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4892A -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4892A
CN111614892A CN202010348778.7A CN202010348778A CN111614892A CN 111614892 A CN111614892 A CN 111614892A CN 202010348778 A CN202010348778 A CN 202010348778A CN 111614892 A CN111614892 A CN 111614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brightness
shooting
target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87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4892B (zh
Inventor
李修新
范铁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fino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fino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fino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finov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87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4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4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包括: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根据该亮度信息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若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拍摄装置上设置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将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该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背光拍摄模式下通过开启红外灯来提高人脸的亮度,从而在提高目标人脸图像中人脸部分的亮度的同时,不会丢失图像的背景信息,提高了图像的整体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禁或监控等系统。在进行人脸识别时通常需要采集人脸图像,而当人脸处于背光场景时,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通常是偏暗甚至全黑的,这样会增加后续人脸识别的困难度。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背光补偿曝光功能将人脸强行拉亮,然而,背光补偿会使人脸图像中的背景严重过曝,从而导致图像的背景信息丢失,降低了图像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传统的采用背光补偿的方法处理人脸图像中人脸偏暗的情况所存在的图像背景严重曝光,从而导致图像的背景信息丢失,图像的整体质量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亮度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有所述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
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及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之后,在所述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用于描述人脸不背光且所述人脸的亮度偏暗的拍摄场景。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
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关闭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人脸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之后,在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所述目标灯光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拍摄模式下,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根据亮度信息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若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拍摄装置上设置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将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由于通过红外灯照射拍摄对象时,可以提高拍摄对象的亮度,同时又不会影响拍摄场景中的自然光线,因此,本申请在确定待拍摄的人脸处于背光场景时,在采用与背光场景对应的背光拍摄模式的同时,通过开启拍摄装置上的红外灯来提高人脸的亮度,从而在提高目标人脸图像中人脸部分的亮度的同时,不会丢失图像的背景信息,提高了目标人脸图像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中S102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中S1025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在实际应用中,拍摄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防监控摄像机等各种具有监控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对象可以是进入拍摄装置的拍摄范围内的任一人脸。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101中,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采集人脸图像时,可以开启拍摄装置,使拍摄装置处于拍摄模式。拍摄装置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其中,当前指拍摄装置处于拍摄模式且拍摄对象进入拍摄装置的拍摄范围的时刻;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用于描述第一图像包含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其中,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装置的拍摄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拍摄模式和背光拍摄模式。普通拍摄模式所适用的拍摄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光照场景和弱光场景,背光拍摄模式所适用的拍摄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背光场景和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其中,普通光照场景用于描述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的拍摄场景;弱光场景用于描述拍摄对象不背光且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较弱的拍摄场景;背光场景用于描述拍摄对象背光的拍摄场景;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用于描述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偏暗的拍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拍摄对象的亮度是否偏暗可以根据拍摄对象的平均亮度值与预设亮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具体的,若拍摄对象的平均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则确定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若拍摄对象的平均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则确定拍摄对象的亮度偏暗。其中,预设亮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预设亮度阈值可以是90。拍摄对象的平均亮度值可以根据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所在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例如,可以将第一图像中拍摄对象所在区域包含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的均值确定为拍摄对象的平均亮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拍摄模式可以对应红外灯的不同工作状态。其中,红外灯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开启状态指红外灯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状态,关闭状态指红外灯没有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状态。由于背光拍摄模式下的第一图像整体偏暗,导致不能获得清晰的人脸,而普通拍摄模式下的第一图像整体偏亮,可以获得清晰的人脸,因此,在背光拍摄模式下,可以通过开启红外灯来辅助获得清晰的人脸,基于此,可以预先设置背光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普通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拍摄装置可以将拍摄模式与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存储。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拍摄装置处于哪种拍摄模式,均可以获取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图像包含的各个像素的灰度等级,确定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将第一图像包含的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分别确定为每个像素的亮度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通常是通过一个预设位数的二进制数表示,因此,可以将用于表示每个像素的预设位数的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确定为该像素点的灰度等级。其中,预设位数即为图像的灰度等级的级数。在实际应用中,预设位数通常为8。示例性的,若第一图像包含的某个像素通过值为00000000的二进制数表示,则该像素的灰度等级为0;若第一图像包含的某个像素通过值为11111111的二进制数表示,则该像素的灰度等级为255。
在S102中,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指拍摄装置检测到第一图像中存在人脸时人脸所处的拍摄场景。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S102具体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S1021~S1025实现,详述如下:
在S1021中,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有所述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获取到包含人脸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后,根据第一图像包含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确定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其中,亮度平均值用于描述第一图像的整体明暗程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Figure BDA0002471165860000071
其中,E表示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M表示灰度等级的最大值,hist(i)表示第一图像包含的灰度等级为i的像素的个数,hist_sum表示第一图像包含的像素的总数。示例性的,若灰度等级的取值范围为[0,255],则M=255。
在S1022中,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后,根据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确定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其中,亮度方差用于描述第一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值与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大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
Figure BDA0002471165860000081
其中,σ2表示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abs()表示取绝对值运算。
在S1023中,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及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后,根据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及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确定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其中,曝光效果值用于表示第一图像在拍摄装置的快门速度为标准快门速度以及拍摄装置的曝光增益为标准曝光增益时的理论亮度值。拍摄装置的标准快门速度和标准曝光增益与拍摄装置自身有关,不同的拍摄装置对应的标准快门速度和标准曝光增益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示例性的,拍摄装置的标准快门速度可以是1/25,标准曝光增益可以是1倍曝光增益。
在一具体实施例,拍摄装置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
exp_value=(E/(shutter*gain))/25;
其中,exp_value表示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shutter表示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gain表示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
在S1024中,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后,根据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拍摄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包含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确定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将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包含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的均值确定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拍摄装置还可以根据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中的预设关键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将人脸区域中的预设关键区域包含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的均值,确定为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其中,预设关键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示例性的,预设关键区域可以是人脸的眼睛、鼻子及嘴巴所包围的区域。
在S1025中,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可以分别将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进行对比,将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进行对比,将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进行对比,将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进行对比,将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进行对比,将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进行对比,将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与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进行对比,以及将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其中,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及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可以是216,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可以是432,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可以是720,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可以是2304,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可以是1024,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可以是8倍,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可以是16倍,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可以是90。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S1025具体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S401~S403,详述如下:
在S401中,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背光,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在S402中,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背光,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在S403中,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背光,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S1025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时,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作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S1025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普通光照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普通光照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且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S1025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大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且拍摄场景的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较弱,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弱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大于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且拍摄场景的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较弱,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所述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弱光场景。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大于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时,说明拍摄对象不背光、拍摄对象的亮度不偏暗且拍摄场景的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较弱,此时,拍摄装置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来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能够提高场景类型确定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场景类型可能对应不同的拍摄模式,不同的拍摄模式可能对应红外灯的不同工作状态,因此,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场景类型后,还需要根据场景类型与拍摄模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场景类型对应的目标拍摄模式,以及根据拍摄模式与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
具体的,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时,执行S103;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时,执行如图4所示的S201;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时,执行如图5所示的S301~S302。
在S103中,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预先设置的背光场景对应的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因此,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时,可以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由于预先设置的背光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因此,拍摄装置在确定目标拍摄模式设置为背光拍摄模式时,可以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在S104中,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了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后,将其当前的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其中,当前的工作状态指拍摄装置进行拍摄时红外灯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装置进行拍摄具体指拍摄装置在将目标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拍摄装置对在目标拍摄模式下和红外灯在目标工作状态下的图像进行采集,此时,采集到的图像为目标人脸图像,即人脸亮度得到提高后的图像。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拍摄模式下,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根据亮度信息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若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拍摄装置上设置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将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由于通过红外灯照射拍摄对象时,可以提高拍摄对象的亮度,同时又不会影响拍摄场景中的自然光线,因此,本申请在确定待拍摄的人脸处于背光场景时,在采用与背光场景对应的背光拍摄模式的同时,通过开启拍摄装置上的红外灯来提高人脸的亮度,从而在提高目标人脸图像中人脸部分的亮度的同时,不会丢失图像的背景信息,提高了目标人脸图像的整体质量。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相对于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S102之后,在S104之前,还可以包括如图4所示的S201,详述如下:
在S201中,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则确定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对应的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因此,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后,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由于预先设置的背光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因此,拍摄装置在确定目标拍摄模式设置为背光拍摄模式时,可以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即待拍摄的人脸不背光且人脸偏暗的情况下,通过将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由于开启红外灯来能够在提高图像中的人脸的亮度的同时,不会丢失图像的背景信息,因此能够提高目标人脸图像的整体质量。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相对于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在S102之后还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S301~S302实现,详述如下:
在S301中,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预先设置的弱光场景对应的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普通光照场景对应的拍摄模式也为普通拍摄模式,因此,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后,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由于预先设置的普通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因此,拍摄装置在确定目标拍摄模式设置为普通拍摄模式时,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白天的光线强度足够使拍摄装置在普通拍摄模式下获得清晰的包括人脸的图像,不需要通过红外灯进行额外补光,而夜晚的光线强度不足以使拍摄装置在普通拍摄模式下获得清晰的包括人脸的图像,需要红外灯进行额外补光以获取在普通拍摄模式下包括清晰人脸的图像。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普通拍摄模式在第一状态开启时,对应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普通拍摄模式在第二状态开启时,对应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其中第一状态用于指拍摄装置处于白天状态,第二状态用于指拍摄装置处于夜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普通拍摄模式下的图像与第一图像可以是不同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处于白天状态还是夜晚状态可以根据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与第三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具体的,若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小于第三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拍摄装置处于白天状态;若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拍摄装置处于夜晚状态。其中,第三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基于此,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后,还可以根据当前时刻拍摄装置所处的状态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其中,当前时刻指拍摄装置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的时刻。具体的,若当前时刻拍摄装置所处的状态为第一状态,则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若当前时刻拍摄装置所处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则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执行S302;拍摄装置在确定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时,则将其当前的拍摄模式调整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在S302中,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关闭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人脸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后,将拍摄模式调整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由于在红外灯的灯光强度过低时,开启红外灯达不到对目标拍摄模式下的图像进行补光进而提高目标拍摄模式下的图像中人脸亮度的目的;而在红外灯的灯光强度过高时,开启红外灯会使目标拍摄模式下的图像过度曝光,从而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因此,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S103之后,在S104之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6所示的S1026~S1027,详述如下:
在S1026中,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后,还可以基于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作为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拍摄装置可以基于以下公式确定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Figure BDA0002471165860000161
其中,power表示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face_value表示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在S1027中,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所述目标灯光强度。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在确定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后,将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目标灯光强度。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通过基于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将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目标灯光强度,使得在提高目标拍摄模式下的图像的亮度的同时,不会导致该图像曝光过度,从而提高了该图像的质量。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拍摄装置除了包括镜头和感光元件外,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以及用于对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件。其中,第一滤光片用于通可见光,过滤红外光。第二滤光片用于通红外光和预设波长的可见光。预设波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切换部件可以是双滤光片切换机(InfraredCUT,IR-CUT);第一滤光片可以是蓝光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可以是双通滤光片,双通滤光片指既可通红外光,又可通可见光的滤光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预先设置的普通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即在普通拍摄模式下,射入镜头的光线仅包含可见光,不包含红外光,因此,可以预先设置普通拍摄模式对应的滤光片为第一滤光片。由于预先设置的背光拍摄模式对应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即在背光拍摄模式下,射入镜头的光线包含可见光和红外光,因此,可以预先设置背光拍摄模式对应的滤光片为第二滤光片。拍摄装置可以将拍摄模式与滤光片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存储。
基于此,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了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之后,还可以控制切换部件对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进行切换,使第二滤光片置于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以通过第二滤光片来过滤从镜头射向感光元件的光线,从而使射入镜头的红外光和预设波长的可见光能够到达感光元件,被感光元件所感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确定了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之后,还可以控制切换部件对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进行切换,使第一滤光片置于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以通过第一滤光片来过滤从镜头射向感光元件的红外光线,从而使射入镜头的可见光能够到达感光元件,被感光元件所感应。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通过控制切换部件对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进行切换,使得在背光拍摄模式下,红外光可以被拍摄装置中的感光元件所感应,从而达到对背光拍摄模式下的图像进行补光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拍摄模式下的图像与第一图像可以是不同的图像。
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由于使用滤光片对光线进行过滤后,会导致拍摄装置的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二图像中不同的颜色占比失衡,进而影响第二图像的整体画质,因此,在使用滤光片过滤光线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预设图像处理参数对第二图像进行进一步图像处理。其中,当前指拍摄装置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的时刻。
由于不同的滤光片过滤的光线不同,因此,使用不同的滤光片时所对应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也不同。具体的,可以预先设置第一滤光片对应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为第一预设参数值,第二滤光片对应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为第二预设参数值。其中,预设图像处理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可以包括白平衡参数、颜色矩阵参数、锐化参数及降噪参数。拍摄装置可以将滤光片与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存储。
基于此,拍摄装置在控制切换部件对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进行切换,将与目标拍摄模式相对应的目标滤光片置于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滤光片与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滤光片对应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
基于与目标滤光片对应的预设图像处理参数的值对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处理。
本实施例中,由于预设图像处理参数包括白平衡参数、颜色矩阵参数、锐化参数及降噪参数,因此,拍摄装置在确定了与目标滤光片对应的白平衡值、颜色矩阵值、锐化值及降噪值之后,可以基于与目标滤光片对应的白平衡值和颜色矩阵值分别对目标拍摄模式下的图像的白平衡值和颜色矩阵值进行调整,通过对第二图像的白平衡值和颜色矩阵值进行调整,可以使得第二图像中的颜色占比平衡;同时,拍摄装置还基于锐化值和降噪值对第二图像进行锐化和降噪处理,通过锐化和降噪处理可以优化第二图像的边缘和细节,提高第二图像的整体质量。
作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拍摄装置在确定了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后,还可以基于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对第二图像进行伽马变换。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二图像进行伽马变换是指对该图像进行图像校正,即将该图像中亮度过高的部分或者亮度过低的部分进行修正,从而使该图像中亮度偏暗的部分的亮度得到提高,使该图像中亮度偏亮的部分的亮度得到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拍摄场景所对应的伽马变换的强度值可以不同。
具体的,当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时,拍摄装置可以根据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确定伽马变换的强度值。更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基于以下公式确定伽马变换的强度值:
Figure BDA0002471165860000181
其中,dark_str表示伽马变换的强度值,exp_value表示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D1表示在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D2表示在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小值。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在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可以是128,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小值可以是64。
当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拍摄装置可以根据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伽马变化的强度值。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伽马变换的强度值:
Figure BDA0002471165860000191
其中,dark_str表示伽马变换的强度值,face_value表示第一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D3表示在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D4表示在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小值。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在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下,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大值可以是96,伽马变换的强度值的最小值可以是48。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通过对第二图像进行伽马变换,能够使第二图像的人脸细节部分的亮度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图像的质量。
拍摄装置在对目标拍摄模式下的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后,可以采集进行图像处理后的第二图像,该图像即为目标人脸图像。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方法,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在实际应用中,拍摄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手机、监控设备等各种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拍摄对象可以是进入拍摄装置的拍摄范围内的任一人脸。参照图7,该拍摄装置700包括:获取单元71、第一确定单元72、第二确定单元73及第一调整单元74。其中:
获取单元71用于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第一确定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73用于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第一调整单元74用于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亮度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相应的,第一确定单元72具体可以包括:图像平均值确定单元、方差确定单元、曝光效果值确定单元、人脸平均值确定单元及场景确定单元。其中:
图像平均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有所述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方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
曝光效果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及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
人脸平均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场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场景确定单元具体包括:背光场景确定单元。
背光场景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确定单元73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用于描述所述人脸不背光且所述人脸的亮度偏暗的拍摄场景。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确定单元73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
第一调整单元74还用于:
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关闭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人脸图像。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该拍摄装置700还可以包括:红外灯强度确定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其中:
红外灯强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所述目标灯光强度。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场景确定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确定单元。
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场景确定单元还可以包括:普通光照场景确定单元。
普通光照场景单元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普通光照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增益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普通光照场景。
作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场景确定单元还可以包括:弱光场景确定单元。
弱光场景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弱光场景。
或者用于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增益阈值,则所述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弱光场景。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拍摄装置在拍摄模式下,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根据亮度信息确定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若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拍摄装置上设置的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将拍摄模式调整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由于通过红外灯照射拍摄对象时,可以提高拍摄对象的亮度,同时又不会影响拍摄场景中的自然光线,因此,本申请在确定待拍摄的人脸处于背光场景时,在采用与背光场景对应的背光拍摄模式的同时,通过开启拍摄装置上的红外灯来提高人脸的亮度,从而在提高目标人脸图像中人脸部分的亮度的同时,不会丢失图像的背景信息,提高了目标人脸图像的整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拍摄装置8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图8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拍摄装置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拍摄装置等计算设备。该拍摄装置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拍摄装置8的举例,并不构成对拍摄装置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8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拍摄装置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拍摄装置8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拍摄装置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拍摄装置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拍摄装置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意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任意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及拍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拍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各个像素的亮度值;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的所有所述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方差;
根据所述亮度平均值、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快门速度及所述拍摄装置的预设曝光增益,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曝光效果值;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区域包含的像素的亮度值,确定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背光场景;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曝光效果值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方差、所述预设曝光增益、所述曝光效果值以及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包括:
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一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二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亮度方差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方差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或者,若所述曝光效果值小于第三预设曝光阈值,且所述预设曝光增益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曝光增益阈值,且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脸亮度平均值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之后,在所述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非背光场景用于描述所述人脸不背光且所述人脸的亮度偏暗的拍摄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弱光场景或普通光照场景,则确定所述目标拍摄模式为普通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
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普通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关闭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人脸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之后,在进行拍摄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平均值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灯光强度;
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灯光强度调整为所述目标灯光强度。
8.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向拍摄对象发射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拍摄模式下,获取拍摄界面当前显示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人脸;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亮度信息确定所述人脸当前所处的拍摄场景的目标场景类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场景类型为背光场景,则确定所述拍摄装置的目标拍摄模式为背光拍摄模式,以及确定所述红外灯的目标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拍摄模式调整为所述背光拍摄模式以及将所述红外灯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所述开启状态后进行拍摄,得到目标人脸图像。
9.一种拍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48778.7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14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8778.7A CN111614892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8778.7A CN111614892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892A true CN111614892A (zh) 2020-09-01
CN111614892B CN111614892B (zh) 2022-04-01

Family

ID=72201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8778.7A Active CN111614892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489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9722A (zh) * 2021-02-03 2021-05-18 东莞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图像人脸曝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40095A (zh) * 2021-09-06 2021-12-2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91008A (zh) * 2021-06-10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强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4007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鑫凯威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灯化妆镜及其自适应投光方法
CN114885096A (zh) * 2022-03-29 2022-08-09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模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4572A (zh) * 2022-09-02 2023-01-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n) 图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953333A (zh) * 2023-03-15 2023-04-11 杭州魔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补偿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012A (zh) * 2006-07-25 2008-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方法及程序
EP1900197A1 (en) * 2005-06-01 2008-03-19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flash device
CN101526991A (zh) * 2008-03-03 2009-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及其人脸识别方法
CN103841324A (zh) * 2014-02-20 2014-06-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US9131150B1 (en) * 2014-06-06 2015-09-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nd illumination for head tracking
CN105389571A (zh) * 2015-12-08 2016-03-09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的系统以及图像采集的方法
US9436870B1 (en) * 2014-06-06 2016-09-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camera selection for head tracking using exposure control
CN107734225A (zh) * 2017-10-24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9104522A (zh) * 2018-06-27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18109A (zh) * 2019-01-09 2019-04-12 深圳英飞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成像的曝光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CN109819175A (zh) * 2019-01-23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拍照方法及拍照装置
CN110891145A (zh) * 2019-12-02 2020-03-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获得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00197A1 (en) * 2005-06-01 2008-03-19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flash device
CN101137012A (zh) * 2006-07-25 2008-03-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方法及程序
CN101526991A (zh) * 2008-03-03 2009-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及其人脸识别方法
CN103841324A (zh) * 2014-02-20 2014-06-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US9131150B1 (en) * 2014-06-06 2015-09-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nd illumination for head tracking
US9436870B1 (en) * 2014-06-06 2016-09-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camera selection for head tracking using exposure control
CN105389571A (zh) * 2015-12-08 2016-03-09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的系统以及图像采集的方法
CN107734225A (zh) * 2017-10-24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9104522A (zh) * 2018-06-27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18109A (zh) * 2019-01-09 2019-04-12 深圳英飞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成像的曝光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
CN109819175A (zh) * 2019-01-23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拍照方法及拍照装置
CN110891145A (zh) * 2019-12-02 2020-03-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获得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9722A (zh) * 2021-02-03 2021-05-18 东莞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图像人脸曝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008A (zh) * 2021-06-10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强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91008B (zh) * 2021-06-10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强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40095A (zh) * 2021-09-06 2021-12-2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40095B (zh) * 2021-09-06 2023-03-2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4007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鑫凯威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灯化妆镜及其自适应投光方法
CN114340079B (zh) * 2021-12-29 2024-02-02 苏州鑫凯威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灯化妆镜及其自适应投光方法
CN114885096A (zh) * 2022-03-29 2022-08-09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模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5096B (zh) * 2022-03-29 2024-03-15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模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4572A (zh) * 2022-09-02 2023-01-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n) 图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604572B (zh) * 2022-09-02 2023-1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图像的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53333A (zh) * 2023-03-15 2023-04-11 杭州魔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补偿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892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4892B (zh)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83862B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28720B2 (en) Method for imaging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7230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451969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2419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88840B (zh)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1064899B (zh) 一种曝光参数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085588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200354A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成像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05369B (zh) 曝光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72114B (zh) 监控设备日夜模式的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09044B (zh)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03341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820141A1 (en)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151333B (zh) 曝光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690804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US11601600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33802A (zh) 曝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00785A (zh) 曝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25975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447372B (zh) 一种亮度参数调节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454317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213462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图像处理电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