自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监视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向该监视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由此,能够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监视设备与作出了连接请求的外部终端之间直接收发数据。
另一方面,当从外部终端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而接收到数据时,能够使用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而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与外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发明效果
对于上述的网关装置而言,通过使自身所连接的设备与外部终端之间能够直接通信,能够在该设备与外部终端之间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自动仓库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维护据点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网关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5A是示出由自动仓库系统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B是示出由维护据点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可登录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自动仓库系统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与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可登录设备列表的制作与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
以下,使用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00是用于从各种终端进行在多个据点分别设置的自动仓库的维护以及管理的系统,具体地说,具备自动仓库系统1、维护据点2、中继服务器3、用户终端5。
自动仓库系统1例如配置于物流中心等,是用于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的系统。
维护据点2例如设置于进行自动仓库系统1的维护等的责任人所处的据点,具备用于进行自动仓库系统1的维护的终端(维护终端21a、21b)。
中继服务器3是具有CPU、存储装置(RAM、ROM、SSD、硬盘等)、网络接口等各种接口的计算机系统,是对自动仓库系统1、维护据点2、以及/或者用户终端5相互的通信进行中继并管理的服务器。
中继服务器3具有在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多个设备间建立通信会话、并对该多个设备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设备是用户终端5、自动仓库系统1以及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以及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
中继服务器3从网关装置接收并存储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所连接的设备中的、能够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设备的列表(称为“可登录设备列表EL3”)。
并且,若从网关装置被通知可登录设备列表EL3所包含的设备的连接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况,则中继服务器3对自身所管理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进行更新。
并且,关于中继服务器3,当欲建立通信会话的上述设备中的某一个未被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情况下,对连接未被登录的设备的网关装置发送催促该设备的登录的信号(称为“登录请求信号”)。
用户终端5(第一外部终端的一例)例如是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等终端。
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用户终端5能够参照利用设置于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CA1~CA4(后述)取得的图像数据以及利用传感器SE取得的测定数据。并且,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用户终端5能够与其他的用户终端5进行视频聊天通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00中,用户终端5、后述的网关装置、以及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传感器与中继服务器3之间的指令等的收发例如使用WebSocket协议执行。
并且,当在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传感器与用户终端5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后,从照相机以及传感器向用户终端5取得数据(图像数据、测定数据),例如使用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络实时通信)执行。
(2)自动仓库系统的结构
(2-1)自动仓库
以下,使用图2对通信系统100所包含的自动仓库系统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自动仓库系统的结构的图。
自动仓库系统1具有自动仓库11。自动仓库11具有货架、堆装起重机、传送带等,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移载、保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动仓库11的堆装起重机以及传送带例如设置有能够拍摄静态图像以及具有预定时间长度的视频的照相机CA1~CA4(监视设备的一例),能够将堆装起重机以及传送带的状况作为视觉信息取得。照相机CA1~CA4例如是鱼眼照相机。
并且,在堆装起重机设置有测定预定的物理量的传感器SE(监视设备的一例),当在堆装起重机产生货物倒塌等时,能够测定因该货物倒塌等而产生的振动以及/或者声音的大小。作为这样的传感器SE,例如有加速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此外,在自动仓库11的附近设置有测定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的传感器SE(例如温湿度传感器)。
另外,在图2所示的自动仓库系统1中,设置有4台照相机CA1~CA4以及1个传感器SE,但设置于自动仓库11的照相机以及传感器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能够根据自动仓库系统1的规模等任意设定。
(2-2)自动仓库系统的网络结构
以下,对在自动仓库系统1中用于各设备相互通信的网络结构进行说明。
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络结构具有第一交换机SH1。第一交换机SH1如图2所示连接照相机CA1、CA2和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例如是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装置,保存由照相机CA1、CA2取得的图像数据。
并且,第一交换机SH1连接搬送管理服务器15。搬送管理服务器15是具有CPU、存储装置(RAM、ROM、SSD、硬盘等)、网络接口等各种接口的计算机系统,能够与自动仓库11的堆装起重机、传送带等进行通信。
搬送管理服务器15通过控制自动仓库11所具备的堆装起重机以及传送带而对自动仓库11中的货物的出入库进行控制、管理。
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络结构具有第二交换机SH2。第二交换机SH2连接照相机CA3、CA4、传感器SE、以及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例如是NAS装置,保存由照相机CA3、CA4取得的图像数据、以及由传感器SE取得的测定数据。
第二交换机SH2也连接于第一交换机SH1,由照相机CA1、CA2取得的图像数据也能够保存于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由照相机CA3、CA4取得的图像数据以及由传感器SE取得的数据也能够保存于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
并且,第二交换机SH2连接信息管理服务器17。信息管理服务器17是具有CPU、存储装置(RAM、ROM、SSD、硬盘等)、网络接口等各种接口的计算机系统,对保存于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以及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的各种数据(例如由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取得的数据)进行管理。信息管理服务器17根据需要而取得搬送管理服务器15管理的信息。
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络结构具有第一网关装置19。第一网关装置19连接于第二交换机SH2以及外部的网络(例如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
第一网关装置19若从中继服务器3接收到催促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的登录的登录请求信号,则使存在登录请求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
另一方面,在从维护据点2对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19的设备进行维护等情况下,即从该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例如第二网关装置23)(第二外部终端的一例)有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与该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并且,第一网关装置19包含于自动仓库系统1,且利用后述的第一设备列表EL1(第一地址信息的一例)管理与第一网关装置19连接的各设备。
第一网关装置19确认自动仓库系统1的设备与第一网关装置19之间的连接状态,当连接状态存在变更的情况下,更新第一设备列表EL1的内容。由此,能够使第一设备列表EL1为最新的列表。
如后面说明的那样,第一设备列表EL1所包含的各设备被分配“192.168.0.*”的IP地址,与该各设备隶属于同一LAN的第一网关装置19也被分配“192.168.0.*”的IP地址。与此同时,第一网关装置19被分配用于与外部的网络连接的全球地址。
另外,上述的“*”是所谓的“通配符”,表示任意的数(1~255间的整数)。
第一网关装置19在与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会话时,将第一设备列表EL1向对方的网关装置发送,并且接收该对方的网关装置所管理的设备列表。由此,第一网关装置19与对方的网关装置能够共享彼此的设备列表。
另外,在图2所示的网络结构中,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能够与中继服务器3直接通信。在该情况下,第一网关装置19也可以作为默认网关而对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与中继服务器3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3)维护据点
以下,使用图3对通信系统100所包含的维护据点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维护据点的结构的图。
维护据点2具有维护终端21a、21b。维护终端21a、21b连接于第三交换机SH3。维护终端21a、21b例如是个人计算机,在维护责任人进行自动仓库系统1的上述设备等的维护时使用。
维护据点2具有第二网关装置23。第二网关装置23与第三交换机SH3以及外部的网络连接,对维护终端21a、21b与外部的通信进行中继。
第二网关装置23利用第二设备列表EL2(第二地址信息的一例)管理能够连接于第二网关装置23的维护终端21a、21b。
如后面说明的那样,第二设备列表EL2所包含的维护终端21a、21b被分配“172.28.0.*”的IP地址,与维护终端21a、21b隶属于同一LAN的第二网关装置23也被分配“172.28.0.*”的IP地址。与此同时,第二网关装置23被分配用于与外部的网络连接的全球地址。
在使用维护终端21a、21b维护自动仓库系统1的设备时,在第二网关装置23与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例如第一网关装置19)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在建立上述通信会话时,第二网关装置23将第二设备列表EL2向对方的网关装置发送,并且接收该对方的网关装置所管理的设备列表。
(4)网关装置的结构
以下,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关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网关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图。
另外,自动仓库系统1的第一网关装置19和维护据点2的第二网关装置23除了所管理的设备列表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即对于网关装置而言,仅因在自动仓库系统1中使用还是在维护据点中使用而其动作不同,作为硬件具有相同的结构。
网关装置具有处理器41、RAM42、ROM43、网络接口44、存储装置45。
处理器41例如是中央处理装置(电路),其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45等的程序从而实现网关装置中的各功能。RAM42存储程序等临时需要的信息。ROM43存储用于控制网关装置的程序以及设定等。
网络接口44例如是通过有线通信而与终端以及/或者设备进行通信的以太网(注册商标)卡、以及/或者通过无线通信而与终端以及/或者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LAN接口等,其连接于网关装置所隶属的LAN且连接于外部网络。
存储装置45例如是硬盘、SSD等存储装置,其存储由网关装置执行的程序、用于使网关装置动作而需要的设定、以及设备列表等。
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例如第一网关装置19)将包含与自动仓库系统1的各设备相关的信息的设备列表(例如第一设备列表EL1)存储于存储装置45。
另一方面,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例如第二网关装置23)将包含与维护终端相关的信息的设备列表(例如第二设备列表EL2)存储于存储装置45。
另外,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和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但存储于存储装置45的程序实现作为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的功能和作为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的功能。该程序例如能够判断在网关装置上连接有哪个设备、以及/或者根据网关装置所管理的设备列表的内容实现哪个功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网关装置的硬件构成要素中的处理器41和其他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例如网络接口44)也可以作为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而由1个芯片实现。
(5)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
(5-1)自动仓库系统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
以下,对由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5A,以第一网关装置19管理的第一设备列表EL1为例,对由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图5A是示出由自动仓库系统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第一设备列表EL1具有设备名记录部分R1、地址记录部分R2、子ID记录部分R3、子类型记录部分R4、状态记录部分R5。
设备名记录部分R1记录设备名。
在第一网关装置19管理的第一设备列表EL1中,如图5A所示,在设备名记录部分R1记录有照相机CA1~CA4的名称(照相机#1~照相机#4)、传感器SE的名称(传感器#1)、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的名称(外部存储装置#1)、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的名称(外部存储装置#2)、信息管理服务器17的名称(信息管理服务器)、搬送管理服务器15的名称(搬送管理服务器)。
地址记录部分R2记录分配给能够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的网络地址。
在第一设备列表EL1中,如图5A所示,在地址记录部分R2,在具有照相机#1~照相机#4的设备名的行分别记录有“192.168.0.1”~“192.168.0.4”的IP地址。并且,在具有传感器#1的设备名的行记录有“192.168.0.11”的IP地址。
此外,在具有外部存储装置#1~外部存储装置#2的设备名的行分别记录有“192.168.0.21”~“192.168.0.22”的IP地址。
并且,在具有信息管理服务器以及搬送管理服务器的设备名的行分别记录有“192.168.0.31”~“192.168.0.32”的IP地址。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中,对照相机CA1~CA4分别分配“192.168.0.1”~“192.168.0.4”的IP地址、对传感器SE分配“192.168.0.11”的IP地址。
并且,对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以及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分别分配“192.168.0.21”以及“192.168.0.22”的IP地址,对信息管理服务器17以及搬送管理服务器15分别分配“192.168.0.31”以及“192.168.0.32”的IP地址。
子ID记录部分R3记录设备用于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登录ID(子ID)。
在第一设备列表EL1中,如图5A所示,在具有照相机#1~照相机#4的设备名的行分别记录有“cam001”~“cam004”的子ID,在具有传感器#1的设备名的行记录有“sen001”的子ID。
即、照相机CA1~CA4具有“cam001”~“cam004”的用于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ID(子ID),传感器SE具有“sen001”的子ID。
子类型记录部分R4记录表示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的类别的用户类型(子类型)。
在第一设备列表EL1中,如图5A所示,在具有照相机#1~照相机#4的设备名的行记录有“照相机”这一子类型,在具有传感器#1的设备名的行记录有“传感器”这一子类型。
即、照相机CA1~CA4具有“照相机”这一共通的子类型,传感器SE具有“传感器”这一子类型。
另一方面,在第一设备列表EL1中,在具有外部存储装置#1、外部存储装置#2、信息管理服务器、以及搬送管理服务器的设备名的行并未记录子ID以及子类型。这表示自动仓库系统1的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搬送管理服务器15、以及信息管理服务器17未被分配子ID以及子类型,无法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
状态记录部分R5记录设备列表所记录的各设备是否处于能够与网关装置通信的状态。
在图5A所示的第一设备列表EL1的例子中,在具有照相机#3以及照相机#4的设备名的行记录有“NG”,另一方面,在其他行记录有“OK”。即、在图5A所示的第一设备列表EL1的例子中,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CA3、CA4无法与第一网关装置19通信。
通过具有上述的数据结构,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能够记录自动仓库系统1的设备用于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子ID、该设备的类别(子类型)、以及各设备与网关装置的连接状态等。并且,能够利用该设备列表管理在网关装置间建立通信会话时所使用的地址。
(5-2)维护据点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
接着,使用图5B,以第二网关装置23管理的第二设备列表EL2为例,对由维护据点2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图5B是示出由维护据点的网关装置管理的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第二设备列表EL2与上述的第一设备列表EL1同样具有设备名记录部分R1、地址记录部分R2、子ID记录部分R3、子类型记录部分R4、状态记录部分R5。
第二设备列表EL2的设备名记录部分R1记录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维护终端的名称、即维护终端21a的名称(维护终端#1)和维护终端21b的名称(维护终端#2)。
第二设备列表EL2的地址记录部分R2在具有维护终端#1~#2的设备名的行分别存储“172.28.0.2”~“172.28.0.3”的IP地址。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据点2中,维护终端21a、21b分别被分配“172.28.0.2”、“172.28.0.3”的IP地址。
如图5B所示,在第二设备列表EL2的子ID记录部分R3,与第一设备列表EL1不同,并未记录维护终端21a、21b用的子ID。这表示第二设备列表EL2所包含的维护终端21a、21b无法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
由于维护终端21a、21b无法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无需管理维护终端21a、21b的子类型,因此在第二设备列表EL2的子类型记录部分R4也未记录信息。
此外,在第二设备列表EL2的状态记录部分R5也未记录维护终端21a、21b能否与第二网关装置23通信的信息。这是因为,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当利用维护终端21a、21b管理自动仓库系统1的设备的情况下,会从维护终端21a、21b访问第二网关装置23,由此能够判断维护终端21a、21b能否与第二网关装置23通信。
由于具有上述的数据结构,设备列表能够记录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用于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子ID、该设备的类别(子类型)、以及各设备与网关装置的连接状态等。并且,能够管理在网关装置间建立通信会话时所使用的地址。
(5-3)可登录设备列表
接着,使用图6对由中继服务器3管理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可登录设备列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由自动仓库系统1所包含的网关装置制作并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因而,由中继服务器3管理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分别与制作该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网关装置的用户ID建立关联。
图6所示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是由自动仓库系统1的第一网关装置19制作并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的列表。
可登录设备列表EL3与网关装置所管理的设备列表在不记录不具有子ID的设备的信息这点、以及不记录各设备的地址(IP地址)这点上不同。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可登录设备列表EL3具有设备名记录部分R1’、子ID记录部分R2’、子类型记录部分R3’、状态记录部分R4’。
设备名记录部分R1’、子ID记录部分R2’、子类型记录部分R3’、以及状态记录部分R4’分别记录与设备列表的设备名记录部分R1、子ID记录部分R3、子类型记录部分R4、以及状态记录部分R5相同的内容。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
(6)通信系统中的网关装置的动作
(6-1)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概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通信系统100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在通信系统100中所包含的终端以及设备相互通信的情况下,在该终端以及设备间建立有通信会话。
具体地说,当在用户终端5之间进行视频聊天通信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3在该用户终端5间建立通信会话,然后在该用户终端5间开始视频聊天通信。
并且,当利用用户终端5参照由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得到的数据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3在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与用户终端5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在该情况下,若欲与用户终端5建立通信会话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未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则连接该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的网关装置在接收到来自中继服务器3的登录请求信号后,使该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
此外,当使用维护据点2的维护终端对自动仓库系统1的各设备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在维护据点的网关装置与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如上所述,在通信系统100的终端以及设备间通信的情况,即网关装置动作的情况是(i)在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与用户终端5之间建立通信会话时、以及(ii)在网关装置间建立通信会话时。
(6-2)自动仓库系统的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会话建立动作
因而,首先使用图7对在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与用户终端5之间建立通信会话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在自动仓库系统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与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通过网关装置的处理器41和RAM42等构成的控制部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45的程序来执行。
并且,以下以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用户终端5与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CA1(子ID:cam001)进行通信的情况为例,对用户终端与照相机/传感器间的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进行说明。
若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用户终端5访问中继服务器3,则中继服务器3从上述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提取出该用户终端5能够连接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的子ID以及子类型,并作为设备列表发送给用户终端5。
接收到设备列表的用户终端5将其显示于显示器。由此,用户终端5的用户能够确认能够利用该用户终端5与哪个设备通信。
当用户终端5欲与照相机CA1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用户终端5从设备列表选择照相机CA1的子ID,并将包含该子ID的连接请求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
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的中继服务器3在步骤S12中判断被请求连接的照相机CA1是否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具体地说,中继服务器3判断是否正使用连接请求所包含的“cam001”这一子ID进行登录。
当正进行利用“cam001”这一子ID的登录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是”的情况下),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前进至步骤S18。
另一方面,当并未正利用该子ID进行登录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否”的情况下),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前进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中继服务器3确定连接有具有“cam001”这一子ID的照相机CA1的网关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有照相机CA1的网关装置,确定为第一网关装置19。
然后,在步骤S14中,中继服务器3向所确定的第一网关装置19发送催促进行照相机CA1向中继服务器3的登录的登录请求信号。另外,该登录请求信号包含被请求连接的设备(照相机CA1)的子ID(cam001)。由此,第一网关装置19能够判断应当催促所连接的哪个设备登录。
接收到上述的登录请求信号的第一网关装置19在步骤S15中根据登录请求信号所包含的子ID确定被请求连接的设备是照相机CA1。然后,第一网关装置19针对所确定的照相机CA1发送指示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登录指令信号。
另外,当在第一网关装置19存储的第一设备列表EL1的状态记录部分R5中与照相机CA1对应的行为“NG”的情况下、即照相机CA1无法与第一网关装置19通信的情况下,第一网关装置19例如也可以尝试借助“Wake On LAN(网络唤醒)”功能等起动照相机CA1。进而,在能够与照相机CA1通信后,将登录指令信号发送给照相机CA1也可以。
并且,当照相机CA1起动而能够与第一网关装置19通信时,第一网关装置19将状态记录部分R5的与照相机CA1对应的行从“NG”变更为“OK”,更新第一设备列表EL1。
接收到登录指令信号的照相机CA1在步骤S16中将照相机CA1的子ID(cam001)以及用于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密码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
接收到上述子ID以及密码的中继服务器3在步骤S17中执行使照相机CA1以“cam001”这一子ID登录的处理。
在照相机CA1的登录成功后、或者在上述的步骤S12中判断为照相机CA1已经登录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3在步骤S18中在用户终端5与照相机CA1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11~S18,在自动仓库系统1的设备与用户终端5之间的通信由中继服务器3中继的情况下,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第一网关装置19)当接收到登录请求信号时,能够使所确定的设备(上述的例子中为照相机CA1)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
(6-3)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建立动作
接着,使用图8对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的流程图。
以下,以当从维护据点2的第二网关装置23存在针对自动仓库系统1的第一网关装置19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的情况为例,对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进行说明。
例如,在维护终端21a执行自动仓库系统1的维护应用程序,从该维护应用程序对第二网关装置23作出向自动仓库系统1的网关装置的连接请求。
然后,在步骤S201中,第二网关装置23针对中继服务器3发送第二网关装置23能够连接的其他的网关装置的设备列表的发送请求。
接收到上述发送请求的中继服务器3在步骤S202中制作第二网关装置23用的设备列表,并发送给第二网关装置23。
接收到设备列表的第二网关装置23在步骤S203中将该设备列表转送给维护终端21a。由此,在维护终端21a中显示第二网关装置23能够连接的其他的网关装置的列表。
若维护终端21a的用户从设备列表选择第一网关装置19的用户ID作为连接对象,则在步骤S204中,该维护终端21a针对第二网关装置23发送将该用户ID包含在信息中的连接请求。
接收到上述连接请求的第二网关装置23在步骤S205中将该连接请求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
接收到该连接请求的中继服务器3在步骤S206中根据连接请求所包含的用户ID确定第一网关装置19,并将该该连接请求发送给第一网关装置19。
接收到上述的连接请求的第一网关装置19在步骤S207中决定是否接受该连接请求。当决定不接受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S207中为“否”的情况下),不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之间建立通信会话,通信会话的建立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决定接受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S207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08中,第一网关装置19将接受连接请求为主旨的通知发送给第二网关装置23。
接收到上述通知的第二网关装置23在步骤S209中将自身所保有的第二设备列表EL2发送给第一网关装置19。
另一方面,第一网关装置19在步骤S210中将自身所保有的第一设备列表EL1发送给第二网关装置23。此时,第二网关装置23也可以将所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列表EL1发送给维护终端21a。
通过执行以上的步骤S209~S210,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能够交换设备列表。
在设备列表的交换后,在步骤S211中,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之间建立通信会话(例如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私有网络)会话)。
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维护终端21a能够经由第二网关装置23和第一网关装置19访问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19的所有的设备。
即、维护终端21a不仅能够访问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CA1~CA4以及传感器SE,还能够访问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第二外部存储装置13b、搬送管理服务器15、以及信息管理服务器17。
再换句话说,无法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维护终端21a不仅能够访问能够登录于自动仓库系统1的中继服务器3的设备、而且还能够访问无法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设备。
并且,第一网关装置19与第二网关装置23在建立通信会话时相互交换各自所具有的设备列表。由此,第二网关装置23能够获知连接于第一网关装置19的设备的IP地址。并且,第一网关装置19能够获知第二网关装置23的维护终端21a、21b的IP地址。
结果,维护终端21a以及自动仓库系统1的各设备能够使用第一网关装置19以及第二网关装置23获知的IP地址相互进行通信。
具体地说,在第一网关装置19中,当从第二网关装置23接收到以第一设备列表EL1所包含的IP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控制部对被分配了该地址的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例如,若从维护终端21a接收到以“192.168.0.21”这一IP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则第二网关装置23以“192.168.0.21”这一IP地址作为接收方,将所接收到的数据转送给第一网关装置19。此时,在该数据中,也包含作为发送方的维护终端21a的IP地址(172.28.0.2)。
接收到上述数据的第一网关装置19根据“192.168.0.21”这一IP地址将接收数据的接收方确定为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将接收数据向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发送。
接收到上述数据的第一外部存储装置13a在向数据的发送方发送响应时,将发送方的地址即“172.28.0.2”这一IP地址作为接收方,将响应发送给第一网关装置19。由此,该响应经由第一网关装置19以及第二网关装置23而被发送给维护终端21a。
(6-4)网关装置执行的其他处理
(6-4-1)可登录设备列表的制作和发送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网关装置不仅遵照来自中继服务器3的指令而执行使自身所连接的设备登录于中继服务器3的处理、以及与其他的网关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会话的处理,而且还执行(i)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制作和发送、以及(ii)监视自身所连接的各设备的连接状态,并根据需要而与中继服务器3通信。
以下,对上述处理中的网关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9对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制作和发送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可登录设备列表的制作和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该处理例如在网关装置被初次导入通信系统100时,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被除去或者追加时执行。
若开始可登录设备列表的制作和发送处理,则在步骤S31中,网关装置判断在自身是否连接有具有子ID的设备。
具体地说,网关装置参照自身所管理的设备列表,根据是否存在在子ID记录部分R3记录有信息的设备,判断是否连接有具有子ID的设备。
当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网关装置23那样判断为在自身并未连接有具有子ID的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为“否”的情况下),网关装置不制作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结束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制作和发送处理。
另一方面,当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网关装置19那样判断为在自身连接有具有子ID的设备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为“是”的情况下),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制作和发送处理前进至步骤S32。这样,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制作和发送实质上在连接有具有子ID的设备的网关装置中被执行,因此,以下,以第一网关装置19中的该处理的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32中,第一网关装置19从自身所管理的第一设备列表EL1提取出在具有子ID的设备的地址记录部分R2以外的部分记载的信息,制作如图6所示那样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
然后,在步骤S33中,第一网关装置19将所制作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31~S33,网关装置能够将针对连接于自身的具有子ID的设备(例如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传感器等)的信息通知给中继服务器3。
(6-4-2)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
以下,使用图10对连接于网关装置的各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中的网关装置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该处理例如间隔预定的时间定期执行。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监视维护据点2的维护终端21a、21b的连接状态。因而,以下以自动仓库系统1的第一网关装置19中的各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若开始监视连接状态,则在步骤S41中,第一网关装置19参照第一设备列表EL1确定进行监视连接状态的设备的IP地址。
接着,在步骤S42中,第一网关装置19向该确定的IP地址发送用于确认连接的信号(例如ping信号)。
在发送用于确认连接的信号后,在经过预定时间后的步骤S43中,第一网关装置19确认发送了确认连接的信号的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否已变化。
具体地说,当存在来自设备的针对用于确认连接的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列表EL1的状态记录部分R5的与该设备对应的行的记载为“NG”时、即该设备在前次监视时无法与第一网关装置19通信时,第一网关装置19判断为该设备的连接状态已变化。
相反,当不存在来自设备的针对用于确认连接的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列表EL1的状态记录部分R5的与该设备对应的行的记载为“OK”时、即该设备在前次的监视时能够与第一网关装置19通信时,第一网关装置19也判断为该设备的连接状态已变化。
当判断为发送确认连接的信号的设备的连接状态已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为“是”的情况下),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前进至步骤S44。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发送确认连接的信号的设备的连接状态未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为“否”的情况下),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前进至步骤S45。
在步骤S44中,第一网关装置19将第一设备列表EL1的状态记录部分R5的与连接状态已变化的设备对应的行的记载从“NG”变更为“OK”或者反向变更。由此,能够将设备的最新的连接状态反映至第一设备列表EL1。
针对发送了用于确认连接的信号的设备,在执行了连接状态的变化和将该变化向第一设备列表EL1反映后,当尚未针对记录于第一设备列表EL1的所有的设备确认连接状态的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45中为“否”的情况下),设备的连接状态的监视处理返回步骤S41。
由此,直至针对记录于第一设备列表EL1的所有的设备确认连接状态为止,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S41~S44。
在针对记录于第一设备列表EL1的所有的设备确认连接状态的变化后,当记录于第一设备列表EL1的具有子ID的设备的连接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46中为“是”的情况下),第一网关装置19在步骤S47中从第一设备列表EL1提取出连接状态变化了的设备的子ID,并将该提取出的子ID的列表发送给中继服务器3。
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41~S47,第一网关装置19能够监视连接于网络接口44的设备的连接状态,当设备的连接状态存在变化的情况下,将该连接状态的变化通知给中继服务器3。
中继服务器3若接收到连接状态变化了的子ID的列表,则变更自身所管理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的状态记录部分R4’的对应的行的记载。由此,中继服务器3能够将连接于各网关装置的设备的最新的连接状态反映于自身所管理的可登录设备列表EL3。
2.实施方式的共通事项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下述的结构以及功能。
网关装置(例如第一网关装置19、第二网关装置23)具备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44)、存储装置(例如存储装置45)、控制部。网络接口连接设备(例如照相机CA1~CA4以及/或者传感器SE),并进行与该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存储装置存储地址信息(例如第一设备列表EL1、第二设备列表EL2)。在地址信息中,设备的设备ID(例如子ID)和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被建立关联地存储。
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例如用户终端5)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向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例如第二网关装置23)的针对自身(例如第一网关装置19)的连接请求时,控制部执行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地址信息的处理。当从第二外部终端接收到以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控制部执行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
关于上述的网关装置,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设备ID确定的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对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由此,能够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设备与作出了连接请求的外部终端之间直接收发数据。
另一方面,当经由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的针对网关装置自身的连接请求时,网关装置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地址信息。由此,该第二外部终端能够获知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的地址。其结果为第二外部终端能够借助该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而与连接于网关装置的设备进行通信。
在交换地址信息后,当第二外部终端将以包含于地址信息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装置时,接收到该数据的网关装置将接收到的数据转送给被分配了作为接收方的地址的设备。由此,即便当对网关装置作出了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接于网关装置的网络接口的设备与作出了该连接请求的第二外部终端之间收发数据。
3.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流程图等说明了的各处理中,各步骤的处理的内容、各步骤的顺序等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任意变更。
(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针对1个自动仓库系统1或者维护据点2设置1台网关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针对1个自动仓库系统1或者维护据点2设置多个网关装置。网关装置的数量例如能够为与设置于自动仓库系统1的照相机以及/或者传感器的数量、自动仓库系统1的管理服务器的数量、以及/或者维护据点2的维护终端的数量等对应的任意的数量。
(B)例如,当因防火墙的设定而网关装置彼此无法通信的情况下等,可以经由中继服务器3建立上述2个网关装置间的通信会话。在该情况下,中继服务器3可以针对这2个网关装置而对这2个网关装置间的数据的收发进行中继。
4.附记事项
一种通信系统,具备用户终端、连接设备的网关装置、对上述用户终端与上述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其中,
上述网关装置具备:
网络接口,连接上述设备,进行与上述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
存储装置,存储将上述设备的设备ID和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地址信息;以及
控制部,执行如下的处理: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向该设备发送上述连接请求;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的针对自身的连接请求时,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上述地址信息,当从上述第二外部终端接收到以上述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对被分配了该地址的上述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对系统所包含的设备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服务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通信系统
1:自动仓库系统
11:自动仓库
13a:第一外部存储装置
13b:第二外部存储装置
15:搬送管理服务器
17:信息管理服务器
19:第一网关装置
SH1:第一交换机
SH2:第二交换机
CA1~CA4:照相机
SE:传感器
2:维护据点
21a、21b:维护终端
23:第二网关装置
3:中继服务器
5:用户终端
41:处理器
42:RAM
43:ROM
44:网络接口
45:存储装置
EL1:第一设备列表
EL2:第二设备列表
R1:设备名记录部分
R2:地址记录部分
R3:子ID记录部分
R4:子类型记录部分
R5:状态记录部分
EL3:可登录设备列表
R1':设备名记录部分
R2':子ID记录部分
R3':子类型记录部分
R4':状态记录部分

Claims (12)

1.一种网关装置,其在具备具有预定的功能的设备和用于进行与上述设备相关的操作的外部终端的通信系统中,对上述设备与上述外部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具备:
网络接口,其连接上述设备,并进行与上述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
存储装置,其存储将上述设备的设备ID与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地址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执行如下的处理: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一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向该设备发送上述连接请求;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第二外部终端的针对自身的连接请求时,与该第二外部终端之间交换上述地址信息,当从上述第二外部终端接收到以上述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对被分配了该地址的上述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关装置,其中,
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设备的连接请求是登录请求信号,该登录请求信号催促该设备登录中继服务器,上述中继服务器在上述通信系统所包含的登录中的上述设备与上述第一外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上述控制部当接收到上述登录请求信号时,执行使上述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上述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关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执行如下的处理:若在接收到上述登录请求信号时上述确定的设备无法通信,则尝试起动该确定的设备,在该确定的设备起动后,使该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上述中继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关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监视上述设备相对于上述网络接口的连接状态,在上述设备的连接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将该连接状态的变化通知给上述中继服务器。
5.一种通信系统,其中,
具备:具有预定的功能的设备;用于进行与上述设备相关的操作的外部终端;以及连接上述设备的第一网关装置,
上述第一网关装置具有:
网络接口,其连接上述设备,并进行与上述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
存储装置,其存储将上述设备的设备ID与分配给该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第一地址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执行如下的处理: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来自上述外部终端的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设备的连接请求时,向该设备发送上述连接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还具备中继服务器,该中继服务器在登录中的上述设备与上述外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会话,
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设备的连接请求是催促该设备登录上述中继服务器的登录请求信号,
上述控制部当接收到上述登录请求信号时,执行使上述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上述中继服务器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部执行如下的处理:若在接收到上述登录请求信号时上述确定的设备无法通信,则尝试起动该确定的设备,在该确定的设备起动后,使该确定的设备登录于上述中继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部监视上述设备相对于上述网络接口的连接状态,在上述设备的连接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将该连接状态的变化通知给上述中继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还具备连接用于进行上述设备的维护的维护终端的第二网关装置,
对于上述控制部而言,当经由上述第二网关装置而存在来自上述维护终端的针对上述第一网关装置的连接请求时,与上述第二网关装置之间交换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当从上述维护终端经由上述第二网关装置接收到以上述第一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上述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上述第二网关装置存储对被分配给上述维护终端的地址进行存储的第二地址信息,在与上述第一网关装置交换上述第一地址信息时,将上述第二地址信息与上述第一网关装置交换。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还具备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移载、保管的自动仓库,
上述设备是设置于上述自动仓库并用于监视上述自动仓库的状态的监视设备。
12.一种自动仓库系统,具备:
自动仓库,其进行货物的出入库、移载、保管;
监视设备,其设置于上述自动仓库,用于监视上述自动仓库的状况;以及
网关装置,其连接上述监视设备,
上述网关装置具有:
网络接口,其连接上述监视设备,并进行与上述监视设备以及外部的通信;
存储装置,其存储将上述监视设备的设备ID与分配给该监视设备的地址建立关联地存储的地址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当经由上述网络接口而存在针对通过上述设备ID确定的上述监视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执行向该监视设备发送上述连接请求的处理,当接收到以上述地址信息所包含的地址作为接收方的数据时,向被分配了该地址的上述监视设备转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CN201980009320.4A 2018-02-27 2019-02-04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Active CN111630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3013 2018-02-27
JP2018033013 2018-02-27
PCT/JP2019/003904 WO2019167562A1 (ja) 2018-02-27 2019-02-04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0816A true CN111630816A (zh) 2020-09-04
CN111630816B CN111630816B (zh) 2022-06-03

Family

ID=6780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9320.4A Active CN111630816B (zh) 2018-02-27 2019-02-04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67811A1 (zh)
JP (1) JP6897858B2 (zh)
CN (1) CN111630816B (zh)
WO (1) WO20191675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3659B2 (en) * 2020-10-13 2023-01-24 Vmware, Inc. Edge alert coordinator for mobile devices
CN114928516A (zh) * 2022-06-14 2022-08-19 上海弗莱特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边缘网关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344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Icom Incorporated Network system, gateway, radio terminal,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6197487A (ja) * 2005-01-17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集合住宅向けの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アドレス配布装置
CN1913713A (zh) * 2006-07-28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数据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1707606A (zh) * 2009-12-02 2010-05-1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关和通信设备
EP2421197A1 (en) * 2009-05-08 201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 management via gateway device and 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thereof
WO2012060019A1 (en) * 2010-11-01 2012-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atew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5262716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连接控制系统、管理服务器以及连接支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2876A (en) * 1984-10-12 1987-09-08 Hitachi, Ltd. Automatic freight stacking system
JP3445986B1 (ja) * 2002-09-27 2003-09-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接続するサーバ、機器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36624A (ja) * 2005-07-26 2007-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管理装置、機器、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301004A1 (en) * 2015-07-14 2017-10-19 Munroe Chirnomas Automated store for selling articles
US10637724B2 (en) * 2006-09-25 2020-04-28 Remot3.It, Inc. Managing network connected devices
US20170257257A1 (en) * 2008-08-11 2017-09-07 Paul DAWES Coordinated control of connected devices in a premise
US11258625B2 (en) * 2008-08-11 2022-02-22 Icontrol Networks, Inc. Mobile premises automation platform
CN103503384B (zh) * 2011-04-21 2016-06-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中继服务器及中继通信系统
KR101975992B1 (ko) * 2012-09-26 2019-05-08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Wi­Fi Direct를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것의 인터넷 접속 제어 방법
KR101527039B1 (ko) * 2012-11-01 2015-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9063562B2 (en) * 2013-03-11 2015-06-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anaging sessions between network cameras and user devices
JP5867448B2 (ja) * 2013-04-26 2016-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アクセス支援サーバ、処理装置、通信代行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5149337A1 (zh) * 2014-04-03 2015-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中rrm测量方法及装置
JP2016058842A (ja) * 2014-09-08 2016-04-21 インフォコム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264330B2 (ja) * 2015-06-15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67879A (ja) * 2016-03-17 2017-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会議システム、接続制御装置、接続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7344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Icom Incorporated Network system, gateway, radio terminal,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6197487A (ja) * 2005-01-17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集合住宅向けの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アドレス配布装置
CN1913713A (zh) * 2006-07-28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数据网接入方法及系统
EP2421197A1 (en) * 2009-05-08 201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 management via gateway device and 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thereof
CN101707606A (zh) * 2009-12-02 2010-05-1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关和通信设备
WO2012060019A1 (en) * 2010-11-01 2012-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atew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5262716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连接控制系统、管理服务器以及连接支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7811A1 (en) 2021-11-25
WO2019167562A1 (ja) 2019-09-06
JP6897858B2 (ja) 2021-07-07
JPWO2019167562A1 (ja) 2021-01-14
CN111630816B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6314B2 (ja) イベント通知装置、イベント通知方法及びイベント通知プログラム
CN111630816B (zh) 网关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自动仓库系统
CN104205741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20190273764A1 (en) Relay server
JP568688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83423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94243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AU20062015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20130045928A (ko) 중계 서버 및 중계 통신 시스템
JP702460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プログラム
JP2008257484A (ja) メール監視方法およびメール監視機能付き通信装置
JP4779328B2 (ja) 画像配信システム
JP5375684B2 (ja) 画像配信方法、および代理サーバ
JP6627890B2 (ja) サーバ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12123632A (ja) 転送装置、メッセージ転送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30626A (ja) 処理システム、制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20190113200A (ko) 메시지 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메시지 처리 장치
US11528321B2 (en) Load balancing system,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JP2012244428A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040936A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送信端末、送信端末用プログラム及び送信端末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WO2012144135A1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042583A (ja) カメラ映像配信システム
US1121239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of terminals on servers
KR100547595B1 (ko) 오프라인 상태의 메신저에서 로컬 네트워크 사용자단말기들간의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록 매체
KR100547599B1 (ko) 오프라인 상태의 메신저에서 복수의 로컬 네트워크단말기들간의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