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9646A - 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9646A
CN111629646A CN201880086570.3A CN201880086570A CN111629646A CN 111629646 A CN111629646 A CN 111629646A CN 201880086570 A CN201880086570 A CN 201880086570A CN 111629646 A CN111629646 A CN 111629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opening
base portion
opening forming
form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9646B (zh
Inventor
早川文俊
加藤明浩
南元一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29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9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插入装置具有:基台部,其被设置于插入部;第1凹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基台部;开口形成面,其被形成于所述第1凹部的周围;可动部件,其在所述第1凹部内移动;板状的盖部件,其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由此封闭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第2凹部,其被凹陷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抵接面;固定用树脂,其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台部;以及第3凹部,其是从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沿着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凹陷设置的切口,在内表面包含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

Description

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和被设置于该插入部的可动部件的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或医疗用处置器具等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部的插入部的插入装置中,存在在该插入部具有可动部件的形式的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插入部具有作为可动部件的立起杆和立起台的内窥镜。
在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中,立起杆被配置于杆收纳部内,该杆收纳部是被形成于插入部的前端部主体的凹形状的空间。而且,在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中,杆收纳部被利用粘接用的树脂固定于前端部主体的薄板状的罩封闭。
插入装置被反复利用,因此,要求提高针对物理冲击的耐性。因此,如果是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所公开的、具有封住杆收纳部的罩的插入装置,则考虑将罩设为较厚部件来提高罩的强度的方法。
此外,插入装置要求插入部的细径化。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中,考虑如下方法:当在封住杆收纳部的罩设置较厚部分的情况下,使罩与前端部主体的粘接面向前端部主体的内侧(径向内侧)移动,防止变厚的罩向外侧突出。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36044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中,当在封住杆收纳部的罩设置较厚部分、且使粘接面向前端部主体的内侧移动的情况下,粘接面接近杆收纳部内的立起杆。因此,从粘接面向杆收纳部内露出的粘接用的树脂可能与立起杆发生干涉。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固定盖部件的固定用树脂在收纳空间内与可动部件发生干涉的插入装置,该盖部件用于封住可动部件的所述收纳空间。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装置具有:基台部,其被设置于被插入到被检体的插入部;第1凹部,其被凹陷设置于所述基台部的表面;开口形成面,其以包围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被形成于所述基台部的表面;可动部件,其在所述第1凹部内相对于所述基台部移动,且一部分从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突出;板状的盖部件,其具有比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大且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由此封闭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第2凹部,其被凹陷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抵接面,在所述盖部件封闭了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凹部连接,由此构成内包所述可动部件的收纳空间;固定用树脂,其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台部;以及第3凹部,其是从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侧壁被凹陷设置于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的切口,在该第3凹部的内表面包含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侧视型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以分离后的状态示出前端罩和前端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未装配前端罩的状态的前端部的左侧面的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前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示出前端部件的右侧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卸下了盖部件的状态的前端部件的右侧面的图。
图11是图4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被图6中的虚线描绘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第3凹部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14是示出第3凹部的第2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所以,使比例尺按照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是示出插入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100具有插入装置主体1和前端罩6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插入装置100是具有被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人体内的插入部2的内窥镜,更具体而言是侧视型的十二指肠用内窥镜。
插入装置主体1构成为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被设置于插入部2的基端侧的操作部3、以及从操作部3延伸的通用缆线4。
在操作部3设置有弯曲操作装置11、送气送水按钮12、抽吸按钮13、提升台操作杆14和操作开关15。操作开关15是用于对被设置于插入部2的摄像装置42(图1中未图示)进行操作的电子开关。
在操作部3设置有用于将未图示的处置器具导入到体内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6。在处置器具插入口16连接有通道管17的基端侧。通道管17的前端侧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5开口。
插入部2构成为连续设置有被配设于前端的前端部5、被配设于前端部5的基端侧的弯曲自如的弯曲部6、以及连接弯曲部6的基端侧和操作部3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7。在前端部5装配有前端罩60。前端部5和前端罩60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弯曲部6根据被设置于操作部3的弯曲操作装置11的上下弯曲旋钮11a的转动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根据左右弯曲旋钮11b的转动而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弯曲。
在插入部2内贯穿插入有提升台操作线18(图1中未图示)。提升台操作线18根据提升台操作杆14的摆动而在长度方向上进退移动。即,提升台操作杆14是用于供使用者对如下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件,该装置推拉被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提升台操作线18。提升台操作线18的前端与被设置于前端部5的后述可动部件51(图1中未图示)连接。
图2是前端部5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5装配有前端罩60。前端罩60是覆盖前端部5的规定的外表面的鞘状的部件,能够相对于前端部5进行拆装。
图3是以分离后的状态示出前端罩60和前端部5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前端罩60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中的、比橡胶等的弹性低、且容易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罩60在被装配于前端部5后,在从该前端部5卸下时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和断裂,无法再次使用。在图3中,示出一次也未被装配于前端部5的状态(未使用状态)的前端罩60。
对前端部5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细长的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的轴称为长度轴2a。此外,将沿着长度轴2a朝向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方向称为前端方向A,将前端方向A的相反方向称为基端方向B。此外,将与长度轴2a垂直的平面上彼此垂直的2个直线轴定义为X轴和Y轴。而且,将沿着X轴朝向一侧的方向称为右方向R,将右方向R的相反方向称为左方向L。此外,将沿着Y轴朝向一侧的方向称为上方向U,将上方向U的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向D。X轴和Y轴与弯曲部6的弯曲方向大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沿着长度轴2a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在设X轴水平的情况下,设右侧为右方向R,上侧为上方向U。
图4是示出未装配前端罩60的状态的前端部5的左侧面的图。此外,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图7是前端部件2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前端部5具备前端部件20和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或陶瓷制的绝缘部20j。前端部件20具有被固定于弯曲部6的前端的基部20a、从基部20a朝向前端方向A突出的一对臂部即第1臂部20b和第2臂部20c、以及被形成于第1臂部20b和第2臂部20c之间的空间即提升台收纳空间20d。基部20a的外形为大致柱状。基部20a的外周被环状的绝缘部20j覆盖。
第1臂部20b和第2臂部20c被配置成,被形成于第1臂部20b和第2臂部20c之间的空间即提升台收纳空间20d朝向上方向U、下方向D和前端方向A这三个方向敞开。即,第1臂部20b和第2臂部20c以在中间夹着提升台收纳空间20d的方式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1臂部20b被配置于提升台收纳空间20d的左方向L侧,第2臂部20c被配置于提升台收纳空间20d的右方向R侧。
在第1臂部20b的外周面中的面向上方向U的上表面配设有照明透镜41、摄像装置42和清洗喷嘴43。照明透镜41用于朝向摄像装置42的被摄体射出照明光。照明光经由被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光缆41a从发光装置被引导至照明透镜。发光装置可以被配设于插入装置100,也可以被配设于与插入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
摄像装置42的视野大致以上方向U为中心。即,摄像装置42使插入部2的侧方进入视野。清洗喷嘴43是朝向照明透镜41和摄像装置42喷出流体的部位。
如图5所示,在第1臂部20b的内部形成有摄像装置收纳空间20e。在摄像装置收纳空间20e内配设有光缆41a的前端部和摄像装置42。
摄像装置收纳空间20e经由贯通基部20a的贯通孔20f而与弯曲部6的内部空间连通。光缆41a的前端部和摄像装置42通过贯通孔20f被插入到摄像装置收纳空间20e内。
此外,如图7所示,摄像装置收纳空间20e具有在第1臂部20b的面向下方向D的下表面开口的开口部20g。该开口部20g被陷入开口部20g内的栓体20h封闭。栓体20h利用粘接剂被固定于开口部20g内。此外,如图5所示,在栓体20h形成有爪20i,例如在插入装置1的维护时,该爪20i用于在从开口部20g内拔出该栓体20h时钩挂工具。
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是,在第2臂部20c内设置有配设可动部件51的收纳空间22。可动部件51是将提升台操作线18的运动传递到提升台50的部件。
前端罩60是前端方向A侧闭合且基端方向B侧开口的鞘状的部件。将被设置于前端罩60的基端方向B侧的开口称为插入口60d。在将前端罩60装配于前端部5时,前端部5经由插入口60d被插入到前端罩60内。
在前端罩60具有开口部60a,在被装配于前端部5的状态下,该开口部60a使提升台收纳空间20d仅朝向上方向U露出。此外,在前端罩60被装配于前端部件20的状态下,照明透镜41、摄像装置42和清洗喷嘴43也经由开口部60a朝向上方向U露出。
在前端罩60的外表面,开口部60a不与插入口60d连接。由此,在前端罩60的基端60b形成有绕长度轴2a整周呈环状连接的环状部60e。在前端罩60被装配于前端部件20的状态下,环状部60e嵌合于绝缘部20j的外周。
接着,对被设置于前端部件20的第2臂部20c的收纳空间22和被配设于该收纳空间22内的可动部件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示出前端部件20的右侧面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出卸下了盖部件23的状态的前端部件20的右侧面的图。图11是图4的XI-XI剖视图。图12是被图6中的虚线描绘的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2臂部20c由与前端部件20一体的基台部21、以及利用固定用树脂26被粘接固定于基台部21的盖部件2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3被固定于基台部21的左侧面。而且,收纳空间22由分别凹陷设置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彼此对置的面的第1凹部21a和第2凹部23a构成。
更详细地讲,基台部21具有第1凹部21a、开口形成面21b和壁面部21c。第1凹部21a在基台部21的表面中的开口形成面21b内开口。即,开口形成面21b是以包围第1凹部21a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面。
开口形成面21b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单一的平面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平面构成,还可以由曲面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5和图11所示,开口形成面21b包含与长度轴2a大致平行且以彼此交叉的角度配置的一对平面21b1和21b2。一对平面21b1和21b2在柱状的基台部21的表面面向不同的方向,以使得两者的交线成为朝向外侧凸出的棱线。
包含这一对平面21b1和21b2的开口形成面21b成为在与长度轴2a垂直的截面呈山状屈曲的形状。
壁面部21c从开口形成面21b朝向基台部21的外侧竖立设置。壁面部21c在后面叙述。
盖部件23是板状的部件,具有第2凹部23a、抵接面23b和突起30。抵接面23b是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的面。此外,抵接面23b比第1凹部21a的开口大,在第1凹部21a的开口的周围整体范围内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因此,在抵接面23b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的状态下,第1凹部21a的开口被盖部件23封闭。
关于盖部件23,第2凹部23a的外周部即侧面23d的附近的部分比形成有第2凹部23a的中央部厚,因此,跟与中央部相同的厚度的板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
抵接面23b封闭第1凹部21a,因此,是与开口形成面21b紧贴的形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形成面21b为在与长度轴2a平行的截面呈山状屈曲的形状,因此,抵接面23b具有与开口形成面21b的屈曲对应地呈谷状屈曲的形状。即,抵接面23b包含与开口形成面21b的一对平面21b1和21b2平行的一对平面23b1和23b2。
这样,基台部21侧的开口形成面21b为山形状,盖部件23侧的抵接面23b为谷形状,因此,通过使抵接面23b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进行盖部件23相对于基台部21的绕长度轴2a的周向上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3相对于基台部21的绕长度轴2a的周向上的定位成为大致沿着Y轴的上方向U和下方向D的定位。
第2凹部23a在抵接面23b内开口。即,第2凹部23a的开口的周围被抵接面23b包围。第2凹部23a在盖部件23封闭了第1凹部21a的开口的状态下与第1凹部21a连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粘接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以使得被设置于基台部21的第1凹部21a和被设置于盖部件23的第2凹部23a面对面,由此形成收纳空间22。因此,在收纳空间22的侧壁面,在从第1凹部21a和第2凹部23a各自的底面离开的位置存在基台部21与盖部件23之间的边界线。
这里,收纳空间22的侧壁面是指收纳空间22的内表面中的、除了第1凹部21a和第2凹部23a的底面以外的面。即,收纳空间22的侧壁面由第1凹部21a和第2凹部23a的侧壁构成。此外,边界线是指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即开口形成面21b和抵接面23b出现在收纳空间22的侧壁面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与长度轴2a大致平行。
接着,对被设置于基台部21的壁面部21c和被设置于盖部件23的突起30进行说明。
壁面部21c从开口形成面21b朝向基台部21的外侧竖立设置,具有在抵接面23b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的状态下与盖部件23的侧面23d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壁面部21c被配设成,以从侧面23d分开规定的距离的方式包围盖部件23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面部21c被形成于基台部21的表面,是供盖部件23嵌入内侧的形状的凹部的侧壁面,开口形成面21b相当于该凹部的底面。
突起30从盖部件23的侧面23d的一部分朝向壁面部21c突出。如图6和图12所示,突起30具有比盖部件23的侧面23d中的厚度小的厚度。突起30与壁面部21c抵接,由此,防止设置有突起30的部分中的侧面23d与壁面部21c紧贴,在侧面23d与壁面部21c之间产生规定的宽度的间隙27。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盖部件23为大致矩形状,盖部件23的侧面23d包含与长度轴2a大致平行的一对面和与长度轴大致垂直的一对面。而且,盖部件23具有从与长度轴2a大致平行的一对侧面23d沿着长度轴2a向两个方向(前端方向A和基端方向B)突出的多个突起30。
被设置于基台部21的壁面部21c被配设成,从沿着长度轴2a的两个方向夹着盖部件2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30与壁面部21c抵接,由此进行盖部件23相对于基台部21的长度轴2a方向上的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使抵接面23b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进行盖部件23相对于基台部21的与长度轴2a垂直的方向(周向)上的定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盖部件23与基台部21粘接时,使抵接面23b与开口形成面21b抵接,使突起30与壁面部21c抵接,由此,能够进行盖部件23在基台部21的表面上的定位。
此外,此时,在盖部件23与包围该盖部件23的周围的壁面部21c之间产生槽状的间隙27。突起30比壁面部21c的厚度薄,因此,该盖部件23的周围产生的间隙27沿着盖部件23的抵接面23b的外周连续而不会被中断。
而且,在盖部件23与壁面部21c之间产生的间隙27内流入有固化前的固定用树脂26,然后,使固定用树脂26固化,由此,盖部件23被粘接固定于基台部21。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没有间隙地沿着盖部件23的抵接面23b的外周以不被中断的方式配置固定用树脂26,因此,能够可靠地且牢固地将盖部件23固定于基台部2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1所示,在盖部件23的抵接面23b和侧面23d交叉的角的一部分形成有切掉该角而成的倒角部23e。此外,在与形成有该倒角部23e的侧面23d对置的壁面部21c形成有切口21e。例如在插入装置1的维护时,在从基台部21卸下盖部件23时,能够在倒角部23e与开口形成面21b之间的间隙中插入工具。
接着,对被配设于收纳空间22内的可动部件51进行说明。
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可动部件51被基台部21支承为能够在第1凹部21a内相对于基台部21移动。具体而言,在基台部21形成有从第1凹部21a的底面贯通到提升台收纳空间20d的轴承28。轴承28将被固定于可动部件51的轴部51a支承为能够转动。可动部件51具有在第1凹部21a内从轴部51a向与轴部51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杆51b。因此,杆51b在第1凹部21a内绕轴部51a的转动轴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51的转动轴与X轴大致平行。因此,杆51b在第1凹部21a(收纳空间22)内在大致沿着长度轴2a的方向上移动。
在杆51b的从轴部51a离开规定的距离的位置连接有提升台操作线18的前端。提升台操作线18被贯穿插入到从第1凹部21a的侧面朝向基端方向B贯通基台部21和基部20a的贯通孔21d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贯通孔21d内插入有引导提升台操作线18的引导管29。引导管29是硬质的管状的部件。提升台操作线18被贯穿插入到引导管29内。
如上所述,提升台操作线18根据提升台操作杆14的摆动,在沿着长度轴2a的方向上进退移动。因此,杆51b根据提升台操作杆14的摆动而绕转动轴摆动。
轴部51a向提升台收纳空间20d内延伸,在轴部51a的向提升台收纳空间20d内延伸的部分固定有提升台50。因此,如图8所示,提升台50与可动部件51一起绕轴部51a的转动轴摆动。即,提升台50根据提升台操作杆14的摆动而绕转动轴摆动。
提升台50是从轴部51a向一个方向延伸的舌状的部件。处置器具通道管17在提升台收纳空间20d的提升台50的基端方向B侧开口。伴随着提升台50的摆动,从处置器具通道管17突出的处置器具的角度变化。
与开口形成面21b相比,可动部件51的杆51b的一部分更从第1凹部21a的开口突出。即,可动部件51的一部分突出到被形成于盖部件23的第2凹部23a内。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空间22内移动的可动部件51被配置成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大致平行地移动,并且,可动部件51的一部分从第1凹部21a超过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即开口形成面21b(抵接面23b)而突出到第2凹部23a内。因此,在从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例如从图6的视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部件51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重叠。
接着,对确定收纳空间22内的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的结构进行说明。
收纳空间22内的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的两端中的至少一方由可动部件51与限制部22a抵接的位置决定,该限制部22a是收纳空间22的侧壁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中的前端方向A侧的端部是可动部件51与被设置于第1凹部21a的侧壁的一部分的限制部22a抵接的位置。图6和图10示出可动部件51位于移动范围的前端方向A侧的端部、与限制部22a抵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从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部件51以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重叠的状态在收纳空间22内移动。因此,被设置于第1凹部21a的侧壁的限制部22a比第2凹部23a的侧壁更向基端方向B侧突出,以使得与第2凹部23a的侧壁相比,先与在收纳空间22内朝向前端方向A移动的可动部件51抵接。
即,第2凹部23a的长度轴2a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第1凹部21a的开口宽度宽,第2凹部23a的侧壁在长度轴2a方向上从与限制部22a抵接的状态的可动部件51离开。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空间22的侧壁设置有第3凹部31,该第3凹部31是从第1凹部21a和第2凹部23a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侧壁沿着开口形成面21b和抵接面23b的边界(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凹陷设置的切口,在内表面出现有所述接合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与第1凹部21a的侧壁相比,沿着接合面在收纳空间22的外侧仅切掉第2凹部23a的侧壁,由此形成第3凹部31。通过仅切掉第2凹部23a的侧壁,在第3凹部31中,开口形成面21b的一部分露出到收纳空间。
第3凹部31可以被设置于收纳空间22的侧壁的整周,也可以仅被设置于如限制部22a附近那样可动部件51接近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凹部31至少被设置于限制部22a的附近。在图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标注标号C的网格示出形成有第3凹部31的部位。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支承可动部件51的轴承28和确定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22a设置于相同部件即基台部21,由此,能够提高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的精度。另外,限制部22a也可以被设置于盖部件23(第2凹部23a的侧壁)。
另一方面,可动部件51的移动范围中的基端方向B侧的端部是被固定于可动部件51的提升台50与向提升台收纳空间20d内突出的止挡件20k抵接的位置。在图5和图8中示出止挡件20k。图8示出提升台50与止挡件20k抵接的状态。在提升台收纳空间20d内设置与提升台50直接抵接的止挡件20k,由此,能够与可动部件51和提升台50的固定位置的偏差无关地进行提升台50的定位。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100在被插入到被检体的插入部2具有收纳可动部件51的收纳空间22。而且,收纳空间22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凹部21a,其被形成于被设置于插入部2的基台部21;以及第2凹部23a,其被形成于被粘接固定于基台部21的盖部件2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部件51以与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接合面重叠的状态在收纳空间22内移动。
粘接固定基台部21和盖部件23的固定用树脂26在被固化之前的阶段可能从接合面流入到收纳空间22内,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形成有沿着收纳空间22内的接合面设置的切口即第3凹部31,因此,流入到收纳空间22内的固定用树脂26以留在第3凹部31内的方式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固定用树脂26在收纳空间22内与可动部件51发生干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仅切掉盖部件23的第2凹部23a的侧壁,由此形成第3凹部31,但是,第3凹部31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的第1变形例所示,也可以仅切掉基台部21的第1凹部21a的侧壁,由此形成第3凹部31。该情况下,限制部22a由盖部件的第2凹部23a的侧壁的一部分构成。
此外,例如,如图14的第2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切掉基台部21的第1凹部21a的侧壁和盖部件23的第2凹部23a的侧壁双方,由此形成第3凹部31。第1和第2变形例中的任意一方均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伴随这种变更的插入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是将2018年1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15051号作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的,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5)

1.一种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装置具有:
基台部,其被设置于被插入到被检体的插入部;
第1凹部,其被凹陷设置于所述基台部的表面;
开口形成面,其以包围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的周围的方式被形成于所述基台部的表面;
可动部件,其在所述第1凹部内相对于所述基台部移动,且一部分从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突出;
板状的盖部件,其具有比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大且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由此封闭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
第2凹部,其被凹陷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抵接面,在所述盖部件封闭了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开口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凹部连接,由此构成内包所述可动部件的收纳空间;
固定用树脂,其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形成面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台部;以及
第3凹部,其是从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侧壁被凹陷设置于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的切口,在该第3凹部的内表面包含所述开口形成面和所述抵接面的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面由被形成于所述基台部的侧面的沿着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的面构成,
所述可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台部在所述长度轴方向的规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
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移动范围的两端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可动部件与限制部抵接的位置决定,该限制部是所述第1凹部或所述第2凹部的侧壁的一部分,
所述第3凹部被配设于限制部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被形成于所述第1凹部的侧壁,
以在所述收纳空间内露出所述开口形成面的方式切掉所述第2凹部的侧壁,由此形成所述第3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收纳空间内露出所述开口形成面的方式切掉所述第2凹部的侧壁,由此形成所述第3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插入装置是内窥镜。
CN201880086570.3A 2018-01-31 2018-08-30 插入装置 Active CN111629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5051 2018-01-31
JP2018-015051 2018-01-31
PCT/JP2018/032172 WO2019150634A1 (ja) 2018-01-31 2018-08-30 挿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9646A true CN111629646A (zh) 2020-09-04
CN111629646B CN111629646B (zh) 2024-04-30

Family

ID=6747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570.3A Active CN111629646B (zh) 2018-01-31 2018-08-30 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2414A1 (zh)
JP (1) JP6905094B2 (zh)
CN (1) CN111629646B (zh)
WO (1) WO201915063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5458A (ja) * 1993-05-07 1994-1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8154890A (ja) * 1994-12-01 1996-06-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CN102469922A (zh) * 2010-05-28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7613880A (zh) * 2015-06-10 2018-01-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9265B (zh) * 2012-09-05 2019-04-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JP6594526B2 (ja) * 2016-04-12 2019-10-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5458A (ja) * 1993-05-07 1994-1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8154890A (ja) * 1994-12-01 1996-06-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CN102469922A (zh) * 2010-05-28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7613880A (zh) * 2015-06-10 2018-01-1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50634A1 (ja) 2020-12-03
CN111629646B (zh) 2024-04-30
JP6905094B2 (ja) 2021-07-21
US20200352414A1 (en) 2020-11-12
WO2019150634A1 (ja)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9298B2 (ja) 接続装置および補助装置ならびにアダプタ固定部材
CN111629647B (zh) 插入装置
US20220022733A1 (en) Distal end unit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US11484188B2 (en) Endoscope
CN111655114B (zh) 插入装置、插入装置的前端部件以及盖部件
US20230165451A1 (en) Tip for a single use endoscope, in particular for a single use duodenoscope
CN111526798B (zh) 内窥镜
CN111629646B (zh) 插入装置
JP7245357B2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US11963660B2 (en) Distal end unit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US20210369089A1 (en) Endoscope
EP3656277A1 (en) Endoscope
US20210369086A1 (en) Distal end unit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JPH0785131B2 (ja) 内視鏡
WO2012017861A1 (ja) 内視鏡
JP7246539B2 (ja) 内視鏡
US11553894B2 (en) Ultrasonic endoscope
US20230111466A1 (en) Image pickup unit and insertion instrument
JP4336943B2 (ja) 内視鏡の本体操作部
CN115210863A (zh) 电子模块、电子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内窥镜
JP2020168092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