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5446A -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5446A
CN111615446A CN201980009163.7A CN201980009163A CN111615446A CN 111615446 A CN111615446 A CN 111615446A CN 201980009163 A CN201980009163 A CN 201980009163A CN 111615446 A CN111615446 A CN 111615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clined surface
contact member
insert member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9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茂
井上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15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5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2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individual droplets, e.g. from jett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成形体的一个方案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接触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且与嵌入部件接触。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及接触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容纳部具有位于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和位于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部分与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嵌入部件与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接触。接触部件被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和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

Description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其在由树脂成形的树脂成形体中插入有嵌入部件。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8-112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通过光造形装置成形树脂成形体的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上述那样的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而言,在成形具有凹部的一次侧成形体并在一次侧成形体的凹部配置嵌入部件后,在一次侧成形体的上侧成形二次侧成形体而制造。该情况下,有时嵌入部件的位置相对于凹部偏移,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成形体的位置精度降低。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提高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层叠体的位置精度的构造的成形体以及能够提高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层叠体的位置精度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成形体的一个方案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上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上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接触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上述树脂层叠体,且与上述嵌入部件接触。上述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上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接触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上述容纳部具有:位于上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以及位于上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上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下侧部分与上述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上述嵌入部件与上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接触。上述接触部件被上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和上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
就本发明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案而言,该成形体具备:为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以及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上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上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上述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成形工序,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上述树脂层,成形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容纳凹部的第一层叠部;第一配置工序,向上述容纳凹部内配置上述嵌入部件;第二配置工序,向上述容纳凹部内配置与上述嵌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件;以及第二成形工序,在上述第一层叠部的上侧层叠上述树脂层,成形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第二层叠部。在上述第二配置工序中,通过上述接触部件对上述嵌入部件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一方朝向施加力,将上述接触部件向上述容纳凹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挤压,而且将上述接触部件配置于被上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和上述容纳凹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层叠体的位置精度的构造的成形体以及能够提高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层叠体的位置精度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图,是图3的II-II剖视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成形工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一配置工序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配置工序的剖视图。
图8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配置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成形工序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恰当示出的Z轴方向为将正侧设为上侧、将负侧设为下侧的上下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且将正侧设为左侧、将负侧设为右侧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双方正交,且将正侧设为后侧、将负侧设为前侧的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前后方向相当于第二方向。左侧相当于第一方向一方侧,右侧相当于第一方向另一方侧。此外,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侧以及左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为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10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20、嵌入部件30以及接触部件40。树脂层叠体20是多个树脂层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层叠体20例如通过3D打印机成形。构成树脂层叠体20的树脂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如图2所示,树脂层叠体20具有容纳部50。容纳部50容纳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及接触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50容纳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及整个接触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纳部50的内部无间隙地配置嵌入部件30和接触部件40。
容纳部50具有下侧部分50a、上侧部分50b以及周壁部分50c。下侧部分50a为位于嵌入部件30的下侧的部分。上侧部分50b为位于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部分。下侧部分50a和上侧部分50b在上下方向上夹着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即,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部分50a与上侧部分50b的上下方向之间。如图3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周壁部分50c包围嵌入部件30中的埋入树脂层叠体20的部分,且为在后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周壁部分50c连接下侧部分50a和上侧部分50b。
容纳部50具有容纳嵌入部件30的第一容纳部50d和容纳接触部件40的第二容纳部50e。第一容纳部50d的内部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且在后侧开口。第一容纳部50d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即左侧面51为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如图2所示,左侧面51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如图3所示,第二容纳部50e的内部与第一容纳部50d的内部的右侧相连。第二容纳部50e的内部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棱柱状。第二容纳部50e的内部的前后方向两侧被封闭。第二容纳部50e的内部的前侧的端部与第一容纳部50d的内部的前侧的端部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二容纳部50e的内部的后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树脂层叠体20的后侧的端面靠前侧。
如图2所示,第二容纳部50e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左侧的第一倾斜面52。即,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倾斜面52。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包括第一容纳部50d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和第二容纳部50e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一部分为第一倾斜面52。第一倾斜面52为倾斜度相同的平坦面。第一容纳部50d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层叠体20由第一层叠部21和第二层叠部22构成。第一层叠部21和第二层叠部22为在分别不同的工序中成形的部分。第一层叠部21为树脂层叠体20中的下侧的部分。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例如处于与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第一层叠部21包括下侧部分50a和周壁部分50c。第二层叠部22为树脂层叠体20中的上侧的部分。第二层叠部22层叠于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第二层叠部22包括上侧部分50b。
嵌入部件30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沿前后方向观察嵌入部件30的形状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嵌入部件30的材质与树脂层叠体20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件30为金属制。因此,能够提高成形体10的强度以及重量。
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20。如图1及图3所示,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从树脂层叠体20沿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双方正交的前后方向突出。更详细而言,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从树脂层叠体20向后侧突出。如图2所示,嵌入部件30与左侧面51、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以及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接触。
如图3所示,嵌入部件3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凹陷的嵌合凹部34。嵌合凹部34从嵌入部件30中的埋入树脂层叠体20的部分的右侧的面向左侧凹陷。虽然省略图示,但嵌合凹部34从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端部到下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嵌合凹部34在上下方向两侧开口。沿上下方向观察,嵌合凹部34的内部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
接触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件40整体埋入树脂层叠体20。如图1所示,接触部件40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三棱柱状的部件。接触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小。
接触部件40例如为金属制。接触部件40具有主体部41和嵌合凸部42。主体部41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三棱柱状。主体部4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小。如图2所示,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位于比嵌入部件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靠下侧。
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坦面。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与嵌入部件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即右侧面32接触。由此,接触部件40与嵌入部件30接触。
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左侧的第二倾斜面43。即,接触部件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二倾斜面43。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件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为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整体为第二倾斜面43。第二倾斜面43的下侧的端部与主体部41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的下侧的端部相连。第二倾斜面43为倾斜度相同的平坦面。第二倾斜面43与第一倾斜面52接触。
如上所述,主体部41被嵌入部件30的右侧面32和容纳部50的第一倾斜面52以接触的状态夹着。即,接触部件40被右侧面32和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因此,能够一边使嵌入部件30与容纳部50的左侧面51接触而在左右方向上定位,一边通过接触部件40抑制嵌入部件3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将嵌入部件30相对于容纳部50在左右方向上高位置精度地配置。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具有能够提高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精度的构造的成形体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1将嵌入部件30向左按压。由此,接触部件40对嵌入部件30向左施加力,将嵌入部件30向容纳部50的左侧面51挤压。从而,通过接触部件40,能够进一步抑制嵌入部件3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精度。
在如本实施方式地接触部件40将嵌入部件30向左侧面51挤压的情况下,接触部件40、嵌入部件30以及容纳部50中的至少一个为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通过发生了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力,接触部件40能够将嵌入部件30向左侧面51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树脂制的容纳部50为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嵌入部件30与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前侧的面接触,因此能够将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前后方向上高精度地定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精度。另外,通过接触部件40,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左右方向上被挤压,因此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的偏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从树脂层叠体20沿前后方向突出。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从树脂层叠体20脱出。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接触部件40,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左右方向上被挤压,因此嵌入部件30难以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脱出。因此,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从树脂层叠体20脱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接触部件40具有与第一倾斜面52接触的第二倾斜面43,第一倾斜面52及第二倾斜面43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左侧。因此,在使第二倾斜面43与第一倾斜面52接触的状态下,使接触部件40沿第一倾斜面52向斜下侧左方移动,从而即使接触部件40的尺寸或容纳部50的尺寸产生误差,也容易使接触部件40与容纳部50和嵌入部件30双方可靠接触。由此,能够通过接触部件40抑制嵌入部件30的位置偏移,并且,容易通过接触部件40将嵌入部件30相对于容纳部50的左侧面51挤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接触部件40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小的尖细部中,接触部件40与右侧面32和第一倾斜面52接触。因此,即使接触部件40的尺寸或者容纳部50的尺寸产生误差,也能够通过将接触部件40插入至右侧面32与第一倾斜面52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和接触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相同的位置,使接触部件40与右侧面32和第一倾斜面52接触。
如图3所示,嵌合凸部42在左右方向上突出。更详细而言,嵌合凸部42从主体部41的左侧的面向左侧突出。嵌合凸部42为长方体状。沿上下方向观察,嵌合凸部42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虽然省略图示,但嵌合凸部42在上下方向上从主体部41的上侧的端部延伸至主体部41的下侧的端部。
嵌合凸部42与嵌合凹部34嵌合。因此,嵌合凸部42钩挂于嵌合凹部34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前后方向的面,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嵌入部件30从树脂层叠体20脱出。另外,能够通过嵌合凸部42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嵌入部件30,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入部件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的位置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凸部42例如对嵌合凹部34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前侧的面施加向前的力,且将嵌入部件30向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前侧的面挤压。嵌合凸部42向第一容纳部50d的内部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10例如使用喷墨方式的3D打印机制造。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10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成形工序S1、第一配置工序S2、第二配置工序S3、以及第二成形工序S4。如图5所示,第一成形工序S1为将树脂层20a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成形图6至图8所示的第一层叠部21的工序。
如图6所示,第一层叠部21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容纳凹部60。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构成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的一部分。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包括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和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包括左侧面51和第一倾斜面52。
如图8所示,容纳凹部60具有容纳嵌入部件30的第一容纳凹部60d和容纳接触部件40的第二容纳凹部60e。第一容纳凹部60d的内侧的面包括第一容纳部50d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和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第一容纳凹部60d在后侧开口。第二容纳凹部60e的内侧的面包括第二容纳部50e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和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
如图5所示,在第一成形工序S1中,作业者使3D打印机的喷墨头IH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制作树脂层20a。首先,作业者一边从喷墨头IH的喷嘴N涂布未固化的树脂,一边使喷墨头IH向右侧移动,制作未固化的树脂层20b。然后,如图5所示,作业者一边使喷墨头IH向左侧移动,并通过辊R将未固化的树脂层20b摊平,一边从照射部L照射紫外线UV,使未固化的树脂层20b固化。由此,制作树脂层20a。作业者重复以上的步骤,制作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的多个树脂层20a,成形第一层叠部21。
第一配置工序S2为向容纳凹部60内配置嵌入部件30的工序。在第一配置工序S2中,作业者如图6所示地将嵌入部件30从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插入容纳凹部60的内部。更详细而言,在第一配置工序S2中,作业者将嵌入部件30插入第一容纳凹部60d的内部。此时,如图8所示,作业者以嵌入部件30的后侧的端部从第一容纳凹部60d的后侧的开口向后侧突出的状态将嵌入部件30插入第一容纳凹部60d的内部。即,在第一配置工序S2中,作业者将嵌入部件30配置于使嵌入部件30的一部分从第一层叠部21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位置。嵌入部件30与第一容纳凹部60d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面接触,且相对于第一层叠部21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第二配置工序S3为向容纳凹部60内配置与嵌入部件30接触的接触部件40的工序。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如图7所示地将接触部件40从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插入容纳凹部60的内部。更详细而言,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使第二倾斜面43与第一倾斜面52接触,沿着第二倾斜面43使接触部件40向斜下侧左方移动而插入第二容纳凹部60e。即,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在使第二倾斜面43与第一倾斜面接触的状态下配置接触部件40。
而且,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如图8所示地通过接触部件40对嵌入部件30向左施加力,将接触部件40向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左侧面51挤压,并且将接触部件40配置于被嵌入部件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和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接触部件40接触的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为第二容纳凹部60e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第一倾斜面52。由此,能够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嵌入部件30。
另外,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将嵌合凸部42与嵌合凹部34嵌合。在第二配置工序S3中,作业者通过嵌合凸部42将嵌入部件30向容纳凹部6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前侧的面挤压,将嵌入部件30在前后方向上定位。
第二成形工序S4为在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层叠树脂层20a,成形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第二层叠部22的工序。如图9所示,作业者与第一成形工序S1相同地,通过使喷墨头IH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来制作树脂层20a,成形第二层叠部22。通过以上的工序,制作树脂层叠体20,并制造成形体10。
根据本实施方式,嵌入部件30被接触部件40向左侧面51挤压,因此能够抑制在进行第二成形工序S4之前或者正在进行第二成形工序S4时,插入到容纳凹部60内的嵌入部件30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的位置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0偏移。
另外,能够抑制插入到容纳凹部60内的嵌入部件30上浮等而突出至比第一层叠部21靠上侧。因此,在第二成形工序S4中制作层叠于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的树脂层20a时,能够抑制树脂层20a的形状歪斜。从而,能够提高树脂层叠体20的成形精度,能够提高成形体10的成形精度。
特别地,在如本实施方式地使用喷墨式的3D打印机制造成形体10的情况下,若嵌入部件30突出至比第一层叠部21靠上侧,则存在喷墨头IH与嵌入部件30干涉而无法制作树脂层20a的情况。从而,上述的能够抑制嵌入部件30突出至比第一层叠部21靠上侧的效果在使用喷墨式的3D打印机成形成形体10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其它的结构。嵌入部件也可以整体埋入树脂层叠体。嵌入部件只要材质与树脂层叠体不同即可,也可以不是金属制。嵌入部件例如可以为陶瓷,也可以为与树脂层叠体的材质不同的树脂。嵌入部件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嵌入部件的上侧的面也可以为比第一层叠部的上侧的面靠下侧,也可以为比第一层叠部的上侧的面靠上侧。
接触部件只要被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和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即可,不特别限定。接触部件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埋入树脂层叠体而是向树脂层叠体的外部突出。接触部件的上侧的面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嵌入部件的上侧的面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比嵌入部件的上侧的面靠上侧。接触部件的材质不作特别限定,可以为陶瓷,也可以为橡胶等树脂。接触部件的材质可以与树脂层叠体相同,也可以与嵌入部件相同,也可以与树脂层叠体及嵌入部件双方不同。
也可以构成为,嵌入部件和接触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凹陷的嵌合凹部,嵌入部件和接触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嵌合凸部。即,也可以是,嵌入部件具有嵌合凸部,接触部件具有嵌合凹部。
树脂层叠体只要为具有容纳部的树脂制的部件,就不作特别限定。容纳部只要容纳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上侧部分及下侧部分,就不作特别限定。在容纳部的内部也可以设有供嵌入部件配置的部分及供接触部件配置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容纳部的内部中的供嵌入部件配置的部分及供接触部件配置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可以为空隙,也可以配置有其它部件。成形体也可以使用喷墨方式以外的3D打印机成形。
成形体可以为图10所示的成形体110那样的结构。如图10所示,成形体110的树脂层叠体120的容纳部150具有第一容纳部50d和第二容纳部150e。第二容纳部150e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即右侧面152具有第一倾斜面152a和第一垂直面152b。第一倾斜面152a为右侧面152的下侧的部分。第一倾斜面152a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左侧。第一垂直面152b为右侧面152的上侧的部分。第一垂直面152b从第一倾斜面152a的上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一垂直面152b与左右方向正交。
在成形体110中,接触部件140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四棱柱状。接触部件1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右侧面143具有第二倾斜面143a和第二垂直面143b。第二倾斜面143a为右侧面143的下侧的部分。第二倾斜面143a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左侧。第二倾斜面143a与第一倾斜面152a接触。第二垂直面143b为右侧面143的上侧的部分。第二垂直面143b从第二倾斜面143a的上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二垂直面143b与左右方向正交。第二垂直面143b与第一垂直面152b接触。
成形体也可以为图11所示的成形体210那样的结构。如图11所示,在成形体210的树脂层叠体220中,容纳部2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即右侧面252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嵌入部件2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第三倾斜面232。在图11中,例如,嵌入部件2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整体为第三倾斜面232。第三倾斜面232为倾斜度相同的平坦面。
在嵌入部件230中,嵌合凹部234以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朝向倾斜延伸。嵌合凹部234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底面是以朝向上侧及右侧,且以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朝向倾斜的平坦的倾斜面。相对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嵌合凹部234的底面的倾斜度比第三倾斜面232的倾斜度小。嵌合凹部234的内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越小。沿前后方向观察,嵌合凹部234的内部为三角形状。
在成形体210中,接触部件2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坦面,且与右侧面252接触。接触部件2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第四倾斜面243。图11中,例如,接触部件24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面整体为第四倾斜面243。第四倾斜面243为倾斜度相同的平坦面。第四倾斜面243与第三倾斜面232接触。在成形体210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二配置工序中,作业者在使第三倾斜面232与第四倾斜面243接触的状态下配置接触部件240。
在接触部件240中,嵌合凸部242以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朝向倾斜延伸。嵌合凸部242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左侧的左侧面为朝向下侧及左侧,且以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右侧的朝向倾斜的平坦的倾斜面。相对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嵌合凸部242的左侧面的倾斜度比第四倾斜面243的倾斜度小。嵌合凸部242的左侧面与嵌合凹部234的底面平行。嵌合凸部24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小。沿前后方向观察,嵌合凸部242为三角形状。在嵌合凹部234嵌合有嵌合凸部242。
根据图11的结构,不在容纳部250的内侧的面设置倾斜面,而且即使接触部件240的尺寸或容纳部250的尺寸产生误差,也容易使接触部件240与容纳部250和嵌入部件230双方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通过接触部件240抑制嵌入部件230的位置偏移,而且容易通过接触部件240将嵌入部件230相对于容纳部250的左侧的面挤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入部件230相对于树脂层叠体220的位置精度。此外,在图11的结构中,第三倾斜面232也可以为嵌入部件230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一部分。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符号说明
10、110、210—成形体,20、120、220—树脂层叠体,20a、20b—树脂层,21—第一层叠部,22—第二层叠部,30、230—嵌入部件,34、234—嵌合凹部,40、140、240—接触部件,42、242—嵌合凸部,43、143a—第二倾斜面,50、150、250—容纳部,50a—下侧部分,50b—上侧部分,52、152a—第一倾斜面,60—容纳凹部,232—第三倾斜面,243—第四倾斜面,S1—第一成形工序,S2—第一配置工序,S3—第二配置工序,S4—第二成形工序

Claims (13)

1.一种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
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
接触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与所述嵌入部件接触,
所述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接触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具有:
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以及
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
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部分与所述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
所述嵌入部件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接触,
所述接触部件被所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和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件对所述嵌入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一方朝向施加力,将所述嵌入部件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凹陷的嵌合凹部,
所述嵌入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的嵌合凸部,
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树脂层叠体向与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第一倾斜面,
所述接触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第二倾斜面,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三倾斜面,
所述接触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第四倾斜面,且与所述第三倾斜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为金属制。
8.一种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该成形体具备:
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以及
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
所述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形工序,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所述树脂层,成形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容纳凹部的第一层叠部;
第一配置工序,向所述容纳凹部内配置所述嵌入部件;
第二配置工序,向所述容纳凹部内配置与所述嵌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件;以及
第二成形工序,在所述第一层叠部的上侧层叠所述树脂层,成形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第二层叠部,
在所述第二配置工序中,
通过所述接触部件对所述嵌入部件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一方朝向施加力,将所述接触部件向所述容纳凹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挤压,而且,
将所述接触部件配置于被所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和所述容纳凹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以接触的状态夹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凹陷的嵌合凹部,
所述嵌入部件和所述接触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的嵌合凸部,
在所述第二配置工序中,将所述嵌合凸部嵌合于所述嵌合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配置工序中,将所述嵌入部件配置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层叠部向与上下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双方正交的第二方向突出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凹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第一倾斜面,
所述接触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第二倾斜面,
在所述第二配置工序中,在使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的状态下配置所述接触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三倾斜面,
所述接触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一方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方侧的第四倾斜面,
在所述第二配置工序中,在使所述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四倾斜面接触的状态下配置所述接触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为金属制。
CN201980009163.7A 2018-01-22 2019-01-10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6154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8084 2018-01-22
JP2018008084 2018-01-22
PCT/JP2019/000428 WO2019142714A1 (ja) 2018-01-22 2019-01-10 成形体、およ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5446A true CN111615446A (zh) 2020-09-01

Family

ID=6730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9163.7A Pending CN111615446A (zh) 2018-01-22 2019-01-10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5446A (zh)
WO (1) WO20191427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428B (zh) * 2020-03-27 2022-05-24 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所述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1831A (ja) * 1990-11-07 1992-09-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的立体造形方法
JPH04366617A (ja) * 1991-06-13 1992-12-18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光学的造形法
JPH0811218A (ja) * 1994-07-05 1996-01-16 Kashio Polymertech Kk 光造形における異材質複合成形体およびその成形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6615B2 (ja) * 1991-05-24 1998-05-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57926B2 (ja) * 1998-12-22 2004-08-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造形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型
JP2004174839A (ja) * 2002-11-26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サート部品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WO2009040906A1 (ja) * 2007-09-26 2009-04-02 Fujitsu Limited インサート部品の埋め込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1831A (ja) * 1990-11-07 1992-09-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的立体造形方法
JPH04366617A (ja) * 1991-06-13 1992-12-18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光学的造形法
JPH0811218A (ja) * 1994-07-05 1996-01-16 Kashio Polymertech Kk 光造形における異材質複合成形体およびその成形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安晓燕 等: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模具设计》", 31 August 2014,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邢丽英: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 30 June 2014,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42714A1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56490A1 (ja) 熱可塑性樹脂材料の成形方法
CN111615446A (zh)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KR101212890B1 (ko) 커팅 다이
US9985256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djacent member for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20120025614A (ko) 전지팩용 케이스, 그 제조 방법, 전지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329153A1 (en) Vehicular under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6163297A1 (ja) ガス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56095B2 (en) Part engaging structure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2207021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JP4706485B2 (ja) Dinレール取付け構造
JP6573308B2 (ja) 繊維強化樹脂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11615449B (zh) 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N115566310A (zh) 电池单元和机动车
US20220149562A1 (en) Connector
JP4900641B2 (ja) 射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6024786B2 (ja) 積層構造体
US20200269479A1 (en) Bonding member and bond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8006700A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成形方法とその成形用金型
US20230111000A1 (en) Apparatus, mold s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resin composite
KR102186926B1 (ko) 3d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이종 재료의 위치 정밀도 향상 장치
JP4863477B2 (ja) 燈体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WO2015064207A1 (ja) 熱可塑性樹脂材料の成形方法
JP5387068B2 (ja) 発泡体層を備える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7425962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10274019B (zh) 树脂密封构件及树脂密封构件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