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6884A -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6884A
CN111626884A CN202010485132.3A CN202010485132A CN111626884A CN 111626884 A CN111626884 A CN 111626884A CN 202010485132 A CN202010485132 A CN 202010485132A CN 111626884 A CN111626884 A CN 111626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node
medical
insurance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51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6884B (zh
Inventor
田新雪
万刚
严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51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6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6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6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6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5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ods or merchandi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Fina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包括:运营商节点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手机号码消息包括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当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可以防止采用“挂床住院”方式实施医保欺诈,从而避免医保基金被非法套取,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有少数医疗机构和入保者通过不法手段骗取医疗保险保费,从中获取非法利益。其中,“挂床住院”为一种常见的骗保手段。“挂床住院”又称“假住院”,一般规定,病人办理住院治疗之后不在医院病房居住或住院期间连续三天以上没有产生诊疗费用就可称为“挂床住院”。患者采取“挂床住院”方式进行骗保主要是为了将部分不属于门诊报销范围的药物或诊疗费用通过住院治疗之后进行报销,从而提高报销比例或报销范围,因此,患者在本来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下进行住院治疗,而患者本身在住院期间可能并没有在病房居住和接收治疗,这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保保额的虚报。对于不法医疗机构而言,其通过让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接收住院治疗,从而非法套取医保基金。
因此,如何防止采用“挂床住院”方式实施医保欺诈,避免医保基金被非法套取,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以解决采用“挂床住院”实施医保欺诈,导致医保基金被非法套取和医疗资源被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包括:
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所述手机号码消息包括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和所述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所述手机号码消息是所述医疗节点在所述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当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所述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所述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之后,所述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之前,还包括:
使用所述医疗节点的公钥对所述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验证;
当所述手机号码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使用所述运营节点的私钥对所述手机号码消息进行解密,获得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包括:
确定所述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其中,所述合理停留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根据所述单个停留时长计算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所述总停留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包括:
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以供所述医疗节点向运营商节点发送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使得所述运营商节点根据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并根据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响应所述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其中,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接收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医保信息;
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医保数据对所述病人医保信息进行验证;
当所述病人医保信息通过验证后,向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病人人像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医疗节点返回的病人人像信息;
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所述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所述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从所述病人人像信息中提取病人人像;
识别所述病人人像的人脸特征点,并根据所述人脸特征点获取所述病人人像的人脸轮廓数据;
根据所述人脸轮廓数据判断所述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
根据所述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确定进行人脸融合识别的融合图像数量;
根据所述融合图像数量选取对应数量的所述病人人像进行人脸融合,获得人脸融合图像;
基于所述证照数据中预存的病人照片与所述人脸融合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根据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病人人像信息的验证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运营商节点广播的真实住院消息;其中,所述真实住院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包括:
运营商节点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所述手机号码消息包括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和所述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所述手机号码消息是所述医疗节点在所述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运营商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所述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所述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以供所述医疗节点向运营商节点发送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使得所述运营商节点根据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并根据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其中,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运营商节点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手机号码消息包括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手机号码消息是医疗节点在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当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可以防止采用“挂床住院”方式实施医保欺诈,从而避免医保基金被非法套取,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考虑到病人为了提高报销比例或报销范围,在本来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下进行住院治疗,将不属于门诊报销范围的药物或诊疗费用通过住院治疗之后再进行报销,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保保额的虚报。另外,还有少数不法医疗机构通过让不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接收住院治疗,达到非法套取医保基金的目的。上述方式均属于“挂床住院”骗保,因此,提出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由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长,进而根据停留时长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的行为,防止不法人员或机构通过“挂床住院”实施医疗保险诈骗,从而避免医保基金被非法套取,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如图1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其中,手机号码消息包括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手机号码消息是医疗节点在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医疗保险欺诈需要多个职能机构共同协作完成,这些职能机构包括医院等医疗机构,社保所、医保局等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其它相关职能机构。一般情况下,由医疗机构上报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就医信息,保险管理机构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就医信息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医保报销。但是,由于医疗机构和保险管理机构相对独立,没有同步的系统网络,各个机构之间信息交互不全面,容易导致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的存在,这也为医保欺诈提供了客观环境。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段式存储、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质,天然适用于多个机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同时还可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因此,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止医保欺诈中,并进一步在区块链网络中引入运营商,充分利用运营商掌握的用户时空数据判断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长,进而根据停留时长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等“挂床住院”的骗保行为。
具体地,由保险管理节点作为创始人节点,结合医疗节点和运营商节点构成一个区块链网络;其中,保险管理节点为医保管理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所、医保局)对应的节点,医疗节点为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所、疗养院和单位医务室)对应的节点,运营商节点为通信运营商对应的节点。保险管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发布创世区块,创始区块包括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区块链标识和公钥,以便后续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与流转。具体地,在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入住医院之后,对应的医疗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身份信息;保险管理节点根据病人身份信息和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库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当病人通过身份验证后,医疗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获得病人的手机号码,并获取该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然后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再根据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的行为,并在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广播欺诈告警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收到欺诈告警消息后,对实施医保欺诈的人员和机构执行相应的处罚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管理节点还是医疗节点的监管方,负责对医疗节点进行身份验证,以避免非法医疗节点接入区块链网络。具体地,当有新的医疗节点要加入区块链网络时,保险管理节点会对医疗节点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包括真实性验证和合法性验证。保险管理节点只有在确定医疗节点是真实且合法的节点之后,才允许该医疗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同时,保险管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消息来公布该医疗节点已通过身份验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病人向医疗节点出具身份信息,医疗节点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保险管理节点。保险管理节点收到病人的身份信息后,基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库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并向医疗节点返回病人的身份验证结果。当医疗节点收到的病人的身份验证结果为通过身份验证时,医疗节点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并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再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运营商节点收到医疗节点广播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运营商节点是病人手机号码对应的归属运营商节点,从而可以便捷地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步骤S102,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其中,终端信令数据包括终端与基站、核心网网元和其它通信实体之间传输的信令以及信令关联数据(信令关联数据包括信令的发送时间、信令接收时间等与信令相关联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运营商预设终端信令数据的查询时间窗口范围为24小时。运营商节点从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中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并根据该手机号码从运营商节点的通信系统数据库中查询该手机号码对应终端在预设查询时间窗口范围内与基站之间的连接信令数据。连接信令数据包括连接类型、连接起始时间点、连接断开时间点、连接时长、基站编号、基站类型、基站坐标等信息。
步骤S103,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在实际情况中,有的医疗节点可能存在多个分散的院区,因此,在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医疗节点对应的合理停留区域,然后再根据终端信令数据获取病人在这些合理停留区域的总停留时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包括:
首先,确定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
其中,合理停留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如,当医疗节点具有多个院区时,可以将医疗节点一个相对独立的分院区作为一个合理停留区域来设置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
其次,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根据病人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与基站的连接信令,可以获取病人在何时与何地的基站建立了连接关系,以及建立连接的时长,根据上述信息可以获取病人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分布,将病人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分布与设置的合理停留区域进行叠加,即可获知病人在每个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除终端与基站的连接信令之外的其它任何可以确定病人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布的终端信令数据,均可以用来确定病人在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最后,根据单个停留时长计算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将病人在每个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进行累加,即可获得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合理停留区域可以根据医疗节点对应的地理位置合理划分,也可以根据运营商节点的通信管辖范围进行划分,当然也可以结合医疗节点对应的地理位置和运营商节点的通信管辖范围两者共同划分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
步骤S104,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其中,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取值,以增加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结果的准确性(如,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设置对应的停留时长阈值,这是考虑到部分病情较轻的住院病人,在获取主治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白天暂离医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比较病人的总停留时长与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当总停留时长大于或等于停留时长阈值时,说明病人在医疗节点停留时间较长,判断病人为真实住院;当总停留时长小于停留时长阈值时,说明病人在医疗节点停留时长较短,判断病人为虚假住院。
步骤S105,当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其中,欺诈告警消息包括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和病人的身份信息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运营商节点判断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运营商节点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然后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欺诈告警消息,并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该欺诈告警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收到运营商广播的欺诈告警消息,响应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应的处罚操作。如,保险管理节点将该病人纳入医保不诚信人员名单,或者将非法医疗机构纳入医保不诚信机构名单,并撤回非法的个人医保报销部分和发放至医疗机构的医保基金。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运营商节点,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收到手机号码消息之后,对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和解密。如图2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验证。
在区块链网络中,节点使用其私钥对信息的签名为电子签名的一种方式。电子签名可以作为签名者的身份证明,签名代表签名者对签名文件的认可和不可抵赖。接收者接收经过签名的信息,通过对签名进行验证,可以进一步确定信息的来源,从而避免接收来源不明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医疗节点使用其私钥对生成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并将签名后的手机号码消息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运营商节点接收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后,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当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执行后续操作,否则终止后续操作。
步骤S203,当手机号码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使用运营节点的私钥对手机号码消息进行解密,获得病人的手机号码。
医疗节点通过在区块链网络中发送广播消息的形式向运营商节点发送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为避免泄露病人的手机号码等病人身份信息,医疗节点会对病人的手机号码进行加密后(如,使用运营商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手机号码进行加密),再基于加密后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和运营商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因此,运营商节点需要对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进行解密后,才能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中的手机号码是经过医疗节点使用运营商节点的公钥进行加密后的信息。运营商节点接收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后,使用运营商节点的私钥对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进行解密,从而获得病人的手机号码。
步骤S204,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5,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5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6,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7,当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7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5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运营商节点,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当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广播真实住院消息。如图3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2,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02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03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4,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5,当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
当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总停留时长和停留时长阈值判断出病人为真实住院行为时,运营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以供区块链网络中的其它节点获取病人的真实住院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判断病人为真实住院行为时,运营商节点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加密,并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真实住院消息,然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接收真实住院消息,并在为病人或医疗节点执行医保报销时作为报销参考信息。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如图4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旨在确定病人为真实的、合法的医保参保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可以采用多种验证方式,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病人向医疗节点提供医保信息,医疗节点将病人的医保信息发送至保险管理节点。保险管理节点接收病人的医保信息,并将病人的医保信息与保险管理节点预存的医保数据进行比较,当两者一致时,说明病人的医保信息是正确的。然后,保险管理节点进一步对病人进行人像验证,具体地,保险管理节点将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视频或者病人照片等病人人像信息与保险管理节点预存的照片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当通过人脸识别时,说明病人通过人像验证。当病人的医保信息和人像信息均通过保险管理节点验证后,确定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
步骤S402,当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
当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说明病人为真实合法的医保参保人员,保险管理节点向医疗节点发送一个反馈消息,通过该反馈消息向医疗节点传达病人为真实合法医保参保人员的信息。在发送反馈消息时,保险管理节点可以先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再传输,以避免病人的身份信息被泄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时,保险管理节点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使用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和病人通过身份验证信息生成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保险管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
步骤S403,响应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其中,欺诈告警消息是运营商节点确定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运营商节点判断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然后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欺诈告警消息,对欺诈告警消息进行签名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该欺诈告警消息。
保险管理节点收到运营商广播的欺诈告警消息,响应欺诈告警消息,使用运营商节点的公钥对欺诈告警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并在欺诈告警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使用医疗节点的私钥对欺诈告警消息中的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的病人的身份信息。保险管理节点根据病人的身份信息确定涉及的不法人员和/或非法机构,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的不法人员和非法机构执行相应的处罚操作。如,保险管理节点将虚假住院的病人纳入医保不诚信人员名单,将非法医疗机构纳入医保不诚信机构名单,并撤回病人的非法医保报销部分,撤回发放至非法医疗机构的相关医保基金。另外,保险管理节点还可以根据涉案严重程度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步骤S401具体实施的描述。如图5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医保信息。
其中,病人的医保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医保账号等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病人去医疗节点就医时,向医疗节点提供个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医疗节点基于个人身份证和社保卡获取病人医保信息,并使用保险管理节点的公钥对医保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信息,将加密信息连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病人医保消息,并使用医疗节点的私钥对病人医保消息签名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医保消息。
保险管理节点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医保消息,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医保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并在病人医保消息通过签名验证之后,使用保险管理节点的私钥对病人医保消息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得病人医保信息。
步骤S502,基于保险管理节点的医保数据对病人医保信息进行验证。
其中,保险管理节点的医保数据可以存储在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库中,包括病人在参加医保时留存在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以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共享给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险管理节点根据病人医保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在其医保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将查询结果与病人医保信息进行比较,当两者一致时,说明病人提供的病人医保信息真实有效,病人医保信息通过验证。
步骤S503,当病人医保信息通过验证后,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人像验证请求。
为进一步对验证病人身份,避免盗用或冒用别人身份就医,保险管理节点进一步对病人发起人像验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险管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人像验证请求,以供医疗节点接收并响应该病人人像验证请求。
步骤S504,接收医疗节点返回的病人人像信息。
其中,病人人像信息是医疗节点获取的实际就医患者的视频信息或照片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医疗节点接收并响应病人人像验证请求,获取病人的病人人像信息,并使用保险管理节点的公钥对病人人像信息加密后(加密是可以防止病人人像信息泄露),发送至保险管理节点。保险管理节点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人像信息,并使用保险管理节点的私钥对病人人像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的病人人像信息。
步骤S505,基于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
人像验证是基于人脸识别的验证方法。其中,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一般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等环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于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首先,保险管理节点从病人人像信息中提取病人人像,并识别病人人像的人脸特征点,然后根据人脸特征点获取病人人像的人脸轮廓数据;其中,人脸特征点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人脸特征点数量越多,则人脸识别的准确度越高。其次,保险管理节点根据人脸轮廓数据判断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并根据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确定进行人脸融合识别的融合图像数量,然后选取对应数量的病人人像进行人脸融合,获得人脸融合图像(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越差,则人脸融合识别需要使用的病人人像数量越多)。最后,保险管理节点基于证照数据中预存的病人照片与人脸融合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根据人脸识别结果确定病人人像信息的验证结果;其中,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等,本实施例对人脸识别方法不作限定。具体地,当识别病人照片与人脸融合图像为同一人时,病人通过人像验证;当识别病人照片与人脸融合图像不是同一人时,病人未通过人像验证。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当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接收运营商节点广播的真实住院消息。如图6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401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2,当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602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402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3,接收运营商节点广播的真实住院消息。
其中,真实住院消息是运营商节点确定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总停留时长和停留时长阈值判断出病人为真实住院行为时,运营商节点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加密,并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真实住院消息,然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接收真实住院消息,并在病人或医疗节点执行医保报销时作为报销参考信息。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的原理框图,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如图7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包括:运营商节点接收模块701、获取模块702、确定模块703、判断模块704和运营商节点发送模块705。
运营商节点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其中,手机号码消息包括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手机号码消息是医疗节点在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段式存储、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质,因此,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止医保欺诈中,并进一步在区块链网络中引入运营商,充分利用运营商掌握的用户时空数据判断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长,进而根据停留时长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等“挂床住院”的骗保行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病人向医疗节点出具身份信息,医疗节点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发送至保险管理节点。保险管理节点收到病人的身份信息后,基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保险管理节点的数据库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并向医疗节点返回病人的身份验证结果。当医疗节点收到的病人的身份验证结果为通过身份验证时,医疗节点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并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和运营商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再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运营商节点通过运营商节点接收模块701收到医疗节点广播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
获取模块702,用于基于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其中,终端信令数据包括终端与基站、核心网网元和其它通信实体之间传输的信令以及信令关联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运营商预设终端信令数据的查询时间窗口范围为24小时。运营商节点从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中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并根据该手机号码通过获取模块702从运营商节点的通信系统数据库中查询该手机号码对应终端在预设查询时间窗口范围内与基站之间的连接信令数据。
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703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包括:
首先,确定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
其中,合理停留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如,当医疗节点具有多个院区时,可以将医疗节点一个相对独立的分院区作为一个合理停留区域来设置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
其次,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根据病人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与基站的连接信令,可以获取病人在何时与何地的基站建立了连接关系,以及建立连接的时长,根据上述信息可以获取病人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分布,将病人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分布与设置的合理停留区域进行叠加,即可获知病人在每个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最后,根据单个停留时长计算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将病人在每个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进行累加,即可获得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判断模块704,用于基于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模块704比较病人的总停留时长与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当总停留时长大于或等于停留时长阈值时,说明病人在医疗节点停留时间较长,判断病人为真实住院;当总停留时长小于停留时长阈值时,说明病人在医疗节点停留时长较短,判断病人为虚假住院。
运营商节点发送模块705,用于当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运营商节点判断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运营商节点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然后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欺诈告警消息,并通过运营商节点发送模块705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该欺诈告警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收到运营商广播的欺诈告警消息,响应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应的处罚操作。
图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的原理框图,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如图8所示,该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包括:验证模块801、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模块802、响应模块803和执行模块804。
验证模块801,用于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旨在确定病人为真实的、合法的医保参保人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验证模块801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病人向医疗节点提供医保信息,医疗节点将病人的医保信息发送至保险管理节点。保险管理节点接收病人的医保信息,并将病人的医保信息与保险管理节点预存的医保数据进行比较,当两者一致时,说明病人的医保信息是正确的。然后,保险管理节点进一步对病人进行人像验证,具体地,保险管理节点将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视频或者病人照片等病人人像信息与保险管理节点预存的照片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当通过人脸识别时,说明病人通过人像验证。当病人的医保信息和人像信息均通过保险管理节点验证后,确定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
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模块802,用于当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以供医疗节点向运营商节点发送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使得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并根据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时,保险管理节点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使用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和病人通过身份验证信息生成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保险管理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
医疗节点收到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后,向运营商节点发送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运营商节点根据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并根据终端信令数据确定病人在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然后根据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并在判断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欺诈告警消息。
响应模块803,用于响应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运营商节点判断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使用医疗节点的公钥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然后基于加密的病人身份信息和医疗节点的区块链标识生成欺诈告警消息,对欺诈告警消息进行签名后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该欺诈告警消息。保险管理节点收到运营商广播的欺诈告警消息,由响应模块803响应欺诈告警消息,使用运营商节点的公钥对欺诈告警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并在欺诈告警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使用医疗节点的私钥对欺诈告警消息中的病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解密的病人的身份信息。
执行模块804,用于根据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险管理节点根据病人的身份信息确定涉及的不法人员和/或非法机构后,通过执行模块804,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的不法人员和非法机构执行相应的处罚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所述手机号码消息包括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和所述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所述手机号码消息是所述医疗节点在所述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当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所述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所述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之后,所述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之前,还包括:
使用所述医疗节点的公钥对所述手机号码消息进行签名验证;
当所述手机号码消息通过签名验证后,使用所述运营节点的私钥对所述手机号码消息进行解密,获得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包括:
确定所述医疗节点的合理停留区域;其中,所述合理停留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合理停留区域的单个停留时长;
根据所述单个停留时长计算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所述总停留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在区块链网络中广播真实住院消息。
5.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以供所述医疗节点向运营商节点发送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使得所述运营商节点根据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并根据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响应所述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其中,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接收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医保信息;
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医保数据对所述病人医保信息进行验证;
当所述病人医保信息通过验证后,向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病人人像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医疗节点返回的病人人像信息;
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所述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保险管理节点的证照数据对所述病人人像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从所述病人人像信息中提取病人人像;
识别所述病人人像的人脸特征点,并根据所述人脸特征点获取所述病人人像的人脸轮廓数据;
根据所述人脸轮廓数据判断所述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
根据所述病人人像的图像质量确定进行人脸融合识别的融合图像数量;
根据所述融合图像数量选取对应数量的所述病人人像进行人脸融合,获得人脸融合图像;
基于所述证照数据中预存的病人照片与所述人脸融合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根据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病人人像信息的验证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所述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运营商节点广播的真实住院消息;其中,所述真实住院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不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9.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应用于运营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营商节点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医疗节点发送的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其中,所述手机号码消息包括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和所述运营商的区块链标识,且所述手机号码消息是所述医疗节点在所述病人通过保险管理节点的身份验证之后发送的;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运营商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向所述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欺诈告警消息,以供所述保险管理节点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10.一种防止保险欺诈装置,应用于保险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对病人进行身份验证;
保险管理节点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病人通过身份验证时,向医疗节点发送病人身份验证通过消息,以供所述医疗节点向运营商节点发送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消息,使得所述运营商节点根据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获取所述病人的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信令数据,根据所述终端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病人在所述医疗节点的总停留时长,并根据所述总停留时长和预设的停留时长阈值,判断所述病人是否存在虚假住院行为;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运营商节点的欺诈告警消息;其中,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是所述运营商节点确定所述病人存在虚假住院行为时发出的消息;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欺诈告警消息执行相关操作。
CN202010485132.3A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26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5132.3A CN11162688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5132.3A CN11162688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6884A true CN111626884A (zh) 2020-09-04
CN111626884B CN111626884B (zh) 2023-07-18

Family

ID=7227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5132.3A Active CN11162688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68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4676A (zh) * 2023-05-09 2023-06-09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身份验证系统
CN116308434A (zh) * 2023-05-12 2023-06-23 杭州大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欺诈识别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7972A1 (en) * 2009-09-24 2011-03-31 Agneta Breitenstei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tracking
WO2015175722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Nant Holdings Ip, Llc Healthcare transaction validation via blockchain proof-of-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766509A (zh) * 2018-05-16 2018-11-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鉴真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10818A (zh) * 2018-05-24 2018-11-13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居民生活圈的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09523399A (zh) * 2018-10-27 2019-03-2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22817A (zh) * 2018-10-27 2019-03-2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患者的住院行为稽核方法、区块链节点设备及系统
CN109636645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医保监管方法、设备、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36646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异常就诊的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209022A1 (en) * 2018-01-05 2019-07-11 CareBand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location and identifying changes in salient indicators of patient health
CN110009510A (zh) * 2019-01-22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系统、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66847A1 (en) * 2018-02-28 2019-09-06 Henry Ford Biometric fraud prevention system for health care industry
US20200020037A1 (en) * 2018-07-12 2020-01-16 Louis Idrobo Automated Anti Health Insurance Fraud and Abuse Methods and System
CN111127207A (zh) * 2019-12-28 2020-0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药品销售欺诈行为的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7972A1 (en) * 2009-09-24 2011-03-31 Agneta Breitenstei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tracking
WO2015175722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Nant Holdings Ip, Llc Healthcare transaction validation via blockchain proof-of-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90209022A1 (en) * 2018-01-05 2019-07-11 CareBand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location and identifying changes in salient indicators of patient health
WO2019166847A1 (en) * 2018-02-28 2019-09-06 Henry Ford Biometric fraud prevention system for health care industry
CN108766509A (zh) * 2018-05-16 2018-11-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鉴真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10818A (zh) * 2018-05-24 2018-11-13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居民生活圈的划分方法及装置
US20200020037A1 (en) * 2018-07-12 2020-01-16 Louis Idrobo Automated Anti Health Insurance Fraud and Abuse Methods and System
CN109523399A (zh) * 2018-10-27 2019-03-2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22817A (zh) * 2018-10-27 2019-03-2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患者的住院行为稽核方法、区块链节点设备及系统
CN109636645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医保监管方法、设备、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36646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异常就诊的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09510A (zh) * 2019-01-22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系统、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7207A (zh) * 2019-12-28 2020-0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药品销售欺诈行为的监管系统及其监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锟: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特性分析",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14, no. 02, pages 62 - 67 *
李振邦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手机用户出行方式识别研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 no. 34, pages 55 - 57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4676A (zh) * 2023-05-09 2023-06-09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身份验证系统
CN116244676B (zh) * 2023-05-09 2023-07-07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身份验证系统
CN116308434A (zh) * 2023-05-12 2023-06-23 杭州大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欺诈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6308434B (zh) * 2023-05-12 2023-08-11 杭州大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欺诈识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6884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649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不记名投票和多条件计票的方法
US20190333029A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validating blockchain or distributed ledger transactions in a service requiring payment
CN107844946A (zh) 一种电子合同签署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243553A (zh) 医疗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615974B2 (en)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secure key by combining multi-user authentication elements an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6682903A (zh) 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
CN111626884B (zh) 一种防止保险欺诈方法及装置
JPH09282393A (ja) 保健医療カードとオンラインデータベースの連携方法
CN114513373A (zh) 可信数据交换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46050B (zh) 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15975B2 (en)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generating secure key by combining authentication elements of multi-users
KR102633664B1 (ko) 가상자산의 주소 공증 방법 및 장치
CN117151736A (zh) 反电诈管理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0930261A (zh) 一种基于国密标准的重疾险既往病史查询方法及大系统
CN116720839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信息管理方法及其监管系统
CN113362916A (zh) 一种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771527A (zh) 信息处理程序、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KR102457915B1 (ko) 블록체인의 스마트 컨트랙트를 이용한 전자 투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831302A (zh) 用于对疾控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KR101360843B1 (ko) 차세대 금융 거래 시스템
CN111523141B (zh) 一种基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身份标识和核验系统
US20210350020A1 (en) De-identified Identity Proofing Methods and Systems
Godlove et al. Patient matching within a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CN115460228A (zh) 一种医疗数据的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uller et al. CoVista: A unified view on privacy sensitive mobile contact tracing eff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