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9068B -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9068B
CN111629068B CN202010553562.4A CN202010553562A CN111629068B CN 111629068 B CN111629068 B CN 111629068B CN 202010553562 A CN202010553562 A CN 202010553562A CN 111629068 B CN111629068 B CN 111629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network
networks
internet
ring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35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9068A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35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9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9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9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该方法包括: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如何提高物联网中的中继器在数据中转时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若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该物联网网关将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也即是说,如果建立的该多个环网中有很多环网的负载都比较大,那么,该物联网网关会重新设置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从而保证该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都能够被高效地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包括: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该物联网网关为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也即是说,在选择调整方式时存在优先级,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可以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不再重新建立其他环网;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无法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重新建立其他环网;这样一来,在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建立环网带来的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
若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四预设阈值,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四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网关,该物联网网关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通过该收发器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通过执行上述操作,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通过该收发器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用于:
检测该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若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通过该收发器将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也即是说,如果建立的该多个环网中有很多环网的负载都比较大,那么,该物联网网关会重新设置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从而保证该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都能够被高效地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将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具体为: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为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也即是说,在选择调整方式时存在优先级,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可以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不再重新建立其他环网;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无法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重新建立其他环网;这样一来,在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建立环网带来的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物联网通信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综上所述,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该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该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上下文中所称“计算机设备”,也称为“电脑”,是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存续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物联网络包括物联网网关101、中继器102和终端103,该物联网网关连接(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有多个中继器102(图1中示意性的例举了3个),每个中继器102连接(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有多个终端103(图1中示意性的例举了3个)。实际应用中,中继器102的数量和终端10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配置。该通信系统中的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上述终端103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能够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上述中继器102也可以为中继站或者其他传输中转设备。上述物联网网关101根据物联网的大小可以是一台个人电脑(英文:Personal computer,PC),也可以是多台PC、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组,此处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物联网通信系统来实现,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该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
具体地,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可以为该第一中继器上报给该物联网网关的,也可以该物联网网关预先存储了或者通过其他渠道预先获取了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另外,该物联网网关中还预设了多个业务类型。因此,该物联网网关可以根据该第一中继器、该多个中继器和该多个业务类型来建立多个环网;建立环网的过程可以是生成该环网的相关配置信息,然后将该配置信息发送给相关的设备。例如,若某个环网包括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那么,该物联网网关在建立该某个环网时可以生成该某个环网的配置信息,然后将该环网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以便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感知该某个环网的存在,以及获知自身在该某个环网中承担的角色,从而根据需要对自身做相应配置。
该多个业务类型具体是什么业务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预先预设好,可选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为根据业务的时延要求、数据量大小、安全级别和稳定性中至少一项(例如,一项、两项、三项)划分得到。例如,该多个业务类型为根据业务时延要求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时延的要求不同(如,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时延不超过100ms,又一个业务类型的时延不超过200ms,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量大小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数据量的范围不同(如,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量的范围为200兆到500兆之间,又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流的范围为1000兆到2000兆之间,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业务的安全级别不同(如,预先设定高安全级别、中等安全级别和低安全级别,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高安全级别,又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低安全级别,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的稳定性要求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业务的稳定性要求不同(如,预先设定高稳定性、中等稳定性和低稳定性,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高稳定性,又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低稳定性,等等)。当然,划分业务类型除了可能用到以上例举的信息外,还可能用到其他信息,其他信息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举例来说,业务类型分为业务类型A、业务类型B和业务类型C,建立的环网具体为环网1、环网2和环网3,其中,环网1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A的业务(即环网1对应业务类型A),环网2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B的业务(即环网2对应业务类型B),环网3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即环网3对应业务类型C)。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业务类型和第二业务类型,该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也即是说,该多个业务类型具体为根据业务的数据量大小划分得到,环网中的中继器数量越多则承担数据量较小的业务,环网中的中继器数量越少则承担数据量较大的业务。这样做的考虑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步骤S202: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地,该物联网网关可以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一条信息,该信息指示了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即是说,该物联网网关将在步骤S201中生成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该信息指示给第一中继器,以便该第一中继器后续基于该对应关系来进行数据传输。
相应地,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环网与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该第一中继器接收到了该多个环网与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就知道什么业务类型应该放在哪个环网上传输了。举例来说,若该第一中继器获知了环网1对应业务类型A,环网2对应业务类型B,环网3对应业务类型C,那么,如果该第一中继器后续接收到属于业务类型A的业务(的数据),该第一中继器就知道该业务需要在该环网1上传输,如果该第一中继器后续接收到属于业务类型B的业务(的数据),该第一中继器就知道该业务需要在该环网2上传输,如果该第一中继器后续接收到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的数据),该第一中继器就知道该业务需要在该环网3上传输。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首先,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然后,若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接着,该物联网网关将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也即是说,如果建立的该多个环网中有很多环网的负载都比较大,那么,该物联网网关会重新设置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从而保证该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都能够被高效地传输。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包括: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该物联网网关为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也即是说,在选择调整方式时存在优先级,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可以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不再重新建立其他环网;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无法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重新建立其他环网;这样一来,在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建立环网带来的开销。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若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四预设阈值,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四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在图2所示的方法中,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3,图3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网关30,该物联网网关30包建立单元301和第一发送单元302,其中,各个单元的描述如下:
建立单元301用于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第一发送单元302用于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物联网网关还包括检测单元和调整单元,该检测单元用于在该第一发送单元302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检测该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该调整单元用于在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的情况下,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该第一发送单元302还用于将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也即是说,如果建立的该多个环网中有很多环网的负载都比较大,那么,该物联网网关会重新设置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从而保证该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都能够被高效地传输。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调整单元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具体为: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为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也即是说,在选择调整方式时存在优先级,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可以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不再重新建立其他环网;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无法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重新建立其他环网;这样一来,在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建立环网带来的开销。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还包括检测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该检测单元用于在第一发送单元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
该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四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图3所示的物联网网关30的实现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3所示的物联网网关中,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物联网网关40,该物联网网关40可以为部署在互联网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该物联网网关40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4所示,该物联网网关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收发器403和总线404。收发器403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互联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中继器,核心网设备等)之间收发数据。物联网网关40中的处理器4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他方式连接。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402中可以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401用于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通过该收发器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通过执行上述操作,第一中继器接收物联网网关发送的多个业务类型与多个环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续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就使用该数据所属的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来传输该数据,通过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处理器通过该收发器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用于:
检测该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若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通过该收发器将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也即是说,如果建立的该多个环网中有很多环网的负载都比较大,那么,该物联网网关会重新设置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从而保证该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都能够被高效地传输。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处理器将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具体为: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该物联网网关调整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该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为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也即是说,在选择调整方式时存在优先级,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可以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不再重新建立其他环网;如果已经建立的多个环网重新与该多个业务类型对应无法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那么就重新建立其他环网;这样一来,在保证这多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被有效地承载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建立环网带来的开销。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处理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元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存储器402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应用程序运行装置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90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4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连接于总线404,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401等其它部分连接。该输入输出装置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输入界面,以便操作人员通过该输入界面选择布控项,还可以是其它接口,可通过该接口外接其它设备。
图4所示的物联网网关40的实现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4所示的物联网网关40中,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容下载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通信方法能够应用于物联网通信系统,所述物联网通信系统包括物联网网关、中继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通信方法包括:
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所述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所述物联网网关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所述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器在所述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其中,所述物联网网关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所述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若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所述物联网网关将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器;
其中,
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包括: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为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
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4134822720000011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所述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所述第一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所述第二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所述物联网网关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
若所述第一环网的负载高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物联网网关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二环网分担所述第一环网传输的业务;所述第二环网为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所述第一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
4.一种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所述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所述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器在所述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还用于:
检测所述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
若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
通过所述收发器将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器;
其中,
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包括: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为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
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4134822720000031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所述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所述第一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所述第二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
6.一种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包括:建立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中继器、多个第二中继器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多个业务类型与该多个环网一一对应;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该多个环网与该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用于该第一中继器确定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以及将接收到的属于该目标业务类型的数据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在该目标业务类型对应的环网中的下一跳;
其中,所述物联网网关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所述多个环网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检测所述多个环网中各个环网的负载情况;若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将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中继器;
其中,
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各自对应的环网,包括: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物联网网关调整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与所述多个环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实现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超过预设负载的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所述物联网网关为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建立新的对应的环网;
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FDA0004134822720000041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物联网通信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53562.4A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Active CN111629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3562.4A CN111629068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6639.0A CN107580056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202010553562.4A CN111629068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6639.0A Division CN107580056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9068A CN111629068A (zh) 2020-09-04
CN111629068B true CN111629068B (zh) 2023-05-02

Family

ID=61036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6639.0A Active CN107580056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202010553562.4A Active CN111629068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6639.0A Active CN107580056B (zh) 2017-09-12 2017-09-12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580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137A (zh) * 2020-12-06 2021-03-2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发送数据进行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371A (zh) * 2016-11-11 2017-03-15 清华大学 基于OpenFlow协议的ID/Locator分离的IP移动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9441C (zh) * 2004-09-30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业务传输平台实现rpr环网互通的装置和方法
JP4848254B2 (ja) * 2006-11-29 2011-12-28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装置
CN101075935A (zh) * 2007-06-27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环网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JP4817131B2 (ja) * 2009-02-03 2011-11-1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Ip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1483570B (zh) * 2009-02-17 2012-07-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932102B (zh) * 2009-06-19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映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825816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多环结构网络相交环的业务的传输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3024008B (zh) * 2012-12-03 2016-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796798B (zh) * 2014-01-22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突发传送网obtn的业务传输方法、源节点及宿节点
CN104038386A (zh) * 2014-05-30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业务环网检测的方法、节点和网管
JP6263105B2 (ja) * 2014-08-22 2018-01-17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CN104734947B (zh) * 2015-03-20 2019-05-24 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纤通式家庭网关
CN105099725A (zh) * 2015-07-22 2015-11-25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网络的组播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6908758A (zh) * 2015-12-22 2017-06-30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车路线信息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7612805B (zh) * 2017-09-11 2021-01-2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371A (zh) * 2016-11-11 2017-03-15 清华大学 基于OpenFlow协议的ID/Locator分离的IP移动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idar Samet .《Smart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2013,281-283页. *
Soo-Hoon Moon ; Seung-Jae Han ; Sunju Park."Energy-efficient flow control and routing for cluster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2013 (ICOIN)》.2013,第83-8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0056B (zh) 2020-07-24
CN107580056A (zh) 2018-01-12
CN111629068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2528B (zh) 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转换的方法、通信装置、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90053204A1 (en) Method, transmitting node and receiving node for feedback control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3965341A1 (en) Rate ma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9297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36254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2 termination on basi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of e2 termin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7082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752677A (zh) 天线连接电路和相关装置及设备
US10250674B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tual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of collaborative data between sites
CN111629068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07484214B (zh) 物联网接入点频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991762B2 (en) Direct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MF, access network functional entity and terminal
CN112740826B (zh) 一种能力上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612805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US202300995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7733983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第一中继器
WO2023082276A1 (zh) 波束能力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612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65479A (zh)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04796931A (zh) 无线网络系统及其基站连线方法
CN107645744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第一中继器
KR2020008970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내의 간섭을 식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32458A (zh) 一种基于双连接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11429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07204B (zh) 基于中继通信与直连通信的通信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15396063B (zh) 帧结构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