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874A -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874A
CN111628874A CN202010358835.XA CN202010358835A CN111628874A CN 111628874 A CN111628874 A CN 111628874A CN 202010358835 A CN202010358835 A CN 202010358835A CN 111628874 A CN111628874 A CN 111628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transceiver
twisted pair
ethernet
optical fiber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88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8874B (zh
Inventor
周立功
陈超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uligong Sc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uligong Sc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uligong Sc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uligong Sc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88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8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04L49/352Gigabit ethernet switching [GB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相互连接,并且根据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或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工作模式,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配置成适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双绞线以太网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之间、光纤以太网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之间以及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之间物理层协议的转换,实现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方便对汽车以太网的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背景技术
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对汽车网络的带宽提出更高要求,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高品质汽车娱乐以及OTA、V2X等一系列新技术,都推动了汽车网络带宽需求爆发式增长。而汽车以太网不仅具有满足以上技术所需带宽,而且具有巨大的性能潜力。因此,汽车以太网会在汽车车载网络中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一般的,汽车以太网的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调试。根据物理层的不同,目前的汽车以太网分为汽车双绞线以太网和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而这两类以太网也不能互相连接。
在汽车以太网开发过程中,需要测试汽车以太网的通信是否正常,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标准以太网测试仪器只能应用于标准以太网接口,不适用于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接口的测试,对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的测试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以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方便对汽车以太网的测试。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包括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根据配置信息工作于RGMII模式或MII的PHY模式,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工作在MII的MAC模式,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工作在MII的PHY模式,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工作在RGMII模式,其中:
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
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
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RG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的RGMII接口;
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的MII接口;
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的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的MII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配置保存模块和下载器,所述配置保存模块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所述下载器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所述下载器用于向配置信息写入设备提供写入接口,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所述配置保存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分别为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采用的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分别为TJA1101、KD1053、KSZ8041和KSZ9031。
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双绞线启停模块、光纤启停模块、双绞线侧启停模块和光纤侧启停模块,分别用于启用或禁用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
进一步的,所述双绞线启停模块包括用于使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上电使能的双绞线使能连接器;
所述光纤启停模块包括用于使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接入电源的光纤电源连接器;
所述双绞线侧启停模块包括用于使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上电禁用的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
所述光纤侧启停模块包括用于使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接入电源的光纤侧电源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双绞线使能连接器、所述光纤电源连接器、所述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和所述光纤侧电源连接器通过跳线帽对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进行启用或禁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电源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内的晶振供电回路,所述光纤侧电源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晶振供电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双绞线使能连接器设置有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供电端、使能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使能端接口和双绞线接地端接口,所述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设置有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供电端、禁用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侧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侧禁用端接口和双绞线侧接地端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接口相互连接,并且根据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或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的工作模式,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配置成适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双绞线以太网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之间、光纤以太网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之间以及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之间物理层协议的转换,实现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方便对汽车以太网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以太网收发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2、光纤以太网收发器;3、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5、保存模块;6、下载器;7、双绞线启停模块;8、光纤启停模块;9、双绞线侧启停模块;10、光纤侧启停模块;11、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2、光纤电源连接器;13、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4、光纤侧电源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的结构框图,参考图1,该以太网转接模块包括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在本实施例中,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分别为汽车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
其中,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数据收发接口(TX接口和RX接口)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数据收发接口(TX接口和RX接口)。具体的,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RX接口和TX接口分别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TX接口和RX接口。
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数据收发接口。具体的,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RX接口和TX接口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TX接口和RX接口。
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数据收发接口。具体的,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RX接口和TX分别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TX接口和RX接口。
进一步的,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根据配置信息工作于RGMII模式或MII的PHY模式,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工作在MII的MAC模式,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工作在MII的PHY模式,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工作在RGMII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汽车PHY芯片(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一般都有MAC模式(也称反向模式)和PHY模式。一般情况下,标准以太网PHY芯片(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没有MAC模式,在实现以太网物理介质的转接时,将其中用于实现转接的PHY芯片分别设置在PHY模式和MAC模式,或都设置在RGMII等模式,即可实现这两颗PHY对应以太网的双向转接。
例如,要实现标准以太网和汽车光纤以太网之间的转换时,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配置在RGMII模式,此时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工作在PHY模式,并停止或禁用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实现标准以太网和汽车光纤以太网之间的转换。
要实现标准以太网和汽车双绞线以太网之间的转换时,停止或禁用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此时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分别工作在MII的MAC模式和MII的PHY模式,实现标准以太网和汽车双绞线以太网之间的转换。
要实现汽车光纤以太网和汽车双绞线以太网之间的转换时,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配置在MII的PHY模式,此时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工作在MII的MAC模式,并停止或禁用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实现汽车光纤以太网和汽车双绞线以太网之间的转换。
上述,通过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数据收发接口相互连接,并且根据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或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工作模式,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配置成适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双绞线以太网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之间、光纤以太网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之间以及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之间物理层协议的转换,实现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方便对汽车以太网的测试。
实施例二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图2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的系统框图,本实施例提供在以太网转接模块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分别为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其采用的收发器(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采用的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分别为TJA1101、KD1053、KSZ8041和KSZ9031,各网络通信芯片的外围电路基于现有技术进行设置即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以上四类以太网收发器的MIIs接口相互连接,其中,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RGMII接口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RGMII接口,实现这两类以太网之间的千兆双向转接;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MII接口(PHY模式)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MII接口(MAC模式),实现这两类以太网之间的百兆双向转接;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MII接口(MAC模式)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MII接口(PHY模式),实现这两类以太网之间的百兆双向转接。
本实施例中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由统一的电源模块提供电源,电源模块选用现有供电模块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由电源模块提供3.3V电源,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由电源模块提供3.3V以及1.2V电源,其中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由1.2V电源提供电源。
图3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以太网收发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中各以太网收发器采用的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分别为TJA1101、KD1053、KSZ8041和KSZ9031为例进行展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网络通信芯片的具体型号进行适应性调整。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KD1053)的FRGMII/MII_RXD0~3引脚、FRGMII/MII_RXCLK引脚、FRGMII/MII_RXEN引脚、FRGMII/MII_TXD0~3引脚、FRGMII/MII_TXCLK引脚和FRGMII/MII_TXEN引脚分别连接于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KSZ9031)的RGMII_TXD0~3引脚、RGMII_TXCLK引脚、RGMII_TXEN引脚、RGMII_RXD0~3引脚、RGMII_RXCLK引脚和RGMII_RXEN引脚。
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TJA1101)的FMII_TXD0~3引脚、FMII_TXC引脚、FMII_TXEN引脚、FMII_TXER引脚、FMII_RXD0~3引脚、FMII_RXC引脚和FMII_RXDV引脚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KSZ8041)的MII_RXD_0~3引脚、MII_RX_CLK引脚、MII_RX_DV引脚、MII_RX_ER引脚、MII_TXD_0~3引脚、MII_TX_CLK和MII_TX_EN引脚。
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FRGMII/MII_RXD0~3引脚、FRGMII/MII_RXCLK引脚、FRGMII/MII_RXEN引脚、MII_RXER引脚、FRGMII/MII_TXD0~3引脚、FRGMII/MII_TXCLK引脚、MII_TXER引脚和FRGMII/MII_TXEN引脚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FMII_TXD0~3引脚、FMII_TXC引脚、FMII_TXEN引脚、FMII_TXER引脚、FMII_RXD0~3引脚、FMII_RXC引脚、FMII_RXER引脚和FMII_RXDV引脚。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配置保存模块5和下载器6。本实施例中配置保存模块5具体为EEPROM,下载器6具体为微型控制器,其型号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PIC18F系列单片机。
配置保存模块5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SPI接口,下载器6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SMI接口。其中,下载器6用于向配置信息写入设备(例如电脑等上位机)提供写入接口,图中写入接口以USB接口为例进行描述,配置信息写入设备将配置信息传输至下载器6,下载器6将配置信息发送至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保存至配置保存模块5,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上电后从配置保存模块5读取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其工作模式(带宽模式、接口模式、MAC模式或PHY模式等)。可根据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工作模式的需要,利用配置信息写入设备向下载器6发送对应的配置信息,从而改变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工作模式或接口配置。
进一步的,该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双绞线启停模块7、光纤启停模块8、双绞线侧启停模块9和光纤侧启停模块10,分别用于启用或禁用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
在本实施例中,双绞线启停模块7具体包括用于使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上电使能的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光纤启停模块8具体包括用于使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接入电源的光纤电源连接器12,双绞线侧启停模块9具体包括用于使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上电禁用的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光纤侧启停模块10具体包括用于使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接入电源的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
进一步的,各连接器均通过跳线帽实现电路的连通或断开,即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光纤电源连接器12、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和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通过跳线帽对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进行启用或禁用设置。
图4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结合图2-图4,图中连接器CON1~4分别为光纤电源连接器12、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和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
其中,光纤电源连接器12连接于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内的晶振供电回路,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连接于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具体的,光纤电源连接器12和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均设置有两个接口,光纤电源连接器12的两个接口(CON1中的接口a和b)分别连接于1.2V电源(1V2_KD1053)和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1.2V供电引脚(1.2V_KD1053),光纤电源连接器12将1.2V电源和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1.2V供电引脚断开,并可通过跳线帽将1.2V电源和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1.2V供电引脚进行连接,实现对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1.2V供电,或将跳线帽拔出形成开路。
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的两个接口(CON4中的接口a和b)分别连接于1.2V电源(图中DVDDL端是对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1.2V供电端)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1.2V供电引脚(1.2V_KSZ9031),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将1.2V电源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1.2V供电引脚断开,并可通过跳线帽将1.2V电源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1.2V供电引脚进行连接,实现对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1.2V供电,或将跳线帽拔出形成开路。
其中,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设置有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供电端、使能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使能端接口和双绞线接地端接口三个接口(CON2中的接口a~c),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设置有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供电端、禁用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侧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侧禁用端接口和双绞线侧接地端接口三个接口(CON3中的接口a~c)。
具体的,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的接口a连接于3.3V供电端(3V3_TJA1101)、接口b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使能端(FMII_TXEN)、接口c接地,可利用跳线帽分别连接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的接口a和接口b或者接口b和接口c,分别实现对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上电使能或者接地禁用。
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的接口a连接于3.3V供电端(3V3_KSZ8041)、接口b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禁用端(MII_RX_ER)、接口c接地,可利用跳线帽分别连接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的接口a和接口b或者接口b和接口c,分别实现对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上电禁用或者接地使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对以太网收发器的启用或禁用设置方式为根据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具体确定,在应用其他型号的网络通信芯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启停模块的连接方式、跳线帽的控制方式或连接器接口间的连接控制方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利用其他可用于通断电路并且满足强应力耐受要求的器件作为启停模块。例如,使用拨码开关来实现对各以太网收发器的启停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若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模式一致,无需再对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工作模式进行更改。并且以上四类以太网收发器的芯片型号可根据应用需求替换,比如将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分别改为汽车千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并更改为同一千兆MIIs接口不同模式,可以实现这两类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
示例性的,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转接模块的过程中,在需要实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标准百兆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时,利用跳线帽将光纤电源连接器12的两个接口和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的两个接口断开、将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的接口a和接口b短接,接口b和接口c断开、将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的接口a和接口b断开,接口b和接口c短接,此时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失电,无法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不会对其他以太网收发器的通信产生干扰,达到禁用效果,并且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上电使能,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禁用端电位拉低,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处于使能状态,此时可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分别接入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标准百兆以太网中,实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标准百兆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
在需要实现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与标准千兆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时,利用跳线帽将光纤电源连接器12的两个接口和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的两个接口短接、将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的接口a和接口b断开,接口b和接口c短接、将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的接口a和接口b短接,接口b和接口c断开,此时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得电,可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并可实现正常通信,并且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使能端电位拉低禁用,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禁用端电位拉高禁用,实现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与标准千兆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
而在需要实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时,利用跳线帽将光纤电源连接器12的两个接口短接、将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的两个接口断开、将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的接口a和接口b短接,接口b和接口c短接、将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的接口a和接口b短接,接口b和接口c断开,此时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晶振供电回路得电,可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并可实现正常通信,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失电,无法产生正确的时钟信号,不会对其他以太网收发器的通信产生干扰,达到禁用效果,并且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上电使能,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禁用端电位拉高禁用,此时可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和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分别接入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中,实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与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
上述,通过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数据收发接口相互连接,并且根据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或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工作模式,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配置成适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双绞线以太网和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之间、光纤以太网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之间以及双绞线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之间物理层协议的转换,实现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方便对汽车以太网的测试。同时,集成四颗以太网收发器,并基于MIIs接口与模式组成的拓扑结构设计采用调整跳线帽的方式切换电路连接,每次只激活其中两颗以太网收发器,方便对不同以太网接口进行转换,实现汽车双绞线以太网与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之间以及标准以太网与汽车塑料光纤以太网之间的双向转接,填补了市场空白。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根据配置信息工作于RGMII模式或MII的PHY模式,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工作在MII的MAC模式,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工作在MII的PHY模式,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工作在RGMII模式,其中:
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数据收发接口;
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数据收发接口;
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数据收发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数据收发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RG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RGMII接口;
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的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MII接口;
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的MII接口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的MII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配置保存模块(5)和下载器(6),所述配置保存模块(5)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所述下载器(6)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所述下载器(6)用于向配置信息写入设备提供写入接口,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所述配置保存模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分别为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百兆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汽车千兆塑料光纤以太网收发器、标准百兆以太网收发器和标准千兆以太网收发器采用的网络通信芯片型号分别为TJA1101、KD1053、KSZ8041和KSZ90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转接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于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双绞线启停模块(7)、光纤启停模块(8)、双绞线侧启停模块(9)和光纤侧启停模块(10),分别用于启用或禁用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启停模块(7)包括用于使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上电使能的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
所述光纤启停模块(8)包括用于使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接入电源的光纤电源连接器(12);
所述双绞线侧启停模块(9)包括用于使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上电禁用的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
所述光纤侧启停模块(10)包括用于使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接入电源的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所述光纤电源连接器(12)、所述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和所述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通过跳线帽对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和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进行启用或禁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电源连接器(12)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器(2)内的晶振供电回路,所述光纤侧电源连接器(14)连接于所述光纤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4)的晶振供电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太网转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使能连接器(11)设置有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以太网收发器(1)供电端、使能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使能端接口和双绞线接地端接口,所述双绞线侧禁用连接器(13)设置有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绞线侧标准以太网收发器(3)供电端、禁用端和接地端的双绞线侧供电端接口、双绞线侧禁用端接口和双绞线侧接地端接口。
CN202010358835.X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Active CN111628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8835.XA CN111628874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8835.XA CN111628874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874A true CN111628874A (zh) 2020-09-04
CN111628874B CN111628874B (zh) 2022-01-25

Family

ID=7227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8835.XA Active CN111628874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8874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459A (zh) * 2003-06-26 2004-03-03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及用于该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方法
CN2766461Y (zh) * 2005-02-24 2006-03-22 江苏华山光电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系统的光电收发器
US7031341B2 (en) * 1999-07-27 2006-04-18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 And Communications, Mii. Interfa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Ethernet directly to physical channel
US20090172373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Antonio Sousa Lopes Ethernet based Automotive Infotainment Power Controller
US7941053B2 (en) * 2006-10-19 2011-05-10 Emcor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40 gigabit/second transmission
CN102624416A (zh) * 2012-03-01 2012-08-01 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 Usb2.0快速以太网适配器芯片双绞线和光纤介质收发器管脚复用的方法
CN204795069U (zh) * 2015-07-24 2015-11-18 北京艾博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环网收发器通信模块
CN207124632U (zh) * 2017-09-07 2018-03-20 厦门福信光电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双千兆电口光纤收发器及应用其的通信系统
CN207427179U (zh) * 2017-11-09 2018-05-29 广州汉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接口转换器
CN208675242U (zh) * 2018-07-11 2019-03-29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多光多电光纤收发器及应用其的通信系统
CN208874011U (zh) * 2018-10-15 2019-05-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集线器
CN109818978A (zh) * 2019-03-19 2019-05-28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10061785A (zh) * 2018-01-18 2019-07-26 广州航天海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收发器芯片的非以太网数字信号传输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1341B2 (en) * 1999-07-27 2006-04-18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 And Communications, Mii. Interfa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Ethernet directly to physical channel
CN1479459A (zh) * 2003-06-26 2004-03-03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及用于该收发器的数据收发方法
CN2766461Y (zh) * 2005-02-24 2006-03-22 江苏华山光电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系统的光电收发器
US7941053B2 (en) * 2006-10-19 2011-05-10 Emcor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40 gigabit/second transmission
US20090172373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Antonio Sousa Lopes Ethernet based Automotive Infotainment Power Controller
CN102624416A (zh) * 2012-03-01 2012-08-01 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 Usb2.0快速以太网适配器芯片双绞线和光纤介质收发器管脚复用的方法
CN204795069U (zh) * 2015-07-24 2015-11-18 北京艾博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环网收发器通信模块
CN207124632U (zh) * 2017-09-07 2018-03-20 厦门福信光电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双千兆电口光纤收发器及应用其的通信系统
CN207427179U (zh) * 2017-11-09 2018-05-29 广州汉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接口转换器
CN110061785A (zh) * 2018-01-18 2019-07-26 广州航天海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收发器芯片的非以太网数字信号传输电路
CN208675242U (zh) * 2018-07-11 2019-03-29 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多光多电光纤收发器及应用其的通信系统
CN208874011U (zh) * 2018-10-15 2019-05-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集线器
CN109818978A (zh) * 2019-03-19 2019-05-28 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换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874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60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power control method
US11515943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080049780A1 (en) XFI-XAUI integrated circuit for use with 10GBASE-LX4 optical transceivers
US20120099427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nabling link status propagation
US20060069822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WO2006071838A2 (en) Dual speed interface between media access control unit and physical unit
CN103308996A (zh) 有源光缆连接器插头及使用其的有源光缆
US8730978B2 (en) Analog front end protocol converter/adapter for SLPI protocol
US20110255574A1 (en) Converter Device to Convert Between Differen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Standards
CN111628874B (zh) 一种以太网转接模块
US8611830B2 (en) Transceiver 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4101158A1 (zh) 接收端检测方法、检测电路、光模块及系统
JP2008522550A (ja) マルチレート光トランスポンダ
CN111865424B (zh) 一种汽车光纤以太网通信装置
US11928074B2 (en) USB active optical cable and plug capable of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status
CN114911732A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
CN115277282A (zh) 一种can节点、其工作方法以及can总线
CN201066839Y (zh) 模块电路之间的抗干扰通信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手机
CN218585319U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
CN203399122U (zh) 一种千兆网光端机
CN221010156U (zh) 适用于工业级交换机扩展的百千兆自适应光电口转换电路
CN201690452U (zh) 一种具有时钟数据恢复功能的自环光模块
CN115189817B (zh) 一种双冗余网络通信电路
CN113364663B (zh) 通信设备
CN220628433U (zh) 一种连接组件和车载网络数据采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