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5368A - 脱困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5368A
CN111605368A CN202010449317.9A CN202010449317A CN111605368A CN 111605368 A CN111605368 A CN 111605368A CN 202010449317 A CN202010449317 A CN 202010449317A CN 111605368 A CN111605368 A CN 111605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onnecting rod
extension
se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93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家兴
陈思宇
张光明
陈燃
叶文博
李嘉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93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5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5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9/00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9/00Special pavings; Pavings for special parts of roads or airfields
    • E01C9/08Temporary pav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脱困装置,包括设置在轮胎与凹陷地面的接触处的防滑板,防滑板靠近凹陷地面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与防滑板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抓持部包括抓力座和设置在抓力座上的抓力牙,抓力座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抓力牙用于插入轮胎的轮毂,在轮胎朝向防滑板转动时能够带动防滑板移动到轮胎与凹陷地面之间。本发明的脱困装置无需呼叫其他车辆前来协助,救援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救援时间;另外,防滑板能够移动到轮胎和凹陷地面之间,由于防滑板已将轮胎脱离凹陷地面,能够轻易将受困车辆驶出凹陷地面而脱困。

Description

脱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困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在湿泥地、沙地中行驶时,轮胎可能会陷入到凹陷地面,同时因凹陷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过小,使得轮胎打滑而无法将受困车辆驶出凹陷地面。此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解决:
1、呼叫其他车辆,由其他车辆牵引或推动救援。但呼叫其他车辆前来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路途上,而且也可能出现呼叫过来的车辆因同样的路况也同样打滑受困的情况。
2、在受限轮胎前方或后方垫入硬物,驱动轮胎转动并利用轮胎与硬物的摩擦力作用而骑上硬物,从而脱离凹陷地面。目前市面上的车辆脱困器,大部分都是通过增加硬物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辅助轮胎从凹陷地面中驶出。但轮胎在被湿土包裹或者已经被打磨光滑的情况下,此时轮胎与脱困器的摩擦力远远不足以令轮胎骑上该硬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困装置,其救援效率高,救援可靠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脱困装置,包括设置在轮胎与凹陷地面的接触处的防滑板,所述防滑板靠近凹陷地面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与所述防滑板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所述抓持部包括抓力座和设置在所述抓力座上的抓力牙,所述抓力座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抓力牙用于插入所述轮胎的轮毂,在所述轮胎朝向所述防滑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防滑板移动到所述轮胎与所述凹陷地面之间。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中部的伸缩部,以及与所述防滑板铰接的连接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抓力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部用于调节所述抓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部包括螺纹杆、螺纹套和转动座,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转动座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抓力座转动连接,在所述螺纹套沿所述螺纹杆转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增大或减小所述抓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延长板,所述防滑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长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栓,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所述防滑板与所述延长板连接。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长板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栓的接触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通孔并相对所述延长板移动。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长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多个所述延长板能够依次连接。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滑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延长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扣能够锁定连接。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长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扣能够锁定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延长板能够依次串联连接。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滑板靠近所述轮胎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
作为脱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滑板宽度方向设置有牙槽,所述牙槽连通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以使所述抓力牙嵌设在所述牙槽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轮胎与凹陷地面的接触处设置防滑板,防滑板靠近凹陷地面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与防滑板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由防滑板、连接杆、抓持部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抓持部包括抓力座和设置在抓力座上的抓力牙,抓力座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抓力牙用于插入轮胎的轮毂的孔中,能够将抓持部固定在轮胎的轮毂上。在轮胎朝向防滑板转动时,固定在轮毂上的抓持部能够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防滑板移动到轮胎与凹陷地面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无需呼叫其他车辆前来协助,直接设置在受困车辆的轮胎和凹陷地面之间即可完成脱困,救援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救援时间;另外,防滑板能够移动到轮胎和凹陷地面之间,此时,可以拆卸抓持部与轮毂的连接,由于防滑板已将轮胎脱离凹陷地面,而防滑板能够增大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轮胎直接在防滑板上转动,能够轻易将受困车辆驶出凹陷地面而脱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脱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脱困装置的应用场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脱困装置中的延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延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脱困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脱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滑板;11、凹陷部;111、牙槽;2、连接杆;21、伸缩部;211、螺纹杆;212、螺纹套;213、转动座;22、连接部;3、抓持部;31、抓力座;32、抓力牙;4、延长板;41、通孔;42、空腔;50、第一连接孔;51、第一连接栓;52、第二连接孔;511、限位块;60、第一连接环;61、第一连接扣;62、第二连接环;200、轮胎;201、轮毂;300、凹陷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脱困装置,包括设置在轮胎200与凹陷地面300的接触处的防滑板1,防滑板1靠近凹陷地面300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2,连接杆2远离与防滑板1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3,抓持部3包括抓力座31和设置在抓力座31上的抓力牙32,抓力座31与连接杆2转动连接,抓力牙32用于插入轮胎200的轮毂201,在轮胎200朝向防滑板1转动时能够带动防滑板1移动到轮胎200与凹陷地面30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轮胎200与凹陷地面300的接触处设置防滑板1,防滑板1靠近凹陷地面300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2,连接杆2远离与防滑板1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3,由防滑板1、连接杆2、抓持部3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抓持部3包括抓力座31和设置在抓力座31上的抓力牙32,抓力座31与连接杆2转动连接,抓力牙32用于插入轮胎200的轮毂201的孔中,能够将抓持部3固定在轮胎200的轮毂201上。在轮胎200朝向防滑板1转动时,固定在轮毂201上的抓持部3能够带动连接杆2转动,从而带动防滑板1移动到轮胎200与凹陷地面300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无需呼叫其他车辆前来协助,直接设置在受困车辆的轮胎200和凹陷地面300之间即可完成脱困,救援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救援时间;另外,防滑板1能够移动到轮胎200和凹陷地面300之间,此时,可以拆卸抓持部3与轮毂201的连接,由于防滑板1已将轮胎200脱离凹陷地面300,而防滑板1能够增大与轮胎20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轮胎200直接在防滑板1上转动,能够轻易将受困车辆驶出凹陷地面300而脱困。
抓持部3紧固在轮毂201上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在抓力牙32上设置弯钩扣紧,也可以设置在抓力牙32上设置锁定板,将两个抓力牙32锁定在轮毂201上的一个杆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连接杆2包括设置在连接杆2中部的伸缩部21,以及与防滑板1铰接的连接部22,伸缩部21的一端与抓力座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22固定连接,伸缩部21用于调节抓持部3与连接部22的距离。通过伸缩部21来调节抓持部3与连接部22的距离,在抓持部3与连接部22的距离减小时,能够将抓力牙32压紧在轮毂201上,从而将抓持部3紧固在轮胎200的轮毂201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伸缩部21包括螺纹杆211、螺纹套212和转动座213,螺纹杆211与连接部22固定连接,螺纹套212与螺纹杆211螺纹配合连接,转动座213的一端与螺纹套212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抓力座31转动连接,在螺纹套212沿螺纹杆211转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增大或减小抓持部3与连接部22的距离,从而将抓持部3从轮胎200上固定或者松开。
另外地,市面上的脱困器,只适用于轮胎200受陷在小型的凹陷地面300的情况,当车辆在野外行驶时,可能会遇见大于轮胎200尺寸的凹坑,此时需要另外的硬板件搭设在凹坑上,才能辅助车辆从凹坑上安全行驶过去,使得车辆在野外行驶时,携带大量的脱困工具,增加负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还包括延长板4,防滑板1远离连接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0,延长板4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栓51,第一连接栓51能够通入第一连接孔50,此时防滑板1能够与延长板4连接,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能够搭设在凹坑上并辅助车辆从凹坑上安全驶过。
进一步地,参考图4,延长板4上与第一连接栓51的接触处设置有通孔41,第一连接栓51能够通入通孔41并相对延长板4移动,在不使用延长板4时,能够将第一连接栓51缩回到通孔41内,起到节省收纳体积的效果。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4,延长板4中部设置有有空腔42,通孔41与空腔42连通,第一连接栓51靠近空腔4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511,限位块511设置在空腔42内,限位块511用于在第一连接栓51沿通孔41往外移动时能够抵接在通孔41与空腔42的连接处,从而防止第一连接栓51脱离延长板4。
另外,参考图3,延长板4上远离第一连接栓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第一连接栓51能够通入第二连接孔52,以使多个延长板4能够依次连接,从而适配性地覆盖不同尺寸的凹坑。
进一步地,参考图1,防滑板1远离连接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环60,延长板4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扣61,第一连接环60与第一连接扣61能够锁定连接,如图5所示,使得防滑板1和延长板4能够锁定连接。
同样地,参考图3,延长板4远离第一连接扣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环62,第二连接环62与第一连接扣61能够锁定连接,以使多个延长板4能够依次串联并锁定连接。
为了增加防滑板1的防滑性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防滑板1靠近轮胎20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11,通过多个凹陷部11增大轮胎200与防滑板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优选地,凹陷部11的侧壁与底壁的夹角为钝角,使得凹陷部11内积累泥沙时,能够通过简单工具快速清理。
进一步地,参考图1,凹陷部11沿防滑板1宽度方向设置有牙槽111,牙槽111连通凹陷部11的侧壁,如图6所示,使得抓力牙32能够嵌设在牙槽111中,换言之,能够将抓持部3通过连接杆2转动到与防滑板1平行,并将抓力牙32嵌设在凹陷部11中,起到进一步减少本发明实施例的脱困装置的占用体积的效果。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轮胎与凹陷地面的接触处的防滑板,所述防滑板靠近凹陷地面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与所述防滑板的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抓持部,所述抓持部包括抓力座和设置在所述抓力座上的抓力牙,所述抓力座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抓力牙用于插入所述轮胎的轮毂,在所述轮胎朝向所述防滑板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防滑板移动到所述轮胎与所述凹陷地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中部的伸缩部,以及与所述防滑板铰接的连接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抓力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部用于调节所述抓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包括螺纹杆、螺纹套和转动座,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转动座的一端与所述螺纹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抓力座转动连接,在所述螺纹套沿所述螺纹杆转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增大或减小所述抓持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长板,所述防滑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长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栓,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所述防滑板与所述延长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栓的接触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通孔并相对所述延长板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栓能够通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多个所述延长板能够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延长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扣能够锁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扣能够锁定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延长板能够依次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板靠近所述轮胎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滑板宽度方向设置有牙槽,所述牙槽连通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以使所述抓力牙嵌设在所述牙槽中。
CN202010449317.9A 2020-05-25 2020-05-25 脱困装置 Pending CN111605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9317.9A CN111605368A (zh) 2020-05-25 2020-05-25 脱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9317.9A CN111605368A (zh) 2020-05-25 2020-05-25 脱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5368A true CN111605368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9317.9A Pending CN111605368A (zh) 2020-05-25 2020-05-25 脱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536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5645A (en) * 1927-07-12 Mud ptjlleb for automobiles
US3630440A (en) * 1970-02-09 1971-12-28 Ralf K Sams Extract-o-lifter
US5439171A (en) * 1993-02-22 1995-08-08 Kulak Technologies Pty. Ltd. Traction mat for vehicles
CN108340734A (zh) * 2018-04-26 2018-07-31 徐州工程学院 轮胎自救脱困装置
CN108978396A (zh) * 2018-07-28 2018-12-11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地集成简易临时道路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5645A (en) * 1927-07-12 Mud ptjlleb for automobiles
US3630440A (en) * 1970-02-09 1971-12-28 Ralf K Sams Extract-o-lifter
US5439171A (en) * 1993-02-22 1995-08-08 Kulak Technologies Pty. Ltd. Traction mat for vehicles
CN108340734A (zh) * 2018-04-26 2018-07-31 徐州工程学院 轮胎自救脱困装置
CN108978396A (zh) * 2018-07-28 2018-12-11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地集成简易临时道路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0716B2 (en) Escape device for self-rescue in case of auto tyre being trapped in pit
CN212171845U (zh) 一种侧方拖拽救援装置
AU2008200209B2 (en) Auto creeper tread
CN201951433U (zh) 车辆自救器
CN111605368A (zh) 脱困装置
CN210116428U (zh) 一种电力抢险车
CN201109357Y (zh) 折叠式汽车轮胎防滑垫
US20170225509A1 (en) Tire Traction and Vehicle Turning Device
CN211621703U (zh) 一种安全型防坠落的球墨铸铁井盖
CN206124615U (zh) 一种轿车防滑脱困装置
CN217997701U (zh) 一种车辆陷坑打滑辅助脱离构件
CN211525837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管道防轧装置
CN212556191U (zh) 一种便携式防溜车双抓钩紧固装置
CN201824803U (zh) 一种汽车遇陷自救装置
CN111976377A (zh) 一种汽车泥陷脱困装置及方法
CN219427836U (zh) 一种车辆脱困车轮固定装置
CN216580466U (zh) 一种自卸半挂车支腿结构
CN210737271U (zh) 一种汽车陷入泥中辅助脱困装置
CN213565284U (zh) 一种汽车轮胎的防陷防滑器材
CN210946350U (zh) 一种不易滑动且牢固的路沿坡
CN219600926U (zh) 快速拆卸的汽车踏板
JPH082223A (ja) タイヤ滑り止め装置
CN219583861U (zh) 一种汽车车轮陷落自救装置
CN218596800U (zh) 一种用于辅助货车爬坑的装置
CN215851561U (zh) 适用于海底稀软底质的自动翻板延长履带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