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4445A -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4445A
CN111614445A CN201911391610.8A CN201911391610A CN111614445A CN 111614445 A CN111614445 A CN 111614445A CN 201911391610 A CN201911391610 A CN 201911391610A CN 111614445 A CN111614445 A CN 111614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sidelink
sidelink data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16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4445B (zh
Inventor
金起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914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3879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T Corp filed Critical 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14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4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54Sidelink beam training with support from third instance, e.g. the third instance being a bas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了一种发射方UE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基于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侧行链路数据,以及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重传被触发时,基于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9年2月2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21413和于2019年7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91435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下一代/5G无线电接入网络(此后,称为新无线电“NR”)中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已经批准了“对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研究”,这是研究下一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此后称为“新无线电”或“NR”)的一个研究项目。基于对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研究,无线电接入网络工作组1(RAN WG1)已经讨论了用于新无线电(NR)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波形、多址方法等等。需要将NR设计成不仅提供相比于长期演进(LTE)/LTE-高级而言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满足在具体和特定使用场景中的各种需求。
提议了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作为NR的典型使用场景。为了满足各场景的需求,要求设计NR使得相比于LTE/LTE-高级具有灵活的帧结构。
由于对数据速率、延迟、可靠性、覆盖范围等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提供一种高效复用基于互不相同的参数集(numerology)(例如,子载波间距、子帧、传输时间间隔(TTI)等)的无线电资源单元的方法,作为用于通过构成任意NR系统的频带有效地满足每个使用场景需求的方法。
作为开发这种项目的一个方面,需要一种设计,其通过作为用户设备(此后称为“用户设备”或“UE”)之间的无线电链路的侧行链路来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以在NR(即,NR侧行链路)中提供V2X服务。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些方法和装置,以用于支持对基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侧行链路数据重传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方用户设备(UE)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基于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侧行链路数据;以及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重传被触发时,基于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方用户设备(UE)用于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发射方UE接收控制信息,其包括关于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调度信息;监视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当未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时,向发射方UE发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以及监视发射方UE根据HARQ反馈信息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已经重传的侧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发射方用户设备(UE),该发射方UE包括:发射器,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以及接收器,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所述发射器基于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侧行链路数据,以及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重传被触发时,基于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接收方用户设备(UE),该接收方UE包括:接收器,从发射方UE接收控制信息,其包括关于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调度信息;控制器,监视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器,当未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时,向发射方UE发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所述接收器监视发射方UE根据HARQ反馈信息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已经重传的侧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可能通过支持对基于HARQ反馈信息的侧行链路数据重传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从而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R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NR系统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资源网格的视图。
图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带宽部分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同步信号块的示例的视图。
图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视图。
图7是用于解释CORESET的视图。
图8是用于解释V2X通信的各种场景的视图。
图9(A)是示出执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第一UE(UE1)和第二UE(UE2)的视图,以及图9(B)是示出用于UE的资源池的示例的视图。
图10是用于解释在V2X中绑定和发射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图11示出V2X传输资源池的类型。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子载波间距(SCS)中的符号级对准的示例的视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的带宽部分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射方UE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方UE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射方UE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方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示例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用于贯穿附图指代类似的要素,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图上示出。此外,在本公开随后的描述中,若对本文所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得本公开的主题反而不清楚时,则将其省略。当使用此处所提及的表述“包括”、“具有”、“包含”等等,也可以添加任何其他部分,除非使用了表述“仅”。当要素以单数形式表述时,该要素也可以覆盖复数形式,除非特别明确地提到该要素。
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组件时本文中可能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这些术语中的每个不是用于定义对应组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而是仅仅用于将对应组件与其他一个或多个组件区分开来。
在描述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如果两个或更多组件被描述为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则应当理解,两个或更多组件可以直接地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也可以利用“插入”其间的另一组件而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该另一组件可以包括在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的此两个或更多组件的至少一个中。
在描述操作方法或制造方法的顺序时,例如,使用“之后”、“随后”、“接着”、“之前”等表述也可以涵盖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执行的情况,除非在表述中使用了“立即”或“直接”。
在本文中提到的用于组件或与之对应的信息(例如,级别等等)的数字值可以解释为包括由于各种因素(例如,过程因素、内部或外部影响、噪声,等等)导致的误差范围,即使未对此提供明确描述。
本说明书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使用无线电资源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诸如语音服务和数据服务)的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核心网络等等。
下面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使用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非正交多址(NOMA)等等。此外,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指各种通信组织所建立的相应代通信技术,诸如3GPP、3GPP2、WiFi、蓝牙、IEEE、ITU等等,以及特定的接入技术。例如,CDMA可以实施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TDMA可以实施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技术。OFDMA可以实施为诸如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型UTRA(E-UTRA)之类的无线技术。IEEE 802.16m是IEEE 802.16e的演进,其提供与基于IEEE802.16e的系统的后向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LTE(长期演进)是使用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的E-UMTS(演进UMTS)的一部分,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如上所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已经启用或商业化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也可以应用于正在开发或未来将要开发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UE必须解释为广泛的含义,其指示包括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设备。例如,UE包括WCDMA、LTE、NR、HSPA、IMT-2020(5G或新无线电)等等中的用户设备(UE),GSM中的移动台,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设备等等。此外,UE可以是便携式用户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或者根据V2X通信系统的使用类型,可以是该系统中的车辆、车辆中包含无线通信模块的设备等。在机器类型通信(MTC)系统的情况下,UE可以指MTC终端、M2M终端或URLLC终端,其采用能够执行机器类型通信的通信模块。
本说明书中的基站或小区指的是通过网络与UE通信的端,并且其涵盖各种覆盖区域,诸如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g节点B、低功率节点(LPN)、扇区、站点、各种类型的天线、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点(例如,发射点、接收点或发射/接收点)、中继节点、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射频拉远头(RRH)、无线电单元(RU)、小小区等等。此外,小区可以用作包括频域中的带宽部分(BWP)的含义。例如,服务小区可以指的是UE的活跃BWP。
上述列出的各种小区提供有控制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基站,并且基站可以解释为两种含义。基站可以是1)用于向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小小区提供无线区域的设备,或者基站可以是2)无线区域本身。在上面的描述1)中,基站可以是由同一实体控制并提供预定无线区域的多个设备,或者是相互交互并协同配置无线区域的所有设备。例如,基站可以是一个点,发射/接收点、发射点、接收点,等等,取决于无线区域的配置方法。在上面的描述2)中,基站可以是其中可以支持用户设备(UE)向其他UE或相邻基站发射数据以及从其接收数据的无线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小区可以指从发射/接收点发射的信号的覆盖范围、具有从发射/接收点(或发射点)发射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或发射/接收点本身。
上行链路(UL)是指从UE向基站发射数据的方案,并且下行链路(DL)是指从基站向UE发射数据的方案。下行链路可以指从多个发射/接收点到UE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并且上行链路可以指从UE到多个发射/接收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多个发射/接收点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此外,在上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多个发射/接收点的一部分。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控制信道上发射和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诸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数据信道上发射和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信道诸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此后,在诸如PUCCH、PUSCH、PDCCH、PDSCH等的信道上的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可以表示为“发射和接收PUCCH、PUSCH、PDCCH、PDSCH等”。
为了清楚起见,下面的描述将专注于3GPP LTE/LET-A/NR(新无线电)通信系统,不过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对应的通信系统。
在研究4G(第四代)通信技术之后,3GPP正在开发5G(第五代)通信技术以便满足ITU-R的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需求。具体地,3GPP正在通过改进LTE-高级技术来开发LTE-A pro作为5G通信技术,使其符合ITU-R以及完全不同于4G通信技术的新NR通信技术的需求。LTE-A pro和NR都指的是5G通信技术。此后,除非指定了特定通信技术,否则将在NR的基础上描述5G通信技术。
考虑到典型的4G LTE场景中的卫星、汽车、新行业等,在NR中定义了的各种操作场景,以便支持就服务而言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场景,其中UE以高UE密度跨越广大区域并因此要求低数据速率和异步连接,以及超可靠性低延迟(URLLC)场景,该场景需要高响应性和可靠性并支持高速移动性。
为了满足这些场景,NR公布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采用新波形和帧结构技术、低延迟技术、超高频带(毫米波)支持技术以及前向兼容性提供技术。特别地,NR系统在灵活性方面具有各种技术变化,以便提供前向兼容性。NR的主要技术特征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NR系统概述>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例可以应用的NR系统的视图。
参考图1,NR系统划分成5G核心网络(5GC)和NG-RAN部分,并且NG-RAN包括gNB和ng-eNB,其提供用户面(SDAP/PDCP/RLC/MAC/PHY)和用户设备(UE)控制面(RRC)协议端。多个gNB或gNB与ng-eNB通过Xn接口相互连接。gNB和ng-eNB分别通过NG接口连接到5GC。5GC可以配置成包括用于管理控制面(诸如UE连接和移动性控制功能)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以及控制用户数据的用户面功能(UPF)。NR支持低于6GHz的频带(频率范围1:FR1)和等于或大于6GHz的频带(频率范围2:FR2)。
gNB代表向UE提供NR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端的基站,并且ng-eNB代表向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端的基站。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基站应当理解为涵盖gNB和ng-eNB。不过,根据需要,基站也可以用于指代相互分开的gNB或ng-NB。
<NR波形、参数集(numerology)和帧结构>
NR针对下行链路传输使用利用循环前缀的CP-OFDM波形,并且针对上行链路传输使用CP-OFDM或DFT-s-OFDM。OFDM技术容易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进行组合并且允许使用低复杂度接收器同时具有高频率效率。
由于上述三个场景在NR中针对数据速率、延迟率、覆盖范围等具有互不相同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构成NR系统的频带有效地满足每个场景的需求。为此,提议了一种用于高效地复用基于多个不同参数集的无线电资源的技术。
具体地,NR传输参数集基于子载波间距和循环前缀(CP)来确定,并且如下面的表1所示,“μ”用作2的指数值,从而基于15kHz指数级变化。
[表1]
μ 子载波间距 循环前缀 对数据的支持 对同步的支持
0 15 常规
1 30 常规
2 60 常规,扩展
3 120 常规
4 240 常规
如上面表1所示,根据子载波间距,NR可以具有五种参数集。这不同于LTE,其为4G通信技术之一,其中子载波间距固定为15kHz。具体地,在NR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间距是15、30、60或120kHz,而用于同步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距是15、30、120或240kHz。此外,扩展CP仅应用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在NR的帧结构中定义了帧,其长度为10ms并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具有相同的1ms长度。一个帧可以划分成5ms的半帧,并且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在子载波间距为15kHz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包括一个时隙,并且每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图2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可以应用的NR系统中的帧结构的视图。
参考图2,一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其在常规CP的情况下是固定的,不过时域中时隙的长度可以根据子载波间距而变化。例如,在具有15kHz的子载波间距的参数集的情况中,时隙被配置成具有与子帧的长度相同的1ms长度。另一方面,在具有3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参数集的情况中,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但是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即,子帧和帧可以使用固定的时间长度来定义,而时隙可以根据符号数量来定义,从而其时间长度随子载波间距而变化。
NR将调度的基本单元定义为时隙,并且还引入了迷你时隙(或子时隙或基于非时隙的调度),以便减小无线电扇区的传输延迟。如果使用宽的子载波间距,则一个时隙的长度按与子载波间距成反比地缩短,由此减小无线电扇区中的传输时延。迷你时隙(或子时隙)旨在于高效地支持URLLC场景,并且迷你时隙可以以2、4或7个符号单元来调度。
此外,不同于LTE,NR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定义为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级别。为了减小HARQ延迟,已经定义了能够在发射时隙中直接发射HARQ ACK/NACK的时隙结构。这种时隙结构称为将要描述的“自包含结构”。
NR设计用于支持总计256个时隙格式,并且其中62个时隙格式在3GPP Rel-15中使用。此外,NR支持通过各种时隙的组合构成FDD或TDD帧的公共帧结构。例如,NR支持i)时隙的所有符号都配置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结构,ii)所有符号都配置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结构,以及iii)下行链路符号和上行链路符号混合的时隙结构。此外,NR支持被调度分布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的数据传输。相应地,基站可以使用时隙格式指示符(SFI)来通知UE该时隙为下行链路时隙、上行链路时隙还是灵活时隙。基站可以通过使用SFI来指示通过UE特定RRC信令配置的表的索引,从而通知时隙格式。进一步地,基站可以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动态指示时隙格式,或者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静态或准静态指示时隙格式。
<NR的物理资源>
关于NR中的物理资源,考虑天线端口、资源网格、资源元素、资源块、带宽部分等等。
天线端口定义成,从在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信道推断出在同一天线端口上承载另一符号的另一信道。如果在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信道的大规模特性可以从在另一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另一信道推断出来,则两个天线端口可能具有准共定位或准共址(QC/QCL)关系。大规模特性包括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频移、平均接收功率和接收定时中的至少一项。
图3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资源网格的视图。
参考图3,资源网格可以根据相应参数集而存在,这是因为NR在同一载波中支持多个参数集。此外,资源网格的存在可以取决于天线端口、子载波间距和传输方向。
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并且仅在频域中定义。此外,资源元素包括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因此,如图3所示,一个资源块的大小可以根据子载波间距而变化。而且,在NR中定义了充当资源块网格的公共参考点的“点A”、公共资源块和虚拟资源块。
图4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带宽部分的视图。
不同于LTE中载波宽度固定为20MHz,在NR中,取决于子载波间距,最大载波带宽配置成50MHz到400MHz。因此,并不假设所有的UE都使用整个载波带宽。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NR中,可以在载波带宽内指定带宽部分(BWP),从而UE可以使用带宽部分。此外,带宽部分可以与一个参数集相关联,可以包括连续公共资源块的子集,并且可以随时间动态激活。UE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每个中具有多达四个带宽部分,并且UE在给定时间期间使用激活的带宽部分来发射和接收数据。
在配对频谱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宽部分是独立配置的。在非配对频谱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下行链路操作和上行链路操作之间不必要的频率重调谐,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成对进行配置,从而共享中心频率。
<NR中的初始接入>
在NR中,UE执行小区搜索和随机接入过程以便接入基站并与其通信。
小区搜索是UE使用从基站发射的同步信号块(SSB)并获取物理层小区ID和系统信息用来与对应基站的小区同步的过程。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可应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同步信号块的示例的视图。
参考图5,SSB包括占据一个符号和127个子载波的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以及跨越三个OFDM符号和240个子载波的PBCH。
UE在时域和频域中监视SSB,由此接收SSB。
SSB可以被发射多达5ms内64次。多个SSB在5ms的时间内通过不同的发射波束进行发射,并且UE假设基于用于发射的特定波束每20ms发射一次SSB来进行检测。在5ms内可以用于SSB传输的波束数量可以随着频带的增大而增大。例如,在3GHz或更低的频带上可以发射多达4个SSB波束,而在3到6GHz的频带上可以发射多达8个SSB波束。此外,在6GHz或更高的频带上可以使用多达64个不同的波束来发射SSB。
一个时隙包括两个SSB,并且时隙中的起始符号和重复次数如下根据子载波间距来确定。
不同于典型LTE系统中的SS,SSB不在载波带宽的中心频率处发射。即,SSB也可以在不同于系统频带中心的频率处发射,并且在支持宽带操作的情况下多个SSB可以在频域中发射。相应地,UE使用同步栅格来监视SSB,同步栅格是用于监视SSB的候选频率位置。载波栅格和同步栅格是在NR中新定义的用于初始连接的信道的中心频率位置信息,并且同步栅格可以支持UE的快速SSB搜索,因为其频率间距配置得比载波栅格的频率间距更宽。
UE可以获取SSB的PBCH上的MIB。MIB(主信息块)包括供UE接收网络广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的最小信息。此外,PBCH可以包括关于时域中第一DM-RS符号位置的信息、供UE监视SIB1的信息(例如,SIB1参数集信息、与SIB1 CORESET相关的信息、搜索空间信息、PDCCH相关参数信息,等等)、公共资源块与SSB之间的偏移信息(载波中的绝对SSB位置经由SIB1发射),诸如此类。SIB1参数集信息也应用于在供UE完成小区搜索过程之后接入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消息。例如,SIB1的参数集信息可以应用于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1到4的至少一个。
上述RMSI可以指SIB1(系统信息块1),并且SIB1在小区中周期性(例如,160ms)广播。SIB1包括UE执行初始随机接入过程所需的信息,并且SIB1在PDSCH上周期性发射。为了接收SIB1,UE必须接收用于SIB1传输的参数集信息以及用于在PBCH上调度SIB1的CORESET(控制资源集)信息。UE使用CORESET中的SI-RNTI识别用于SIB1的调度信息,并且根据调度信息获取PDSCH上的SIB1。除了SIB1之外的剩余SIB可以周期性发射,或者剩余SIB可以根据UE的请求而发射。
图6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可以应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视图。
参考图6,如果完成了小区搜索,则UE向基站发射用于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在PRACH上发射。具体地,随机接入前导码在PRACH上向基站周期性发射,PRACH包括在重复的特定时隙中的连续无线电资源。通常,当UE初始接入小区时,执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而当UE针对波束失效恢复(BFR)执行随机接入时,执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UE接收对所发射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ID)、UL授权(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临时C-RNTI(临时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和TAC(时间对齐命令)。由于一个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UE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因此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以便指示所包括的UL授权、临时C-RNTI和TAC针对哪个UE有效。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可以是基站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识符。TAC可以包括作为供UE调整上行链路同步的信息。随机接入响应可以通过PDCCH上的随机接入标识符(即,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来指示。
在接收到有效的随机接入响应时,UE处理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息,并且执行向基站的调度传输。例如,UE应用TAC并存储临时C-RNTI。此外,UE使用UL授权向基站发射存储在UE的缓冲器中的数据或新生成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识别UE的信息必须包括在数据中。
最后,UE接收下行链路消息以解决竞争。
<NR CORESET>
NR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长度为1到3个符号的CORESET(控制资源集)中发射,并且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SFI(时隙格式索引)、TPC(发射功率控制)信息等等。
如上所述,NR已经引入了CORESET的概念以便确保系统的灵活性。CORESET(控制资源集)指的是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UE可以使用CORESET时间-频率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搜索空间来对控制信道候选进行解码。配置CORESET特定QCL(准共址)假设,并且其用于提供关于模拟波束方向、以及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和平均延迟的特征信息的目的,这些都是现有QCL所假定的特征。
图7是用于解释CORESET的视图。
参考图7,CORESET可以在单个时隙内的载波带宽内以各种形式存在,并且CORESET可以在时域内包括最多3个OFDM符号。此外,CORESET在频域被定义为6个资源块的倍数直至载波带宽。
第一CORESET,作为初始带宽部分的一部分,其通过MIB指定(例如,指示、指派)以便从网络接收附加配置信息和系统信息。在建立与基站的连接之后,UE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和配置一条或多条CORESET信息。
<LTE侧行链路>
在LTE系统中,为了提供设备到设备通信和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特别是车辆对车辆(V2V))服务,已经开发了用于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即,侧行链路)的无线电信道和无线电协议的设计。
针对侧行链路,已经定义了用于无线电侧行链路发射端与无线电侧行链路接收端之间的同步的同步信号(PSSS/SSSS),以及用于发射/接收与此相关的侧行链路主信息块(MIB)的物理侧行链路广播信道(PSBCH)。进一步地,已经进行了关于用于发射/接收发现信息的物理侧行链路发现信道(PSDCH)、用于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SCCH)以及用于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设计。
为了分配用于侧行链路的无线电资源,开发了两种模式,即其中基站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模式1和其中UE从无线电资源池中选择并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模式2。进一步地,为了满足LTE系统中的V2X场景,需要额外开发相关的技术。
在这种环境中,3GPP在Rel-14中已经派生了与车辆识别/检测相关的27个服务场景,并且根据道路条件确定了关键性能需求。此外,3GPP已经从Rel-14演进派生了25个服务场景,诸如车辆编队、高级驾驶、远程驾驶、扩展传感器等等,并且在Rel-15中确定了6个性能需求。
为了满足这种性能需求,已经进行了一些开发以提高基于典型D2D通信而开发的侧行链路技术的性能,从而满足V2X的需求。特别地,为了应用于C-V2X(蜂窝-V2X),可以选择用于改善适应高速环境的侧行链路的物理层设计的技术、资源分配技术、同步技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项目。
下面描述的侧行链路是指在3GPP的Rel-12之后的D2D通信中和Rel-14之后的V2X通信中使用的链路,并且用于每个信道、同步信号和资源的术语都使用相同的术语进行描述,而没有根据Rel-14和Rel-15中的D2D通信需求、V2X通信需求进行不同的定义。这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易于理解,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将重点讨论满足V2X场景需求的侧行链路相对于用于Rel-12/13中的D2D通信的侧行链路的区别。相应地,下面讨论的与侧行链路相关的术语分为D2D通信、V2X通信和C-V2X通信,只是为了便于它们之间的比较和易于理解;因此,这些术语并不限于特定场景。
<资源分配>
图8是用于解释V2X通信的各种场景的视图。
参考图8,V2X设备(表示为车辆;不过也可以用其他设备替代,诸如用户设备(UE)等等)可以位于基站(eNB、gNB或ng-eNB)的覆盖范围内,或者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外。例如,可以在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UE(例如,UE N-1、UE G-1、UE X)之间执行通信,或者可以在位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UE和位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例如,UE N-1、UE N-2)之间执行通信。备选地,可以在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例如,UE G-1、UE G-2)之间执行通信。
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场景中,需要分配无线电资源以使得对应的UE能够使用侧行链路来执行通信。无线电资源的分配包括基站处理无线电资源的分配的方法以及UE自己选择和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方法。
具体地,在D2D中,为了使得UE能够分配资源,定义了两种模式,即,基站介入资源的选择和管理的集中式模式(模式1)和UE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预先配置的资源的分布式模式(模式2)。类似于D2D,定义了其他模式,诸如在C-V2X中基站介入资源的选择和管理的模式(模式3),和在V2X中车辆直接选择资源的模式(模式4)。在模式3中,基站向发射方UE提供对调度指派(SA)池资源区域和分配给这的数据池资源区域的调度。
图9(A)示出执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第一UE(UE1)和第二UE(UE2),以及图9(B)示出UE所使用的资源池的示例。
参考图9,基站表示为eNB;然而,如上所述,其也可以是gNB或ng-eNB。进一步地,UE表示为移动终端;然而,车辆、基础设施等等也可以根据场景或情况不同地应用。
在图9(A)中,发射方UE(UE 1)可以在包括一组资源的资源池内选择对应特定资源的资源单元,并使用该资源单元来发射侧行链路数据。接收方UE(UE 2)可以配置有允许UE1在其上发射信号的资源池,以及检测来自UE 1的发射信号。
如果UE 1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即,可接收来自基站的服务或信号,则基站可以向UE 1提供资源池。如果UE 1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外,即,不可接收来自基站的服务或信号,则资源池可以确定为预先配置的或由另一UE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资源。正常地,资源池是由多个资源单元组成,并且每个UE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并使用选择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来发射侧行链路信号。
参考图9(B),整个频率资源划分成NF个频率资源,并且整个时间资源划分成NT个时间资源。因此,可以定义总计NF*NT个资源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表示为对应的资源池以NT个子帧的周期重复。特别地,一个资源单元可以配置成被周期性地和重复地提供,如图9(B)所示。
资源池根据一定准则可以分类成若干类型。例如,资源池可以根据在每个资源池上发射的侧行链路信号的内容而分成若干类型。作为一个示例,侧行链路信号的内容可以进行分类,并且可以为每种内容配置单独的资源池。调度指派(SA)、侧行链路信道、发现信道等等可以是侧行链路信号内容的示例。
SA可以是包括如下信息的信号,诸如用于由发射方UE发射随后的侧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资源位置、对数据信道进行解调所需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MIMO传输方案、定时提前(TA)等等。此信号也可以通过与侧行链路数据在同一资源单元上复用而进行发射。在这种情况下,SA资源池可以指SA通过与侧行链路数据复用而在其上发射的资源池。
应用于V2X通信的FDM方案可能导致时间延迟,直到在已分配的SA资源将要减少之后分配了数据资源。例如,可以考虑不相邻的方案,其中控制信道资源和数据信道资源在一个子帧的时域中分割,或者考虑相邻方案,其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一个子帧中连续分配,或诸如此类。
当侧行链路数据连同SA一起复用并且在同一资源单元上发射时,仅在形式上不同于SA信息的侧行链路数据信道可以在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上发射。换言之,用于在SA资源池内的一个或多个个体资源单元上发射SA信息的资源元素仍然可以用于在侧行链路数据信道资源池中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现信道可以是用于如下消息的资源池,该消息使得发射方UE能够发射诸如发射方UE的ID之类的信息,以及相邻UE能够发现该发射方UE。即使当侧行链路信号的内容等同时,也可以根据侧行链路信号的发射和/或接收特性来使用不同的资源池。
例如,甚至在同一侧行链路数据信道或发现消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如下来使用不同的资源池:确定侧行链路信号的发射定时的方法(例如,侧行链路信号是否在接收到同步参考信号的时刻发射,或者是否通过在接收到同步参考信号的时刻应用某个TA而发射),或者分配资源的方法(例如,基站是否将资源专用于向发射方UE发射信号,或者发射方UE是否自己在池中选择资源用于发射信号),信号格式(例如,每个侧行链路信号在一个子帧中占据的符号数量,用于发射一个侧行链路信号的子帧数量),来自基站的信号强度,侧行链路UE的发射功率强度,等等。
<同步信号>
如上所述,V2X通信UE可能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必要执行使用侧行链路的通信。为此,对于位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UE而言重要的是实现同步。
此后,基于上面的描述将描述一种在侧行链路通信中,特别是在车辆之间、车辆和UE之间、或车辆和通信网络之间,实现时间和频率同步的方法。
D2D通信利用侧行链路同步信号(SLSS),其为从基站发射的用于UE之间的时间同步的同步信号。在C-V2X中,可以额外考虑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用于增强同步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予同步建立优先级,或者基站可以指示关于优先级的信息。例如,在确定其发射同步时,UE将直接从基站发射的同步信号选择为最高优先级,而当UE在基站覆盖范围外时,利用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另一UE发射的SLSS(作为次高优先级)进行同步。
由于安装在车辆内的无线终端(此后,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也可以称为UE)或安装在车辆中的UE的电池消耗问题较小,并可以使用诸如GPS的卫星信号用于导航目的,因此卫星信号可以用来配置UE之间的时间或频率同步。卫星信号也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伽利略、北斗等等。
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主侧行链路同步信号(PSSS)、辅助侧行链路同步信号(SSSS)等等。PSSS可以包括具有预先配置的长度的Zadoff-chu序列、类似于PSS的结构、从PSS变化来的结构、或者其中重复PSS的结构。不同于DL PSS,可以使用不同的Zadoff-chu根索引(例如,26、37)。SSSS可以包括M序列、类似于SSS的结构、从SSS变化来的结构、或者其中重复SSS的结构。在UE与基站同步的情况下,SRN用作基站,并且SLSS用作PSS或SSS。
不同于DL的PSS/SSS,PSSS/SSSS使用UL子载波映射方法。物理侧行链路同步信道(PSSCH)可以是用于发射系统信息(例如,与SLSS相关的信息、双工模式(DM)、TDD UL/DL配置、与资源池相关的信息、与SLSS相关的应用类型、子帧偏移、广播信息等等)的信道,这些信息是要求UE在发射/接收侧行链路信号之前首先识别的基本信息。PSSCH可以在与SLSS相同或随后的子帧上发射。DM-RS可以用于PSSCH的解调。
SRN可以是用于发射SLSS或PSSCH的节点。SLSS可以是特定序列的形式,并且PSSCH可以是表示特定信息的序列或是执行预定义信道编码后的码字形式。这里,基站或特定侧行链路UE可以用作SRN。在部分网络覆盖或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UE可以用作SRN。
在需要时,针对与覆盖范围外的UE的侧行链路通信,SLSS可以例如通过多跳(multi-hop)来中继转发。下文描述中的中继转发同步信号包括,直接中继转发基站的同步信号,以及在接收到同步信号时以单独的格式发射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像这样,由于侧行链路同步信号被中继转发,可以执行覆盖范围内UE和覆盖范围外UE之间的直接通信。
<NR侧行链路>
如上所述,不同于基于LTE系统的V2X,需要开发基于NR的V2X技术以满足如在自动驾驶时的复杂需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可能通过将NR的帧结构、参数集、信道发射/接收过程等应用于NR V2X,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提供一种灵活的V2X服务。为此,需要开发各种技术,诸如基站和UE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侧行链路载波聚合技术(CA)、用于行人手持UE的部分感测技术、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等等。
在NR V2X中,已经确定支持单播或群播以及在LTE V2X中使用的广播。在这种情况下,还已经确定针对单播或群播使用目标群组ID,不过也已经确定稍后讨论是否使用源ID。
进一步地,如已经确定支持用于QOS的HARQ,也已经确定将HARQ进程ID包括在控制信息中。在LTE HARQ中,用于HARQ的PUCCH在已经发射DL之后的4个子帧后发射。在NR HARQ中,对于反馈定时,PUCCH资源和反馈定时可以使用DCI格式1_0或1_1PUCCH中的PUCCH资源指示符或响应于PDSCH的HARQ反馈定时指示符(PDSCH到HARQ反馈定时指示符)来指示。
图10是用于解释在V2X中绑定和发射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的视图。
参考图10,在LTE V2X中,不发射单独的HARQ ACK/NACK信息以便减小系统开销,并且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根据发射方UE的自由裁量,允许重传一次数据。然而,在NR V2X中,在数据传输稳定性方面,可以发射HARQ ACK/NACK信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绑定和发射对应的信息可以减小开销。
即,当发射方UE UE1向接收方UE UE2发射三次数据传输并且接着接收方UE响应于这些传输而生成HARQ ACK/NACK信息时,这些可以绑定并在PSCCH上发射。图10示出HARQACK/NACK在PSCCH上发射。然而,HARQ ACK/NACK可以在单独的信道或另一信道上发射,绑定的HARQ信息可以配置有3比特或更少。
在3GHz或更少的频率范围FR1中,已经讨论了15kHz、30kHz、60kHz和120kHz作为候选子载波间距(SCS)。在超过3GHz的频率范围FR2中,已经讨论了30kHz、60kHz、120kHz和240kHz作为候选子载波间距(SCS)。在NR V2X中,可以支持小于14个符号的迷你时隙(例如,2/4/7个符号)作为最小调度单元。
已经讨论了DM-RS、PT-RS、CSI-RS、SRS和AGC训练信号作为RS的候选。
已经讨论了下面四个选项用于复用PSCCH和关联的PSSCH,如图11所示。选项2类似于LTE V2X中的复用PSCCH和PSSCH。
同步机制
NR V2X侧行链路同步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和PSBCH,并且除了GNSS和/或gNB之外,侧行链路资源还可以包括UE。
资源分配
可以为NR V2X侧行链路通信定义至少两种侧行链路资源分配模式,即模式3和模式4。在模式3中,基站调度由UE用于侧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资源。在模式4中,UE确定基站所配置的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资源内或一个或多个预先配置的侧行链路资源内的一个或多个资源。
模式4可以覆盖下列资源分配子模式。即,UE可以自动选择用于发射的侧行链路资源,帮助选择用于其他一个或多个UE的侧行链路资源,配置有配置用于侧行链路传输的授权,或者调度其他一个或多个UE的侧行链路传输。
V2X资源池(感测和选择窗口)
V2X UE可以在预先定义的(或信令通知的)资源池上发射消息(或信道)。资源池可以指预先定义的用于使得UE能够执行V2X操作的(或在能够执行V2X操作的UE中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资源池可以在时间-频率方面定义。V2X传输资源池可以定义为各种类型。
图11示出V2X传输资源池的类型。
参见图11(A),V2X传输资源池#A可以是其上仅允许部分感测的资源池。部分感测所选择的V2X传输资源以有规律的间隔半静态地保持。
参见图11(B),V2X传输资源池#A可以是其上仅允许随机选择的资源池。在V2X发射资源池#B中,UE不执行部分感测,并且可以在选择窗口中随机选择V2X传输资源。
作为一个示例,不同于其上仅允许部分感测的资源池,在其上仅允许随机选择的资源池中,选择的资源可以配置/信令通知成不是半静态预留的。为了UE在V2X传输资源池上执行V2X消息传输操作,基站可以使得UE不执行感测操作(基于调度分配解码/能量测量)。
尽管在图11中未示出,也可以使用部分感测和随机选择在其上都可用的资源池。基站可以通知UE V2X资源可以通过部分感测和随机选择中的任一进行选择。
在本说明书中,频率、帧、子帧、资源、资源块、区域、带、子带、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各种参考信号、各种信号、或与NR(新无线电)相关的各种消息,可以解释为当前或过去所使用的含义,或者解释为未来将使用的各种含义。
NR(新无线电)
近来,3GPP已经批准了“对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研究”,这是下一代/5G无线电接入技术研究的一个研究项目。基于对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研究,在RAN WG1中,关于用于NR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波形、多址方案等等的讨论正在进行。要求NR设计成相比于LTE/LTE-高级,不仅提供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满足每个具体和特定使用场景的各种QoS需求。
特别地,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URLLC)被定义为NR的代表性使用场景。为了满足每种使用场景的需求,要求将NR设计成相比于LTE/LTE-高级具有更灵活的帧结构。
因为每种使用场景对数据速率、延迟、覆盖范围等等具有不同需求,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复用互不相同的基于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距(SCS)、子帧、传输时间间隔(TTI)等等)的无线电资源单元的方法,作为在提供给NR系统的频带上高效地满足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的解决方案。
为此,已经讨论了i)在一个NR载波上基于TDM、FDM或TDM/FDM复用具有互不相同的子载波间距(SCS)的参数集的方法,以及ii)在配置时域中的调度单元时支持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的方法。就此而言,在NR中,子帧的定义已经给出为一种类型的时域结构。此外,作为用于定义对应子帧持续时间的参考参数集,类似于LTE,单个子帧持续时间定义为具有基于15kHz子载波间距(SCS)的常规CP开销的14个OFDM符号。因此,NR的子帧具有1ms的持续时间。
不同于LTE,由于NR的子帧是绝对参考持续时间,时隙和迷你时隙可以定义为用于实际UL/DL数据调度的时间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y的值)已经定义为y=14,而不考虑参数集。
因此,时隙可以由14个符号构成。根据对应时隙的传输方向,所有符号都可以用于DL传输或UL传输,或者符号可以在DL部分+间隙+UL部分的配置中使用。
进一步地,迷你时隙已经定义成由比参数集中的时隙(或SCS)更少的符号组成,并且作为结果,可以基于迷你时隙为UL/DL数据发射或接收配置短的时域调度间隔。而且,可以通过时隙聚合为UL/DL数据发射或接收配置长的时域调度间隔。
特别地,在发射或接收时延严格数据的情况下,诸如URLLC,当在基于具有小SCS值(例如,14kHz)的参数集的帧结构中定义的1ms(14个符号)的时隙基础上执行调度时,可能很难满足时延需求。为此,可以定义由比时隙更少的OFDM符号构成的迷你时隙,并因此用于时延严格数据(诸如URLLC)的调度可以基于迷你时隙执行。
如上所述,还考虑通过以TDM和/或FDM方式复用具有不同SCS值的参数集来在一个NR载波中支持具有不同SCS值的参数集,从而基于通过参数集定义的时隙(或迷你时隙)的长度,根据时延需求来调度数据。例如,如图12所示,当SCS是60kHz时,符号长度减小为SCS为15kHz时的符号长度的1/4。因此,当一个时隙由14个OFDM符号构成时,基于15kHz的时隙长度是1ms,而基于60kHz的时隙长度减小为大约0.25ms。
因此,由于在NR中定义了相互不同的SCS或不同的TTI长度,已经开发了用于满足URLLC和eMBB中每个的需求的技术。
<带宽部分;BWP>
典型的LTE系统支持用于任意LTE CC(分量载波)的可缩放带宽操作。即,根据频率部署场景,LTE提供方在配置单个LTE CC时可以配置最小1.4MHz到最大20MHz的带宽,并且常规LTE UE针对单个LTE CC支持带宽为20MHz的发射/接收能力。
然而,NR设计成能够支持在单个宽带NR CC上具有不同发射/接收带宽能力的NR的UE。相应地,需要配置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BWP),其包括如图13所示的用于NR CC的子划分带宽,由此基于对用于相应UE的不同带宽部分的配置和激活,支持灵活的且更广泛的带宽操作。
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可以通过依照NR中的UE而配置的单个服务小区来配置,并且UE定义为激活一个下行链路(DL)带宽部分和一个上行链路(UL)带宽部分,从而将这些用于在对应服务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接收。此外,在UE中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即,CA所应用的UE),该UE也被定义成在每个服务小区中激活一个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或一个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从而通过利用对应服务小区的无线电资源将这些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发射/接收。
具体地,用于UE的初始接入过程的初始带宽部分可以在服务小区中定义;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为每个UE配置一个或多个UE特定带宽部分,并且可以为每个UE定义用于回退操作的默认带宽部分。
有可能进行定义使得根据UE的能力和服务小区中带宽部分的配置,多个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同时被激活并使用。然而,在NR rel-15中进行了定义,使得在UE中一次仅一个下行链路(DL)带宽部分和一个上行链路(UL)带宽部分被激活并使用。
LTE侧行链路
在LTE系统中,为了提供设备到设备直接通信和车联网(V2X)(特别是车辆对车辆(V2V))服务,已经开发设计了一种用于发射/接收作为UE之间的直接链路的侧行链路的无线电信道和无线电协议。针对侧行链路,已经定义了作为用于无线电侧行链路发射端和无线电侧行链路接收端之间进行同步的信号的PSSS/SSSS,以及用于发射/接收与之相关的侧行链路主信息块(MIB)的物理侧行链路广播信道(PSBCH)。此外,已经设计了用于发射/接收发现信息的物理侧行链路发现信道(PSDCH)、用于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SCCH)、以及用于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SSCH)。
在LTE中,模式1和模式3定义成用于通过基站管理UE侧通信资源的模式。
LTE模式1中的侧行链路传输过程
基站配置用于去往所有UE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SCCH)传输的资源池。对应的池基于由两个子帧和1RB带宽形成的区域单元(总计1x4=4RB)进行划分,接着由6个比特形成的索引被分配给每个区域。索引仅被分配给资源池的上半部分频带,并且所有侧行链路UE在其下半部分频带(总计8RB)的相同位置上重复地发射相同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
当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向基站发射调度请求(SR)时,基站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5发射6比特的PSCCH索引和关于该数据区域的时间/频率资源信息。
UE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在该6比特所指示的PSCCH资源上发射SCI格式0消息。此时,通过DCI格式5接收的信息用于该消息中的数据区域资源。UE使用预先设置的MCS值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映射到对应的数据区域资源,接着发射所映射的数据。
其他UE继续在资源池内搜索PSCCH传输,并且当检测到期望的用户发射的PSCCH时,通过基于对应的SCI消息检测数据区域资源位置、MCS等等来执行侧行链路接收。
LTE模式3中的侧行链路传输过程
基站配置用于去往所有UE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SCCH)传输的资源池。此时,PSCCH和PSCCH所指示的PSSCH可以配置成相互邻近或相互独立。当它们独立配置时,得到的配置类似于LTE模式1,除了对应的池被划分为一个子帧和具有连续的两个RB的区域(总计2x2=4RB),接着由k个比特形成的索引被分配给每个区域。中k取决于所配置的资源池的频带大小。当PSCCH和PSCCH所指示的PSSCH配置成相互邻近时,所配置的资源池的频带在频率上划分成子信道,其具有至少为4的基于预先配置的RB的大小,并且k比特的索引被分配给每个子信道中最低的两个RB,作为PSCCH传输候选区域(总计2x2=4RB)。其中k取决于所配置的资源池的频带,即,子信道的数量。在模式3的情况下,不会重复地发射SCI。
当UE在PUCCH上向基站发射调度请求(SR)时,基站在PDCCH上、使用DCI格式5发射k比特的PSCCH索引和关于该数据区域的时间/频率资源信息。
UE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在该k比特所指示的PSCCH资源上发射SCI格式1消息。此时,通过DCI格式5A接收的信息用于该消息中的数据区域资源。此后,UE将待发送的数据映射到对应的数据区域资源并发射所映射的数据。
后续过程与模式1中相同。
NR V2X(侧行链路)
在NR中,V2X相关的标准化研究正在进行中,以支持侧行链路和满足变化的服务需求,并假设了以下四个新的服务场景。
车辆编队使得车辆能够动态形成一起移动的队列。包括在一个队列中的所有车辆从领队车辆获取信息以管理队列。与正常情况相比,这些信息使得车辆能够以协调的方式彼此相邻地行驶,并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
扩展传感器使得经由本地传感器收集的原始或处理过的数据或实时视频图像能够在车辆、道路站点设备、行人设备和V2X应用服务器之间进行交换。结果,车辆可以提高超出其传感器所能探测到的环境感知,并对相应的本地情况有更广泛和全面的视角。高数据传输速率是该服务场景的主要特征之一。
先进的驾驶技术使得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成为可能。该服务场景使得每辆车和/或RSU能够与附近车辆共享其自己从本地传感器获得的感知数据,并使得车辆能够同步和调整轨迹或动作。每辆车与附近的行驶车辆共享一个驾驶意图。
远程驾驶使得远程驾驶员或V2X应用能够在危险环境中驾驶车辆,或供不能自己驾驶的乘客驾驶远程车辆。例如,在变化有限且路线可预测的情况下(例如在公共交通中),可以使用基于云计算的驾驶。高可靠性和低延迟是该场景的主要需求。
同时,在NR V2X中,已初步达成支持由基站管理UE之间的通信资源的模式1和通过UE之间的通信来管理通信资源的模式2的协议。特别地,在模式2中,已经就下列四种传输类型达成了协议,并且这些类型分别表示为模式2-(a)~模式2-(d)或模式2a~模式2d。
模式2-(a):UE自主选择用于传输的侧行链路资源。
模式2-(b):UE辅助用于其他一个或多个UE的侧行链路资源选择。
模式2-(c):UE配置有NR配置的用于侧行链路传输的授权(类似类型-1)。
模式2-(d):UE调度其他UE的侧行链路传输。
然而,已达成协议,用于发射后续信道配置辅助信息的模式-2b被定义为其他三种模式的附加功能,并且因此其将不再作为单个模式来操作。
分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的方法
根据用于NR中定义的UE的HARQ ACK/NACK反馈的PUCCH资源分配方法,基站为UE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的PUCCH资源集,并指示将用于响应于使用DCI的ACK资源指示符(ARI)信息区域的PDSCH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的PUCCH资源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配置用于对应UE的每个UL BWP,配置PUCCH资源集,并且可以根据用于UL BWP的HARQACK/NACK的有效载荷大小配置单独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配置了接收方UE的蜂窝链路并且接收方UE处于与基站/小区的RRC已连接状态时,接收方UE配置有用于来自gNB的PDSCH接收的HARQ ACK/NACK反馈的每个UL带宽部分(UL BWP)的一个或多个资源集。在这种情况下,该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中的PUCCH资源可以重用于侧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例如,对于针对侧行链路PSSCH接收的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分配,ACK/NACK定时指示信息和ACK资源指示符(ARI)信息可以包括在基站或发射方UE发射的DL控制信息(DCI)或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相应地,接收方UE可以基于HARQ ACK/NACK定时指示信息和ARI信息,推导出用于发射关于PSSCH接收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在此情况下,HARQ ACK/NACK定时指示信息可以是执行PSSCH发射和接收的时隙与发射HARQ ACK/NACK的时隙之间的定时间隙信息。
备选地,可以为每个UL BWP配置用于侧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的一个或多个单独的PUCCH资源集。独立于针对每个UL BWP为蜂窝链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基站可以为侧行链路配置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以及通过更高层信令向对应的UE发射所配置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相应地,通过ARI的侧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分配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侧行链路PUCCH资源集来执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每个UE用于侧行链路发射/接收的侧行链路BWP可以通过基站来配置或预先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个侧行链路BWP配置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PUCCH资源集。供接收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可以在配置用于对应接收方UE的活跃侧行链路BWP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上分配。
相应地,可以为配置活跃侧行链路BWP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的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指示和解释对应的ARI。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UE的侧行链路BWP可以配置成与配置用于UE的UL BWP配置具有对应关系。例如,侧行链路BWP可以配置成等于UL BWP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每个侧行链路BWP的PUCCH资源集可以配置成等于用于对应UE的每个ULBWP的PUCCH资源集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为配置用于PSSCH或PSCCH传输的每个资源池配置关联的PUCCH资源集。即,当基站通过UE特定或小区特定的更高层信令发射侧行链路资源池设置信息时,对应的侧行链路资源池设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对应资源池的关联PUCCH资源集(或关联PUCCH资源池)配置信息。
相应地,同等地应用基于上述ARI的PUCCH资源集分配方法,并且在指示和解释ARI的方法中,对应的ARI可以基于在其上发射对应的PSSCH或PSCCH的资源池和关联的PUCCH资源集(或关联的PUCCH资源池)来指示和解释。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方UE可以在PSCCH上发射侧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定义单独的SCI格式。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SCI格式可以配置有对应UE所接收的侧行链路PSSCH的标识信息和与之相关的ACK/NACK反馈信息。PSSCH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关于PSSCH接收次数的信息、在其上执行PSSCH接收的资源池索引或子信道索引的信息、或通过其执行PSSCH信息接收的定时偏移信息。进一步地,PSSCH标识信息可以基于位图或索引信息来指示。
当在PSCCH上发射侧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时,配置资源池以用于发射包括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PSCCH并接着将其通过更高层信令发射给侧行链路UE,或者可以预先配置资源池。此时,例如,用于发射反馈控制信息(诸如反馈控制信息(FCI))的资源池可以独立于用于发射PSSCH的资源池进行配置并接着通过更高层信令进行发射,或者也可以预先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将由接收方UE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PSCCH资源分配信息可以配置有关于在其上执行PSCCH传输的FCI资源池的分配信息,以及关于将在对应FCI资源池中使用的PSCCH的分配信息。例如,PSCCH分配信息可以是子信道分配信息。FCI资源池分配信息和PSCCH分配信息可以通过DCI格式或SCI格式来显式地指示。备选地,FCI资源池分配信息和PSCCH分配信息可以通过子信道索引的函数来隐式地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侧行链路接收方UE向其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节点或侧行链路接收方UE在其上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空中接口链路,可以定义两种侧行链路HARQ反馈模式。具体地,第一HARQ反馈模式可以定义成侧行链路接收方UE响应于接收到PSSCH向gNB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模式。第二HARQ反馈模式可以定义成侧行链路接收方UE向已经发射PSSCH的发射方UE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模式。
即,在第一HARQ反馈模式中,用于PSSCH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可以通过Uu接口(例如,诸如UL的蜂窝链路)发射给gNB。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HARQ反馈模式中,用于PSSCH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可以通过PC5(即,侧行链路)直接发射给发射方UE。
在另一实施例中,两种侧行链路HARQ反馈模式可以基于接收方UE是否发射HARQACK反馈信息来定义。具体地,第三HARQ反馈模式可以定义为根据数据接收结果,针对ACK和NACK二者都发射反馈信息的模式。进一步地,第四HARQ反馈模式可以定义为仅针对NACK发射反馈信息的模式。
即,在第三HARQ反馈模式中,当侧行链路接收方UE成功解码所接收的PSSCH时,可以显式执行用于HARQ ACK的反馈,以及当侧行链路接收方UE未成功解码所接收的PSSCH时,可以显式执行用于HARQ NACK的反馈。不同于此,在第四HARQ反馈模式中,当侧行链路接收方UE成功解码所接收的PSSCH时,可以不发射HARQ ACK信息,并且仅当侧行链路接收方UE未成功解码所接收的PSSCH时,可以显式执行用于HARQ NACK的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接收方UE的HARQ反馈模式可以显式设置或指示。这种显式设置或指示HARQ反馈模式的方法通常可应用于与上述定义HARQ反馈模式相关的实施例。
作为设置HARQ反馈模式的一个示例,当建立侧行链路单播或群播会话时,关于侧行链路的HARQ反馈模式配置信息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发射给对应的侧行链路UE。
在用于设置HARQ反馈模式的另一实施例中,HARQ反馈模式可以在PSCCH上动态指示。为此,用于指示HARQ反馈模式的信息区域可以在包括用于PSSCH传输的调度控制信息的SCI格式中定义。备选地,HARQ反馈模式可以在PDCCH上动态指示。用于指示HARQ反馈模式的信息区域可以在用于基站发射的侧行链路调度控制信息的DCI格式中定义。
备选地,侧行链路的HARQ反馈模式设置信息可以通过针对每个小区的小区特定或UE特定的更高层信令发射给UE。
在设置HARQ反馈模式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个资源池设置HARQ反馈模式。即,当基站发射用于侧行链路的资源池设置信息时,用于对应资源池的HARQ反馈模式设置信息可以包括在资源池设置信息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接收方UE的HARQ反馈模式可以隐式设置或指示。具体地,HARQ反馈模式可以根据发射方UE或接收方UE是否连接到蜂窝链路(例如,是否建立了到基站的RRC连接,或者覆盖状态)来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HARQ反馈模式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了接收方UE的RRC连接来确定。即,当建立了接收方UE的RRC连接时,可以激活其中执行向gNB反馈HARQ ACK/NACK信息的第一HARQ反馈模式,以及当未建立RRC连接时,可以激活其中向发射方UE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第二HARQ反馈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HARQ反馈模式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了接收方UE和发射方UE二者的RRC连接来确定。即,仅当接收方UE和发射方UE二者的RRC连接都已经建立时,可以激活其中执行向gNB反馈HARQ ACK/NACK信息的第一HARQ反馈模式,以及当接收方UE和发射方UE中至少一个的RRC连接未建立时,可以激活其中向发射方UE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第二HARQ反馈模式。
附加地,HARQ反馈模式可以根据发射方UE与之建立RRC连接的gNB或小区是否等于接收方UE与之建立RRC连接的gNB或小区而不同地确定。即,即使当发射方UE和接收方UE二者都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发射方UE和接收方UE与各自的互不相同的gNB或小区建立RRC连接,可以激活其中向发射方UE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第二HARQ反馈模式。
在又一实施例中,HARQ反馈模式可以根据侧行链路UE的侧行链路传输模式来确定。
在再一实施例中,HARQ反馈模式可以基于接收方UE用于接收PSSCH的HARQ ACK/NACK反馈定时信息来确定。
例如,当对应于基站或发射方UE所设置或指示的HARQ ACK/NACK反馈定时的接收方UE的时隙是蜂窝UL时隙(其为Uu链路时隙)时,可以激活其中向基站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第一HARQ反馈模式。作为另一示例,当对应于基站或发射方UE所设置或指示的HARQ ACK/NACK反馈定时的接收方UE的时隙是侧行链路时隙时,可以激活其中向发射方UE直接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的第二HARQ反馈模式。
在又一实施例中,用于接收方UE的HARQ反馈模式可以隐式设置或指示。具体地,HARQ反馈模式可以基于侧行链路数据的接收是单播数据接收还是群播数据接收来确定。
例如,当接收到单播侧行链路数据时,HARQ反馈模式可以通过第三HARQ反馈模式来执行。即,在这种情况下,用于HARQ ACK和NACK二者的反馈可以显式地执行。作为另一示例,当接收到群播侧行链路数据时,HARQ反馈模式可以通过第四HARQ反馈模式来执行。即,仅用于HARQ NACK的反馈可以显式地执行。
此后,参考附图具体讨论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射方UE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14,在步骤S1400处,发射方UE(发射UE)可以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
对于基于NR的V2X,可以支持基于单播或群播以及广播的侧行链路发射/接收。相应地,发射方UE可以根据单播或群播方案在PSSCH上发射侧行链路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发射方UE能够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方UE可以请求关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时将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信息。发射方UE可以根据侧行链路传输模式,向基站或调度UE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无线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向基站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典型的PUCCH上发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当向调度UE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PSSCH或PSFCH(其为侧行链路信道)或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发射资源请求。
回到图14,在步骤是1410处,发射方UE可以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
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基站或调度UE可以分配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在此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次数,可以利用‘N’个资源池来分配无线电资源。这里,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是指当接收方UE未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时,与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相同的侧行链路数据被再次发射。即,当分配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时,可以为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执行资源预留。
第一无线电资源可以是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池,并且第二无线电资源可以是为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当侧行链路数据未成功发射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无需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的过程。
基站或调度UE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而分配的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总和。即,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无线电资源,以及当初始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未被接收到时为重传多达N-1次而预留的N-1个无线电资源,可以作为多个资源池同时分配。
当发射方UE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对单播/群播传输所需的资源池的分配时,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重传的次数,一次分配N个资源池。通过这种方式,当接收方UE已经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NACK反馈时,可以省略再次分配资源池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接收方UE的信道状况来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基站或调度UE可以基于信道状况信息,考虑到适合于从发射方UE到至少一个接收方UE的通信链路的重传次数来设置资源池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N设置成比重传次数多1。
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代表CQI的代表性值可以是调制编码方案(MCS)。即,重传次数可以根据从UE反馈回的MCS进行映射。
在单播的情况下,由于仅单个接收方UE执行接收并反馈回ACK/N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可以按原样利用对应信息。不同于此,在群播的情况下,例如,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反馈回最差CQI的接收方UE的CSI来设置。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对应于低'X'%的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对应于高'X'%的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资源池的数量可以根据单播或群播中哪个被使用而不同地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单播的情况下,与典型实现相同,可以基于单个资源池来执行资源分配。不同于此,在群播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两个资源池分配来执行资源分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基站发射多资源池分配信息时,基站可以在PDCCH上将其向建立了通信链路的所有V2X UE发射。不同于此,当调度UE发射多资源池分配信息时,调度UE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将其向发射方UE发射。在这种情况下,PSSCH/PSCCH或新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作为侧行链路物理信道来应用。
回到图14,在步骤S1420处,发射方UE可以基于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侧行链路数据。
发射方UE可以使用所分配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来执行侧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射。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此,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可以通过包括在同一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而被发射给接收方UE。
接收方UE可以在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监视侧行链路数据。接收方UE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在PSFCH上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
回到图14,在步骤S1430处,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而触发重传时,发射方UE可以基于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
当接收到针对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NACK反馈信息时,发射方UE可以执行与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相同的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这种情况下,发射方UE可以使用之前分配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立即重传侧行链路数据。即,可以不需要向基站或调度UE针对重传进行资源分配请求。
据此,可以通过支持为用于基于HARQ反馈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如上所讨论的,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的设置已由基站或调度UE执行;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请求资源分配时,发射方UE可以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即,发射方UE可以在PUCCH上向基站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发射方UE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向调度UE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由于上面的讨论可以实质上等同地应用于后续/接下来的操作而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因此出于简洁起见,对其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方UE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15,在步骤S1500处,接收方UE可以从发射方UE接收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关于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调度信息。
例如,为了使得发射方UE能够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方UE可以请求关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时将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信息。发射方UE可以根据侧行链路传输模式,向基站或调度UE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无线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向基站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典型的PUCCH上发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当向调度UE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PSSCH或PSFCH(其为侧行链路信道)或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发射资源请求。
发射方UE可以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用于侧行链路数据重传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基站或调度UE可以分配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在此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次数,可以利用‘N’个资源池来分配无线电资源。即,当分配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时,可以为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执行资源预留。
第一无线电资源可以是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池,并且第二无线电资源可以是为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当侧行链路数据未成功发射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无需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的过程。
基站或调度UE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而分配的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总和。即,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无线电资源,以及当初始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未被接收到时为重传多达N-1次而预留的N-1个无线电资源,可以作为多个资源池同时分配。
当发射方UE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对单播/群播传输所需的资源池的分配时,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重传的次数,一次分配N个资源池。通过这种方式,当接收方UE已经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NACK反馈时,可以省略再次分配资源池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接收方UE的信道状况来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基站或调度UE可以基于信道状况信息,考虑到适合于从发射方UE到至少一个接收方UE的通信链路的重传次数来设置资源池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N设置成比重传次数多1。
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代表CQI的代表性值可以是调制编码方案(MCS)。即,重传次数可以根据从UE反馈回的MCS进行映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基站发射多资源池分配信息时,基站可以在PDCCH上将其向建立了通信链路的所有V2X UE发射。不同于此,当调度UE发射多资源池分配信息时,调度UE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将其向发射方UE发射。在这种情况下,PSSCH/PSCCH或新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作为侧行链路物理信道来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方UE可以接收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其包括在同一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回到图15,在步骤S1510处,接收方UE可以监视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以及在步骤S1520处,当未成功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时,接收方UE可以向发射方UE发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
接收方UE可以在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监视侧行链路数据。接收方UE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在PSFCH上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
回到图15,在步骤S1530处,接收方UE可以监视发射方UE根据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重传的侧行链路数据。
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而触发重传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当接收到针对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NACK反馈信息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之前为相同侧行链路数据已分配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执行重传。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方UE可以监视之前已经接收的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此后,接收方UE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如果仍然未成功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则接收方UE可以再次向发射方UE发射HARQACK/NACK反馈信息。
结果,有可能通过支持为用于基于HARQ反馈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在上文中,假设接收HARQ反馈信息的节点是发射方UE;然而,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上述讨论可以实质上等同地应用于接收HARQ反馈信息的节点是基站的情况。
此后,将参考附图给出与在NR中发射/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相关的实施例的详细讨论。
根据在LTE系统中提供V2X服务的发射/接收侧行链路的方法,已经基于广播执行了基于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即,侧行链路通信是这样执行的:当发射方UE广播用于发射给附近的UE的侧行链路无线电信道或无线电信号而不指定目的地UE时,对应的广播信号对其可用的UE接收对应的信号。通过这种方式,用于PSSCH(一种侧行链路数据信道)的HARQ过程尚未应用到LTE V2X上。
然而,在基于NR的V2X的情况下,有必要支持基于单播或群播以及广播的侧行链路发射/接收。像这样,当期望将基于单播或群播的侧行链路发射/接收方法定义为一种基于NR的V2X通信类型时,需要为对应的侧行链路无线电信道等定义HARQ应用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议了一种用于分配多个资源池的方法,该方法在典型的V2X侧行链路中没有提供。特别地,本文提供了一种分配多个资源池以操作NR侧行链路的方法,所述NR侧行链路是UE之间用于提供NR V2X服务的无线电链路。据此,由于分配多个资源池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重传,因此其可以在基于低延迟的服务中得到充分利用。
这里,术语“接收方UE”是指在侧行链路上接收PSCCH和对应于PSCCH的PSSCH的UE。本文中术语“发射方UE”是指在侧行链路上发射PSCCH和对应于PSCCH的PSSCH的UE。本文中,用于上述侧行链路反馈信息的物理侧行链路信道称为物理侧行链路反馈信道(PSFCH)。
如上所述,在NR V2X中,用于数据的传输模式等等基本上分类成模式1(Mode 1)和模式2(Mode 2)。特别地,在模式2d中,引入了调度UE或调度方UE的概念,这是充当类似于gNB角色的UE,不同于LTE。
本文中,术语“调度或调度方UE(S-UE)”是指这样的UE,其管理用于在其管理下的UE之间执行的侧行链路通信的传输资源,基于从每个UE接收的调度请求(SR)或从更高层接收的信息、在之前由基站等设置的时间/频率资源内分配用于向每个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以及充当将分配的传输资源通过相应的链路传送给发射方UE的角色。
术语“发射方UE(Tx-UE)”是指依赖于调度UE的UE,其实际上在调度UE所分配的资源上执行侧行链路传输。
术语“接收方UE(Rx-UE)”是指在侧行链路上接收由发射方UE发射的数据的UE。
术语“调度指示消息”是指其中包括关于数据区域的时间/频率位置信息的消息,其通过调度UE传送,类似于通过LTE的DCI格式5/5A传送的消息。
术语“NR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侧行链路控制消息”是指其中包括关于数据区域的时间/频率和MCS信息的消息,其基于由调度UE传送的调度指示消息、通过发射方UE向接收方UE传送,类似于通过LTE的DCI格式5/5A传送的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NR V2X中分配用于快速重传的资源池的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资源池分配方法可应用于NR V2X传输模式1和NR V2X传输模式2中的所有单播和群播传输。基本上,NR V2X中的资源池分配是根据以下过程执行的。
模式-1中的资源池分配过程
步骤1:当发射PSSCH时,发射方UE考虑实际发射所需的数据量来请求资源分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度请求(SR)、缓冲区状态报告(BSR)等执行对应的过程。
步骤2:gNB向发射方UE分配资源池。
步骤3:发射方UE(Tx-UE)在分配的资源上执行PSCCH和PSSCH数据传输。
步骤4:接收方UE(Rx-UE)在PSCCH执行之后在PSFCH上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
此后,当需要重传时,重复步骤1到步骤4。
gNB所分配的资源可以定义为资源池、资源池中的子资源、资源模式等等。
模式-2中的资源池分配过程
除了gNB的角色被调度UE(S-UE)所取代外,上述针对模式-1的讨论基本上同样适用于模式-2。
发射方UE请求资源分配所借由的SR/BSR在模式-1中通过典型的PUCCH执行,而在模式-2中通过侧行链路物理信道执行。这种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是PSSCH/PSFCH或新定义的物理信道。
S-UE所分配的资源可以定义为资源池、资源池中的子资源、资源模式等等。
实施例1.gNB可以向发射方UE分配N个资源池(侧行链路模式1)
这里,当请求用于NR V2X侧行链路传输所需的资源分配时,可以考虑重传次数来分配多个('N'个)资源池。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发射方UE向gNB请求分配单播或群播传输所需的资源池时,gNB可以考虑到重传的次数,一次分配N个资源池。通过这样,有可能省略上述响应于由接收方UE向发射方UE发射的ACK/NACK信息再次分配资源池的步骤1和步骤2。即,这意味着当发射方UE基于从接收方UE传送的ACK/NACK信息认识到需要重传时,要求发射方UE执行SR/BSR传输,以便分配重传到gNB所需的资源;然而,这种过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省略。
例如,当重传次数设置为1时,发射方UE可以基于来自接收方UE的ACK/NACK信息立即执行PSSCH重传,而无需用于最多至少一次重传的额外的资源池分配请求。如果从所有接收方UE接收到针对初始传输的ACK信息,则之前预留的剩余一个资源池将不再用于数据传输,从而最终成为被丢弃的资源。
这种多个资源池分配信息可以通过PDCCH发射到已经建立了通信链路的所有V2XUE。
实施例1-1.gNB可以考虑到接收方UE的信道状况而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
在此实施例中,将针对用于分配'N’个资源池的特定参考值进行讨论。在NR V2X中,已经引入了新传输过程或用例以支持单播/群播。结果,接收方UE也可以反馈回ACK/NACK(PSFCH)和CSI(PSSCH),不同于典型的LTE V2X UE。相应地,gNB可以获取关于发射方UE和接收方UE的信道状况的信道信息。gNB可以考虑到基于这种反馈信息、适合于从发射方UE到至少一个接收方UE的通信链路的重传次数来设置资源池的数量。
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代表CQI的代表性值可以是调制编码方案(MCS)。即,重传次数可以根据从UE反馈回的MCS进行映射。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资源池的设置可以按照如下基于MCS值来执行。
1)MCS_UE<阈值_1:分配4个资源池(考虑3次重传)
2)阈值_1≤MCS_UE<阈值_2:分配3个资源池(考虑2次重传)
3)阈值_2≤MCS_UE<阈值_3:分配2个资源池(考虑1次重传)
4)阈值_2≤MCS_UE:分配1个资源池
进一步地,在单播的情况下,由于只有单个接收方UE执行接收并反馈ACK/N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可以按照原样使用对应的信息。不同于此,在群播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下列若干情况之一。
情况1: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反馈最差CQI的接收方UE的CSI来设置。
情况2: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
情况3: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对应于低'X'%的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
情况4: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使用对应于高'X'%的接收方UE的平均CSI来设置。
实施例1-2.gNB可以根据单播/群播用例而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
在此实施例中,多个资源池的数量可以根据UE的单播/群播来设置。即,多个资源池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应于UE的特定用例的单播/群播而进行不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单播情况下,与典型实现相同,可以基于单个资源池的分配来操作V2X资源分配过程。不同于此,在群播情况下,V2X资源分配过程可以配置成基于两个资源池的分配来操作。
实施例2.调度UE(或调度方UE)可以向发射方UE分配N个资源池(侧行链路模式2)
上面针对实施例1、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的讨论可以实质上等同地应用于此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由发射方UE执行的用于资源分配请求的调度请求(SR)或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在PSSCH/PSFCH上执行,其中PSSCH/PSFCH在模式2中是侧行链路信道或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而在模式1中是在典型的PUCCH上执行。
进一步地,资源池分配信息可以不在PDCCH上从典型的gNB向V2X UE发射,而是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从S-UE向发射方UE或接收方UE发射。PSSCH/PSCCH或该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应用作为本实例中使用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
实施例3.当请求资源分配时,发射方UE自己可以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
不同于实施例1和2,在此实施例中,发射方UE自己可以请求分配多个资源池。即,由于发射方UE可以从接收方UE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因此发射方UE可以基于CSI的值直接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此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PUCCH或PSSCH来向gNB或S-UE请求分配多个资源池。这里,如果新定义了S-UE与发射方UE之间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则PSSCH可以替换为对应的信道。
即,发射方UE可以向gNB/S-UE直接发射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的信息,而不是仅简单地发送SR/BSR。
为此,发射方UE可以针对gNB基于多个SR配置来执行PUCCH传输,或者针对S-UE使用针对其充当类似角色的侧行链路信道。即,上述发射方UE用于请求多个资源池的操作可以按照如下针对V2X传输模式1和2的每个执行。
实施例3-1.发射方UE可以通过PUCCH向gNB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
实施例3-2.发射方UE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向调度UE请求分配N个资源池。
据此,有可能通过支持为用于基于HARQ反馈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此后,将参考附图讨论能够执行参考图1到图15描述的部分或所有实施例的接收方UE和发射方UE的配置。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发射方UE 1600的框图。
参考图16,发射方UE 1600包括控制器1610、发射器1620和接收器1630。
控制器1610根据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需的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来控制发射方UE 1600的整体操作。发射器1620在对应信道上、向基站或一个或多个其他UE发射UL控制信息、侧行链路控制信息、数据、消息等等。接收器1630在对应信道上、从基站或一个或多个其他UE接收DL控制信息、侧行链路控制信息、数据、消息等等。
发射器1620可以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发射器1620可以根据单播或群播方案、在PSSCH上发射侧行链路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发射器1620能够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器1620可以请求关于在发射侧行链路数据时将要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信息。发射器1620可以根据侧行链路传输模式,向基站或调度UE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无线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向基站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器1620可以在典型的PUCCH上发射资源请求。当向调度UE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器1620可以在PSSCH或PSFCH(其为侧行链路信道)或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发射资源请求。
接收器1630可以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根据发射器1620的调度请求,基站或调度UE可以分配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在此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次数,可以利用‘N’个资源池来分配无线电资源。即,当分配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时,可以为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执行资源预留。
第一无线电资源可以是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池,并且第二无线电资源可以是为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当侧行链路数据未成功发射时,发射器1620可以使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无需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的过程。
基站或调度UE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而分配的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总和。即,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无线电资源,以及当初始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未被接收到时为重传多达N-1次而预留的N-1个无线电资源,可以作为多个资源池同时分配。
当发射器1620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对单播/群播传输所需的资源池的分配时,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重传的次数,一次分配N个资源池。通过这种方式,当接收方UE已经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NACK反馈时,可以省略再次分配资源池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接收方UE的信道状况来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基站或调度UE可以基于信道状况信息,考虑到适合于从发射方UE到至少一个接收方UE的通信链路的重传次数来设置资源池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N设置成比重传次数多1。
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代表CQI的代表性值可以是调制编码方案(MCS)。即,重传次数可以根据从UE反馈回的MCS进行映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基站发射多个资源池分配信息时,基站可以在PDCCH上将其向建立了通信链路的所有V2X UE发射。不同于此,当调度UE发射多个资源池分配信息时,调度UE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将其向发射方UE发射。在这种情况下,PSSCH/PSCCH或新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作为侧行链路物理信道来应用。
发射器1620可以使用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来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器1620可以使用所分配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来执行侧行链路数据的初始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此,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可以通过被包括在同一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而发射给接收方UE。
接收方UE可以监视在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接收方UE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在PSFCH上向接收器1630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
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而触发重传时,发射器1620可以使用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当接收到针对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NACK反馈信息时,发射器1620可以执行与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相同的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器1620可以使用之前分配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立即重传侧行链路数据。即,可以不需要向基站或调度UE针对重传进行资源分配请求。
据此,可以通过支持为用于基于HARQ反馈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接收方UE 1700的框图。
参考图17,接收方UE 1700包括控制器1710、发射器1720和接收器1730。
控制器1710根据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需的发射侧行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来控制接收方UE 1700的整体操作。发射器1720用于向一个或多个其他UE发射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需的信号、消息和数据。接收器1730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其他UE接收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需的信号、消息和数据。
接收器1730可以从发射方UE接收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关于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调度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发射方UE能够发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方UE可以请求关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时将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信息。发射方UE可以根据侧行链路传输模式,向基站或调度UE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无线电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向基站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典型的PUCCH上发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当向调度UE发射资源请求时,发射方UE可以在PSSCH或PSFCH(其为侧行链路信道)或新的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发射资源请求。
发射方UE可以接收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用于侧行链路数据重传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基站或调度UE可以分配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在此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侧行链路数据的重传次数,可以利用‘N’个资源池来分配无线电资源。即,当分配了用于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时,可以为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执行资源预留。
第一无线电资源可以是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池,第二无线电资源可以是为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当侧行链路数据未成功发射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而无需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用于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的过程。
基站或调度UE根据发射方UE的调度请求而分配的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可以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总和。即,分配用于初始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无线电资源,以及当初始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未被接收到时为重传多达N-1次而预留的N-1个无线电资源,可以作为多个资源池同时分配。
当发射方UE向基站或调度UE请求对单播/群播传输所需的资源池的分配时,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重传的次数,一次分配N个资源池。通过这种方式,当接收方UE已经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NACK反馈时,可以省略再次分配资源池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或调度UE可以考虑接收方UE的信道状态来灵活调整多个资源池的数量N。基站或调度UE可以基于信道状况信息,考虑到适合于从发射方UE到至少一个接收方UE的通信链路的重传次数来设置资源池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N设置成比重传次数多1。
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代表CQI的代表性值可以是调制编码方案(MCS)。即,重传次数可以根据从UE反馈回的MCS进行映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基站发射多个资源池分配信息时,基站可以在PDCCH上将其向建立了通信链路的所有V2X UE发射。不同于此,当调度UE发射多个资源池分配信息时,调度UE可以在侧行链路物理信道上将其向发射方UE发射。在这种情况下,PSSCH/PSCCH或新侧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作为侧行链路物理信道来应用。
接收器1730可以接收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其包括在同一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控制器1710可以监视在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发射器1720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在PSFCH上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当未成功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时,发射器1720可以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NACK反馈信息。
接收器1730可以接收发射方UE根据HARQ反馈信息在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上重传的侧行链路数据。当根据接收到针对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而触发重传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来重传侧行链路数据。当接收到针对所发射的侧行链路数据的HARQ NACK反馈信息时,发射方UE可以使用之前为相同侧行链路数据已分配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来执行重传。
控制器1710可以监视之前接收的控制信息所指示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此后,发射器1720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如果仍然未成功接收到侧行链路数据,则发射器可以再次向发射方UE发射HARQ ACK/NACK反馈信息。
据此,有可能通过支持为用于基于HARQ反馈信息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电资源进行资源预留,提供快速重传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上述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诸如IEEE 802、3GPP和3GPP2)中公开的标准文档支持。即,本实施例中尚未描述的步骤、配置和部件,可由上述用于澄清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的标准文档提供支持。此外,本文公开的所有术语均可通过上述标准文档来描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为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
在通过硬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为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
在通过固件或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装置、过程或功能的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可以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器单元可以在处理器内部或外部提供,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众所周知的方式与处理器交换数据。
此外,术语“系统”、“处理器”、“控制器”、“组件”、“模块”、“接口”、“模型”、“单元”等等通常可以指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运行软件。例如,上述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处理器所驱动的进程、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处理器、实体、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例如,在控制器或处理器中运行的应用和控制器或处理器都可以是组件。可以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提供一个或多个组件,并且这些组件可以在单个设备(例如,系统、计算设备等等)中提供,或者可以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设备上。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解释目的而进行了描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而是旨在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因此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基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在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内所包括的所有技术思想均属于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解释。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发射方用户设备(UE)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
接收用于所述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所述侧行链路数据;以及
当根据接收到针对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重传被触发时,基于预留的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所述侧行链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是通过包括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而发射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一无线电资源是为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初始传输而分配的资源池,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是为重传所述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
其中,包括在N个资源池中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分别对应于所述初始传输和N-1次重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数量基于用于传输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信道信息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或调制编码方案(MCS)。
6.一种用于接收方用户设备(UE)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发射方UE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关于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调度信息;
监视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上的侧行链路数据;
当未接收到所述侧行链路数据时,向所述发射方UE发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以及
监视所述发射方UE根据所述HARQ反馈信息在预留的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上已重传的侧行链路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是通过被包括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而接收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是为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初始传输而分配的资源池,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是为重传所述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
其中,包括在N个资源池中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第二无线电资源分别对应于所述初始传输和N-1次重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数量基于用于接收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信道信息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或调制编码方案(MCS)。
11.一种发射侧行链路数据的发射方用户设备(UE),所述发射方UE包括:
发射器,发射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消息以请求分配用于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接收器,接收用于所述侧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为侧行链路数据重传预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
其中,所述发射器基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发射所述侧行链路数据,以及当根据接收到针对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信息,重传被触发时,基于预留的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重传所述侧行链路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方UE,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是通过被包括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而发射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方UE,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一无线电资源是为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初始传输而分配的资源池,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是为重传所述侧行链路数据而预留的资源池,
其中,包括在N个资源池中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第二无线电资源分别对应于所述初始传输和N-1次重传。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方UE,其中,包括在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信息中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的数量基于用于传输所述侧行链路数据的信道信息来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方UE,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子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或调制编码方案(MCS)。
CN201911391610.8A 2019-02-22 2019-12-30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614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1413 2019-02-22
KR20190021413 2019-02-22
KR1020190091435A KR102338799B1 (ko) 2019-02-22 2019-07-29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9-0091435 2019-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445A true CN111614445A (zh) 2020-09-01
CN111614445B CN111614445B (zh) 2023-06-20

Family

ID=7214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1610.8A Active CN111614445B (zh) 2019-02-22 2019-12-30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0053B2 (zh)
CN (1) CN1116144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5291A (zh) * 2020-10-13 2021-0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82496A1 (en) * 2020-10-21 2022-04-28 Apple Inc. Power saving for user equipment through sidelink scheduling offloading
WO2023072136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5191A1 (ja) * 2018-11-22 2020-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220078753A1 (en) * 2019-03-11 2022-03-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sidelink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95531B2 (en) * 2019-05-02 2023-07-04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s selection for feedback based NR-V2X communication
US11368939B2 (en) 2019-05-24 2022-06-21 Apple Inc. Sidelink enhancement for user equipment
US11477820B2 (en) * 2019-07-10 2022-10-18 Ofinno, Llc Cell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US11722259B2 (en) * 2019-10-30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 when using sidelink for retransmission
KR102508848B1 (ko) * 2019-10-31 2023-03-10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사이드링크 보고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17381B2 (en) * 2019-10-31 2022-04-2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feedbac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78642B2 (en) * 2019-12-20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1889541B2 (en) * 2020-01-24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of sidelink and uplink
US11540099B2 (en) * 2020-07-08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inter-vehicle interference
US11962424B2 (en) * 2020-07-16 2024-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desig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ing network coding
CN112437410B (zh) * 2020-08-28 2023-07-21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39690A (zh) * 2020-09-27 2022-04-12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15743A (zh) * 2020-12-08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1689325B2 (en) * 2020-12-16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ransmission via a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resource of a sidelink resource pool
WO2023050076A1 (en) * 2021-09-28 2023-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vering procedure for inter user equipment coordination message request and response failure
US11910360B2 (en) * 2021-10-19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ooperative relaying of sidelink signa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510A (zh) * 2014-03-30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70367087A1 (en) * 2014-12-05 2017-1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 using sidelinks betwee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2618A1 (en) * 2016-08-09 2018-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US10244522B2 (en) * 2017-03-03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xing of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and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310639B2 (en) * 2017-08-11 2022-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V2X terminal to receive PSCCH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transmit PS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10264B (zh) * 2018-10-04 2022-07-1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无线通信中的侧链路重新传送的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510A (zh) * 2014-03-30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70367087A1 (en) * 2014-12-05 2017-1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 using sidelinks between device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Design and contents of PSCCH and PSFCH,R1-1903071", 《3GPP》 *
INTEL CORPORATION: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R1-1900481", 《3GPP》 *
SONY: "Discussion on NR V2X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R1-1902175", 《3GPP》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5291A (zh) * 2020-10-13 2021-0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77227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85291B (zh) * 2020-10-13 2023-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82496A1 (en) * 2020-10-21 2022-04-28 Apple Inc. Power saving for user equipment through sidelink scheduling offloading
WO2023072136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5412A1 (en) 2020-08-27
US11160053B2 (en) 2021-10-26
CN111614445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4445B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43809B (zh) 用于传送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16700B (zh) 传送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4051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US115893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1800872B (zh)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56488B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56515B (zh) 发射和接收用于侧链路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52755B (zh) 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通信中调制和解调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7099B (zh)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2160792B1 (ko) Nr v2x에서 사이드링크 프레임 및 물리계층 구조
KR102343883B1 (ko) 사이드링크 harq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127123A (ko) 사이드링크 harq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38799B1 (ko)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95867B1 (ko) 사이드링크 harq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15139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vehicle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8020364A (zh) 用于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